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醫養結合

醫養結合

目錄

醫養結合是什么

根據《社區植入式醫養結合:理論、模式及應用——以和康醫療集團為例》一書對醫養結合的定義,醫養結合是醫療衛生服務和產品與養老服務和產品的有機結合;“醫”旨在為老年人提供從健康管理和預防保健,到老年病治療和康復護理,再到臨終關懷的醫康護服務及其相關產品等;“養”旨在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和社會照料、文化娛樂、心理或精神慰藉等綜合養老服務及其相關產品。簡而言之,醫養結合,即圍繞老年人的醫療衛生與養老照護需求,統籌配置相應的資源,基于對老年人整體健康狀況進行的評估,提供“醫、康、養、護”一體化的服務和產品,是一種以醫療服務為核心支撐的新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醫養結合

醫養結合的特點

與傳統的養老模式進行對比,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不僅可以提供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等傳統服務,還可以提供診療、護理、康復等醫療服務,尤其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更高品質、全面、持續的服務,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晚年生活,同時還可以使其家人更加安心。因此,它的特點為“有病治病,無病療養”。這種新型的養老服務不僅可以實現一般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的有效融合,還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及時、準確的醫療服務,最終為老年人提供綜合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從而滿足老年人在身體、心理、精神和社會等多方面的養老需求[1]。

醫養結合主要模式

(1)養中設醫模式。在養老機構內設置醫療室、門診等部門,配置專業化醫護設備與人員,保障養老與醫療護理服務的質量水平。

醫養結合

(2)醫中設養模式?!搬t中有養”型服務機構需要從原有醫療機構中獨立或者設立專門的養老部門。首先,設立專門的醫療部門可以豐富養老服務的內容,推動養老、醫療、康復等多位一體化事業的發展。其次,將醫療機構獨立成具有養老功能的機構,可以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

醫養結合

(3)醫養聯合模式。通過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之間聯合,由養老機構向合作醫療機構購買醫療護理。具體形式為養老機構與距離較近的醫療機構簽署合同進行長期合作,由合作醫療機構向養老機構內入住老人提供醫療和衛生保健服務,同時開通綠色就醫轉診通道,保障老年人突發疾病及時就醫。

醫養結合

(4)社區居家醫養模式。由醫療機構在社區組成家庭醫生隊伍,設立家庭病床,為社區老人提供居家醫療服務,將突發重大病情或病情嚴重的患者及時轉診到合作的二級以上醫院[2]。

醫養結合

2019年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9年底,全國具有“醫養結合”性質的養老機構數量達到了4795家,其中:符合第一類的機構有3172家,第二類模式的養老機構僅有1623家,第三類占比最多,約有5.64萬對

醫養結合發展背景

目前我國養老服務類型有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三種,據易觀統計,目前這三種類型的占比分別為1%、3%和96%。由于現階段我國養老資源相對緊缺,居家養老能實現各種養老方式的優勢互補,相對于重資產模式的養老院和養老地產來說,居家養老的成本較低,并且從文化角度也更符合國人的價值觀。以居家為主,社區為輔的養老模式在資源利用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優勢,呈現出廣覆蓋、低成本的特征。而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建立的?互聯網+醫養結合?可實現線下服務半徑的最大化,同時減輕子女的陪護壓力,為醫養結合提供新思路。

醫養結合

醫養結合是指將養老資源和醫療資源結合在一起,形成從居住、生活、護理到醫療的產業鏈集群。目前我國養老機構空置率較高的主要原因是醫療難以保障,需求端來看,根據全國老齡辦的預測,2020年中國將有4200萬失能老人和2900萬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合計占總老齡人口30%以上;供給端來看,依據衛健委數據,截止2017年7月,全國共有醫養結合機構5814家,約僅占總養老機構數4%,且大部分是公立機構,民營機構占比少,醫養結合是養老發展的必然趨勢。

醫養結合

醫養結合政策支持

醫養結合這一提法,在國內最早起源于青島市。該市于2002年開始探索,到2012年逐漸形成了“家庭病床”制度,可以居家治療失能、半失能患者,由醫保定點醫院辦理家庭病床登門治療,其費用納入醫保支付。

2013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積極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推動‘醫養融合’發展”,并明確要求“各地要促進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

2015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頒布了《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該文件對“醫養結合”作出了進一步的闡釋:“有限的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以及彼此相對獨立的服務體系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與養老相結合的服務[3]?!?/p>

2016年醫養結合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從國家戰略角度提出了把全民的健康狀況的改善、全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國內要盡早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養老目標。

2017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也在第十九屆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明確表示,推進發展醫養結合工作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也對該項工作的實施予以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2019年12月,在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試行)》文件中明確了有關醫養結合機構的基本要求、服務內容、工作標準等,此后醫養結合機構的工作朝著更加具體化、規范化方向開展。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2021年國家將著重于促進醫養相結合相關工作的開展[1]。

