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琰究海外零部件巨頭系列四:李爾汽車座椅巨頭專注、深耕、強集成-230810(8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汽車行業琰究海外零部件巨頭系列四:李爾汽車座椅巨頭專注、深耕、強集成-230810(83頁).pdf(8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僅供機構投資者使用證券研究報告/行業深度研究報告請仔細閱讀在本報告尾部的重要法律聲明李爾:汽車座椅巨頭 專注、深耕、強集成華西汽車團隊:首席分析師 崔琰 SAC NO:S1120519080006鄭青青 SAC NO:S11205221200012023年08月10日琰究海外零部件巨頭系列四1引言我們堅定看好電動智能變革造就中國汽車產業做大做強的歷史性機遇,傳統燃油車時代歐美日整車廠占據主導地位,誕生李爾、博世、電裝、采埃孚、麥格納、愛信精機、大陸等歐美日零部件巨頭,而在智能電動車時代,中國車企有望實現彎道超車,帶動產業鏈共同成長,疊加中國速度和性價比優勢,相信必將也會誕生領先全球的自主車企及
2、零部件巨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將重磅打造海外零部件系列深度,探究全球頭部Tier 1的成長歷史和轉型方向,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的發展提供借鑒。本篇報告為琰究海外零部件巨頭系列報告四:李爾 汽車座椅巨頭 專注、深耕、強集成,通過復盤全球零部件巨頭李爾的發展歷史,深度分析其成功原因,并梳理其在智能電動領域的布局,發現和研究國產供應商能夠學習的先進經驗。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海外零部件巨頭的崛起過程進行多方位的梳理歸納,我們發現:德系零部件巨頭以技術型為主:德國汽車工業發展較早,1920s-1930s已實現規?;慨a,早期大眾、奔馳、戴姆勒、奧迪、寶馬、保時捷均發源于德國,零部件供應商多為技術型,通過研
3、發開創新技術,推動德國汽車工業成長;日韓系供應商多為主機廠扶持:日系、韓系汽車工業發展較晚,1960s,日韓汽車產業逐步崛起,為保護本土汽車工業,日韓供應商多為主機廠內部培植,早期學習先進零部件廠商的技術,發展壯大后逐步增強研發實力并向海外擴張;美國汽車零部件競爭較為充分:美國零部件供應商弱于整車廠,前十名中僅李爾(位列第9)來自美國,前30名中僅4家供應商來自美國;而位于加拿大的麥格納為北美三巨頭重要的供應商,自成立起即配套通用、克萊斯勒、福特并通過海外建廠,新技術開發,集成化、模塊化供應配套客戶實現成長。22UpYWYRZgYNA6McMbRnPnNsQtQfQqQvNfQrQqRbRnM
4、qQwMqNrOuOmRpN引言 海外汽車零部件巨頭如何誕生:海外零部件巨頭從0到1成長:優質賽道決定長期空間,優質客戶帶動成長。從產品端看,動力總成、汽車電子、底盤系統、內外飾(座椅、車燈等)為燃油車時代巨頭成長優選賽道,具備單車價值高+競爭格局好的特性;從客戶端看,整車格局變化+供應體系特點雙重作用下,德國零部件廠商大而強,日本供應商受益于豐田等主機廠扶持,除電裝、愛信等全球巨頭之外,中大型供應商占比較大,美國零部件廠商整體規模弱于德、日;海外零部件巨頭從1到10成長:內生增長+并購,業務+應用領域多元化。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加速成長:1)技術驅動型:以博世、法雷奧、李爾為代表,專注高附加
5、值賽道,用前瞻技術驅動多次行業變革;2)依附崛起型:以相對封閉的日系和韓系供應商和麥格納、安波福(原德爾福)為典型代表,綁定豐田、現代起亞、通用等車企共振崛起;3)并購壯大型:以大陸為代表,專注深耕成為某細分領域龍頭,再通過并購切入其他細分領域。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正在經歷什么樣的變化:燃油車時代:自主零部件供應商因為起步晚、技術積累薄弱,疊加早年合資車企占絕對主導地位,且其與海外或合資零部件供應商關系密切,采購體系較為封閉,自主零部件供應商難以滲透,整體呈現多、小、散的特點,僅有延鋒汽飾、福耀玻璃、德昌電機等通過綁定整車廠、專注細分領域、外延并購等方式崛起;智能電動汽車時代:2020年以來,
6、特斯拉、蔚小理等新造車破局,重塑整零關系,供應鏈更為扁平化、快速,疊加自主車企崛起,具備高性價比和快速響應能力的自主零部件供應商借機崛起,典型代表為拓普集團、三花智控、旭升集團、新泉股份等。2022H2以來,在特斯拉等車企的帶動下,自主供應商出海進程明顯加快,進擊全球零部件巨頭。3引言 深耕立身、集成為基、全球化為本成就百年李爾:李爾定位汽車座椅及內飾業務起家,期初定位“全內飾一站式供應”目標,后續剝離低盈利能力的內飾業務部門,產品結構優化,專注深耕座椅業務條線,布局電子電氣業務,借助收購快速集成產品譜系,提供座椅骨架、座套、皮革和織物等表面材料、結構/機制、座椅泡沫和頭枕等主要座椅零部件,同
7、時利用電子控制系統和公司自主開發的算法實現主動傳感、安全性、智能網聯、用戶體驗和座椅舒適性等多項核心產品,在燃油車時代陪伴通用、福特、大眾奔馳等全球領先車企成長,是汽車座椅和電子電氣領域核心產品的全系統供應者和引領者。百年變革秩序重塑 巨頭積極轉身。座椅業務方面,李爾創造性推出INTU智能座椅、發布ConfigurE+可重構內飾技術、熱舒適系統布局深化,實現汽車座椅的三大智能化變革多場景應用、智能控制(APP)和智能監控(監測駕乘者身體指標并自行調整座椅狀態)。電子電氣業務方面,收購智能化技術供應商,業務條線橫向拓張。布局直接連接車裁系統和云端的應用程序,加強無線技術、布局車路協同(V2X)、
8、高精地圖、車云一體等自動駕駛領域。加強座椅及電子電氣融合,相互賦能,成就行業頭部地位。本篇報告詳細梳理李爾的發展歷史及電動智能布局,將會回答關鍵問題:梳理公司發展史,李爾如何實現產品、客戶拓張及全球化,有哪些點值得學習借鑒?分析公司成功原因,為什么李爾能夠縱深汽車座椅領域長達近百年?電動智能,秩序重塑,李爾在電動智能領域有哪些布局,其產業地位發生哪些變化?4核心觀點汽車座椅及電子電氣領域持續深耕座椅產品全流程供應,電氣業務先進解決方案“亞洲+歐洲+北美洲”三足鼎立低成本國家布局完善,助力成本端下降具備強集成能力和整體供應能力垂直整合能力和業務融合能力極強李爾成功原因分析李爾是燃油車時代全球領先
9、的零部件,除了自身優勢外,與最先進(奔馳捷豹路虎)、最走量(大眾)主機廠緊密的配合、前瞻的技術交流、臨近的地理優勢也是李爾百年不衰的重要因素電動智能變革,產業鏈價值轉移,國產智能化迎歷史性發展機遇傳統座椅及電氣業務零部件傳統座椅及電氣業務零部件智能電動座椅及電氣核心零部件智能電動座椅及電氣核心零部件座椅部門座椅部門E E-SystemsSystems座椅系統、座套、躺椅、軌道、閂鎖汽車線束、連接系統、遠程信息處理控制單元智能座椅智能座椅電動化電動化INTU智能座椅、ConfigurE+可重構內飾技術集成電源模塊、電池斷開裝置、5G通信模塊 智能化智能化無線技術、高精地圖、V2X5標簽:專注深耕
10、專注深耕專注深耕強集成強集成全球布局全球布局目錄2019/08/261.他山之石:全球TOP零部件成功路徑總結2.發展歷史:汽車座椅、電子電氣技術引領者3.成功歸因:深耕立身、集成為基、全球化為本4.未來展望:百年變革秩序重塑 巨頭積極轉身5.投資建議及風險提示6中國汽車產業現狀 20222021公司名次汽車配套營收(億美元)公司名次汽車配套營收(億美元)博世1491.4博世1465.11、寧德時代5335.01、延峰內飾16137.62、延峰內飾17150.02、均勝電子3471.73、均勝電子4074.03、海納川4159.74、海納川4857.94、中信戴卡5143.15、中信戴卡505
11、7.15、福耀玻璃5636.96、福耀玻璃6041.86、德昌電機7226.47、德昌電機7729.17、五菱工業7923.68、寧波華翔電子7928.28、諾博汽車8322.69、敏實集團8325.79、敏實集團8422.110、諾博汽車8523.910、中鼎密封8718.511、德賽西威9022.111、寧波拓普9216.612、精誠工科9421.712、德賽西威9514.813、寧波拓普9521.514、中鼎密封9621.2中國公司在前50強中的占比10%27.8%中國公司在前50強中的占比6%3.5%中國公司在前100強中的占比14%31.2%中國公司在前100強中的占比12%5.2%
12、表:全球零部件100強中國公司及占比圖:2022年全球乘用車銷量占比(%)31.2%vs 41.0%資料來源:OICA,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注:與原始公布榜單有差異,福耀玻璃是我們調整加入,在其之后的排名會有相應變化|零部件與整車產業地位不對等 自主與合資地位不對等20.7%20.3%59.0%中國自主汽車中國其他汽車全球其他汽車7零部件中期成長|智能電動變革 競爭格局重塑傳統燃油車智能電動汽車 2021年及以后發動機變速箱產品可靠性格局相對穩固電動化能力智能化水平服務能力競爭加劇 格局重塑軍備競賽配置加碼品牌力+產品力來源變化電動化加速滲透智能化下半場競爭世界級自主供應商誕生客戶維度破局產業鏈地
13、位前移借機打入供應鏈新勢力崛起 整零關系重塑量增配套優質客戶貢獻業績產品維度電動智能變革 利好增量部件品牌力+市占率提升特斯拉、比亞迪引領革命長安、吉利、長城等傳統車企轉型理想、小鵬、蔚來等造車新勢力整車零部件供給質變 C端崛起智駕向L3邁進 智艙先行滲透秩序重塑性價比快速響應創新能力需求把控電動為盾智能為矛華為、百度、小米等新入局者能力要求來源變化資料來源:華西證券研究所8他山之石|巨頭發展歷程:百年長河 歷經多次分并購資料來源:華西證券研究所20222022 佛瑞亞收購海拉20142014 采埃孚并購天合20192019 采埃孚并購威伯科919971997佛瑞亞成立他山之石|動力總成、汽車
14、電子、底盤系統為巨頭成長優選賽道動力總成、汽車電子、底盤系統為巨頭成長優選賽道 燃油車時代最易誕生巨頭從細分賽道來看,動力總成、汽車電子、輔助駕駛系統、底盤系統、座椅為前十大零部件供應商涉足的主要賽道;其中輔助駕駛系統壁壘較高,在前50名零部件供應商中占比低于前十名;前50供應商業務中,底盤金屬件、線束、動力傳動、車身結構件等供應商數量占比高于前10名,亦具備較大發展空間。注:與原始公布榜單有差異,安波福、均勝電子、福耀玻璃是我們調整加入,在其之后的排名會有相應變化動力總成14.0%汽車電子11.2%底盤系統11.2%底盤金屬件7.5%座椅7.5%內外飾7.5%輔助駕駛6.5%線束5.6%被動
15、安全4.7%動力傳動4.7%車身結構件4.7%車燈4.7%熱管理3.7%排氣系統1.9%密封件0.9%天窗0.9%車輪0.9%電池0.9%輪胎0.9%圖:2021年全球前10名零部件廠商業務分布圖:2021年全球前50名零部件廠商業務分布 動力總成19%汽車電子19%輔助駕駛13%底盤系統11%座椅8%內外飾5%被動安全5%底盤金屬件5%線束3%熱管理3%車燈3%車身結構件3%輪胎3%10他山之石|德、日零部件廠商大而強 中國零部件廠商具有較大發展空間中國零部件廠商具有較大發展空間從數量來看,全球巨頭中德國、日本、美國零部件供應商占據主導地位。其中,德國零部件廠商大而強,前10中占據3家,20
16、21年營收占比達37%;日本供應商受益于豐田等主機廠扶持,除電裝、愛信等全球巨頭之外,中大型供應商占比較大,前30名中數量占據9家,收入規模占比達30%;美國零部件廠商整體規模弱于德、日;中國零部件廠商規模較小,僅3家進入全球前50強,且規模占比排名低于數量占比,具有較大發展空間??偛课恢?公司數量數量占比(%)總部位置2021年營收(億美元)營收占比(%)德國330%德國1,222 37%法國220%日本770 24%日本220%法國426 13%美國110%加拿大362 11%加拿大110%韓國291 9%韓國110%美國193 6%總計10100%總計3,264 100%總部位置 公司數
17、量數量占比(%)總部位置2021年營收(億美元)營收占比(%)日本930%日本1,667 30%德國723%德國1,638 29%美國413%美國572 10%法國310%法國521 9%加拿大13%加拿大362 6%印度13%韓國291 5%西班牙13%愛爾蘭156 3%愛爾蘭13%中國138 2%中國13%印度114 2%韓國13%西班牙109 2%瑞典13%瑞典82 1%總計30100%總計5,650 100%總部位置 公司數量數量占比(%)總部位置2021年營收(億美元)營收占比(%)德國1326%德國1,980 29%日本1224%日本1,854 27%美國714%美國753 11%
18、韓國510%韓國540 8%中國36%法國521 8%法國36%加拿大362 5%西班牙24%中國240 4%英國12%西班牙157 2%印度12%愛爾蘭156 2%愛爾蘭12%印度114 2%加拿大12%瑞典82 1%瑞典12%英國48 1%總計50100%總計6,808 100%表:全球前十零部件供應商地域分布表:全球前30零部件供應商地域分布表:全球前50零部件供應商地域分布 注:與原始公布榜單有差異,安波福、均勝電子、福耀玻璃是我們調整加入,在其之后的排名會有相應變化11他山之石|全球1-5零部件:業務多元化 技術型公司占據主導公司名稱總部所在地 成立時間分類主機廠持股2022年營收(
19、億美元)各項業務占比各個客戶銷售占比評價各個地區占比評價研發費用率毛利率凈利率羅伯待博世德國1886技術504100%移動出行(底盤控制、動力總成(點火)、駕駛輔助、被動安全控制系統、小電機、熱管理控制系統、傳感器攝像頭、轉向系統、各類控制單元)寶馬、奧迪、通用、大眾,客戶廣泛、分散分散歐洲52%(德國20%)亞洲30%(中國20%)美洲16%(美國12%)全球化,歐洲52%15.6%30.0%10.3%電裝日本1949技術、扶持豐田系持股35%47920%熱管理20%動力總成20%座艙電子20%電氣化系統和先進設備豐田集團(包括大發、日野)57%本田(7%)Stellantis(3%)福特(
