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2022氣候變化報道媒體簡報-全球林業碳匯市場持續升溫 高碳企業應警惕“洗綠”風險(1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綠色和平:2022氣候變化報道媒體簡報-全球林業碳匯市場持續升溫 高碳企業應警惕“洗綠”風險(11頁).pdf(1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2年12月|1全球林業碳匯市場持續升溫,高碳企業應警惕“洗綠”風險氣候變化報道媒體簡報簡報重點綠色和平發布于2022年12月1.全球自愿碳抵消市場林業碳匯交易迅速升溫,2021年交易規模首次飆升至13億美元以上。隨著可再生能源項目逐步被國際認證標準淘汰,而基于自然解決方案的關注度提升,林業碳匯碳抵消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但這并不等于全球生態系統或森林系統碳匯能力將顯著提升。2.國際市場對于碳抵消的質量十分關切,許多機構如TSVCM牽頭制定標準以提升質量與市場信心。然而,對于高碳企業采購大量林業碳匯以抵消化石燃料排放,社會抱有懷疑態度,近年來相關氣候訴訟、“洗綠”報導與消費者投訴事件上升。3
2、.高碳企業避免“洗綠”風險,優先直接減排是重中之重。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最新指南1呼吁:化石燃料企業應該重新檢討凈零排放目標,并指出碳抵消僅可用于價值鏈以外的碳減排,不可替代價值鏈內(范圍1-32)深度直接的碳減排。該自愿標準意味著許多企業的凈零排放目標與碳抵消使用仍存在諸多漏洞。1.https:/www.un.org/sg/en/content/sg/statement/2022-11-08/secretary-generals-remarks-launch-of-report-of-high-level-expert-group-net-zero-commitments
3、-delivered2.根據 GHG Protocol,范圍 1 排放是指公司擁有或運營控制資產的直接 GHG 排放。范圍 2 排放包含公司消耗已購買或獲取的電力、蒸汽、加熱或冷卻而產生的間接排放。范圍 3 排放是在公司價值鏈中出現的所有間接排放(范圍 2 未包含),其中包括上游和下游排放。范圍 3 排放共有 15 個類別。https:/ghgprotocol.org/corporate-standard2022年12月|2全球林業碳匯資金:自愿市場約為強制市場1/3一般來說,林業碳匯市場分為“自愿市場”與“強制市場”。根據EM(EcosystemMarketplace)統計3,2000-20
4、19年間,林業碳匯(含林業與土地利用碳抵消信用)的自愿市場交易額累計達13.9億美元,超過其強制市場交易額的三分之一(表1)。強制市場,由政府統一監管的、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目標的市場,控排企業需交易碳配額或碳抵消信用,以滿足監管要求自愿市場,往往由全球許多散點市場組成,如國際第三方核證機構相關、地區性自愿交易相關市場全球自愿市場:2021年林業碳匯交易量持續增長,達2.3億個,占比46%根據EM統計(圖1)4,自愿碳抵消市場交易額再創新高,在2021年接近20億美元,交易量接近5億個(本文將“碳抵消信用”簡稱為“碳抵消”,每個碳抵消量相當于一噸二氧化碳當量)。自愿碳抵消市場總量擴大的背景
5、下,林業與土地利用碳抵消5的市場份額同樣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占2021年自愿碳抵消交易總量46%,相較之下2020年僅為28%(表2)。林業與土地利用項目在各類碳抵消中已經呈現出領先地位,逐漸超越可再生能源項目。隨著主流標準如GoldStandard6、VCS7在2019年末開始將多數可再生能源項目排除在外,預計林業與土地利用類碳抵消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2021年,林業與土地利用類碳抵消交易規模相較2020年增長3倍以上,且量價齊升:交易量約2.3億個,均價為5.80美元/個,交易規模約13億美元;相較2020年分別增長294%、7%、321%;2021年1-8月8,林業與土地利用類碳抵
6、消簽發量與注銷量同步提升,分別為1億個、0.45億個;2021年前八個月較2020年全年增長88%、16%(表3);2021年交易的林業與土地利用類碳抵消中,REDD+(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項資金類別資金名稱2017-2019(百萬美元)2000s-2019累計(百萬美元)市場自愿市場林業碳匯交易397.21,393.6強制市場林業碳匯交易2,333.63,907.5非市場REDD+撥款1,7171,935共計4,447.87,236.1表1|2019年累計國際主要林業碳匯資金規模(含市場交易與撥款)3.https:/ Marketplace Database,https:/ 2021
