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研究院&智譜AI :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PART 1:全球科研實力對比(4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阿里研究院&智譜AI :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PART 1:全球科研實力對比(44頁).pdf(4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報告作者智譜 AI 研究咨詢部科技產業研究員,生態學博士。曾經多次主持或參與“北京市十大高精尖產業研究”、“各地企業技術盡調”、“人工智能系列報告”等多個項目,積累了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科技評估等多方面研究經驗。重點關注人工智能、先進制造等領域。智譜 AI 研究咨詢部科技產業研究員、負責人,外交學院法學碩士。在核心期刊、知名媒體發表論文和評論性文章 20 余篇;10 余年科技產業研究咨詢經驗。阿里研究院資深技術專家,計算機博士。阿里研究院資深技術專家,阿里研究院未來技術中心負責人,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專委會常務委員。關注下一代互聯網技術與產業發展。葉靜蕓鄔 克蘇 中su
2、zhong.szalibaba-報告概述(一)全球數字技術論文的“量與質”比較1.中美數字科技論文整體影響力大致相當。盡管中國數字科技領域論文數量(525,794 篇)與美國(506,775 篇)還存在 4%的差距,但是平均被引量中國比美國多 4 次/篇,這說明中國數字科技領域論文整體影響力與美國大致相當。英國和加拿大論文數量大幅落后于中美兩強,但其論文平均被引量明顯高于中美,這說明英加兩國數字科技論文影響力在全球仍占有重要地位。2.中國在卓越研究成果方面明顯落后于美國。某領域全球被引量 Top 1%論文(以下簡稱“Top 1%論文”)被稱為“頂尖論文”,其代表該領域卓越的學術研究成果。在數字
3、科技領域,中國 Top 1%“頂尖論文”數量(7,096 篇)明顯少于美國(9,634 篇),且平均被引量也明顯落后于美國。3.在全球數字化浪潮中,歐美國家是數字科技基礎研究創新的引領者。除中國外的亞洲國家印度、日本和韓國也躋身全球論文數量前 10 強國家行列,但它們的身影沒有出現在 Top 1%論文數量前 10 強行列。在 Top 1%論文數量前 10 強國家中,除中國和澳大利亞外,其他 8國(美、英、德、加、法、意、荷、西)均為歐美國家,且平均被引量均在 300 次/篇以上,而中國僅為 202 次/篇。4.中國科學院1的數字科技論文發表量高居全球第一。在全球數字科技論文量前 10 強機構中
4、,排名前三的機構依次是中國科學院(59,487 篇)、美國加州大學(49,111 篇)和法國研究型大學聯盟(UDICE)(48,217 篇);除中國科學院外,中國還有一家機構即中國科學院大學(18,381 篇)也躋身前 10 強;平均被引量最高的是哈佛大學和美國能源部,前者為 50 次/篇,后者為 45 次/篇,顯示兩者在數字科技領域顯示出較強的研究和創新能力。1注:中國科學院是一個龐大的科研學術機構,下設 11 個分院、100 多家科研院所、130 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目前有正式職工 6.9 萬余人,在學研究生 7.9 萬余人。表 1 全球數字科技論文產出國家排名說明:論文檢索時
5、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5.美國加州大學 Top 1%論文發表量位居全球第一。從數字科技 Top1%論文數量來看,美國加州大學最多,為 1,550 篇;其次是中國科學院,為 1,309 篇;第三是美國哈佛大學,為1,192 篇。多倫多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 Top 1%論文數量分別排名第 9 名和第 10 名,但平均被引量分別名列第 1 和第 2 名,這說明這兩所學術機構在全球數字科技領域生產出最具影響力或者卓越成果。6.令人感到鼓舞的是,中國在總體論文和 Top 1%論文數量增長上與美國的“黃金交叉”均已出現。2019
6、 年,中國在總體論文發表數量上與美國實現“黃金交叉”,而 2020 年中國在Top 1%論文數量上與美國再次實現“黃金交叉”,這說明中國不僅在論文總量超過美國,而且在“頂尖論文”數量上超越美國,并逐年擴大與美國的優勢。圖 1 全球數字科技領域論文產出數量前 10 強機構說明:1.上圖條形長度表示論文產出數量大??;2.論文檢索時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圖 2 全球數字技術授權專利數量前 10 強國家排名說明: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二)全球數