20、3%)通用(3%)斯巴魯(3%)鈴木(3%)集中日本45%亞洲20%北美20%歐洲9%相對集中7.2%11.3%2.1%采埃孚德國1915技術、并購42125%電動動力總成技術19%底盤技術14%主動式安全系統10%被動式安全系統10%商用車技術8%商用車控制系統5%電子&ADAS寶馬、大眾、通用、捷豹路虎、福特、日產、本田、戴姆勒分散歐洲45%亞洲25%北美27%全球化,歐洲45%7.1%15.7%5.8%麥格納國際加拿大1961銷售37840%外觀+結構件30%動力總成+視覺+輔助駕駛17%整車組裝13%座椅CR6 79%通用16寶馬14%福特13%大眾13%戴姆勒13%Stellanti
21、s10%相對集中北美45%(美國25%,加拿大10%,墨西哥10%)歐洲40%亞洲6-10%(近兩年增長很快,占比不高)相對集中,北美占比高1.7%12.3%1.6%大陸德國1871并購、技術-25435%輪胎23%車載網絡與信息22%自主出行和安全17%康迪泰克(空氣彈簧、管路)CR5 32%戴姆勒、福特、雷諾日產三菱、Stellantis、大眾、寶馬、豐田非常分散德國17%其他歐洲地區31%北美25%亞洲23%全球化,歐洲48%12.5%21.1%0.2%表:全球零部件基本情況(1-5名)12他山之石|全球6-10零部件:整體客戶集中度提升 出現愛信、李爾等業務集中型公司公司名稱總部所在地
22、成立時間分類主機廠持股2022年營收(億美元)各項業務占比各個客戶銷售占比評價各個地區占比評價研發費用率毛利率凈利率愛信精機日本1940技術、扶持豐田系持股接近30%32257%動力總成20%駕駛安全18%車身2%車聯網和共享解決方案3%能源解決方案及其他豐田為主,66%大眾、Stellantis、三菱、本田、鈴木、沃爾沃、長安、廣汽集中,豐田超60%日本55%亞洲21%(中國9%,亞洲其他地區12%)北美15%歐洲8%集中0.4%7.7%0.9%現代摩比斯韓國1977(2000年才開始正式成為零部件供應商)扶持現代-起亞持股22+%312自動駕駛系統電動化相關產品&動力總成新一代車載通信系統
23、底盤系統車燈、安全氣囊現代、起亞、三菱、通用、克萊斯勒集中韓國產能占40+%集中2.8%12-13%5-6%佛瑞亞法國1929并購原來PSA持股39%,21年PSA與FCA合并后出售股權26838%座椅30%內飾26%歌樂電子5%綠動(排氣系統)以上未包含海拉收入CR555%大眾 18%Stellantis 13%福特9%雷諾日產三菱8%戴姆勒7%通用5%比較集中法國10%德國7%其他歐洲地區28%亞洲27%北美24%南美3%全球化,歐洲45%2-3%10-12%近4年65%通用 20%福特 14%大眾 11%戴姆勒11%Stellantis 10%比較集中北美39%歐洲+非洲35%亞洲20%
24、南美少量全球化2.7%6.8%1.6%法雷奧法國1923技術,非客戶型17630%視覺系統25%動力總成系統22%熱系統20%駕駛輔助系統+舒適性模塊CR5 53%,CR10 79%德國整車廠:31%亞洲整車廠:32%美國整車廠:19%法國整車廠:13%其他:5%比較集中歐洲+非洲46%亞洲33%北美20%全球化21.4%17.2%7.2%表:全球零部件基本情況(6-10名)13他山之石|巨頭成長路徑多樣:技術硬核+外延并購+依附崛起技術驅動型博世、法雷奧、李爾捷太格特、蒂森克虜伯并購壯大型業務線廣泛型細分領域技術領先型全球布局型研發費用率較高在高壁壘賽道市占率高擴大業務線/增強技術實力多主業
25、單主業并購出海依附崛起型客戶相對集中產品多元化Tier0.5,具備供集成化能力主機廠扶持型強銷售型大陸、采埃孚博格華納佛瑞亞愛信精機(豐田系持股接近30%)現代摩比斯(現代-起亞系持股22%)安波福(原德爾福)麥格納14目錄2019/08/261.他山之石:全球TOP零部件成功路徑總結2.發展歷史:汽車座椅、電子電氣技術引領者2.1 百年歷程:汽車座椅巨頭 轉型電子電氣2.2 財務表現:營收突破千億 電動智能再成長3.成功歸因:深耕立身、集成為基、全球化為本4.未來展望:百年變革秩序重塑 巨頭積極轉身5.投資建議及風險提示15 2013-2018年 鞏固座椅系統龍頭地位,著手布局智能駕駛領域
26、2014:開設汽車線束工廠 2015:收購高級皮革制造商及汽車雷達全球配套廠Eagle Ottawa 2015:收購開發V2X通信系統的AradaSystems,布局車路協同領域 2017:收購開發自動駕駛車和車聯網用高精度GPS系統的企業EXO Technologies 1993-1998年 座椅和內飾業務起家 借助收購快速集成產品譜系 1993:收購福特汽車公司下的塑料和車飾品部門 1996:收購儀表盤、門板及其它汽車配件供應商Borealis IndustrierAB 1997:收購ITT Automotive下的座椅子系統部門 1998:收購Delphi Automotive Syst
27、ems的座椅業務部 1999-2012年 剝離汽車內飾業務,布局電子電氣業務 1999:收購UTC的子公司,業務開始向電子系統的擴張。2000:出售在歐洲的4處塑料金屬生產基地 2007:剝離汽車內飾業務部 2012:收購車載、特殊產品用面料生產廠商Guilford Mills Inc.發展歷程|從汽車座椅和電子電氣技術到全球Tier 1 李爾的輝煌百年 圖:李爾業務發展歷程及重要節點汽車內飾系統布局汽車座椅系統,電子自動駕駛初探智能駕駛,智能座椅前期圍繞汽車內飾,后續圍繞汽車座椅、電子系統開展核心業務,電動智能轉型期加大軟件技術投入 2019年至今 集中發力電子系統、智能座椅業務,深度布局智
28、能駕駛 2019:收購云、汽車和移動出行軟件供應商Xevo 2020:支持創新移動出行技術的開發;發布INTU Thermal Comfort智能座椅系統 2021:為全球EV制造商供應4G/5G通信單元,集成先進車載快速充電和下一代多功能集成電源模塊的互補產品組合 2022:開發出可拆卸座椅系統安全技術,獨家供應電池包斷路單元(BDU)16 表:李爾成立至1999年發展歷程1917-1999|多元化的80年:座椅和內飾業務起家 借助收購快速集成產品譜系圖:主副儀表板圖:汽車座椅收購擴張 謀求“全內飾一站式供貨”戰略目標座椅和內飾業務起家 借助收購快速集成產品譜系。李爾于1917年成立于美國底
29、特律,最初為汽車及航空業提供連接管、焊接及沖壓后的金屬組裝件。1993至1999年期間,李爾通過8次大型收購,實現了汽車領域“全內飾部件供應“的戰略轉型目標,全內飾系統包括門板、頂棚、儀表板、中控臺等,不包括安全氣囊和電子產品;其中座椅業務收購5次,鞏固其座椅市場的同時極大地擴大了李爾公司的全球影響力。時間重要事件1917在美國底特律成立公司American Metal Products Corporation1993.11收購福特汽車公司下的塑料和車飾品部門,使得李爾成為福特的首選座椅制造商1995.08收購Automotive Industries Holding Inc1996.12收購
30、儀表盤、門板及其它汽車配件供應商Borealis Industrier AB1997.06收購以生產手動和電動座椅為主的Dunlop Cox Limited公司1997.08收購ITT Automotive下的座椅子系統部門1998.08收購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的座椅業務部1999.02收購Polovat和Ovatex的汽車業務部1999.04收購Peregrine Windsor,Inc.的部分資產圖:門內/立柱護板主儀表板副儀表板門內護板立柱護板17 表:李爾1999年至2012年發展歷程1999-2012|做減法的10年:剝離汽車內飾部門 轉向深耕座椅及電子
31、電氣系統整頓業務條線 深耕座椅及電子電氣系統領域剝離汽車內飾部門 轉向深耕座椅及電子電氣系統。20062007年,美國汽車行業整體陷入低迷時期,嚴重影響到北美供應商的經營業績,因此公司為了強化座椅和電子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戰略性剝離了盈利能力相對較弱、以門板、儀表板、頂棚、地毯、聲學原件等為代表的汽車內飾業務,改變全內飾供貨目標,業務條線開始明晰,更為專注地為汽車行業客戶提供完整的座椅及電氣管理系統解決方案及產品。時間重要事件1999.05收購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的子公司UT Automotive Inc,業務開始向電子系統的擴張2000.11與高島屋日
32、發工業合作成立Total Interior Systems(美國)2000.12出售在歐洲的4處塑料金屬生產基地2002.02與三菱電線展開全面合作,共同研發生產汽車用配線2002.04與新迪的子公司躍進汽車集團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南京新迪李爾汽車內飾系統有限公司2006年決定退出汽車內飾行業,出售歐洲的汽車內飾業務部,改變全內飾供貨目標2007.03完成出售汽車內飾業務部2012.05完成對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車載、特殊產品用面料生產廠商Guilford Mills Inc.的收購,座椅業務向上游延申18 表:李爾2014年至2018年發展歷程2014-2018|自動駕駛初探:鞏固座椅系統優勢 同
33、步進行多維度技術融合與集成創新時間重要事件2014.03在上海市楊浦區成立亞洲地區總部及產品技術中心2014.05在摩洛哥Kenitra開設汽車線束工廠,該工廠將為數家大型歐洲整車廠配套電子產品2015.01完成對Eagle Ottawa的收購。Eagle Ottawa總部位于美國,是一家車用高級皮革制造商及汽車雷達的全球配套廠2015.08從汽車軟件設備開發商Autonet Mobile外獲得了知識產權及技術,通過蜂窩網絡獨特的數據交換功能,可以直接連接車裁系統和云端的應用程序。此次取得的知識產權及技術支持Lear的無線技術,有助于強化電子元器件部門2015.11收購開發車輛間、車路間(V2
34、X)通信系統的Arada Systems,布局車路協同領域2016.08電裝零部件部門更名為“E-Systems”。汽車電子系統愈發多樣化,同時該公司從事的電裝零部件和車聯網功能不斷擴大2016.09與總部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Tucson的Tempronics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布局汽車座椅用冷暖氣技術2016.10在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開設了創新中心,進行新汽車零部件 技術的開發以及非汽車用業務的開拓2017.04完成了對安通林(GrupoAntolin)汽車座椅業務的收購。交易額為2.86億歐元2017.09李爾(Lear)和霍尼韋爾(Honeywell)宣布,將在汽車網絡安全軟件解決方案和自
35、動駕駛汽車開發領域開展合作。兩家公司聯合開發了一套系統等,用于識別和驗證車輛行駛時產生的1億多行數據2017.12就收購以色列EXO Technologies一事已與對方達成最終一致意見。EXO Technologies是一家開發自動駕駛車和車聯網用高精度GPS系統的企業2018.01完成收購EXO Technologies19表:李爾2019年至今發展歷程2019至今|技術集中爆發:智能化轉型加速 與技術創新型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時間重要事件2019.01和現代汽車的美國當地公司Hvundai-Kia America Technical CenterInc(HATCI)簽署了EXO Techn
36、ology Partnership Program的首個開發合作伙伴協議2019.04收購云、汽車和移動出行軟件供應商Xevo Inc.2019.05作為EXO Technology Partnership Program的合作伙伴和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供應商CARMERA簽訂協議。李爾的高精度定位技術EXO是一種獨特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解決方案2019.09李爾(Lear)旗下的車載軟件公司Xevo宣布,與現代汽車簽訂協議,將為美版和歐版車型提供Xevo Market。Xevo Market是一個創建駕駛員和供應商互動的平臺,是用于汽車和移動商務的新媒體渠道2020.01投資總部位于
37、美國硅谷的風投公司Autotech Ventures,支持創新移動出行技術的開發,致力提供面向網聯車、自動駕駛車、節能車的服務2020.08發布INTU Thermal Comfort智能座椅系統,采用與捷溫(Gentherm)共同開發的Climate Sense技術.打造出理想溫度環境,并優化車內的環境2021.03收購注塑成型和汽車配電工程塑料制造商M&N Plastics2021.06與總部位于德國Loeffingen的汽車高速以太網解決方案技術公司IMS Connector Svstems簽訂合作開發協議2021.112022年下半年將為全球EV制造商供應4G/5G通信單元,該通信單元
38、用于為駕駛和停車應用提供先進的連接和車輛定位解決方案。集成先進車載快速充電和下一代多功能集成電源模塊的互補產品組合2022.02以1.98億美元收購Kongsberg Automotive的內飾舒適系統業務部門2022.05完成收購皮革材料制造商Thagora Technology SRL,布局座椅材料應用方面的硬件和軟件技術2022.09維寧爾(Veoneer)宣布與李爾(Lear)聯合開發出可拆卸座椅系統安全技術,適配于李爾的ConfigurE+可拆卸座椅2022.11被通用汽車選中,在2030年前為所有基于通用Ultium(奧特能)電動車平臺的全尺寸SUV和卡車獨家供應電池包斷路單元(B
