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綠金院:2023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6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北京綠金院:2023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65頁).pdf(6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2023 年 7 月Agricultural Enterprise Transition Finance Disclosure Framework Research Report致謝本報告是在世界資源研究所資助下,由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牽頭,聯合中國人民銀行衢州支行、中國農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商道融綠和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等多家機構共同撰寫完成。研究指導:馬 駿,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課題組牽頭人:饒淑玲,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顧問、北京綠色金融協會副秘書長付曉天,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食物與自然資源部
2、部門主任課題組成員:張艷萍,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食物與自然資源部研究員蘭王盛,中國人民銀行衢州市中心支行調查統計科副科長王瑞潔,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張敬堯,安徽農業大學研究生劉玉俊,商道融綠可持續金融咨詢總監曹雨芊,商道融綠可持續金融咨詢顧問李少欣,氣候債券倡議組織中國農業轉型項目負責人在此,特別感謝以下專家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曾給予的寶貴建議:農業行業專家-李 健,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教授孟海波,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科技管理處處長王明利,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披露專家-Verna Lin,GRI 大中華區負責人李 蜚,CDP 中國辦公室副主任 農業企業專家-董志忠,中糧
3、營養健康研究院技術總監朱子涵,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負責人金融部門專家-徐韶華,中國人民銀行衢州支行副行長張大寶,中國農業銀行信用管理部副總經理邵丹青,北大國發院宏觀與綠色金融實驗室研究專員林愛倫,荷蘭合作銀行 Rabobank 可持續發展主管在調研過程中,本課題得到銀行間交易商協會、上海證券交易所、先正達集團、正大集團、合肥豐樂種業、天蓬集團、浙江華欣牧業有限公司和浙江紅專糧油有限公司等機構大力支持。5版權聲明本報告版權歸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北京綠金院)所有。本報告用于在特定領域的研究與交流,未經北京綠金院授權,請勿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其內容。如引用報告內容,應清晰注明
4、來源。如有內容或合作等問題,請通過如下電郵聯系我們:Copyright PolicyThe copyright of this report belongs to the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Sustainability(IFS).This report is intended for research and knowledge sharing only.Any redistribution,reproduction or use in any other form of any part or all of its content without the au
5、thorization of the IFS is prohibited.Please clearly attribute the source when quoting from this publication.For any inquiries regarding its content or potential collaboration opportunities,please contact us at .關于我們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北京綠金院)是一家注冊于北京的非營利研究機構。我們聚焦ESG 投融資、低碳與能源轉型、自然資本、綠色科技與建筑投融資等領域,致力于為中國與
6、全球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政策、市場與產品的研究,并推動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北京綠金院旨在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庫,為改善全球環境與應對氣候變化做出實質貢獻。About UsThe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Sustain ablity(IFS)is a Being-based non-profit research institution specialized in areas such as ESG investment,natural capital,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and low-carbon transition
7、.Its mission is to advance green fin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beyond,through high-quality research on policies,markets and products.It aims to become a globally recognized thinktank and mak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international effort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conserve na
8、ture and combat climate change.i目錄摘要 .12 第一章 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第一節 研究背景.3第二節 研究目的.4第三節 研究內容.57 第二章 國際代表性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第一節 全球報告倡議(GRI).8第二節 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TCFD).9第三節 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ISDS).10第四節 歐盟可持續發展報告準則(ESRS).12第五節 氣候轉型融資指引(CTFH).13第六節 實體經濟轉型計劃展望(ERTP).14第七節 本章小結.1619 第三章 農業企業科學碳目標第一節 國外農業碳核算標準.20第二節 國內農業碳核算標準.22ii目錄第三節
9、境外科學碳目標設定方法.26第四節 本章小結.3032 第四章 國外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經驗第一節 案例企業一:JBS.33第二節 案例企業二:Kerry Group.35第三節 案例企業三:Greenfood Group.37第四節 案例企業四:Syngenta .39第五節 本章小結.4143 第五章 國內農業企業 ESG 報告披露現狀第一節 案例企業簡介.44第二節 戰略規劃和公司治理.45第三節 科學的減碳目標.46第四節 減碳的計劃與措施.48第五節 其他環境社會目標.49第六節 本章小結.5152 第六章 我國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框架披露建議1摘要為彌補當前綠色金融體系對高碳企業支持不
10、足,近年來轉型金融備受關注。2022 年 11 月G20 轉型金融框架得到批準并正式發布。農業既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也是氣候變化的貢獻者,同時也能成為氣候變化的減緩者。農業碳中和資金缺口巨大,其中約90%資金需要來自社會資本,亟需轉型金融支持。2022年初,作為國內綠色金融主管部門,中國人民銀行啟動包括農業在內的四個行業轉型金融標準研究。為給國內農業企業披露轉型金融信息提供參考,結合G20 轉型金融框架(支柱二)披露要求,本課題首先研究國際代表性的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分析農業領域碳核算和科學碳目標設定方法;接著,解析國際農業企業轉型金融信息披露經驗,總結提煉出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基本框架;然后
11、,結合提煉出的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基本框架四要素,剖析本土農業企業當前 ESG 披露水平;最后,圍繞轉型金融披露框架四要素,提出一套適用于中國農業企業的披露建議,以期實現披露信息完整性和可比性,防止“摘櫻桃”現象,規避“假轉型”風險。本研究提出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四要素包括戰略與治理、科學碳目標、減碳計劃和兼顧其他環境社會目標。戰略與治理。高管要對轉型戰略做出公開承諾,董事會轉型監督職責和管理層轉型執行責任要專項披露。轉型目標完成情況要與高管薪酬相掛鉤??茖W碳目標。將農業企業碳排放分為“與能源活動相關”和“與土地相關”兩類,按照先易后難順序,依次推進。建立“與能源活動相關”排放清單,設定
12、2030 年之后的線性速率降碳目標;同步建立“與土地相關”排放清單,待核算方法進一步明晰和行業有相應的減碳軌跡之后,再制定相關的科學碳目標。減碳計劃。要概述短期、中期行動計劃,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技術路徑、財務安排、運營管理和供應商管理。財務安排的假設條件要與減碳目標內容相一致。農業種植技術要重視免耕、覆蓋作物和多樣化種植(輪作、間作等)。兼顧其他環境社會目標。除了減碳指標,農業企業同時要兼顧多個其他環境社會目標,如生物多樣性、水資源等。農業企業在發行轉型金融工具時,應將碳排放強度或碳排放總量列為關鍵績效指標(KPI),亦可選擇其他環境社會目標(如用水量、減少食物浪費等)作為協同績效指標。披露
13、轉型金融框架是農業企業以“轉型”名義融資前的行為,轉型資金存續期間披露要求亦不可忽視,應當建立轉型資金存續期間的監督核查機制,確保資金切實用于企業轉型發展。第一章 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3第一章 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第一節 研究背景一、轉型金融的緣起與定義近年來,全球綠色金融發展迅速,中國綠色金融走在了國際方陣前列。綠色金融有效地引導了資金流向綠色領域,但對“棕色”產業轉型缺乏必要支持。為彌補綠色金融對“非綠”產業支持的不足,近年來轉型金融應運而生。轉型金融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傳統高碳行業提供轉型資金支持,加速全社會“雙碳”目標的實現。中國和美國共同主持的 G20 可持續金融工作組起草了G20 轉型金融
14、框架,得到2022 年 11 月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的批準并正式發布。G20 轉型金融框架對引導全球金融監管部門建立轉型金融政策框架、推動金融支持高碳排放行業和企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轉型金融是指為推動各種市場經濟主體,尤其是碳密集的企業主體、經濟活動和項目在符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巴黎協定目標的前提下,向低碳、甚至零碳方向轉型的所有金融活動。二、農業是轉型金融支持的重要領域農業與氣候變化關系密切。農業既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也是氣候變化的貢獻者,同時也能成為氣候變化的減緩者。農業碳中和面臨巨額資金缺口,其中約 90%資金需要來自社會資本,亟需轉型金融
15、支持。(一)農業與氣候變化三重關系1.農業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農業深受氣候變化影響。氣候變化破壞農業生產系統,使農業生產賴以生存的溫度、光線、水分、大氣、土填等要素發生劇變,擾亂固有的農業種植制度,增加病蟲害防治難度,大大減弱農業生產潛力。氣溫升高使小麥、水稻的產量明顯下降。生長期內溫度每增加 1,小麥將會出現 3%-10%減產。預計2030 年,我國以玉米、水稻和小麥為代表的種植業總量將會因為全球變暖減產 5%-10%1。氣候變化也將對農作物品質帶來隱患。極端高溫干旱天氣使大豆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明顯降低,同樣影響棉花產量及其品質。較大的雨水季節性差異使得黃河沿岸的蘋果種植經常遭遇成花難、果實硬
16、度低等問題。2.農業是氣候變化的貢獻者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統計,由于農業和林業活動以及土地利用的變化而產生的溫室氣體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17%。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食品2021 年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將計算范圍擴展到整個農食系統,農業相關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全球排放總量 34%。全球 80%森林砍伐活動與農業生產相關。農業生產活動可能導致土壤侵蝕和退化,從而破壞土壤本身的固碳能力,促使更多的碳被釋放到空氣當中。更加嚴峻的是,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的構成嚴重偏向于非二氧化碳排放,即甲烷(CH4)和氧化亞氮(N2O)。據統計,農業活動排放的甲烷占全球甲烷排放總量 45%,排放的氧化亞1 新華
17、社.2030 年我國種植業產量可能因全球變暖減 5%至 10%.http:/ 77%2。3.農業是氣候變化的減緩者農業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的生態保障和碳匯功能,能夠抵消 80%因農業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3??梢酝ㄟ^改善農業管理、改變土地利用方式、育種技術創新、植樹造林、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方式,增強農業碳吸收匯的能力。根據中國科學院一項研究預測,通過鞏固和提升農業生態系統碳匯功能,有望為國內工業減排保留每年 20 億-25 億噸 CO2排放空間4。農業生態系統碳匯不僅可以為清潔能源和綠色技術創新發展贏得寶貴的緩沖時間,而且能夠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系統穩定運行提供基礎性的能源安全保障,是中國“雙碳”
18、戰略行動的“壓艙石”和“穩壓器”。(二)農業碳中和需要金融支持許多國內研究機構對未來 30-40 年間中國實現碳中和所需新增投資需求進行了研究測算。由于統計口徑不同和估算模型有差異,各機構的預測數據不同,但基本集中在 100-500 萬億元人民幣之間。這些機構的資金需求測算主要是基于工業、建筑和交通三大排放領域,同時考慮綠色農業或林業碳匯,幾乎未涉及農業碳排放。國內尚沒有研究機構對農業領域碳中和資金需求做出具體預測。以農業生物多樣性為例,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估計,全球生物多樣性資金缺口每年高達 7,000 億美元5。全球每年生物多樣性融資缺口達 80%90%。在我國,約 90%農業生物多
19、樣性投資資金需要來源于社會資本6。以土壤固碳為例,我國目前農作水平較低,土壤固碳面臨很大的技術和資金瓶頸。全國耕地平均有機碳含量低于世界平均值 30以上,低于歐洲 50以上。未來 50 年,如果實施有效的農田管理措施(包括有機肥應用、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則可以將土壤固碳的貢獻率提升至 30-367。整體而言,農業行業轉型面臨巨額資金缺口。為增強金融機構對農業企業轉型資金支持,2022 年初,作為國內綠色金融主管部門,中國人民銀行啟動了包括農業在內的四個行業轉型金融標準研究。第二節 研究目的G20 轉型金融框架提供 22 條轉型金融發展高級別原則,由五個支柱構成。這五個支柱分別是對轉型活動和
20、轉型投資的界定標準、對轉型活動和轉型投資的信息披露、轉型金融工具、激勵政策以及公正轉型。相較于綠色金融,G20 轉型金融框架支柱二對轉型活動的融資主體(企業)在信息披露方面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盡管國內轉型金融標準尚未正式出臺,但是中國作為G20 轉型金融框架的重要貢獻者,同時2 張帆,宣鑫,金貴,等.農業源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及情景模擬 J.地理學報,2023,78(1):35-53.3 陳麗.黃淮海平原耕地多功能效應及保護補償研究 D.中國農業大學,2016.4 于貴瑞,朱劍興,徐麗,等.中國生態系統碳匯功能提升的技術途徑:基于自然解決方案 J.中國科學院院刊,2022,37(4):12.
