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新常態(經濟新常態)

新常態(經濟新常態)

目錄

經濟新常態是什么

新常態最早是由習近平2014年5月考察河南時提出,所謂的常態指的是固有的狀態,新則有異于舊質。新常態即代表了與以往不同的、相對穩定的一種狀態,是在經歷過一段不正常狀態之后,又逐步調整到了正常狀態,而人類社會的發展本身就是從常態到非常態,再轉入新常態的過程,也就是在否定之否定中獲得螺旋式上升,無論非常態如何展現,最終都會回歸到穩定的常態。中國經濟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結構的新的對稱態,是當前及未來一定時期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何為“經濟新常態”?從國際上來說,在2010年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美國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總裁埃里安(Erian)用“新常態”描述國際經融危機過后的歐美經濟持續低迷的態勢,表現為經濟增長率低,失業率高,企業利潤率縮減等現象,其主題在于危機恢復期的救助;在國內,經濟新常態有其特定的涵義。不同于西方面對危機的被動,中國的“新常態”是在統籌國內和國外兩個大局的基礎上,主動對自身發展模式作的戰略性調整?!敖洕鲁B”的“新”是針對改革開放30多年所實行的高污染、高耗能等“舊”的發展模式而言的,是要在改革中“重構新的增長模式,重塑新的發展動力?!倍俺!眲t是指相對穩定的一種態勢,意味著經濟新常態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將長期存在[1]。

經濟新常態提出歷程

始自1978年改革開放,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中國經濟實現高速增長。林毅夫教授在《中國的奇跡》中提到在1978-2013的35年間,中國經濟已經實現超過9.8%的年平均增速,中國的GDP總量達到了8.3萬億美元,人均GDP也達到6800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在經濟新常態提出之前的改革開放30多年里,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為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福祉。但是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后卻隱藏著阻礙中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隱患,存在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環境破壞、中等收入陷阱的等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從戰略高度出發認識問題,并力圖實現中國經濟平穩運行。在2013年的政治局討論經濟形勢會議上,習近平作出了我國當前經濟處于“三期疊加”階段的判斷。所謂“三期疊加”是指“經濟增速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和前期刺激的消化期在同一時間重合出現,產生疊加效應?!本o接著在2014年的政治局討論經濟形勢會議上,習近平對“三期疊加”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并強調開展經濟工作必須認識清楚“三期疊加”階段的特征。

2014年5月份,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去河南時曾說過:“中國現階段的發展態勢是,機遇和挑戰并存。我們一定要堅定的按原計劃走下去,根據我國經濟各個時間點的不同特點,對經濟‘新常態’保存適應”。他的這段談話,是我國領導人第一次采用“新常態”這個名詞來概括我國的經濟情況,這種思維是一種新型的想法。在2014年底,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大會對“新常態”這個名詞在經濟上的含義,給出了深刻的解讀。會議指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要求“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這是對習主席思想的一種系統化的重要解釋。會議針對我國經濟,給出了九個方面的創新變化,解讀了我國經濟形式的新特色情況。這九個方面分別是居民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和國際收支、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積累與化解、資源配置模式及宏觀調控方式。這種種的改變充分說明了中國的經濟特點變的更加的高端,充滿了層次感和復雜性特點。經濟結構經過不斷的調整,變得更加合理,使我國進入了經濟發展正軌。

經濟新常態的特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首次闡述了新常態的九大特征——會議認為,科學認識當前形勢,準確研判未來走勢,必須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

(1)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采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2)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后,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于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3)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現在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我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4)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并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征。

(5)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現在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余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6)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現在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7)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8)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癥下藥,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9)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這些趨勢性變化說明,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新常態體現在經濟上的特點是:

(1)中高速。

經濟的增長速度由高速增長變緩,增長率由10%變為7%,新常態的中高速增長率為8%。這之前的三十年,由于中國的經濟產業空間廣闊,具有豐富的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所以增長速度飛快?,F在的形勢已經發生了翻地覆地的改變。這種現象是一種正常的發展趨勢,國外先進國家經濟發展也經歷了這樣一個時期:經濟發展變緩,發展質量較高。

(2)優結構。

在經濟結構方面,在新常態的經濟背景下,我國的經濟組成結構變化巨大。產業類結構上,主體由其它產業類型轉變為第三產業為主導;國民需求變為主導需求;城鄉結構上,也有原來的城鄉差異巨大變為城鄉差距的逐漸縮小,居民收入較以前大大提升。

新常態

(3)新動力。

在經濟發展方式上,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更加注重質量效率和環境保護。自改革開放以來,資源、人力等的投入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但這種增長的背后卻是以能源過分消耗、環境嚴重污染以及資源極大浪費為代價的,再加上近些年來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低廉的勞動力的優勢也在悄然發生改變。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創新型企業如雨后春筍,迅速成長起來,其他企業也在積極主動轉型升級,在經濟增長方面將更多依靠人才資源和科技進步,國內經濟增長創新驅動力將逐年增強。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敝饕艿霓D化一方面印證了通過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我們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一直以來,制造業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長時間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和環境破壞,這就要求我們在經濟新常態下,為了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要更加注重經濟質的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綠色發展。

(4)多挑戰。

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形勢面臨新的挑戰,明顯的出現了一些不為所知的風險。房地產存在的風險最為突出。最近幾年,房屋的銷售情況下降明顯,出臺房屋限購的四十多個城市,已有二十多個城市放松了限購政策。至此同時顯現的還有地方債風險、金融風險等因素。