39、DU)。新建一座工廠將生產BDU和其他電動化零件部。在摩洛哥梅克內斯(Meknes)開設新工廠,主要生產電動化汽車的電線。收購工業4.0技術和汽車座椅生產檢測設備供應商InTouch Automation2023.04李爾宣布完成對依博(IGB)的收購,此舉將進一步擴展其車載舒適系統的技術版圖,補強李爾的溫控舒適系統產品陣容20目錄2019/08/261.他山之石:全球TOP零部件成功路徑總結2.發展歷史:汽車座椅、電子電氣技術引領者2.1 百年歷程:汽車座椅巨頭 轉型電子電氣2.2 財務表現:營收突破千億 電動智能再成長3.成功歸因:深耕立身、集成為基、全球化為本4.未來展望:百年變革秩序重
40、塑 巨頭積極轉身5.投資建議及風險提示21產品布局|產品以座椅和電子產品為核心 全面覆蓋座椅結構/材料、域控、主動安全等重要領域區域控制模塊區域控制模塊座椅機構-躺椅、軌道、閂鎖發泡技術INTU智能座椅系統高級軟件終端連接器配電單元孔眼密封件遠程信息處理控制單元(TCUs)電池斷開裝置(BDU)高壓電池連接系統工程組件資料來源:Marklines,李爾官網,華西證券研究所圖:李爾產品布局座椅架構座椅架構座椅系統、座套ConfigurE+可配置座椅系統架構Ansole皮革涂飾技術TeXstyle表面材料涂層SoyFoam薄型低排放泡沫FlexAir可回收的非泡沫替代品帶腰部/按摩的通風系統模塊電
41、子電氣系統電子電氣系統線束連接系統集成電源模塊智能接線盒汽車座椅系統E-Systems部門座椅結構座椅結構Eagle Ottawa皮革Guilford Performance紡織品ReNewKnit可持續絨面革替代品座椅材料座椅材料22財務表現|營業收入重回歷史高位 凈利潤受下游影響波動較大營業收入整體向上 凈利潤受下游影響波動較大行業復蘇,營業收入重回歷史高位:2010年至2022年,李爾加速推進產業全球化,在行業復蘇的背景之下,收入體量在波動中上行,CAGR+4.8%。2022年,李爾實現營收208.9億美元,同比增長8.5%;凈利潤受下游影響波動顯著:2008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機沖擊,李
42、爾凈利潤顯著下滑;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下,國際汽車產業供應鏈出現供需錯配問題,凈利潤下滑明顯;2021年,全球經濟回暖,雖然仍面臨原材料價格普漲和供應瓶頸的壓力,利潤仍在持續恢復;2022年,李爾實現凈利潤3.3億美元,凈利率2.0%,實現營業利潤6.5億美元,營業利潤率3.1%。圖:李爾營業收入及同比增速(億美元;%)圖:李爾凈利潤及同比增速(億美元;%)-450-300-1500150300-10-505101520062008201120132015201720192021凈利潤(億美元,LHS)同比(%,RHS)-20-1001020300501001502002502006200
43、8201120132015201720192021營業總收入(億美元,LHS)同比(%,RHS)23通過全球化戰略實現成本管控 SG&A費用率控制在3%左右圖:李爾毛利率及凈利率(%)財務表現|通過全球化戰略實現成本管控 銷售費用控制在3%左右圖:李爾SG&A費用率(%)資料來源:Wind,華西證券研究所 毛利率受下游需求影響較大。2022年,李爾的毛利率為6.8%,凈利率為2.0%;2010-2019年,李爾的毛利率穩定維持在8%以上;近年來由于宏觀經濟環境低迷,下游汽車行業需求相對轉弱,毛利率略有下滑,后續隨行業復蘇有望改善;李爾通過在全球低成本地區開設工廠,嚴格管控成本持續提質增效。20
44、15年-2022年,李爾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率控制在3%左右的水平。2022年,李爾的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率為3.3%。-20%-15%-10%-5%0%5%10%15%20062008201120132015201720192021毛利率(%)凈利率(%)0%1%1%2%2%3%3%4%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率財務費用率24分地區營收|植根北美 以成本管控為目標持續開拓低成本市場圖:李爾分地區營收占比(%)圖:李爾分地區營收增速(%)植根北美 以成本管控為目標持續開拓低成本市場 植根北美,后金融危機時代持續開拓亞洲市場。李爾成
45、立初期深耕北美本土市場,全球金融危機后時代,為了實現成本管控,持續拓展亞洲業務,后疫情時代以來,新開辟南美市場,進一步降低成本;亞洲業務收入占比從2010年的9.2%升至2022年的20.1%、北美業務收入從2006年的55.1%降至22年的42.6%。目前超過 67%的工廠和超過 86%的員工位于低成本國家;電動智能轉型關鍵期,提高中國市場重視度,堅持“本土化”策略。深化布局新能源和自動駕駛等關鍵領域,在中國上海市楊浦區成立亞洲地區總部及產品技術中心,該中心完全圍繞“本土化”研發進行設置,進一步挖掘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潛力。0%10%20%30%40%50%60%70%80%90%100%20
46、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北美洲歐洲和非洲亞洲南美洲-20%-10%0%10%20%30%40%5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北美洲歐洲和非洲亞洲南美洲25“座椅+電子電氣”產品序列明晰 電動智能未來可期分業務營收圖:李爾分業務營收(億美元)圖:李爾分業務營收占比(%)|“座椅+電子電氣”產品序列明晰 電動智能未來可期資料來源:Wind,華西證券研究所資料來源:Wind,華西證券研究所產品序列明晰,“座椅+電子電氣”雙線并行。2007年剝離汽車內飾業務部后,李爾專注深耕汽車座椅及電氣零部件兩大業務版圖;2020-2022
47、年,李爾汽車座椅業務分別實現營收127.1、144.1及157.1億美元,電氣化業務分別實現營收43.3、48.5、51.8億美元;李爾汽車座椅業務占總收入比例約為75%,電氣業務收入占總收入比例約為25%。2021、2022年,雖然深受原材料價格普漲和宏觀經濟下行的影響,汽車座椅業務營收仍實現13.4%、9.0%的正增長,電子電氣業務收入營收實現12.0%、6.8%的增長。116.2 122.1 107.3 94.0 109.4 110.3 120.2 133.1 141.0 143.6 158.7 160.2 151.0 127.1 144.1 157.1 30.0 31.0 28.4 2
48、5.6 32.1 35.4 42.2 44.2 41.1 42.0 45.9 51.3 47.1 43.3 48.5 51.8 0501001502002502006 2007 2008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座椅電氣零部件內飾產品0%20%40%60%80%100%2006 2007 2008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座椅電氣零部件內飾產品26目錄2019/08/261.他山之石:全球
49、TOP零部件成功路徑總結2.發展歷史:汽車座椅、電子電氣技術引領者3.成功歸因:深耕立身、集成為基、全球化為本4.未來展望:百年變革秩序重塑 巨頭積極轉身5.投資建議及風險提示27核心競爭力|縱向整合能力+模塊集成能力 構筑座椅領域核心競爭力縱向整合能力+模塊集成能力 構筑座椅領域核心競爭力深度整合+強集成,構筑座椅領域核心競爭力。李爾最初采用“全內飾一站式超市”,業務條線平行擴張,但缺乏核心護城河,后深耕座椅及電子電氣系統兩大業務,雙線戰略清晰,實現座椅及電氣系統全產業鏈布局,形成完善的產品譜系和強集成能力,構筑Tier1核心競爭力:1)縱向整合能力:能夠將汽車座椅和電子電氣的融合,利用電子
50、控制系統和自主開發的算法實現主動傳感、安全性、智能網聯、用戶體驗和座椅舒適性,為主機廠客戶提供系統級的解決方案;2)模塊集成能力:座椅實現了模塊化、集成化,組件模塊化設計提高了性能、效率和舒適性,同時減輕了重量和成本。圖:李爾產品、技術演進路徑儀表板門板、頂棚座椅座椅系統、面套座椅機構(躺椅、軌道、閂鎖)汽車線束、高精度GPS系統、直連車裁系統和云端的應用程序電池斷開單元12V/48V的輕混/高壓線束遠程信息處理控制單元材料、設計、工藝座椅骨架、座椅滑軌、調角器軟件、算法開發傳感裝置、算法主要產品核心技術資料來源:Marklines,華西證券研究所汽車內飾系統布局汽車座椅系統自動駕駛初探智能駕
51、駛,智能座椅,電子28全球化布局|子公司全球布局“亞洲+歐洲+北美洲”三足鼎立圖:李爾全球布局情況梳理 泰極愛思(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廣州方勝實業控股有限公司武漢新云鶴汽車座椅有限公司長春一汽富晟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東峰實業有限公司鄭州泰新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江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現代坦迪斯變速器有限公司重慶長安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沈陽金杯汽車工業有限公司49%51%49%29%20%20%50%51%50%24%49%50%李爾(Lear)Industrias CousinFreres S.L.Kongsberg Automotive ICS business u
52、nit49%51%49%51%51%80%50%100%49%50%50%55%51%40%35%50%西班牙Faurecia S.A.50%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LLCComer HoldingsLLC49%廣州泰李汽車座椅有限公司大連東風李爾泰極愛思汽車座椅有限公司襄陽東風李爾泰極愛思汽車座椅有限公司武漢東風李爾云鶴汽車座椅有限公司柳州東風李爾方盛汽車座椅有限公司鄭州東風李爾泰新汽車座椅有限公司北京北汽李爾汽車系統有限公司長春一汽富晟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李爾汽車座椅有限公司瑞安市李爾汽車面料有限公司江西江鈴李爾內飾系統有限公司李爾長安(重慶
53、)汽車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沈陽李爾金杯汽車系統有限公司北京李爾岱摩斯汽車系統有限公司Hyundai TransysLear AutomotiveIndia Private Limited瑞士亞洲亞洲歐洲歐洲北美洲北美洲29收購Thagora Technology羅馬尼亞收購100%I.G.Bauerhin德國65%50%收購100%專注研發|研發投入向上 技術人才儲備逐年增加圖:李爾分部門研發費用及研發費用率(億美元;%)圖:李爾研發人員數量(人)研發投入向上 技術人才儲備逐年增加 研發投入總體穩定,研發人員數量總體上升。2022年起研發人員數量達到2,500人,2020-2022年李爾研發費用率
54、分別為3.3%、3.2%及2.7%,研發投入穩定在6億美元左右,營收快速增長,因此攤薄了研發費用率;重視人才培養,加碼軟件開發。李爾重視培養軟件開發人員,21年軟件工程師900人,2015-2022CAGR+10.3%。資料來源:Marklines,華西證券研究所資料來源:公司公告,華西證券研究所圖:李爾軟件工程師數量(人)資料來源:公司公告,華西證券研究所0%1%1%2%2%3%3%4%01122334202020212022座椅部門(億美元;LHS)E-Systems部門(億美元,RHS)其他(億美元,RHS)研發費用率(%,RHS)05001,0001,5002,0002,5003,00
55、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研發人員數量(人)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軟件工程師數量(人,LHS)30專注研發|研發中心全球布局 多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圖:李爾全球部分研發中心分布圖歐洲區域:德國西班牙北美區域:美國密歇根州南菲爾德(研發核心基地)美國底特律:汽車應用概念開發,將使用自研的織物、皮革、縫制技術開發下一代汽車座椅和內飾件。亞洲區域:中國上海:開發智能座椅、純電動車及插電式混動車相關產品、配電系統等汽車座椅和電子電氣零部件,以及復雜的網關模塊和最新的車
56、聯網技術中國長春中國武漢 研發中心建設不斷推進,實現海外主要市場全覆蓋。李爾在全球范圍內擁有7個高級研發中心,其中全球創新和技術中心位于密歇根洲,一方面幫助李爾更好地把握區域市場需求,結合市場特征進行產品研發,另一方面則基于區位優勢,最大化提高研發效率。資料來源:李爾官網,華西證券研究所31內部管理|管理層穩定 保障經營戰略穩健圖:李爾股權結構 高管任期時間長,保障公司經營戰略穩健。李爾高管多數任期10年以上,且是由業務部門升任至高管層,有利于保證公司長期戰略的穩定性與一致性。李爾人均創收企穩回升,2020-22年人均創收分別達9.7/12.0/12.4萬美元。表:李爾高管任職情況管理層穩定