21、5 世界自然基金會.地球生命力報告 R.2022.6 王也.雄心之下,生物多樣性籌資的挑戰與出路 J.世界環境,2021.7 農民日報.農田土壤固碳減排潛力巨大 N.https:/ 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為繼續保持綠色金融國際領先地位,可以預見國內轉型金融標準勢必會與國際接軌。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提出一套適用于中國農業企業的披露框架建議,以期實現以下四項目的。1.披露信息完整性。國內農業企業進行轉型金融信息披露時能夠有據可依,依照這套框架進行逐項披露,以確保披露信息的完整性。2.披露信息可比性。同一行業內的不同企業要使用相同的標準和口徑進行披露,同一家企業的測算口徑和方法在不同時期宜保持一致性,以使
22、得披露的信息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這套披露框架既能夠降低企業的披露成本,也能夠降低金融機構的識別難度。3.防止“摘櫻桃”現象。企業對外披露信息時傾向于“報喜不報憂”,導致信息缺乏客觀性和公正性。在有了這套披露框架之后,企業可以遵照執行,能夠有效避免“摘櫻桃”現象發生。4.規避“假轉型”風險?!凹俎D型”風險可能存在兩種情形:一種是企業不了解轉型披露要求,無法向金融機構進行有效披露,而被誤判為“假轉型”;另一種是金融機構因不掌握相關信息,錯將不符合“轉型”活動要求的經濟主體誤認為符合“轉型”要求。這套框架不僅可以為農業企業披露轉型信息提供參考,而且能夠指導金融機構識別出符合“轉型”要求的經濟活動。第
23、三節 研究內容基于G20 轉型金融框架披露要求,本研究首先分析國際代表性的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研究農業領域碳核算和科學碳目標設定方法;接著,解析國際企業轉型金融信息披露經驗,總結提煉出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基本框架;然后,結合提煉出的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基本框架四要素,衡量本土農業企業當前 ESG 披露水平;最后,基于前述分析研究,圍繞上述轉型金融披露框架四要素,提出一套適用于中國農業企業的披露框架建議。圖 1-1 研究內容架構6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國際代表性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研究。轉型金融披露與可持續信息披露內容有重疊之處。全球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有從全行業通用向各行業細化趨勢。將重
24、點關注研究國際代表性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側重分析各標準對轉型計劃和農業行業具體要求,以提高農業企業轉型金融信息披露與其他可持續信息披露的兼容性,減輕農業企業的披露負擔??茖W碳目標研究??茖W碳目標是轉型金融披露框架中難度最大、復雜程度最高部分。碳核算是科學碳目標的基礎。因此,先分析國內外農業企業碳核算標準,然后解析農業企業科學碳目標設定方法。國際農業企業披露經驗分析。選擇既成功發行轉型金融工具、又對外發布轉型金融框架或轉型金融相關信息的境外代表性農業企業進行案例分析,以學習其轉型金融披露先進經驗,并總結提煉出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四要素。國內農業企業披露現狀分析。國內尚沒有農業企業發布轉型金融
25、框架。從已發布 ESG 報告的農業企業中,挑選出代表性農業企業?;谏鲜鎏釤挸龅霓r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四要素,解構國內企業披露現狀,摸清國內農業企業當前披露水平與轉型金融信息披露要求之間的差距。建議提出?;趯沙掷m信息披露標準和科學碳目標的研究以及國內外企業案例分析,結合轉型金融披露框架四要素,提出農業企業披露建議。第二章 國際代表性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8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全球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全球報告倡議(GRI)為代表的可持續性報告標準,此類標準正從全行業通用向各行業細化,為農業企業制定專門行業標準。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披露建議連同正
26、在制定中的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ISDS)和歐盟可持續發展報告準則(ESRS)不但已經或準備制定農業行業標準,而且對轉型內容披露有專門規定;另一類是以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氣候轉型融資手冊為代表的轉型金融披露標準,同類型標準有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GFANZ)實體經濟轉型計劃展望。由于轉型金融興起不久,該類標準尚未開始向行業進行細分。雖然氣候倡議組織(CBI)提出農業與食物系統轉型原則,為投資者對農業與食品企業轉型融資提供指導,對披露內容有所提及,但并非專門的信息披露標準。第一節 全球報告倡議(GRI)全球報告倡議(GRI)是可持續性報告的首個全球標準,也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標
27、準。金蜜蜂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2021 顯示:通過網絡查詢、企業主動寄送、企業官方網站下載等渠道,2021年共收集到各類社會責任報告1,940份,納入評估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有1,802份。其中,將 GRI標準作為編制依據的企業數量位居第一,比例達到 31.63%,比 2010 年上升 15.54 個百分點。根據聯合國可持續證券交易所倡議組織2022年末數據,全球116家交易所中有67家發布了ESG信息披露指引,其中參考 GRI 標準的交易所占比 96%,位列第一。一、總體架構GRI 標準于 2021 年更新,分為通用標準、行業標準和議題標準三個模塊。其中,通用標準8適用于所有企業,需要披露
28、的信息包括業務與員工、公司治理、戰略政策與實踐、利益相關方溝通等方面。在此基礎上,企業需要根據所適用的行業標準識別實質性議題,并根據議題標準展開相應披露。在實質性議題識別方面,GRI 與歐盟“雙重實質性(double materiality)”的主張一致,要求企業同時評估某議題對自身的影響以及在某議題上自身對利益相關方的影響。GRI 2021 年更新版于 2023 年 1 月 1 日全面正式生效。二、行業標準GRI計劃覆蓋的行業目標是約40個對社會發展影響高的行業,如提供基本需求的上游行業(如食品、紡織品、可再生能源、公用事業),提供其他行業所依賴的基本材料(如金屬、礦物、化學品、水泥、木材)
29、制造行業,銀行業、保險業和資產管理也作為基本服務被納入優先考慮范圍。截至 2022 年末,GRI 已經發布三項行業標準,包括GRI 11 油氣行業標準、GRI 12 煤炭行業標準和GRI 13 農業、水產養殖和漁業行業標準。GRI 13 農業、水產養殖和漁業行業標準將于 2024 年 1 月 1 日生效。GRI 13 農業、水產養殖和漁業行業標準涵蓋的行業類型與我國國民經濟8 GRI.GRI 2:General Disclosures 2021.2021.9第二章 國際代表性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行業分類(GB-T 4754-2017)A 門類“農林牧漁業”一致9。該標準設定 26 個行業實質性議
30、題,能夠為任何規模的從事農作物種植與生產、肉禽類養殖與生產(即畜牧業)、水產養殖業、漁業的企業撰寫可持續性報告提供參考。見表 2-1 所示。表 2-1 GRI 農業、水產與漁業行業潛在實質性議題環境方面(8 個)社會方面(15 個)公司治理方面(3 個)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 氣候適應與韌性 生物多樣性 自然生態系統保護 土壤健康 殺蟲劑的使用 水資源與污水 廢棄物 糧食安全 食品安全 動物健康與福利 當地社區 土地與自然資源使用權 原住民權益 反歧視與平等機遇 強迫或強制勞動 童工 自由結社與集體談判 職業健康安全 雇傭 生活收入與生活工資 經濟包容性 供應鏈可追溯性 公共政策 反競爭行為 反
31、腐敗注:下劃線標記的為 GRI 識別的與 SDG 13 氣候變化相關的議題。根據 GRI 與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映射,農業行業潛在實質性議題中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包括: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氣候適應與韌性、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以及當地社區與原住民權益等。對于所識別出的實質性議題,企業需披露兩方面內容:一是對該議題的管理情況,二是該議題相關指標的表現情況。以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議題為例,企業需披露如何管理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以及范圍 1、2 和 3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排放強度、減排量,臭氧損害物質的排放量,氮氧化物等重要空氣污染物的排放量。GRI 意在指導企業開展可持續信息披露,沒有專門涉及轉型計劃
32、內容。第二節 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TCFD)2015 年,G20 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牽頭設立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2017 年發布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建議報告,建議企業從氣候治理、戰略、風險管理、所用指標和目標等四個維度披露氣候相關信息。根據 TCFD 2022 年進展報告10,TCFD 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 3960個組織的支持,包括 1539 家金融機構,資產管理規模達 220 萬億美元。一、農業指引TCFD 發布實施指引,并對包括農業行業在內的部分行業做出了補充指引11。對于農業、食品及林9 GRI,2022.GRI 13:Agriculture,Aquac
33、ulture and Fishing Sectors 2022.10 TCFD,2022.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2022 Status Report.11 TCFD,2021.Implementing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Task Force on Climate 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10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業產品行業,TCFD認為氣候相關影響和風險的重點議題包括溫室氣體排放、土地資源利用、水資源利用、廢棄物利用、生物多樣性、碳
34、匯及生態保護等議題。而氣候相關機遇主要來源于三方面:一是通過降低每單位產出的碳強度和用水強度來提高效率;二是對于既定的產出,減少投入和廢棄物;三是開發碳強度和用水強度較低的新產品和服務。在氣候相關議題、指標的選擇與披露方面,TCFD 認為應主要遵循財務實質性原則?;跉夂蛳嚓P風險和機遇的識別,及財務實質性原則,TCFD 指出農業相關行業的披露應側重于溫室氣體排放、水資源利用方面的企業內部政策制度和市場風險相關的定性和定量信息,以及圍繞碳封存、增加食品和纖維生產以及減少污染物與廢棄物等議題。二、轉型計劃指引TCFD 于 2021 年發布指標、目標和轉型計劃指引(Guidance on Metri
35、cs,Targets and Transition Plans)12,著重對轉型計劃的制定及關鍵的轉型信息披露做出了指引。TCFD 轉型計劃與氣候信息披露的“治理”、“戰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四大方面的總體結構保持一致,并對每個方面的重點要素進行了界定。表 2-2 TCFD 轉型計劃要素治理戰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對轉型計劃的批準、監督、激勵措施、匯報、審閱措施、透明度、審計等要素。轉型計劃與企業整體戰略、氣候目標的一致性,包括擬進行的活動及對標的控溫情景 1.5 C;轉型計劃假設;相關機遇識別;行動與財務計劃;情景分析等要素。對風險的識別,轉型計劃的挑戰和不確定性等要素。企業轉型計
36、劃的相關指標和目標,評估轉型的指標、方法、時間點與溫室氣體減排量等要素。在轉型信息披露方面,TCFD 認為,企業轉型計劃包括一系列信息,這些信息不一定都適宜披露在財務報告中。因此,TCFD 鼓勵企業披露轉型計劃中的關鍵信息,作為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的一部分,具體包括:溫室氣體排放相關表現;低碳轉型對企業、戰略和財務規劃的影響;支持轉型的行動和活動,包括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業務和戰略變更計劃等。第三節 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ISDS)經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和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等國際組織的不斷呼吁,在 2021 年 7 月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
37、議的支持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成立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ISSB 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并列。12 TCFD,2021.Guidance on Metrics,Targets and Transition Plans 11第二章 國際代表性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2023 年 6 月 26 日,ISSB 正式發布了兩份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ISDS),即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 1 號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和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 2 號氣候相關披露(以下簡稱氣候相關披露)13。一、農業行業披露指引ISDS 四大核心要素,即治理、戰略、風險管理、
38、指標與目標,參照 TCFD 框架而確定。ISSB 強烈建議參照可持續發展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的行業標準開展行業相關議題披露,并在 氣候相關披露補充指引中提供了行業披露指引。該系列行業披露指引源于 SASB 標準,覆蓋了 68 個行業。表 2-3 ISDS 與 SASB 兩個農業子行業可持續披露議題可持續披露議題農業產品行業肉類、家禽和奶制品行業環境溫室氣體排放*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土地使用和生態影響*社會社會資本食品安全動物生產中的抗生素使用人力資本職業健康安全商業模式和創新動物關懷與福利原料供應鏈的環境與社會影響轉基因管理原料采購/動物和飼料采購*ISDS 和 SASB 共同列舉的可
39、持續議題ISDS 與 SASB 行業標準中有兩個農業子行業標準:農產品行業標準14,15和肉類、家禽和奶制品行業標準16,17。農產品行業包括加工、交易和分銷蔬菜和水果,以及生產和加工谷物、糖、食用油、玉米、大豆和動物飼料等。該行業公司通常從種植農產品的主體處購買農產品,進行加工、交易和磨粉,同時從事批發和分銷。肉類、禽肉類和乳制品行業生產未加工和加工過的動物產品,包括肉、蛋和乳制品,供人類和牲畜食用。主要業務活動包括牲畜飼養、屠宰、加工和包裝。農產品行業與肉類、家禽和奶制品行業同我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A 門類與制造業 C13C16 較為類似,但不包括農產品種植。
40、農產品行業與肉類、家禽和奶制品行業可持續信息披露見表2-3所示。在可持續披露議題方面,ISDS 主要選取了 SASB 標準下的“環境”相關議題。ISSB 指出,行業指引可作為企業識別氣候風險和13 IFRS,2023.ISSB issues inaugural global 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standards.14 SASB,2023.Agricultural Products: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15 ISSB,2023.IFRS S2 Industry-based Guidance on implemen
41、ting Climate-related Disclosures,Volume B20 Agricultural Products.16 SASB,2023.Meat,Poultry&Dairy: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17 ISSB,2023.IFRS S2 Industry-based Guidance on implementing Climate-related Disclosures,Volume B23 Meat,Poultry&Dairy.12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機遇的起點,但其行業指引中并未窮舉該行業相關的可持續議題,如
