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

目錄

規模經濟是什么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對“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作了權威性定義:“考慮在既定不變的技術條件下,生產一單位單一或復合產品的成本,如果在某一區間生產的平均成本遞減,那么稱之存在規模經濟?!?/p>

從概念上來看,規模經濟是指當規模擴大所引起的平均成本降低的經濟現象,與之相對應的規模不經濟是指隨著規模擴大,單位成本上升的經濟狀態。

在用成本衡量時,規模經濟是指單位成本隨產量增加而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在某一生產經營范圍內,當產量擴大時,固定成本不會因產量擴大而變動,而變動成本則會隨之增加,因此每多生產一單位產品,其單位成本就會減少,隨著利潤率的上升,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在用規模報酬衡量時,當規模報酬增加時即實現了規模經濟,反之則說明規模不經濟。規模報酬指在技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投入按相同比例變化的生產要素數量,此時產量的變化,包括三種情形,規模報酬不變和規模報酬遞減或遞增,用產量的變動比率和生產要素的變動比率之間的大小關系表示(變動比率指同方向增加或減少的比率),當二者相等時規模報酬不變,當前者大于后者時規模報酬遞增,當前者小于后者時規模報酬遞減[1]

規模經濟規模經濟

物流網絡中的規模經濟效應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從外部供應商到倉庫的運輸費用:產品從外部供應商運輸至倉庫的費用又被稱為內向運輸費用,產品從倉庫運輸到零售商的費用又被稱為內向運輸費用。通常產品從供應商運輸至倉庫時的批量會大于產品從倉庫運輸至零售商處,由規模經濟效應可知,通常內向運輸費用要小于外向運輸費用。

(2)庫存費用:庫存管理政策的主要是確定最優的補貨批量和補貨周期。通常來說,補貨費用是按次計算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固定補貨成本,補貨成本不會隨著補貨批量的增大而增加,所以補貨批量越大,補貨成本的規模經濟效應就越明顯,單位補貨成本就越低

(3)運營成本:運營成本是指維持日常運營所產生的所有成本。通常,很多學者在研究物流網絡設計問題時都假設每個倉庫每年的運營成本是固定的。因此,當設施服務批量越大時,設施的運營成本的規模經濟效應就越明顯,每單位產品的運營成本就越小

規模經濟產生動因

通常而言,規模經濟的產生動因主要是:其一是分工協作。產出規模的擴大,推動了分工專業化,進而勞動分工將高效機械設備引入生產之中,在改善勞動力的熟練程度的同時也使其不斷積累經驗,提高勞動生產率。其二是不可分投入的使用。不可分投入往往具有最大產能限制,在其產能限制范圍以內,擴大生產規??赡墚a生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分類

(1)按照來源,規模經濟可分為內部規模經濟和外部規模經濟。

①內部規模經濟是源于企業自身規模的擴大,帶來固定成本的分攤及內部管理的有效性,企業的產出增加大于投入增加,單位成本下降,帶來企業收益增加。

②外部規模經濟是指整個行業規模的擴大,該行業中各企業的平均成本均有所下降,收益水平均得以提升。外部規模經濟會促使某一行業在某個地點高度集中,形成集聚經濟,共同發展。

(2)按照層次,規模經濟可分為產品、工廠、企業和行業四個層面的規模經濟。①產品規模經濟是指單一產品累積專業化生產優勢,通過擴大單一產品的生產規模,降低單位成本,提高生產效益。

②工廠規模經濟是指生產線技術水平提升,促使整個工廠的平均成本下降,提高工廠生產效率。

③企業規模經濟是指企業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將較小規?;蚍稚⑸a,具備更高的效益。

④行業規模經濟是指某個行業總體規模擴大,提升了內部企業間協同效應,最終提升整體經濟效益,行業規模經濟可視作外部規模經濟的一種體現。

從目前的研究層次來看,多數研究沿著產品、工廠、企業和行業不同層次分析規模經濟,但由于企業是現代企業組織的核心主體,以企業作為研究對象,不僅具備生產經營數據的可得性與便利性,也更加貼近現實。因此目前多數研究均以企業為研究對象,以企業表征行業層面的規模經濟[2]。

規模經濟與規模報酬的區別

規模報酬(returnstoscale)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所有生產要素投入按相同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變化或者產量變化率。規模報酬按照其變化方向可以分為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不變和規模報酬遞減三種情況。規模報酬遞增是指產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規模報酬不變是指產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規模報酬遞減是指產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

