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基金會: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6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SEE基金會: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62頁).pdf(6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發起方北京市企業家環?;饡?萬科公益基金會 明善道(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特別支持方中華環保聯合會 安利中國 小鵬公益協力方阿拉善SEE江南項目中心 阿拉善SEE八閩項目中心 阿拉善SEE珠江項目中心 阿拉善SEE自貿島項目中心特別致謝參與問卷調研執行的樞紐組織為名錄完善貢獻意見建議的個人其他為本次調研提供協助的組織北京合一綠色公益基金會成都天府新區愛思益生態保護中心阿拉善SEE瀟湘項目中心廣州市綠點公益環保促進會北京富群社會服務中心青海省寶源生態保護中心阿拉善SEE齊魯項目中心陜西省環保志愿者聯合會黑龍江省環境保護教育學會安康市綠色秦巴環保公益服務中心零廢棄公益
2、聯盟襄陽市綠馬甲環保公益服務中心(童享自然)合肥市善水環境保護發展中心長沙綠色瀟湘環??破罩行奶K州工業園區綠色江南公眾環境關注中心深圳市龍華區零廢棄促進會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南京市建鄴區綠石環境教育服務中心汾陽市晉青可持續發展公益服務中心呼倫貝爾環保志愿者協會濟南市綠行齊魯環保公益服務中心福建省環保志愿者協會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南昌青贛環境交流中心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貴陽黔仁生態公益發展中心全國自然教育網絡云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湖南省生態保護志愿服務聯合會廣西山河海自然保護基金會北京守望者環?;饡貞c市渝中區巴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西安空氣俠環??萍加邢薰颈P錦濕地保護協會山東省環
3、境保護基金會鄭建、王媛、吐地 艾力、黃群、韓端、郭之罡、賴德溟、程世功、吳海燕、韓文旭、劉今朝、周云鳳、胡煜、姚姚、蔡勇、江振輝、何流冰、田政逸、郭駿杰、彭武、張衛1.前言 42.執行摘要52.1.調研方法52.2.主要發現、結論及建議6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103.1.基本信息103.2.工作領域概覽133.3.籌資及人力資源狀況173.4.2年調研數據對比203.5.分領域分析243.5.1.議題分析:生態保護與修復243.5.2.議題分析:污染防治273.5.3.議題分析:氣候變化303.5.4.手法分析:公眾宣傳倡導333.5.5.手法分析:生態環境法治363.5.6.手法分析:綠色
4、低碳企業推動393.5.7.手法分析:國際合作423.5.8.手法分析:行業建設與發展453.5.9.手法分析:其他手法484.縣域環保公益組織觀察 525.結論與建議 57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 目錄02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如約而至的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內容全面、結構清晰、重點突出,建設性強。這是繼2022年北京市企業家環?;饡⊿EE基金會)、萬科公益基金會、明善道(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首次共同發布“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之后的第二份報告,很有價值。中國環保50年,也是社會組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50年。在早期,中國環保公益
5、組織以環境教育,意識提升,政府響應為特色,比如長江禁伐天然林、可可西里藏羚羊保護、空調26度行動這些廣受關注并影響深遠活動多與重慶綠色志愿者聯合會的吳登明,自然之友的梁從誡,北京地球村的廖曉藝的名字聯系在一起。2001年底,三聯生活周刊 發表民間環保英雄的“主角”時代,接受記者采訪時我感慨地說:環保組織太依靠這些環保的民間“英雄”了,不具有可復制性,中國有幾個梁從誡,有幾個廖曉義?”。進入 21世紀之后,特別是黨的18大之后,隨著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精準治污的不斷推進,讓我們看到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和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實現了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由被動應對
6、到主動作為,由全球治理的參與者到引領者,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四大”轉變。我們欣喜地注意到,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偉大進程中,環保公益組織建設性地參與并發揮了重要作用。23年度報告指出,連續兩年提交問卷的313家組織中,有48%在2022年度收入還在增長;其中業務領域涉及“氣候變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國際合作”等的組織占比較大,顯示一部分專業化類型的組織面對充滿挑戰的外部環境,其發展“韌性”在增強,內容在深化,影響在擴大。我們同時也注意到,“公眾宣傳倡導”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連續2年在受調研組織中占比達一半。一方面這凸顯了教育與意識的基礎地位,另一方面也表明社會需求依然旺盛,環境教
7、育傳播和意識提升仍有增長潛力,任重道遠。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 的連續發布,不僅為構建國內環保公益地圖和為資方制定資助策略提供一手資料,而且對于改進和加強國內環保公益組織的能力建設,也能有所貢獻。展望未來,中國正致力于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并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而中國的環保公益社會組織在其中一定能夠大有作為,繼續發揮重要作用。賈峰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首席專家序言03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 終于要發布了。作為一個環保公益組織的長期關注者,我對這一報告有兩個深刻印象。首先,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的
8、“310現象”。報告對600 余家環保公益組織的調查數據顯示,機構全職三個人,年度籌資十萬元。三個人和十萬元都是中位數,也就是說,一半機構的全職人員和年度籌資都不高于這兩個數字。我國環保公益組織已經發展了三十年,取得了不可忽視的成就,但從機構成長而言,依然道阻且長、仍需繼續努力。其次,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的新變化趨勢。雖然統計口徑和抽樣方法還可以進一步完善,但連續兩年的調查可以形成對于變化趨勢的判斷。在313家兩年都參加的伙伴中,專職人員不變(中位數三人)、年籌資下降一萬元(從2022年的10萬下降到2023年的9萬)、“污防”議題伙伴下降30%(從總數的10%下降到總數的7%)?;I資規模和議題結
9、構的變化,生動反映了我國環保公益組織近年來所面臨的諸多挑戰,值得從業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關注與深入分析。我的期望:首先,調查堅持下去。每年調查也好,雙年調查也罷,只要能夠堅持下去,就能繼續記錄我國環保公益領域的變遷、跟蹤環保公益伙伴的成長。其次,類型空間建構。將來的調查中,還可考慮建構一個以議題、手法、規?;虺尚楹诵木S度的兩維或三維類型空間,每家伙伴都可依據各個維度的數據而找到自身在整個類型空間中的定位。第三,進一步關注在地社群。過去三十年,我國環保公益組織的發展,機構化、專業化和職業化屬于核心特征。在環境治理政策和社會治理政策不斷調整的背景下,這種機構化和職業化的趨勢也許會出現逆轉,更多沒有正