42、果企業識別了某項實質性議題,但該議題并未在 ISDS 披露指引中,則企業仍應對該議題進行披露18。二、轉型計劃ISSB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可持續披露準則第 2 號-氣候相關信息披露19覆蓋了對轉型計劃的披露要求。與 TCFD 相似,ISSB 認為“轉型計劃”是企業總體戰略的一部分,轉型計劃應明確企業向低碳經濟轉型的目標、行動和資源,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行動。ISDS 并未針對轉型計劃的披露專門開辟章節來提出披露要求,而是將相關內容歸到了氣候信息披露的“戰略”模塊下。在“戰略”模塊下,ISDS 要求披露企業管理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的戰略,其中包括氣候相關風險與機遇如何對公司戰略與決策,尤其是氣候相關的
43、轉型計劃造成影響。第四節 歐盟可持續發展報告準則(ESRS)歐洲財務報告咨詢組(EFRAG)由歐盟委員會授權,致力于開發一套適用于歐盟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準則”(ESRS)。ESRS 是歐盟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重要配套政策。根據CSRD 必須進行披露的公司需按照 ESRS 進行披露。CSRD 已于 2023 年 1 月生效,涉及企業數量約為50,000 家,包括:1.所有上市企業;2.滿足任意兩項標準的大型企業:員工人數 250 名以上、凈營業額 4,000 萬歐元以上、資產總額2,000 萬歐元以上;3.所有在歐盟凈營業額 1.5 億歐元以上,且在歐盟至少有一家子公司或分支機構的
44、非歐盟公司。2023 年 6 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了第一批 ESRS 授權法案草案,并公開征求意見20。該授權法案預計2024 年 1 月生效;生效后,首批公司須在 2024 財年采用 ESRS,并于 2025 年發布報告。ESRS 包括通用標準、議題標準(環境、社會和治理議題標準)和行業特定標準,覆蓋治理、戰略、影響/風險與機遇管理、指標與目標四個方面。在“ESRS-1 總體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文件中,ESRS要求可持續信息披露應遵循“雙重實質性”的原則,即若可持續相關信息具有財務實質性和/或(可持續)影響實質性,則應進行披露。在“E1-氣候變化”相關披露要求中,
45、ESRS 對轉型計劃的披露要求做出了界定。ESRS 指出,企業轉型計劃應確保其商業模式和戰略符合向氣候中立經濟的過渡,并與巴黎協定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目標保持一致。具體披露內容應包括: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及其與全球控溫在 1.5的兼容性;參照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和氣候變化減緩行動計劃,計劃采取的減碳關鍵行動,包括改變企業18 ISSB,2023.IFRS S2 Basis for Conclusions on Climate-related Disclosures.19 ISSB,2023.IFRS S2 Climate-related Disclosures.20 European Commiss
46、ion,2023.Europea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tandards first set13第二章 國際代表性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的產品和服務組合以及采用新技術等方面;參照氣候變化減緩行動計劃,說明支持實施轉型計劃的財務資源;關鍵資產和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說明這些是否以及如何影響或阻礙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實現,造成轉型風險,以及管理碳排放和能源密集型資產和產品的計劃;對于符合歐盟可持續金融分類方案(歐盟 2020/852)規定的“氣候變化適應性”或“減緩氣候變化”經濟活動的企業,說明是否制定了相關目標或計劃(資本支出或資本支出計劃),使企業經濟活動(收入、資本支
47、出)能與分類方案所規定的標準保持一致;報告期內投資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相關經濟活動的重大資本支出金額;說明企業是否被排除在歐盟氣候對標基準及巴黎協定一致基準外21;轉型計劃如何嵌入其總體業務戰略和財務規劃;轉型計劃是否得到行政、管理和監督機構的批準;實施轉型計劃的進展情況。EFRAG 在 ESRS 的附件中發布了 ESRS 與 TCFD 氣候相關信息披露的比較表格,并指出 TCFD 所有的披露要求都在“ESRS-E1-氣候變化”中進行了覆蓋,而 ESRS 更明確地要求披露與全球控溫 1.5目標的一致性問題22。ESRS 對于轉型計劃的披露要求可以對標到 TCFD“戰略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對于公
48、司經營、戰略和財務規劃的影響”相關指標。第五節 氣候轉型融資指引(CTFH)2020 年,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發布轉型金融指引性文件氣候轉型融資手冊23(CTFH)。不同于 ICMA 以往對綠色債券、社會債券等建議,CTFH 建議只適用于發行人主體層面,不適用于項目層面。CTFH 不具備強制性,僅對發行人的轉型戰略及相關信息披露給出建議。CTFH 未針對轉型披露給出具體框架,而是認可發行人根據公認的信息披露框架(如 TCFD 等)進行披露。CTFH 對發行人的轉型披露有四點基本要求:披露發行人氣候轉型戰略和公司治理;說明環境要素對業務模式的實質性影響;制定和披露基于科學的氣候轉型戰略,
49、包括目標與路徑;保證執行情況與進展的透明度。CTFH 強調發行人轉型戰略與全球目標的一致性,強調發行人的長期目標戰略規劃應與巴黎協定目標相一致,且應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做出貢獻。在轉型路徑的環境實質性方面,強調發行人可借鑒、引用市場中現有的衡量實質性的指引,例如21 歐盟巴黎協定一致基準(EU Paris-aligned Benchmarks,PABs)及歐盟氣候對標基準(Climate Benchmark Regulation)提供了一系列標準、工具、方法,用于評價投資組合與氣候目標的一致性,用于減少“漂綠”風險。22 TCFD 要求企業披露其轉型戰略對標全球控溫目標的情況
50、,并舉例 1.5控溫目標;ESRS 要求披露轉型戰略對標全球 1.5控溫情景的情況。因此 1.5控溫目標根據TCFD 要求是可選項,根據 ESRS 是必選項。23 ICMA.Climate Transition Finance Handbook.2020.14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提供的相關指南。同時,CTFH 建議企業將“公正轉型”納入考量與披露,“在氣候轉型可能對員工和社區有負面影響的情形下,發行人應概述其如何將公平的氣候轉型的概念和考量納入其氣候轉型戰略中”。CTFH 注重對發行人轉型目標的定量表述。在建議發行人披露科學、符合巴黎協定的減碳目標時,CTFH 強調
51、計算減排使用的基準線、使用的情景與采用的方法論(如 ACT、SBTi 等)、溫室氣體核算體系下所有范圍口徑(范圍 1、2 和 3)的溫室氣體目標及用強度和絕對數值表述的目標。由于 CTFH 主要面向氣候轉型融資,披露減碳措施建議并不聚焦于業務和運營活動層面,而是聚焦于資本、財務層面,包括:與各種減碳手段相對應的資產/收入/支出/撤資的比例;與總體戰略和氣候科學相符的資本支出部署計劃等。第六節 實體經濟轉型計劃展望(ERTP)2022 年 9 月,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GFANZ)發布實體經濟轉型計劃展望(ERTP)24,從金融機構角度提出了對實體企業轉型計劃相關信息的需求。ERTP 提出實體經
52、濟零碳轉型計劃制定披露框架,分為基礎(目標與優先事項)、實施策略、(利益相關方)溝通策略、指標和目標、治理五個部分。表 2-4 GFANZ 實體經濟轉型計劃制定與披露要素基礎:目標與優先事項實施策略溝通策略1.活動與決策1.價值鏈2.政策與條件2.產業同行3.產品與服務3.政府與公共部門指標與目標治理1.職責分工與薪酬激勵2.技能與企業文化注:下劃線標記的為 GFANZ 列出的最重要披露項。ERTP 框架與 TCFD 匹配程度高,披露原則與 TCFD 保持一致,便于企業將轉型相關信息整合在TCFD 框架中進行披露。ERTP 框架反映了實體經濟轉型與金融機構關系最密切的部分,企業依照該框架制定零
53、碳轉型計劃并披露相關信息將有利于金融機構評估企業轉型計劃的可信度、與凈零目標的一致度以及實施進展,以為實體經濟凈零轉型提供更有效的資金支持。目標方面,ERTP 建議企業披露氣候目標,包括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對業務模式和活動的調整,企業在國家經濟轉型中所起的作用(如有),以及轉型戰略將如何與企業經營戰略融合。ERTP 并未要求氣候目標與 1.5 度控溫目標相一致,但要求企業披露制定目標的依據,給出的示例包括與 2050 凈零24 GFANZ.Expectations for Real-economy Transition Plans.2022.15第二章 國際代表性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排放或 1
54、.5 度控溫目標保持一致。此外,ERTP 建議企業轉型戰略遵循“公正轉型”和“對自然有積極作用”原則,建議企業披露如何將這些原則融入轉型計劃的每個環節中。實施策略方面,ERTP 從活動與決策、政策與情景、產品與服務方面給出了建議,包括業務規劃與運營、財務規劃、敏感性分析、轉型政策、基于自然的影響、低碳產品與服務等。值得注意的是,區別于分析企業風險與機遇的氣候情景分析,ERTP 建議企業開展敏感性分析并披露結果,以幫助金融機構了解公司轉型計劃所依據的關鍵假設以及滿足這些假設可能對轉型計劃產生的影響,可能的假設包括(但不限于):企業目前沒有大規模開展的活動或技術(例如:碳捕集與封存、直接空氣捕集)
55、;企業供應鏈采取的行動;政策法規的制定與應用;重大需求變化(如:對綠色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其他外部活動(如:電網脫碳水平、政府的行動/補貼)。ERTP 同時建議企業進行“基于自然的影響”相關披露,包括減輕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和增加正面影響的內部政策制度、采取“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的政策制度,這些政策制度的實施對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和轉型目標的影響,以及減少碳減排策略對生態系統負面影響的政策制度。指標和目標方面,ERTP 強調了定量指標的重要性,并給出了較為詳盡的定量指標建議。在業務和運營指標、財務指標以及治理指標項下,ERTP 列舉了國際相關倡議使用的指標以供參考。對于中小微企業及氣候相關數據尚不
56、完備的企業,ERTP 表示可以從最重要的披露項著手并鼓勵企業逐步完善轉型計劃和相關披露。最重要的披露項包括目標與優先事項、活動與決策、產品與服務、指標與目標、職責分工與薪酬激勵等。16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第七節 本章小結由于 GRI 不包含轉型內容,本節主要針對 TCFD、ISDS、ESRS、CTFH 和 ERTP 等有涉及轉型內容的各項披露標準進行比較分析。見表 2-5 所示。表 2-5 轉型金融披露標準重點披露內容比較類別標準TCFDISDSESRSERTPCTFH治理職責和內部批復()匯報、透明度與內部審計()績效和激勵措施()()內部技能與培訓()()管理與公司文化戰略與企
57、業戰略的一致性總體轉型戰略*行業減碳路徑及控溫情景()商業行動計劃產品和服務財務計劃*情景分析()()假設及敏感性分析()“公正轉型”原則基于自然的影響利益相關方溝通政策轉型風險管理轉型相關風險識別計劃的不確定性和挑戰指標和目標溫室氣體排放相關指標*碳抵消()公司業務及運營相關指標()()財務指標()()基于自然的指標公司治理指標()()計算方法及相關假設()時間、當前表現及進展注:1)帶括號的單元格為氣候相關披露要求,但未專門在轉型計劃披露中提及;2)*為 TCFD 鼓勵進行披露的轉型計劃中的關鍵要素總體來看,在轉型披露方面,各主要標準最為關注的一方面是轉型戰略制定、轉型的關鍵行動、商業計劃
58、等戰略信息,另一方面是溫室氣體排放、對標的控溫情景等指標和目標信息。這五項標準主要包含“治理”、“戰略”和“指標和目標”三個維度內容,但在各個維度又有著具體不同的規定。TCFD 和 ESRS 這兩項標準同時包含轉型風險識別內容,主要指企業在低碳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障礙和不確定性,區別于氣候相關轉型風險。17第二章 國際代表性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一、實質性議題“實質性”主要被作為企業是否將某一可持續發展議題納入信息披露的依據。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相關議題進行評估,若該議題具有實質性影響,則應進行披露?!皩嵸|性”可以分為“財務實質性”和“雙重實質性”?!柏攧諏嵸|性”即為企業選擇對自身財務表現影響程度
59、高的議題來進行披露?!半p重實質性”意為既要披露對自身影響程度高的議題(財務實質性),又要披露對利益相關方影響程度高的議題(非財務實質性/影響實質性)。ISSB、TCFD 主張單重的“財務實質性”,而 ESRS 則強調“利益相關方”是廣泛的,投資者只是其中之一,選擇“雙重實質性”。CTFH 沒有提出依實質性確定披露內容的要求,但強調發行人需說明使用轉型金融工具的必要性以及對轉型負外部性的管理。CTFH 要求發行人披露“環境要素對業務模式的實質性”,既要分析環境氣候對未來業務模式成敗的影響,又要考慮氣候轉型策略是否會對環境和社會造成顯著負外部性影響,并努力減小負外部性。二、戰略、治理和績效類議題國
60、際上轉型相關披露標準一方面關注轉型的相關表現與績效,另一方面也關注轉型的戰略與治理。戰略和治理類議題主要包括企業的轉型戰略,治理架構與職責分工等信息,重點關注企業的轉型戰略制定、轉型關鍵行動,以及轉型計劃能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執行和監督,能否融入公司治理架構與流程。戰略方面,TCFD 建議披露轉型計劃與企業整體戰略的一致性;CTFH、ESRS、ERTP 均建議企業就轉型及相關氣候行動的整體計劃進行披露;ISDS 在戰略方面側重于氣候相關風險對于轉型計劃的影響;ESRS 和 ERTP 均就具體轉型計劃的披露做出了建議,涉及產品與服務、業務規劃、產品規劃等信息。治理方面,TCFD、ISDS、ESRS均
61、對相關職責和內部流程提出了披露要求(部分未涵蓋在轉型披露要求中,僅在氣候相關信息披露中包含),ERTP 除了建議披露轉型相關的治理架構、職責分工,還建議對相關溝通策略進行披露??冃ь愖h題主要包括如溫室氣體排放指標,公司運營、業務和財務相關指標,目標和當前進展等信息,如 TCFD、CTFH、ESRS 均建議披露溫室氣體排放相關指標和目標,其中 TCFD 建議披露溫室氣體減排量,ESRS 建議披露關鍵資產和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三、減碳目標溫室氣體減排是企業凈零轉型的核心,是各轉型標準中最主要的指標。各轉型標準強調企業減碳目標設定的科學性和與全球目標的一致性,這是企業轉型獲得投資者認可且真正實現凈零
62、排放目標的前提。ESRS、CTFH 強調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應與巴黎協定相一致;CTFH、ERTP 提出可以采用 SBTi 方法論設定目標。減碳目標的披露要素包括減排基線、使用的情景與方法論、各口徑/類別的減排目標、目標實現時間線等。18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在目標設定范圍上,ISSB 在 S2氣候相關披露中要求披露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是否包括范圍 1、2、3 目標,在農業行業披露指南中,則強調披露范圍 1 的排放目標;ERTP 同時覆蓋范圍 1、2 和 3 排放,建議按不同的分類方式披露溫室氣體排放減排目標,分類方式包括:按照上下游分、按照范圍 3 活動內容分、按照經濟或經營活動分、按照產
63、品和服務分、按照關鍵假設分。四、減碳措施轉型披露標準提及的減碳措施包括能源使用、技術應用、供應商選擇和資本支出等。能源使用主要圍繞“提高能源效率”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兩種路徑展開。TCFD 和 ERTP 提到能源效率,ISSB 和 ERTP 包括可再生能源占比。技術應用方面,ESRS、ERTP 提及產品與服務組合的改變及新技術的開發應用。由于農業存在土地利用帶來的非點源溫室氣體排放,TCFD、ISSB提出土地資源利用(土地低碳管理)這一潛在減碳措施。供應商方面,ERTP 提及了一些其他標準并未覆蓋的措施:低碳供應商/低碳物料供應、低碳產品和/或服務開發等。ISDS 在“戰略”指標下,指出企業應
64、披露其應對對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的行動計劃以及相關計劃對于商業模式的改變,舉例包括調整供應鏈和采購方式從而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等。資本支出方面,CTFH、ERTP 建議披露與減碳措施相對應的資產、收入、支出和撤資等信息。此外,關于碳抵消,ERTP 提出企業可以披露碳抵消、碳信用額度、避免排放等數據信息。雖然這些指標屬于企業應向金融機構提供全面的零碳轉型計劃的一部分,但不能被歸為企業減碳目標。五、農業行業議題表 2-6 農業行業可持續信息披露重點議題重點議題標準GRI ISSBTCFD水資源管理土地資源利用/土壤健康廢棄物管理/循環經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CTFH和ERTP對所有行業通用,沒有農業行
65、業專項信息披露要求。ESRS將來會有分行業披露要求,但目前尚未公布。在農業專項議題中,GRI、ISSB 和 TCFD 三項標準均重視水資源管理和土地資源利用/土壤健康,GRI 和 TCFD 同時還重視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廢棄物管理/循環經濟。在指標選取方面,GRI 明確指出企業需披露兩類指標,一是對該議題的管理情況,二是該議題相關指標的表現情況。而 ISSB 盡管也有相關議題的管理情況指標,但更為強調相關績效表現類的定量指標。這應該與后兩者更為強調財務實質性有關。第三章 農業企業科學 碳目標20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科學碳目標在轉型金融披露框架中難度系數最高,而碳核算是企業科學碳目
