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壟斷是什么意思?
壟斷指的是整個行業中只存在極少數廠商的一種市場組織。在市場競爭中,大企業往往憑借自身在經濟上的優勢,不斷排擠和吞并中小企業,使生產資料、勞動力和勞動產品的生產日益集中于自己手中。我們也可以將壟斷簡單理解為單一組織排他性地控制了某種資源、產品、技術或者市場。
2、壟斷的類型介紹
根據成因不同,壟斷可以分為自然壟斷、政府壟斷和技術壟斷三大類。

自然壟斷:指某些產品和服務由單個企業大規模生產經營比多個企業同時生產經營更有效率的現象。
政府壟斷:指政府出于國家、社會公共利益需要,對某些與經濟命脈、國計民生有重大關系的行業和市場實行獨占性壟斷。政府通過對市場進行壟斷,由此可以對于不同的市場情況和不同的行業選擇不同的策略,以期完成宏觀調控。
技術壟斷:指企業利用技術優勢生產出難以復制且不可替代的產品,通過控制該產品價格得到高額利潤來實現壟斷。
3、為什么要反壟斷?
(1)壟斷會抑制競爭,扼殺市場創新活力
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其內生追求利潤,又面臨外部競爭壓力。為獲取超額利潤,應對外部競爭,企業天然有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沖動,一些脫穎而出進入壁壘的企業,往往就不再進行大規模創新,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鞏固自身的壟斷地位上。
(2)壟斷會影響公平,約束后來者競爭
在壟斷產生以后,壟斷企業會利用在市場上的優勢地位,掌控產品的生產、銷售等主要環節,并通過一些限制競爭的方式來約束后來者參與競爭。例如,壟斷企業可以通過限制產量、劃分市場、聯合抵制其他競爭對手等方式排斥競爭,這會使其他競爭者尤其是中小企業難有立足之地。
(3)壟斷可能會損害消費者福利
在缺少市場競爭的情況下,壟斷企業可以通過價格歧視等方式將本應屬于消費者的福利通過壟斷特權轉移至自身,這種行為會嚴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同時,獲取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企業在無明顯競爭壓力的情況下,更依賴于通過自身壟斷特權來攫取公共利益,進而缺乏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的動力。
基于壟斷產生的以上弊病,反壟斷確有必要,但反壟斷并非是針對企業規模龐大而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其目的也不是為了扼殺大型企業,因為壟斷也是自由競爭帶來的一種結果,企業在自由競爭走向壟斷的過程中也會帶來技術、效率等方面的提升。反壟斷本質上反對的是企業利用自身壟斷優勢破壞市場公平競爭機制和規則的行為,讓市場恢復正常的競爭秩序和生態。
4、不正當競爭與壟斷的區別
兩者主體、后果、手段都各有不同。
首先,壟斷的主體一般具有經濟地位的優勢,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主體不一定具有經濟優勢;其次,壟斷的后果是在相關領域造成無競爭或者競爭程度很低,而不正當競爭的后果是行為人獲得暴利或者削弱競爭對手的競爭能力;最后,壟斷在表面上可能通過平等、自愿的交易形式來實施,而不正當競爭則是采用非正當的手段來打擊競爭對手并謀取利益(如欺騙、賄賂、詆毀等)。

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2019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39頁).pdf》
《煙草薄片:聚焦專營壟斷下的產業鏈機會-211205(31頁).pdf》
《中倫:數字經濟下的平臺反壟斷合規報告(198頁).pdf》
《【精選】2021年反壟斷對互聯網及科技產業影響分析報告(33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