10、式登記注冊的在地社群,可能會成為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一個新平臺,其人員構成、行動策略、治理成效也就值得更多關注。晉軍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系副主任從“310現象”到新變化趨勢04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1前言2022 年,北京市企業家環?;饡⊿EE基金會)、萬科公益基金會、明善道(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共同發起“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項目,是近七年來首次全國范圍內的民間環保公益組織普查,因此項目發布的含2753 家組織的“2022中國環保公益組織名錄”、基于 500 家組織調研問卷完成的2022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一經發布即引起行業的廣泛關注和好評。本著摸底中國環
11、保公益組織發展現狀,建立環保公益組織調查、信息收集的框架和機制,為構建國內環保公益地圖和為資方制定資助策略提供參考的目標,2023 年“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項目繼續出發,一來我們深知第一年的工作只接觸到環保公益組織中很少的一部分,因為據民政部門統計,截至 2017年底,共有登記在冊的生態環境類社會組織約 6000 個,此外還有一定數量未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或并未以生態環境作為唯一業務領域的組織。項目仍有很大的擴展空間。同時,根據我們對環保公益組織的定位,多樣的基層環保公益組織亟待納入觀察,比如近年來日益活躍縣域環保公益行動力量。二來,從 2022年到 2023 年,整個世界正在走出疫情的
12、陰霾,但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中國環保公益組織歷經疫情的考驗,又逢充滿挑戰的外部環境,如何直面挑戰,作為關注行業發展的調研,我們希望能夠透過問卷和連續對比,觀察、記錄發生年度轉換間的微妙變化,向更多從業者、關注環保公益的各方傳遞希望,在推動“雙碳”目標實現,氣候變化應對舉世矚目的歷史機遇里,堅守環保公益的價值,砥礪前行。對此,發起方于2023 年初即再次啟動“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項目”,繼續完善行業基礎數據。本次調研繼續以“多方協作、共創共享”為宗旨,共計邀請27家樞紐組織參與到調研的執行,并通過上線名錄“線上挑錯”,推動全行業參與到環保公益組織的現狀調研中。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本年度調研最
13、終形成了一份含 5209 家組織的中國環保公益組織名錄,并收集到其中 614 家組織的工作領域、收入、人力資源狀況等信息,通過兩年連續對比和數據匯總,撰寫完成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力圖呈現更多環保公益組織直面挑戰的現狀,領域發展的草蛇灰線。此外,在縣域環保行動力量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本報告特別以河流守望者“巡河寶”為例,通過數據分析和深度訪談,展示縣域環保行動力量的發展現狀和環保公益走向生活化的趨勢。所以,2023 年度報告將基于累積的更大規模數據和信息,展現一線環保公益力量畫像,帶來更廣泛多樣的環保公益業態,助力充滿挑戰的外部環境下各方思考環保公益的可持續發展。本年度調研的成果
14、離不開行業伙伴的鼎力支持,感謝參與本年度調研的樞紐組織和為名錄挑錯的行業同仁,感謝中華環保聯合會、安利中國、小鵬公益對本項目的特別支持,感謝阿拉善SEE江南項目中心、八閩項目中心、自貿島項目中心、珠江項目中心的協力,以及河流守望者的數據支持及訪談配合?!爸袊h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項目將繼續開展,我們相信真實的中國環保公益地圖一定更大,還有很多環保公益行動力量等待發現,由衷期待更多的伙伴與我們同行,共同為環保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添磚加瓦?!爸袊h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發起團隊05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2執行摘要2.1.調研方法 組織形式:本次調研分為環保公益組織名錄完善及問卷調查 2個
15、部分。在“多方協作、共創共享”的宗旨下,項目共招募在某一環保公益工作領域或地域具有引領作用、擁有較多環保組織伙伴的樞紐組織共 27家,深度參與調研的執行。本次調研對于“環保公益組織”的定位與去年維持一致,即:組織形式不限:為盡可能全面地展示中國環保公益行動的現狀,本調研對于環保組織的形式不做限制,可以是民政注冊的社會組織,也可以是從事環保公益業務的工商注冊類機構、學生社團,或待注冊的組織;業務范圍包括環保:鑒于基層環保組織的多樣性,本次調研的環保組織既包括以環保為主業的組織,也包括參與環保業務的社會工作、鄉村振興等其他類型公益組織。持續運作:即在近一年(2022年7月1日至今)開展過至少一次環
16、保業務或活動。1)名錄完善在 2022 年的調研中,發起方協同樞紐組織,共收集到 2482 家環保公益組織信息。本年度調研通過以下 3 種方式完善名錄:1)邀請樞紐組織核實名錄中屬于其地域或領域的部分,排除不符合定義的組織并查漏補缺;2)在發起方公眾號上線中國環保公益組織名錄“在線挑錯”,廣邀行業從業者對名錄提出完善意見,每季度更新一次;3)發起方繼續廣泛收集其他名錄1。最終得到含 5209 家組織的名錄,即 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名錄。2)問卷調查本次調研通過線上問卷的形式,于2023 年 7月至 9月收集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的工作領域、收入情況、人力資源情況等信息。本次調研面向全行業發布問卷
17、信息,并重點向中國環保公益組織名錄的5209家環保公益組織發出問卷邀請,最終回收670份問卷回復,回收率約為12.8%,其中614份為有效回復,有效率為 92%。614 家提交有效回復的環保組織中,有114 家提供了其 2022年度年檢報告,由調研團隊錄入其上年度收入和人力資源信息,其余組織選擇自主填寫其財務和人力狀況信息。3)案例研究隨著中國公益行業的發展,縣域公益作為一種扎根基層的新興公益模式,正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鑒于縣域公益之于當下中國公益事業發展的重要性,本年度調研與樞紐組織北京守望者環?;饡ㄏ挛暮喎Q河流守望者)合作,以河流守望者旗下“巡河寶”為例,展現縣域環保公益組織的發展現狀
18、。報告撰寫團隊分析了河流守望者巡河寶平臺自2023 年 3月新版本上線至 9月20日約半年的數據,包括期間在巡河寶平臺入駐的非政府部門組建的團隊(含注冊組織、未注冊的民間自組織和學校團隊),以及這些團隊期間開展凈灘行動、河流評測、河流巡護活動的情況,并訪談了河流守望者執行秘書長周淑芬(小川),邀請她對數據進行解讀,并分享對于縣域基層環保行動發展現狀及趨勢的觀察。2023年度收集的名錄主要包括SEE基金會創綠家和勁草同行伙伴名錄、廣東環保社會組織發展報告(2018)、2023年“涓流行動”申報清單、綠點公益廣東高校社團名錄、??谑协h保類社會組織列表、海南省級環保社會組織列表、浙江省環保社會組織信
19、息登記表等。106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2.2.主要發現、結論及建議 組織形式:614 家參與問卷調研的組織中,民政注冊的社會組織占約 71%,其中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數量相當,各分別占總數的 34%;工商注冊類機構和待注冊的環保公益組織分別占總數的13%和12%;其余1%為其他注冊形式的環保公益組織。成立時間:從起始年(注冊組織為登記年、未注冊組織為成立年)來看參與調研的環保公益組織絕大多數(83%)在 2010 年及以后成立,與去年一致。有16 家參與本年度問卷調研的組織于2023 年剛剛成立。從注冊類型來看,在 2020 年前成立的受訪組織中,社會組織(基金會、社會團體
20、、民辦非企業單位)占據較大的比例,而在 2020 年及以后成立的受訪環保組織中,工商注冊類組織和未注冊的組織占比顯著提升。地域分布:參與調研的614家環保公益組織覆蓋了除西藏外的全部省級行政區;在地區層面,位于華東地區的最多,占總數超過四分之一(28%);華南、華中、華北和西南地區的環保組織數量相當,分別占總數的17%、16%、12%和13%;位于西北和東北地區的組織相對較少,在總數中占比小于10%??h域環保組織:在614 家受訪組織中,所在地位于縣或縣級市的縣域環保公益組織共有111家,占比18%。其中,位于湖南的受訪縣域組織有 20 家,為各省市自治區最多,其次為江西?。?6 家)和貴州省