57、保障公司經營戰略穩健資料來源:Wind,華西證券研究所資料來源:Wind,華西證券研究所THE VANGUARD GROUP INC.李爾公司Blackrock,Inc.PZENA INVESTMENT MANAGEMENT,LL11.61%9.62%14.49%姓名職務任職年限個人履歷Harry A.Kemp高級副總裁,法律總顧問,公司秘書142016.9.1至今:Lear座椅部門副總裁兼部門法律顧問;2009.12.1-2016.9.1:Lear電子系統部門副總裁兼部門法律顧問Marianne Vidershain副總裁,財務主管132018.01至今:公司助理財務主管。2014.02至今
58、:全球采購財務總監Raymond E.Scott總裁,首席執行官122006.08至今:高級副總裁兼北美座椅系統集團總裁,2005.06-2006.08:高級副總裁兼北美客戶集團總裁,2004.06-2005.06:歐洲客戶為中心的部門總裁,2000.11-2004.06:通用汽車部門總裁Jason M.Cardew首席財務官,高級副總裁112012.04-2018.09:公司全球座椅業務的財務副總裁;2011.09-2012.03:臨時首席財務官;2008-2010:公司全球座椅業務的財務副總裁,2003-2008:財務副總裁Frank C.Orsini執行副總裁11高級副總裁兼電力管理系統
59、總裁、EPMS臨時總裁;曾任北美座椅運營副總裁Amy A.Doyle副總裁,首席會計官6曾任職Arthur Andersen LLP的審計經理圖:李爾人均創收(萬美元/人;%)-30%-15%0%15%30%0510152020062008201120132015201720192021人均創收(萬美元/人,LHS)同比增速(%,RHS)32資料來源:Wind,華西證券研究所客戶資源|客戶資源優質 合作關系長期穩定圖:李爾主要客戶結構(%)圖:2021年李爾座椅部門TOP5客戶客戶資源優質 合作關系長期穩定 客戶資源優質,合作關系穩定。李爾TOP5客戶均為全球年銷量百萬輛以上的乘用車品牌或是豪
60、華乘用車品牌,且長期關系穩定。從2022年李爾主要客戶銷售比例來看,通用、福特、大眾、戴姆勒、Stellantis銷售比例分別為30.6%/20.4%/17.1%/16.3%/15.6%,李爾客戶集中度較高,2022年CR5達66.1%。資料來源:Marklines,華西證券研究所資料來源:Marklines,華西證券研究所圖:2021年李爾電子電氣部門TOP5客戶通用27.7%福特20.6%大眾18.0%戴姆勒17.1%Stellantis16.6%通用30.6%福特20.4%大眾17.1%戴姆勒16.3%Stellantis15.6%2021年2022年33資料來源:Marklines,華
61、西證券研究所 表:李爾座椅業務收購歷程整合集成能力|座椅業務收購整合 實現座椅全系統供應時間收購事件收購意圖1995.08收購Automotive Industries Holding,Inc1997.08收購ITT Automotive下的座椅子系統部門1998.09收購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的座椅業務部2012.05完成對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車載、特殊產品用面料生產廠商Guilford Mills Inc.的收購布局座椅面料,座椅業務向上游延申2015.01完成對Eagle Ottawa的收購。是一家已經在汽車真皮領域擁有150年經驗的全球頂級汽車真皮供應商進一步完
62、善了李爾在汽車真皮領域的設計和研發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座椅整體工藝水平2017.04完成了對安通林(Gruno Antolin)汽車座椅業務的收購擴展座椅的組裝、結構機構零部件、飾件產品及技術2022.02以1.98億美元收購Kongberg Automotive的內飾舒適系統業務部門補足座椅按摩、腰托、座椅加熱和通風產品序列2022.05完成收購皮革材料制造商Thagora Technology SRL成為李爾可持續制造工藝的補充2022.11收購InTouch Automation公司布局工業4.0技術和復雜汽車檢測設備,提升其實時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的同時標準化整個座椅生產工序中的檢測步驟2
63、023.04完成對依博(IGB)的收購進一步擴展其車載舒適系統的技術版圖,驅動熱舒適系統產品轉型的重要一步34 表:李爾電子電氣業務收購歷程整合集成能力|收購智能化技術供應商 電子電氣業務條線橫向拓張時間收購事件收購意圖1999.05收購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的子公司UT Automotive Inc.業務開始向電子電氣系統擴張2004收購GHW Grote與Hartmann GmbH公司增強生產電氣零部件的能力2008收購丹麥Esbjerg的啟動器與交流電器在生產公司Holger Christiansen A/S布局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的開發生產領域201
64、5.08從汽車軟件設備開發商Auto net Mobile外獲得了知識產權及技術布局直接連接車裁系統和云端的應用程序,加強Lear的無線技術,強化電子元器件部門2015.11收購開發車輛間、車路間(V2X)通信系統的Arada Systems,布局車路協同領域將電子元器件部門向智能化領域延申2017.12就收購以色列EXO Technologies一事與對方達成最終一致意見布局厘米級高精度位置信息技術2019.04收購云、汽車和移動出行軟件供應商Xevo Inc.布局車云一體2021.03收購美國注塑成型和汽車配電用工程樹脂零部件制造商M&N Pastics可進一步增加垂直集成能力并設計和制造
65、用于配電的復雜部件收購智能化技術供應商 電子電氣業務條線橫向拓張收購軟件設備開發商,加碼智能化領域。李爾自1999年收購UTC公司后業務開始向電子電氣系統擴張,隨后又進行了7次收購及知識產權購買,增強生產電氣零部件能力的同時開始布局車路協同(V2X)、高精地圖、車云一體等自動駕駛領域。35目錄2019/08/261.他山之石:全球TOP零部件成功路徑總結2.發展歷史:汽車座椅、電子電氣技術引領者3.成功歸因:深耕立身、集成為基、全球化為本4.未來展望:百年變革秩序重塑 巨頭積極轉身4.1 座椅業務:智能座椅創新 鞏固全球座椅巨頭優勢4.1.1 座椅行業:智能電動升級 海外巨頭壟斷4.1.2 座
66、椅業務:智能座椅創新 鞏固領先優勢4.2 電氣業務:電動智能化轉型持續加碼5.投資建議及風險提示36座椅業務創新|早期全面布局座椅業務 后期專注座椅智能化迭代表:李爾座椅業務布局歷程時間布局領域布局措施1997.08收購ITT Automotive下的座椅子系統部門1998.09收購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的座椅業務部2012.05座椅織物收購汽車和特殊產品織物供應商Guilford Mills Inc.2012.08增加在低成本國的泡沫、座椅調節器、表面材料、終端、連接器等產能2013.11座椅表面材料在羅馬尼亞的Iasi成立新的座椅工廠,新工廠將致力于座椅表面材料
67、2015.01座椅高端皮革完成對Eagle Ottawa的收購2015.05汽車座椅罩2015年夏季將在北馬其頓的Gostivar開設汽車座椅罩工廠2016.09和總部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Tucson的Tempronics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2017.04正式完成了對安通林(Grupo Antolin)汽車座椅業務的收購2017.08將投資2,930萬美元新建座椅工廠。新工廠將建在密歇根州Flint的Buick City的管理大樓舊址處2020.08智能座椅發布INTU Thermal Comfort智能座椅系統,采用與捷溫(Gentherm)共同開發的ClimateSense技術2021.08將
68、在底特律東部的原凱迪拉克沖壓工廠所在地開設座椅制造廠,該工廠將為GMCHummerEV皮卡版和GMC Hummer EV SUV版生產座椅2022.03內飾舒適系統完成收購康斯博格(Kongsberg Automotive)的內飾舒適系統(ICS)業務部門2022.03被選為2024款雪佛蘭Silverado EV前/后排座椅的供應商2022.06熱舒適系統宣布就收購依博(IGB)達成最終協議。依博是一家私營公司,供應汽車座椅加熱/通風、主動冷卻、方向盤加熱器、座椅傳感器和電控模塊2022.09可拆卸座椅維寧爾(Veoneer)宣布與李爾(Lear)聯合開發出可拆卸座椅系統安全技術,適配于李爾
69、的ConfigurE+可拆卸座椅2022.11座椅表面仿麂皮材料李爾(Lear)官布將于2024年推出其優質目完全可回收的ReNewKni仿麂皮材料,并與一家全球性車企在座椅和門板應用中使用該材料2022.11工業4.0技術收購InTouch Automation公司,該公司為工業4.0技術和復雜汽車檢測設備供應商,對汽車座椅生產至關重要資料來源:李爾官網,Marklines,華西證券研究所37乘用車座椅定位|智能座艙第一界面 高價值量零部件增量空間打開高價值量零部件 智能座艙第一界面 增量空間打開汽車座椅ASP相對較高。從汽車零部件價值量來看,汽車座椅單車價值在 4,000 元左右,單品類價
70、值量較高。新能源化浪潮之下,汽車座椅作為智能座艙的第一界面,功能迭代機會較多,具備增量空間;汽車座椅產業鏈大致分為三級,一級供應商為座椅總成廠商,主要采購關鍵零部件,制造座椅總成,并提供給汽車整車廠商。從全球來看,乘用車座椅行業主要被延鋒、安道拓、李爾、豐田紡織、提愛思和佛瑞亞等企業所壟斷,二級供應商負責座椅系統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制造,如座椅頭枕、座椅扶手等配套零部件,三級供應商主要負責二級供應商部分零部件或部分工序的加工,以代工、外協為主。表:新能源汽車主要零部件模塊單車價值量(元)圖:汽車座椅產業鏈 一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三級供應商座椅總成廠商 直連整車廠商座椅系統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制造部分零部
71、件/工序加工模塊單車價值(元)座椅4,000-5,000其他內外飾4,000-5,000車窗1,000-2,000儀表盤1,000-2,000安全系統2,000-3,000車燈3,000-4,000智能網聯4,000-5,000ADAS4,000-4,500內外飾塑料件6,000-6,500車身電子6,000-8,000智能座艙8,000-10,000底盤11,000-12,000電機電控系統12,000-12,500車身14,000-15,00038乘用車座椅產業鏈|產業鏈結構明晰 整體市場廣闊乘用車座椅產業鏈結構明晰 整體市場廣闊上游:主要為原材料,包括鋼材(冷/熱軋板)、化工原料(MDI
72、、TDI、軟泡聚醚)和座椅面料(真皮、PVC、PU、織物)等;中游:主要由座椅結構件、核心件組成。具體可劃分為核心件(骨架、調角器、滑軌)、發泡材料、結構件(頭枕、扶手、腿托)、座椅控制模塊(座椅電機)、座椅功能模塊(舒適系統)、面套等;下游:即汽車座椅集成商/整椅制造商。圖:乘用車座椅產業核心產業鏈圖譜 鋼材化工原料面料冷軋板熱軋板MDITDI軟泡聚醚真皮PVCPU織物上游中游下游乘用車座椅核心件材料結構件骨架調角器發泡頭枕扶手腿托座椅控制功能模塊裝飾滑軌座椅電機舒適系統面套39乘用車座椅技術壁壘|核心部件技術壁壘高 認證標準嚴格圖:乘用車座椅結構座椅結構復雜 安全性和舒適性是關鍵指標汽車座
73、椅由金屬件和外飾材料組成,金屬件包括座椅骨架、滑軌、調角器、升降器等,坐墊和靠背等外飾材料主要由發泡、織物等構成;汽車座椅以人體工程學為基礎,起著支承、定位和保護等功能,其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到乘坐的安全性、舒適性以及內飾觀感,在整車安全技術中占有重要地位。安全帶扣頭枕面套坐墊發泡坐墊骨架靠背發泡靠背骨架腰托調角器升降器滑軌坐墊坐墊靠背靠背 隱形電動智能部件 技術門檻較高汽車座椅是集人機工程學、機械驅動和控制工程等為一體的系統工程產品,內部含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馬達驅動及配套控制單元;加熱、通風、按摩、多向調節等功能的實現均需要大量機電元件配合,未來在智能座艙發展趨勢下,座椅將附加更多的智能化功能
74、,座椅技術門檻將進一步提升。圖:乘用車座椅電機布置位置40乘用車座椅技術壁壘表:座椅核心部件技術壁壘 座椅核心部件技術壁壘座椅骨架骨架強度對于整車的安全性至關重要,其技術難點在于結構的設計和材料的選用座椅滑軌座椅滑軌需承受24kN以上的靜拉力,且要保證滑軌在受到正壓及側拉等各個方向的力時要受力均衡,不能產生功能失效,這就對滑軌截面形狀的設計和滑軌原材料本身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座椅彈簧座椅彈簧有利于減震提升乘坐舒適性。主要為異形彈簧,因其形狀復雜,有多處彎曲和大量復雜的角度設計,對制造工藝及設備有較高的要求調角器調角器的核心技術在于齒形的參數設計與制造,而且在齒形設計方面沒有任何可直接效仿的程式升