7、002,0009.0年交易額(百萬美元$M)累計交易額(十億美元$B)4001,4003.07.08001,8005.02001,2001,0002.01.06.06001,6004.08.0$301M$48M$111M$359M$790M$485M$444M$602M$530M$339M$298M$278M$199M$146M$296M$320M$520M$1,985M$8.0B2022年12月|4其他 5411.0%可再生 能源 211.442.9%林業與 土地利用 227.746.2%20202021交易量 (百萬噸CO2e)交易均價 (美元)交易規模(百萬美元)交易量 (百萬噸CO2e
8、)交易均價 (美元)交易規模 (百萬美元)林業與土地利用57.85.40315.4227.75.801,327.5可再生能源93.81.08101.5211.42.26479.1化學過程/工業制造1.82.153.917.33.1253.9廢物處理8.52.6922.811.43.6241.2能源效率/燃料替代30.90.9830.410.91.9921.9家用/社區設備8.34.3436.28.05.3643.3交通1.10.640.75.41.166.3農業0.510.384.71.08.818.7共計203-516493-1,982表2|2020-2021年國際自愿碳抵消市場分類別交易量
9、、均價與規模圖2|2021年國際自愿碳抵消市場交易規模,億美元圖3|2021年國際自愿碳抵消市場交易量,百萬噸CO2e數據來源:EcosystemMarketplace,由全球230個市場主體填報,包括項目開發放、投資方、中間商數據來源:EcosystemMarketplace,綠色和平數據來源:EcosystemMarketplace,綠色和平其他 1.7538.8%可再生 能源 4.79124.2%林業與 土地利用 13.27567.0%2022年12月|520202021(1-8月)簽發量注銷量簽發量注銷量林業與土地利用57,247,26838,477,731107,486,17044,
10、760,618可再生能源102,237,71841,152,446100,601,88435,466,709能源效率/燃料替代8,266,8375,519,0686,311,0754,628,514農業125,3511,792,683112,1441,582,333廢物處理12,249,7567,845,4305,971,9324,001,304交通6,68660,8292,826,67548,601化學過程/工業制造6,293,8833,029,0027,459,9563,551,151其他4,296,1411,596,1756,028,3291,668,866總計190,723,64099
11、,473,364236,798,16595,708,096表3|2020-2021年8月國際自愿碳抵消市場分類別簽發量與注銷量數據來源:EcosystemMarketplace,包含以下機構數據:AmericanCarbonRegistry(ACR),ClimateActionReserve(CAR),GoldStandard,VerifiedCarbonStandard(VCS),ProClima,EcoRegistry,ClimateForward,CityForestCredits,CoalitionforRainforestNations;ART-TREES,GlobalCouncil
12、圖4|2020-2021年8月林業與土地利用碳抵消簽發與注銷量數據來源:EcosystemMarketplace,綠色和平202038,477,73144,760,61857,247,268107,486,1702021(1-8月)0125,000,00050,000,000100,000,00025,000,00075,000,000簽發量注銷量2022年12月|610.BNEF,Voluntary Carbon Offset Demand Demystified11.EM,Market In Motion,State of the Voluntary Carbon Markets 2021
13、 Installment 112.各公司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13.BNEF,Voluntary Carbon Offset Demand Demystified14.https:/ 17.https:/ 21.http:/ 22.BNEF,Voluntary Carbon Offset Demand Demystified23.https:/united.conservation.org/24.https:/ 26.https:/ https:/ 種植4萬公頃的碳匯森林,預計在未來20年內吸收CO2恰恰超過1,000萬噸16。雪佛龍公司曾采購來自哥倫比亞7個REDD+項目,共計近170萬
14、個碳抵消。2022年,其宣布將與恢復地球基金會(RestoretheEarthFoundation)一起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開展8,800英畝再造林項目17。馬拉松石油公司在2021年通過購買剛果盆地雨林REDD+項目的碳抵消18,抵消了范圍一排放5萬噸CO2e19。中國石油2020年在大慶油田馬鞍山落成了第一個碳中和林;至2022年6月已建成510畝,共栽植6個苗木品種、2.13萬株,預計20年內可吸收二氧化碳7,236噸20。除全球收益排名前十的公司以外,中國海洋石油集團也曾采購來自秘魯、津巴布韋、印度尼西亞的避免森林退化和森林修復項目的碳抵消,總共約24萬個。2020年,其從殼牌、道達爾共
