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指明了社會發展的新方向,同時也孕育著巨大的消費變革,現將其具體特點歸納如下:
(1)個性化,在工業經濟中追求商品的標準化,在一系列的流水線制造過程中商品保持著相同的質量和標準,體驗經濟所追求的難忘體驗則正好與之相反,由于消費者的需求不盡相同,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就要提供個性化的體驗服務定制,因人而異,以人為本是體驗經濟與其他經濟類型最大的區別之一。
(2)互動性,所謂體驗就是通過親身經歷去獲得經歷和體會,只有滿足消費者在感官上的互動體驗,才能使消費者全身心的參與其中。
(3)映像性,一次體驗會給消費者產生深刻的印象,其中最重要的即是超越體驗本身的珍貴回憶,這是體驗經濟獨有的特點,體驗的過程是有形的,但是體驗帶給消費者的感知和回憶是具有持續性的。
(4)高增進性,通過增進消費者體驗提供遠遠高于商品本身價值的服務,如同一種咖啡在家喝沖泡可能只需1元,而在星巴克消費者愿意花30元或是更多也覺得物有所值[1]。
(5)終端性?,F代營銷學注意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渠道”,即如何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一般來說,在生產環節中,制造單元的供求關系形成了“供應鏈”,商業買賣關系形成的是“價值鏈”。在這之中,“客戶”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但是,所謂的“客戶”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單位或機構;既可以是上游單位,也可以是下游單位,還可以是“客戶的客戶”或泛泛的關系戶。那么,這種渠道和鍵條的方向究竟是什么?體驗經濟明確指出是最終消費者,是作為自然人的顧客和用戶。如果說目前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轉換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的話,那么,體驗經濟強調的是競爭的方向在于爭奪消費者。體驗經濟聚焦于消費者的感受,關注最焦點、最前沿的戰斗。
(6)補償性。在顧客參與方面還有參與監督。另外,企業提供的產品與服務難免有不令消贊者滿意的地方,其至于會造成消費者的傷害或損失,這時需要很好的補償機制。比如,許多企業通過800電話回答顧客問題和抱怨、接受投訴和征求意見;有的商場準備了專項基金用于對消費者損失的快速賠償;有的商場在各個樓層都設立了退換貨室,提出了便利的退換貨承諾,讓消費者感到買的放心;有的商場寧愿“花錢買意見”;主管部門將乘客對各個航空公司投訴的情況予以公開;有的城市由群眾投票對各個部門服務水平進行打分排名;國外有的機場準備了專門的投訴室供不滿的乘客發泄,等等。顯然,消費者的權益和意見是否得到了尊重,他們自己的體會最為深刻。
(7)知識性。消費者不僅要用身體的各個器官感知,更要用心來領會,體驗經濟重視產品與服務的文化內涵使消費者能增加知識、增長才干?,F在,發達國家的銀行已經將取款、存款、轉賬等業務交給自動機去做了,在銀行窗口,工作人員主要是為客戶提供家庭理財咨詢;在一些飯店或理發店有報紙雜志供人閱覽;在英國的一些火車上有免費的報紙發放;一些美容店不僅提供一般的美容服務,還提供技能培訓,教顧客自己美容的知識和方法;在百貨店,業務人員要能講解PDA的使用方法、遠紅外線的相關知識;倒立器可以治腰痛,但人們愿意了解為什么能有那樣的功能;頭朝下“控得慌”是正常還是不正常?文化性中不乏趣味性,國外有的文化衫在前面大嘴巴的口袋中放人不同話語的字條引人發笑和親近。從學習、咨詢、顧問的功能看,學校與醫院是體驗經濟的重要陣地。
(8)經濟性。消費者的經濟性表現在搜尋比較費用、最初購買價格、付款條件、使用中的消耗與維修費用等許多方面。網上查詢極大地降低了搜索費用。商家確定價格時可能采取許多花樣,比如,搭售、買一送一、買100送30、抽獎,等等;有的商家賣手機時說買一臺可以能給90元購物券,實際上是3張30元的券,用該券只能購買規定的幾個品種,而且每次購買只能用1張券,那些商品在外邊只有幾塊餞,這里卻賣到30元錢,這樣只能給人們帶來負面的體驗。購買手機只是一次性的費用,價格高低固然是選擇的參照,而日常使用費用更是人們所關心的;家用電器的耗電量多少、汽車耗油量的多少以及備品備件的價格也是決定購買的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