75、降器升降器是調節汽車座椅椅座高度和角度的關鍵機構組件,能提高乘員舒適性并給駕駛者提供最佳視線保證行車安全,需掌握精準電動調節技術 標準編號名稱要求GB 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強制GB 8110-2006汽車內飾材料的燃燒特性強制GB 11550-2009汽車座椅頭枕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強制GB 11552-2009轎車內部凸出物強制GB 13057-2003客車座椅及其車輛固定件的強度強制GB 11166-2013機動車乘員用安全帶、約束系統、兒童約束系統和ISOFIX兒童約束系統強制GB 11167-2013汽車安全帶安裝固定點、ISOFIX固定點系統及上拉帶固定點強制GB
76、15063-2019汽車座椅、座椅固定裝置及頭枕強度要求和試驗方法強制GB/T 29120-2012H點和R點確定程序推薦GB/T 24551-2009汽車安全帶提醒裝置推薦QC/T 55-1993汽車座椅動態舒適性試驗方法推薦QC/T 56-1993汽車座椅襯墊材料性能試驗方法推薦QC/T 740-2017乘用車座椅總成推薦QC/T 805-2008乘用車座椅用滑軌技術條件推薦QC/T 814-2011乘用車座椅用調角器技術條件推薦QC/T 845-2011乘用車座椅用鎖技術條件推薦QC/T 946-2013汽車安全帶織帶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推薦QC/T 950-2019汽車座椅加熱墊技術要求
77、和試驗方法推薦QC/T 633-2009客車座椅測試方法推薦核心部件制造工藝要求高 座椅供應認證標準嚴格座椅骨架、滑軌、彈簧等金屬件對精密制造和材料性能要求高;升降器、調角器包含電機,需掌握精準電動調節和噪音控制技術。座椅骨架、頭枕、坐墊等部件涉及金屬、塑料及面料等多種類型組裝,需應用沖壓、焊接、發泡及縫紉等多種工藝,需具備較好的加工及組裝精度;汽車座椅作為直接保護駕乘人員的安全件,認證標準嚴格,需通過若干國家強制標準、國家推薦標準、行業推薦標準、以及不同主機廠的專屬標準。座椅廠商需要具備材料應用、模具開發、工裝設計、精密制造等方面的技術儲備。|核心部件技術壁壘高 認證標準嚴格表:座椅相關認證
78、標準41乘用車座椅市場空間|消費升級主導賽道擴容 全球市場空間超4,700億元2025年全球市場空間超4,700億元 國產替代有望顯著加快消費升級主導賽道擴容:座椅是最易被消費者感知的賽道之一,消費者付費/主機廠堆料意愿雙輪驅動,新功能延伸+舒適度提升+智能化加持,我們預計,單車ASP有望從2020年的4,000元提升至2025年6,500元,對應2025年全球/中國乘用車座椅市場空間分別超4,700億元/1,600億元,CAGR分別達17.1%/16.5%;市場集中度高,國產替代加快:市場集中度高,Tier 1 CR570%,主要被外資Tier 1壟斷,包括安道拓、李爾、麥格納等;新勢力供應
79、鏈趨向于扁平化,車型迭代加速,對供應商快速響應及密切配合的需求空前提升,疊加傳統主機廠降本訴求加大下,座椅國產替代有望顯著加速。圖:全球乘用車座椅市場規模及增速(億元;%)圖:中國乘用車座椅市場規模及增速(億元;%)資料來源:Marklines,華西證券研究所資料來源:華西證券研究所420%2%4%6%8%10%12%14%16%18%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020A2021A2022E2023E2024E2025E乘用車座椅市場規模(億元,LHS)同比增速(%,RHS)0%5%10%15%20%25%01,0002,0003,0
80、004,0005,0002020A2021A20222023E2024E2025E全球乘用車座椅市場規模(億元,LHS)同比增速(%,RHS)乘用車座椅市場空間|供求雙重驅動 ASP持續上行新勢力內卷 推動ASP提升更快資料來源:華西證券研究所座椅具備消費屬性,易被用戶感知,ASP提升速度加快;量:傳統燃油車中座椅高級功能主要圍繞主駕位和副駕位配置,而新能源汽車打造用戶“第三空間”,中后排座椅重要性提升,理想L9全車座椅配備電動調節和座椅加熱;價:座椅通風、加熱、按摩等功能滲透率提升,高端皮革、輕量化、長滑軌、多重調節等功能相繼落地,驅動單個座椅價值量向萬元突破。順應消費升級趨勢6000座椅通
81、風、加熱、按摩(6000+元)10000高端皮革、輕量化、長滑軌、多重調節(10000+元)無人駕駛時代(?)4000傳統座椅(4000元)圖:座椅單車價值量逐步提升圖:乘用車座椅零部件成本占比(%)目前座椅骨架約占座椅總成成本的15%,伴隨電動車對輕量化需求提升,座椅骨架采用新型材料或成為必選,骨架成本占比和單車價值量有望進一步提升,我們測算,2025年市場空間有望達258億元;座椅面套是整車面積最大的內飾件,直接影響駕乘體驗,隨著技術逐漸成熟,新型面料涌現,我們測算,2025年市場空間有望達430億元。面套、骨架占比高 升級趨勢帶動價值量提升25%15%13%4%4%40%面套座椅骨架升降
82、器滑軌調角器其他43安道拓25.0%李爾25.0%佛瑞亞11.0%豐田紡織9.0%麥格納8.0%其他22.0%競爭格局|全球座椅市場格局仍由海外巨頭壟斷 李爾+佛瑞亞+安道拓三大家地位穩固全球座椅市場格局仍由海外巨頭壟斷 李爾+佛瑞亞+安道拓三大家地位穩固全球座椅市場格局仍由海外巨頭壟斷,李爾+佛瑞亞+安道拓三大家地位穩固。整體來看,全球汽車座椅市場由海外巨頭李爾、安道拓、佛瑞亞、豐田紡織、麥格納五大廠商壟斷,但集中度逐年下降,2020年CR5高達85%,2021年這一數字降至78%。從歐洲市場來看,佛瑞亞位列第一,份額達到19%,安道拓、李爾、Recaro及泰極愛思等歐美系及日系廠商緊隨其后
83、,從北美市場來看,李爾位列第一,份額達到15%,其后為佛瑞亞(11%)、安道拓(10%)、泰極愛思(9%)、豐田紡織(8%)。圖:2021年全球座椅市場份額(%)資料來源:Marklines,華西證券研究所資料來源:Marklines,華西證券研究所圖:2021年中國、歐洲、北美座椅市場份額(%)資料來源:Marklines,華西證券研究所佛瑞亞19.0%安道拓17.0%李爾15.0%Recaro Automotive TS TECH4.0%其他40.0%李爾15.0%佛瑞亞11.0%安道拓10.0%TS TECH9.0%豐田紡織8.0%其它47.0%44華域汽車(延鋒安道拓)32%李爾(14
84、%)安道拓(12%)豐田紡織(7%)TS Tech(5%)其他(30%)中國歐洲北美競爭格局|巨頭主導集成 零部件分包至Tier 2 李爾22年全球份額25%話語權進一步增強李爾22年全球份額25%話語權進一步增強公司22年全球份額25%話語權進一步增強。根據李爾年報數據,李爾2020、2021、2022年全球市占率分別為23%、25%和25%,中期目標份額為28%。近三年,李爾憑借不斷整合強化座椅熱舒適系統功能、推出INTU智能座椅等融合創新,在全球汽車座椅市場話語權進一步增強。圖:2020-2022年公司全球市占率變化(%)資料來源:Marklines,華西證券研究所表:乘用車座椅總成及細
85、分零部件主要供應商 巨頭主導集成 零部件分包至Tier 2巨頭主導集成 零部件分包至Tier 2。汽車座椅供應鏈中,Tier 1向整車廠供應座椅總成系統,Tier 2向Tier 1提供座椅骨架、滑軌、調角器等零部件。Tier 1多為外資/合資企業,行業集中度高。其中座椅骨架Tier 2包括外資、合資及部分內資企業,少數技術水平較高、規模較大的內資企業具備一定競爭力??偝?零部件主要供應商座椅總成安道拓、李爾、豐田紡織、佛瑞亞、麥格納座椅骨架天津豐愛、延鋒安道拓、李爾、重慶宏立至信、西德科東昌、上海沿浦滑軌上海博澤、光啟技術、常州華陽、中航精機、上海沿浦、中精集團、佛瑞亞調角器延鋒安道拓、光啟技
86、術、常州華陽、無錫藤昌科技、中航精機發泡材料江森、李爾、天津合眾達、上海華特、重慶貴美、浙江俱進頭枕佛瑞亞、延鋒江森、麥格納、上海岱美、寧波繼峰升降器佛瑞亞、延鋒江森、麥格納、浙江龍生、常州華陽、常州晉美電機/電控博澤、江森自控、佛瑞亞、博世、大陸、廣州三葉電機、捷溫汽車系統彈簧江蘇大昌、浙江美力、無錫華光、立洲集團、廣州衛亞、溧陽泓業面套佛瑞亞、李爾、延鋒江森、麥格納、豐田紡織、浙江萬方江森0%5%10%15%20%25%30%2020202120222025E李爾座椅系統全球市占率28%23%45目錄2019/08/261.他山之石:全球TOP零部件成功路徑總結2.發展歷史:汽車座椅、電子
87、電氣技術引領者3.成功歸因:深耕立身、集成為基、全球化為本4.未來展望:百年變革秩序重塑 巨頭積極轉身4.1 座椅業務:智能座椅創新 鞏固全球座椅巨頭優勢4.1.1 座椅行業:智能電動升級 海外巨頭壟斷4.1.2 座椅業務:智能座椅創新 鞏固領先優勢4.2 電氣業務:電動智能化轉型持續加碼5.投資建議及風險提示46座椅業務同業對比|李爾座椅業務營收位居同業首位 營業收入增速處于行業上游李爾座椅業務營收位居同業首位 營業收入增速處于行業上游李爾座椅業務營收位居同業首位。2020-2022年,李爾座椅業務營收趕超安道拓位列同業第一,2020年行業受新冠疫情、半導體短缺及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影響,行業營
88、收整體下滑,但李爾憑借和下游客戶長期穩定的關系獲得了大量盈利的積壓訂單,疊加生產恢復,勞動糾紛解決,自2021年起觸底反彈,且態勢具備持續性;2019年以來,李爾座椅板塊營收增速均位居行業上游。2021年李爾、安道拓、佛瑞亞、麥格納座椅營收增速分別為13.4%、8.0%、5.9%和9.8%,2022年上述四家座椅營收增速分別為9.0%、3.2%、23.1%和7.7%,根據佛瑞亞官網披露,佛瑞亞22年營收增速較快主要系中國及北美的強勁增長拉動,北美為Stellantis所推動,此外,針對比亞迪等中國車企及美國電動車企在華產品的營收增長也十分強勁。圖:海外座椅巨頭座椅業務營收對比(億美元)圖:海外
89、座椅巨頭座椅業務營收同比增速對比(%)資料來源:Bloomberg,各公司年報,華西證券研究所-30%-20%-10%0%10%2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安道拓李爾佛瑞亞麥格納座椅47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李爾安道拓佛瑞亞麥格納座椅座椅業務同業對比|李爾座椅業務盈利能力位于同業首位 研發投入處于行業上游李爾座椅業務盈利能力位于同業首位 研發投入處于行業上游李爾座椅業務盈利能力位于同業首位。隨著汽車市場競爭加劇,主機廠降本壓力逐漸增大,并傳導至座椅T
90、ier1供應商,疊加疫情等外部環境壓力,2020-2022年,外資座椅巨頭營業利潤率水平明顯分化,李爾、安道拓盈利能力企穩回升,分別從2020年的4.6%和4.7%提升均至2022年的5.7%,李爾盈利能力位于行業第一梯隊;李爾座椅業務研發投入位于行業上游。2020-2022年李爾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3%、3.2%和2.7%,研發投入的絕對規模穩定在6億美元,主要系營收快速增加攤薄。佛瑞亞位列行業首位,智能座艙主流趨勢下整體研發投入較大,其余公司差距相對較小。圖:海外座椅巨頭座椅業務營業利潤率對比(%)圖:海外座椅巨頭座椅業務研發費用率對比(%)資料來源:Bloomberg,Marklines
91、,華西證券研究所0%1%2%3%4%5%6%7%8%9%10%2020年2021年2022年安道拓佛吉亞麥格納李爾480%1%2%3%4%5%6%7%8%9%10%202020212022安道拓佛瑞亞麥格納李爾0%1%2%3%4%5%6%7%8%9%10%201720192021麥格納李爾佛瑞亞安道拓客戶結構對比|李爾客戶高端化趨勢相較同業更為顯著表:海外零部件巨頭座椅業務部門客戶情況資料來源:Marklines,華西證券研究所;注:年份為配套車型年份主要產品座椅部門主要客戶2020年2021年2022年安道拓一體式座椅(Complete Seats)、商用車座椅(Commercial Veh
92、icle Seats)、結構零部件(Structures&Mechanisms)、座椅泡沫(Foam)、座椅飾件(Trim)福特、梅賽德斯-奔馳、路虎、歐寶/沃克斯豪爾、奧迪、斯柯達大眾、雪佛蘭、起亞、日產、Jeep、特斯拉、豐田勞斯萊斯、雪鐵龍、歐寶/沃克斯豪爾、豐田福特、日產、豐田佛瑞亞汽車座椅、(Automotive Seating)、綠動智行、(Clean Mobility)、內飾系統、(Interior Systems)、照明解決方案、(Lighting)、歌樂電子(Clarion Electronics)MINI、福特、阿爾法羅密歐、歐寶/沃克斯豪爾、奧迪、西雅特、大眾、特斯拉(3
93、/Y)福特、林肯、雪佛蘭、奧迪梅賽德斯-奔馳、阿爾法羅密歐、雪鐵龍、DS、歐寶/沃克斯豪爾、標致、賓利、蘭博基尼、斯柯達、大眾雪佛蘭、日產、Jeep、特斯拉(3/X/S)寶馬、雷諾、阿爾法羅密歐、奧迪、蘭博基尼福特、日產、大眾豐田紡織座椅(Seats)、內外飾件、(Interior&Exterior Components)、單元零部件、(Unit Components)寶馬、馬自達、豐田/雷克薩斯寶馬、豐田麥格納一體式座椅、座椅結構、座椅機制、泡沫&裝飾產品寶馬、Mercedes-AMG、梅賽德斯-奔馳李爾座椅系統(Complete Seat Systems)、座套、座椅機構(躺椅、軌道、閂門
94、)、發泡技術、INTU智能座椅、皮革、紡織品、表面材料涂層、可回收的非泡沫替代品法拉利、捷豹、路虎、蘭博基尼、Jeep、標致、福特、凱迪拉克、雪佛蘭梅賽德斯-奔馳、蘭博基尼、凱迪拉克、雪佛蘭、菲亞特、特斯拉(3)、法拉利、保時捷、阿爾法羅密歐、瑪莎拉蒂寶馬、梅賽德斯-奔馳、標致、路虎、蘭博基尼、雪佛蘭、法拉利、保時捷、阿爾法羅密歐、瑪莎拉蒂49座椅創新趨勢|移動座艙入局玩家增加 熱舒適系統滲透率持續走高移動座艙加碼 熱舒適配置滲透率逐年上升移動座艙入局玩家增加,汽車座椅熱舒適系統滲透率持續走高。移動座艙技術早在2017年便有廠商入局,2019-2022年間李爾、麥格納、TS TECH、博澤、延
