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趨勢報告(2023年)(6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工信部: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趨勢報告(2023年)(63頁).pdf(6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趨勢報告發展趨勢報告(2023 年)年)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 50 人論壇人論壇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2023 年年 12 月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版權聲明版權聲明本研究報告版權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并受本研究報告版權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并受法律保護。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報告文句或者觀法律保護。轉載、
2、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報告文句或者觀點的,應注明點的,應注明“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1前言產業集群因其特有的文化向心力、競爭與合作共存的協作網絡、高效的知識流動等,能夠更加有效地配置產業、創新等資源,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加極。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刻演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區域化布局趨勢,我國正處于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3、、制造大國向強國邁進的關鍵階段。先進制造業集群是適應新時期發展需要,產業分工深化和集聚發展的高級形式,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支撐。2023 年 5 月國務院常務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意見,明確了我國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的重點方向和任務。近 20 年,世界各國都在深刻反思原有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布局的方式,其中一個重要的調整就是制造業對國家、區域發展重要性的再認識,各國都出臺了大量支持制造業發展、變革制造方式、搶占新制造制高點的政策。模式的反思、政策的調整、技術的變革都對產業集群的空間形態、技術創新、政策治理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全面跟蹤、梳理、總結全
4、球典型產業集群演變發展的新特征、新趨勢,能夠幫助政府和相關集群主體更好把握規律和“先機”。本報告以大量的數據和資料分析為基礎,將在公開信息和研究論文中討論度高作為全球有影響力制造業集群的標準,最終選取了全球 150 個典型集群作為年度跟蹤分析的樣本,從區域分布、技術創新、集群政策與治理等角度全面展示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演變發展的全貌,總體形成 2023 年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的“八大趨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2勢”,并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政
5、府、集群發展促進組織、企業等開展先進制造業集群促進和發展工作提供一定參考。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3目錄前言.1第一章 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新時期產業競爭的有效生態.6一、優化效率、提升質量、促進增長的有效組織生態.6二、促進知識流動、跨界融合、加速創新的有效組織生態.7三、促進區域不斷升級躍升、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組織生態.7四、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有效組織生態.8第二章 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區域圖景.10一、全球形成三大制造
6、中心網絡.10二、北美先進制造業集群創新力強,國際性特征突出.11(一)工業城市分割化產業集群發展.11(二)優勢集群集中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領域.12三、歐洲先進制造業集群基礎雄厚,品牌性特征突出.15(一)德國中心化區域主導集群創新發展.15(二)優勢集群集中生物醫藥、裝備和消費品領域.15四、亞洲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速度快,新興性特征突出.20(一)亞洲產業集群重點分布在中國、日本和韓國.20(二)亞洲在電子信息、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發展迅速.21第三章 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技術創新圖景.26一、新材料集群:持續關注材料性能提升與可持續性發展.26二、高端裝備集群:聚焦智
7、能制造、清潔能源裝備研發技術.26三、電子信息集群:人工智能等發展驅動硬件、軟件、服務等核心技術體系加速重構.27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4四、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集群:不斷創新治療方法和研發新型醫療器械.28五、消費品類集群:注重產品多元功效性與品質健康化.29第四章 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政策圖景.31一、北美洲以技術創新為著力點,發揮市場導向作用,重視長期基礎科學及尖端科技研究.31二、歐洲重視扶持中小企業,促進跨國協同合作,充分發揮集
8、群發展促進組織的織網作用.33三、亞洲通過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促進集群快速發展,注重產業鏈升級,不斷加強產學研合作.35第五章 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學術研究圖景.37一、關注制造業空間集聚與區域經濟的互動發展.38二、關注制造業集群創新網絡的形成和績效.39三、關注經濟全球化、低碳綠色化、生產智能化等新趨勢背景下的集群轉型升級研究.40第六章 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趨勢.42一、以促進創新和增長為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42二、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持續引領世界經濟增長.44三、全球產業鏈重構加速產業集群布局調整.44四、政產學研高效聯動仍是集群創新能力提升的主要路徑.45五、基礎技術和跨界融合是集群
9、技術創新的主要關注點.46六、數字技術蝶變正在改變集群網絡協作形態.46七、世界各國積極探索加快建設低碳和近零碳集群.47八、文化在促進集群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得到更多重視.48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5第七章 相關啟示和建議.49一、以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為重點夯實集群基礎優勢.49二、以加快建立體系化創新平臺為重點構建創新生態.50三、以提升集群發展促進組織能力為重點完善協作網絡.51四、以集群品牌和文化建設為重點促進共同行動.51附表:
10、全球典型先進制造業集群表.53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6第一章 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新時期產業競爭的有效生態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集聚,以共享社會文化、基礎設施、制度公約為基礎,以創新知識持續外溢轉化為核心,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密切聯系的企業和配套機構競合共生形成的網絡化產業組織形態,是產業分工深化和集聚發展的高級形式。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新形勢下驅動經濟增長、產業高效組織、快速融合創新、參與國際競爭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載體。一、優化效率
11、、提升質量、促進增長的有效組織生態產業集聚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經濟現象,邁克爾波特認為產業集群可以提高企業、區域和國家的競爭力,相關增長極理論認為只要一種產業(通常指產業龍頭企業)落到一地,就會引起連鎖的積累效應,促進當地經濟增長,并將增長效應擴展到鄰近地區。產業集群通過專業化分工和協作,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區域生產效率,同時不斷促進資源要素集聚,輻射帶動區域內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地區和國家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世界銀行每年發布的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國際投資主要向重要產業集群區位轉移和集中。從全球各國的工業化歷程看,產業集群都是一個區域增長和發展的重要引擎,過程中崛起和形成了像英國曼徹
12、斯特、美國匹茲堡、德國慕尼黑、韓國漢城等全球知名城市。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進入低速增長期,2009-2019年,年平均增速為3.2%,低于 1999-2009 年的 3.5%。在疫情沖擊下,2020-2022 年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約 1.9%。在此背景下,各國都把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作為促進其經濟復蘇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國制定了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推出了“工業 4.0”戰略,日本發布了制造業競爭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7策
13、略,加強對先進制造業技術、區域、生態的前瞻布局,重要目的就是培育發展經濟新增長極。二、促進知識流動、跨界融合、加速創新的有效組織生態產業集群通過空間集聚、知識外溢和集體行動等,促進相關企業和各類支撐性機構緊密互動而加速創新,從而推動區域形成源源不斷的競爭力。產業集群是產業創新的源泉和核心,硅谷高科技產業集群、波士頓生物技術產業集群等高度集聚了全球領域內最頂尖的人才、研發機構和企業等,領域內主要的創新成果幾乎都源于這些集群。當前,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各國都在搶占新一輪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技術創新的周期在縮短,創新的融合性在增強,需要更高效的組織方式提高知識流動、融合創新的效率。產業創新
14、既取決于創新型的企業家和科技人才,也取決于知識學習過程中企業之間、產學研之間關系的質量、強度及其網絡結構。前一輪產業創新更多依賴于領軍企業家和人才,新時期產業創新對跨領域融合性增強,產業集群既能匯聚優質資源,又有利于促進知識流動和跨界融合,樹立共同目標,是新時期產業創新的最有效組織。世界各國在近年的關于先進制造業發展戰略中,都把依托集群建立創新網絡作為一項重要目標,美國白宮發布的 2022 版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明確提出加強和振興先進制造業生態系統。三、促進區域不斷升級躍升、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組織生態產業集聚區和部分產業集群不一定能長期存在,隨著產業技術變革,有些會消亡,有些會持續創新成長、迭代升
15、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融合了產業、技術、人才、金融、文化等多重要素,在其高效的融合創新下,更能實現產業、技術的迭代,樹立區域產業形象,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8拓寬區域發展空間,有效促進區域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美歐是推進和完成工業化較早的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相伴相生,工業化進程中涌現出了一批在全球具有較大影響力、產業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例如美國硅谷、底特律汽車城、德國赫爾佐根赫若拉赫體育小鎮、日本筑波科技城等。但隨著近年來技術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
16、進,產業集群也需進一步創新升級。目前這些區域都在加快探索,不斷創新升級區域想象,以構建新的區域競爭力,實現可持續增長。例如,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將原有堅持 100 多年的“cradle of theautomobile”(現代汽車的起源地)的區域產業定位轉向“mobile offuture made in Baden-Wrttemberg”(未來出行之城),使得巴登符騰堡州發展實現了升級和拓寬。美國加州圣地亞哥圍繞產業轉型和城市發展需要,實現了從“汽車工業城市”到“科技創新城市”的產業形象轉變,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和活力的城市之一。產業集群集聚各類發展要素,致力于促進這些要素的平衡可持續發展,有助于
17、幫助城市形成產業持續優化升級的自適應生態,促進產城人文融合發展。四、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有效組織生態跨國公司、龍頭企業是上一輪全球化和國際競爭中的主要推動力量,這些大型公司的競爭實力是一國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體現。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在先進制造領域擁有眾多綜合實力較強的跨國公司,2023 年財富世界 500 強排行榜中,美國有 135 家與大眾生活和健康相關的跨國公司,德國擁有大眾、戴姆勒、寶馬、西門子等排名居于前列的世界知名制造企業,日本則擁有三菱、本田、日產等企業。近年來,我國國際制造優勢不斷增強,入列世界 500 強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