21、(11家)。工作領域:本調研采用環境資助者網絡(CEGA)2022 年版環境資助項目工作領域分類,包括共九大類一級工作領域和 50 個二級工作領域。一級領域包括三大生態環境議題“生態保護與修復”、“污染防治”、“氣候變化”,以及六大工作手法“公眾宣傳倡導”、“生態環境法治”、“綠色低碳企業推動”、“國際合作”、“行業建設與發展”、“其它手法”,分別涵蓋從議題和從工作手法出發的環保公益組織。每個參與問卷調研的環保公益組織需選擇其唯一的工作領域首選項(具體到二級領域),并可選擇不特定數量的工作領域次選項。47%的參與調研組織首要工作領域為工作手法“公眾宣傳倡導”,具體在二級領域上主要為“自然/環境
22、教育”和“公眾行動倡導/動員/參與”,是本次參與調研組中最為主流的組織定位;23%的參與調研組織以議題“生態保護與修復”為首選工作領域;7%的組織以“污染防治”議題為首選工作領域;以其他議題或工作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占比均不到10%。工作手法:交叉分析可見 在以三大生態環境議題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中,次選項為“公眾宣傳倡導”的占比均超過80%,“公眾宣傳倡導”是受調研環保公益組織最為常用的工作手法。在以“污染防治”為首選領域的組織中,一半將“生態環境法治”手法列為次選工作領域;在“生態保護與修復”及“氣候變化”為首選領域的組織中,各有近一半(47%)將“其它手法”列為次選工作領域,主要是其
23、下的“社區工作手法”、“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生計”及“保護授權/托管”?;I資狀況:614 家參與調研的機構中 94%提供了2022 年收入信息,年收入中位數為10萬元。執行摘要07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年度收入在0-5萬元(不含 5萬元)的組織最多,占總數的 38%,同時有17%的參與調研機構 2022 年收入達 100萬及以上。從收入來源來看,受調研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當前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國內基金會資助和政府購買服務,分別有47%和 44%的受調研組織將國內基金會資助和政府購買服務列入其收入的三大主要來源。人力資源狀況:在正式注冊且提供專職人員人數信息的組織中,專職人員規模中位數為3
24、人。近一半(48%)的組織專職人員規模在1-5人,專職人員規模在10人及以內的占總數多達 70%,在10人以上的僅占到約 8%。2 年調研數據對比:2022-23 年的兩年間,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項目通過問卷形式,已調研到共計 801 家環保公益組織的信息,分布于全國的 30 個省市自治區,并涉及到全部9 個環境公益工作領域。其中,313家連續參加了去年和本年調研。從 2年的調研數據來看:工作領域上,本年度調研中,“公眾宣傳倡導”類和“生態保護與修復”類組織在受訪組織中占比基本持平,“污染防治類”占比下滑3 個百分點,從去年的10%降低至今年的 7%,同時“氣候變化”類組織占比略高于去年。
25、在 313家連續 2年參與調研的組織中,近 80%在首選的一級工作領域上沒有變動;在其他 20%工作領域有變動的組織中,以“污染防治”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從38家下降為30 家,與此同時,以“氣候變化”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增長了8 家。顯示環保公益組織的工作領域正隨著環境議題的變遷悄然發聲轉換?;I資狀況上,參與本年度調研的環保公益組織上一年收入中位數(10萬元)相較于去年調研下降 1 萬元。對比去年與本年度調研發現,受調研環保公益組織的上一年收入分布基本一致,主要的變動為上一年度收入在 5萬-50萬元(不含)區間的組織占比較去年高出近 5個百分點,而收入在 50萬元及以上的較高收入組織占比較去
26、年降低了3個百分點。在 313 家連續 2 年參與調研的組織中,48%組織2022年度收入相比2021年增長,8%保持不變,38%的組織有所下降;“氣候變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國際合作”等類型的組織收入增長的占比較大;“綠色低碳企業推動”、“其它手法”等類型的組織中收入下降的占比較大。人力資源狀況上,參與本年度調研的環保公益組織專職人員中位數與去年持平,均為 3人。受調研環保公益組織專職人員規模分布基本保持不變。在 313 家連續 2 年參與調研的組織中,32%的組織專職人員數量增加,28%保持不變,僅 20%有所減少。專職人員增加組織占比較高的有“綠色低碳企業推動”、“其它手法”兩類;
27、而“生態環境法治”、“綠色低碳企業推動”、“行業建設與發展”3 類組織中,專職人員數降低的組織占比相對較高??h域環保公益組織觀察:本次調研獲取了巡河寶自2023 年 3月2.0 版本上線至 9月20日約半年的數據,包括期間入駐的非政府部門組建的團隊(含注冊組織、未注冊的民間自組織和學校團隊),以及這些團隊期間開展凈灘行動、河流評測、河流巡護等,在縣域場景中常見且組織門檻較低的環?;顒拥那闆r。在 2023 年 3月至 9月期間,共計有 2665個團隊在巡河寶入駐,覆蓋全國 31個省市自治區,其中1199 個團隊是所在地位于縣或縣級市的縣域團隊,占比 45%,覆蓋全國 26個省市自治區,可以從中一
28、窺縣域環保的現狀。同時,本次調研訪談了河流守望者執行秘書長周淑芬,邀請她對數據進行解讀并分享對于行業的觀察。08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 縣域入駐團隊概況:巡河寶主要通過動員各地的團委發動基層一線組織入駐平臺,在期間入駐的1199 個縣域團隊中,一半為已注冊的組織(如志愿者協會、志愿服務隊等),約三分之一為學校團隊,接近五分之一為其他未注冊的民間自組織??h域團隊河流保護活動開展情況:1199 個入駐巡河寶的縣域團隊中已有587 家在 3月至 9月期間開展過至少1 次活動,占比 49%;它們共開展了約 3.1 萬次河流巡護、2.8萬次河流評測和超過4000 次凈灘行動。相較于凈灘,河
29、流評測和巡護活動的規模更小,門檻更低,因此縣域團隊開展這兩類活動的次數顯著高于凈灘行動,同時兩類活動的參與總人數遠低于兩類活動開展的次數,體現有同一批活躍的參與者常態性地多次參與這兩類活動;而凈灘活動的總參與人數則高達近 16 萬人,雖然開展頻次較低,但是三類活動中觸達公眾人數最多的?;钴S縣域團隊的特征:注冊組織在 2023 年 3月至 9月期間開展過至少1 次河流保護活動的縣域團隊中占比 58%,在開展至少10次活動的活躍組織中占比高達 74%,可見活躍在縣域的環保公益組織多為已注冊的社會組織。根據河流守望者負責人介紹,它們很多是縣域的志愿服務型社會組織(志愿者協會、義工協會等)。團隊規模上
30、,多數縣域環保組織中常態化參與活動的活躍志愿者人數在 5人及以內,而最為活躍的縣域團隊其活躍志愿者規??蛇_百人以上;在收入上,據河流守望者負責人介紹,縣域基層團隊的收入普遍較為微薄,但由于在縣域開展河流保護等環?;顒拥某杀据^低,且縣域團隊普遍人員費用較低,仍能夠可持續地在基層開展環?;顒?。綜上,本報告提出以下結論:在公益行業整體形勢趨于緊張的背景下,環保公益組織展示出直面挑戰的韌性,志愿性組織的適應性尤顯。2022 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和2022 環境資助者網絡(CEGA)報告顯示,近年來公益行業面對高度不確定的外部環境,整體呈緊縮趨勢,表現為公益組織數量和資源的雙重下降。在這一不利背景下,
31、受調研一線環保公益組織在籌資和人力資源方面呈現出一定的韌性。本調研項目連續開展 2年已覆蓋全國 801個環保公益組織,顯示參與調研的環保公益組織在上一年度收入規模和專職人員規模上,在 2 年間均保持基本一致。其中連續兩年參與調研的 313 家組織中,48%組織 2022年度收入還在增長,而業務領域涉及“氣候變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國際合作”等類型的組織在增長群中占比較大,顯示一部分專業化類型的組織發展受外部環境影響不大。一方面,小規模組織一直是國內一線環保公益組織的主流,也是總量的基礎。近年來,以縣域志愿服務型社會組織為代表的縣域環保公益組織正在蓬勃發展,收入微薄,但參與門檻低,花費不多
