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電子政務

電子政務

目錄

電子政務是什么

電子政務是基于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的行政實踐,目的是將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有機結合起來,運用在政府的建設中,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突破部門之間的相互制約,旨在提供更高效的管理和更優質的服務。電子政務的提出不光是科技進步的推動,更重要的是政府行政理念的轉變,是政府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通過重塑政府職能、改進業務流程、精簡紙質資料等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社會對政府的滿意度,鼓勵公眾積極參與,進一步促進政府治理。

以下是國際機構關于電子政務的定義

(1)世界銀行:2001年,世界銀行在《電子政務與世界銀行》的報告中指出,電子政務是政府進行管理的一種手段,是一種信息和通信系統,目的是為了創新政府管理模式,改變政府與公民、私營機構、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從而建設建設一個有責任的、公開的、透明的政府,提高政務服務效率,更好地服務于民。

(2)聯合國:2003年,聯合國在《世界公共部門報告:處在十字路口的電子政務》中指出,“電子政務是政府運用信息通信技術來改變其內外關系,通過這些技術手段的運用,政府并沒有改變它的功能,其有用、合法、透明、負責的基本義務也沒有發生改變。唯一改變的,是提高了全社會對政府職能的期望值,使之各方面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p>

(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OECD認為,電子政務是政府通過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來提高治理能力的一種工具。高德納咨詢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市場研究公司,該公司認為政府可以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借助于網絡化的政府運作來加快電子政務的建設,從而改變政府各部門之間以及部門內部的關系,提高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電子政務的特征

(1)綜合性。電子政務是基于信息化技術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但是它不僅僅涉及信息技術,是一項系統的、全面的、聯動的工程,必須全面統籌政治、經濟、科技、社會以及文化領域,才能建設好電子政務。另外,政府應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保障電子政務的網絡安全。未來的電子政務更側重于大數據和信息資源共享,也意味著更重視綜合協調發展。

(2)交互性。電子政務的順利進行,依賴于政府與政府之間、政府與公民企業之間、政府與社會之間的有效交流互動。政府在設定組織體系和行政流程時,必須考慮到其他相關主體能夠更方便、快捷的從網上獲取信息和資源。社會、民眾和企業要對電子政務產生一種認同感,積極地了解、學習、運用電子政務,與政府形成良性互動。

(3)公開性。公開性是電子政務的自然屬性。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政府能第一時間將行政政策發布給公眾,使政策解讀、業務流程更加透明,讓公眾在參與市場競爭中,最大程度免受信息資源稀缺的制約,更加公平、公正。另一方面,政府的“權力清單”更加透明,公眾行使監督的職權更加方便,促進政府廉政建設,同時政府也可以通過網絡聽取各方建議和意見,優化行政政策。局限性。不可否認電子政務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也應認識到其不可能完全替代傳統政務?,F實政府管理中情況紛繁復雜,單單憑借電子政務無法達到行政管理、服務的目的,必須結合傳統政務來彌補電子政務的不足[1]。

電子政務模式

根據對象的不同電子政務有三個模式,分別為:

(1)G2G——政府間的電子政務。G2G主要應用于上下級政府之間、同級各個政府部門之間,部門單位內部的電子政務建設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行政效率,政府不同部門之間電子政務的應用其目的是為了消除部門間的信息孤島,實現政務信息資源在不同的部門之間進行交換與共享

(2)G2B——政府與企業間的電子政務。G2B主要指政府和企業使用電子政務進行業務往來。企業通過互聯網能夠獲取所需求的政策信息以及辦理相關的業務,比如通過電子政務環境進行項目審批、辦理營業執照、繳納稅款等,企業無需整天奔波于各個不同的政府部門之間,減少了成本,更好的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3)G2C——政府與群眾間的電子政務。政府通過電子政務手段向群眾提供人生各個階段的所需辦理的配套服務,即社保繳納、醫保報銷、養老保險等服務。此外群眾還可以通過12345、政務服務“好差評”等政民互動方式向政府提出建議,加入到政策的起草和實施中去[2]。

電子政務發展程度國家排名

根據2020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排名,目前電子政務處于領先地位的國家排名

電子政務與傳統政務的區別

(1)電子政務必須借助于信息基礎設施和相關技術;

(2)電子政務的主體是信息技術平臺;

(3)電子政務處理的是與公共權力行使相關的公共事務;

(4)電子政務在把傳統政務活動與互聯網融合的同時也注重對政務服務模式的改革創新,利用信息技術不斷完善電子政務的形式和內容,實現政務電子化不斷創新。

電子政務與智慧政務的區別

智慧政務是一種新型電子政務形式。智慧政務是電子政務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可以為公眾提供更精準個性、更符合需求、更方便快捷的服務。智慧政務是建立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工作,以政務服務為核心,以政民互動為目標的新一代電子政務,從政府為主體的政府管治轉向協同共治、公共服務。通過這種政務服務模式,在公共部門提供公共產品的過程中能有效得到公眾參與,即公眾在整個公共產品設計、生產和提供的全過程中提出意見,同時公共部門也能通過這種模式深入和廣泛了解公眾的需求,進一步暢通民意渠道,提升政務服務效率。