18、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9的企業也隨之增多,2023 年有 142 家企業進入世界 500 強,已經超過美國。但從質量效益看,仍然有不少差距,世界 500 強的平均利潤為 58 億美元,而我國上榜企業的平均利潤是 39 億美元,主要集中在金融、科技、媒體、通信、能源領域,在先進制造領域上榜較少。隨著全球產業鏈由水平分工向區域化、分散化、多元化布局轉變,下一階段的國際競爭也逐漸轉變為若干優勢企業、專業企業、研發機構構建的集群協同創新、產業生態之間的競爭。先進制造業集群成為關鍵技術突破、龍頭企業和冠軍企業培育,重建我
19、國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要載體。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10第二章 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區域圖景全球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代表著區域產業布局。本報告把在公開信息和研究論文討論度高作為全球有影響力的制造業集群的標準,依據各國產業集群地圖、網絡輿情、學術研究等資料,梳理了目前1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發布的 2022年工業發展報告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
20、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在全球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地位的產業集群(共計 150 個,如圖 2-1所示)。一、全球形成三大制造中心網絡 總體來看,有影響力的制造業集群仍主要集中在全球三大制造中心網絡,即以美國、加拿大為中心的北美生產網絡,以德國、法國、荷蘭和意大利為核心的歐洲生產網絡,以中國、日本、韓國為核心的亞洲生產網絡,不同的生產網絡抓住了不同主導產業在全球崛起的機遇,產業集群的主導產業和發展特征都不同。當前,亞太地區制造業集群崛起速度較快,亞太地區發展中和新興工業經濟體在世界制造業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已從 2000 年的 15%左右躍升至2020 年的近 45%1。從
21、區域分布來看,全球制造業集群布局受產業變遷和迭代的影響,三大洲形成區域特色化產業集群帶布局,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洲以工業城市分割化發展產業集群,歐洲以德國為中心區域主導集群創新發展,亞洲產業集群集中在沿海區域,以貿易和生產制造型集群為主。具體到產業領域,歐美發達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集群、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消費品制造業集群的發展基礎雄厚;亞洲國家產業集群發展起步較晚,目前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新興制造業領域具11備一定優勢。圖 2-1 全球典型產業集群領域分布數據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二、北美先進制造業集群創新力強,國際性特征突出(一)工業城市分割化
22、產業集群發展(一)工業城市分割化產業集群發展北美洲產業集群以美國為主,形成三條以工業城市為依托的分布帶。一是美國東北部工業區,以底特律、匹茲堡、芝加哥等工業城市為代表,分布有汽車、機器人、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二是美國南部沿海工業區,以休斯頓為代表,隨著墨西哥灣石油的開發而逐步興起,形成了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和電子工業等產業集群。三是美國西部沿海工業區,以洛杉磯、舊金山、圣迭戈等工業城市為代表,依托高校及科研機構形成了一批高科技產業集群。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
23、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12(二)優勢集群集中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領域(二)優勢集群集中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領域北美洲生物醫藥產業在全球處于主導地位,2021 年醫藥產品占據全球近一半的市場份額,具有較高的集中度,其中美國是全球生物醫藥最大的研發強國,相關產業總產值約占 GDP的 17%,是現代生物技術的發源地。同時,美國是全球主要的通用航空制造大國,2021 年全年出貨量 1670架,占全球總量的 48%。在電子信息領域,以硅谷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集群成為世界電子產業和計算機產業發展高地,引領著世界科技創新潮流。1.北美洲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制造業集群科技創新實力全球領先。在報告梳
24、理的北美洲有影響力的 33 個集群中,生物醫藥相關集群為 10 個,如表 1-1。各集群內擁有諸多世界級生物醫藥龍頭企業,如跨國醫藥巨頭輝瑞、默沙東、諾華,著名研究型生物制藥公司艾伯維,發展歷史悠久的禮來公司,全球生物技術公司 Biogen等,形成了全球化銷售網絡,行業影響力較強。研究機構以頂尖醫學院、專業研究所為主,例如麻省理工學院擁有世界最大的生物醫學工程實驗室,開創“大學+企業”的合作研究模式,實現了研究、實驗、教學、應用等功能綜合發展。根據美國國立衛生院公布的2022 年美國十大醫藥集群地區最新榜單,有“基因城”之稱的波士頓地區是美國排名第一的生物制藥集群,北美最具價值 TOP18 生
25、物醫藥公司2中位于波士頓的有 5 家,肯德爾廣場更被稱為全球醫藥產業的“華爾街”以及“世界上最具創新性的 1 平方英里”,聚集了 13家入選國際 TOP20 的生物醫藥公司。表 1-1 北美洲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制造業典型集群集群名稱集群名稱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研究機構研究機構2全球知名投行 Torreya對北美生物醫藥公司估值進行排名,評選出了前 18 強。這 18 強公司各具亮點,專注領域覆蓋基因編輯、細胞療法、RNAi療法等熱門產品/技術。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
26、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13北卡羅來納州生命科學制造集群百健、葛蘭素史克、默克、諾和諾德、諾華、輝瑞北卡羅來納州生物技術中心、杜克大學波士頓生物技術產業集群百時美施貴寶、渤健、默沙東、默克、波士頓科學、麥迪遜生物技術、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新英格蘭醫學中心舊金山生命科技灣拜瑪林制藥、基因泰克、諾華、拜耳和吉列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費城生物技術產業集群阿斯利康、默克、葛蘭素史克、丹納赫公司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費城兒童醫院、科里爾研究所、克里斯蒂安娜護理基因編輯研究所、杰斐遜健康、天普大學和威斯塔爾
27、研究所芝加哥生物技術產業集群艾伯維、雅培公司、百特醫療保健、赫斯派拉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西北大學明尼阿波利斯醫療設備和生物技術集群美敦力公司、3M公司、聯合健康集團明尼蘇達大學、梅奧醫療集團新澤西州醫藥產業集群強生公司、賽諾菲公司、默克公司、羅氏、諾華新澤西創新研究所、羅文大學細胞和基因治療中心、科里爾醫學研究所納什維爾醫療保健產業集群HCA 醫療保健公司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梅哈里醫學院圣地亞哥生物醫藥集群葛蘭素史克、基因泰克、賽默飛世爾、BD生命科學索爾克研究所、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洛杉磯生物醫藥集群ImmunoCellular Therapeutics、Nantcell、Xenco、S
28、ynedgen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南加州大學、佩珀代因大學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2.創新性企業集聚與資本涌入帶動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在報告梳理的北美洲有影響力的 33 個集群中,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為 6個,如表 2-2。集群內的龍頭企業多數為科技創新公司,如蘋果、谷歌、甲骨文等作為行業的頭部企業,國際影響力較大。研究機構多數為高校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中心組成,在完善的金融資本支持體系下,大量的資本投入釋放了更多創新活力。以硅谷為例,2022 年其專利數量為 20424 件,在加州和全國范圍內的專利注冊份額分別占 46%和 13%,最初是以斯坦福大學為創新基礎,成立
29、了第一批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業公司。2021 年硅谷整體風險投資總額為441 億美元,占全美風險投資總額的 16%,主要投資領域為互聯網產業,占比 41%,而與硅谷相比,同年北京和上海風險投資總額僅為 136 億美元和 134 億美元,差距較大??萍夹推髽I同樣是硅谷創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14新發展的有力支撐。2022 年硅谷獨角獸企業 101 家,占美國總量的16%,其中不乏估值已經接近 100 億美元的企業如 TripActions、Nu
30、ro等。表 2-2 北美洲電子信息制造業典型集群集群名稱集群名稱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研究機構研究機構亞特蘭大科技集群可口可樂、First Data、達美航空、UPS達美航空 The Hanger 創新中心、First Data學習及創新中心硅谷高科技產業集群高通、谷歌、蘋果、英特爾、惠普、思科公司、Meta、特斯拉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圣克拉拉大學、圣荷塞大學等奧斯汀科技中心戴爾科技、IBM、甲骨文公司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笨耸』谌斯ぶ悄艿墓湷壖杭幽么罅孔佑嬎慵夹g公司D-Wave Systems麥吉爾大學、康考迪亞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數字技術超級集群Ideon Techno
31、logiesDias地球物理公司、加拿大信息技術與綜合系統數學組織、西蒙弗雷澤大學安大略省先進制造超級集群Novonix,MDA麥克馬斯特創新園、麥克馬斯特大學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3.北美洲高端裝備制造業集群聚焦在航空航天領域,歷史悠久、產業鏈完備。在報告梳理的北美洲有影響力的 33 個集群中,高端裝備制造業集群為 6 個,且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領域,如表 2-3。龍頭企業發展歷史悠久,國際市場占有率較高,在區域內形成了較完備的供應鏈、產業鏈。例如,波音公司在歷經 100 多年的發展后,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公司、美國最大的出口商、華盛頓州最大的私營雇主,市場份額在最高時期曾
32、達到 80%以上。位于西雅圖以北的艾弗雷特是波音公司全球最大的工廠所在地,周邊聚集有1000 多家波音的配套供應商、服務商。波音公司總部所在的華盛頓州是美國的航空工業中心,形成了涵蓋航空電子、航空材料、航空設備、飛機內飾、檢測服務等環節的完備產業鏈。集群內的研究機構多數為一流高校以及國家實驗室,例如曾被評為“世界最創新大學”的華盛頓大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下屬最大的太空研究中心約翰遜航天中心等,基礎設施完備,支撐集群技術成果創新。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
33、業文化發展中心15表 2-3 北美洲高端裝備制造業典型集群集群名稱集群名稱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研究機構研究機構南加州航空制造業集群Space X、美國空境公司、藍寶石能源、通用動力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加州州立大學、蒙特貝羅聯合學區、由加州理工學院管理的噴氣推進實驗室西雅圖航空航天制造集群亞馬遜、波音公司、微軟華盛頓大學、華盛頓州立大學魁北克省蒙特利爾航空產業集群龐巴迪宇航公司、貝爾直升機公司、普惠公司、CAE 公司麥吉爾大學、Aero Montreal芝加哥制造業集群卡特彼勒、聯合航空控股公司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卡特彼勒公司德克薩斯州航空產業集群洛克希德馬丁
34、公司、美國航空集團、雷神公司約翰遜航天中心、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德州農工大學等。匹茲堡機器人產業集群谷歌、優步、美國鋁業、阿勒格尼技術、多鄰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匹茲堡大學、ARM(先進制造機器人)研究所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三、歐洲先進制造業集群基礎雄厚,品牌性特征突出(一)德國中心化區域主導集群創新發展(一)德國中心化區域主導集群創新發展在歐洲各國中,德國保持著全球領先的工業實力,制造業占GDP 的比重在 1995 年以后長期保持在 20%-23%之間。根據 2020 年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歐洲產業集群和產業變革全景報告,排名前20 名的聚集地明顯集中在西歐地區,其
35、中德國有 6個。截至 2020 年10 月,德國已形成 431 個產業創新集群,其中獲得歐洲集群卓越計劃“金標集群”稱號的共 12個,占金標集群總量的 15.8%。(二)優勢集群集中生物醫藥、裝備和消費品領域(二)優勢集群集中生物醫藥、裝備和消費品領域歐洲在生物醫藥領域產業規模僅次于美國,市場和產業增長穩定,德國、法國、英國、瑞士等皆為全球著名的生物醫藥強國。裝備領域主要集中在汽車和航空航天領域,歐洲整體上處于領先地位,其中,德國是世界上著名的汽車工業強國,法國是全球領先的航空工業大國之一。在消費品領域,歐洲標志性品牌眾多,渠道網絡成熟,同時還是全球時尚文化的引領者。1.歐洲生物醫藥集群擁有完
36、善的創新生態網絡。在報告梳理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16歐洲有影響力的 55個集群中,生物醫藥相關集群為 15個,如表 2-4。諾華、羅氏、阿斯利康等跨國企業和大量高度專業化的中小企業利用所在區域的競爭優勢,實現了快速擴張與集聚。例如,目前有20%的歐洲生物科技公司都將總部設在瑞士3,這是由于瑞士作為人均生物技術專利世界前列、全球新藥注冊程序最快的國家之一,有著理想的銷售市場、高質量的生活環境、充滿活力的創業氛圍;圖特林根是全球首批發展產