66、標設定的基礎。企業科學碳目標設定要基于一份完整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至少包括范圍 1 和范圍 2 排放,盡可能要包括范圍 3 排放。因此,本章首先介紹國內外農業領域碳核算標準,然后介紹境外科學碳目標設定方法。境內目前尚沒有本土化的農業企業科學碳目標設定標準。第一節 國外農業碳核算標準國際農業領域碳核算標準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自上而下的IPCC 溫室氣體清單指南。1988 年,世界氣象組織(WMO)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共同建立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IPCC 的一項重要活動是開展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方法方面的工作。2019 年,IPCC 2006 年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 修
67、訂版正式通過。2019年修訂版在內容上不是一個獨立指南,而是修訂、補充和完善 IPCC 2006 年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兩者將聯合使用。IPCC 2006 年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IPCC 2006 年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 2019 修訂版覆蓋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農業等領域,為世界各國建立國家溫室氣體清單和減排履約提供方法和規則,亦為企業層面碳核算提供方法論上的參考。IPCC溫室氣體清單指南是我國溫室氣體核算的主要借鑒方法之一,下一節介紹我國溫室氣體核算方法,在此不再對 IPCC 溫室氣體清單指南進行具體介紹;另一類是自下而上的溫室氣體核算協議(GHG Pro-tocol)。溫室氣體核算
68、協議由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自1998 年起開始逐步制定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標準體系。為給企業核算土地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提供指導,2020 年溫室氣體核算協議團隊開發土地行業和移除指南,該指南草稿版已開始試用并于 2023 年 2 月 28 日停止試用,終稿版預計將于 2023 年發布。由于本報告撰寫時,指南終稿版尚未發布。因此本節將對該指南進行簡要介紹,部分重點內容稍做詳細分析。一、適用對象與活動范圍土地行業和移除指南適用對象是一切業務運營或價值鏈中有土地活動或移除的企業或其他機構,不但包括農林業企業,而且包括碳移除技術開發商、碳移除技術產品運營商
69、以及碳移除技術產品其他利益相關方。土地行業和移除指南包括三類經濟活動: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變化;土地、產品和地質碳庫中的碳移除和碳儲存;生物源產品、價值鏈中通過技術清除二氧化碳產生的產品。二、計算方法土地行業和移除指南推薦一種直接測量和三種計算方法,計算法有基于活動、基于模型和基于遠程感應三類。見表 3-1 所示。21第三章 農業企業科學碳目標 表 3-1 推薦的測量和計算方法定量類型計算方法方法描述示例直接測量基于測量方法利用對溫室氣體通量的監測、質量平衡或化學計量來直接量化溫室氣體排放或移除直接測量農場土壤碳(典型是與土壤碳模型結合使用)計算基于活動計算法通過活動量乘以排放因子或碳儲備變化因
70、子來量化溫室氣體排放或移除全生命周期數據庫基于模型計算法通過數學模型來量化特定條件下的溫室氣體排放或移除農場級別的溫室氣體計算工具或模型基于遠程感應計算法通過衛星或天線收集活動數據,然后與以上三種方法中的任意一種結合使用。雷達;毀林衛星監測系統土地行業和移除指南包括報告要求與指南、計算指南兩部分。計算指南將土地排放和移除分為土地利用變化和土地追蹤、土地管理碳、土地管理非二氧化碳排放、產品碳庫和地質碳庫等五個部分。產品碳庫是一種新提法。(一)土地利用變化和土地追蹤土地利用變化是指公司核算因土地利用變化而導致的碳庫損失,土地利用變化包括一種土地利用類型轉向另一類(如從森林改為旱地),或者另一種土地
71、利用子類型轉向另一子類型(如從天然林到人工林)。土地利用變化直接排放或土地利用變化統計排放適用于種植類企業,土地追蹤法核算的間接排放、碳機會成本適用于農食系統下游的食品制造企業,這些制造企業本身不種植農作物,而是向農作物種植商購買原輔料。見表 3-2 所示。表 3-2 土地利用變化和土地追蹤法指標解釋單位范圍土地利用變化直接排放排放主要為由于近期土地流轉而引致的碳庫損失,該整塊土地為公司擁有或控制。CO2e范圍 1,2&3土地利用變化統計排放排放主要為由于近期土地流轉而引致的碳庫損失,該塊土地為司法權限內一部分,缺乏基礎數據。CO2e土地利用變化間接排放排放主要為由于近期土地流轉而引致的碳庫損
72、失,該塊土地不為公司本身而是上下游公司所擁有或控制。CO2e范圍 1,2&3土地追蹤碳機會成本來自所有與土地生產力相關的植物和土壤的碳損失(這一數量也代表生產中的土地被允許恢復到原生植被所能儲存的碳量)CO2e土地占用某特定時間因生產一種產品而被占用的土地畝22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二)土地管理二氧化碳排放土地管理碳包括生物量、有機物和土壤碳庫等碳儲備量變化等。土地行業和移除指南討論了儲備量變化計算法和流量計量法兩種。土地管理碳計算面臨很多挑戰,諸如高空間變異性、快退滿增、遙感技術處于研發中和泄露風險等。因此,指南僅限于方法討論,沒有列出計算公式。(三)土地管理非二氧化碳排放 土地
73、行業和移除指南將土地管理非二氧化碳排放分為禽畜產生的 CH4和 N2O 排放、土地 N2O直接排放和水稻種植 CH4排放等五大類別,主要采用排放因子法進行核算。(四)產品碳庫計算產品碳庫是指儲存在產品碳庫中的生物質碳和儲存在產品碳庫中的基于技術碳移除??梢圆捎么鎯ΡO測法計算產品碳庫凈值變化,采用存儲折扣法計算臨時產品碳儲存,也可以采用產品產量進行粗略估算。(五)地質碳庫計算地質碳庫是指儲存在地質中的碳總量。從全生命周期來看,地質碳庫包括地質儲存捕獲碳、地質儲存移除碳、提高油氣采收率損失碳、無組織地質碳等。測量方法有流量法、間接法、遠程遙感法和模型法等。第二節 國內農業碳核算標準按照地區層級劃分
74、,國內農業行業碳核算可以歸納為三類:第一類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省級層面包括農業在內的各主要行業碳核算指南。2011 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該指南包括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和農業等多個領域,總體上遵循IPCC 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基本法,結合我國國家清單編制的實際經驗有所調整。雖然該指南是核算國內區域碳排放,但是對于企業碳排放核算有很強的借鑒指導意義;第二類是以北京為代表的碳交易試點地區發布的試點行業碳核算地方標準。盡管農業不在試點碳市場覆蓋的行業范圍內,但是北京市農業局仍然組織編制并發布DB11-T 1616-2019 農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核算通則和DB11-
75、T1563-2018 農業企業(組織)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兩項農業標準,不排除未來會將農業企業納入控排單位的可能性;第三類是以衢州為代表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發布的農業碳賬戶碳核算地方標準。為搭建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綠色”橋梁,衢州市建設起涵蓋工業、農業、能源等 6 大領域碳賬戶。截至 2022 年 6 月底,衢州市農業碳賬戶已覆蓋 891 家種養殖大戶及有機肥生產企業。針對農業企業碳核算,衢州市出臺DB3308T100-2021 農業碳賬戶碳排放核算與評價指南。一、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為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農業、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以及
76、廢棄物處理等五個領域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提供指導。該指南將農業碳排放分為四部分:一是稻田23第三章 農業企業科學碳目標 甲烷排放,二是農用地氧化亞氮排放,三是動物腸道發酵甲烷排放,四是動物糞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一)稻田甲烷排放稻田甲烷排放是指在淹水稻田中土壤有機物厭氧分解產生甲烷(CH4)并通過水稻植物的傳輸作用逸散到大氣中。稻田甲烷排放量取決于稻田類型。稻田類型分為單季稻、雙季早稻、雙季晚稻三類。(二)農用地氧化亞氮排放農用地氧化亞氮排放包括兩部分: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農用地氧化亞氮直接排放由農用地當季氮輸入引起的氧化亞氮排放,輸入的氮來源包括氮肥、糞肥和秸稈還田。農用地氧化亞氮間接排放
77、包括大氣氮沉降引起的氧化亞氮排放和氮淋溶徑流損失引起的氧化亞氮排放。(三)動物腸道發酵甲烷排放動物腸道發酵甲烷(CH4)排放是指動物在正常的代謝過程中,寄生在動物消化道內的微生物發酵消化道內飼料時產生的甲烷排放,腸道發酵甲烷排放只包括從動物口、鼻和直腸排出體外的甲烷,不包括糞便的甲烷排放。動物腸道發酵甲烷排放量受動物類別、年齡、體重、采食飼料數量及質量、生長及生產水平的影響,其中采食量和飼料質量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根據各省畜牧業飼養情況和數據的可獲得性,動物腸道發酵甲烷排放源包括非奶牛、水牛、奶牛、山羊、綿羊、豬、馬、驢、騾和駱駝。(四)動物糞便管理系統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1.動物糞便管理系統甲
78、烷排放動物糞便管理甲烷排放是指在畜禽糞便施入到土壤之前動物糞便貯存和處理所產生的甲烷。動物糞便在貯存和處理過程中甲烷的排放因子取決于糞便特性、糞便管理方式、不同糞便管理方式使用比例、以及當地氣候條件等。根據各省畜禽飼養情況和統計數據的可獲得性,動物糞便管理甲烷排放源包括豬、非奶牛、水牛、奶牛、山羊、綿羊、家禽、馬、驢、騾和駱駝。2.動物糞便管理系統氧化亞氮排放動物糞便管理氧化亞氮排放是指在畜禽糞便施入到土壤之前動物糞便貯存和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氧化亞氮。動物糞便在貯存和處理過程中氧化亞氮的排放因子取決于不同動物每日排泄的糞便中氮的含量和不同糞便管理方式。根據各省畜禽飼養情況,同時考慮統計數據的可
79、獲得性,動物廢棄物管理氧化亞氮排放源包括豬、非奶牛、水牛、奶牛、山羊、綿羊、家禽、馬、驢、騾和駱駝。二、北京市農業企業(組織)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早在 2017 年,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組織中國農業大學等編制DB11-T1421-2017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指南設施農業企業、DB11-T1422-2017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指南 畜牧養殖企業等地方標準。2018 年,北京市農業局組織北京低碳農業協會等編制種植農產品和畜牧農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指南,2019 年24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將這兩項標準合并為農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標準。與此同時,在北京市農業局組織下,北京低碳農業協會聯合北京
80、建筑大學、北京市畜牧總站、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編制DB11-T1563-2018 農業企業(組織)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以下簡稱通則)。(一)適用對象通則適用的對象為農業企業(組織),具體是指:從事種植和畜禽養殖生產的法人企業,或不具法人身份但獨立核算的農業集體經濟組織。不包括食品加工或制造類企業。(二)覆蓋范圍通則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亞氨(N2O)。與溫室氣體源類型相對應的溫室氣體種類見下表。表 3-3 溫室氣體源與溫室氣體種類核算邊界溫室氣體源類型排放源舉例排放源溫室氣體種類燃料燃燒排放固定燃燒源、移動燃燒源生產過程中用到的機械設備CO2用于發電
81、和供熱的設備過程排放種植生產過程排放源化肥氮、有機肥氮N2O稻田CH4廢棄物處置過程排放源秸稈還田N2O秸稈焚燒CH4,N2O,CO2土壤有機碳庫農田土壤CO2(固碳/釋放碳)養殖生產過程排放源腸道CH4廢棄物處置過程排放源糞便CH4,N2O購入的電力產生排放從企業外部購入的電力播種設備、收割設備、混合攪拌設備、暖氣等用電用熱設備CO2外供的電力和熱力扣除排放向企業外部供給的電力 和熱力農業廢棄物厭氧發酵、太陽能設施、風力設施等CO2外供的沼氣扣除排放向企業外部供給的沼氣農業廢棄物厭氧發酵設施CH4(三)核算法通則提供兩種核算法:排放因子法和實測法,如有適宜的模型,可以采用模型法進行核算。實測
82、法分為過程排放和土壤碳庫兩類,排放因子法提供排放因子法計算公式和土壤碳庫變化計算公式。25第三章 農業企業科學碳目標 1.實測法(1)過程排放通過安裝監測儀器、設備(如:CH4排放連續監測系統),并采用相關技術文件中要求的法測量溫室氣體源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量或者是用于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參數值。(2)土壤碳庫根據 NY/T1121.6 實測農田土壤有機質含量變化。2.排放因子法(1)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采用排放因子法計算時,溫室氣體排放量為活動數據與溫室氣體排放因子的乘積。(2)計算土壤有機碳庫變化土壤有機碳庫變化按照清查時期末年與初年的差值進行計算。三、衢州市農業碳賬戶碳排放核算與評價指南
83、衢州市農業碳賬戶碳排放核算與評價指南包括核算和評價兩部分。這里只介紹碳核算內容。衢州將農業碳賬戶定義為對具有法人或獨立核算權的種植、養殖、有機肥等企業(或組織)生產過程排放的溫室氣體、國定或抵扣的二氧化碳等數據進行收集、核算所形成的信息載體。農業碳賬戶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亞氮(N2O),核算邊界包括過程排放、燃料燃燒排放、購入與輸出的電力以及熱力產生的排放。截至2023年5月底,衢州農業碳賬戶已覆蓋的1,000家種養殖大戶及有機肥生產企業主要有四類:水稻產業(復種面積 100 畝以上)、生豬產業(年出欄 1,000 頭以上)、有機肥產業(全市所有有機肥
84、企業)和胡柚產業(種植面積 50 畝以上)。(一)水稻產業水稻產業核算環節主要采集肥料施用、田間自然碳排、農田能源消耗、土壤固碳四個環節的碳排放量?;A活動數據有:有機肥、化肥、柴油、汽油、電使用量;畝均產量;復種面積和秸稈還田比例。水稻產業碳排放量=肥料施用碳排放量+田間自然碳排放量+農田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水稻產業碳中和量=土壤固碳量水稻產業凈碳排放量=水稻產業碳排放量-水稻產業碳中和量(二)生豬產業生豬產業核算環節主要采集動物碳排放、能源碳排放(化石燃料碳排放、電力碳排放)、資源化利用減排三個環節碳排放量?;A活動數據有:存欄公豬量、存欄能繁母豬量、年出欄肥豬量、年均飼料消耗量、糞污管理方式
85、、26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年產固糞量、年產液糞量、化石燃料使用量、電力使用量和年產沼氣量。生豬產業碳排放量=動物碳排放量+化石燃料碳排放量+電力碳排放量生豬產業碳中和量=資源化利用減排量生豬產業凈碳排放量=生豬業碳排放量-土壤固碳量(三)有機肥產業有機肥產業核算環節主要采集能源碳排放、堆肥過程碳排放兩個環節碳排放量?;A活動數據有:柴油用量、電力用量、有機肥產量和有機肥養分含量。有機肥產業碳排放量=能源碳排放量+堆肥過程碳排放量有機肥產業碳中和量=0有機肥產業凈碳排放量=有機肥產業碳排放量(四)胡柚產業胡柚產業核算環節主要采集肥料施用碳排放、農田能源消耗碳排放和果園固碳?;A活動數
86、據有:果園面積、果園生草面積、枝干粉碎量、化肥用量、有機肥用量、柴油用量、汽油用量和電力用量。胡柚產業碳排放量=肥料施用碳排放量+農田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胡柚產業碳中和量=果園固碳量胡柚產業凈碳排放量=胡柚產業碳排放量-胡柚產業碳中和量第三節 境外科學碳目標設定方法國內外機構設定減碳目標普遍參考 SBTi(科學目標倡議)。SBTi 是一個全球性倡議,由 CDP(碳披露組織)、UNGC(聯合國全球契約)、WRI(世界資源研究所)和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成立。SBTi 目標是幫助企業根據最新的氣候科學制定遠大的減排目標,以加速全球企業在 2030 年前將排放量減半,并在 2050 年前實現凈零
87、排放。SBTi 制定了科學碳目標設定的總體原則和適用于所有行業的絕對收縮分配方法。為提高電力、鋼鐵等高碳行業和農業這類特殊行業的減碳有效性,SBTi 同時開發各行業科學碳目標設定指南。2022 年 9 月,SBTi 制定并正式發布第一版森林、土地和農業科學碳目標設定指南(FLAG 指南)。截至 2022 年 9 月底,全球數百家農業企業加入 SBTi 并制定科學碳目標,這些農業企業制定的碳目標主要是基于運營層面范圍 1 和 2 碳排放,未涉及與土地相關碳排放。SBTi 要求行業指南頒布 6 個月之后,企業開始要遵照執行。據此推算,自 2023 年第二季度開始,新加入的農業企業制定科學碳目標時必
88、須遵守 FLAG 指南,已制定科學碳目標的農業企業必須參照 FLAG 指南來重新調整目標。為降低上市公司制定科學碳目標的難度,HKEX(香港交易所)制定公司凈零排放實用指引,以便于上市公司盡早采取行動。該指引為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制定既與自身情況相符、又與國際 SBTi 一27第三章 農業企業科學碳目標 致的凈零排放目標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指導。一、FLAG 指南FLAG 指南以GHG-土地部門和移除指南作為農業企業碳核算的基本方法。GHG-土地部門和移除指南 當前正處在意見征詢階段。FLAG指南將會在 GHG-土地部門和移除指南 正式版頒布后,發布更新版本,以確保企業目標設定邊界與GHG-土地部門