32、,仍能持續開展環保公益活動,顯示更適應長遠資源緊張的局面。這些均使環保公益組織在公益行業整體趨于緊縮的情況下展示出韌性?!俺珜д摺笔黔h保公益組織在環境治理體系中基礎且重要的角色,環保公益組織需加強面向公眾開展宣傳倡導的能力?!肮娦麄鞒珜А笔鞘苷{研環保公益組織中最為首要的工作領域和最為常用的工作手法,不僅以“公眾宣傳倡導”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連續 2年在受調研組織中占比達一半,且在以“生態保護與修復”、“污染防治”、“氣候變化”等環境議題為首選領域的組織中,均有超過 80%在業務中采用“公眾宣傳倡導”這一手法?!俺珜д摺遍_展宣傳教育,倡導前沿的綠色低執行摘要09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
33、報告碳理念、模式,從而凝聚社會共識,為環保事業筑起牢固的社會基礎,是環保公益事業的“基石”。在公益行業資源整體趨于緊縮的背景下,環保公益組織應堅持做好“倡導者”,進一步地鏈接公眾,凸顯其貼近大眾和社區的優勢?;谡{研的發現和結論,本報告面向行業相關方給出如下建議:對于主管部門:圍繞環保組織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中發揮的獨特作用,開展行業交流和能力建設,增強環保公益組織直面挑戰能力 對于環境資助方:基于行業定位,輸出資源 關注縣域環保公益組織的發展,支持更多基層力量持續地參與環保 持續對氣候變化等重點議題進行投入 促進國內外行業交流 對于環保公益組織:基于議題發展趨勢(如氣候變化),創新公眾宣傳倡導
34、的價值 參與和發起行業聯合行動,抱團取暖 拓展環保場景,探索跨領域合作和服務收入 注重自身信息公開、透明,尤其是年報的公開10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3.1.基本信息 組織形式:614 家參與問卷調研的組織中,社會組織占 71%,其中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數量相當,均占總數的 34%,工商注冊類機構和待注冊的環保公益組織分別占總數的13%和12%,高校社團占 3%,其余1%為律師事務所等其他注冊形式的環保公益組織。各組織形式在受調研組織中的占比與2022年基本持平。成立時間:從成立年份(注冊組織為登記年、未注冊組織為成立年)來看,參與調研的環保公益組織絕大多數(83%)在 201
35、0 年及以后成立,與去年調研情況(84%)基本一致。有16 家參與本年度問卷調研的組織于2023 年剛剛成立。從注冊類型來看,在 2020 年前成立的受訪組織中,社會組織(基金會、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占據較大的比例,而在 2020 年及以后成立的受訪環保組織中,工商注冊類組織和未注冊的組織占比顯著提升,達到約 40%上下。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圖表 1 受訪環保公益組織組織形式分布圖表 2 受訪環保公益組織成立年11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 地域分布:在地區層面,與2022年一樣,參與問卷調研的組織位于華東地區的最多,共174家,占總數超過四分之一(28%);華南、華中、華北
36、和西南地區的環保組織數量相當,分別占總數的17%、16%、12%和13%;位于西北和東北地區的組織相對較少,在總數中占比小于10%。參與調研的614家環保公益組織覆蓋了除西藏外的全部省級行政區,其中接近10%(59家)位于華南地區的廣東,為各省級行政區中最多,其次為華中地區的湖南,共有53 家環保組織;組織數量在 20 家及以上的省級行政區還有華東地區的江西(44)、山東(30)、江蘇(25)、福建(25)和浙江(22),華中地區的湖北(37),華北地區的北京(32),西南地區的貴州(25)、重慶(25)和云南(21),華南地區的廣西(37),以及東北地區的遼寧(24)。圖表 3 受訪環保公益
37、組織地域分布(地區)圖表 4 受訪環保公益組織地域分布(省級行政區)12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 慈善組織:在614 家參與調研的環保公益組織中,慈善組織占13%,與2022年的占比14%基本持平??h域環保組織:在614 家受訪組織中,所在地位于縣或縣級市的縣域環保公益組織共有111家,占比18%。其中,位于湖南的受訪縣域組織有20家,為各省市自治區最多,其次為江西?。?6家)和貴州?。?1家)。圖表 5 受訪縣域環保公益組織地域分布(省級行政區)圖表 6 受訪環保公益組織中的慈善組織13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3.2.工作領域概覽 工作領域分類:本
38、調研采用環境資助者網絡(CEGA)2022年版環境資助項目工作領域分類,包括共九大類一級工作領域和50 個二級工作領域。九個一級領域包括三個生態環境議題“生態保護與修復”、“污染防治”、“氣候變化”,以及六個工作手法“公眾宣傳倡導”、“生態環境法治”、“綠色低碳企業推動”、“國際合作”、“行業建設與發展”、“其它手法”,分別涵蓋從議題和從工作手法出發的環保公益組織。組織領域分類方法:每個參與問卷調研的環保公益組織需選擇其唯一的工作領域首選項(具體到二級領域),并可選擇不特定數量的工作領域次選項。工作領域分布:與2022年調研情況一樣,約一半(47%)的參與調研組織業務從手法出發,且首要工作領域
39、為“公眾宣傳倡導”,在二級領域上主要為“自然/環境教育”和“公眾行動倡導/動員/參與”,是目前中國環保公益組織最為主流的組織定位;此外,23%的參與調研組織其業務從議題出發,且以“生態保護與修復”為首選工作領域;以其他議題或工作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占比均不及10%。生態保護與修復污染防治氣候變化1.1 物種、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1.2 國家公園為主體的保護地體系/棲息地保護1.3 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1.4 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1.5 淡水水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1.6 草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1.7 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1.8 荒漠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1.9 城市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1.
40、10 農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2.1 水污染防治2.2 大氣污染防治2.3 土壤污染防治2.4 固體廢棄物管理2.5 化學品及新污染物環境管理2.6 放射性、噪聲、光、熱等其他污染防治3.1 節能增效3.2 可持續能源3.3 生態系統碳匯3.4 碳捕捉、碳固存技術創新3.5 氣候適應12340%20%20%23%7%5%1394130245134122一級工作領域二級工作領域組織數量組織數量以該一級領域為首選工作領域占比占比生態環境議題未以該一級領域為首選工作領域,但以之為次選工作領域表格 1 本調研采用的工作領域分類及以各一級領域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分布14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
41、公眾宣傳倡導生態環境法治綠色低碳企業推動國際合作行業建設與發展其它手法4.1 自然/環境教育4.2 公眾意識倡導4.3 公眾行動倡導/動員/參與(含公民科學、綠色消費/選擇、低碳生活、零廢棄生活等)4.4 生態環境獎項4.5 影響力傳播5.1 政策/法規研究5.2 政策建議/立法推動5.3 生態環境法治的公眾參與6.1 綠色供應鏈6.2 綠色金融/信貸6.3 企業ESG及環境責任落實6.4 企業綠色行動(含企業碳中和、企業生物多樣性、清潔生產、綠色辦公等)6.5 綠色行業行動7.1 政府間合作促進7.2 社會組織國際倡導平臺搭建7.3 海外公益慈善項目開展7.4 人員交流7.5 國際會議/考察
42、交流7.6 國際合作研究8.1 行業基礎設施建設8.2 創新創業孵化8.3 人才培養8.4 平臺組織及議題研究機構發展9.1 社區工作手法9.2 保護授權/托管(民間公益保護地、協議保護、社區共管)9.3 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生計9.4 生態補償9.5 環境健康/受害者援助9.6 其它45687947%2%2%1%2%3%35%25%19%8%15%38%2911110414172171541195192236一級工作領域二級工作領域組織數量組織數量以該一級領域為首選工作領域占比占比工作手法未以該一級領域為首選工作領域,但以之為次選工作領域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15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