37、業集群的地區,到 1999 年,德國 85%以上的醫療器械公司均設立在此。歐洲擁有世界一流的生物醫藥研究院所、醫療中心和醫院,在 2023 年 QS 世界大學生命科學專業排名前10 名的大學中,位于歐洲的有 4 所大學,機構密集的創新網絡為實現學科交叉、臨床創新、產學研醫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表 2-4 歐洲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制造業典型集群集群名稱集群名稱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研究機構研究機構里昂生物科學園賽諾菲巴斯德生物公司、勃林格殷格翰動物保健公司、梅里埃生物公司、BD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巴黎基因谷國家基因組研究與開發公司國家科研中心、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所、國家農業研究院、原子能委員會、
38、農業研究國際合作中心、法國國家基因測序中心、國家人類基因治療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人類致病基因測序中心阿爾薩斯生物谷賽諾菲一安萬特、諾華、Transgene、凡塔納、禮來公司、布魯克、密理博等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法國國家衛生和醫學研究所、消化道癌癥研究院、工業產權研究中心丹麥-瑞典生物醫藥谷諾和諾德、靈北制藥、利奧制藥歐洲散裂中子源、激光同步加速器源MAX IV 和哥本哈根糖尿病研究中心Steno、哥本哈根大學,隆德大學,國立血清研究所瑞典生物科技產業集群法瑪西亞、阿斯利康、通用醫療卡羅林斯卡學院、斯德哥爾摩大學意大利醫藥產業集群先靈葆雅、博萊科圣拉菲爾醫院、圣拉菲爾科學研究所戈爾韋醫藥技術集群
39、美敦力公司、雅培、麥瑞通、波士頓科學愛爾蘭國立大學德國紐倫堡醫谷集群西門子醫療公司、諾和諾德、利奧制藥、百特金寶Fraunhofer集成電路研究所、Max-Planck光科學研究所、西門子成像科學研究所、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3根據2023 瑞士生物科技報告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17慕尼黑生物醫藥集群羅氏,諾華,安進,米克羅麥特,麥迪金,ExosomeDiagnostics,GPC,MorphoSys慕尼黑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魏恩施蒂芬特
40、里斯多夫應用科學大學、慕尼黑應用技術大學、德國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圖特林根醫療器械產業集群蛇牌、凱爾斯瑪丁弗賴堡大學、圖賓根大學、烏爾姆大學伊斯坦布爾健康產業集群abdi lbrahim 公司、Nobel制藥公司、土耳其 ILKO制藥公司圣克蘇科實驗室、諾斯全信息技術公司巴塞爾健康谷生命科學中心羅氏、諾華、Ciba、Straumann巴塞爾大學、弗里德里希米舍爾研究所、巴塞爾免疫研究所、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加泰羅尼亞生物區Almirall,Esteve,Ferrer,基立福、Uriach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加泰羅尼亞生物工程研究所倫敦、劍橋、牛津金三角拜爾、安進、阿斯利康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歐洲生
41、物信息學研究所愛丁堡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東芝醫療、Roslin Cells愛丁堡大學、莫登研究院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2.歐洲高端裝備制造業集群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領域,發展歷史悠久。在報告梳理的歐洲有影響力的 55 個集群中,高端裝備集群為 11 個,集中在航空航天領域,如表 2-5。據歐洲航空航天產業聚集區伙伴關系(EACP)統計,歐洲共有 41個航空航天產業聚集區。龍頭企業進入航空航天領域市場較早,如全球第一大飛機制造商空中客車于 1970 年成立,并將總部設在有著“歐洲宇航之都”美譽的法國圖盧茲,目前在歐洲商業和軍用航空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研究機構多數為國家級的實驗室、研究中心等
42、,整體研究實力強大,如擁有歐洲最大的航天研究中心圖盧茲航天中心 CST、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航空航天學術機構皇家航空學會等。表 2-5 歐洲高端裝備制造業典型集群集群名稱集群名稱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研究機構研究機構圖盧茲航空谷空中客車、ATR、達索航空法國航空航天實驗室、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圖盧茲航天中心 CST、盧茲-南比利牛斯聯合大學、圖盧茲第三大學歐登塞機器人產業集群優傲機器人、名傲移動機器人丹麥技術研究所、歐登塞機器人機構、Syddanske Forskerparker 機構瑞典環保設備產業集群恩華特集團、北歐生態能源公司、Chemrec斯德哥爾摩國際環境研究院瑞典航空航天產業集群RUAG S
43、pace、薩博集團、GKN查爾默斯理工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18意大利皮埃蒙特航空航天產業集群GE Avio Aero,Avio SpA,Leonardo,Thales Alenia Space、UnitedTechnologies Corporation都靈理工大學和其他專業研究中心瓦隆大區航空航天產業集群Sabca、Sonaca、TechnoSpace Aero、SamtechCSL 研究中心下薩克森航空集群空中客車、Premiu
44、mAerotec、Broetje-Automation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德累斯頓電子技術推動研究中心、下薩克森航空研究中心漢堡航空產業集群漢莎技術公司、空中客車、賽峰集團漢堡應用航空研究中心瑞士航空集群皮拉圖斯、SR Technics、Jet Aviation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馬德里航空航天集群歐洲宇航防務集團、SENER、Tecnalia Aerospace馬德里理工大學、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瑞典機器人谷ABB集團、龐巴迪、H&M集團、阿特拉斯、伊薩瑞典皇家理工大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梅拉達倫大學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3.歐洲傳統汽車龍頭企業資源實力雄厚,新能
45、源汽車市場潛力大。在報告梳理的歐洲有影響力的 55個集群中,汽車相關產業集群為 7個,如表 2-6。歐洲的汽車工業起源于 19世紀末期,集聚了諸多實力雄厚的世界級整車龍頭企業,如德國的大眾、奔馳、寶馬、保時捷,瑞典的沃爾沃,意大利的法拉利,英國的勞斯萊斯、路虎、賓利等,2022年全球車企收官市值排名前十中,歐洲攬下四席。其中,德國作為歐洲的汽車制造業中心長期以來享譽全球,汽車生產量約占歐洲總量的 20%4,寶馬、奔馳、奧迪三大品牌占據了全球高端汽車市場 70%的份額。在 Brand Finance 2023 年度全球最具價值汽車品牌中,德國品牌總價值占比 31.35%。歐洲汽車制造業集群形成了
46、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產業生態體系,在全球汽車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以全球四大汽車產業集群之一的斯圖加特集群為例,目前集群內聚集了 2000 多家汽車相關企業和超過 20家與汽車產業相關的高校院所及研發機構,其不僅是戴姆勒、保時捷總部所在地,還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世界領先的汽車空調和發動4根據國際汽車制造商組織(OICA)數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19機冷卻系統專業廠商貝爾、功率半導體巨頭英飛凌等多家零配件企業,有著強大的產業鏈
47、配套體系,校企之間通過雙元教育體制達成合作,為當地的汽車產業提供人才支撐。近年來,受全球碳減排政策的出臺以及能源價格高企的影響,歐洲車市電動化進程加快,2018-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年均增長率為 58%5,2022 年歐洲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 24.1%6,其中北歐是當前歐洲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最高的區域,挪威已達 88.5%,瑞典超過 50%。歐洲各國還出臺了補貼購車、減免稅收、加快充電樁建設等多項激勵政策,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未來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廣闊。表 2-6 歐洲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典型集群集群名稱集群名稱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研究機構研究機構瑞典汽車制造產業集群沃爾沃
48、、薩伯和斯堪尼亞查爾默斯理工大學意大利汽車制造產業集群法拉利、阿爾法羅米歐、瑪莎拉蒂、藍旗亞、蘭博基都靈大學、都靈理工大學及企業研發機構匈牙利汽車產業集群奔馳、奧迪、博世、鈴木企業研發部門沃爾夫斯堡汽車產業集群大眾布倫瑞克工業大學、大眾 R 部門德國斯圖加特汽車產業集群戴姆勒-奔馳、保時捷、博世、采埃孚、貝爾斯圖加特大學、巴登-符騰堡州創新聯盟巴伐利亞汽車集群寶馬、奧迪巴伐利亞州大學、巴伐利亞州科學研究院、慕尼黑工業大學比揚古汽車產業集群雷諾雷諾科技研發中心、高等汽車制造與航空工程技術學院、巴黎文理研究大學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4.歐洲消費品制造業集群品牌性突出,研發和創意設計能
49、力強。在報告梳理的歐洲有影響力的 55 個集群中,消費品類集群為 9 個,如表 2-7。遍布各行業的頭部企業歷史悠久,依托早期的資本積累,已發展成為系列知名品牌,如建立于 1837 年的法國頂級奢侈品巨頭愛馬仕、創辦于 1867 年的全球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雀巢、源自1905 年的瑞士手表勞力士、創立于 1909 年的全球最大化妝品集團歐5根據國際汽車制造商組織(OICA)數據6根據歐盟委員會數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20萊雅、成立于 19
50、29 年的日化巨頭聯合利華等。此外,歐洲還形成了法國香檳、帕爾瑪火腿、帕馬森芝士等地理標志產品。自有品牌占歐洲主要市場總銷售額的 40%以上,擁有的品牌數量是美國的兩倍。品牌獨特的價值內核離不開對產品品質的精益求精,更在于對技術創新的重視。歐洲消費品制造業對研發投入大,且各創新主體之間形成了緊密合作,有力支撐了集群創新發展。例如,2022 年歐萊雅研發投入金額為 11.38 億歐元,占其銷售額的 3%,相比去年增加了10%以上;法國皮爾法伯集團作為全球第二大藥妝研發商,與巴黎第六大學及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在皮膚學護膚品領域的合作榮獲法國 AEF 研究與革新大獎。表 2-7 歐洲消費品制造業典型
51、集群集群名稱集群名稱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研究機構研究機構丹麥農業食品園阿爾樂奧胡斯大學生物技術實驗室、阿爾樂研發中心意大利蒙特貝魯納運動鞋生產集群健樂士、泰尼卡、Nordica企業研發部門意大利佛羅倫薩時裝產業集群Gucci、菲拉格慕、佛羅倫薩集團柏麗慕達時裝學院、佛羅倫薩大學意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食品產業集群百味來、帕馬拉特、格蘭那諾意大利農業與經濟研究院、博洛尼亞大學、帕多瓦大學普拉托紡織產業集群Gucci、Prada佛羅倫薩大學瓦赫寧根食品谷雀巢、達能、聯合利華、亨氏、美贊臣瓦赫寧根大學與研究中心葡萄牙軟木產業集群阿莫林集團企業研發部門、波爾圖大學法國化妝品谷歐萊雅、迪奧、嬌蘭、紀梵希、
52、香奈兒、愛馬仕、皮爾法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法國國家農藝研究所、法國地球科學研究所、奧爾良大學、魯昂大學、巴黎第十三大學及其實驗室等瑞士制表奢侈品產業集群百達翡麗、江詩丹頓、卡地亞、勞力士、歐米茄、斯沃琪納沙泰爾大學、日內瓦大學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四、亞洲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速度快,新興性特征突出(一)亞洲產業集群重點分布在中國、日本和韓國(一)亞洲產業集群重點分布在中國、日本和韓國中國已形成以“一帶三核兩支撐”為特征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空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
53、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21間分布總體格局。日本的先進制造業集群主要分布在北海道、東北、關西、九州、沖繩、關東等地區。韓國形成了 7 個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分別是首爾首都圈集群、忠清道圈集群、湖南圈集群、江源圈集群、大慶圈集群、東南圈集群和濟州圈集群。(二)亞洲在電子信息、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二)亞洲在電子信息、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發展迅速發展迅速發達國家依然保持著產業技術研發設計領域的優勢,隨著全球產業轉移調整,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新興經濟體工業水平不斷提升,實現持續較快增長。尤其是抓住了近二十年電子信息、材料和汽車等行業高速發展的機遇,形成了具有較大規模優
54、勢的生產性集群,并逐漸向創新性集群轉變。近十年來,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長 120%,新材料產業產值總規模增長近 6 倍,年復合增長率超過 20%,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從 1.28 萬輛增長至 688.7 萬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1.亞洲電子信息制造業集群通過研發投入與持續創新實現快速發展。在報告梳理的亞洲有影響力的 55 個集群中,電子信息制造業集群為 16 個,如表 2-8。日本、韓國以電子元器件、半導體為主,中國以集成電路、通信技術、軟件與互聯網等為主。集群中的龍頭企業多數為高新技術企業,其中日本、韓國發展基礎較好,形成了一批全球鮮明的世界性品牌,如韓國的三星電子、LG、SK 海力士