7、字技術專利比較,中國是數字技術專利大國,而非強國1.中國數字技術專利數量全球遙遙領先。中國共 387,989 件數字技術專利,是排名第 2 美國的 2.9 倍,是排名后 9 位國家總和的 1.6 倍,中國數字應用技術整體研發能力在全球首屈一指。在數字科技領域專利數量排名前 10 機構中,中國機構占一半,其分別是百度、國家電網、騰訊、平安科技和華為。另外,老牌信息技術公司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專利儲備仍高居全球機構之首,顯示深厚的數字技術積淀。分析發現,中國數字技術實力最強機構來自于能源、互聯網、通信、金融等行業的科技巨頭,以及 211、985、雙一流和以理工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如西安電子
8、科技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2.中國數字技術高價值專利(市場價值 100 萬美元以上)數量在全球相對落后。從數量上看,中國以 1,650 件高價值專利數量排名全球第 4 位,落后于美國的 12,859 件、日本的 3,718件以及韓國的 2,111 件。3.在全球高價值專利前 10 強機構中,中國的華為和阿里巴巴入榜。韓國三星、微軟公司和谷歌公司是全球高價值專利前三大巨頭,數量依次為 1,061 件、630 件和 592 件。其他前 10 強機構依次是、高通、華為、IBM、蘋果、飛利浦、阿里巴巴以及索尼。中國的華為和阿里巴巴入榜。4.中國數字科技巨頭高價值專利儲備實力與國際巨
9、頭差距仍然較大。中國高價值專利數量最多的是華為,阿里巴巴和騰訊分別位列第 2 和第 3 位,專利數量分別為 261 和 127 件,與三星、微軟和谷歌等國際巨頭的專利儲備實力相差較大。表 2 中國數字科技高價值專利數量前 5 強機構說明:1.本報告將市場價值為 100 萬美元及以上的專利視為高價值專利;2.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5.中美數字技術專利實力差距在價值鏈高端部分。雖然中國專利總量是美國的 2.9 倍,但美國高價值專利是中國的 8 倍,特別是越往價值鏈高端,美國的優勢越明顯??梢娒绹紦巳驍底挚萍籍a
10、業鏈的高端部分,而中國專利集中在價值鏈低端。從近 10 年中美高價值專利數量走勢看,中美之間的差距并非出現明顯的縮窄態勢。6.全球數字技術高價值專利儲備實力在較長時間內仍然維持“一超多強”格局。從近 10 年高價值專利數量變化態勢看,全球主要數字技術強國均處于下降態勢(原因之一是專利價值的顯現需要一定時長),但是美國與日本、韓國、中國、德國等數字技術強國仍保持較大優勢,很難預期后者在較短時期內能趕超前者。(三)中國數字科技發展前景在于向價值鏈高端躍升專利是傾向于應用技術的科研成果,其市場價值直接反映該技術應用產品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位置。從專利市場價值分布看,中國數字技術專利價值在 30 萬美元以
11、下的占 98%,因此中國數字技術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論文是傾向于基礎研究的科研成果,往往是科技創新突破的先導。未來中國數字科技的發展前景在于從日益強大的基礎研究成果中實現實際應用轉化,推動數字技術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前言近年來,數字經濟己經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各國紛紛出臺戰略規劃,依托數字化技術實現新一輪產業變革,進而搶占全球價值鏈的制高點。中國政府也做出了重大戰略部署,相繼出臺了多項數字科技發展引導政策,全面推進數字科技發展,并明確提出數字中國戰略,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加快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022 年 11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賀信中指出:“
12、當今時代,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眹沂奈逡巹澗V要專門設置“第五篇 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章節,對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做出明確部署。2021 年 12 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日前印發“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要建立健全規范有序的數字化發展治理體系。為推動開放、健康、安全的數字生態,加快數字中國建設進程提供方向。作為技術研發的副產品,學術論文和專利是科研成果的重要結果之一,可以作為研發實力的衡量指標。為了更好地了解全球數字科技的發展情況,我