15、采購5船“碳中和液化天然氣(LNG)”,碳抵消額共計112萬個21,主要來自殼牌和道達爾的林業碳匯項目。航空公司也是大額買家,2021年達美航空采購860萬個根據BNEF統計,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里超過30家航空公司向消費者提供碳抵消項目,即消費者可通過支付額外費用購買碳抵消,實現“碳中和”飛行。2021年,達美航空作為全球第二大買家,采購了860萬個VCS認證碳抵消。這些碳抵消中,86%(740萬個)為林業碳匯,包括來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剛果共和國、肯尼亞的REDD+避免毀林項目。同期,法國航空采購了VCS認證碳抵消58.2萬個、美國捷藍航空21.5萬個22。據我們不完全統計,林業
16、碳匯的航空買家還包括:美國聯合航空,曾采購肯尼亞凱烏魯山REDD+防止毀林項目的VCS碳抵消23;美 國 西 南 航 空,曾 采 購 美 國 阿 拉 斯 加Kootznoowoo森林改善管理項目的碳抵消24;荷蘭皇家航空,曾采購巴拿馬CO2OLTropicalMix再造林項目的碳抵消25;漢莎航空,曾采購PlanVivo認證的坦桑尼亞森林保護項目的碳抵消26;中國東方航空,曾采購CCER認證的中國江西豐林碳匯造林項目的碳抵消27;2022年12月|8在2022年10月的第41屆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上,全球航空業就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達成一致。碳抵消的使用,已被納入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
17、計劃(CORSIA)。這是覆蓋航空業的首個全球性減排機制,旨在將國際航空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穩定在2019年水平的85%,實現“碳中和增長”。該計劃將于2027年進入強制實施階段。據標普全球普氏報道28,受到可持續航空燃油供給不足的限制,2025年航空公司97%的碳減排量將依賴于碳抵消,到2040年該數字仍維持在40%以上(圖6)。同時,針對CORSIA計劃準入的碳抵消機制,許多機構質疑其質量問題(如額外性、非永久性等),并認為該計劃不足以支撐全球航空業邁向符合1.5度溫控目標的凈零排放29。28.https:/ 29.https:/www.oeko.de/fileadmin/oekodoc/
18、Key-issues-for-first-review-of-CORSIA.pdf30.最不發達國家(LDCs)、小島嶼發展中國家(SIDS)、內陸發展中國家(LLDCs),以及不超過國際收入噸公里(RTK)0.5%的國家或地區將豁免。https:/www.iata.org/en/iata-repository/pressroom/fact-sheets/fact-sheet-corsia/31.https:/www.icao.i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CORSIA/Documents/TAB/ICAO%20Document%2008_CORSIA%20Elig
19、ible%20Emisions%20Units_March%202022.pdf圖6|2025-2050年航空業對于碳抵消的依賴預測 數據來源: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標普全球普氏CORSIA合格排放單位(CORSIA Eligible Emission Units,EUC)目前,CORSIA在試行階段(2021-2023),預計2027年開始強制實施,屆時將覆蓋幾乎所有國際航班30。CORSIA準入的合格排放單位包括31:美國碳注冊(AmericanCarbonRegistry,ACR)REDD+交易構架(ArchitectureforREDD+Transactions,ART)中國溫室氣體自愿減
20、排(ChinaGreenhouseGasVoluntaryEmissionReduction,CCER)清潔發展機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limateActionReserve,CAR)全球碳委員會(GlobalCarbonCouncil,GCC)黃金標準(TheGoldStandard,GS)核證碳減排標準(VerifiedCarbonStandardProgram,VCS)2025203020352045204020500100%40%80%20%60%2022年12月|9高碳企業面臨的林業碳匯碳抵消“洗綠”風險、訴訟、撤資在諸多