電子政務與數字政府的區別

從電子政務到“互聯網+政務服務”再到數字政府的變遷,是數字技術及數據要素不斷深化影響政府治理的過程,既有量變也有質變。

(1)量變體現在內容延展:一方面,數字政府推動電子政務繼續深化發展,將政務線上化擴展至服務線上化,演變形成“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等服務形式,未來還可能升級形成主動服務、個性化服務等方式;另一方面,除對外提供辦事服務外,數字政府還面臨社會治理的數字化轉型任務,內涵意蘊更為廣泛。

(2)質變體現在流程、理念重塑:一是在價值取向上,電子政務立足“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提升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側重工具理性取向;數字政府除提升效率,更加聚焦便民服務優化、辦事體驗提升,注重協同外部主體參與,傾聽民眾意見,兼具工具和價值理性。二是在頂層設計上,數字政府更加突出數據驅動,以數據流帶動業務流、服務流改造,由此帶來資源流向、部門關系、考核導向等發生變化,撼動已有部門利益格局。三是在政社關系上,政府進一步由“劃槳”走向“掌舵”,致力于打造開放包容、協同創新的治理生態,企業和社會力量得到釋放,信息由政-社單向流動走向雙向自由流動[3]。

電子政務

電子政務的作用

(1)有利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在網上發布政府信息,公開辦公流程等,保護了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政務的公開又拉近了公眾和政府的關系,有利于提高公眾對政府的信任。

(2)可以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依靠電子政務信息系統,一個精簡的政府可以辦更多的公務,行政管理的電子化和網絡化可以取代很多過去由人工處理的煩瑣勞動。

(3)有利于政府的廉政建設。電子政務規范辦事流程,公開辦事規則,加強了和公眾的交互。那些容易滋生腐敗的“暗箱操作”,通過現代化的電子政務手段,將大大減少,這將有利于促進政府部門的廉政建設。

(4)提高了行政監管的有效性。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建設的“金關工程”、“金稅工程”等,從近幾年的實施看,大大加強了政府部門對經濟監管的力度?!敖痍P工程”和“金稅工程”的實施大大減少了偷稅、漏稅和出口套匯等,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公安部門的網上追逃也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5)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服務質量。實施電子政務以后,政府部門的信息發布和很多公務處理轉移到網上進行給企業和公眾帶來了很多便利,如企業的申報、審批等轉移到網上進行,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加快了企業的決策速度,這又從另一個方面促進了經濟的繁榮[4]。

國外電子政務發展概況

從美國政府取得電子政務的成功到全球大部分國家開始發展自己的電子政務且短時間內取得了很大進步,許多國家也紛紛效仿并推出自己的電子政務發展方案。

歐盟作為一個區域性國際組織,在推動歐洲的電子政務發展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歐盟自1999年開始提出“電子歐洲”概念,志在發展歐洲的電子政務,到2008年歐洲電子政務在五個大洲已實現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

英國發展的方式有所不同,由于其社會文化的保守性,到2002年英國人民對互聯網仍然有抵觸情緒,但并不妨礙英國電子政務的發展。1994年開始英國政府就制定了《政府信息服務計劃》,到2005年英國政府實現了建立電子政府的目標,其發展速度還是非常驚人的。

澳大利亞也是比較早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的,自1996年澳大利亞政府高度重視信息技術,第二年開始全國性的推廣,到2000年8月,澳大利亞已經擁有全球最高的政府網站滲透率,充分說明澳大利亞的電子政務服務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并躋身于美國、加拿大、英國等最領先的行列。

亞洲國家中,日本于2000年3月開始啟動電子政務工程,此后幾年中,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積極推進電子政務發展,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新加坡電子政務方面在全世界都是領先者,政府高度重視并強力推行,自1980年開始,新加坡政府就制定了4個電子政務發展計劃,強有力的推動電子政務建設。韓國和中國香港也積極發展各自的電子政務,并取得長足的進步[5]。

中國電子政務發展歷程

(1)“六五”時期:明確提出要在政府管理中使用計算機,計委、財政部等中央政府部門開始建立數據中心并開始進行電子數據處理。

(2)“七五”時期:完成國家經濟信息系統等十余個信息系統建設。

(3)“八五”時期:1993年,正式啟動國民經濟信息化起步工程——“三金工程”。

(4)“十五”時期:2001年,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成立,全國政府網站建設范圍延伸到鄉鎮級;2002年,《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發布。

(5)“十一五”時期:2006年,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正式開通;《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對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整體方向、基本路徑、基本框架、重點領域進行謀劃。

(6)“十三五”時期:2016年,《“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印發,電子政務被列入12項優先行動;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推行電子政務等為抓手,構建全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2018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政務公開、黨務公開,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2018年7月,《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出臺;2019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強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

參考資料:

[1]齊曉媛.基層電子政務發展現狀的研究——以右玉縣為例

[2]王征.電子政務環境下的政務流程再造研究——以新泰市為例

[3]中國信通院:數字時代治理現代化研究報告——數字政府的實踐與創新(2021年)(48頁).pdf

[4] 趙廷超,張浩.《電子政務干部培訓讀本》[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09-01

[5]趙強.電子政務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應對為例

本文由@Y-L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融媒體
下一篇:短視頻營銷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