43、告圖表 7 環保公益組織首選工作領域分布圖表 8 環保公益組織首選及次選工作領域分布對比 結合首選工作領域及次選工作領域(圖表8),可見雖然只有17家受訪組織以“其它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但有 236家組織(在全部組織中占比 38%)將其列為次選工作領域,主要是涉及其下的“社區工作手法”、“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生計”2個二級工作手法。與首選工作領域的分布一致,以“生態保護與修復”、“公眾宣傳倡導”為次選工作領域的受訪組織依然是較多的。有 245家受訪組織以之為次選工作領域,217家受訪組織以“公眾宣傳倡導”為次選工作領域。16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 交叉分析可見 在以三大生態環境議題
44、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中,均有超過80%的組織將“公眾宣傳倡導”列為次選工作領域,可見,與去年調研一致,“公眾宣傳倡導”依然是調研環保公益組織最為常用的工作手法。在以“污染防治”為首選領域的組織中,一半將“生態環境法治”手法列為次選工作領域;在“生態保護與修復”及“氣候變化”為首選領域的組織中,各有近一半(47%)將“其它手法”列為次選工作領域,主要是其下的“社區工作手法”、“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生計”及“保護授權/托管”。在以工作手法為首選項的組織中,以“公眾宣傳倡導”、“生態環境法治”、“國際合作”、“其它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中均有超過一半以“生態保護與修復”議題作為次選工作領域。以“綠色
45、低碳企業推動”為首要領域的組織中,一半(50%)將“污染防治”議題作為次選工作領域,體現面向企業開展工作的環保公益組織仍主要聚焦污染防治議題。表格 2 以各生態環境議題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采用的工作手法表格 3 以各工作手法為工作領域首選項的組織涉及的生態環境議題 從地域來看:工作手法方面,在除了東北之外的地區,以“公眾宣傳倡導”為首選工作領域的受訪組織均占比最大,其中華南地區此類組織占比最高,達 55%,而華北地區此類受訪組織占比偏低一些,為31%,相比去年的 51%有明顯的下降;三大議題中,東北地區以“生態保護與修復”為工作領域首選項的受訪組織占比最高,達46%;其次為西北、西南地區,分別
46、有28%的組織以“生態保護與修復”為工作領域首選項。在西北地區,以“污染防治”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占比在各地區中最高,達17%,而西南地區本次沒有該領域的受訪組織?!皻夂蜃兓痹谑茉L組織占比最高的地區是華北,達到12%,其他地區則均未超過10%。生態保護與修復污染防治氣候變化 139 84%36%17%15%22%47%41 93%51%32%12%17%37%30 80%20%40%23%20%47%工作領域首選項總數公眾宣傳倡導生態環境法治綠色低碳企業推動行業建設與發展國際合作其它手法公眾宣傳倡導生態環境法治綠色低碳企業推動 291 61%26%20%11 91%64%64%10 30%5
47、0%20%工作領域首選項總數生態保護與修復污染防治氣候變化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17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9 各地區環保公益組織工作領域分布3.3.籌資及人力資源狀況 收入規模:614家參與調研的機構中94%提供了2022年收入信息,其中年度收入在0-5萬元(不含5萬元)的組織最多,占總數的近40%(37.5%);約30%的組織2022年度收入處于5萬-50萬元(不含50萬元)區間;2022年收入在50萬元及以上的組織占約27%。在提供2022年收入信息的組織中,年收入中位數為10萬元,低于去年調研的11萬元;對比去年與本年度調研可見(圖11),受調研環保公益組織的上一年收入
48、分布基本一致:上一年度收入在 0-5 萬元(不含 5 萬元)的組織占比均為 38%上下,上一年度收入在 5 萬-50萬元(不含 50萬元)區間的組織占比較去年高出近 5個百分點,而同時上一年度收入在 50萬元及以上的組織占比較去年降低了3個百分點。在參與本年度調研的環保公益組織中,有17%的參與調研機構 2022 年收入達 100萬及以上,與去年的18%基本持平,有12 家環保公益組織的收入甚至達到1000萬元及以上。18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10 環保公益組織2022年收入規模分布圖表 11 受調研環保公益組織2021年與2022年收入規模分布對比圖表 12 以議題/手法
49、為工作領域首選項組織的2022年收入規模分布 各領域組織收入規模:參與調研組織中占比較大的“生態保護與修復”或“公眾宣傳倡導”類組織具有更高比例的低收入規模組織,在兩類中2022年收入在50萬元以下的組織占比均高于60%;“氣候變化”、“生態環境法治”兩類組織中2022年收入在50萬元以下組織的占比也高于60%?!皣H合作”、“綠色低碳企業推動”、“氣候變化”類組織則具有更高比例的高收入規模組織,在以上三類組織中2022年收入在100萬元及以上的組織占比分別為50%、30%和30%。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19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 主要收入來源:與去年調研的情況一致,受調研中國環保
50、公益組織當前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國內基金會資助和政府購買服務分別有289家(47%)和267家(44%)組織將國內基金會資助和政府購買服務列入其收入的三大主要來源,與去年調研的46%和45%基本保持一致,且分別有201家(33%)和126家(21%)家機構將國內基金會資助和政府購買服務列為組織的首要收入來源。個人捐贈是受訪組織位列第三位的收入來源,有近30%的組織將其列入前三位收入來源,約11%的組織更是將其列為首要收入來源。圖表 13 環保組織主要收入來源圖表 14 環保公益組織專職人員規模分布 人力資源情況:本調研請環保組織填寫其專職人員人數,接近一半(48%)的參與組織專職人員規模在1-5
51、人;專職人員規模在10人及以內的占總數多達70%,在10人以上的僅占到約8%。占總數約13%的未注冊機構因其組織形式原因,本調研不統計其專職人員數量。在提供專職人員人數信息的組織中,專職人員人數中位數為3人,與去年保持一致。對比去年與本年度調研(圖15),受調研環保公益組織專職人員規模分布基本保持不變,占比上的變動主要是因為本年度的受訪環保組織中,有更多的組織因為其組織形式(如未注冊的民間團體、學生社團)而不具備全職人員(即圖12、圖13中的“未注冊”組織,占比從去年的11%提高到本年的13%),以及在調研中選擇不披露人力資源信息的組織占比提升(即圖12、圖13中的“未注明”,占比從去年的6%
52、提高到今年的9%)。20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 各領域組織人力資源狀況:多數領域中專職人員人數在5人及以內的組織占比超過50%;在以“綠色低碳企業推動”、“國際合作”、“氣候變化”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環保公益組織中,專職人員人數超過5人的組織占比較高,分別為50%、50%、30%。3.4.2年調研數據對比2022-23年的兩年間,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項目通過問卷形式,已調研到共計801家環保公益組織的信息,分布于全國的30個省市自治區(圖表17),并涉及到全部9個環境公益工作領域。圖表 15 受調研環保公益組織2023年和2022年專職人員規模分布對比圖表 16 以各議題/手法為
53、工作領域首選項組織的專職人員數分布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21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在這801家組織中,313家連續參加了去年和本年調研,占比39%,以下將分析這313家環保公益組織在工作領域、收入、人力資源方面的變動情況。工作領域變化:在連續2年參與調研的組織中,近80%在首選的一級工作領域上沒有變動。在其他20%工作領域有變動的組織中,以“污染防治”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從38家下降為30家,“占比下滑3個百分點,從10%到7%。生態環境法治”和“其它手法”類組織也略有減少;與此同時,以“氣候變化”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增加了8家,略高于去年,“生態保護與修復”、“公眾宣傳倡導”、“