規模經濟與規模報酬存在一定的聯系和區別。

(1)規模報酬的條件要比規模經濟更為嚴格,規模報酬僅僅反映全部投入要素按同比例增加時產出的變化,而規模經濟則涵蓋了投入要素非比例變化的情形。

(2)規模經濟討論產出變動和成本之間的關系;規模報酬則討論投入要素按相同的比例發生變動對產量的影響。再次,規模經濟基于貨幣價值層面,從平均成本下降角度來衡量;而規模報酬基于實物層面,通過生產技術函數來表現。

(3)規模報酬遞增概念與規模經濟密切相關,規模報酬遞增是規模經濟一個充分而非必要條件,這也說明用規模報酬遞增比如單位產量提升或單位產值收入的提高可以衡量規模經濟水平的指標但是有缺陷[3]。

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區別

從微觀層面來講,范圍經濟是指現在有A、B兩種產品,當這兩種產品是由同一家企業同時生產出來的,它所需要的成本是m,當這兩種產品是由兩家企業分別生產或者同一家企業不同時生產時,所需要的成本是n,當m值小于n值的時候,就會認為存在有范圍經濟。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講,當一個低于相較于其他地區擁有更多的優勢資源,比如勞動力價格水平較低,原材料充足,某產業的支撐產業完善等,那么這個產業在該地區的發展前景就會相對較好。

范圍經濟與規模經濟是不同的,范圍經濟的形成原因就是由于非規模所引起的經濟。但是兩者之間也存在著共同點。兩者的共同點可以分別從內部影響和外部影響兩個方面進行比較。從內部影響角度來說,內部規模經濟是指,提高要素投入導致產量增加,這是通過降低長期平均成本來實現的。內部范圍經濟是指增加產品數量,降低各個產品的長期平均成本來實現的。外部規模經濟隨著企業的聚集,企業之間共同需要的基礎設施,相同的投入要素,以及相對集中的市場所帶來的成本的降低以及企業間相互交流促進的影響。外部范圍經濟是指由于企業對某個領域的生產越來越專業化,當企業聚集在一起,會使具有影響的企業之間進行合作,形成一個更加完整的整體,從而減少企業之間交流所需要的成本。

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理論

作為新古典經濟學的開端,Marshall(1938)在歷史上首次提出規模經濟的概念,并解釋了規模經濟的兩種形成路徑,即內部規模經濟與外部規模經濟。馬歇爾指出隨著規模的擴張,企業將依次經歷規模收益遞增、不變與遞減的過程,其中規模報酬遞增來源于企業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增加產量擴大規模,帶來了相對更高的收益。馬歇爾還探討了規模經濟與壟斷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著名的“馬歇爾沖突”,即企業在追求規模經濟的過程中,規模擴張的大企業會更具有控制力,但同時會面臨壟斷的問題。馬歇爾對于規模經濟的解釋源于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由于處于長期生產狀態,生產投入水平可逆。當平均成本曲線向下傾斜時,隨著產量增加,固定資產及研發費用能充分平攤到更多產品中,促使平均成本下降,此時處于規模經濟狀態。而繼續增加產出,受限于固定資產投入增加及管理邊界的突破,企業成本將逐漸上升,且成本上升幅度大于規模擴張幅度,企業處于規模不經濟狀態。

規模經濟

新制度經濟學派代表人物Coase(1937)從交易費用的視角入手,提出企業是一種契約組織,是對市場的替代。企業的成本可分為內部組織成本及外部市場交易成本,當企業的內部成本低于外部成本時,企業會傾向于擴大規模,將外部經濟活動內部化。但企業規模的擴大會隨之推升企業內部管理成本,當內部成本高于外部成本時,將約束企業規模的繼續擴大。因此在交易制度下,企業規模決定于內部組織成本外部交易成本的平衡,當內外部成本一致時,企業達到最佳規模點。

規模經濟

HarveyLeibenstein(1966)進一步提出企業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內部組織層次復雜,機構龐大,企業管理往往存在內部弊端,使得費用最小化與利潤最大化的目標難以實現,帶來企業內部的資源配置低效率。并將此定義為“X非效率”,正是“X非效率”制約著企業規模擴張。

參考資料:

[1]高思夢.面向規模經濟的產品架構優化機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21.

[2]王玲瑤.中國制造業規模經濟的微觀效應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21.

[3]曹崢林.農業生產環節服務外包對規模經濟的實現機理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9.

規模經濟相關報告:

【公司研究】鴻路鋼構-擁抱規模經濟:從運輸大數據看鴻路價值-20201105(36頁).pdf

世界銀行集團:2021年經濟包容現狀報告:潛在的規模(英文版)(345頁).pdf

【公司研究】重慶銀行-緊握成渝經濟圈發展主線驅動規模高質量擴張-210309(22頁).pdf

2021年中日美循環二手經濟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現狀分析及對比研究報告(40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社會化營銷
下一篇:新能源汽車產業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