55、等跨國集團,日本享譽盛名的索尼、東芝、松下等;中國企業在持續的技術創新中實現快速增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和出口國,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利潤從 2012 年的 7.9%增長至2021 年的 38.9%,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例如京東方作為新型顯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22行業頭部企業之一,其產品在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電視等五大領域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集群內研究機構以高校、國家實驗室為主,研發投入經費龐大。以韓國為例
56、,在“半導體工業振興計劃”中,韓國政府共投入了 3.46 億美元的貸款,并吸引了20 億美元的私人投資,同時通過“BK21”及“BK21”計劃、半導體希望基金對研究院所與企業進行專項支援。在這樣的資金投入下,韓國的存儲技術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便實現了對美日的趕超。表 2-8 亞洲電子信息制造業典型集群集群名稱集群名稱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研究機構研究機構京畿道電子技術集群三星、LG 電子、現代汽車、起亞汽車、現代摩比斯公司京畿道首爾大學共同研究院京畿道半導體集群三星電子、臺積電、SK海力士企業研發中心昌原國家工業區LG 電子、KISCO韓國鋼鐵韓國國防技術規劃與發展研究院龜尾國家工業區三星電子、LG
57、電子、大宇龜尾電子信息技術院首爾數字媒體城LG Telecom、MBC 電視臺、PantechDMC 研發中心大德科技園三星電子,SK 集團韓國科學技術院、韓國電子通訊研究院、韓國原子力技術研究院、韓國生命工學研究院、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北九州半導體產業集群東芝、NEC、松下、富士通、索尼、第一精工、千葉福岡系統 LSI綜合開發中心、熊本縣的組裝制造中心、大分縣檢測中心;系統信息科學研究院(九州大學)、微化綜合技術中心(九州工業大學)新加坡信息通信技術集群阿里巴巴、Facebook、Garena、谷歌、Grab、Lazada、雷蛇國家量子計算中心(NQCH)、量子技術中心(CQT)印度班加羅爾
58、ICT 集群英特爾、德州儀器、通用電氣、微軟、IBM印度科學研究所、印度信息技術學院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小米、百度、京東方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東莞市智能移動終端集群華為、OPPO、vivo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廣東省智能終端工業設計研究院青島市智能家電集群海爾、海信、澳柯瑪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臺灣新竹科學園臺積電、聯電、宏碁、Acer臺灣清華大學,臺灣交通大學,中國臺灣太空中心、芯片系統設計中心、納米組件實驗室、工業技術研究院杭州市數字安防集群大華股份,阿里巴巴,??低暠贝笮畔⒓夹g高等研究院,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華為、比亞迪、
59、中興通訊、創維、TCL鵬城實驗室、南方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武漢市光電子信息集群三安光電、瑞華光電、芯映光電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光谷實驗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23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2.亞洲新材料集群在細分領域市場集中度高。在報告梳理的亞洲有影響力的 55 個集群中,新材料集群為 6 個,如表 2-9。日本、韓國在碳纖維、納米材料、電子材料等領域優勢突出,如以東麗、東邦、三菱化
60、學為代表的日本碳纖維企業在全球小絲束碳纖維市場占據了 65%以上的市場份額,韓國三星、日本出光興產等在 OLED發光材料方向處于領先地位,日立、住友、三菱化學等在半絕緣砷化鎵領域占有 9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國在稀土材料等相對低端工業應用領域占有較大市場份額,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和資源的支持下蓬勃發展。2022 年我國稀土儲量、礦產量在全球占比分別為 33.77%與 69.98%,均位居世界第一,且為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生產國和出口國,龍頭企業競爭優勢明顯。表 2-9 亞洲新材料產業典型集群集群名稱集群名稱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研究機構研究機構麗水國家產業園LG 化學、GS加德士國家支持經濟部、韓國產業地
61、公團日本筑波科學城英特爾、softether、住友化學株式會社、日立筑波大學贛州市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集群中國稀土集團、金力永磁、晨光稀土、中科三環、贛鋒鋰業江西省鎢與稀土研究院、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東麗合成纖維集群三菱、東麗、東邦石川縣工業研究所、福井縣工業技術中心瑪塔普工業園泰國國家石油有限公司泰國第七天然氣處理廠延布工業城沙特阿美公司、中國石化阿美底特律研發中心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3.中國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速增長,中日韓三國引領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發展。在報告梳理的亞洲有影響力的 55個集群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為 10 個,如表 2-
62、10。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顯示,2022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 8 年保持全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24球第一,市場占有率提升至 25.6%,高于上年 12.1 個百分點,比亞迪和上通五菱從 2020年至今一直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前三的品牌。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建立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技術進步,蔚來、理想等本土新興高技術企業的成長煥發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創造活力
63、。日韓兩國則在氫能產業及燃料電池汽車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日本將分布式熱電聯供系統和氫燃料汽車作為發展重點,豐田等傳統車企憑借研發、生產等方面的優勢基礎,陸續推出了更多車型;韓國已擁有自主膜電極技術,實現了氫能終端產品研發的多元化。除了整車制造外,中日韓三國在新能源動力電池行業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市場份額高度集中。根據 SNEResearch 發布的 2022 年全球動力電池總裝車量數據,排名前十的企業均為中日韓國企業,市場份額合計高達 91.4%,其中寧德時代以191.6GWh的裝機量位居全球第一,市場份額占比 37%。圖 2-2 2022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 TOP10 企業市場份額數據來
64、源:SNE Research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25表 2-10 亞洲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典型集群集群名稱集群名稱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研究機構研究機構武漢市、襄陽市、十堰市、隨州市汽車集群東風汽車、恒信汽車、程力汽車湖北省專用汽車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汽車技術研究院、東風汽車工程研究院(襄樊)、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聯合研究中心(襄陽)、湖北省專用汽車研究院長春市汽車集群中國一汽、長春一汽、富奧汽車一汽技術中心(長春汽車研究所)、長春汽車材
65、料研究所、吉林大學南嶺校區汽車實驗室上海市新能源汽車集群上汽集團、特斯拉(上海)、蔚來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中國汽車產業研究院(上海分院)、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日本愛知縣汽車產業集群豐田汽車公司;電裝公司;愛信;鈴木汽車株式會社豐田中央研究所日本福島可再生能源集群東芝能源系統株式會社;福島風力發電公司;福島燃氣發電有限公司國家先進工業科學技術研究所;福島可再生能源研究所新加坡裕廊工業區殼牌、??松梨?、杜邦、巴斯夫等新加坡科技研究院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汽車集群印度巴拉特鍛造公司、塔塔、奔馳、通用、大眾、福特希瓦吉大學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東風日產、廣汽集團、小鵬、廣汽傳祺廣汽集團汽車工
66、程研究院、華南理工大學日本東京汽車產業集群本田汽車、日產汽車本田技術創新研究所溫州市樂清電氣集群正泰、德力西、人民電器樂清物聯網技術創新實驗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26第三章 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技術創新圖景創新能力是新時期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的核心要義,全球有影響力的集群引領著世界技術創新。本部分基于 150 個全球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重點梳理了新材料、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消費品類集
67、群內龍頭企業專利布局、創新成果等信息,提出這些集群主要的技術創新方向,以為我國相關領域集群開展技術創新、技術孵化、應用落地等提供參考。一、新材料集群:持續關注材料性能提升與可持續性發展龍頭企業的專利及創新成果方向主要聚焦材料高強度、高韌性、高溫耐受等性能的提升與可持續性發展。例如,被用于減輕產品重量而不影響其強度的高性能復合材料,被用于增強現有材料的性能并創造具有獨特特性的納米材料,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等新能源材料,以及生物醫用材料和智能制造材料等,都將是未來材料領域技術創新與競爭的焦點。表 3-1 新材料集群部分龍頭企業技術創新情況企業企業所在國家所在國家所在集群所在集群專利及創新成果專利
68、及創新成果東麗日本東麗合成纖維集群樹脂、薄膜、紡織品、碳纖維和高級復合材料巴斯夫德國路德維希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納米材料、分離和混合加工作業、半導體材料萬華化學中國寧波市磁性材料集群聚氨酯、丙烯及其下游丙烯酸、環氧丙烷材料研發贛鋒鋰業中國贛州市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集群鋰電池、電芯及其直接材料日立日本日本筑波科學城電子電氣產品材料、高分子薄膜、樹脂材料、太陽能電池相關材料、能源材料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二、高端裝備集群:聚焦智能制造、清潔能源裝備研發技術通過對全球有影響力的裝備制造集群內龍頭企業的專利及創新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
69、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27成果方向分析發現,一方面,隨著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智能傳感技術、移動嵌入式系統等新興技術與傳統制造行業快速融合發展,各企業加快布局智能制造裝備方向的專利成果,實現工程機械流程工藝的智能化、自動化,如中聯重科的大型柔性智能備料車間突破了高精度智能切割等關鍵技術,在行業內首次實現從鋼板來料到成品交付的全流程智能制造。另一方面,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清潔能源裝備的創新成果數量不斷增加,例如,卡特彼勒不僅擁有適用多種清潔燃料的發電機組和微電網技術,還在積極開發氫燃料電池和發電機組。表 3-2 高端裝備集群
70、部分龍頭企業技術創新情況企業企業所在國家所在國家所在集群所在集群專利及創新成果專利及創新成果三一集團中國長沙市工程機械產業集群氫燃料產品、電動設備、混凝土泵技術中聯重科中國長沙市工程機械產業集群人機協同、高精度智能切割、碳纖維臂架泵車、純電動汽車起重機徐工集團中國徐州市工程機械集群混合動力汽車、起重機、液化天然氣裝載機、純電動無人駕駛掃路機卡特彼勒美國芝加哥制造業集群集成光伏、發電機組、程序控制系統、工程機械智能化、液壓混合動力技術波音公司美國西雅圖航空航天制造集群增材制造、傳感器檢測、無線通訊傳輸、無人駕駛飛機、高超聲速技術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三、電子信息集群:人工智能等發展
71、驅動硬件、軟件、服務等核心技術體系加速重構通過對全球有影響力的電子信息集群龍頭企業的專利及創新成果方向分析發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特征突出,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逐步成為新工業革命的核心領域。信息通訊領域 6G 研發加速布局,以華為、LG、三星、愛立信等為代表的企業為主要力量,數據交換網絡、無線電傳輸系統是技術創新的主要方向。以蘋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28代表的科技巨頭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機交互等領域專利布局進程加快,例如其最新的
72、 Vision Pro 交互功能專利成果包括智能戒指、眼動交互、虛擬鍵盤、空間音頻等,拓展了更多使用場景。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持續深化發展,三星、IBM、索尼、微軟等大型跨國公司為相關產業技術領域專利申請的主力軍,重點布局的技術包括量子計算、傳感器、天線射頻、RFID等。表 3-3 電子信息集群部分龍頭企業技術創新情況企業企業所在國家所在國家所在集群所在集群專利及創新成果專利及創新成果蘋果美國硅谷高科技產業集群跟蹤手勢交互、處理設備的部件或配置、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設備、人機交互裝置、人機互聯、GUI對象操控三星韓國京畿道電子技術集群智能手機、虛擬現實、半導體材料及工藝、SM卡、家庭自動化、6G、