95、鋒等廠商相繼加碼布局。2022年中國新車座椅需求量為10,435萬個,就座椅舒適性配置功能來看,座椅加熱的裝配率為8.2%,座椅通風的裝配率為2.6%,座椅按摩裝配率為1.0%。表:部分供應商的移動座艙方案 表:中國2020-2025新增乘用車座椅數量及功能裝配率預測 2020年2021年2022年2025E新增乘用車座椅(萬)9,59810,33210,43510,697座椅加熱5.50%6.60%8.20%10.10%座椅通風1.00%1.90%2.60%3.70%座椅按摩0.30%0.70%1.00%1.50%座椅記憶2.40%3.30%3.70%6.70%供應商發布時間方案李爾2019
96、年百變座艙ConfigurE+系統:可以實現社交、商務、娛樂、載貨等模式,實現一車多用安道拓2017年Al18座椅產品:五大使用場景一休閑模式、交流模式、載貨模式、嬰孩模式、家庭模式麥格納2019年新座椅生態系統:貨艙模式、公路旅行模式、移動會議模式。應用:其中兩種模式最早將于2022年投入生產泰極愛思2019年ConceptX-4:支持多種模式一一放松模式、駕駛模式、沉降模式博澤2021年智能舒適系統解決方案:后排座椅可重新排列,形成兩個獨立的座椅,乘客可在車內實現幾近平躺狀態諾博汽車2021年iNest智巢2.0智能座艙:三區駕駛模式一方向盤與儀表屏可同步實現左、中、右三種駕駛位置移動,帶
97、來駕駛、會議、娛樂三種座艙模式戴思2021年全新智能座艙IRS3.0:座椅搭載超長滑道、可360C全方位旋轉,可實現社交模式、會議模式、舒適模式等六個場景現代坦迪斯2022年多功能移動座椅系統:設定了使用移動出行的客戶主要面臨的10個場景,如育兒模式、健康支持模式、VIP模式等延鋒國際2022年影院式折疊座椅:通過座椅的折疊、滑動,可實現通勤模式、家庭模式、旅行模式、歡樂模式等場景 50座椅的功能拓展是智能座艙升級進步的必由之路。目前已主要基于座椅實現的智能座艙功能主要有:1)健康監測與防疲勞駕駛:安裝座椅靠背后面安裝的傳感器可監測駕駛員的心跳和呼吸節奏等各項身體指標,反饋出駕駛員的駕駛狀態。
98、當檢測出駕駛員疲勞駕駛時,通過座椅內的振動電動機來使座椅抖動,刺激駕駛員使其保持清醒;當檢測出用戶疲勞時,座椅會自動開啟按摩、通風或加熱,來緩解用戶的不適感;2)駕駛員便捷進出與座椅聯動:駕駛員進出座椅時,座椅自動調節到指定位置,留出較大空間供駕駛員上下車;準備駕駛時,根據駕駛員的調節歷史,因人而異調整至理想位置。主動檢測車內乘員數量,協調車內全部座椅,獲得更大乘坐空間。51座椅創新趨勢|座椅是智能座艙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汽車智能座椅系統圖:座椅健康監測與防疲勞駕駛系統 座椅是智能座艙的重要感知器與執行器座椅控制器心率呼吸監測模塊體溫監測模塊氛圍燈系統按摩模塊人機交互界面協議轉換模塊座椅創新趨
99、勢|個性化升級引領 座椅功能不斷延伸消費升級驅動座椅向差異化、定制化升級記憶功能:座椅內置記憶芯片,通過電機、傳感器和ECU控制座椅位置的調整以還原用戶的座椅位置、角度等;座椅加熱/通風:座椅中布滿電阻加熱絲并縫合在座椅罩內以實現座椅加熱;在座椅坐墊和靠背發泡背面增加風扇,將空氣吸入再向上滲透流向座椅面套表面,起到散熱作用;座椅按摩:在座椅內加入氣動裝置,通過電子振蕩器改變氣壓腔內的壓力使座椅椅面運動以達到按摩目的;圖:座椅功能 座椅記憶座椅加熱座椅通風座椅按摩零重力座椅熱度大幅提升 彰顯未來科技感設計靈感來自于NASA的零重力環境下宇航員中性身體姿勢(NBP)研究,從而減輕人體對抵抗重力的損
100、耗;通過優化座椅的斷面,盡可能貼合乘員身體曲線,帶來更好的乘坐體驗;技術核心:座椅曲線和發泡結構,天籟采用SLAB+高衰減發泡組合,提供柔軟的乘坐感+有效抑制行車振動。圖:座椅曲線和發泡結構為零重力座椅核心 52座椅創新趨勢|座椅輕量化新趨勢 座椅骨架為核心雙碳+新能源背景下 座椅輕量化成為新的方向座椅輕量化主要通過骨架輕量化和整椅輕量化兩種途徑,其中骨架輕量化為核心;座椅占汽車總質量的6%,為座艙空間最大的零部件,整套座椅(包含導軌、傳感器以及結構件等)重量在100Kg左右;輕量化對于提升電車續航、降低燃油車排放效果顯著:電動汽車整車重量每降低100kg,續航里程可增加6%-11%;傳統汽車
101、重量每降低10%,油耗降低6%-8%。座椅輕量化骨架輕量化整椅輕量化提升鋁鎂合金及復合材料應用工藝及結構優化輕量化面料材質輕量化發泡材質圖:延鋒安道拓輕量化CMS-STD骨架 資料來源:華西證券研究所53圖:座椅輕量化技術路線座椅創新趨勢|技術革新推動 新型面料涌現織物:透氣性較好,彈性及舒適度較差,清洗麻煩、質感較差,成本較低;真皮:美觀、舒適、高端且易于清潔,成本較貴。除了普通的真皮材質外,還有多種新型工藝加工的真皮,如:1)Dakota:更有韌性、摩擦感好,應用于豪華品牌的標配版車型;2)NAPPA(納帕):選用頭層牛皮,經過打孔、壓花等隱藏皮質中的瑕疵,手感柔軟,優于一般真皮材質但略遜
102、于Alcantara,豪華品牌高端車型應用較多;仿皮:普通皮革經歷三代演變,PVC革PU革油性超纖革,從前兩代平面纖維結構發展成立體式,回彈性更好,新型仿皮主要有:1)Alcantara:由68%的滌綸和32%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組成,顏色更加飽滿、手感更加細膩、視覺效果更加豪華,用于豪華車方向盤、座椅等;2)水性超纖革:采用全水性環保超細纖維皮革制作技術,更加環保;歐盟等發達國家對天然皮革安全性要求較高,且天然皮革制作過程采用大量化學處理劑,造成環境污染。水性超纖綠色環保,為未來發展方向。成本決定上量節奏 環保推動真皮向仿皮轉變 針織座椅真皮座椅Alcantara材質超纖革VERONA圖:座椅面
103、料材質54座椅業務版圖|座椅產品譜系豐富 可實現全系統供應座椅表面材料Eagle Ottawa皮革Guilford Performance紡織品Re New Knit可持續絨面革替代品定制的自混合泡沫配方、動態舒適泡沫、低排放泡沫特點工藝先進、材料環保具備表面增強功能座椅結構躺椅、軌道、閂鎖創新ConfigurE+可重構軌道和卡帶解決方案全系統座椅產品最垂直整合的完整座椅制造商,具備座椅系統的設計、開發、工程和及時組裝、配送各環節能力,通過開創性即時(Just-In-Time)裝配,保證全球范圍內座椅運送的效率。圖:李爾汽車座椅產品一覽資料來源:李爾官網,華西證券研究所熱舒適TCS系統Eagl
104、e Ottawa皮革Guilford Performance紡織品Re New Knit可持續絨面革替代品特點工藝先進、材料環保具備表面增強功能55座椅智能化布局一|ConfigurE+系統:可重構內飾技術 汽車座椅創新性布局開創者CondigurE+可重構內飾技術 汽車座椅創新性布局開創者實現供給激發需求的創新性技術。該架構使用可配置的電動導軌系統,能選擇和移除座椅位置,同時保留座椅的電動功能。電力供應不需要使用線束,可輕松拆除座椅并整理行李等,還可將汽車內部空間從普通布局定制為會議場景布局??捎糜趥€人、自動駕駛、共享出行、公共交通等各種用途;用戶導向思維,決定產品生命力。預計該項技術每年約
105、貢獻1億美元銷售收入,該技術目前在大眾Bulli車型上應用,第二個項目預計將搭載福特相關車型落地,李爾還考慮將該系統的應用范圍擴大到商用車和小型汽車等領域。圖:李爾ConfigurE+技術圖示 圖:李爾ConfigurE+技術圖示 56座椅智能化布局二|智能座椅引領者 實現電子系統與座椅的極致融合最大化駕乘體驗的創新性技術 智能化車載消費品的下一看點最大化駕乘體驗的創新性技術,極具消費屬性。李爾創新的INTU智能座椅技術能夠真正實現人車互聯,智能座椅經過編程,可自動識別乘員需求或不適點,并動態調整現有座椅參數,為駕駛者和乘坐者提供更優的、高度個性化的駕乘體驗,座椅成為消費者為智能化買單的下一個
106、關鍵點;創新性熱舒適性技術,降本增效典范。李爾與創新熱管理技術開發商捷溫合作開發的氣候感知熱舒適技術應用于該座椅系統,通過學習駕駛者偏好,能夠實現駕駛員單人周身溫度環境改善,而不是在整個駕駛室中循環空氣,從而可提高電動車續航里程。圖:李爾INTU座椅圖示 圖:智能座椅圖示 57座椅智能化布局三|熱舒適系統:全面布局熱舒適系統 模塊化能力為演進方向業務集成業務集成組件模塊化組件模塊化全座模塊化全座模塊化通過收購集成熱舒適系統業務條線(康斯博格、IGB)成本協同并實施重組提高生產設備效率及長期靈活性開發了更高效的綜合通氣和腰椎/按摩模塊開發完全可回收的泡沫替代品原料FlexAir優化收購,成為唯一
107、擁有完整座椅和熱舒適系統能力的供應商模塊化設計旨在提升性能、效率和舒適性零件復雜度:降低50%重量:降低20%即時體驗時間:縮短40%演演變變路路徑徑代代表表產產品品舒適性組件散熱和冷卻組件李爾的熱舒適模塊腰椎/按摩通風模塊可回收泡沫58配套廠商|TCS、座椅架構等主要座椅產品配套呈新能源化、高端化趨勢圖:2023年李爾座椅產品具體搭載車型 注:車型右上角車型logo代表新能源車型,鉆石logo代表該車型為豪華品牌車型TCS、座椅架構等主要座椅產品配套呈新能源化、高端化趨勢2023年李爾座椅產品配套廠商呈現出新能源化、高端化兩個主要特征。1)新能源化:搭載寶馬、雪佛蘭、北極星、蔚來等新能源車型
108、;2)高端化:主要搭載寶馬、奔馳、保時捷、北極星及蔚來等高端車型。主要座椅產品包括熱舒適系統、座椅骨架、座椅材料/面料。59全球布點|座椅產能全球布局 具備長期全球化運營經驗圖:李爾座椅及座椅相關零部件全球生產基地歐洲區域:布局德國、比利時、法國、奧地利、西班牙、捷克、匈牙利、馬其頓、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瑞典、土耳其、英國、意大利共19個國家北美區域:布局墨西哥、多米尼加、加拿大、美國共4個國家南美區域:布局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共3個國家亞洲區域:布局中國、印度、馬來西亞、越南、泰國、韓國、印度尼西亞共7個國家非洲區域:布局南非、萊索托、摩洛哥、突尼
109、斯共4個國家 座椅產能全球布局 具備長期全球化運營經驗。汽車座椅對李爾營收貢獻位列第一,其產能分布逐漸實現國際化,目前已經形成“歐洲+美洲+亞非”三足鼎立的全球化布局。新興市場的人力成本較低,產能轉移有助于降低自身生產成本。資料來源:李爾官網,華西證券研究所60目錄2019/08/261.他山之石:全球TOP零部件成功路徑總結2.發展歷史:汽車座椅、電子電氣技術引領者3.成功歸因:深耕立身、集成為基、全球化為本4.未來展望:百年變革秩序重塑 巨頭積極轉身4.1.座椅業務:智能座椅創新 鞏固全球座椅巨頭優勢4.2.電氣業務:電動智能化轉型持續加碼5.投資建議及風險提示61電氣業務轉型|早期投入配
110、電及連接系統 后期電動智能化領域布局加速表:李爾電子電氣業務整體布局歷程時間布局領域布局措施1999.05收購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的子公司UT Automotive Inc.1999.06將Electric motor Systems(EMS)出售給Johnson Electric Holdings Limited 2002.02汽車用配線與三菱電線展開全面合作,共同研發生產汽車用配線2014.05汽車線束在摩洛哥Kenitra開設汽車線束工廠,該工廠將為數家大型歐洲整車廠配套電子產品2015.08無線技術從汽車軟件設備開發商Autonet Mobil
111、e外獲得了知識產權及技術,通過蜂窩網絡獨特的數據交換功能,可以直接連接車裁系統和云端的應用程序2015.11車路協同收購開發車輛間、車路間(V2X)通信系統的Arada Systems2016.08電裝零部件部門更名為“E-Systems”,汽車電子系統愈發多樣化,同時該公司從事的電裝零部件和車聯網功能不斷擴大2017.03車路協同李爾(Lear)宣布被美國俄亥俄州選為供應車車間(V2V)、路車間(V2I)通信用的路側單元及車單元的獨家合作伙伴2017.09自動駕駛李爾(Lear)和霍尼韋爾(Honeywell)宣布,將在汽車網絡安全軟件解決方案和自動駕駛汽車開發領域開展合作2018.01完成
112、收購EXO Technologies2019.01高精地圖和現代汽車的美國當地公司Hyundai-Kia America Technical Center,Inc(HATCI)簽署了EXO Technology Partnership Program的首個開發合作伙伴協議2019.04移動出行收購云、汽車和移動出行軟件供應商Xevo Inc.2019.05高精地圖作為EXO Technology Partnership Program的合作伙伴和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供應商CARMERA簽訂協議2021.11車載快充宣布已與中國EV產品的1級供應商欣銳科技(Shinry Technoloeies)
113、就成立合資公司簽訂最終協議2022.03電纜生態系統摩洛哥工業和貿易部宣布,已與矢崎總業、住友電工、李爾(Lear)、Stahlschmidt、泰科電子(TE Connectivity)簽訂總額達17億迪拉姆的投資協議2022.09電動化技術其已被通用選定為Ultium全球電動車平臺的關鍵電動化技術供應商2022.11電動車用電線摩洛哥工業和貿易部宣布,汽車座椅和電子電氣系統制造商李爾(Lear)已在摩洛哥梅克內斯(Meknes)開設新工廠2022.12電池切斷單元(BDU)和電動化系統密歇根州經濟發展公司(MEDC)宣布,李爾計劃在密歇根州Independence Township工廠生產先
114、進電池切斷單元(BDU)和電動化子系統 62電氣業務布局|早期投入配電及連接系統 后期電動智能化領域布局加速表:李爾E-Systems部門電動化深入布局歷程布局領域布局措施收購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的子公司UT Automotive Inc.將Electric motor Systems(EMS)出售給Johnson Electric HoldingsLimited汽車用配線與三菱電線展開全面合作,共同研發生產汽車用配線汽車線束在摩洛哥Kenitra開設汽車線束工廠,該工廠將為數家大型歐洲整車廠配套電子產品。電裝零部件部門更名為“E-Systems”,汽
