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教授_西部高校外語教師云共同體身份轉變的敘事研究.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張虹教授_西部高校外語教師云共同體身份轉變的敘事研究.pdf(2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西部高校外語教師云共同體身份西部高校外語教師云共同體身份轉變的敘事研究轉變的敘事研究張張 虹虹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中心“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走深走實”武世興,2023年3月25日目目 錄錄01引 言引 言02文獻綜述文獻綜述03研究設計研究設計04研 究 參 與 者研 究 參 與 者麥 琪 的 敘 事麥 琪 的 敘 事05討 論討 論06結 語結 語01 引言引言01引言引言背景背景西部地區高等教育優質資源嚴重匱乏,缺少學科領軍人物(郭曉英,2012)。外語教師缺乏國內外進修或訪學等促進自身發展的機會,教師身教師身份產生了強烈的認同危機份產生了強烈的認同危機(杜亞麗、丁娟,2021
2、),職業發展現狀令人擔憂,已成為影響該地區外語教學改革和發展的制約因素已成為影響該地區外語教學改革和發展的制約因素(折鴻君,2008)。解決方案解決方案學者學者早在十多年前就呼吁呼吁建構網絡教研共同體,促進外語教師專業發展。(戴煒棟、王雪梅,2011)教育部教育部發布關于開展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工作的通知云共同體云共同體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中心01引言引言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研究基于“云連接論”(文秋芳,2022a),采取敘事研究視角(Connelly&Clandinin,1999),聚焦教師身份認同(Beauchamp&Thomas,2009),探究西部地區一名英語教師在參加第一期云共同體前后
3、身份認同轉變的過程,以期對云共同體建設提供啟示,以更好地促進(西部地區)外語教師發展。02 文獻綜述文獻綜述02文獻綜述文獻綜述 2.1 西部高校外語教師發展和身份認同西部高校外語教師發展和身份認同身份認同身份認同定義:定義:指被自己和所處共同體中的其他人“認可的某一類人”(Gee,2000)意義:意義:深入了解教師自身與社會文化環境互動過程中的身份建構(或重構)有助于教師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已有研究已有研究方法:方法:調查問卷內容:內容:了解群體專業發展現狀(折鴻君,2008;郭曉英,2010;2012)、專業發 展環境的滿意度(楊珊珊,2017)學者建議學者建議外部:外部:從政策層面營造有利
4、于教師認同轉向的氛圍與環境內部:內部:從精神層面引導教師更新專業發展理念(杜亞麗、丁娟,2021)研究空缺研究空缺 關注西部高校外語教師發展和身份認同的研究尚不多見關注西部高校外語教師發展和身份認同的研究尚不多見 身份認同的動態變化過程仍是身份認同的動態變化過程仍是“黑箱子黑箱子”(Henry,2016)如何落實專家建議,切實幫助西部教師建構積極的身份認同仍未可知如何落實專家建議,切實幫助西部教師建構積極的身份認同仍未可知02文獻綜述文獻綜述 2.2 云連接論云連接論(文秋芳,2022a)邱琳、陳浩(2022)發現,促研員融入認知社會情感連接的維度、強度和向度越維度、強度和向度越充分充分促研員
5、身份認同就越積越積極、正面極、正面。v研究空缺:運用“云連接論云連接論”解釋共同體成員參加云共同體的身份變化身份變化過程。問題:問題:(1)西部教師通過兩年云共同體活動,西部教師通過兩年云共同體活動,身份認同經歷了何種轉變?身份認同經歷了何種轉變?(2)這些轉變是如何發生的?這些轉變是如何發生的?云共同體活動所提出的問題與學員認知現狀的聯系。人際之間的聯系。個體與問題所產生的情感聯系,也指群體通過問題中介所產生的情感聯系。03 研究設計研究設計研究設計研究設計 3.1 從敘述研究視角理解教師身份從敘述研究視角理解教師身份03教師教師敘事作為一個容器,既可以儲存教師的聲音和經歷,也可以支撐和激勵
