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EDA發展
1970 年EDA隨著計算機、集成電路、電子系統的發展而興起,正逐步走向專業化??傮w來看,EDA 行業的發展歷程大體 可以分為 CAD 階段、CAE
階段和 EDA 階段和現代EDA四個階段: ;
(1)早期-CAD 階段(1970-1980 年)
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已經出現,手工繪 制版圖設計印刷電路板的方法已無法滿足精度和效率的要求,設計師開始 借助于計算機完成印制電路板設計。于是,出現了第一代的
EDA 工具,利 用二維平面圖形的 CAD(Computer-aided design)工具進行電路原理圖 編制、PCB 布局布線等; ;
(2)發展期-CAE 階段(1980-1990 年)
由于集成電路規模的逐步擴大和電 子系統的日趨復雜,出現了以計算機仿真和自動布局布線為核心的第二代 EDA 技術,即 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將各個 CAD 工具 集成為系統,從而加強了電路功能設計和結構設計,該時期的 EDA 技術已
經延伸到半導體芯片的設汁,生產出可編程半導體芯片; ;
(3)成熟期-EDA 階段(20世紀90年代)
芯片的復雜度進一步提升,給 EDA 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進了 EDA 技術的大發展。EDA 的發展集中
到加強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向,致力于設計語言和高層設計理念上實現統一, 促使 EDA 系統能夠完成電子產品的系統級至物理級的設計。各公司也相繼
開發出了以高級語言描述、系統級仿真和綜合技術為特征的大規模 EDA 軟件系統[3]。
(4)階段四:現代EDA
進入21世紀,EDA技術發展迅速,貫穿包括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
在內的產業鏈全流程。此時EDA技術的主要特點為,在仿真驗證和設計兩個層面
支持標準硬件語言的EDA工具功能更加強大,更大規模的可編程邏輯器件不斷推
出,系統級、行為級硬件描述語言趨于更加高效和簡單。

(二)我國EDA發展
國產EDA先后經歷封鎖、突破、沉寂、起航、提速等歷史階段。建國初期,巴黎統籌委員會對我國實行禁運,國外EDA工具無法進入中國,國內市場處于空白狀態。1988-1994
年,為打破西方封鎖,國家開啟國產EDA工具“熊貓系統”的聯合攻關,并于1992 年研發成功。到2008年,伴隨著“巴統”封鎖的解除,
Cadence.Synopsys等技術成熟的海外巨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國產廠商進入了長達15年的發展沉寂期。2008-2018
年,EDA技術被正式列入國家“核高基”重大科技專項。進入2018年,受地緣政治的影響,國產EDA的政策支持力度再次加大。同時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國產廠商進入發展提速階段[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