73、物聯網微軟美國硅谷高科技產業集群辦公自動化、通信控制協議、操作系統、加蓋顯示器、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網絡安全Meta美國硅谷高科技產業集群加蓋顯示器、人機交互、社交網絡華為中國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術集群用戶設備、控制信息、移動終端、物聯網、5G、6G戴爾美國硅谷高科技產業集群計算機硬件、數據存儲和網絡安全、控制器和運算器、電氣元件索尼日本北九州半導體產業集群眼動追蹤、多層傳感器、音頻設備、控制手柄、工業物聯網愛立信瑞典瑞典 kista 移動谷集群無線通信網絡、數字信息傳輸、通信傳輸系統、數據交換網絡、物聯網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四、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集群:不斷創新治療方法和研發
74、新型醫療器械通過對全球有影響力的生物醫藥集群內龍頭企業近年來的專利及創新成果進行分析發現,生物醫藥主要聚焦在組合物、化合物、抑制劑等方面,其中小分子化合物在新藥研發專利申請中占大多數,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29細胞治療、基因療法、蛋白降解療法等前沿的治療方法熱度持續。例如,諾華開發的治療脊髓型肌萎縮癥的 AAV 基因療法 Zolgensma,阿斯利康開發的靶向 NGF 和 TNF 的雙特異性融合蛋白等。此外,為了提升全球高端醫療設備及服務
75、可及性,各企業不斷探索研發新型器械設備,包括醫學影像設備、手術輔助設備等。以全球最大醫療器械公司美敦力為例,其大部分專利覆蓋輔助保健領域、成像診斷設備、修復設備、測量設備和遠程醫療等領域,包括經導管植入式無導線起搏系統、用于長導管遞送系統的混合密封托盤等。表 3-4 生物醫藥集群部分龍頭企業技術創新情況企業企業所在國家所在國家所在集群所在集群專利及創新成果專利及創新成果諾華瑞士巴塞爾健康谷生命科學中心有機醫藥配置品、免疫球蛋白、抗腫瘤藥、免疫試驗材料瑞輝美國波士頓生物技術產業集群抗病毒化合物、抗腫瘤藥、核酸分子和糖綴合物疫苗、免疫原性疫苗默沙東美國波士頓生物技術產業集群腫瘤免疫療法、抗感染藥、
76、含有機有效成分的醫藥配制、載體蛋白疫苗阿斯利康英國劍橋科技園吸入式小分子靶向藥物和生物制品、蛋白降解療法、細胞和基因療法美敦力公司美國明尼阿波利斯醫療設備和生物技術集群植入式藥物輸送裝置和輸液泵、植入式電極抗干擾技術、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轉復、脈沖電場消融系統等羅氏瑞士巴塞爾健康谷生命科學中心有機醫藥配置品、免疫球蛋白、抗腫瘤藥、免疫試驗材料強生美國新澤西州醫藥產業集群與 BMS 合作的抗血栓藥物milvexian、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聯合療法 amivantamab 和 lazertinib、用于治療膀胱癌的 TAR-200 平臺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五、消費品類集群:注重產品多元功
77、效性與品質健康化通過對相關龍頭企業的專利及創新成果進行分析發現,日化行業持續研發新型成分以更好地實現產品功效性,包括防曬、美白、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30抗衰老等。例如,歐萊雅旗下理膚泉新特護清盈防曬乳的核心專利成分麥色濾 400,能夠保護皮膚抵御超長波 UVA 的傷害,預防皮膚損傷可能導致的癌癥;理膚泉新 B5 多效修復霜中的羥基積雪草苷,以抗氧化和抗炎特性而聞名,有助于皮膚修護。在食品領域,高品質、健康化產品受關注度高,申請專利及創新
78、成果側重于提高蛋白質含量、降低含糖量等提高產品營養價值的技術,強調原料的天然性,如減少防腐劑和穩定劑使用的技術等。例如雀巢的一種制備光滑液體藍紋奶酪的專利技術,能夠實現奶酪不含任何人工添加成分。表 3-5 消費品類集群部分龍頭企業技術創新情況企業企業所在國家所在國家所在集群所在集群專利及創新成果專利及創新成果蒙牛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乳制品先進制造業集群高纖維低脂肪乳制品、乳酸菌、合成蛋白歐萊雅法國法國化妝谷角蛋白材料、護理皮膚制劑、毛發護理制劑、去除化妝品用的配制品、修復類護理、抗衰配制品,再生化妝品皮爾法伯法國法國化妝谷無菌化妝品、癌癥后的全方位護理、防曬隔離制劑、天然植物藥妝雀巢荷蘭瓦赫寧
79、根食品谷咖啡配制品、非酒精飲料及其干組合物或濃縮物、非乳制品咖啡奶油、天然型奶酪、植物基產品聯合利華荷蘭瓦赫寧根食品谷可修復牙釉質的生物再礦化技術、再生碳制成的表面活性劑、護理皮膚制劑、毛發護理制劑、可持續包裝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31第四章 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政策圖景集群在區域經濟中存在強大的外部性,集群中的企業能夠共享相關的公共產品,公共政策在集群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的演變,
80、各國以促進技術創新、區域協同、新增長極培育為重點加大對集群發展的支持,持續探索產業集群新的發展之路和治理模式。本部分主要監測分析了重點區域產業集群政策和治理情況,以對我國政府和集群發展促進組織等開展集群促進工作提供參考。圖 4-1 主要政策措施時序圖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一、北美洲以技術創新為著力點,發揮市場導向作用,重視長期基礎科學及尖端科技研究北美洲國家以制定創新政策為核心,設立專項計劃,實施引導、支持集群發展的措施,注重對基礎科學和尖端前沿技術予以資金支持,同時,以市場為導向,不斷保持集群的創新活力和科技競爭力。為基礎研究及領先技術研發提供經費支持。加拿大公布 3.6 億美
81、元國家量子戰略,其中 1.41 億美元用于基礎及應用研究,旨在擴大、發展和鞏固量子研究;其全球創新集群作為量子科學研究商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32化支柱的一部分,將獲得 1400 萬加元,用于開展活動。美國專門成立了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能源部科學辦公室等三大基礎研究機構,并分別于 2009、2011、2015 年發布美國創新戰略,提出加大對基礎研究的資助力度,增加相關機構的預算。其產業政策也多次提出要開發和轉化領先的制造
82、技術,例如,2015 年發布的美國創新新戰略,2018 年發布的先進制造業美國領導力戰略、2022 年發布的2022 年芯片和科學法案對代表未來科技發展方向的先進制造、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進行提前布局,提供優先發展的支持。設立專項計劃為集群發展提供政策指引。美國聯邦政府不斷推出專項計劃協助高增長小型企業發展,如小企業研發創新計劃小企業技術轉移計劃 小企業投資公司計劃等;美國環保署發布環境技術創新集群計劃,旨在支持聚焦清潔水、清潔空氣技術的集群,開展環保署項目與集群需求的對接。加拿大超級集群的建設與發展源于 2017 年啟動的創新超級集群計劃,該計劃作為加拿大長期創新發展戰略“創新和技能
83、計劃”的核心,旨在發揮政策資金和評價指標體系的引導作用,打造集群創新生態系統優勢。專項計劃的實施有針對性地為集群提供支持,更高效地整合資源,形成集群競爭優勢。充分發揮市場導向的創新主體作用。政府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出臺政策措施扶持集群發展,而真正驅動北美洲集群持續創新的是市場力量。一方面,以企業為主導,激發集群的創新活力。加拿大超級集群采取企業主導的集群治理架構,同時確保各創新主體的參與,在集群計劃的引導作用下,基于區域優勢和行業特點,組織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
84、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33施創新項目。硅谷的發展充分遵循市場原則,鼓勵企業之間相互競爭、合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鼓勵成果創新,吸引科研人才、投資資金等要素集聚。另一方面,集群組織機構以市場運營實現自我造血。例如斯坦福大學技術許可辦公室(OTL)作為自營組織,從成立之初便自收自支,其從企業獲得版稅或轉讓金,并將其中 15%的費用用于維持 OTL的運營和繳納專利申請費等。二、歐洲重視扶持中小企業,促進跨國協同合作,充分發揮集群發展促進組織的織網作用歐洲將集群視為經濟持續增長、打破區域政策孤島的有效工具,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將生態系統中的利益相關方整合成為“命運共同體”,推動集群跨區域合作,培育集群文
85、化,將中小企業視作集群創新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并在集群發展促進組織的作用下為集群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幫助。推動集群跨區域協同合作。歐盟發起歐洲卓越集群計劃“歐盟地平線 2020”計劃,提出“支持跨部門、跨區域合作”等措施,整合各國的科研資源;簽署中東歐集群協議,加強中東歐11 國在創新和集群政策方面的合作;啟動“歐洲戰略集群伙伴關系”,鼓勵歐盟內部的跨區域合作,共同支持研究和創新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提升歐盟產業集群的競爭力。歐盟委員會資助搭建了歐洲集群合作平臺,通過開展大量國際性活動鼓勵不同國家、地區的集群主體交流并展開合作;成立“歐洲產業集群聯盟”,通過建立歐盟集群工作組,將歐洲各地的集群管理機構集
86、聚組織起來,推動集群跨國、跨領域、跨集群合作,促進交流合作。重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占歐盟企業的 99%以上,對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34GDP 的貢獻達到一半以上。歐盟在推進中小企業發展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實踐,如制定歐洲小企業憲章 小型企業法案 中小企業戰略等針對性政策文件,實施歐洲企業服務網絡、中小企業國際化門戶等項目,通過新的歐洲創新委員會基金向初創企業和中小型企業投資約 1.78 億歐元以支持先進制造業等領域的突破性創新
87、。法國加大中小企業發展支持力度,設立“部際統一基金”,用于集群財政支持。德國 InnoRegio 計劃通過構建創新網絡,直接促進了東部中小企業的迅猛發展。通過促進組織加強集群各主體之間的聯系。歐洲集群設立第三方組織為集群的建設和發展提供研發合作、創業孵化、資金分配等專業化服務,推動產業間的緊密合作。例如,在德國圖特林根,第三方機構 MedicalMountains負責組織各類交流活動,整合信息資源,如舉辦醫療技術創新論壇、召集企業圓桌會議、定期開展學術研討會等,同時會與高校共同開發醫學技術專業教育課程,以促進集群醫療技術的創新。在瑞典西斯塔科技園,運營方 Electrum 基金會整合了斯德哥爾
88、摩政府、集群內企業、瑞典皇家理工三方力量,推動校企合作,管理來源于政府撥款和企業捐贈的資金,進行產業環境建設,為集群發展提供咨詢、孵化、培訓等服務。營造貫徹“卓越文化”的制度環境。歐盟將“卓越”作為培育世界級集群的核心價值導向,著力打造“卓越文化”。歐盟 2008 年發布的歐盟發展世界級集群:實施多方位創新戰略明確提出,追求卓越是歐盟培育世界級競爭力集群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礎上,歐盟實施了系列舉措。例如,歐盟委員會發起歐洲卓越集群倡議,成立了歐洲集群分析秘書處和歐洲卓越集群基金,分別負責組織專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
89、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35開展卓越集群評選,以及面向集群從業人員或者經濟發展專業人員提供集群管理方面的專項培訓;通過促進組織傳播卓越精神,促進集群內企業與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間建立伙伴關系,形成追求卓越的創新生態系統;推進金牌卓越經理人計劃,重點培育一批崇尚“卓越”精神的職業經理人,帶領企業“卓越”發展。三、亞洲通過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促進集群快速發展,注重產業鏈升級,不斷加強產學研合作亞洲國家通過政府引導加速集群發展,搶抓以信息通信、新能源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圍繞全球產業鏈中的關鍵核心環節打造未來產業體系,加強政產學研多方合
90、作的關系網絡,營造優良的產業創新環境,實現對歐美國家技術的追趕。充分發揮政府作用。政府在亞洲國家產業集群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導和推動作用。一方面,國家統一部署規劃集群政策以引導集群發展。例如,日本的文部科學省和經濟產業省作為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根據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制定了集群計劃如“產業集群計劃”“知識集群計劃”等;中國自國家層面提出打造集群計劃、明確培育重點后,地方同頻共振,各省陸續出臺相關規劃或方案。另一方面,政府著力支持建立促進機構,為集群提供指導性服務。中國的集群發展促進組織是在政府的指導下,由集群企業、協會、研究機構共同成立,提供規劃、咨詢等指導性服務;日本由文部科學省和經濟產業
91、省共同組建區域集群促進聯合會,并建立了會商協調機制,指導集群發展。重視嵌入全球產業鏈分工體系。疫情沖擊加速全球產業鏈重構,集群通過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嵌入全球價值鏈,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36以獲得產業升級。中國在國務院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意見提出,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韓國發布新增長動力規劃及發展戰略 制造業復興發展戰略藍圖,帶動企業投資,重
92、點針對半導體、納米新材料等未來產業補鏈。探索形成政產學研合作體系。日本從 1995 年開始相繼推出四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強化產學官合作關系,支持共同研究、委托研究、獎學捐助金等模式;發布“研究綜合體計劃”,提出通過支持產業界、政府、學術界和金融部門之間的研發合作來促進創新。日本九州半導體和電子創新協議會設立產學合作中心、公立支援機構、技術許可辦公室等,構筑廣泛的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在中國,國家層面、省市級層面充分利用相關政策機制,加大對政產學研協同發展的支持,如 2015 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采取多種形式建立產業集群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等”,2020
93、 年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提出“鼓勵發展由市場主體牽頭的新型集群促進機構,促進政產學研金介用合作”。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37第五章 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學術研究圖景學術研究熱點充分反映集群發展趨勢和問題,同時為集群政策實踐提供必要依據。本部分采用 CiteSpace 可視化軟件,以近十年發表的關于制造業集群的 1517 篇中英文文獻7為研究樣本,從高頻關鍵詞、突現詞等角度進行文獻計量分析,發
94、現當前國內外該領域的熱點前沿主要集中于集聚效應、升級轉型、創新發展、全球價值鏈、產業鏈等方面。表 5-1 研究文獻頻次排名前 11 位的關鍵詞序號序號中文關鍵詞中文關鍵詞頻次頻次英文關鍵詞英文關鍵詞頻次頻次1產業集群95performance912制造業40innovation853產業集聚18industry844產業鏈13clusters775產業升級11management756產業融合7impact717產業市場7growth648產業轉移6design639轉型升級6manufacturing industry6210技術創新6model6211創新績效6framework60圖 5