54、行業建設與發展”類組織的數量亦略有上升,顯示環保公益組織的工作領域正隨著環境議題的變遷悄然發聲轉換。共有12家在2022年首選工作領域為“污染防治”的組織在本年度調研中更改工作領域,變動至“公眾宣傳倡導”(5家)、“生態保護與修復”(3家)、“氣候變化”(2家)、“綠色低碳企業推動”(1家)、“生態環境法治”(1家)等領域。共有10家組織在本年度調研中從其他工作領域調整為以“氣候變化”為首選工作領域,這些組織在去年調研中的首選工作領域包括“公眾宣傳倡導”(4家)、“生態保護與修復”(3家)、“污染防治”(2家)、“生態環境法治”(1家)。圖表 17 2022-23年兩年間參與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
55、狀調研組織的地域分布(省級行政區)圖表 18 2022-23年兩年間參與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組織的工作領域分布22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 收入變化:在連續2年參與調研的組織中,超過一半的組織2022年度收入相比2021年增長或保持不變,近40%的組織2022年收入相較 2021年有所下降。從工作領域分開來看(以受訪組織2023年工作領域為準),“氣候變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國際合作”等類型的組織收入增長的占比較大,均超過50%;與此同時,以“綠色低碳企業推動”、“其它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中收入下降的占比超過一半。圖表 19 連續2年參與調研組織一級工作領域變動情況
56、圖表 21 連續2年參與調研組織2022年收入較2021年變動情況圖表 20 連續2年參與調研組織一級工作領域分布變化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23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22 不同工作領域連續2年參與調研組織2022年收入較2021年變動情況(以本年度工作領域為準)圖表 23 連續2年參與調研組織專職人員變動情況圖表 24 不同工作領域連續2年參與調研組織專職人員變動情況(以本年度工作領域為準)人力資源情況:連續 2 年參與調研的組織人力資源情況比較穩定,合計有60%的組織專職人員數量保持不變或增加。僅有20%的組織專職人員數量有所減少。從工作領域分開來看(以受訪組織2023年工
57、作領域為準),專職人員增加組織占比較高的有“綠色低碳企業推動”、“其它手法”兩類組織,均有50%的受調研組織專職人員數增加;而“生態環境法治”、“綠色低碳企業推動”、“行業建設與發展”3類組織中,專職人員數降低的組織占比相對較高,均達到三分之一。24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25 生態保護與修復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成立年3.5.分領域分析3.5.1.議題分析:生態保護與修復 共139家組織將“生態保護與修復”列為首選工作領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數為14萬元,專職人員中位數為3人。另有245家組織將其列為次選工作領域。重點觀察:在地域上,參與調研的“生態保護與修復”類組織在全國
58、分布較為平均,分布較多的省級行政區有湖南(12家)、遼寧(10家)、廣東(10家)、云南(9家)、廣西(8家)等?!吧鷳B保護與修復”組織2022年收入規模的分布與受調研組織整體收入規模分布幾乎一致,約三分之一的組織在0-5萬元(不含)區間,約五分之一在10-50萬元(不含)區間,首要的資金來源是國內基金會資助。與去年相比,收入在0-5萬元(不含)的組織占比下降了13個百分點,同時收入在10-50萬元(不含)區間的組織占比提升10個百分點,帶動“生態保護與修復”組織年度收入中位數由2021年的3.5萬元提高至2022年的14萬元。參與本次調研的組織首選工作領域覆蓋了“生態保護與修復”下全部10個
59、二級議題,與去年一樣,其中近19%將“物種、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列為首選二級工作領域,為最高,其次是“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17%)。從工作手法來看,以“生態保護與修復”下各二級議題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中,“公眾宣傳與倡導”均是采用最多的工作手法(表5),其下的“自然/環境教育”、“公眾意識倡導”、“公眾行動倡導/動員/參與”、“影響力傳播”等二級手法均被眾多“生態保護與修復”類組織列為次選領域(圖31);此外,超過一半的“物種、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國家公園為主體的保護地體系/棲息地保護”、“草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城市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組織將“社區工作手法”、“鄉村振興
60、與可持續生計”、“保護授權/托管”等其它手法列為次選工作領域;超過一半的“淡水水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草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將“生態環境法治”手法列為次選領域;有接近一半(43%)的“草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組織將“綠色低碳企業推動”手法列為次選領域。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25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表格 4 生態保護與修復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及專職人員百分位數圖表 27 生態保護與修復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規模圖表 28 生態保護與修復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專職人員規模圖表 26 生態保護與修復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注冊地(或未注冊組織駐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最高前
61、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28,570,000818,075139,85688 專職人員數 505.7531126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29 生態保護與修復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首要資金來源1.1.物種、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27)1.2.國家公園為主體的保護地體系/棲息地保護(17)1.3.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13)1.4.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23)1.5.淡水水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16)1.6.草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7)1.7.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16)1.8.荒漠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3)1.9.城市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12)1.10.農田