115、車電子系統愈發多樣化,同時該公司從事的電裝零部件和車聯網功能不斷擴大完成收購EXO Technologies車載快充宣布已與中國EV產品的1級供應商欣銳科技(ShinryTechnoloeies)就成立合資公司簽訂最終協議電纜生態系統摩洛哥工業和貿易部宣布,已與矢崎總業、住友電工、李爾(Lear)、Stahlschmidt、泰科電子(TE Connectivity)簽訂總額達17億迪拉姆的投資協議電動化技術其已被通用選定為U1tium全球電動車平臺的關鍵電動化技術供應商電動車用電線摩洛哥工業和貿易部宣布,汽車座椅和電子電氣系統制造商李爾(Lear)已在摩洛哥梅克內斯(Meknes)開設新工廠電
116、池斷開裝置(BDU)和電動化系統 密歇根州經濟發展公司(MEDC)宣布,李爾計劃在密歇根州Independence Township工廠生產先進電池切斷單元(BDU)和電動化子系統資料來源:李爾官網,Marklines,華西證券研究所全球領先的整車電子電氣架構解決方案供應商 電動化技術革新專注互聯領域全球領先的整車電子電氣架構解決方案供應商 電動化技術革新專注互聯領域。李爾是業內少數幾家實現縱向一體化的座椅生產商,同時也是全球領先的整車電子電氣架構解決方案供應商。能夠在車輛充電、電池管理系統、高壓配電系統等領域提供領先的解決方案。汽車線束領域成熟供應商,目前正在加速布局電池斷開裝置、連接系統及
117、動力總成領域之外的電子產品。63電氣業務版圖|配電及連接系統版圖成熟 支持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配電系統在低壓和高壓車輛解決方案的電源和信號分配方面具有全方位服務能力的成熟合作伙伴。線束組件與連接系統一起,將車輛內所有各種電氣和電子設備相互連接和/或連接到電源電氣化創新,可定制和可擴展的電源管理和電池配電解決方案,提供世界一流的性能和包裝連接系統強大的產品組合符合行業趨勢,提供高性能終端和連接器,高壓電池連接系統,以及在各自端點將線束連接在一起或將電子設備連接到線束的工程組件圖:李爾電子電氣業務版圖資料來源:Marklines,華西證券研究所電池分離裝置和電子產品在電力和熱力方面豐富的管理經驗和電氣
118、架構集成,以及復雜的車身和核心電子產品,提供跨電池斷開單元,車身域和區域控制模塊以及低壓和高壓配電單元的創新64電氣業務深入|電子電氣產品譜系豐富 可實現全系統供應配電系統李爾是配電系統領域的全球領導者,能夠提供從傳統的12V到48V、輕度混合、高壓線束的多方位產品連接器在電路內被阻斷處或不通的電路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從而使電流流通,使電路實現預定的功能孔眼/密封件主要用在電力電纜或者通信電纜的末端絕緣防護,多置于多芯電纜線芯分支處圖:李爾電子電氣系統產品一覽資料來源:Marklines,華西證券研究所終端連接系統產品,高性能、超緊湊、輕便、經濟高效旨在實現車輛中任何地方的最佳性能電池斷開裝
119、置車輛電池組和電氣系統之間的主要接口。李爾BDU提供行業領先的熱管理創新,使電動汽車充電更快,行駛更遠電子系統電子系統專注于電動汽車的配電、電池管理和車載充電系統,以及高性能計算網關和 5G 通信模塊集成電源模塊可擴展的電源解決方案,能夠為新能源車輛快速充電,提升續航里程遠程信息處理控制單元能夠與公司內部的高精度定位解決方案相結合,支持車道級導航和自動駕駛65電氣業務深入|提供軟件定義汽車所需的最新技術 預計乘電動化東風迎業績高增提供軟件定義汽車所需的最新技術 預計隨新業務推出業績回升歐洲、北美及亞洲三大業務主陣地。李爾1999年收購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
120、n的子公司UT Automotive Inc.,正式布局電子電氣領域,2022年電子電氣部門實現銷售額52億美元,分區域來看,李爾主要以歐洲、北美及亞洲為業務主陣地,南美市場尚處在開拓前期;提供軟件定義汽車所需的最新技術,預計隨新業務推出業績回升。李爾E-Systems產品組合包括成熟的配電和連接系統、可擴展的電源管理解決方案、電子和軟件以及互聯服務,2020年電子電氣部門毛利率降為2.3%,主要系疫情影響,全球李爾平臺產量下降,銷售價格下調,2022年毛利率降至1.4%,主要受售價降低、原材料成本上升、公司重組成本增加及外匯波動影響。圖:李爾電子電氣部門毛利及毛利率(億美元;%)圖:李爾20
121、22年電氣系統分區域銷售額 660%3%6%9%12%15%05010015020025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Systems毛利潤(億美元,LHS)E-Systems部門毛利率(%,LHS)|線束產品為E-Systems部門基盤 電子產品及連接系統業務拓張汽車線束對李爾電子電氣部門銷售貢獻第一。李爾預計,除座椅外的第二大業務部門E-Systems2023年線束銷售占比有望達69.0%,電子產品占比24.0%,連接產品占比7.0%;李爾預計連接系統業務將快速拓張。2023年,李爾電氣化業務為E-Systems的子業務板塊,由高壓線束、連接系
122、統、關鍵電子產品等主要產品構成。根據李爾官網,公司自身預計2023年、2025年自身連接系統銷售收入占比將分別拓張至6.0%、11.0%,關鍵電子產品預期銷售份額仍在60.0%左右,與高壓線束一并構成電氣化業務三大板塊。圖:2023年李爾E-Systems營收結構展望 線束產品為E-Systems部門基盤 電子產品及連接系統業務拓張圖:2023年李爾電氣化業務銷售結構展望圖:2025年李爾電氣化業務銷售結構展望電氣業務展望線束69.0%連接系統7.0%電子產品24.0%高壓線束31.0%連接系統6.0%關鍵電子產品63.0%高壓線束30.0%連接系統11.0%關鍵電子產品59.0%67線束業務
123、|線束產品下游客戶分布廣泛 多為美系及傳統自主品牌供應資料來源:Marklines,華西證券研究所李爾同步為合資和自主品牌供應線束,下游客戶分布廣泛。根據Marklines數據,合資品牌中,李爾多為德系及美系整車廠配套產品,如大眾、福特等。自主品牌中,李爾進入一汽奔騰、上汽乘用車及吉利等傳統中國品牌車企供應鏈。線束產品下游客戶分布廣泛 多為美系及傳統自主品牌供應表:2021年中國乘用車企線束配套供應商企業性質車企主要配套供應商合資一汽-大眾安波福、住友電氣工業、科世德潤、李爾、昆山滬光、長春捷翼、長春市燈泡電線、邁恩德上汽大眾安波福、昆山滬光、科世科、蘇州波特尼、萊尼、上海金亭、李爾上汽通用安
124、波福、上海金亭、矢崎、萊尼、昆山滬光、科世科、天海豐田(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矢崎、住友電氣工業、古河東風日產矢崎、住友電氣工業、安波福、藤倉、古河本田(東風本田、廣汽本田)矢崎、住友電氣工業、古河、阪神電線、橫尾北京奔馳萊尼、安波福、昆山滬光、德科斯米爾、耐克森華晨寶馬德科斯米爾、萊尼、邁恩德長安福特安波福、李爾、矢崎、住友電氣工業、邁恩德、萊尼現代起亞(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京信、裕羅、悠進自主一汽奔騰長春市燈泡電線、李爾、安波福、三智、泰科電子上汽乘用車昆山滬光、李爾、天海、安波福、三智、歐托凱勃上汽通用五菱柳州雙飛、天海、悠進長安天海、重慶秦川吉利豪達、天海、藤倉、京信、李爾、泰科電子
125、長城曼德、天津長城精益、長春市燈泡電線、立訊、樂榮、泰科電子奇瑞昆山滬光、天海、安波福、僑云電子、中航光電、南京康尼、四川永貴廣汽乘用車天海、安波福68連接系統|連接系統高效集成 降本增效凸顯消費屬性連接系統先進 支持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連接系統先進,支持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為應對不斷變化的車輛連接環境,公司推出首個遠程信息處理控制單元(TCU)用于處理車輛內外部數據。與下一代5G、V2X、藍牙、Wi-Fi和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相結合,能夠支持車道級導航和自動駕駛,為未來車輛架構和車載體驗提供先進的技術解決方案。天線方案降本增效 消費屬性同時凸顯天線方案降本增效,消費屬性同時凸顯。公司的共形天線解決方案
126、能夠使車頂完全平坦無凸起,車輛具備美觀性,凸顯消費屬性,同時能夠進一步提高燃油經濟性,并且與鯊魚鰭形態解決方案性能相當。圖:李爾的TCU作用示意圖 表:李爾的TCU技術優勢 技術優勢1Rel-15 NAD(5G)兼容Rel-16(pin-to-pin)2內部V2X技術,支持所有具備ASIL B等級區域的DSRC或C-V2X3全球內部高精度定位支持高達分米級的精度4完全集成的天線,無需單獨的鯊魚鰭或分布式天線架構5先進的網絡安全功能,支持動態防火墻和基于云的漏洞管理69集成電源模塊|開發可擴展電源解決方案 集成化高性能技術降本 性能創造價值技術降本 性能創造價值。李爾的集成電源模塊IPM(Int
127、egrated Power Module)通過技術優化降低了整體系統成本和模塊尺寸。電池充電、DC/DC轉換和高功率分配在一個緊湊的開發包之中。支持定制化設計,電壓和功率適用多種場景,能夠根據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設置技術路線圖。圖:李爾集成電源模塊圖示圖:李爾集成電源模塊圖示集成,小尺寸模塊化雙向集成電源模塊(IPM)重量輕效率高圖:李爾集成電源模塊優勢70 5G通信模塊|5G通信模塊業界領先 增強車載體驗5G通信模塊 業界領先5G通信模塊業界領先,車載體驗增強。李爾將硬件和軟件封裝在采用C-V5x技術的2G模塊中,該模塊管理和分配完整的通信信號,以增強車載體驗的每個部分,使每次駕駛更加互聯。
128、先進的網絡架構 提高安全性的系統方法網絡架構配合電子電氣系統,提高駕駛安全性。由李爾內部專家設計的多層網絡架構,可實現行業領先的車輛安全性和可靠性,配合李爾提供的完整的配電系統、連接系統和電子設備,以確保車輛更高效地運行。圖:李爾的5G通信模塊 圖:李爾的網絡架構圖示 71智能化布局|積極擁抱智能化 布局V2X及自動駕駛領域表:李爾E-Systems部門智能化業務布局歷程時間布局領域布局措施2015.08無線技術從汽車軟件設備開發商Autonet Mobile外獲得了知識產權及技術,通過蜂窩網絡獨特的數據交換功能,可以直接連接車裁系統和云端的應用程序。2015.11車路協同收購開發車輛間、車路
129、間(V2X)通信系統的Arada Systems.2017.03車路協同李爾(Lear)宣布被美國俄亥俄州選為供應車車間(V2V)、路車間(V2I)通信用的路側單元及車單元的獨家合作伙伴.2017.09自動駕駛李爾(Lear)和霍尼韋爾(Honeywell)宣布,將在汽車網絡安全軟件解決方案和自動駕駛汽車開發領域開展合作2018.01完成收購EXO Technologies2019.01高精地圖和現代汽車的美國當地公司Hyundai-Kia America Technical Center,Inc(HATCI)簽署了EXO Technology Partnership Program的首個開發
130、合作伙伴協議2019.04移動出行收購云、汽車和移動出行軟件供應商Xevo Inc.2019.05高精地圖作為EXO Technology Partnership Program的合作伙伴和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供應商CARMERA簽訂協議資料來源:李爾官網,Marklines,華西證券研究所積極合作智能化技術供應商 布局V2X及自動駕駛領域智能化長期趨勢確定,李爾早期布局,持續性加碼。自20世紀50年代起,全球已開始對智能汽車的探索。但受限于底層技術、配套產業等不足遲遲未落地,目前智能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技術相對成熟,涉及到自動駕駛技術、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車聯網等多個方面。李
131、爾目前通過自研、合作、收購等方式已充分布局無線技術、車路協同及高精地圖領域。72配套廠商|電子電氣部門產品配套以高/低壓線束、BDU為主 呈新能源化、高端化趨勢圖:2023年李爾電子電氣產品具體搭載車型 注:車型右上角汽車logo代表新能源車型電子電氣部門產品配套以高/低壓線束、BDU為主 呈新能源化、高端化趨勢2023年電子電氣部門產品搭載車型同樣呈現新能源化、高端化趨勢。1)新能源化:李爾預計與全球純電動生產商合作,為其供應高/低壓線束產品,此外還為沃爾沃EX90/XC40、雪佛蘭Blazer等供應汽車用配線。2)高端化:為寶馬(MINI Countryman)、沃爾沃(EX90/XC40
132、)、奔馳(AMG GT)、北極星3等供應電子電氣相關產品。73目錄2019/08/261.他山之石:全球TOP零部件成功路徑總結2.發展歷史:汽車座椅、電子電氣技術引領者3.成功歸因:深耕立身、集成為基、全球化為本4.未來展望:百年變革秩序重塑 巨頭積極轉身5.投資建議及風險提示74核心結論與投資建議海外巨頭享先行紅利,早已完成崛起。海外零部件巨頭崛起得益于兩點:1)起步早,技術好:諸多海外零部件巨頭已有百年歷史,在多次汽車變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技術積淀深厚;2)整車行業集中度提升帶動零部件供應商崛起:伴隨著多輪行業洗牌,部分優質整車廠脫穎而出,帶動了為其配套的零部件供應商崛起。電動智能變革,