6、教師不斷建構或重構自己身份(Yuan,Zhang&Li,2022)。研究者研究者敘事研究可幫助研究者理解教師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和發展環境中,在其社會互動交往中構建出復雜、動態的身份(Schaefer et al.,2014)。03研究設計研究設計 3.2 研究參與者研究參與者(麥琪麥琪)目的性抽樣目的性抽樣(Creswell&Creswell,2018)麥琪麥琪基本背景:基本背景:2323年年教齡的女教師 第一期共同體中的西部高校西部高校成員選擇原因:選擇原因:雖然她自述缺乏應用語言學基礎,但她在共同體中進進步快、表現出色步快、表現出色,因此被選為第二期共同體的促研員第二期共同體的促研員。03研
7、究設計研究設計 3.2 研究參與者研究參與者(麥琪麥琪)19991999年:畢業任教年:畢業任教英語專業本科畢業后在西部三線城市的一所二西部三線城市的一所二本院校任教。本院校任教。該校層次不高、得到專家指導的機會少、缺乏研究氛圍。20112011年:劍橋訪學年:劍橋訪學雖然半年訪學給麥琪的生活注入了活力,但返校后很快恢復原狀恢復原狀。20172017年:晉升年:晉升+讀博讀博2017年評上了教授評上了教授。此后她又陷入了“迷?!钡臓顟B。2017年下半年,麥琪申請出國攻讀英美英美文學專業博士文學專業博士學位。20202020年:加入共同體年:加入共同體讀博的第三年,2020年1月,麥琪看到“產出
8、導向法產出導向法”云云共同體共同體招募通知,她立刻帶著團隊加入團隊加入,開始了兩年的學習歷程,實現了自己多年想跨出西部三線城市二本院校邊界的愿望。尋找新目標尋找新目標尋找新目標尋找新目標03研究設計研究設計 3.3 數據搜集與分析數據搜集與分析參加共同體過程中的收獲、問題、建議與感受麥琪的麥琪的2121次反思次反思教育背景信息、加入共同體前自己的專業發展過程、參加共同體的動機和過程,以及參加共同體后自己的變化等內容1 1小時的深度訪談小時的深度訪談與一作的多次微信聊天記錄與一作的多次微信聊天記錄共計:共計:56988字字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將所有數據導入Nvivo 12 自下而上識別麥琪在數據中反
9、映出的身份及其變化節點 注重識別本土話語凸顯出的身份及其變化(Patton,2015)“學了一兩次,發現我對POA的理解都是自以為是的。當促研員第一次點評教案的時候,挑出來有很明顯錯誤的教案就是我的?!贝鞌〉拇鞌〉腜OAPOA入門者入門者第二作者第二作者邀請第二作者對數據分析結果進行討論,達到研究者三角驗證。04 研究參與者研究參與者 麥琪的敘事麥琪的敘事04敘事敘事 4.1 參加共同體參加共同體初期初期:“挫敗的挫敗的POA入門者入門者”“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和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反思)積極情感體驗(第一次活動)積極情感體驗(第一次活動)內心內心“恐慌恐慌”(學校(學校&
10、專業背景)專業背景)我們是西部的,共同體里邊有些人來自特別好的學校,參加過比賽,比較了解POA,所以我們自己心里很恐慌。(訪談)她覺得自己沒有語言學基礎,這讓她在共同體學習“有點兒吃力”。挑戰(自己表現一般)挑戰(自己表現一般)我對POA理論理解不透徹,無法做到活學活用。對于其他教師的課程設計,無法抓住課程實施的推進脈絡,導致對其他教師的點評站位不高,無法切中要害。(反思)看到上次自己的反思中所提的建議被采納,心中備受感動與鼓舞,雖然與文老師只是云端相見,但距離并不遙遠,感覺文老師就在身邊鼓勵著我。(反思)04敘事敘事 4.2參加共同體參加共同體中后期中后期:“被認可的被認可的POA追隨者追隨