13、們基于 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的數據,利用文獻計量方法,通過持續跟蹤相關領域學術論文、專利的申請情況和走勢,揭示數字科技的熱點前沿領域。另外,通過分析相關領域可以展示技術創新的活躍程度,對全球各國數字科技發展狀況做全面比較。目錄11/第一章 數字科技論文12/1.國家分布 12/1.1 論文總量前 10 強國家13/1.2 Top 1%論文前 10 強國家13/1.3 中美論文發表數量變化態勢15/2.機構分布15/2.1 論文發布量前 10 強機構16/2.2 Top 1%論文數量前 10 強機構17/第二章 數字技術專利18/1.專利分布18/1.1 全球專利數量前 10 強國家19/
14、1.2 專利數量前 10 強機構20/1.3 中美專利數量變化態勢21/2.高價值專利分析21/2.1 全球高價值專利前 10 強國家22/2.2 全球高價值專利前 10 強機構23/2.3 中國高價值專利前 10 強機構25/2.4 中美專利價值比較分析26/2.5 中美等國高價值專利變化態勢27/第三章 總結與展望28/1.中國數字科技論文兩項關鍵指標將登頂全球第一 28/2.中國是數字技術專利大國,而非強國28/3.中國數字科技發展前景在于向價值鏈高端躍升29/附件30/1.研究方法31/2.數字科技八大領域主題詞知識圖譜數字科技論文Chapter 1本章以數字科技領域的 ESI5核心論
15、文(以下簡稱“論文”)、被引量 Top 1%論文(以下簡稱“Top 1%論文”)數據為研究基礎,分別從論文的國家和機構分布兩個方面進行分析?;?AMiner 科技情報系統,共檢索到數字科技領域內論文2,204,950篇,其中Top 1%論文 23,138 篇。5ESI 被稱為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Database),是國際公認的評價大學、學術機構和國家/地區國際學術水平和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全球科研實力對比121國家分布1.1 論文總量前 10 強國家 從論文數量上看,美國的論文數量為 525,794 篇,位居全球第一,論文平
16、均被引量為 14 次;中國的論文數量為 506,775 篇,論文平均被引量為 18 次。雖然中國的相關論文數量低于美國,但是被引用數量更具優勢。第三至五位的德國、英國和印度的論文數量分別是 151,435 篇、137,826篇和 122,982 篇。從論文的平均被引量上看,英國的平均被引量最高,為 25 次/篇。雖然加拿大的論文數量相對較少,但平均被引量高達 22 次/篇,位列第二。中國論文平均被被引量位列全球第三。意大利(17 次/篇)和印度(15 次/篇)研究成果的認可度也較高,分列第四和第五位。圖 3 數字科技領域論文數量前 10 強國家說明:論文檢索時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17、202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131.2 Top1%論文前 10 強國家 被引量進入前 1的“頂尖論文”被稱為引領相關領域最卓越的研究成果。下圖顯示了數字科技領域 Top 1%論文數量前 10 強國家狀況。從論文數量和平均被引量綜合分析看,擁有最多 Top 1%論文的國家是美國為 9,634 篇,但被引狀況表現一般;第二名為中國,數量為 7,096 篇,約為第三名英國(3,611 篇)的兩倍,但相比于英國 202 次/篇的被引量,中國研究論文的國際影響力還待提升。其余七個國家 Top 1%論文數量明顯少于前三名,但其中六個國家
18、的平均被引量都在高于 300 次/篇,其中法國(387次/篇)、荷蘭(386 次/篇)、西班牙(377 次/篇)和加拿大(357 次/篇)的被引量 Top 1%論文最受關注。整體而言,歐美國家的數字科技理論研究成果更受國際認可。1.3 中美論文發表數量變化態勢 在 2012-2018 年間,美國的年產論文數量多于中國,但隨著中國科研實力的逐步增強,中國逐年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到 2019 年,中國的論文數量超過美國,并逐漸擴大對美優勢。2021 年中國數字科技領域的論文為 98,382 篇,而美國為 75,318 篇。圖 4 數字科技研究領域被引量 Top 1%論文數量前 10 強的國家說明:論