89、和移除指南核算邊界保持一致。(一)基本定義FLAG 科學碳目標設定基于與土地利用變化(LUC)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土地管理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和生物清除。與土地利用變化(LUC)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森林砍伐、沿海濕地改造、泥炭地改造/排水和燃燒、草原和天然草地改造造成的生物量和土壤碳損失等;土地管理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腸內發酵、生物量燃燒、養分管理、肥料使用和糞肥管理產生的 N2O 和 CH4等;生物清除包括森林恢復、林牧業、改進的森林管理、農林業和土壤碳固存等。FLAG 目標與其他化石/工業非 FLAG 目標是分開的。諸如生物清除等 FLAG 減排不能用于實現非FLAG 減排目標。只有為達
90、到 FLAG 目標,才可以考慮生物清除。(二)適用對象SBTi 要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之一的公司必須設定專門的 FLAG 目標:1.公司所處的行業屬于其中任何一個:森林和紙制品(林業、木材、紙漿和紙、橡膠);糧食生產(農業生產);食品生產(動物源);食品和飲料加工:食品和主食零售;和煙草。2.任何其他行業中與 FLAG 相關的排放總量超過所有范圍總排放量 20%公司。20%閾值應該以總排放量而不是凈排放量(總減去清除量)來計算。滿足上述條件的中小型企業不需要單獨設定 FLAG 目標,可以直接使用現有的 SBTi中小企業指南。FLAG指南建議FLAG排放量低于20%公司同樣設定一個 FLAG 目標
91、。如果不單獨設定 FLAG 目標,則要將與 FLAG 相關的排放包括在總體目標邊界內,與能源/行業(非 FLAG)目標一起計算。(三)設定方法FLAG 目標設定法有部門法和商品法兩類。部門法適用于具有多樣化 FLAG 排放和清除潛力的公司。以及 商品法包括 11 種商品:牛肉、雞肉、乳制品、皮革、玉米、棕櫚油、豬肉、大米、大豆、小麥、木材和木纖維。企業可以將多種商品法和部門法結合使用來設定科學碳目標。根據學者的研究成果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研究報告,FLAG 科學碳目標部門法減排速率為每年3.03%,低于非 FLAG 目標減排速率 4.2%。這主要緣于農業行業甲烷(CH4)和氧化亞氨(N2O)降
92、低難28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度要高于能源/工業行業。FLAG科學碳目標商品法將根據不同商品,設定不同的減排速率,從2.4%-3.9%之間不等。木材和木纖維商品是為了針對林業部門的覆蓋范圍而新開發的。木材和木纖維的路徑沒有用百分比表示,因為清除量遠遠高于排放量。針對毀林,FLAG 部門法和商品法均以 2030 年實現零毀林為目標。(四)目標邊界和排放范圍FLAG 目標必須涵蓋公司與 FLAG 相關范圍 1 和 2 至少 95%排放以及與 FLAG 相關范圍 3 的 67%排放。根據 SBTi,如果公司范圍 3 排放量在所有類別(包括 FLAG 排放和能源/工業排放)的范圍 1、2和
93、3 總排放量中占 40%或更多,則需要設定范圍 3 目標。對于那些達到 40%門檻并因此被要求有一個范圍 3 目標的公司,FLAG 和能源/工業排放必須分開,每個類別涵蓋 67%。雖然 FLAG 目標包括清除量,但只應使用總排放量來達到 67%門檻,不能包括清除量。(五)目標期限FLAG 基準年:可以選擇的最早基準年是 2015 年。對于 2018 年之前使用 FLAG 部門法的基準年(FLAG 部門方法中數據可用的第一年)的公司,將需要利用 FLAG 部門法進行線性回溯。如果選定的目標基準年早于 2019 年,則需要報告最近一年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FLAG 目標年:距離提交 SBT 方案至秘
94、書處,企業設定的目標年要求最短 5 年、最長 10 年。FLAG 目標和非 FLAG 目標必須要保持相同的時間框架。凈零目標:鼓勵企業在制定近期目標的基礎上,制定長期凈零目標。有關長期凈零目標信息,可以參閱 SBTi 凈零標準和工具。二、公司凈零排放實用指引上市公司設定碳目標至少面臨三大挑戰:一是企業沒有碳專家或可持續發展專業人士的協助;二是企業尚未做好準備或無法投入充足的資源來充分掌握凈零排放討論背后的概念及其復雜性;三是制定最佳凈零排放路徑時要做出眾多抉擇,需要跨部門協調。為此,公司凈零排放實用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充分體現“實用”兩字。指引的目標并非是讓公司制定的凈零目標多么完美,而是鼓勵
95、公司盡早實際行動起來。公司制定的減碳目標一開始可能并不完美,但可以隨著氣候科學及全球實踐的演變,進行持續地改善。(一)工作流程指引將工作流程分為八個步驟:1、為價值鏈排放建立清楚界定范圍的基準線。2、制定不遲于 2050 年實現長期凈零排放的承諾3、以 SMART 原則訂立近期目標,但最好是按照 SBTi 原則4、識別第一類措施以達成 SMART 目標29第三章 農業企業科學碳目標 5、識別第二類措施以達成 SBTi 目標6、識別超價值鏈減緩措施(超鏈減緩)7、規劃碳中和措施以平衡剩余排放量的影響8、選擇一種“綠色”策略,并完善凈零排放路徑。碳核算和碳目標設定專業性很強,需要專人、甚至要組織一
96、支專門的團隊來推動。如果內部沒有所需的資源或技能,可以考慮外聘顧問。數據收集過程通常是最費時及最具挑戰性的階段。指引提供詳盡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建立步驟和方法,步驟分為七步:界定組織邊界、界定營運邊界、選擇基準年、辨別排放源、決定量化方法、收集活動數據及排放因子和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清單。(二)SMART 目標考慮到不少企業面臨深度脫碳挑戰,指引提出在制定科學碳目標之前,先采用一套 SMART 目標作為過渡步驟。一般來說,SMART 目標時限不應超過 5 年。表 3-4 SMART 目標設定內容具體的(Specific)-你希望達到什么具體目標?目標應可逐步實現絕對溫室氣體減排。為方便管理,可以設立
97、強度目標??捎嬃康模∕easurable)-你怎樣知道已經達到目標?目標應表明公司希望達到的減排水平,以絕對數字或減幅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尚行裕ˋttainable)-你能否控制目標及這是否屬于你實際辦到的事?應在你的內部營運及價值鏈中查看所有切實可行的減排措施,以盡可能達到最高水平的目標。相關性(Relevant)-目標如何適用于公司業務?又是否符合現時策略?目標的組織覆蓋范圍應與你的溫室氣體清單相同,至少應涵蓋范圍 1 和 2 排放,及最好也包括所揀選的價值鏈(范圍 3)排放。時限(Time-bound)-你希望在何時達到目標?目標應包括基準年和目標年。介乎每年至 10 年這種多年式的目標
98、,對追蹤進展甚為有用。(三)SMART 目標與 SBTi 區別SMART 目標與科學碳目標有近期與長期兩大主要區別:SMART 目標近期:公司可以迅速告訴利益相關者已采取實際行動;在較易實踐的措施上取得成功后,管理層及員工會受到鼓舞,從而愿意采取深度脫碳行動。長期:減排軌跡可能達不到 1.5軌跡;往后年份需要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延遲可能會增加深度脫碳的成本。30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 科學碳目標近期:能讓公司表明近期行動的雄心壯志,從而提高公司聲譽;確保公司充分準備應對政策及監管變化,從而降低過渡風險;需審慎規劃及分配資源,以收集及分析可用數據,特別是選擇及計算范圍 3 所需的價值
99、鏈數據。長期:令公司過渡至凈零排放時把握商機。當社會機制轉變及碳價格上升時,降低聲譽及過渡風險;可能需要對商業模式及投資方向做出更激進的調整。一般來說,SMART 目標的減排力度比不上科學碳目標,即公司需要在往后年份采取更大力度的填補差距措施(亦即第二類措施),以求在 2050 年或之前達到凈零排放。表 3-5 分類措施與實現功能行動類型功能識別過程示例第一類 措施采取較為容易實踐的措施,以達成SMART 目標在規劃過程中與利益相關者溝通,以識別可以采取的實際行動,從而減少營運及價值鏈排放。選擇獲得綠色認證的節能辦公室;將低碳準則納入采購規章。第二類 措施可縮小 SMART 目標與科學碳目標之
100、間差距的深入行動評估超價值鏈的策略性選項-營運、技術、供應鏈、業務模式及投融資。將公司車隊改為電動/零排放車輛;從化石燃料公司中撤資。政策條件通過改善其活動的排放因子協助公司減排的政府或行業政策提倡政府及行業機構采納大膽政策,使得所有公司在各個層面受益。加入商會,一起呼吁提高當地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向行業組織反映意見,提高海洋航運業低碳燃料的全球目標。第四節 本章小結由上可知,國內、外尚未出現廣受業內普遍認可的能夠充分反映農業行業特點的碳核算標準。國內、外現有的農業行業標準核算邊界集中在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變化,沒有考慮產品碳庫和地質碳庫等。已制定科學碳目標且獲得 SBTi 認可的農業企業碳排放通
101、常是來自于運營層面能源活動。一、碳核算標準比較農業領域碳核算標準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自上而下的IPCC 溫室氣體清單指南,我國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主要借鑒IPCC 溫室氣體清單指南;另一類是自下而上的溫室氣體核算協議(GHG Protocol)。2020 年溫室氣體核算協議團隊開發農業領域土地行業和移除指南,該指南終稿版尚未公布。我國還沒有國家層面的農業企業碳核算標準,出現一些地方標準。農業行業碳核算一般參照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試行)農業版塊內容。北京、衢州等推出農業企業碳核31第三章 農業企業科學碳目標 算地方標準,諸如北京市DB11-T1563-2018 農業企業(組織)溫
102、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衢州市DB3308T100-2021 農業碳賬戶碳排放核算與評價指南等。二、碳核算邊界比較土地行業和移除指南適用對象廣泛,不僅包括農林業企業,還包括碳移除技術開發商、碳移除技術產品運營商以及碳移除技術產品其他利益相關方。北京市DB11-T1563-2018 農業企業(組織)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通則只適用于農業企業(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A0105 行業企業),衢州市DB3308T100-2021 農業碳賬戶碳排放核算與評價指南除了包括水稻產業、生豬產業和胡柚產業,還包括有機肥產業。國內地方碳核算邊界主要是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變化,土地行業和移
103、除指南同時將產品碳庫和地質碳庫納入核算范圍。SBTi森林、土地和農業科學碳目標設定指南沒有考慮產品碳庫和地質碳庫。產品碳庫和地質碳庫核算難度較大。土地行業和移除指南現處于試用階段,是否會繼續保留產品碳庫和地質碳庫還有待時間驗證。三、碳目標設定路徑國內尚未出現科學碳目標設定方法。國際上,SBTi 于 2022 年 9 月正式發布第一版森林、土地和農業科學碳目標設定指南(FLAG 指南)。盡管全球數百家農業企業已加入 SBTi 并制定科學碳目標,但是這些農業企業制定的碳目標主要是基于運營層面與能源活動相關的范圍 1 和范圍 2 碳排放,未涉及與土地相關碳排放。部分企業有涉及范圍 3 運輸倉儲碳排放
104、,但還沒有將范圍 3 供應商碳排放納入。目前而言,SBTi 或許對于發展中國家企業難以一步到位。香港交易所制定的公司凈零排放實用指引為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制定既與自身情況相符、又與國際趨勢一致的凈零排放目標提供了務實性參考。第四章 國外農業企業轉型 金融披露經驗33第四章 國外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經驗 本章所篩選的境外案例企業主要依據三條標準:一是案例企業已對外披露轉型金融的相關信息,二是案例企業已成功發行或運用轉型金融工具,三是案例企業的主營業務覆蓋不同的子領域,使得每個農業細分領域有一家代表性企業。由此選擇的案例企業有 JBS、Kerry Group、Greenfood 和 Syngenta。
105、見表 4-1 所示。表 4-1 國外農業案例企業機構名稱行業(主營業務)轉型金融相關信息披露轉型金融工具JBS食品制造業(肉類加工)+畜牧業(養牛為主)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框架2021、2022 年發行三只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總額度近 30 億美元。Kerry Group食品制造業(生產食品配料和香精)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框架2021 年發行可持續掛鉤票據,額度7.5 億歐元。Greenfood食品制造業(生產健康產品)+批發零售(分銷健康產品)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框架2021 年發行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額度為 10.5 億瑞典克朗Syngenta 農業(植物種子研發與生產)+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
106、業(植物保護)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框架2022 年獲得 45 億美元可持續發展掛鉤銀團貸款協議(SLL)Syngenta 先正達是一家中資控股的跨國企業。2023 年對外披露的環境信息主要覆蓋境外業務,未包括境內業務。因此,此處仍然將 Syngenta 歸為國外企業。第一節 案例企業一:JBS企業介紹JBS 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類和動物蛋白加工商,為全球市場提供多樣化的動物產品。JBS 總部設在巴西,管理和運營超過 70 個品牌,為巴西、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全球 190 個國家提供產品。JBS 巴西公司領導所有分公司和子公司的運營,負責最大的業務板塊,主營屠宰設施制造,肉類冷藏和脂肪、飼料和牛肉
107、副產品(如皮革、膠原蛋白和其他相關產品)在巴西的生產。JBS 的主營產品和旗下自營品牌產品銷往各大零售商(如超市、俱樂部商店和其他零售分銷商)和餐飲服務企業(如餐館、酒店、餐飲服務分銷商和其他加工企業)。JBS25分別于 2021、2022 年在國際市場上發行了三只“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SLB)”,總額度近 30 億美元。這是巴西同行業公司中首次發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掛鉤金融工具。該 SLB 均對標 ICMA可持續掛鉤債券原則(SLBP),與“2030 年前將范圍 1 和 2 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30%氣候目標”掛鉤。JBS 的 SLB 結構與該公司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保持一致,包括在 2040 年
108、實現零排放的承諾。25 JBS,如無特別指代,為 JBS 或/以及其分公司和子公司的簡稱 34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一、提出凈零碳排放目標和過渡性目標 作為全球第一家做出氣候承諾的肉禽類企業,JBS 承諾在 2040 年前實現全價值鏈凈零碳目標,為畜牧業企業設定零排放目標提供了典范。JBS 通過設立長期和臨時過渡性目標,確保企業逐步實現全價值鏈的凈零碳排放目標。JBS 當前的 2030 年減排目標并得到 SBTi 認可,但承諾未來將會設定符合SBTi 認可的 2030 目標。在 2017-2020 年間,JBS 已實現范圍 1 和 2 碳排放減少 19%的成績。JBS可持續掛鉤債券框
109、架以范圍 1 和 2 排放強度作為關鍵績效指標(KPI),提出以 2019 年為基準年,在 2030 年前實現溫室氣體強度減少 30%的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SPT)。JBS 承諾,新能源使用計劃的覆蓋率將達到 60%,并在 2025 年前消除其在巴西畜牧業供應鏈中的非法毀林。然而,對于畜牧業而言,范圍 3 的排放是非常顯著的。JBS 在范圍 1 和 2 排放未能考慮土地利用和飼養的排放,其占企業總排放的比重不足 10%。在 2030 年前實現 30%減排目標顯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JBS 需要制定更具有雄心的排放目標,包括制定納入范圍 3 的科學碳目標。二、制定清晰的減排路徑圖和資金投入計劃J
110、BS 發布 2030 年減排路徑圖,為企業減排行動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該路徑圖提出了減排重點領域和行動措施,并將復合年度減排量作為每年的減排目標。JBS 提出資金投入計劃和重點減排領域,為實現氣候目標提供重要資金保障。JBS 承諾,未來十年將對增量資本支出的投資提供超過 10 億美元來支持減排項目的執行,還計劃投入 1 億美元用于項目研發,以幫助更多生產者參與再生農業的實踐。JBS同時提出2023年將在美國、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墨西哥的運營點安裝厭氧處理設備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該 SLB 募集所得資金投資領域包括流程管控、制冷、熱電聯產、沼氣回收、水資源利用、鍋爐、可再生能源和車輛排放等方
111、面。三、將氣候相關議題納入內部治理體系JBS 內部治理體系在應對氣候目標和消除供應鏈森林砍伐發揮了重要作用,社會和環境責任委員會確保公司治理體系的有效性。委員會是公司在可持續相關議題的重要治理組織,關注全球層面的戰略性問題,包括氣候問題。該委員會由董事會主席領導,直接向董事會匯報,負責向董事會提供可持續政策、戰略和措施等建議,并識別與可持續和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與機遇。該委員促進企業設立多個可持續目標,包括實現 2040 年凈零排放承諾和供應鏈的非法砍伐零容忍。此外,公司設立首席可持續發展官(CSO),以負責支持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JBS 通過將高管薪酬與環境績效掛鉤來推動氣候議題在企
