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進新的經濟增長點
生態農業旅游是旅游業和生態農業的結合,并且它們的結合還能相互促進,兩個產業相輔相成,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這樣的發展不僅能促進生態平衡,還能改善我國農村地區的環境,在保護環境的同時發展農村經濟。這樣的發展模式不僅能形成一個主導產業,還能就一個產業帶動周邊地區的其他產業共同發展,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2)改變農民生活質量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作為一種旅游形式的生態農業旅游,不僅可以在保護農業環境的基礎上發展農村經濟,也可以為城市和農村居民的交往不僅提供平臺。促進城市和農村的密切交流,這樣會導致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發展生態農業旅游,吸引城里人到鄉下來旅游,成本低,收效快,能為農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在提高農民經濟的同時,促進提升農村的文化、娛樂等精神的發展。
(3)形成農業多元化發展
發展生態農業旅游不僅能促進農業的發展,也能帶動旅游業的增長,生態農業旅游是農業與旅游業的有機結合,在生產農產品的基礎上,還能帶動周邊地區文化娛樂的發展,綜合效益整體的提升。在發展生態農業的道路上,通過大農業這個主導產業的帶動,能打破農村地區經濟幾千年來的封閉或者半封閉的狀態,引導農業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走向開放格局的農業轉化模式,符合市場發展的需要,不斷的通過學習、借鑒來調整我們的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農民的增收模式。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真正的用科技來帶動農業、用科技來發展農業,實現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需求。在發展的過程中,那些率先嘗到科技甜頭的地區和農戶不僅會加大科技的投資力度,也會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促進整體農業經濟的發展與成長
(4)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長期以來我國就是一個農業大國,然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要如何突出農業發展的優勢,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生態農業旅游是生態農業和旅游業的有機結合,處在結合點上的生態農業旅游一直是以維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準則。保護環境,盡管有時產生生態農業的有形產品減少,導致它比一般較低成本的農業的經濟效益低下。但是一般來說,由于生態農業在沒有化學污染條件下,有形產品能獲得更好的質量、更高的價格。并且在發展生態農業旅游的時候,我們可以同時帶來農業和旅游業的經濟效益,二者相互促進發展、良性互動[4]。
參考資料:
[1]孫海娜.桂林“漓江上游”生態農業旅游開發研究
[2]齊宵蕾.C2B模式下的生態農業旅游服務設計研究
[3]季婷婷.物聯網技術下生態農業旅游模式研究與應用
[4]鄭永祥.生態農業旅游開發及其生命周期評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