95、-1 英文文獻關鍵詞網絡圖譜圖5-2 英文文獻關鍵詞網絡圖譜7以 2013 年 1 月 1 日至 2023年 9 月 20 日為檢索時間,中文學術研究基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以“集群”和“制造業”為檢索詞,以 CSSCI 和北大核心為期刊來源,去重后得到 500 篇中文文獻;英文學術研究基于 WOS 核心合集數據庫,以“Topic=industrycluster AND*manufacturing”為組合檢索主題,以 SSCI 和 SCI 為期刊來源,去重后得到1017篇英文文獻。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
96、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38圖 5-3 中文文獻關鍵詞網絡圖譜圖 5-5 英文文獻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圖 5-4 中文文獻關鍵詞突現圖譜圖 5-6 中文文獻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一、關注制造業空間集聚與區域經濟的互動發展地理鄰近性和社會根植性對產業集群促進知識溢出、互動學習、不斷創新具有積極作用,這一正向效應使得集群與區域發展的互動研究一直以來是集群研究領域的熱點話題。這一主題下的高頻關鍵詞為產業集聚,其在中文關鍵詞詞頻中位列第三,通過對聚類知識圖譜進行分析,識別相關關鍵詞包括互動發展、區位商、規模經濟、地 理 集 聚(geographic conc
97、entration)、聚 類 算 法(clustering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39algorithm)、創 業(entrepreneurship)、區 位(location)、知 識(knowledge)、溢出(spillovers)等,主要包括:地理空間視角下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研究。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競爭的背景下,制造業在空間上的集聚變化形成了地區生產專業化,提高了企業要素配置效率。眾多研究基于不同的空間尺度,探討產業布局優化、產業演
98、變特征、集聚水平測度、集群競爭力等問題。制造業集群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制造業集群系統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交互影響現象。為促進集群與區域發展的良性互動,當前研究主要通過探究制造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競爭力、區域創新效率的影響,從而提出優化區域制造業集群水平的策略。初創企業的行為活動與集群及區域發展之間的關系研究。經濟復蘇之下的寬松政策推動了初創企業的興起與蓬勃發展。產業集群能夠有效促進創業的產生和發展,同時,集聚經濟的空間效應影響企業的選址決策。初創企業的選址行為表現、企業經濟活動的根植性以及創業精神對區域發展的作用由此受到關注。二、關注制造業集群創新網絡的形成和績效企業與研究機構、政府等各主
99、體可以視為集群中不同的節點,共同形成集群創新網絡。網絡的演化發展通過集群內部主體間的相互協作和共同創新促進知識、技術等資源要素通過節點在集群網絡中互聯、流動,進而提升集群的競爭優勢。這一主題下的高頻關鍵詞為創新(innovation),其在英文關鍵詞詞頻中位列第二,通過對聚類知識圖譜進行分析,識別相關關鍵詞包括創新網絡、創新績效、中 介 效 應、網 絡(network)、架 構(framework)、績 效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40(pe
100、rformance)、治理(governance)等,研究內容包括:以創新績效為導向的網絡發展機制研究。在集群創新網絡中,網絡權力的大小影響著企業獲取外部資源要素的機會以及網絡整體的運行效率,從而影響創新績效。因此,研究開始廣泛關注各主體網絡權力與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核心企業網絡權力與集群核心競爭力的關系、跨區域雙重網絡嵌入對創新績效的提升作用等。信息技術興起背景下的集群創新網絡發展特征研究。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出現改變了知識共享和傳播的方式,使得集群創新網絡發展產生新的變化。由此,前沿研究視角開始轉向新型數字化集群創新網絡的演化機制、結構特征、升級路徑,以及傳統網絡治理模式與既有組織架
101、構面臨的新挑戰等。全球優勢競爭下的協同創新路徑探索研究。國際競爭日益激烈,集群內部各主體愈加強調提升創新能力和提增效益。除了把握協同創新的形成機理、演進規律、作用機制,更多學者立足于價值鏈、產業鏈、知識鏈等多元化角度探討集群中不同職能主體的協同創新路徑。三、關注經濟全球化、低碳綠色化、生產智能化等新趨勢背景下的集群轉型升級研究隨著全球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和技術變革的演進,集群轉型升級問題備受研究關注。這一主題下的高頻關鍵詞為產業鏈、產業升級、轉型升級,通過對聚類知識圖譜進行分析,識別相關關鍵詞包括產業結構、服務業、產業融合、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chain)、生命周期分析(l
102、ife cycle assessment)、國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大數據(big data)、智能制造(smart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41manufacturing)等,研究內容包括:基于產業鏈、全球價值鏈重構的地方集群升級研究。當前,全球生產布局重構加速,研究大多圍繞產業鏈延伸、融合、韌性提升等關鍵話題,探討集群升級過程中的新挑戰與新路徑,強調從品牌建設、知識創新、制造業服務化、產業融合、
103、參與全球價值鏈活動等方面推進地方制造業集群轉型升級,涉及產業協作、分工位勢、產業同構、產業轉移等內容??沙掷m發展理念下的集群綠色化轉型研究。工業是碳排放重要領域,制造業集群是資源能源消耗的集中區域。已有研究開始重視綠色發展目標下的集群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內容包括集群向凈零碳轉型、全生命周期碳減排、產業結構調整、傳統產業改造、創新型集群對綠色經濟發展的影響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下的集群轉型升級對策研究。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加速創新,推動全球工業化進程向更高層次的工業互聯網、數字化、智能化方向邁進,智能制造、互聯網+、物聯網等成為制造業集群轉型升級方向的研究熱點,各國圍繞“工業 4.0
104、”“制造強國”“一帶一路”等戰略目標的實施效果、挑戰和機遇開展理論與實證研究,為決策者提供信息支撐。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42第六章 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趨勢本部分在對 150個全球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的跟蹤分析基礎上,結合近年來全球經濟社會形勢,從政策、增長、布局、創新等角度總結 2023 年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呈現“八大趨勢”。一、以促進創新和增長為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近十年,先進制造業一直是各國追求經濟增長和競爭力的重要領域,分析各
105、國近十多年關于先進制造業領域的相關政策,密集出臺集中在兩個時間點:一個是 2008 年金融危機后,此階段各國深刻反思過度“去工業化”的弊端,以美國為首推動“再工業化”戰略,主要工業強國都出臺了振興工業相關戰略,以推動經濟復蘇;另一個是 2018 年之后,主要背景是全球貿易摩擦增多,產業格局出現深刻調整,密集出臺相關高技術產業、促進創新等政策,以更好發展新興產業。在這一過程中,各國都將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作為培育新增長極、促進創新、搶占新一輪產業變革高點的重要著力點。從2022-2023年各國關于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創新的相關政策看,各國都圍繞產業鏈、先進技術、促進增長,加大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的
106、投資和支持力度,注重政府投資和市場激勵在推動產業向高端制造升級的關鍵作用。圖 6-1 各國重點集群政策出臺時序圖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43表 6-2 近期與前期重點政策對比表時期時期國家國家重點政策重點政策對比分析對比分析前期(2005-2021 年)歐盟中東歐集群協議、歐洲集群備忘錄、區域特色與專業化政策、歐洲卓越集群計劃、歐盟地平線 2020計劃、歐洲戰略集群伙伴關系、歐洲區域創新戰略、歐盟地平線計劃、工業 5.0前期各國重點政策主要
107、側重于振興工業,實現高技術產業發展,注重創新引領產業發展。德國GA-networking 計劃、卓越計劃/卓越集群、高技術戰略、領先集群競爭計劃、德國 2020高技術戰略、“走向集群計劃”、新高技術戰略、高技術戰略 2025、“創新未來集群”競賽計劃、可再生能源法、國家工業戰略 2030美國重振美國制造業框架、美國創新戰略:推動可持續增長和高品質就業、區域創新集群計劃、環境技術創新集群計劃、區域創新戰略計劃、美國創新戰略:確保經濟增長與繁榮、工作崗位和創新加速器挑戰賽(JIAC)、先進制造業工作崗位和創新加速器挑戰賽(AM-JIAC)、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計劃、先進制造技
108、術聯盟(AMTech)計劃、農村工作崗位和創新加速器挑戰賽(RJIA)、產業集群描繪計劃、美國創新新戰略、先進制造業美國領導力戰略、美國清潔能源法案、美國制造業促進法案日本地區創新集群計劃、區域創新戰略支持計劃、綜合特區制度、日本復興戰略、研究綜合體計劃、創新生態系統建設計劃、綠色增長戰略、2050碳中和綠色增長戰略、制造業白皮書 2021韓國廣域集群計劃、尖端產業全尖端產業全球化集群培育方案計劃、基于數字的產業創新發展戰略英國“高價值制造”戰略、能源白皮書:推動零碳未來、綠色工業革命十年計劃、碳排放交易計劃、工業脫碳挑戰計劃、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戰略、凈零戰略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
109、二五”發展規劃、關于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關于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集群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十四五”規劃和 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近期(2022-2023 年)歐盟歐洲創新議程、綠色協議工業計劃、歐盟共同利益重大計劃近期各國重點政策主要側重產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注重政府投資和市場激勵在推動產業向高端制造升級的關鍵作用。德國未來研究與創新戰略美國產業脫碳路線圖、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2022年芯片和科學法案日本數字田園都市國家基礎設施整備計劃韓國新數字制造革新推進 2027戰略英國綠色工業計劃中國十一部門關于開展“攜手行動”
110、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2022-2025)的通知、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四五”發展規劃、關于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意見資料來源:報告課題組根據公開信息整理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44二、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持續引領世界經濟增長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持續乏力,2009-2019年,全球經濟年平均增速為 3.2%,低于 1999-2009 年的 3.5%。在疫情沖擊下,2020-2022 年世界經濟年均增
111、長僅約 1.9%。據我們對全球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的監測發現,主要的產業集群經濟發展仍然保持了穩定增長,集群的創新和協作優勢是核心。2020 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硅谷作為世界最知名的科技創新集群,發展也受到了一定沖擊,但科技創新發展的進程卻沒有停止,技術崗位持續增長,風險投資額創歷史新高。2021 年,硅谷 GDP 同比增長 8.7%,占加州全域 GDP 的12.8%。硅谷經濟的恢復主要源于科技行業創新驅動,硅谷的技術崗位增幅和本地就業比例仍繼續領跑全美8,2022 年硅谷經濟和就業都保持明顯復蘇勢頭,硅谷就業率在 2022 年 5 月創歷史新低。漢堡是德國最早實施積極的集群戰略以拉動經濟增長和
112、就業的聯邦州之一,比較有影響力的是漢堡的航空產業集群,在集群的驅動下,目前漢堡是德國經濟實力最強、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2022 年漢堡 GDP增長 4.5%,高于德國平均水平(2022 年德國實際 GDP 增長率為1.8%)。三、全球產業鏈重構加速產業集群布局調整近年來,全球化遭遇了強勢逆流,造成全球產業分工的內向化趨勢,全球產業鏈深刻調整變化,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驅動下,產業鏈重構加速。在這樣的趨勢性轉變下,產業集群垂直分工趨于短鏈化和水平分工趨于區域化集聚,形成了地區產業資源在區域空間上的再布局,這將推動關鍵生產環節加速向全球新的主要生產基8數據資料來源于 2022 年硅谷指數工業和信息
113、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45地集聚。一是墨西哥等地相關制造業集群正逐漸崛起。2022 年以來美國“近岸外包”策略不斷強化,通過了2022年芯片和科學法案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及實施細則,鼓勵企業將產業鏈轉移至包括墨西哥在內的其他美洲國家,美墨加三國協議等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實施持續增強區域內部產業經濟聯系。2020 年之后美墨之間的貿易總量年平均增幅在 18%上下,墨西哥經濟部宣布目前約有400 家北美公司計劃在近期將業務從亞洲遷往墨西哥。美國與墨西哥接壤的
114、新萊昂州,航空航天、醫療器械、汽車制造業不斷聚集發展,成為北美供應鏈新的制造業中心。二是東南亞地區制造業集群增長迅速。2022 年越南 GDP 增長 8.02%,在亞洲國家中獨領風騷,越南紡織品、服裝、鞋類和電子產品制造集群在國際貿易中的經濟地位得到鞏固和確認。四、政產學研高效聯動仍是集群創新能力提升的主要路徑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組建技術創新聯盟、建設共性技術平臺,促進政產學研聯動,保持集群和產業的競爭優勢仍是主要方式,但也呈現一些新的特征。一是近年來政府在經濟發展和創新中的作用有所強化。2020 年以來,面對全球經濟格局大變革、大調整,世界各國都強化了政府在促進經濟和創新方面的作用。在過去 1