112、業戰略和發展中的重要性。這種積極的激勵措施將幫助高管更積極地關注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從而進一步推動公司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表現和成果。此外,JBS 通過參與國際合作,如奔向零碳和世界經濟論壇、聯合國全球契約“商業 1.5 度的雄心”35第四章 國外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經驗 等,進一步展示其氣候承諾和決心。四、消除供應鏈中的森林砍伐是重點推動的協同目標為應對全球供應鏈中的毀林風險以及投資者的壓力,JBS 開始采取行動,進一步推動遏制森林砍伐的承諾和行動,以幫助實現氣候目標。JBS 公開宣布零毀林目標,包括在 2023 年前實現直接供應商的零毀林和在 2025 年前實現間接供應商的零毀林,對于塞拉多
113、地區,到 2025 年前消除直接和間接供應商的非法毀林。針對巴西所有生態系統,JBS 將在 2026 年 1 月 1 日強制要求所有直接供應商加入 JBS 畜牧透明度平臺并提供間接供應商信息,以確保社會和環境標準貫穿整個供應鏈。第二節 案例企業二:Kerry Group企業介紹Kerry Group(凱愛瑞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食品配料和香精生產商之一,始于愛爾蘭的一家乳品合作商店,于 1986 年在愛爾蘭都柏林和倫敦分別上市,現有的市場資本總額超過了 50 億歐元。凱愛瑞在全球 140 多個國家提供超過一萬五千多種食品、食品配料以及香精香料產品。凱愛瑞總部設立于愛爾蘭,在美國、中國、加拿大等世界
114、 32 個國家設有 148 個生產基地。2021 年,Kerry Group 通過其子公司 Kerry Group Financial Services Unlimited Company 成功發行 7.5億歐元可持續掛鉤票據,期限為 10 年,票面利率 0.875%??沙掷m發展掛鉤票據是根據公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框架發行,以溫室氣體減排和減少食物浪費為 KPI。募集資金將用于一般企業用途,包括償還債務和為常規業務提供收購資金。SLB 提出兩個可持續掛鉤目標,如果到 2030 年其中一個目標沒有實現,最終息票將增加+0.5%,如果兩個目標都沒有實現,最終息票將增加 1%。一、制定與 1.5 度
115、一致的減排目標在“超越地平線”戰略中,Kerry Group 提出零碳目標,承諾 2030 年前將范圍 1 和 2 絕對溫室氣體排放量在 2017 年基礎上減少 55%,并設定了中期目標,到 2025 年前減排 49%,以加快減排速度。經過 SBTi 檢驗,Kerry Group 的氣候目標符合 1.5 度全球控溫目標,這一點值得行業借鑒。Kerry Group 同時制定了范圍 3 的減排目標。2030 年前,每噸成品的范圍 3 排放將減少 30%。范圍3 排放占企業總排放 90%以上。因此,Kerry Group 非常重視范圍 3 排放管理。2021 年,Kerry Group 對范圍 3
116、排放進行全面審查和評估,以提高其碳排放信息的準確性并重新設定基準線。Kerry Group 開創性地將減少食物浪費納為 SLB 的 KPI 之一。食物浪費議題是食品行業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議題,也是其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Kerry Group 計劃通過減少從生產設施處置的廢棄食物量來降低其食物損耗,該指標以公噸食物垃圾為單位,并設定 2025 年相對于 2017 年減少 30和2030 年減少 50目標,作為 SLB 的 SPT 之一。36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食物損失和浪費發生在供應鏈或消費環節中,預計到 2030 年,每年的糧食損失和浪費將達到 20 億噸以上
117、26。減少浪費能夠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同時減少農業生產所需要的土地、水資源等資源投入。因此,Kerry Group 將食物浪費納入其目標對食品行業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二、推動高層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議題Kerry Group通過公司管理層的積極參與,將可持續發展融入企業戰略,并借助氣候風險管理等方式,以確保其可持續發展目標和SLB目標的實現。在公司管治方面,Kerry Group董事會有責任參與公司管治,包括提名可持續委員會來監視和審批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行動。企業設立由集團高管組成的全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由首席執行官擔任主席,負責評估和管理與氣候相關的風險和機遇,支持董事會履行企業氣候管治責任。K
118、erry Group同時成立氣候風險工作組來改進現有的氣候風險評估,以努力符合TCFD要求。將氣候風險納入自身的風險管理框架體系中,評估和管理整個業務和更廣泛的價值鏈上的氣候風險。此外,Kerry Group在外部專家和委員會的支持下,開始對氣候相關問題進行詳細的定性和定量評估。三、多措并舉,助力企業氣候行動Kerry Group 采取多種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優化運營層面的能源管理是其中重要一項。公司承諾2025 年前實現 100%可再生能源用電,通過采用 ISO50001 能源管理系統等措施來提高能源效率。公司也制定相關措施來提高供應商的參與度,特別是重點供應商,以實現 2030 年范圍 3
119、減排 30%的目標。Kerry Group 關注食物浪費和損失問題。通過溫室氣體議定書排放系數計算和披露食物浪費的表現,Kerry Group持續跟蹤食物減損進展。同時通過參與國際倡議和國際合作進一步加強食物減損行動,包括參與支持減少食物浪費與損失的“12.2 Champion 全球倡議”、“RE100 倡議”和“食物浪費與損失倡議”。四、水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喪失是重要的協同目標除了減碳目標和減少食物浪費,Kerry Group 制定了其他目標,以實現氣候目標并兼顧可持續發展。這些目標包括支持可再生能源、消除森林砍伐、提升水資源利用。Kerry Group 承諾購買的所有電力都來自可再生能源,加
120、入“RE100 倡議”,并已在 2022 年底之前實現這一目標。Kerry Group 計劃到 2025年從其相關供應鏈中消除森林砍伐,以減少生物多樣性喪失和與土地利用變化相關的氣候影響。公司認識到水和氣候風險之間的相互關聯,提出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目標。26http:/ 國外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經驗 第三節 案例企業三:Greenfood Group企業介紹Greenfood 集團是歐洲領先的健康食品分銷商和供應商。該公司為零售、便利店、餐館、酒店和餐飲業等多類型客戶提供新鮮水果和蔬菜、預切和清洗產品、食品沙拉、純素產品、三明治、卷餅和其他外賣產品,促進健康食品的推廣與普及。Greenfood
121、 建立于 2009 年,總部設立于瑞典,現在分布于瑞典、芬蘭、丹麥、德國、比利時、荷蘭、西班牙和法國。秉持著提供健康新鮮食物的理念,集團通過技術能力、運營和現代化設備,主要通過三個業務品牌 Picadeli、Food Solutions 和 Fresh Produce 為市場提供健康食品,引領可持續食品領域的發展。2021 年 11 月,Greenfood 成功發行首個 SLB,發行額度為 10.5 億瑞典克朗,為期四年。該債券與 Greenfood 可持續發展框架目標一致,并已接受獨立的第二意見審查。Greenfood 設定了三個聚焦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食物浪費的 KPI 以及對應的 SPT
122、,以解決綠色食品行業面臨的環境挑戰。依據以減少碳排放與食物浪費為 SLB 的 KPI,Greenfood 提出三個具體的可持續績效目標:每噸銷售食品的范圍 1 和 2 排放量減少 55%;承諾根據 SBTi 計算排放量,并以 SBTi 1.5 C 控溫目標設定和驗證其氣候目標;運營層面食物浪費總量減少 20%。一、減碳目標逐步納入范圍 3Greenfood 發行 SLB 時強調科學減排的重要性,并以獲得 SBTi 驗證作為績效目標之一,以促進企業制定科學的減排目標。Greenfood 將范圍 1 和 2 減排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一步,并設定了具體目標:到 2025 年,其運營層面的直接排放(范
123、圍 1 和 2)碳強度比 2020 年至少減少 55%。Greenfood 提供具體的減排路徑、細化的減排目標和每年的子目標,以更切實地追蹤 2020 年到 2025 年的年度進展。這有利于投資者追蹤發行人減排目標實現情況,是值得行業借鑒和學習的舉措。Greenfood 范圍 1 和 2 排放僅占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8%,剩下的則是來自供應商及其上下游價值鏈范圍 3 排放。根據 2020 年數據顯示,Greenfood 范圍 3 排放高達 48,931 噸二氧化碳當量。Greenfood需要對范圍 3 進行進一步調查,并制定范圍 3 目標和減排計劃。到目前為止,上游運輸和分銷占范圍 3排放 83
124、%,下游物流和分銷占 16%。Greenfood 計劃在 2023 年前制定范圍 3 目標,并設定涵蓋范圍 1、2 和 3 的減排路徑圖,以達到 SBTi 標準。由此可知,Greenfood 范圍 3 仍然未考慮上游供應商與土地管理相關的排放。38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2019 年 Greenfood 運營層面的食品損失高達 9 千噸。為此,Greenfood 將食物浪費納入 KPI,通過減損措施有效減少食物浪費能降低食物的碳足跡和降低企業成本,推動可持續發展零饑餓的目標。二、可持續行動觸達各個層面、多個部門Greenfood 可持續發展治理已經融入到公司各個層面中。公司 CEO 負
125、責最高決策,與管理團隊和可持續經理共同制定相關策略、政策和目標,并對這些工作進行評估。公司設立多個可持續職能部門,與各個業務領域的可持續主管緊密合作,并組建成一個可持續委員會。每個子公司設有可持續性協調員,負責日常工作,并在公司層面跟進公司范圍內的可持續目標。通過這樣清晰的組織架構,Greenfood 能夠凝聚多部門力量,有效協調不同部門向同一個目標努力,確保在公司各個層面上推動可持續性發展,并最終實現公司的可持續性目標。三、深入調研供應鏈碳排放,逐步提升科學碳目標Greenfood 通過展示自身碳足跡、明確減排的行動方向、提供具體的減排時間表等措施展示自身減排決心。Greenfood 范圍
126、1 和 2 減排行動計劃主要包括增加運營中的可再生電力量、采用低碳物流模式以及減少和替代更可持續和低碳的包裝材料。Greenfood 明確指出,其范圍 1 排放主要來自于自有或租賃車輛活動的直接排放,其范圍 2 主要為購買電力、供暖和制冷的間接排放。因此,推動物流低碳轉型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是 Greenfood 范圍 1 和 2 減排的重要行動。為獲得 SBTi 認可,Greenfood 進一步推動供應鏈的減排并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企業正在加深對范圍 3 排放及數據的理解,對部分已采購的商品正在進行評估。Greenfood 正致力于通過產品設計和創新提供更低碳的食品,采用更低碳的替代品替
127、代肉類等食材,淘汰對氣候有重大影響的產品。下一步,Greenfood將開展對范圍3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對已采購的商品進行系統追蹤,以便能夠設定科學碳目標,并獲得 SBTi 認證。為了實現食物浪費減少 20%目標,Greenfood 積極執行多項措施,包括技術提升以更好地制定供應計劃、最大化使用原材料、提升與供應商及慈善機構的合作以及分享最佳實踐。Greenfood 對食物浪費減量提出明確的行動策略,通過提升管理來降低可食用的食品浪費量,以及通過創新解決方案來降低不可食用部分的食品浪費。四、廢棄物管理是兼顧環境和可持續提出的更高目標Greenfood 在實現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同樣作出不少努力。
128、除了減少食物浪費和損失外,還采取多種措施來有效減少廢棄物,包括廢棄物分類、減少包裝使用量、使用更可持續的包裝,以及對自身和供應商提出廢棄物減量的要求等。39第四章 國外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經驗 第四節 案例企業四:Syngenta 企業介紹Syngenta(先正達)是全球領先的農業科技創新企業之一,擁有 250 多年的歷史積淀。集團主營業務涵蓋植物保護、種子、作物營 養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并從事現代農業服務,業務遍布全球100 多個國家。先正達集團注冊地在中國上海,管理總部在瑞士,旗下分四個業務單元:總部位于瑞士巴塞爾的先正達植保、總部位于美國的先正達種子、總部位于以色列的安道麥以及先正達
129、集團中國。通過這四大業務單元,集團為全球的客戶提供全行業領先的服務和產品。2022 年 4 月,Syngenta 香港公司與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銀行簽訂 45 億美元三年期可持續發展掛鉤銀團貸款協議(SLL),銀團由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以及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牽頭。截至發行日,該 SLL 為亞太地區同類貸款市場中規模最大的。大部分可持續掛鉤金融工具一般選定兩到三個 KPI 以及相應的 SPT。與一般的 SLB/SLL 不同,Syngenta 發行的 SLL 提出更多樣化的 KPI 和 SPT 四個 KPI 以及分別對應三個 S
130、PT,為行業提供更多啟發性的參考。Syngenta 銀團貸款價格設定采用單向價格機制,即在特定年份實現可持續績效目標,貸款價格較初始水平調減一定 bps。表 4-2 Syngenta 銀團貸款 KPI 和 SPTKPISPT加速創新,造福農民和自然環境 投入 20 億美元用于可持續農業的突破性創新 每年推出 2 項突破性的可持續技術 全力實現作物的環境中的最低殘留致力于碳平衡農業 衡量和實施農業碳捕獲和碳減排 每年在 300 萬公頃耕地上提升生物多樣性和改善土地健康 到 2030 年,將公司經營的碳排放強度減少 50%幫助農業從業人員保障安全與健康 公司經營實現“零事故”每年為 800 萬農業
131、從業者提供安全用藥培訓 在整個供應鏈致力于實現公平勞動通過合作,擴大影響 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關系,并發布可持續發展目標 啟動創新對話,就可持續發展議題進行兼容并蓄的磋商 董事會層面對可持續發展的管理一、重視范圍 3 排放Syngenta 承諾 2030 年將公司運營層面碳排放強度減少 50%,并已獲得 SBTi 認證。該承諾滿足巴黎協定遠低于 2 度控溫目標,但尚不滿足 1.5 度目標。Syngenta 需要設定更明確的中期和短期目標,40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以實現更為雄心的氣候目標。此外,盡管范圍 1 和 2 絕對排放量相比于 2016 年減少 19%,但是同期范圍 3 絕對排放
132、量增加 30%-從 2016 年 699.4 萬噸增加到 2021 年 9,070k 噸。Syngenta 需要著重加強減少供應鏈碳排放,以繼續推動氣候行動計劃進程。Syngenta 認識到減少范圍 3 排放是其減排行動的重中之重,正開展大量工作。二、董事會高度參與Syngenta 建立較為完善的可持續管治體系,確保氣候相關的工作獲得高層的決策和監督,協調和推動多部門參與。Syngenta 董事會負責領導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公司治理,董事會為包括氣候相關議題的可持續發展事務提供戰略指導,并對監督領導小組的相關工作。董事會層面設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負責創新和運營中的可持續性事務、審查公司的可持續實踐
133、、監督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框架和標準、ESG 報告、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計劃、可持續發展戰略伙伴和創新對話。三、推動低碳和可持續農業模式實現更低碳的農業模式、賦能農民參與碳捕獲和采用低碳的運營模式是 Syngenta 減少氣候影響和抵御氣候風險的重要措施。Syngenta 通過“健康增長計劃”(Good Growth Plan),通過改善土壤健康和肥力,降低碳排放的同時提升固碳效率。倡導再生農業,開發助力農戶踐行再生農業的技術,包括更環保的植保產品、優質高產的種子、生物產品和數字解決方案,并研究農地再生農業最佳實踐。通過種植樹木和設立農田邊界等方式,改善農場的生物多樣性,幫助土壤結構更具韌性。Syng
134、enta 投入資源到農民培訓和能力建設,加強農業工作者的能力,提升種植效率和支持土壤與植被更大程度發揮固碳作用。培訓內容包括減少農業溫室氣體的措施、衡量氣候影響的方法。Syngenta還投資開發賦能幫助農民更好進行土地碳儲存的產品,以及能夠衡量氣候影響的數字化工具。Syngenta 著重提高制造流程的效率,設計和實施因地制宜的節能計劃,提升生產端能源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優化清潔低能源管理。優化物流網絡和商務旅行,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提高企業效率和生產力。此外,Syngenta 提出,將在五年內投入 20 億美元用于可持續農業創新。2021 年,Syngenta 投入 5.46億美元到可