62、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5)表格 5 生態保護與修復下各二級議題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的工作手法物種、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國家公園為主體的保護地體系/棲息地保護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淡水水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草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荒漠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城市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農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1.1.27 85%30%4%15%26%52%1.2.17 88%35%24%18%24%65%1.3.13 85%38%23%15%38%46%1.4.23 87%30%13%17%22%26%1.5.16 88%63%25%13%25%44%1.6.7 100
63、%86%43%29%29%100%1.7.16 69%19%25%19%6%38%1.8.3 100%0%0%0%0%33%1.9.12 83%25%8%0%17%50%1.10.5 60%40%0%20%20%20%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數公眾宣傳倡導生態環境法治綠色低碳企業推動行業建設與發展國際合作其它手法圖表 30 生態保護與修復下各二級議題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分布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27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31 生態保護與修復組織采用工作手法(細分到二級工作手法)圖表 32 污染防治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成立年3.5.2.議題分析:污染防治 共 41家組織以“污染防治”為首
64、選工作領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數為7.5萬元,較2021年的22.60萬元有明顯下降,專職人員中位數為3人。另有134家組織將其列為次選工作領域。重點觀察:地域上,“污染防治”類機構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如湖南、江蘇)以及陜西、天津等地。受調研“污染防治”類機構中,超過四成(44%)2022年度收入不到5萬元,相比2021年的32%提高了超過10個百分點;該類組織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國內基金會資助。參與本次調研的組織工作領域首選項覆蓋了“污染防治”6個二級議題中的4個,與去年一致,其中多數將“水污染防治”作為首選工作領域,約四分之一將“固體廢棄物管理”作為首選工作領域。從工作手法來看,以
65、“污染防治”下各二級議題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中,以“公眾宣傳倡導”為次選領域的組織在手法中均占比最高(均高于90%),并以“公眾行動倡導/動員/參與”、“公眾意識倡導”、“自然/環境教育”等二級手法為主;在以“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化學品及新污染物環境管理”為首選領域的組織中,超過一半將“生態環境法治”手法作為次選領域;以“大氣污染防治”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中,三分之二將“綠色低碳企業推動”作為次選手法。28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33 污染防治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注冊地(或未注冊組織駐地)表格 6 污染防治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及專職人員百分位數圖表 3
66、4 污染防治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規模圖表 35 污染防治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專職人員規模污染防治最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3,325,000686,69275,000386 專職人員數 216.7532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29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36 污染防治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首要資金來源圖表 37 污染防治下各二級議題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分布表格7 污染防治下各二級議題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的工作手法2.1.水污染防治(24)2.2.大氣污染防治(6)2.3.土壤污染防治(0)2.4.固體廢棄物管理(10)2.5.化學品及新污染物環境管理(1
67、)2.6.放射性、噪聲、光、熱等其他污染防治(0)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體廢棄物管理化學品及新污染物環境管理放射性、噪聲、光、熱等其他污染防治2.1.24 92%54%25%13%8%29%2.2.6 100%67%67%0%33%33%2.3.0 2.4.10 90%30%20%20%30%60%2.5.1 100%100%100%0%0%0%2.6.0 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數公眾宣傳倡導生態環境法治綠色低碳企業推動行業建設與發展國際合作其它手法30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39 氣候變化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成立年圖表 38 污染防治組織采用工作手法(細分到二級工作手
68、法)3.5.3.議題分析:氣候變化 共30家組織以“氣候變化”為首選工作領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數為21萬元,與2021年的22.18萬元持平,專職人員中位數為4人,略高于去年的3人。另有122家組織將其列為次選工作領域。重點觀察:地域上,與去年一樣,受訪“氣候變化”類組織多分布于北京(5家)和廣東(5家);但與此同時,受訪“氣候變化”類組織覆蓋的省級行政區數量由去年的11個提高至18個?!皻夂蜃兓鳖惤M織收入規模高于環保公益組織整體水平,超過一半(56%)2022年收入達10萬元,接近三分之一(30%)年收入達100萬元,更是有3家年收入達1000萬元及以上。受訪“氣候變化”類組織202
69、2年度收入規模分布與2021年基本保持一致。參與調研的組織首選工作領域覆蓋了“氣候變化”下的全部5個二級議題,其中接近一半(46%)以“氣候適應”為首選工作領域,其次是“節能增效”(23%)。從工作手法來看,“氣候變化”類組織較多采用“公眾行動倡導/動員/參與”、“自然/環境教育”、“公眾意識倡導”、“影響力傳播”等“公眾宣傳倡導”手法,“社區工作手法”、“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生計”等其他手法,以及“綠色企業行動”等“綠色低碳企業推動”手法。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31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40 氣候變化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注冊地(或未注冊組織駐地)表格 8 氣候變化為首選工作領域組
