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中節能-趙昊巖-數據賦能 低碳轉型 助力2060碳中和.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07-中節能-趙昊巖-數據賦能 低碳轉型 助力2060碳中和.pdf(1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關于數字化助力碳中和的相關思考中節能環境科技公司副總經理中節能環境科技公司副總經理 趙昊巖趙昊巖2生活垃圾處理 餐廚垃圾處理 污泥處理病死畜禽處理農林廢棄物處理建筑垃圾處理環衛一體化提供固廢治理相關的規劃設計、投資建設、運營及設備生產制造等全過程專業化服務固廢綜合處理 中國環境保護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中國節能旗下專業從事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的平臺公司32022-11-52020年9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做出“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鄭重承諾,黨中央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雙碳目標既是中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也是中國
2、堅定不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大戰略部署。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42022-11-55012022-11-562022-11-5 打造凈零碳排放經濟的核心邏輯包括需求端減少能源消耗,供給端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固廢產業深度嵌入需求端減量、供給端輸出清潔能源,具備減污與降碳的雙重效應。72022-11-5生物質能源是國際公認的零碳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國主要生物質資源(包括農林廢棄物、生活垃圾等)年產生量34.94億噸,能源化利用量僅為4.61億噸,相當于每年減少2.18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如果全量利用,預計減碳總量將超過20億噸。供給側減碳供給側減碳每處理一噸垃圾相
3、當于減少0.1-0.2噸二氧化碳當量(按十年平均計算)。如果垃圾分類后實現再生利用,考慮減少需求端化石原料使用的因素進一步實現碳減排。據統計,每回收利用1噸廢舊物資,平均可節約礦產資源4.12噸,節約標準煤1.4噸,相當于減少0.95噸二氧化碳排放。有關研究顯示,國內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如能充分發展,對經濟零碳轉型貢獻率將超過30%。需求側減碳需求側減碳8022022-11-592022-11-59創新載體價值發揮數據的創新載體價值,提升技術工藝的綜合開發潛能。信用媒介價值發揮數據的信用媒介價值,提升社會碳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中國環保2021年初成立了數字化轉型中心,全面啟動數字化轉型工作,并以“
4、減污降碳”作為公司數字化轉型的首要戰略目標。融合價值發揮數據要素的融合價值,提升集團內資源的綜合配置效率。以碳中和為數字化轉型導航,以數字化為低碳化發展賦能。102022-11-5l 打通財務、經營、生產和采購數據,實現供應鏈、價值鏈各相關價值環節的動態整合和綜合配置效率提升。l 以項目側生產運營管控系統為基礎,自下而上開展數據治理。112022-11-5 依托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碳排放足跡全流程跟蹤管控,推動碳減排數據與碳配額數據的價值在線交換,提升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從而提升社會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宿遷公司完成全國首單區塊鏈技術核證碳資產BCCER的交易1220
5、22-11-5 垃圾焚燒優化引擎主汽流量穩定性主汽壓力穩定性主汽溫度穩定性撫州公司穩定性提升綜合廠用電率消石灰單耗尿素單耗撫州公司成本降低13032022-11-5142022-11-5對照“3060”目標要求,中國環保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成為國內一流的生態環保企業”戰略定位,向“零碳負碳”企業轉型升級。聚焦能源就近消納實現碳替代聚焦產業模式創新打通碳循環聚焦提質增效踐行碳減排聚焦技術創新探索碳封存152022-11-51.聚焦提質增效,踐行碳減排 集團側加快數據中臺和算力平臺建設;推進系統集約管控;構建“中國環保智慧大腦”;深入挖掘數據融合價值;優化管理資源配置。項目
6、側推動智能工廠、智慧園區試點示范,實現核心業務的環保排放、穩定運行和效能提升。面向行業中國環保將推廣區塊鏈碳核證成果,輸出碳管理與碳核證服務;明確碳管理路徑,挖掘減碳潛力,助力實現碳減排和碳交易。162022-11-52.聚焦能源就近消納,探索零碳能源替代 落實能源就近消納,探索對于周邊非可再生能源的零碳替代,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路徑。01.已有實踐已有實踐2021年全年,中國環保累計對外清潔供汽145萬噸2021年全年,中國環保累計居民清潔供熱143萬GJ02.探索路徑探索路徑熱電聯產、微電網、直供電等能源就地消納方式將垃圾焚燒發電作為零碳數據中心的直接供電側來源172022-11-53.聚焦
7、技術創新,實現碳捕集封存 雙碳的實現路徑,本質上是技術創新。目前學術界、產業界在CCUS、儲能技術等方面正加大探索,中國環保將聚焦CCUS、生物質制氫等前沿性技術和產業銜接,通過構建產學研優勢互補、平臺化企業和創新型技術無縫銜接的研發體系,推動形成低碳技術創新-技術孵化-產業應用的完整鏈條,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更新模式。182022-11-54.聚焦模式創新,打通碳鏈循環 中國環?!皟蓤@一鏈”模式采取城市固廢集約化處理、農村有機固廢分布式處理的模式,打通城市動脈產業和靜脈產業間的物質循環,實現無廢流出?!皟蓤@一鏈”咸寧、畢節實踐將畜禽糞便、蘑菇菌渣等轉化為有機肥,有機肥直接用于經濟作物種植,推動養殖業減排降碳,種植業減排固碳,以碳鏈循環帶動價值鏈循環。192022-11-5“碳達峰、碳中和”是全民族的偉大工程,更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中國環保作為生態環保領域國家隊,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我們愿與各界同仁一道探索數字化助力碳中和的科學路徑,為建設美麗中國,為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