21、減排路徑中,林業碳匯被視為短期內最快速的方式。相比電氣化、CCUS等減排路徑,林業碳匯的技術壁壘與成本都較低,而“植樹造林”、“避免毀林”也似乎能快速贏得社會認可。然而,近年來許多高碳企業因誤導消費者、夸大減排量、侵害原住民利益等原因面臨指控,林業碳匯碳抵消的風險逐步浮出水面。殼牌“碳中和駕駛”宣傳在荷蘭被投訴。監管機構認為該宣傳具有誤導性,殼牌無法基于測量數據證明化石燃料的排放量和林業碳匯的抵消量具有可比性32。此外,殼牌購買的秘魯VCS認證避免毀林碳抵消也面臨額外性質疑,因為該項目所涉及的森林被作為國家公園保護后,仍被計算為減排量與碳抵消。荷蘭皇家航空被荷蘭環保機構起訴,指其“負責任飛行”
22、廣告涉嫌“洗綠”,令消費者誤認為付費購買碳抵消(含林業碳匯)后,其航班將不會對氣候造成負面影響33。達美航空曾被指利用林業碳匯成為全球第一家碳中和航空公司,而非積極采取行動直接減少碳排放量,緩解氣候變化34。英國易捷航空曾因參與涉嫌夸大減排量的林業碳匯項目受到詬病35。一項針對37家航空公司的研究發現,44%公司自愿性碳抵消計劃的網站宣傳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36。除了林業碳匯碳抵消相關質疑,高碳企業同時面臨著更廣義的氣候訴訟與投資人撤資風險。法國多家環保機構對道達爾提出訴訟,指控道達爾將凈零承諾作為營銷手段,掩蓋持續擴大油氣業務的事實37。美國多個州政府及市政府對埃森克美孚、雪佛蘭、英國油氣公司
23、等油氣公司提出訴訟,要求油氣公司對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害負責,并指控其公眾宣傳具有誤導性,隱瞞了化石燃料產品對氣候的危害38,39。埃森克美孚遭遇瑞銀撤資,股東要求其加強氣候信息披露,并加速轉型和制定減排計劃40,41。減少化石燃料排放,落實凈零排放承諾,避免依賴碳抵消在油氣行業全價值鏈二氧化碳排放中,終端應用約占70-80%,是減排的核心。但是目前全球收益前十的油氣公司中,僅三家將終端應用(屬于范圍3)囊括在凈零排放目標內(表4)。多家油氣公司仍在持續擴大化石能源業務,如殼牌計劃持續每年在油氣生產中投資80億美元42,道達爾預計2015-2025年間油氣生產實現50%的增長43。32.https
24、:/redd-monitor.org/2021/09/17/dutch-advertising-watchdog-rules-shells-co2-neutral-campaign-is-greenwash/33.https:/ 34.https:/unearthed.greenpeace.org/2021/05/04/carbon-offsetting-british-airways-easyjet-verra/35.同上36.Guix,M.,Oll,C.,&Font,X.(2022).Trustworthy or misleading communication of voluntary
25、carbon offsets in the aviation industry.Tourism Management,88,104430.37.https:/ 陳姝璇 李嘉童 賈天夏 嚴怡如 蔡元慧著作權及免責聲明:本簡報由綠色和平和中華環保聯合會基于在北京取得的臨時活動備案共同發布。除標明引用的內容以外,本媒體簡報內所有內容(包括文字、數據、圖表)的著作權及其他知識產權歸綠色和平所有。如需引用本媒體簡報中的數據及圖表,請注明出處。本簡報為綠色和平于調研期間內基于各種公開信息獨立研究產出的成果。綠色和平不對報告中所含涉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作擔保。本簡報僅作環保公益和信息分享目的使用,不
26、作為公眾及任何第三方的投資或決策的參考,綠色和平亦不承擔因此而引發的相關責任。聯系方式:greenpeace.org面向企業的建議1.設立氣候目標,完善信息披露:企業應盡快設立具體碳減排目標與轉型路徑;深入了解業務所在區域的碳減排目標和相關政策對于業務的影響,以3-5年、5-10年為時間單位,分別設立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目標與詳細行動計劃;積極展開行動,探索切實可行的減排路徑,并通過企業年報,ESG報告等形式對外披露包括但不限于范圍1至3全范圍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減排戰略和實施進展等,并主動披露碳抵消相關的排放來源、無法直接減排的原因、核算方法與項目信息等。2.盡早布局減排戰略,評估氣候風險并設立應對機制:盡早識別減排抓手,梳理運營活動區域碳排放水平及相對應的運營風險,評估氣候變化對企業的潛在影響,并設立相對應的風險管理機制,加速創新技術落地應用。3.優先直接減排,謹慎使用碳抵消:優先通過直接減排(如采購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效等)的方式最大限度實現凈零排放,而非依賴購買碳匯等方式實現碳中和。對于林業碳匯,由于森林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受諸多自然與人為因素影響,林業碳匯碳抵消不可避免地面臨非永久性、額外性難證、重復計算等質疑,還會被卷入林地、土地利用相關爭議這些風險尤其需要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