133、國產零部件加速崛起。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歐美日整車廠占據主導地位,外資/合資品牌在銷量、利潤率及配套穩定性均具備明顯優勢,但突破難度非常之高,僅有少數自主零部件供應商能夠切入,國產替代緩慢。而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整車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特斯拉、蔚小理等新玩家和比亞迪等傳統自主品牌抓住變革機遇加速搶占份額,重塑整零關系,供應鏈更為扁平化、快速,并探索Tier0.5級的合作模式,具備高性價比和快速響應能力的優質自主供應商有望借機崛起,從Tier 2/3升級為Tier 1/0.5,從單品到總成,量價齊升,從中國到全球,最終成為全球零部件巨頭。通過借鑒海外巨頭的成長歷程,優質賽道(單車配套價值大
134、+競爭格局好)+優質客戶(量大+合理利潤)將孕育大公司:技術驅動型:以博世、法雷奧、李爾為典型代表,專注于動力總成、底盤電子、視覺系統等高附加值賽道,用前瞻技術驅動多次行業變革,國內具備類似基因的包括伯特利(線控底盤)、經緯恒潤/德賽西威/科博達(汽車電子)、星宇股份(車燈)、福耀玻璃(汽玻)、上聲電子(聲學)、雙環傳動(齒輪)、光峰科技(車載顯示)、文燦股份/愛柯迪(一體化壓鑄)等;依附崛起型:以相對封閉的日系和韓系供應商和麥格納、安波福(原德爾福)為典型代表,綁定豐田、現代起亞、通用等車企共振崛起,國內具備類似基因的包括綁定特斯拉的拓普集團、新泉股份、旭升集團等。并購壯大型:以大陸為典型代
135、表,專注深耕成為某細分領域龍頭,再通過并購切入其他細分領域,國內具備類似基因的包括繼峰股份(座椅)、保隆科技(傳感器)、岱美股份(內飾)、中鼎股份(機械件及密封件)等。75核心結論與投資建議復盤:深耕立身、集成為基、全球化為本 成就百年李爾強勁、雋永的發展 李爾定位汽車座椅和電子電氣業務起家,業務版圖自橫向拓張到精簡雙線,深耕至今,見證與引領了汽車座椅行業和電子電氣板塊的發展和成長,我們認為其核心成功原因為:1)專注深耕核心業務:李爾百年來堅持在汽車座椅、電子電氣兩大業務板塊投入深耕,實現兩大業務間橫向擴張及縱深拓展,成長為業內少數幾家實現縱向一體化的座椅生產商,同時也是全球領先的整車電子電氣
136、架構解決方案供應商,能夠在車輛充電、電池管理系統、高壓配電系統等領域提供領先的解決方案。2)強集成整合能力:除了自身的創新力,李爾憑借自身極強的整合能力集各家技術所長,在座椅板塊分別分別通過收購鷹渥太華、IGB、康斯伯格,布局頂級座椅面料、溫控系統,在電子電氣板塊收購Xevo等布局智能化領域,集成產品技術壁壘。3)全球布點:李爾主要由3家機構控股,持股穩??;且主要高管在位時間基本在10年甚至以上,經營策略一致、穩定。展望:電動智能變革 百年秩序重塑 國產供應商必將崛起智能座椅為智能座艙的第一界面,座椅與電子電氣融合,創新加速。李爾早期剝離內飾業務后,專注深耕座椅和電子電氣業務條線,其后將兩部門
137、融合,成為唯一擁有內部電子和軟件功能的座椅供應商,實現多場景應用(座椅重構)、智能控制和智能監測三大座椅智能化發展。同時把握座椅消費屬性增強熱舒適系統功能,使得李爾全球座椅市場份額居于前列(25%)。76核心結論與投資建議電子電氣業務配電及連接系統成熟 但不涉及傳感器、ECU等核心單元 且智能化布局稍弱。公司在配電系統、連接系統方面落地實力強悍,汽車線束銷售貢獻達70%,在車輛數據傳輸和電源管理方面積累深厚,但在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方面,未涉及各類傳感器、ECU(電子控制單元)等核心環節。智能化方面集中布局感知端,在V2X和高精地圖方面有所積累,在決策-執行方面布局稍弱。新勢力崛起,座椅國產替代加
138、速汽車座椅行業的主要壁壘在于客戶認證壁壘及技術壁壘,是燃油車時代崛起的百年汽車座椅龍頭,其長項在于縱深整合汽車座椅產業鏈,實現從座套、皮革和織物等表面材料到結構/機制等座椅零部件設計全流程供應,并將傳統座椅和已有電子電氣業務融合,實現主動傳感、安全性、智能網聯、用戶體驗,其系統集成能力鑄造的技術護城河以及與客戶積淀幾十載的穩固關系是當前公司在汽車座椅領域位居領先的重要支撐。與海外座椅巨頭相比,中國汽車座椅總成及零部件發展起步較晚,中國市場長期以外資及合資品牌為主導。但隨著生產經驗積累、本土收購外資獲得先進技術,中國與外資之間的技術差距在逐步縮小。新勢力供應鏈趨向于扁平化,車型迭代加速,對供應商
139、快速響應及密切配合的需求空前提升;且新勢力在智能化上堆料花費巨大,對成本更為敏感,自主供應鏈成本優勢凸顯。相比于外資品牌,自主品牌價格更低、服務效率更高、響應速度更快,同時質量穩定可靠、供應鏈安全度高,具備更高性價比,在主機廠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擁有更高競爭力,重點推薦最具潛力的【繼峰股份】,建議關注【華域汽車(整椅)】、【新泉股份(座椅背板)】;受益標的【天成自控(整椅)、一汽富維(整椅)、上海沿浦(座椅骨架)、明新旭滕(座椅面套)】。77投資建議 注:以上公司按照截至2023年7月28日的市值排序證券代碼證券簡稱市值(億元,截至20230728)產品客戶2022年收入(億元)2022年歸母凈
140、利潤(億元)核心推薦邏輯600660.SH福耀玻璃939汽車玻璃豐田、大眾、通用汽車、福特、現代281.047.6全球領先的汽玻龍頭002920.SZ德賽西威876座艙控制器、域控制器、高級輔助駕駛ADAS等吉利、長城、廣汽、上汽通用、長城、上汽乘、蔚來149.311.8綁定英偉達,域控加速成長601689.SH拓普集團789NVH 減震、內外飾、輕量化車身、智能座艙部件、熱管理、底盤系統、空氣懸架、智能駕駛系統特斯拉、通用、吉利、RIVIAN、蔚來、小鵬、理想、比亞迪、吉利新能源、賽力斯159.917.0綁定特斯拉,八大產品線加速開拓601799.SH星宇股份409車燈,LEB和智能大燈南北
141、大眾、一汽豐田、蔚來、理想、小鵬82.59.4車燈智能升級,新勢力客戶加速開拓603596.SH伯特利361轉向節、控制臂等輕量化產品;EPS、線控制動、轉向器等底盤系統通用汽車、上汽通用、長安福特、沃爾沃、吉利、奇瑞、長安、理想、蔚來、小鵬55.47.0高階智駕必備,發力線控底盤603786.SH科博達326燈控、電機控制、電子電器、車身域、底盤控制系統大眾、比亞迪、小鵬、理想、寶馬、奧迪、Stellantis、戴姆勒、福特33.84.5汽車電子稀缺標的,域控加速開拓002472.SZ雙環傳動250乘用車齒輪、RV、諧波減速器采埃孚、PSA、比亞迪、廣汽集團、蔚然動力、日電產、舍弗勒、匯川、
142、博格華納68.45.8精密傳動龍頭,機器人關節加速成長603305.SH旭升集團238鋁合金精密壓鑄件特斯拉、北極星、長城汽車、采埃孚、賽科利、寧德時代、理想、蔚來、小鵬、零跑等44.57.0輕量化平臺型公司,受益馬斯克產業鏈603179.SH新泉股份236內外飾:主副儀表板、門板、立柱等特斯拉、理想、比亞迪、廣汽新能源、吉利、長城、蔚來、極氪69.54.7深度綁定特斯拉,全球化加速603730.SH岱美股份227內飾,頂棚、遮陽板、頂棚中央控制器通用、福特、奔馳、寶馬、德國大眾、Stellantis、特斯拉、Rivian、豐田、本田、理想、蔚來、小鵬51.55.7由頂棚到內飾集成,海外先發優
143、勢明顯600933.SH愛柯迪209鋁合金精密壓鑄件法雷奧、博世、麥格納、耐世特、采埃孚、蔚來、小鵬、理想42.76.5壓鑄隱形龍頭,墨西哥出海加速688326.SH經緯恒潤-W177智能駕駛電子產品、研發服務及解決方案、高級別智能駕駛整體解決方案一汽、吉利、上汽、廣汽40.22.3平臺型汽車電子公司603997.SH繼峰股份177座椅頭枕,乘用車座椅、移動中控系統和扶手一汽大眾、奧迪、特斯拉、蔚來、理想179.7-14.2國產座椅加速突破000887.SZ中鼎股份176推動空氣懸掛系統、輕量化底盤系統、流體管路系統寶馬、沃爾沃、奧迪、大眾、吉利、小鵬和理想148.59.6汽車底盤龍頭,積極推
144、動海外技術國內落地002906.SZ華陽集團168汽車電子、精密壓鑄、LED照明、精密壓鑄長安福特、北京現代、VinFast、長城、長安、吉利、廣汽、北汽、比亞迪、奇瑞、東風乘用車、一汽紅旗、賽力斯、蔚來、理想、小鵬56.43.8座艙電子龍頭,發力CMS業務603348.SH文燦股份148一體化壓鑄車身件蔚來、比亞迪、賽力斯、著名鋰電池制造商52.32.4一體化壓鑄領導者,受益電動化002126.SZ銀輪股份136熱管理產品(空調箱模塊、電池水冷板、芯片冷卻系統、PTC加熱器等)福特、通用、寶馬、雷諾、戴姆勒、康明斯、沃爾沃、保時捷、蔚來、小鵬、零跑、吉利等84.83.8熱管理核心標的,工業用
145、/民用市場有望打開第三成長曲線603197.SH保隆科技115TPMS、汽車金屬管件、氣門嘴、傳感器、空懸系統豐田、大眾、奧迪、保時捷、現代起亞、寶馬、奔馳、通用、福特、日產、本田、比亞迪、蔚來、小鵬、理想、零跑47.82.1空懸+傳感器放量,域控加速開拓001311.SZ多利科技101沖壓件、布局一體化壓鑄上汽通用、特斯拉、理想、蔚來33.64.5沖壓龍頭,布局一體化壓鑄688007.SH光峰科技98車載顯示、車燈、AR-HUD 比亞迪、賽力斯、北汽新能源、某國際品牌車企25.41.2激光顯示龍頭,車載放量688533.SH上聲電子78聲學解決方案:揚聲器+獨立功放+AVAS蔚來、理想、華為
146、金康、比亞迪等17.70.9揚聲器+獨立功放+AVAS,新勢力客戶帶來高彈性301307.SZ美利信74鋁合金精密壓鑄件比亞迪、特斯拉、愛立信、華為31.72.2輕量化布局加速78風險提示 全球乘用車行業銷量不及預期:若整體汽車行業景氣度低迷,汽車銷量可能不及預期;客戶拓展不及預期:若推薦公司客戶開拓不及預期,相應產品車型配套進程可能放緩,量產進度可能不及預期;全球化進展不及預期:自主零部件企業海外訂單拓展不及預期;海外競爭加??;海外工廠管理不及預期;海外政策變化等;智能化滲透率提升不及預期:智能化正處于發展初期,若受制于成本、技術等因素,后續滲透率提升可能不及預期;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原材料
147、價格波動會對零部件企業利潤造成影響,后續零部件業績兌現度可能不及預期。7980名詞解釋資料來源:Google Chrome,華西證券研究所圖:本篇報告常用名詞解釋中文英文名詞解釋線束Wiring汽車線束貫穿于整個汽車,用于將汽車上各個用電設備連接起來,充當設備電源和信號傳輸的媒介。網絡接入設備NAD汽車NAD是將芯片、存儲器、功放等器件集成在電路板上,提供標準的數據傳輸和采集接口的功能模塊。汽車安全完整性等級ASIL如果系統的安全風險越大,對應的安全要求級別就越高,其具有的ASIL的等級也越高。ASIL分為QM,A、B、C、D五個等級,ASIL D是最高的汽車安全完整性等級,對功能安全的要求最
148、高。專用短距離通信DSRCDSRC 系統是一種無線移動通信系統,它通過數據的雙向傳輸將車輛和道路有機的結合起來,利用計算機網絡,在智能交通系統中提供車-車,車-路之間的信息高速傳輸的無線通訊服務。蜂窩無線通信技術C-V2XC-V2X是基于3GPP全球統一標準的通信技術,即基于3G/4G/5G等蜂窩網通信技術演進形成的車用無線通信技術。電池斷開裝置BDU車輛電池組和電氣系統之間的主要接口遠程信息處理控制單元TCU是一種嵌入式車載系統,可應用于車輛的無線跟蹤與通信等領域。溫控舒適系統TCS具備座椅加熱、座椅通風、座椅按摩等功能的舒適性系統連接板ICB將多個單獨的電池單元固定在一起以形成集成電池模塊
149、的電氣和機械框架即時系統JIT李爾提出的“即時座椅裝配”概念,大幅提高座椅交付效率免責聲明分析師與團隊簡介崔琰/首席分析師經濟學碩士,10余年證券從業研究經驗,曾任天風證券、國金證券、民生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等,獲2022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第五名、金牛獎第五名、水晶球入圍(公募榜單第三名)、新浪金麒麟第四名、上證報第三名、WIND第二名;2021年金牛獎汽車行業最佳分析師第五名、水晶球入圍、新浪金麒麟入圍、WIND第一名;獲2020年汽車行業最佳分析師水晶球公募組第五名,WIND第一名;2017年新財富入圍,水晶球第三名,金翼獎第四名,WIND第一名;2016年水晶球第一名,2014年新財富
150、入圍。專注于汽車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研究,在行業變革中深挖投資機會。鄭青青/王旭冉/喬木/杜豐帆/馬天韻分析師承諾作者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或相當的專業勝任能力,保證報告所采用的數據均來自合規渠道,分析邏輯基于作者的職業理解,通過合理判斷并得出結論,力求客觀、公正,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響,特此聲明。評級說明公司評級標準投資評級說明以報告發布日后的6個月內公司股價相對上證指數的漲跌幅為基準。買入分析師預測在此期間股價相對強于上證指數達到或超過15%增持分析師預測在此期間股價相對強于上證指數在5%15%之間中性分析師預測在此期間股價相對上證指數在-5%5%之間減持分析師預測在此期間股價相對弱于上證指數5%15%之間賣出分析師預測在此期間股價相對弱于上證指數達到或超過15%行業評級標準以報告發布日后的6個月內行業指數的漲跌幅為基準。推薦分析師預測在此期間行業指數相對強于上證指數達到或超過10%中性分析師預測在此期間行業指數相對上證指數在-10%10%之間回避分析師預測在此期間行業指數相對弱于上證指數達到或超過10%華西證券研究所: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太平橋大街豐匯園11號豐匯時代大廈南座5層網址:http:/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