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交媒體營銷概念
作為一個新興概念,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在社交媒體平臺如貼吧等社區類、微博、微信等實時通訊類、知乎等問答類以及秒拍等視頻直播類組織媒介上進行的營銷傳播活動的總和。社交媒體營銷較之前的傳統營銷方式具有鮮明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同用戶進行互動傳播,加強用戶的參與性,形成雙向傳播;基于數據挖掘,根據用戶特性形成新的社交群體;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使得營銷傳播更具精準性和及時性。由于技術的支持以及相關應用的開發使得社交媒體營銷成為一種即可以降低減少成本,又具備較高傳播效率的新型營銷手段,受到業內人士的大力追捧。

2 社交媒體營銷特點
有關學者對社交媒體營銷的特點做出了以下歸納
1)立體化:企業能夠通過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及方法,通過文字、圖片或者視頻等不同的表現形式對產品進行介紹,從而能夠使潛在消費者更加形象更加直接的接受企業傳播的信息,同時也能充分發揮營銷人員的主觀能動性。
2)交互式:用戶可以對企業發布的產品信息即時的進行溝通,并作出反饋,這樣不僅可以強有力的增強與企業的互動性,加強用戶與企業之間的點性,還能幫助企業培養自己的忠實客戶群體。
3)擬人化:社交媒體上的推廣往往是理性的、一對一的,并且是由用戶主導的、非強迫性的、循序漸進式的營銷方式,它的推廣成本十分低廉,促銷手段也極其的人性化,免受銷售人員強勢推銷的干擾,而且通過交互式的交流,可以與用戶建立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
4)成長性:社交媒體使用人群的數量快速成長并遍布全球,使用者多半年輕化,屬于中產階級,教育水平較高,這部分群體購買力極強而且具有很大的市場影響力,因此極具市場幵發潛力。
5)整合性:企業可以利用社交媒體這個交互式的平臺,將不同種類的營銷活動進行統一的規劃后,在進行協調實施,以一致的傳播內容向消費者傳達活動的目的,防止不同形式的傳播渠道產生的不一致的消極影響。
6)超前性:社交媒體是一個功能十分強大的營銷平臺工具,它可以同時兼具產品渠道、促銷手段、顧客互動、服務以及市場信息分析等多種功能。它所擁有的一對多的營銷優勢,恰好和定制營銷與直復式營銷的未來趨勢相吻合。
3 社交媒體營銷對消費者影響
1)消費頻率增高
在社交媒體營銷中,很多消費者的日常消費頻率都有顯著提升,主要原因包括:其一,因為社交媒體營銷的便捷性高,所以消費者不會覺得消費過程“麻煩”,這使得消費者的消費欲望變強,會花費更多的時間瀏覽商品信息,并根據自身需求來進行消費;其二,因為社交媒體營銷的虛擬性,使得營銷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向消費者傳遞更多商品信息,這加大了營銷成功的概率,即更多的商品信息中可能有部分商品是符合用戶需求的,這個概率比傳統營銷更大,所以消費者的消費頻率增高,說明營銷成功概率被加大;其三,因為消費者能通過社交媒體獲取大量商品信息,所以消費者可能會從龐大的信息中發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商品,例如消費者在大量商品信息中發現了一種自己從沒見過的商品,隨后會產生濃厚興趣,這樣就有可能進行購買,加之常規消費需求下的消費行為,消費者的消費頻率會增高。
2)消費者更加理性
絕大部分消費者在消費行為中都會保持一定的理性,這一點在傳統營銷中就有體現,但在社交媒體營銷中,消費者的理性程度更高。社交媒體營銷之所以會導致消費者更加理性,根本原因就是其虛擬性。虛擬性下社交媒體中的商品信息都具有虛擬特征,消費者通過信息可以對商品有一定的了解,但這也讓消費者意識到虛擬商品信息可能是虛假信息,或者是美化后的信息,總體而言就是媒體的商品信息與實物不符,這讓消費者在消費中產生了很多擔憂。例如假設商品信息是美化后的信息,自己如果根據這個信息購買了該商品,到手后發現實物與信息不符,這顯然會讓自己感到失望,甚至認為這是一種欺騙性的營銷,這些擔憂就讓消費者在社交媒體營銷中變得小心翼翼,盡可能地提高自身的消費理性,在未與營銷者達成信任關系之前,基本不可能盲目地根據商品信息購買商品,而必須對商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3)消費行為更加主動
在以往的營銷活動中,消費者普遍是處于被動地位的,即消費者能購買到什么樣的商品、商品質量如何基本取決于營銷者(因為營銷者是商品的提供方與售賣方,加之以往模式具有區域性質,消費者在就近區域可能只能從幾個營銷者處購買商品,所以消費者在消費中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比較被動),使得營銷者需要主動與消費者接觸,才有可能促進消費。但在社交媒體營銷中,消費者與營銷者的地位調換,消費者成為消費活動的主動方,其消費行為自然會更加主動。社交媒體營銷較大的營銷面積使得大量商品信息涌入媒體平臺,其中不乏一些同類商品的信息,加大了消費者消費選擇余地,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興趣在平臺中任意挑選商品,只要對某個營銷者不滿意,就可以更換下一個營銷者,這足以證明消費者是處于主動地位的,而在主動地位上,消費者是否購買、購買什么、從何處購買等都取決于自身,因此其消費行為更加主動。
4)消費黏性增強
在消費者更加理性的基礎上,社交媒體營銷中消費者的消費黏性有明顯增強。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之所以會保持較高的理性,是因為消費者擔心自己上當受騙,在這種情況下,當消費者找到一個不會讓自己上當受騙的營銷者時,就會反復在該營銷者手上購買商品,這就體現出消費者有較強的消費黏性,同時也體現出社交媒體營銷的較高資源開發率。
4 社交媒體營銷下的營銷策略
1)引入先進技術,加強技術應用能力
針對社交媒體營銷對現實產業的影響,首先營銷者一定要注重消費者的需求,建議營銷者引入大數據、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手段來搜集、分析消費者消費行為的相關數據,再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制定營銷策略,保證自身與產業的發展方向明確。例如通過先進技術手段可知消費者近期購買了哪些商品,其中哪一類商品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在了解這一點的基礎上營銷者就能制定正確的營銷策略。其次先進技術的引入給營銷者帶來了技術應用要求,如果營銷者不具備應用這些技術手段的能力,技術的作用就無法有效發揮,間接影響營銷質量,因此營銷者一定要加強自身的技術應用能力,如果是營銷組織,則要對營銷人員進行技術培訓。
2)注重品牌形象,發揮社交媒體營銷正面作用
在社交媒體營銷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中,消費者更加理性的影響最為關鍵,是決定消費者是否愿意購買商品的關鍵,只有在營銷者得到理性消費者認可的條件下,消費者消費頻率增高、消費行為更加主動、消費黏性增強這些有益影響才會發揮正面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營銷者就要注重自身的品牌形象,在長期的營銷活動中真實地向消費者展示商品信息,盡可能保證商品信息與實物相符,促使消費者不會對自身消費行為感到失望。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消費者自然愿意從此類營銷者手中購買商品,同時良好的品牌形象更有利于營銷者乃至產業的發展。
推薦閱讀
《OneSight:破解社交媒體營銷密碼(74頁).pdf》
《微播易&媒體合作:小家電品牌社交媒體營銷報告(80頁).pdf》
《CC數據:2021年新銳美妝品牌社交渠道媒體營銷趨勢(38頁).pdf》
《致趣百川:2020年社交媒體營銷趨勢報告(解讀版)(7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