11、者”第九次活動要求第九次活動要求成員閱讀行動研究的文成員閱讀行動研究的文獻并圍繞文獻進行討論。獻并圍繞文獻進行討論。和團隊討論到和團隊討論到凌晨三四點凌晨三四點如果我做不好,不僅是在全國同行面前丟人,也在同事面前丟人(訪談)倍感壓力倍感壓力我們作為西部二本學校的老師,只要努力也可以被認同,這對我們來說真的是莫大的鼓勵,改變了我在共同體中發展的軌跡,從一個一般的學員變成了對自己要求更高的學員,特別渴望把 學好。(訪談)能夠跟隨文老師和促研團隊本身就是一種榮耀,我渴望為豐富中國外語教學研究貢獻綿薄之力,這也是每位中國外語教學研究者的使命。(反思)04敘事敘事 4.3 離開共同體后離開共同體后:“自
12、信的自信的POA傳播者傳播者”促研員找我后,我感到這是對我的一種認同認同(訪談)到促研員這個階段,我想真的把POA掌握好,能給同事或別人去講,成為一個傳播者。(訪談)促研員促研員(身份認同(身份認同+掌握、傳播知識)掌握、傳播知識)“克服惰性,積極參加這種學術組織”(訪談)。她所在的學院有一個由兩位日語教師組成的團隊參加了第二期共同體。動員同事參加共同體動員同事參加共同體通過在共同體中的合作,她感受到她和同事的合作“更加親密”。加強同事間聯系加強同事間聯系共同體給我好多機會,共同體里我們省的老師也認識我了。共同體的經歷對我個人和學校都起了很好的傳播作用。共同體擴展了我們的空間,打破了空間壁壘。
13、(訪談)提升個人和學校影響力提升個人和學校影響力05 討論討論身份轉變身份轉變(結果)(結果)希望深入了解POA認知連接(條件)認知連接(條件)討論討論 麥琪的麥琪的身份轉變來源身份轉變來源05社會連接(條件)社會連接(條件)POA理論提出者的指導更多可以交流的同行情感連接(條件)情感連接(條件)對POA的好奇心為科研路上顆粒無收的酸楚找到出路共同作用共同作用討論討論 加入共同體初期的表現加入共同體初期的表現05沒有密切的認知連接沒有密切的認知連接她認為自己對POA的了解“都是自以為是的”。沒有深入的社會連接沒有深入的社會連接第一次教案暴露的問題讓她并未和促研員與其他成員建立起更深的社會連接。
14、情感體驗較為消極情感體驗較為消極第一次教案暴露的問題被促研員指出使她覺得“丟人”?!霸七B接云連接”建設目標建設目標嘗試階段的目標嘗試階段的目標是建設中度的認知連接、低度的社會連接和情感連接。(文秋芳,2022b)進一步建立認知、社會、情感的條件:進一步建立認知、社會、情感的條件:促研員并未因她POA理論基礎薄弱忽視她討論討論 重要轉折的原因分析(個人重要轉折的原因分析(個人“連接連接”層次的提升)層次的提升)05認知連接層次的提升認知連接層次的提升她在匯報前深入思考將要匯報的“問題”,參加大班活動時就有了貢獻自己智慧的“資本”(文秋芳,2022a)深入的社會連接深入的社會連接 她與自己的團隊成
15、員熬夜討論,與促研員在大班一起討論、爭辯和協商,麥琪的社會連接范圍不斷擴大。她先與本校的團隊成員、小組成員和促研員討論,再與大班所有成員和促研員討論。加深加深個人主觀個人主觀能動性能動性中高度的情感連接中高度的情感連接大班匯報帶來獲得感和滿足感;大班活動中麥琪的建議被采納、促研員對她的包容讓她在情感上受到鼓舞,與共同體逐漸建立了中度和中高度的情感連接(文秋芳,2022b)。進一步加深認知,獲得新知識、新技能、新能力 討論討論 重要轉折的原因分析重要轉折的原因分析(共同體內外部共同體內外部)05轉變:大班匯報轉變:大班匯報 外部營造環境外部營造環境促研團隊即時反饋和表揚;公平輪流制公平輪流制,大
16、班匯報的機會。內部精神鼓勵內部精神鼓勵 促研員對成員的幫助和指導幫助和指導讓麥琪有了“使命感”從云共同體內部精神層面引導教師更新專業發展理念(杜亞麗、丁娟,2021),促成其身份轉變。建議建議改進點1應對學員的問題與建議給予即時反饋,注重認知連接的建立,多鼓勵與表揚學員,形成常態的正面反饋機制。改進點2應在共同體運行過程中平等對待每位成員,為他們創造公平的發展機會改進點3促研員應對學員給予幫助和鼓勵,傳遞正能量,進而促使學員產生“使命感”并幫助別人。改進點4共同體組織者兼顧三種連接,通過不同策略加強成員與共同體的各種連接。討論討論 建議(針對負責人及促研員)建議(針對負責人及促研員)0406 結語結語06結語結語局限局限本研究只關注了1 1期期云共同體中1 1位位來自西部地區的教師在參加共同體過程中的身份認同轉變。展望展望期望更多的研究者、教師教育者和虛擬教研室負責人能夠在這方面多努力,更加關注西部外語教師,更好地研究如何通過虛擬教研室促進他們建構和轉換身份認同,更好地促進其可持續專業發展。謝謝大家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