115、0 年全球產業政策增長了超過 2 倍,全球越來越多國家認為,政府需要戰略性地進行產業規劃,利用產業政策來應對當今的重大挑戰,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集群就是重要著力點。二是持續促進政產學研高效聯動。美國等發達國家通過建立共性技術平臺、合作研究中心、協會聯盟等第三方組織,促進產業界、學術界、政府之間的協同發展與相互支持。這一做法仍然是促進集群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這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46兩年中國等新興國家的集群也加快建立協同創新平臺,加快
116、發展非營利、第三方集群促進機構。五、基礎技術和跨界融合是集群技術創新的主要關注點集群是創新的前沿,科技競爭是國家競爭主戰場,基礎技術和跨界融合是集群技術創新主要關注點。一是近年基礎研究支持經費提高很快。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普遍強化基礎研究戰略部署,德國將在 2021-2030 年對主要從事基礎研究的馬普學會、亥姆霍茲聯合會等機構加大資助,美國 2022 財年預算案把基礎研究經費增加至 94億美元,以推動美國在新興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二是交叉融合研究等受到各國高度關注,極大地促進了各技術領域融合發展。例如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UKRI)自 2018 年成立以來,專門設立了資助交叉融合研究的計劃,通過
117、戰略優先基金支持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學科交叉研究。同時,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深度賦能現代制造業,形成多層次的跨界融合,帶動 AI 制藥、智能材料、增材制造等交叉領域蓬勃發展,如被評為“人類在 21 世紀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學突破之一”的 AlphaFold2,是科技與生物跨領域融合的代表性突出成果。未來,基礎技術攻堅突破、多學科交叉碰撞與多技術跨界融合將成為常態,在集群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催生新的創新形態。六、數字技術蝶變正在改變集群網絡協作形態區塊鏈、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提高了創新要素的流動速度和配置效率。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之下,集群實現跨企業
118、、跨領域的廣泛互聯與信息共享,生產方式加快由線性鏈式向網絡協同轉變,一方面促使集群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47協作更加網絡化,效率得到更大提升;另一方面打破了地緣對產業集群形成的邊界壁壘,促使產業協作方式呈現更加開放性特征。全球“燈塔工廠”大量采用自動化、工業互聯網、數據流整合等新技術,探索產業鏈全要素、全流程的模式變革,實現遠程維修、柔性化生產等,從單一的實體工廠范圍向整個生產網絡擴展。被 Gartner評為“大師級”全球供應鏈的美國蘋果
119、公司圍繞手機生產建立了全球多領域分工的產品制造體系,其通過供應鏈可視化系統實現了數字化端到端供應鏈協同,涉及遍布全球的近 200家供應商。七、世界各國積極探索加快建設低碳和近零碳集群當前,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挑戰加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征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受到關注,推進綠色化與可持續發展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如歐盟的“Fit for 55”提案與歐洲綠色協議、日本的2050 碳中和綠色增長戰略、美國的產業脫碳路線圖、中國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德國的可再生能源法等皆提出了一系列行動措施。產業集群由于集聚性適宜規?;瘧玫吞技夹g、推動循環經濟,因此,通過集群脫碳有利于城市
120、層面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集群成為各國探索綠色低碳方式、推進綠色低碳轉變的前沿陣地。世界各國都通過加強集群環境規制行為、加大綠色產業投資、出臺環境友好型創新政策、鼓勵低碳科技創新等方式促進集群向綠色化方向發展。例如,英國的能源白皮書:推動零碳未來提出,到 2025 年前投資 10 億英鎊在兩個產業集群部署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到 2030 年建成四個低碳產業集群,到 2040 年至少有一個凈零碳產業集群;同時,英國成立工業戰略挑戰基金、凈零氫氣基金、工業能源轉型基金,發起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
121、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48“工業脫碳挑戰計劃”,通過技術投資推動產業集群節能減排與能源轉型。八、文化在促進集群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得到更多重視文化是集群的靈魂。全球領先集群都注重樹立差別性的集群文化,以促進集群內更好開展科技活動,吸引集聚資源要素,打造成為競爭力強、美譽度高的集群品牌,提升了集群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硅谷鼓勵創新、倡導合作、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在不同階段領軍者的豐富和強化下成為硅谷的信仰,也是硅谷一直以來被視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德國為改變在歐洲市場粗制濫造、質次價低的制造形象,樹立踐行“質量文化”,打造形成象征著高質量和安全的
122、“德國制造”國家品牌,高品質、經久耐用成為今天“德國制造”的標識。充分發揮文化的柔性支撐作用,提升集群的核心競爭力,已逐漸成為全球集群發展的共識和趨勢,尤其是歐洲近年來進一步探索以集群文化建設來樹立共同目標、促進創新、提升集群影響力等。例如,2021年歐洲公布“地平線歐洲”戰略計劃(2021-2024),其中專門安排出專項資金支持建立文化遺產、文化和藝術為主題的創意園區,以增強文化創造力和社會文化包容度,提高歐洲的創新力和凝聚力。再比如,北歐開展“北歐國家集群營銷和品牌開發項目”,解決集群獨特性不夠、影響力不足、差異化較弱等問題,以提高集群知名度、影響力和競爭力,吸引高端人才和投資,促進國際化
123、和出口。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49第七章 相關啟示和建議在我國快速推進工業化的數十年間,產業集聚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支撐力量,抓住全球產業轉移機遇,我國形成了大量的生產集聚型集群和外貿導向型的集群。近年來,隨著發展階段的轉變和外部形勢的變化,不少集群加快轉型升級,集群整體向全球產業鏈高端延伸。這一過程中,構建高效的創新網絡,實現技術創新的引領是關鍵。今年國務院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意見對下一步集群發展的重點任務作了部
124、署。本部分結合上述對全球有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圖景、政策重點、發展趨勢的分析,順應趨勢、借鑒經驗,建議著重抓好關鍵技術攻關、創新載體質效提升、集群協同網絡建設、集群影響力提升等問題,加快推動我國產業集群向創新、先進、綠色蝶變升級,實現向世界級躍升。一、以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為重點夯實集群基礎優勢我國發展較好的產業集群,尤其是工信部近年組織集群競賽勝出的“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基本已經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占有了一定位置,但都不同程度面臨產業鏈的短板弱項,這些短板弱項解決不好,在外部沖擊下,現有的優勢就會出現下降。因此,要抓住新一輪產業和技術變革機遇,加快集群產業鏈水平提升。一是要發揮集群合
125、力解決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問題,明確關鍵技術的標準,動態梳理集群內需要攻關的關鍵技術等清單,加強各類創新主體和創新資源協調組織,開展“揭榜掛帥”式的專項攻關。二是要抓住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機遇期,深化對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應用,大力發展產業互聯網平臺,推進集群綠色制造,加大力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50度推進企業生產方式升級,著力保持集群效率優勢。三是融合創新是當前發展的重要趨勢,創新發生在跨界融合領域。建議集群在聚焦優勢領域不斷做強
126、的同時,注重延伸拓展匯聚相關產業,繁榮壯大集群產業鏈體系,加強與相關集群合作,為促進跨界融合、延展新增長點匯聚可能性。二、以加快建立體系化創新平臺為重點構建創新生態研究表明,完善的公共創新服務平臺是構建集群創新生態的重要基礎,美歐等發達國家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都基本建立了在全球有影響力的高質量研究機構,同時也培育發展了像“歐洲數字創新中心(EDIHs)”“美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NTTC)”“美國聯邦實驗室技術轉移聯盟(FLC)”“德國工業研究聯合會(AiF)”等技術創新平臺和中介機構,有效促進成果轉化和跨界融合,是集群創新生態構建的重要力量。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建立了各類創新創業平臺載體,據
127、不完全統計,近十幾年我國各類創新載體9數量增長很快,分析創新載體數量增長與創新產出(營業收入)的關系,總體表現為創新載體總量充足、結構不平衡、使用效率不高等特征。因此,要重點關注創新載體區域布局協調、質量提升和成果轉化的問題,整合利用好現有創新平臺載體,加強體系化建設。一是要著力在集群培育在全球具備一定影響力和引領力的高校、研究機構等,打造創新核。二是建議加強各類創新平臺載體的協同和整合,優化完善一批創新平臺載體,借鑒歐美成熟運營經驗,以市場化為核心,推進創新平臺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管理制度現代化、用人機制靈活化,著力提升創新平臺的質效和活力。三是加大支持9主要統計了我國制造業創新
128、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各類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51力度,建立具備較強能力服務成果轉化、產學研結構、跨界融合的專業技術轉移中介機構。三、以提升集群發展促進組織能力為重點完善協作網絡網狀協作是集群的重要特征,高效的協作網絡是集群發展活力、創新活力的重要來源。當前我國不少集群仍然停留在空間集聚和供應鏈上的協作,網絡協作程度仍然不高。全球集群發展經驗和趨勢表明,領域內有影響力的集群發
129、展促進組織是集群網狀協作的重要力量,加快建立專業化集群發展促進組織也是工信部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一項重要任務。一是大膽探索,加大支持,著力提升集群發展促進組織的“自我造血”能力,重點圍繞組織交流活動、提供商務服務、開展人才培訓、促進技術轉讓、牽頭合作研發等構建能力,不斷提升集群發展促進組織的競爭力。二是立足集群政策目標,發揮集群發展促進組織作用,通過倡議、技術路線圖、白皮書等形式,促進集群樹立共同目標。三是研究搭建全國層面和地方層面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地圖、合作平臺,加強對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監測,搭建集群跨國、跨領域、跨集群合作交流平臺。四、以集群品牌和文化建設為重點促進共同行動文化是集群保持競爭
130、力、創新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動因,充分發揮文化的整合、導向、規范、傳續和賦能作用,有利于促進集群創新共享、追求卓越,提高集群在全球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匯聚全球優質企業、技術、人才、資本等,提升集群的軟實力,更好實現創新發展。一是挖掘各地集群文化,引導各地文化建設納入集群培育發展規劃和政策體系,鼓勵和引導先進制造業集群共同發起倡議,加強集群非正式制度建設,發揮集群領軍企業家、領軍人才對集群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52的引領作用,加快引導集群形成不斷
131、追求卓越的文化向心力,促進共同行動。二是集群名片是集群形象的特別彰顯和集群實力的重要標識,打造形成具有國際知名度和世界影響力的集群名片,是集群實現向世界級躍升的具體象征,“硅谷”就是典型。集群要立足產業優勢特色,打造集群名片,成為國家形象的重要支撐,提升資源要素匯聚能力。三是完善集群知識產權保護等相關制度,加強制度創新,建立有效市場機制,引導集群主體加強社會責任建設,創造集群公平透明環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53附表:全球典型先進制造業
132、集群表序號集群名稱所在洲所在國家主導產業所屬行業領域1魁北克省蒙特利爾航空產業集群北美洲加拿大航空航天高端裝備領域2魁北克省基于人工智能的供應鏈超級集群北美洲加拿大人工智能電子信息領域3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數字技術超級集群北美洲加拿大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服務電子信息領域4安大略省先進制造超級集群北美洲加拿大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電子信息領域5安大略汽車產業基地北美洲加拿大車輛與零部件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6卡爾加里能源中心北美洲加拿大煉油新材料領域7薩斯卡通創新科技園北美洲加拿大化肥生產新材料領域8蛋白質產業超級創新集群北美洲加拿大食品產業消費品領域9北卡羅來納州生命科學制造集群北美洲美國生
133、物醫藥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10圣地亞哥生物醫藥集群北美洲美國生物醫藥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11密歇根全球移動中心集群北美洲美國自動駕駛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12洛杉磯生物醫藥集群北美洲美國生物醫藥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13亞特蘭大科技集群北美洲美國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現代物流電子信息領域14匹茲堡機器人產業集群北美洲美國醫療、高科技工業高端裝備領域15波士頓生物技術產業集群北美洲美國生物技術產業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