19、文檢索時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全球科研實力對比14圖 5 2012-2021 年中美兩國論文發表數量變化態勢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圖 6 2012-2021 年中美兩國被引量 Top1%論文數量變化說明:論文檢索時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2020 年之前,美國 Top 1%論文年產量多于中國;2020 年之后,中國的被引量 Top 1%論文數量超過美國,并逐漸擴大優勢,2021 年中國的論文數量為 1,489 篇,美國的論文數量為 1
20、,081篇。從以上中美兩國在數字科技領域論文發表態勢看,2019 年中國在數量上超過美國,2020 年中國在質量上超過美國。(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152機構分布2.1 論文發布量前 10 強機構 從機構發表的論文數量和引用率看,中國科學院擁有的論文數量最多,為 59,487 篇,引用率處于中等水平(38 次/篇);論文發表量排名第二的是美國加州大學,共有論文 49,111 篇,被引量 38 次/篇;第三是法國研究型大學聯盟(UDICE),共有論文 48,217 篇,被引量為 34 次/篇,該聯盟于 2020 年由法國 10 所頂尖大學組成,顯示在數字科技領域較強的研究能力。平均被
21、引量最高的是哈佛大學,為 50 次/篇,論文量為 27,447 篇;平均被引量排名第二的機構是美國能源部,為 45 次/篇,論文量為 21,190 篇,該部是美國聯邦政府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最主要的管理和資助機構,下設24個國家實驗室和技術中心,在數字科技領域顯示較強的研究和創新能力。除中國科學院外,中國還有一家機構即中國科學院大學進入前 10 強機構行列,其論文量為18,381 篇,被引量為 40 次/篇。圖 7 全球數字科技領域論文數量前 10 強機構說明:論文檢索時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全球科研實力對比162.2 T
22、op1%論文數量前 10 強機構 從數字科技被引量 Top1%論文數量來看,美國加州大學最多,為 1,550 篇;其次是中國科學院,為 1,309 篇;第三是美國哈佛大學,為 1,192 篇。進入被引量 Top 1%論文數量前 10 強機構還有法國研究型大學聯盟、英國倫敦大學、美國能源部、美國斯坦福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以及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其中,多倫多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被引量 Top 1%論文數量分別排名第 9 名和第 10名,但平均被引量分別名列第 1 和第 2 名,說明這兩所學術機構在全球數字科技生產出了最具影響力的學術研究成果。圖 8 全球數字科技領域 To
23、p1%論文數量前 10 強機構說明:論文檢索時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數字技術專利Chapter 2本章以數字技術相關的專利數據為研究基礎,從專利的國別分布、價值分布兩個維度對進行詳細分析?;?AMiner 大數據平臺,共檢索到數字科技領域同族授權專利(以下簡稱“專利”)669,942 件。全球科研實力對比181專利分布1.1 全球專利數量前 10 強國家 在數字科技領域,全球專利數量前 10 強國家或地區如下圖所示。從專利數量來看,中國共387,989 件,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是排名第 2 的美國的 2.9 倍,是排名
24、后 9 位國家總和的 1.6倍??梢?,中國數字應用技術研發整體水平在全球首屈一指。亞洲的韓國和日本分別以 45,443 件專利和 32,805 件專利位居第 3 名和第 4 名,其他躋身專利數量前 10 國家依次是德國、法國、加拿大、英國、瑞士和荷蘭等歐美國家。圖 9 數字科技專利數量前 10 強國家說明: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191.2 專利數量前 10 強機構 數字科技領域專利數量排名前10機構如下表所示。全球專利前十強機構中中國機構占據半數席位,其余為 4 家美國機構和