金融新常態內涵及表現

(1) 金融新常態的內涵:金融是組成經濟的一個重要部分,宏觀經濟環境會對金融發展的環境造成顯著影響,在經濟結構的調整中、在增長方式的改變下,金融領域同樣在變化調整,適應新的經濟狀態,尋求新的對稱態,形成金融領域的新常態。

(2) 金融新常態具體表現

①經濟發展速度存在降幅,致使金融業發展速度下降。金融與經濟的發展彼此作用,彼此依存,經濟增長由高速向中速轉變,金融業循跡適度增長。

②金融轉型與經濟結構改善整調具備統籌作用,金融生態與結構會持續出現改變。

③基于諸多金融基礎條件的持續健全與改善,金融管理與風險管理愈加嚴格。中國對金融監管予以持續強化,優化金融宏觀控制,對掌控金融經濟局面的能力予以進一步提升。于新常態下,中國遭受愈加提升的經濟下行壓力,中國金融經濟遭受著金融市場及外部經濟波動造成的長遠影響,要求務必對操作透明、規范予以保證[2]。

銀行新常態內涵及表現

(1) 銀行新常態的內涵經濟、金融邁進新常態,勢必會對銀行業的新常態進行觸發。銀行新常態是商業銀行遵循經濟、金融發展邏輯與趨勢,調整業務結構和增長速度,不斷尋找與經濟金融發展的契合之處,直到達到銀行發展的對稱態。

(2)銀行新常態的具體表現

①相適應于經濟增速回落,銀行業的增速將慢慢回歸正常立足于整個銀行業,假設能維持7%~8%的經濟增速,而金融行業卻保持20%~30%的增速,明顯不合理且不具備長遠性。于如此的格局下,大部分金融活動不具備實際內涵??傊?,由于我國經濟增速區間存在降幅,我國金融業已終結了以往數十年“高歌猛進”的時代,增速回落將變為一一金融“新常態”。

②經濟結構改善調整與銀行業的轉型發展彼此影響彼此促進,銀行業結構及生態將出現改變長久以來,我國經濟金融蘊藏“三多三少”的狀況:第一,“資金多,資本少”,致使企業和地方政府具備偏高的負債率;第二,“間接融資多,直接融資少”,銀行系統為國民經濟風險主要聚集地;第三,“銀行信貸業務多,別的業務少”,存貸款為銀行的業務主體,其很少給予別的金融業務。日后,經濟結構愈加優化,市場化革新得到推進,必將對這種局面帶來變化。一方面,會深入優化健全多層次金融市場系統,互聯網金融等一系列新金融服務業態會迅速問世;另一方面,因為金融價格機制市場化,利率、匯率波動同樣為一類金融“新常態”。

③相配套于經濟政策改變,銀行業的諸多基礎條件將持續優化并健全,金融監管環境將愈加嚴格白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起,金融穩定理事會就對國際金融監管革新進行了著力推進,對多種金融監管新規則進行了提出。此外,中國金融監管也遵循局勢改變:第一,維系金融平穩,更苛刻的規范銀行資本,深入增加流動性標準;第二,對“柵欄原則”進行推行,規定銀行對諸多類型金融業務及風險進行區隔;第三,對審慎監管進行加強,確保銀行發展速度相適應于經濟發展,確保金融活動愈加透明、規范。

④相同步于新的改革攻堅克難,傳統經營模式己不符合市場需要,銀行業急需深刻的變革創新。著眼于國內、國際局勢,國家對全面深化改革予以堅持不懈地推進,對簡政放權力度進行不斷增加,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予以積極鼓勵,于如此的機遇及挑戰下,一系列金融機構遭受愈加激烈的競爭,商業銀行以往的運營方式及風險管理均亟待深入改革。如今,盡管銀行資產質量整體能控,風險抵補能力可確保平穩,然于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擔負種種壓力:不良信貸增加、利潤增速降低等。銀行應當對經濟轉型要求進行持續適應,對風險管理手段予以優化,對差異化風險運營本領進行加強,于布局市場等諸多方面驅動轉型,尋求創新時,保證嚴格依照商業銀行運營規律,堅守穩健風險偏好,以期獲取長久發展。綜上所述,“中低增速、高標準服務、平民化生存、革新里發展”將變成銀行業新常態的典型表現[2]。

參考資料:

[1]劉文娟.我國經濟新常態下失業問題研究——基于馬史思失業理論的探析[D].甘肅:西北師范大學,2020.

[2]陶文喆.新常態下Q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20.

新常態研究報告:

新常態下我國碳排放達峰形勢分析(9頁).pdf

蔚邁&;群邑:《新常態下的新增長P+計劃》(46頁).pdf

建材行業2022年度策略報告:面對新常態-211118(73頁).pdf

抖音:2020抖音直播助力經濟復蘇白皮書-推動經濟新業態成為新常態(23頁).pdf

【研報】游戲行業專題:渠道變遷與流量爭奪下的買量市場新常態-201130(30頁).pdf

麥肯錫:中國銀行業CEO季刊——新常態和數字化時代的風險管理(186頁).pdf

石基信息:2021年餐飲業技術研究報告-構建下一個新常態(27頁).pdf

羅蘭貝格:2020譜寫新常態下中法經濟合作新篇章中法經濟合作前景分析(51頁).pdf

【研報】醫藥行業2020年中期投資策略報告:創新的新時代高光的新常態-20200530[70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美林投資時鐘
下一篇:高凈值人群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