135、持續農業突破上,其中包括對植保和種子研發投入以及對生物制品公司Valagro的戰略收購。四、農業創新、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是重要的協同目標在 Syngenta 發行的 SLB 中,KPI 和 SPT 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密切相關。除了應對氣候變化,Syngenta還將其他可持續相關指標納入到SPT中,如公平勞動環境、伙伴關系、零殘留、用藥安全培訓等,以兼顧環境管理、生物多樣性、科技創新等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此外,Syngenta 制定支持其他環境目標執行的量化目標,如投入 20 億美元支持可持續農業創新、每年在 300 萬公頃上提升生物多樣性和改41第四章 國外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經驗
136、善土壤健康等。第五節 本章小結在上述四家案例企業中,JBS、Kerry Group 和 Greenfood 三家均是參照 CTFH可持續掛鉤債券框架(SLBP發布專門的轉型金融框架信息。Syngenta、JBS 和 Kerry Group 都通過參與 CDP 問卷披露其氣候行動,另外,Kerry Group 和 Syngenta 依據 TCFD 氣候披露框架和通過 ESG 報告披露企業轉型相關信息。根據四家案例信息披露情況,結合第二章全球代表性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內容,提煉出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四要素,分別是:戰略與治理、科學的減碳目標、減碳措施和兼顧其他環境社會目標。見圖 4-1 所示。圖
137、 4-1 企業層面轉型金融披露框架一、戰略與治理高層的決策和監督對于實現氣候目標是不可或缺的。企業需要董事會參與企業氣候管治,以確保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了解氣候變化的風險和機遇,并制定相應的轉型戰略和轉型計劃。完善的可持續治理體系有利于確保長期氣候目標的高效協調和執行。此外,企業應設定評估績效和跟蹤進展的流程,確定跟蹤的指標和評估工具,加強 SPT 內部監督。二、科學碳目標制定科學碳目標是企業參與轉型金融的重要一步。企業設立科學碳目標有助于提升轉型的可信度、企業品牌聲譽、投資者信心。企業要制定短、中、長期氣候目標,以展示企業轉型的氣候雄心和決心。以數據為基礎。企業科學碳目標設定必須要以溫室氣體排
138、放數據為基礎,溫室氣體排放數據要包括范圍 1 和 2。對于農業與食品行業產業鏈企業,范圍 3 排放往往占總排放 90%以上。根據 SBTi 要求,如果企業范圍 3 排放超過總排放 40%,則需要設定范圍 3 減排目標;如果范圍 3 排放超過 67%,企業必42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須設定一個或多個減排目標和/或供應商或客戶參與目標。制定長期目標。根據 SBTi 要求,企業目標設定的時間跨度最少五年、最長十年。企業要能夠制定直到 2050 年凈零目標是最優的。發展中國家可以制定與其碳中和時間表一致的目標。選擇目標指標。企業碳目標可以選擇以碳排放絕對量、每單位產品碳排放強度等作為目標單位
139、。對于基準線的設定,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歷史數據進行選擇,盡可能選擇科學、完善、最新的數據作為基準。根據 SBTi 要求,基準年份不得早于 2015 年。第三方認證。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碳排放進行摸底后設定科學碳目標。為了更容易獲得市場認可,最好能同時取得第三方認證或進行獨立驗證(如 SBTi)。三、轉型計劃與措施企業要根據長期氣候目標,明確實現減排目標重點領域,分階段制定減碳計劃,分時段采取更有策略和有效的行動。根據前面分析,企業減碳措施分為四個方面:研發計劃、財務安排(包括融資和支出)、運營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研發計劃包括技術研發與應用,也包括產品創新,諸如 Greenfood 致力于通過產品設計和
140、創新提供更低碳的食品,來替代肉類等食材,淘汰對氣候有重大影響的產品。夯實的轉型計劃需要財務的支持,包括融資和支出兩方面。為了讓“轉型”或“可持續發展掛鉤”的融資更加可信,企業需要對轉型行動的財務投入進行計劃和投入,以確保轉型的有效實施。如 Syn-genta 承諾在五年內向可持續農業創新領域投入 20 億美元。農業與食物系統中的范圍3排放占比最高,而減少價值鏈溫室氣體排放是極具有挑戰性的。一方面,企業需要進一步對自身供應鏈碳排放進行摸底與盤查,另一方面,農業企業推動供應鏈的行動,積極為供應鏈伙伴提供能力培訓以及加強智庫與專業機構溝通與合作。如 Greenfood 通過加強與供應商溝通、協作,正
141、在對部分商品進行評估,建立起供應商追蹤系統。四、兼顧其他環境社會目標農業企業轉型時,需要同時兼顧其他環境社會目標,包括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資源和減少食物浪費等。這些目標與氣候目標是密不可分的。企業在發行轉型金融工具時,是可以同時從這些兼顧目標中選擇多樣實質性議題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績效指標,關鍵績效指標的選擇是可以多樣化的,但需要確保議題對企業應對氣候變化是有實質性影響的。舉例而言,Greenfood 和 Kerry Group 選擇減少食物浪費作為指標。第五章 國內農業企業 ESG 報告披露現狀44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從國內已上市、且已披露 ESG 報告的農業公司中,篩選出合
142、適的案例企業,對照轉型金融披露框架四要素,研究分析這些案例企業的披露現狀和披露水平,以便于提出既能與G20 轉型金融框架方向相一致、又不脫離國內農業企業現有披露水平的轉型金融披露要求與規范。第一節 案例企業簡介篩選國內農業上市公司的標準有四個:一是已披露 2021 年 ESG 報告,且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業務正常運營;二是披露范圍 1、2 碳數據,披露范圍 3 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的企業優先考慮;三是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每一個農業行業大類企業不超過 2 家;四是只經營上游種植、畜牧或水產養殖中的任何一種業務的上市公司很少,因此案例企業拓展至食品
143、加工業或食品制造業,但其業務范圍至少可以延伸至上游種植、畜牧或漁業三者中的任何一種?;谶@四項標準,篩選出案例企業5 家。畜牧業(奶牛養殖)+食品加工業或食品制造業:中國現代牧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現代牧業”)、原生態牧業有限公司(下稱“原生態牧業”);畜牧業(豬養殖)+食品加工業或食品制造業:中糧家佳康食品有限公司(下稱“中糧家佳康”);畜牧業(雞養殖)+食品加工業或食品制造業:山東鳳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鳳祥股份”);漁業(水產養殖)+食品加工業或食品制造業: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通威股份”)。種植類上市公司數量有限,根據上述四項標準,未能篩選到合適的案例企業。水產類上市公司數量亦很有限
144、,規模普遍較小,篩選到的案例企業通威股份屬于新能源和農業雙產業上市公司?,F代牧業和原生態牧業均是目前中國乳牛畜牧營運商及原料奶生產商的行業翹楚,其主營業務均為原料奶的銷售,并一直與中國領先的乳品制造商建立長期而穩定的合作關系。中糧家佳康是中國領先的全產業鏈肉類企業,其主營業務包括肉類進口,生豬養殖,生鮮豬肉銷售和肉制品銷售四大板塊,在全國已經形成戰略布局,生豬養殖和生鮮豬肉規模增長迅速。鳳祥股份是中國最大的白羽肉雞出口商及領先的雞肉食品零售企業,其業務范圍主要包括雞肉深加工,生雞肉銷售和雞苗銷售。通威股份是以農業與新能源雙主業為核心的大型民營科技型公司,農業主營業務為水產飼料、畜禽飼料等產品的
145、研究、生產和銷售;新能源以高純晶硅、太陽能電池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主,正打造生態養殖+綠色能源的“漁光一體”模式,加強產業協同發展。上述作為案例的企業除通威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其余各企業均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其中現代牧業、原生態牧業和中糧家佳康自 2016 年開始披露 ESG 報告,而鳳祥股份和通威股份則自 2020年開始披露 ESG 報告,各企業最新披露的均為 2021 年 ESG 報告。45第五章 國內農業企業 ESG 報告披露現狀第二節 戰略規劃和公司治理一、戰略規劃五家案例企業均將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和減少排放納入戰略規劃范疇?,F代牧業制定“五年戰略規劃”及減碳戰略,持續識別并
146、監控 ESG 風險與機遇,優化 ESG 工作,完善 ESG 治理體系,提升 ESG 水平。原生態牧業提出包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效使用能源及資源和不斷改善廢棄物管理等戰略環境目標。中糧家佳康提出要保持溫室氣體排放密度持續下降,通過調整能源結構、提高使用能源效率,推動生產現場效率改進,確保到 2030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總量符合各地政府法規要求,到 2060 年運營層面實現碳中和。鳳祥股份將最健康、最安全、最綠色的價值理念作為戰略規劃的基本方陣,要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落實到企業運營的方方面面。通威股份將光伏產業與農牧產業作為雙線發展,因此提出將水產養殖和光伏發電有機結合,形成漁、電、環保三豐收,打造世
147、界級安全食品供應商和世界級清潔能源運營商。值得關注的是,所有案例企業均提出國家“雙碳”目標,但只有現代牧業和中糧家佳兩家企業在ESG 報告中明確提出以“3060”戰略為基準設置企業戰略和長期計劃。二、治理結構相比起戰略規劃披露的顯著差別,各家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的設置基本趨同,以“董事會-ESG 工作小組”為基本管理架構。具體而言,董事會授權,建立 ESG 工作小組,統籌各個部門及附屬公司開展 ESG 日常工作。與此同時,建立自上而下的監管體系,確保工作的正常進行和及時調整。盡管治理基本架構雷同,但是深淺程度有所差異。鳳祥股份建立了非常完善的自上而下公司治理體系,包括決策層-董事會、管理
148、層-ESG 管理辦公室和執行層-ESG 工作小組。并且制定了 ESG 風險清單,從管治、環境、社會三個層面梳理出四十余條可持續發展風險并制定了相應的應對措施??梢宰鳛楫斍稗r業企業 ESG 公司治理體系建設的藍本。不同于其他上市公司在董事會下設立ESG工作小組,通威股份在董事會下新設“能源管理委員會”,由能源管理委員會統籌協調管理 ESG 工作,能源管理執行工作組負責 ESG 具體工作落實。這可能是由于光伏產業是通威股份的核心,通威股份希望借助光伏產業來整合農牧產業的節能降碳工作。46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第三節 科學的減碳目標一、核算標準根據 ESG 報告,五家案例企業使用不同的碳核
149、算標準,具體信息如下所示:表 5-1 五家案例企業碳核算標準上市公司名稱碳核算標準現代牧業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HG Protocol)、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AR6)方法二、ISO14064-1 2018 核算標準。原生態牧業聯合國糧農組織-動物生產及健康分布頒布的乳品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生命周期評估的參考。中糧家佳康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HG Protocol)、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AR5)。電力排放因子選自2019 年度減排項目中國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鳳祥股份香港建筑物(商業、住宅或公共用途)的溫室氣體排放及減除的核算和報告指引、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AR5)通威股份溫室氣體核算體
150、系(GHG Protocol)、ISO14064、國內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表格來源:案例企業 2021 年 ESG 報告由表5-1可知,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HG Protocol)、IPCC評估報告受到農業上市公司的廣泛認可。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HG Protocol)在跨國公司中使用比率較高,ISO14064 更易獲得國內監管部門認可。因此,盡管現代牧業在港交所上市,依然同時參考使用 ISO14064-1 2018 核算標準。原生態牧業只披露牧場上的溫室氣體排放計算方法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將牧場上的溫室氣體排放歸為范圍 3,但并未披露范圍 1 和 2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國家發展
151、改革委公布的 24 個行業碳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包括食品加工與制造行業,即食品、煙草及酒、飲料和精制茶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但是,該標準沒有被案例企業普遍使用。這可能來自兩方面原因:一是食品、煙草及酒、飲料和精制茶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作為國家先前的碳市場主管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注重點一直是全國碳市場八大行業,對諸如食品加工或制造等非重點排放行業影響有限;二是除了通威股份,其他四家案例企業都是港股上市公司,會傾向于選擇更受國際機構投資者認可的核算標準。通威股份提及有參考國內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中糧家佳康披露電力排放因子
152、來自2019 年度減排項目中國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減排項目中國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由生態環境部每年年底公布,目前最新數據是 2020 年底公布的 2019 年中國區域電網二氧化碳基準線排放因子,即 2019年度減排項目中國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該類排放因子主要用于計算 CDM 項目或 CCER 項目減排量,并不適用于核算企業主體碳排放量。47第五章 國內農業企業 ESG 報告披露現狀二、核算邊界畜牧業排放主要來自反芻動物腸道發酵、糞便發酵、能源消耗等。五家案例企業碳排放來源見表5-2所示:表 5-2 五家案例企業碳排放來源上市公司名稱碳排放來源現代牧業奶牛腸道氣與反芻、奶牛糞便發酵、土
153、地管理、滅火器空調制冷劑逸散排放、生產運營中的能源消耗、外購電力等。原生態牧業奶牛腸道氣與反芻、奶牛糞便發酵、煤炭燃燒、液體化石燃料消耗及供熱系統、車輛以及牧場上的設備的電力使用等。中糧家佳康化石燃料燃燒、外購電力、外購蒸汽等。鳳祥股份化石燃料燃燒、車輛使用、外購電力等。通威股份化石燃料燃燒、外購電力、外購蒸汽等。表格來源:案例企業 2021 年 ESG 報告由表 5-2 可知,現代牧業和原生態牧業的碳排放來源最為齊全。中糧家佳康沒有核算豬的腸道發酵甲烷排放以及糞便發酵的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鳳翔股份以養雞為主,雞不屬于反芻動物,但同樣有糞便發酵。鳳翔股份只核算能源消耗產生的排放,沒有包括雞的糞
154、便發酵。相應的披露范圍及數據見表 5-3 所示:表 5-3 五家案例企業碳排放范圍企業范圍碳排放百分比現代牧業范圍 11,116,991.70 噸二氧化碳當量84.26%范圍 2208,676.32 噸二氧化碳當量15.74%原生態牧業范圍 132,216 噸二氧化碳當量9.21%范圍 254 噸二氧化碳當量0.02%范圍 3317,403 噸二氧化碳當量90.77%中糧家佳康范圍 1100,000 噸二氧化碳當量38.46%范圍 2160,000 噸二氧化碳當量61.54%鳳祥股份范圍 191,687 噸41.76%范圍 2127,711 噸58.17%范圍 3147 噸0.07%通威股份總
155、量6,554,463.64 噸二氧化碳當量-表格來源:案例企業 2021 年 ESG 報告根據 ESG 報告顯示,原生態牧業歸為范圍 3 排放來自牧場,理論上這部分排放應當歸類于范圍 1。由表 5-3 可知,反芻動物腸道發酵、糞便發酵是奶牛養殖企業碳排放的兩大主要來源,占現代牧業和原48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生態牧業總排放80%90%。原生態牧業范圍2排放非常低,是由于主要使用能源是燃煤及液態化石燃料,外購電力占比很低,僅有 0.02%。為降低對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賴,原生態牧業提出將會逐步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為設備供熱。通威股份披露碳排放總量,沒有單獨披露農牧產業碳排放情況。三、目標設定
156、在五家案例企業中,只有現代牧業和鳳祥股份披露了較為詳細的中、短期碳排放目標?,F代牧業提出以 2020 年為基準,未來 10 年,在保障沼氣鍋爐尾氣達標排放的基礎上,借助增加尾氣處理裝置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021 年,現代牧業啟動“雙碳戰略項目”,聘請專業團隊開展碳盤查工作。通過建立碳盤查計算模型,確保碳排放數據的公開、透明、可追溯性。提出將要在全面碳盤查的基礎上制定更為科學的減排目標。鳳祥股份以 2020 年為基準,要在 2030 年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碳排放總量/營業收入)降低 30%。鳳祥股份注重從源頭減少廢氣、溫室氣體及廢棄物的產生,同時不斷探索其他新的減排方式和路徑。第四節 減碳的計劃
157、與措施各企業為雙碳目標均做出了相當程度的努力,設立了一系列的計劃和措施,大體可分為四個方面:技術應用、財務安排、綠色運營和供應鏈管理。一、技術應用各企業所采取的技術措施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通過技術使用,改善能源結構。比如,現代牧業采用多種方式加強沼氣(主要成分為甲烷)利用,更新電力設備,加強節能技術改造,加大太陽能發電,推動能源轉型。原生態牧業逐步取消燃煤鍋爐使用,改用沼氣、天然氣鍋爐供暖,從源頭降低煤炭使用量;二是不同企業結合自身主營業務特點,采取專項的碳減排措施。對于牛養殖及乳制品加工銷售的企業而言,由于反芻動物的特性,解決牛飲食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甲烷是其減排目標中的重點?,F代牧業和原