醫養結合

醫養結合發展困境

四大困境限制醫養結合發展,空間巨大且道路漫長。

(1)多頭監管使醫療與養老難匹配。養老機構由民政部主管,醫療機構由衛健部主管,醫養結合機構準入和監管是由兩部門同時負責,監管邊界不清晰造成實操困難;

(2)養老機構自設醫療配套入醫保困難。以目前醫保支出水平,短期內劃歸醫保較為困難。

(3)人才缺失且專業度差。目前總需求量近100萬人,但所有養老機構職工加起來才30萬人,缺口巨大;根據衛健委數據,中國執業醫師中僅6%為全科醫生,遠低于西方國家;

(4)薄利經營。醫養結合需要前期大量資金投入和長久運營管理,才能收獲薄利

醫養結合與傳統養老的異同

相比醫養結合機構,醫養結合本身仍然缺少足具影響力且內容明確的定義。-般認為,這一理念的基礎是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整合,與發達國家提出的“整合照料”“整合護理”等概念存在一定相似性。其與傳統養老服務存在一定異同。

(1)從目標來看:醫養結合與傳統養老最終目標一致,都是保障老人可以安度晚年。但兩者目標人群存在一定差異,相較于傳統養老模式,醫養結合更加注重需要醫療服務介入的老人群體,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

(2)從服務體系來看:相較于傳統養老模式,醫養結合的服務體系更加完備。醫養結合提出將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既包含傳統生活照護服務,也包含醫療保健服務,可以滿足社會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養老需求。

(3)從服務提供方來看:服務提供方更加多元化,醫養結合的服務提供方除傳統養老機構,還有醫療機構參與其中[4]。

醫療IT代表廠商在醫養結合領域的布局

(1)衛寧健康:開發了機構養老、居家養老和醫養融合平臺等創新應用,成為全國第二批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為養老行業提供了一個整體的信息解決方案。

(2)東軟集團:經過7年的發展,熙康通過ICT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構造涵蓋健康醫療大數據、健康管理、醫療、康復、養老服務在內的熙康云醫院平臺,鏈接專業健康醫療服務與社區、家庭。面向養老,熙心護理是執業護士利用其空閑碎片時間為行動不便以及腫瘤患者等提供按照醫囑的上門護理線上線下服務平臺。截至2018年末,熙康在寧波、沈陽、遼陽、太原、佛山、巴馬等20多個城市推動“云醫院平臺”落地服務,基于平臺的健康管理、互聯網診療、遠程醫療、養老護理等業務持續發展。

(3)萬達信息:公司建設的養老云綜合服務平臺,專門從事智慧養老產品的研發和運營服務。該綜合服務平臺主要包括六大平臺:面向政府管理機構的醫養結合管理云平臺、面向政府管理機構與保險公司的長期護理保險綜合信息管理云平臺、面向地產養老企業的地產頤養社區管理云平臺、面向養老機構的養老機構管理云平臺、面向政府管理機構及運營公司的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云平臺以及面向護理服務機構的居家護理機構管理云平臺。目前,養老云綜合服務平臺已覆蓋上海、重慶、溫州、煙臺、義烏等多個省市政府管理部門以及多地養老機構,基于養老云平臺,已為40多個養老機構提供智慧養老服務管理,累計注冊用戶近十萬人。公司以智能物聯與智慧養老相融合,建立面向企業或社區的養老經營平臺、以及面向老年人群的O2O平臺,從而為老年人群的養老提供功能豐富、高效的智能監測、康復和看護等一站式的智慧養老服務。

(4)創業慧康:對現有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區域醫療平臺及互聯網APP進行業務整合,推動與醫療急救、養老機構、保險機構等合作,形成一個由醫療機構、線下藥店、個人健康服務、保險服務、聚合支付業務大產業聯盟,實現全新的健康城市大數據+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

參考資料:

[1]劉詩宇.長春市某養老機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吉林:長春中醫藥大學,2021.

[2]李曉琳.昆明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研究[D].云南:云南財經大學,2021.

[3]醫養結合背景需求及相關調查報告18頁.pdf

[4]健康界:公立醫院布局醫養結合的策略與方法(33頁).pdf

相關報告:

胡潤調研 - 2016泰康高凈值人群醫養白皮書(50頁).pdf

易觀:2018中國醫養結合市場專題分析(29頁).pdf

保險行業養老產業專題研究(四):險企養老社區布局先下一城-220112(25頁).pdf

【研報】非銀行金融行業養老金系列報告三:國內養老金產品深度研究養老金融改革加速第三支柱養老金蓄勢待發-210410(43頁).pdf

2021年美國及日本養老政策與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前景分析報告(43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