25、 1 家韓國機構。其中,美國 IBM 公司擁有的專利數量最多,共 9,122件,可見 IBM 在數字科技領域具非常深厚的技術積淀;韓國三星以 8,048 件專利優勢居于第二,與 IBM 差距較??;第三名是百度公司,共有 5,864 件。進入前 10 強的中國機構還有國家電網、騰訊、平安科技和華為,它們分別位居全球第 4、第 5、第 7 和第 8 名。中國 TOP10 機構包括 6家企業和 4 所高校,前者有百度、國家電網、騰訊、平安科技、華為和阿里巴巴,后者包括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由此可見,中國數字技術實力最強機構來自于能源、互聯網、通信、金融等行業的科技巨頭,
26、以及 211、985、雙一流和以理工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圖 10 全球數字科技領域論文產出數量前 10 強機構說明:1.上圖條形長度表示論文產出數量大??;2.論文檢索時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全球科研實力對比201.3 中美專利數量變化態勢 中國一直是數字科技領域的專利研發大國。2012 年中美數字科技專利數量差距較小,2013年之后中國的專利研發速度不斷加快,而美國的增長幅度較小,中美之間的差距持續擴大。截至2021 年,中國的數字科技專利數量達到了 102,672 件,是同年美國(17,125 件)專利的 6 倍之多
27、。圖 11 2012-2021 年中美兩國專利數量變化說明: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1圖 12 全球數字科技高價值專利前 10 強國家注:1.本報告將市場價值為 100 萬美元及以上的專利視為高價值專利;2.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2高價值專利分析2.1 全球高價值專利前 10 強國家本報告將市場價值為 100 萬美元及以上的專利視為高價值專利。全球高價值專利數量排名前 10 的國家如下圖所示。其中
28、美國高居第 1 名,共 12,859 件,是排名第 2 的日本(3,718 件)的 3.4 倍;第三是韓國,共 2,111 件;中國排名第 4,共 1,650 件,僅為美國的 12.8%;德國(1,632 件)以微小差距緊隨中國而名列第五。第 6-10 名依次為法國、荷蘭、瑞士、英國以及加拿大。由此可見,雖然中國數字技術專利數量遙遙領先其他國家,但是高價值專利數量大幅落后于美國,也落后于日韓兩國。全球科研實力對比222.2 全球高價值專利前 10 強機構全球高價值專利數量排名前 10 的機構如下圖所示。其中美國企業數量共 5 家,中國 2 家,韓國、荷蘭、日本各 1 家。韓國三星公司的高價值專
29、利數量最多,共 1,061 件;第二是美國微軟公司,共 630 件;第三是美國谷歌公司,共有 592 件。中國的華為公司和阿里巴巴分別以 373 件和 261 件專利的數量位居榜單的第五和第九位。專利的市場價值隨時間遞進而具波動性,高價值專利能夠反映當下技術創新的新風向。因此,三星、微軟、谷歌等上述高價值專利前 10 強公司是當下全球數字技術創新的主要引領者。表 3 全球數字技術高價值專利數量前 10 強機構(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32.3 中國高價值專利前 10 強機構中國高價值專利前 10 強企業如下圖所示。其中,清華大學是唯一的高校機構,其余均為企業。排名第一的是華為技術有
30、限公司,專利數量共 373 件;阿里巴巴和騰訊科技分別以 261、127的專利數量位居第二、第三。第四名是中興通訊,共有 80 件專利;第五名是臺積電,共有 78 件專利。后四家公司分別是小米、京東方、OPPO 以及宏達電子。表 4 中國數字科技高價值專利數量前 10 強機構注:1.本報告將市場價值為 100 萬美元及以上的專利視為高價值專利;2.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全球科研實力對比24注:1.本報告將市場價值為 100 萬美元及以上的專利視為高價值專利;2.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202
31、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5圖 13 2012-2021 年中美兩國專利價值分布示意圖說明: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2.4 中美專利價值比較分析從中美兩國專利價值分布看,中國擁有的1-3萬美元的專利數量占絕對優勢,共263,569件,是美國的 8 倍;其次是 3-30 萬美元的專利,是美國的 1.3 倍。但是 30 萬美元以上的專利,美國數量開始翻轉。在 30-60 萬美元的專利中,美國共 11,161 件,是中國的 3.7 倍;60-300 萬