158、生態牧業優化飼料結構及喂養技術,優化牛群結構,開展胚胎移植,打造低碳、高福利、高效能的牛群,從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于涉及豬養殖及屠宰業務的企業而言,有機廢物的處理方式對能否實現減碳至關重要。中糧家佳康建立了養殖廢棄物處理機制,使養殖廢棄物經沼氣站厭氧發酵后,形成沼渣、沼液和沼氣,其中沼渣、沼液供種植戶作為有機肥還田,沼氣作為能源用于發電上網、鍋爐燃用,實現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二、財務安排披露財務安排的案例企業較少。在五家案例企業中,只有鳳祥股份和通威股份披露了財務支出信息,這些財務安排信息通常與研發支出密切相關。鳳祥股份為各個業務渠道量身打造專業而高效的現代化研發團隊,負責對雞肉制品的生
159、產過程及產品開發進行研究,2021 年度研發開支達到人民幣 2,500 萬元,較上一年度提升 16.7%。通威股份 2021 年度共投入環保資金 3.04 億元,其中,40%的資金用于危險廢49第五章 國內農業企業 ESG 報告披露現狀棄物的處置,32%的資金用于購置節水節電裝置,其余 28%的資金則用于其他環保支出。同時積極推動綠色產品研發創新,2021 年度產品研發投入共計 20 多億元,同比增長 96.64%。三、綠色運營綠色運營是一種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核心,以綠色制造理論和運營管理技術為基礎,涉及整個產業鏈,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運營模式。各企業的綠色運營模式基本可以概括為企業綠色
160、循環產業鏈條配合日常節能減排措施和綠色辦公倡議。除原生態牧業,其余四家案例企業均披露了綠色運營相關內容,但具體模式各有不同?,F代牧業立足“資源化循環利用”目標,構建“飼草種植-奶牛養殖-糞污處理-沼氣發電-糞肥還田”的綠色循環產業鏈條。中糧家佳康則是注重于能效提升,修訂環控相關制度,明確環控溫度滿足豬只健康生產的同時,縮短與外界環境的溫差,在滿足養殖場需求的同時最大化節約天然氣。鳳祥股份則是堅持“文化引領”與“制度約束”相結合,將“節能減排”理念融入到企業生產活動的方方面面。通威股份在全國各地建成集高效智能養殖、光伏發電、旅游觀光(漁文化體驗)及相關漁業水產研究為一體的現代產業園區,形成現代養
161、殖、清潔能源、研學休閑的產業閉環。四、供應鏈管理五家案例企業均披露供應鏈管理相關的政策及措施。相較于技術和運營方面的措施,各家案例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差別并不大,基本都是通過“建立準入程序、關鍵信息調研、持續監督”等措施來保證上游源頭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現代牧業,中糧家佳康,鳳祥股份和通威股份明確提出將可持續發展指標納入供應商管理中,優先選擇環保供貨商及產品,倡導供貨商關注環境及社會風險管理,從而帶動產業鏈上游綠色發展。第五節 其他環境社會目標除減碳措施與計劃,農業企業在轉型過程中仍承擔其他的環境社會目標,包括食品安全、水資源、生物多樣性、公正轉型等。一、食品安全作為食品相關企業,食品安全問題
162、事關企業安身立命之本?;诖?,五家案例企業均披露食品安全領域所做出的努力,具體措施包括四個階段:源頭管理。源頭管理包括供應商管理與動物養殖兩大部分。中糧家佳康和現代牧業設定了飼料和獸藥入庫前的檢查機制。在動物養殖方面,原生態牧業為改善乳牛質量而自行繁育優質荷斯坦種乳牛。過程控制。過程控制是在動物出欄后企業進行加工業務時所采取保證食品安全的措施?,F代牧業建立各項 SOP,各責任部門嚴格管理擠奶、設備 清洗、牛奶存儲、拉奶等關鍵環節,并檢驗執行效果。儲存運輸。為保證產品出售前的可追溯性,現代牧業保持出場監測和運輸監控。中糧家佳康聚50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焦質量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切實
163、保障終端產品質量安全。質量追蹤。中糧家佳康和通威股份制定食品召回、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等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消費者暴露在問題產品下的可能性。二、水資源水資源管理一直是重要的環境社會目標。五家案例企業均披露在保護水資源方面的措施,主要可以分為降低水資源消耗和推進廢水減排兩個方面。在降低水資源消耗方面。鳳祥股份設定了明確的減排計劃:公司自愿以 2020 年的水資源使用情況為基線設立減耗目標。通威股份則為新鮮水、中水循環在農牧產業和光伏產業設定明確的關鍵指標。在推擠廢水減排方面?,F代牧業對廢水進行全部內部循環使用,未產生廢水外部排放。對于生活污水,現代牧業經過中水站處理后用于牛舍清洗、灌溉、降溫等;
164、牛舍用水并入糞道,稀釋沼液,與沼液一同發酵,在減少廢水排放的同時節約使用水資源。原生態牧業和中糧家佳康也加大及廢水處理投入,減少廢水排放。三、生物多樣性目前僅有現代牧業披露了企業在保持生物多樣性方面所做出的部署和努力,具有參考與學習的價值?,F代牧業在新牧場選址時,充分考慮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對外圍自然及人文環境的影響,對選址地進行相應的環境及小區影響評估,并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以減少對外圍環境及小區的影響,避免相關爭議與風險發生。四、公正轉型目前,國內農業企業的公正轉型框架主要涉及到三個主體:員工、農戶和供應商。五家案例企業均堅持以人為本,披露了員工權益、福利、晉升、工時、休假等規定,加強民主管理
165、,尊重人權,建立健全職工反饋與溝通機制等方面內容。在農戶方面,現代牧業通過積極帶動外圍貧困地區人口就業、農業綠色循環經濟合作等方式支持農業農村發展。中糧家佳康依托生豬養殖業務,深入開展產業幫扶,積極與當地政府合作推進就業扶貧,基礎設施建設,消費幫扶。在推動供應商能力提升方面?,F代牧業組織召開相關方安全共建項目,對物流運輸、勞務外包及設備安裝、維修等業務的 50 余家供貨商,約 100 人進行安全賦能。51第五章 國內農業企業 ESG 報告披露現狀第六節 本章小結由第四章內容可知,國外農業企業已經開始制定并發布轉型金融框架。盡管國內農業企業尚未制定轉型金融框架,但是國內上市公司(尤其是港股上市公
166、司)編制 ESG 報告時會參考國際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其 ESG 報告已對轉型金融框架四要素有著深淺不一的內容涉及。相比較而言,國內農業上市公司 ESG 披露存在一些不足。見表 5-4 所示。表 5-4 國內、外農業企業轉型信息披露比較要素國外農業企業國內農業企業戰略與治理將轉型明確納入戰略規劃、監督體系及公司治理尚未將轉型納入公司戰略與治理體系減碳目標已設定與巴黎協定目標相一致的短、中、長期目標,科學合理性仍然有待提高。沒有設定與中國“3060”目標相一致的短、中、長期目標。減碳措施減碳措施緊密圍繞研發、財務、供應商管理等,更加注重綠色融資、資本支出安排。節能降碳措施豐富多樣,但與轉型掛鉤的
167、特點不很明顯。兼顧其他環境社會目標重視生物多樣性、防止毀林等。國內農業上市公司基本已將 ESG 納入戰略規劃,并建立起相應的監督體系和治理結構,但尚未將轉型因素完全融入戰略層面加以考慮;國內農業企業在減碳目標設定方面明顯落后,碳核算基礎薄弱,目前正處于核算碳排放初級階段,能力建設亟待加強。由于國外科學碳目標設定情景不完全適用于中國農業企業,國內又缺乏可信的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業行業減排情景,國內農業企業減碳目標設定面臨諸多困難需要克服。盡管已采取豐富多樣的節能降碳措施,但在與轉型相關的研發投入、財務安排和供應商管理等方面仍顯不足,尤其對于轉型中的可持續性融資和資本支出基本沒有涉及。國內農業企業重視
168、食品安全、水資源、公正轉型、生物多樣性和動物福利等多項環境社會目標。未來需要加強轉型與食品安全、水資源、公正轉型、生物多樣性和動物福利等多項環境社會目標的協同作用。第六章 我國農業企業轉型 金融框架披露建議53第六章 我國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框架披露建議 基于前述內容,本研究提出一套適用于國內農業企業的轉型金融框架披露建議,包括適用對象、披露內容、受眾對象和發布形式等。一、適用對象利用“轉型”活動進行募資的農食系統相關企業(見圖6-1所示)均可以參照本章建議進行信息披露。A0105、C1316 以及同時經營這兩種行業企業是最佳的適用對象,C26/C35、F5152 行業企業亦可參照使用。上市公司中
169、,絕大部分農業企業屬于C1316行業,或同時經營A0105、C1316這兩種行業業務。有些大型上市集團甚至向下游延伸至運輸儲存和批發零售。圖 6-1 農食系統產業鏈及對應行業代碼表 6-1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與農食系統相關行業A 農、林、牧、漁業01 農業02 林業03 畜牧業04 漁業05 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C 制造業13 農副食品加工業14 食品制造業15 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16 煙草制品業26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262 肥料制造263 農藥制造35 專用設備制造業353 食品、飲料、煙草及飼料生產專用設備制造F批發和零售業51 批發業
170、511 農、林、牧、漁產品批發512 食品、飲料及煙草制品批發52 零售業521 綜合零售(含食品零售)522 食品、飲料及煙草制品專門零售H住宿和餐飲業 62 餐飲業54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二、披露內容披露內容分為轉型融資前和轉型資金存續期間兩個主要階段。轉型融資前的披露內容是本課題研究重點,轉型資金存續期間披露要求亦不可忽視。(一)轉型融資前在以“轉型”名義融資前,融資主體應當披露轉型金融框架,內容圍繞戰略與治理、減排目標、轉型措施和兼顧其他環境社會目標四個方面展開,并能獲得第三方專業機構認證。表 6-2 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框架披露內容戰略與治理高管公開承諾 轉型戰略是企業整體發
171、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與整體發展戰略中其他內容相一致;轉型戰略規劃、監督體系及公司治理與轉型長期目標相對應。專項詳盡披露董事會或者相關的董事會委員 審批轉型戰略和轉型目標的流程;監督和監控轉型計劃實施情況的措施;在審查和指導機構的戰略、重要行動計劃、風險管理政策、年度預算和商業計劃時,如何考慮轉型相關問題。管理層 負責轉型計劃執行,是如何確保有足夠權力和資源促使轉型計劃的有效執行;轉型相關職責如何分派給管理職位或管理委員會,該等管理職位或管理委員會應向董事會或董事會下設委員會報告、評估和管理轉型相關問題。薪酬安排 經過薪酬委員會批準,將轉型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公司高管薪酬安排。公司首席執行官和/
172、或至少一名其他高管的薪酬要明確與轉型工作績效表現相掛鉤。減排目標專項詳盡披露電力使用情況 電網電力百分比;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芭c能源活動相關”溫室氣體排放清單 范圍一 范圍二 范圍三“與土地相關”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推薦性)范圍一 范圍二 范圍三“與能源活動相關”溫室氣體排放科學的減排目標嘗試設立“與土地相關”溫室氣體排放科學的減排目標(推薦性)55第六章 我國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框架披露建議 轉型措施專項詳盡披露技術路徑 不同時間段擬采用的與減碳目標相對應的技術措施、預見的減排效果;技術研發方向;研發投入。財務安排 支持轉型目標的財務計劃、財務預算和財務目標;以“轉型”活動名義進行融資的融資計劃
173、,包括融資金額、時間期限和融資方式等;用于“轉型”活動的資本支出計劃,需在公開披露中明確承諾將資本支出決策和計劃與長期轉型目標保持一致。運營管理 通過制度建設和流程管理將轉型措施有效地融入日常經營活動之中 溫室氣體排放監測與報告體系建設;信息披露機制建設;與轉型相關的其他制度建設;與轉型相關的流程再造和流程優化工作。供應商管理 建立與轉型目標相掛鉤的供應商管理辦法 供應商篩選機制;供應商考核指標;供應商白名單制度。其他環境社會目標專項詳盡披露生物多樣性 在保護區內或鄰近地區擁有、租賃、管理的作業場所以及保護區外具有高生物多樣性價值的地區計劃開展的轉型活動;轉型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重大影響;在受保
174、護或恢復的生態環境內開展的轉型活動;在受轉型活動影響的地區有棲息地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清單物種和國家保護清單物種。水資源 取水量,以及由轉型活動引起的取水相關影響管理 排水量,以及由轉型活動引起的排水相關影響管理 用水量,以及由轉型活動引起的用水相關影響管理1.戰略與治理高管要公開承諾:轉型戰略是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與整體發展戰略中其他內容相一致;轉型戰略規劃、監督體系及公司治理與轉型長期目標相對應。高管這段承諾不僅可以在轉型金融披露框架中披露,而且可以通過 ESG 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或企業年報的高管致辭部分進行披露。要專項披露董事會監督職責和管理層執行責任。建議要將轉型目標
175、完成情況納入公司高管薪酬安排。56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2.減排目標在設定減碳目標之前,農業企業要做好內部碳盤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借鑒SBTi 經驗,可以將農業企業碳排放分為“與能源活動相關”和“與土地相關”兩類,按照先易后難順序,依次逐個推進。(1)碳核算對于 A0105 行業企業,首先要核算“與直接能源活動相關”碳排放,范圍 1 和 2 是必須的,盡可能向供應商收集“與間接能源活動相關”的碳排放,納入范圍 3 排放。由于“與土地相關”碳排放核算難度較大,建議農業企業開始嘗試核算這塊碳排放,并將其納為范圍 1 排放。根據核算難易程度,將“與土地相關碳排放”按照“與
176、土地管理相關”、“與土地利用變化相關”和“碳清除和儲存”按序依次推進,見圖 6-2 所示。圖 6-2 A0105 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范圍對于 C1316 行業企業,除了核算范圍 1 和 2 排放,同時要盡可能收集農產品供應商碳排放數據。如果供應商尚未建立完整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可以先側重于收集供應商與能源活動相關的碳排放數據。對于既有食品加工制造又有農業種植生產的企業,食品加工制造環節參照圖 6-3,農業種植生產參照圖 6-2。如果農產品完全由自身生產供應,則在食品加工制造環節不予考慮,避免重復計算。57第六章 我國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框架披露建議 圖 6-3 C1316 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范
177、圍(2)目標設定建議農業企業設定科學碳目標時將“與能源活動相關碳排放”和“與土地相關碳排放”分開設立。當前階段,農業企業可以設立“與能源活動相關碳排放”科學碳目標;待“與土地相關碳排放”行業核算方法確定明晰,行業有了相應的減碳軌跡之后,再制定與此相關的科學碳目標。在設立“與能源活動相關碳排放”碳目標時,要符合巴黎協定目標及我國現實國情。我國雙碳政策有明確的時間點,即 2030 碳達峰,2060 碳中和。因此,建議國內農業企業 2030 年前“與能源活動相關碳排放”仍然可以保持增長,但最遲不晚于 2030 年達峰。對于已經實現碳達峰的企業,中、短期目標設定的時間跨度最短 5 年,最長 10 年;
178、對于未能達峰的企業,中、短期目標的時間跨度最短應是達峰年,最長是達峰年后推 5 年,但不超過 15 年。鼓勵農業企業制定直到 2060 年中和的長期目標。3.轉型措施概述短期、中期行動計劃,描述相關行動如何解決溫室氣體排放的來源。計劃行動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技術路徑、財務安排、運營管理和供應商管理。技術路徑。擬采用的與減碳目標相對應的分階段技術措施,未來技術研發方向,以及擬投入研發資金。財務安排。支持轉型目標的財務安排,以及“轉型”活動的融資計劃和資本支出計劃。運營管理。通過制度建設和流程管理等將轉型措施有效地融入日常經營活動之中。供應商管理。建立與轉型目標(尤其范圍 3 排放)相掛鉤的供
179、應商管理辦法,包括篩選機制、考核指標和白名單制度等。4.其他環境社會目標除了減碳指標,農業企業同時要兼顧生物多樣性、自然生態系統轉換、土壤健康、農藥使用、水和污水、廢棄物、食品保障、食品安全以及公正轉型等其他環境社會目標。其中,生物多樣性和水資源尤為關鍵。58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二)轉型資金存續期間在以“轉型”名義獲得的資金存續期間,融資主體應該披露轉型經濟活動的碳減排目標進展情況及實際碳減排效果,轉型工具籌集資金的主要用途等。應當建立轉型資金存續期間的監督核查機制,確保資金切實用于轉型發展。三、受眾對象受眾對象首先應為市場機構投資者(包括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以及金融監管部門和業
180、務主管部門,其次應包括社會組織、公眾等其他利益相關方。由于當前技術和研究水平無法將轉型活動的效果在財務層面進行量化,披露內容不會完全是財務信息,甚至可能很少能直接包括財務信息。但轉型金融框架是企業募資前的行為,企業披露信息時要偏重財務重要性、兼顧影響重要性的角度進行考量。四、發布形式轉型金融框架應在以“轉型”活動名義融資之前單獨公開發布。轉型金融披露內容,如與其他報告內容交叉或重疊,要能與其他報告兼容。轉型資金存續期間,融資主體應該至少每年發布一次進展報告,進展報告可以放入企業年報或 ESG 報告內,亦可單獨發布。60農業企業轉型金融披露框架研究報告微信公眾號:北京綠金院聯系我們:地址:北京市通州區世界僑商中心 3 號樓 16 層 1604郵編:101100傳真:+86(10)-69553526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