1、傳感器是什么
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主要感受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傳感器的特點包括:微型化、數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統化、網絡化,它不僅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更新換代,而且還可能建立新型工業,從而成為21世紀新的經濟增長點。微型化是建立在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技術基礎上的,已成功應用在硅器件上做成硅壓力傳感器。

2、傳感器發展現狀及趨勢
我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涉足傳感器制造業,“八五”期間,我國將傳感器技術列為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建成了“傳感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傳感器工程中心”等研究開發基地。而且MEMS等研究項目列入了國家高新技術發展重點。目前,傳感器產業已被國內外公認為具有發展前途的高技術產業,它以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滲透力強、市場前景廣等特點為世人所矚目。我們國家工業現代化進程和電子信息產業20%以上速度高速增長,帶動傳感器市場快速上升。我們國家手機產量突破7.5億,手機市場增長給傳感器市場帶來新機遇,該領域占的傳感器領域占市場1/4。我國是白電生產大國,2009年總產量達到3億多臺,用的傳感器占市場1/5,傳感器在醫療環保專業設備當中應用高速增長,占市場份額15%左右。
與此同時,我國在傳感器發展方面的問題也日益突出。我國雖然傳感器企業眾多,但大都面向中低端領域,技術基礎薄弱,研究水平不高。許多企業都是引用國外的芯片加工,自主研發的產品較少,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在高端領域幾乎沒有市場份額。此外,科研院所在傳感器技術的研究方面已與國際接軌,但產業化瓶頸遲遲未能突破。目前我國從事傳感器技術研發的主要是高校、中科院和相關部委的研究機構,企業的技術實力較弱,很多是與國外合作,或是進行二次封裝。而在發達國家,傳感器的研發和產業化更多由企業來主導。近年來,我國也不斷提高對傳感器產業的重視,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進其發展。2011年7月出臺的《中國電子元件“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將投資5000億元,主要集中在新型電子元件的研發和產業化領域。而在今年2月由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的《加快推進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中,還制定了具體的產業發展目標,并給出了2013年至2025年的發展路線圖。
根據國家規劃,未來將在傳感器領域建立超百億元的創新產業集群,以及產值超過10億元的行業龍頭和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小而精的企業。對于上述目標的實現,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要走產業化的道路,二是要采取整體解決方案的模式。在傳感器技術的產業化方面,除了需要成熟的市場和產品,以及充足的資本和人才,志在長遠的經營理念,也是傳感器產業化成功的基礎。傳感器研發和推廣的周期比較長,想短期見到效果往往比較難。比如漢威,從創業到上市,一共走過了10年的歷程。整體解決方案的模式,是經漢威實踐后的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傳感器雖然是關鍵器件,技術含量很高,但需要依存于其他的系統和具體的應用,本身很難形成很大的產值和規模。因此,他建議從核心元器件入手,向下游產業鏈進行延伸,并為客戶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通過這種整體解決方案的模式,我們能夠得到第一手的用戶體驗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對傳感器進行完善和改進。同時,由于末端應用的利潤比較高,企業可以把在末端應用賺來的錢,投入到前端的核心技術研發上,這樣研發也有了后續的力量。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精選】2021年汽車電子行業車載傳感器市場未來前景分析報告(25頁).pdf
【公司研究】四方光電-氣體傳感器行業專家全面發展助力增長-210324(29頁).pdf
頭豹研究院:2021年中國車載CI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圖像傳感器)行業概覽(3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