32、美元的專利是中國的 5 倍;300-2000 萬美元的專利是中國的 20 倍??梢?,以 30 萬美元為節點,該節點往下,中國優勢越明顯;該節點以上,美國的優勢越明顯。全球科研實力對比262.5 中美等國高價值專利變化態勢從近 10 年高價值專利數量變化態勢看,全球主要數字技術強國均處于下降態勢(原因之一是專利價值的顯現需要一定時長),美國與日本、韓國、中國、德國等數字技術強國仍保持較大優勢。因此,全球數字技術領域的高價值專利儲備實力格局在較長時間內仍然維持“一超多強”。圖 14 2012-2021 年數字技術高價值專利前 5 強國家專利數量走勢說明:專利檢索時間范圍為 2012 年 1 月至
33、2021 年 12 月;數據來源:AMiner 科技情報平臺??偨Y與展望Chapter 3全球科研實力對比281.中國數字科技論文兩項關鍵指標將登頂全球第一 目前中國數字科技論文兩項關鍵指標,即論文總量和 Top 1%論文量均處于全球“老二”的位置,但中美該兩項指標的“黃金交叉”已經出現,而且中國的增長勢頭強勁,因此中國數字科技論文總量和最卓越論文數量登頂全球第一的位置可期。2.中國是數字技術專利大國,而非強國 中國數字技術專利數量全球遙遙領先,專利數量前 10 強機構一半為中國公司和高校,但是高價值專利數量排名跌至全球第 4,僅為美國的 12%,中國僅有華為一家公司進入前 10 強行列。中國
34、數字技術專利勝在“量”上,輸在“質”上,因此中國是數字技術專利大國,而非強國。3.中國數字科技發展前景在于向價值鏈高端躍升 專利是傾向于應用技術的科研成果,其市場價值直接反映該技術應用產品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位置。從專利市場價值分布看,中國數字技術專利價值在 30 萬美元以下的占 98%,因此中國數字技術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論文是傾向于基礎研究的科研成果,往往是科技創新突破的先導。未來中國數字科技的發展前景在于從日益強大的基礎研究成果中實現實際應用轉化,推動數字技術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附 件Chapter 4全球科研實力對比30數字科技是基于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映射互動的體系提煉的一個新概念
35、,是當今世界創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廣、滲透性和引領性最強的領域之一。本報告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從海量大規模非結構化的數據中抽取數字科技相關知識,生成結構化的知識數據,并根據關系和屬性鏈接等構建數字科技知識圖譜,確保了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本次研究范圍覆蓋與數字科技高度相關的八大方向,依次是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量子科技、新一代無線通信、XR技術。本報告圍繞數字科技領域核心論文和專利,利用大數據分析與挖掘、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對領域論文和專利的分布格局、人才資源和技術趨勢進行分析。此次分析的時間范圍:2012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關鍵詞:采用知識圖譜技術抽取
36、,經顧問組專家指導形成領域關鍵詞表,選取領域強相關關鍵詞進行檢索。檢索范圍:基于自由大數據服務平臺,覆蓋全球近 1.4億人次學者,3.2 億篇學術論文,6.8 億件專利。本報告為系列報告,研究主題分為科研成果、人才資源、技術趨勢三部分內容,本期為科研成果篇,以論文和專利成果作為研究對象,對全球數字科技領域科研成果的布局和發展趨勢進行分析,供領域學者和從業者客觀把握數字科技最新動態。1研究方法(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312數字科技八大領域主題詞知識圖譜全球科研實力對比32(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33全球科研實力對比34(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35全球科研實力對比36(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37全球科研實力對比38(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39全球科研實力對比40(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41全球科研實力對比42(2023)全球數字科技發展研究報告43全球科研實力對比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