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的啟發,日本質量專家狩野紀昭于1984年提出了Kano模型的概念,他強調對質量的認知要采用二維模式,即顧客的主觀感受和產品的客觀表現,從而獲取顧客滿意與產品、服務績效之間的非線性關系。Kano模型根據顧客需求的滿足程度與產品績效之間的關系將服務質量要素分為五種類別,即魅力質量要素(Attractive
quality element)、必備質量要素(Must-be quality element)、一維質量要素(One-dimensional quality
element)、無差異質量要素(Indifferent quality element)以及逆向質量要素(Reverse quality
element)

(1)魅力質量要素(Attractive quality element)
該類質量要素反映了顧客沒有意料到的、使顧客驚喜的需求,是顧客期望之外的質量要素。屬于魅力質量要素的顧客滿意度會隨著產品、服務績效水平的改變呈現出類似于指數函數的變化趨勢。當該類質量要素充足時,由于體驗到了預期之外的產品或服務,顧客群體的滿意度顯著提升;而當該類要素不充足時,顧客群體不會感到不滿意,因為這并不在他們的需求中。顧客一般不會表達對魅力質量要素的需求,但是由于驚喜和驚奇的吸引,顧客總能夠向反映該類質量要素的產品、服務予以一定的關注,這使得顧客忠誠度大大提高。
(2)必備質量要素(Must-be quality element)
該類質量要素反映了顧客對于產品、服務最基本的要求。屬于必備質量要素的顧客滿意度會隨著產品、服務績效水平的改變呈現出類似于負指數函數的變化趨勢。當該類質量要素充足時,由于僅滿足了顧客對于該產品的基本要求,顧客滿意度變化不顯著,但是當該類要素不充足時,顧客會表現出強烈的不滿。必備質量要素是產品、服務發展的基礎。
(3)一維質量要素(One-dimensional quality element)
該類質量要素反映了顧客希望獲得的產品、服務體驗。屬于一維質量要素的顧客滿意度會隨著產品、服務績效的改變呈現出線性函數的變化趨勢。當該類質量要素充足時,顧客滿意度會有所提升,而該類質量要素不充足時,顧客滿意度也會下降;當產品、服務中包含越多的一維質量要素,顧客的滿意度就會越高。一維質量要素是企業發展產品、服務的主體形式與內容,穩定的一維質量要素確保了企業的競爭地位。
(4)無差異質量要素(Indifferent quality
element)該類質量要素是顧客不在乎、不關心的,無論提供或者充足與否都不會影響顧客滿意度的變化。該類質量要素的圖線是一條平行于橫坐標軸(產品、服務績效充足程度)的直線。
(5)逆向質量要素(Reverse quality
element)該類質量要素反映了顧客不期望獲得的產品、服務體驗。屬于逆向質量要素的顧客滿意度與產品、服務績效的關系表現出了與一維質量要素相反的趨勢。當該類質量要素充足時,顧客滿意度會下降,而該類質量要素不充足時,顧客滿意度卻會上升。質量要素在產品、服務生命周期內一般會按照無差異質量要素、魅力質量要素、一維質量要素、必備質量要素的順序演進,而逆向質量要素被認為異常的分類結果,不予考慮其研究價值。因此,在實際的產品、服務提升策略中,首先需要改善屬于必備質量要素的產品、服務特征,其次是一維質量要素、魅力質量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