134、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5416南加州航空制造業集群北美洲美國航空航天產業高端裝備領域17休斯頓石油化工產業集群北美洲美國石化產業新材料領域18硅谷高科技產業集群北美洲美國電子制造、半導體、軟件開發產業電子信息領域19底特律汽車和移動產業集群北美洲美國汽車產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20俄亥俄州東北部增材制造集群北美洲美國生物醫藥、航空航天(3D 打?。┬虏牧项I域21西雅圖航空航天制造集群北美洲美國航空航天、計算機計算高端裝備領域22舊金山生命科技灣北美洲美國生物技術產業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23奧斯汀科技中心北美洲美國計算機和電子產品制造電子信息領域24費城生物技術產業集群北美洲美國生物制藥
135、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25加利福尼亞葡萄酒產業集群北美洲美國消費品消費品領域26芝加哥制造業集群北美洲美國航空航天、工業制造、建筑和農業機械高端裝備領域27芝加哥生物技術產業集群北美洲美國生物技術產業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28明尼阿波利斯醫療設備和生物技術集群北美洲美國生物制藥、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29ccs集群(碳捕集與封存)北美洲美國化學品新材料領域30新澤西州醫藥產業集群北美洲美國醫療器械、制藥和消費品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31芝加哥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北美洲美國食品生產加工消費品領域32德克薩斯州航空產業集群北美洲美國航空航天高端裝備領域33納什維爾醫療保健產業集
136、群北美洲美國醫藥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5534阿德萊德科技園澳洲澳大利亞航天航空、醫療、信息通信技術等電子信息領域35懷帕拉葡萄酒集群澳洲新西蘭葡萄酒生產與供應消費品領域36新西蘭乳品加工產業集群澳洲新西蘭乳制品加工、消費以及貿易消費品領域37奧克蘭食品和飲料制造業集群澳洲新西蘭肉類、葡萄酒和乳制品以及功能性食品、營養品消費品領域38新西蘭微制造集群澳洲新西蘭在農業、醫療和環保中應用新材料領域39巴西航空航天集群
137、南美洲巴西航空航天高端裝備領域40里約熱內盧能源中心南美洲巴西能源勘測與生產新材料領域41戈爾韋醫藥技術集群歐洲愛爾蘭醫療產業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42中國-比利時科技園歐洲比利時生命科學、信息通訊、智能制造電子信息領域43瓦隆大區航空航天產業集群歐洲比利時航空與宇宙空間高端裝備領域44安特衛普石化產業集群歐洲比利時石化產業新材料領域45歐登塞機器人產業集群歐洲丹麥機器人產業高端裝備領域46丹麥-瑞典生物醫藥谷歐洲丹麥生物醫藥產業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47丹麥農業食品園歐洲丹麥農業與食品業消費品領域48德國紐倫堡醫谷集群歐洲德國醫療產業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49能源創新集群歐洲德國
138、納米科技、智能系統、芯片電子信息領域50沃爾夫斯堡汽車產業集群歐洲德國汽車產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51下薩克森航空集群歐洲德國航空產業高端裝備領域52漢堡航空產業集群歐洲德國飛機結構、飛機制造、航運服務業高端裝備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5653德國 4.0 產業集群(ItsOWL)歐洲德國智能系統、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電子計算機電子信息領域54MAI carbon歐洲德國碳纖維增強塑料、輕量化產品新材料領域55慕尼黑生物醫藥集群歐
139、洲德國生物技術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56圖特靈根醫療器械產業集群歐洲德國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57德國斯圖加特汽車產業集群歐洲德國汽車產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58巴伐利亞汽車集群歐洲德國汽車產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59圖盧茲航空谷歐洲法國航空產業高端裝備領域60比揚古汽車產業集群歐洲法國汽車制造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61法國化妝品谷歐洲法國化妝品制造消費品領域62里昂生物科學園歐洲法國生物科技產業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63巴黎基因谷歐洲法國基因工程和生物技術研究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64格勒微納米技術園區歐洲法國微電子和納米技術研究新材料領域65索菲亞高科技
140、園區歐洲法國信息通信業電子信息領域66巴黎-薩克雷產業群歐洲法國信息和通信技術產業電子信息領域67阿爾薩斯生物谷歐洲法國轉化研究,圖像/裝置醫藥及外科技術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68瓦赫寧根食品谷歐洲荷蘭食品產業消費品領域69斯塔萬格石油工業基地歐洲挪威煉油新材料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5770葡萄牙軟木產業集群歐洲葡萄牙軟木產業消費品領域71瑞典希斯塔移動谷集群歐洲瑞典信息通訊技術產業電子信息領域72瑞典生物科技產業集群歐洲瑞典醫藥
141、產業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73瑞典汽車制造產業集群歐洲瑞典汽車產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74瑞典環保設備產業集群歐洲瑞典環保技術產業高端裝備領域75瑞典航空航天產業集群歐洲瑞典航空航天產業高端裝備領域76瑞典機器人谷歐洲瑞典通訊科技產業高端裝備領域77瑞典礦產、鋼鐵及設備產業集群歐洲瑞典礦、鋼材料及設備新材料領域78巴塞爾健康谷生命科學中心歐洲瑞士制藥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79瑞士區塊鏈產業集群“加密谷”歐洲瑞士區塊鏈電子信息領域80瑞士制表奢侈品產業集群歐洲瑞士鐘表業消費品領域81瑞士航空集群歐洲瑞士航空航天產業高端裝備領域82伊斯坦布爾健康產業集群歐洲土耳其制藥,醫療旅游,醫療設
142、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83馬德里航空航天集群歐洲西班牙碳纖維復合材料、空中交通管理系統高端裝備領域84加泰羅尼亞生物區歐洲西班牙生物制藥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85匈牙利汽車產業集群歐洲匈牙利汽車產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86倫敦、劍橋、牛津金三角歐洲英國生物技術產業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87愛丁堡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歐洲英國生物技術產業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5888凈零提賽德低碳產業集群歐洲英國煉油新
143、能源領域89意大利皮埃蒙特航空航天產業集群歐洲意大利航空航天產業高端裝備領域90意大利蒙特貝魯納運動鞋生產集群歐洲意大利運動鞋生產消費品領域91意大利佛羅倫薩時裝產業集群歐洲意大利時裝產業消費品領域92意大利醫藥產業集群歐洲意大利醫藥及設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93意大利汽車制造產業集群歐洲意大利汽車產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94意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食品產業集群歐洲意大利食品加工產業消費品領域95普拉托紡織產業集群歐洲意大利紡織產業消費品領域96京畿道電子技術集群亞洲韓國汽車產業、顯示器產業、半導體產業電子信息領域97釜山造船產業集群亞洲韓國造船海洋產業高端裝備領域98板橋技術谷亞
144、洲韓國信息通訊、生物科技、文化技術、納米技術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99京畿道半導體集群亞洲韓國半導體電子信息領域100昌原國家工業區亞洲韓國知識技術投資、機器人產業、生物工程電子信息領域101龜尾國家工業區亞洲韓國電子、前沿 IT、太陽能、電子醫療器械電子信息領域102麗水國家產業園亞洲韓國石油化學新材料領域103首爾數字媒體城亞洲韓國傳媒產品生產、研發和銷售電子信息領域104大德科技園亞洲韓國通信、能源、精細化學、新材料、生物醫療、機械電子信息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
145、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59105日本愛知縣汽車產業集群亞洲日本汽車工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106大阪生物技術和制藥集群亞洲日本生物制藥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107東京機器人集群亞洲日本工業機器人制造高端裝備領域108愛知航空航天集群亞洲日本飛機制造高端裝備領域109神戶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亞洲日本生物制藥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110日本福島可再生能源集群亞洲日本光伏產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111北九州半導體產業集群亞洲日本半導體產業電子信息領域112福岡生物集群亞洲日本生物技術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113日本筑波科學城亞洲日本材料產業新材料領域114日本東京汽車
146、產業集群亞洲日本汽車產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115東麗合成纖維集群亞洲日本石化產業新材料領域116延布工業城亞洲沙特阿拉伯煉油、石油化工新材料領域117瑪塔普工業園亞洲泰國煉油新材料領域118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汽車集群亞洲印度汽車工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119印度班加羅爾航空航天集群亞洲印度航空航天設備制造高端裝備領域120印度“基因谷”生物科技園區亞洲印度醫療器械與生命科學領域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121印度班加羅爾 ICT 集群亞洲印度軟件、信息通信技術電子信息領域122新加坡啟奧生命科學園亞洲新加坡生物醫藥研究與生產、醫療器械研發與制造、疾病研究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工業
147、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60123新加坡裕廊工業區亞洲新加坡清潔能源、石油化工、物流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124新加坡信息通信技術集群亞洲新加坡人工智能、量子技術、云計算、物聯網電子信息領域125新加坡大士生物醫藥園亞洲新加坡生物制劑、醫療設備業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126新加坡精密工程與制造集群亞洲新加坡航空航天、半導體、醫療設備高端裝備領域127新加坡海事產業集群亞洲新加坡船舶制造、石油勘探、航運高端裝備領域128武漢市、襄陽市、十堰
148、市、隨州市汽車集群亞洲中國整車制造、動力電池、驅動系統、集成控制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129長春市汽車集群亞洲中國整車制造、動力電池、便捷基礎設施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130上海市新能源汽車集群亞洲中國整車制造、動力電池、驅動系統、集成控制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131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亞洲中國網絡通信、智能終端、超高清顯示、半導體、集成電路電子信息領域132蘇州市、無錫市、南通市高端紡織集群亞洲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消費品領域133上海市張江生物醫藥集群亞洲中國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134深圳市、廣州市高端醫療器械集群亞洲中國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藥及高端
149、醫療器械領域135青島市軌道交通裝備集群亞洲中國新一代軌道交通高端裝備領域136沈陽市機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亞洲中國智能機器人高端裝備領域137西安市航空集群亞洲中國航空航天高端裝備領域138徐州市工程機械集群亞洲中國工程機械高端裝備領域139呼和浩特市乳制品集群亞洲中國消費品消費品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61140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亞洲中國汽車產業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141贛州市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集群亞洲中國稀土新材料新材料領
150、域142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亞洲中國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大數據,云計算電子信息領域143上海航空產業集群亞洲中國航空航天高端裝備領域144蘇州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集群亞洲中國生物醫藥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145武漢市光電子信息集群亞洲中國光通信、光電顯示、激光及光電傳感電子信息領域146東莞市智能移動終端集群亞洲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智慧健康產業、互聯網及軟件產業電子信息領域147溫州市樂清電氣集群亞洲中國低壓電氣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148青島市智能家電集群亞洲中國智能家電電子信息領域149臺灣新竹科學園亞洲中國集成電路、光電電子信息領域150杭州市數字安防集群亞洲中國數字安防電子信息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