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孿生組成
據相關機構觀點,數字孿生主要由以下6大部分組成:
1、傳感器:生產流程中的傳感器負責搜集數據、傳遞信號。
2、數據:傳感器提供的實際運營和環境數據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數據(如物料清單、設計圖紙等)合并形成數字孿生的數據來源。
3、集成:傳感器通過集成技術(包括邊緣計算、通信接口等)實現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之間的數據傳輸。

4、分析:利用分析技術開展算法模擬和可視化程序,進行數據分析。
5、模型:基于上述數據與信息,建立物理實體和流程的數字化模型,通過模型計算物理和生產流程是否出現錯誤偏差,從而得出解決錯誤偏差的方式和行動。
6、控制器:基于模型計算的結果,通過控制器開展行動,調整和糾正錯誤。
數字孿生技術應用案例
數字孿生技術最早是由密西根的一位大學教授在2002年的時候提出來的。
NASA將數字孿生的理念應用在阿波羅計劃當中,開發了兩種相同的太空飛行器。
微軟推出了Azure Digital
Twin服務,可以創建任何物理環境的數字模型,包括連接它們的人員、地點、事物、關系和流程,并且物理世界保持同步,通過Azure Digital
Twins,用戶能夠在空間的語境當中查詢數據。
GE公司擁有120萬個數字孿生體,能夠處理30萬種不同類型的設備資產。
阿里巴巴城市大腦提出“數字孿生交通”、“數字孿生城市”、“數字孿生生態”三個階段的數字孿生藍圖。
數字孿生被評為是未來最為重要的十大關鍵技術之一。
文本由@鄧鄧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普華永道:智慧城市中的數字孿生(19頁).pdf
中國信通院:數字孿生城市白皮書(2020年)(56頁).pdf
數字孿生價值,應用價值有哪些?對各行業有什么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