70、織2022年收入及專職人員百分位數氣候變化最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19,518,6861,282,500210,0001570 專職人員數 30742.25圖表 41 氣候變化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規模圖表 42 氣候變化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專職人員規模32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43 氣候變化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首要資金來源圖表 44 氣候變化下各二級議題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分布表格 9 氣候變化下各二級議題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的工作手法3.1.節能增效(7)3.2.可持續能源(5)3.3.生態系統碳匯(2)3.4.碳捕捉、碳固存技術創新(2)3
71、.5.氣候適應(14)節能增效可持續能源生態系統碳匯碳捕捉、碳固存技術創新氣候適應3.1.5 71%29%57%14%14%14%3.2.2 60%40%60%20%20%60%3.3.2 50%0%50%50%0%50%3.4.1 50%50%100%0%50%100%3.5.10 100%7%14%29%21%50%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數公眾宣傳倡導生態環境法治綠色低碳企業推動行業建設與發展國際合作其它手法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33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45 氣候變化組織采用工作手法(細分到二級工作手法)圖表 46 公眾宣傳倡導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成立年3.5.4.手法分析:公
72、眾宣傳倡導 共291家組織以“公眾宣傳倡導”為首選工作領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數為8萬元,與2021年的9.44萬元基本持平,專職人員中位數3人,與去年一致。另有217家組織將其列為次選工作領域。重點觀察:地域上,“公眾宣傳倡導”類組織位于廣東的最多,共有29家,占比10%;廣西、江西、湖南、湖北等省級行政區也有較多分布。人員規模上,約55%的“公眾宣傳倡導”類組織專職人員人數在5人及以內,與整體水平的56%相當,低于去年的69%。參與調研的組織首選工作領域覆蓋了“公眾宣傳倡導”下所有的5個二級工作手法,其中以“公眾行動倡導/動員/參與”為首選領域的組織占50%,相較去年占比的43%提高了
73、7個百分點;此外,占比33%的受訪“公眾宣傳倡導”組織以“自然/環境教育”為首選領域,略低于去年占比的38%。從關注議題上來看,以“公眾宣傳倡導”下各二級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中,“生態保護與修復”均是被納入次選領域最多的生態環境議題(表8),在二級議題層面,“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城市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物種、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保護地體系/棲息地保護”、“淡水水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是“公眾宣傳倡導”類組織較為關注的“生態保護與修復”細分議題(圖52)。34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47 公眾宣傳倡導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注冊地(
74、或未注冊組織駐地)表格10 公眾宣傳倡導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及專職人員百分位數圖表 48 公眾宣傳與倡導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規模圖表 49 公眾宣傳與倡導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專職人員規模公眾宣傳倡導最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13,195,116460,83280,0001760 專職人員數 45632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35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50 公眾宣傳倡導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首要資金來源圖表 51 公眾宣傳倡導下各二級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分布表格 11 公眾宣傳倡導下各二級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的工作手法4.1.自然/環
75、境教育(96)4.2.公眾意識倡導(39)4.3.公眾行動倡導/動員/參與(含公民科學、綠色消費/選擇、低碳生活、零廢棄生活等)(144)4.4.生態環境獎項(1)4.5.影響力傳播(11)自然/環境教育公眾意識倡導公眾行動倡導/動員/參與生態環境獎項影響力傳播4.1.96 71%17%22%4.2.39 51%21%15%4.3.144 57%34%20%4.4.1 100%0%0%4.5.11 55%36%27%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數生態保護與修復污染防治氣候變化36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52 公眾宣傳倡導組織涉及的生態環境議題(細分到二級議題)圖表 53 生態環境法治為首
76、選工作領域組織成立年3.5.5.手法分析:生態環境法治 共11家組織以“生態環境法治”為首選工作領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數為5.37萬元,專職人員中位數為2人,均低于去年調研的水平(15萬元和4.5人)。另有154家組織將其列為次選工作領域。重點觀察:參與調研組織的首選工作領域覆蓋了“生態環境法治”下的全部3個二級工作手法,其中55%以“生態環境法治的公眾參與”為首選領域,與去年調研基本持平?!吧鷳B環境法治”類組織關注的議題較為分散,如“生態保護與修復”下的“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氣候變化”下的“氣候適應”,以及“污染防治”下的“水污染防治”等具體議題。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37202
77、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54 生態環境法治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注冊地(或未注冊組織駐地)表格 12 生態環境法治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及專職人員百分位數圖表 55 生態環境法治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規模圖表 56 生態環境法治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專職人員規模生態環境法治最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914,687347,35353,6801 專職人員數 64.52138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57 生態環境法治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首要資金來源圖表 58 生態環境法治下各二級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分布圖表 59 生態環境法治組織涉及
78、的生態環境議題(細分到二級議題)5.1.政策/法規研究(2)5.2.政策建議/立法推動(3)5.3.生態環境法治的公眾參與(6)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39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60 綠色低碳企業推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成立年表格 13 生態環境法治下各二級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的工作手法政策/法規研究政策建議/立法推動生態環境法治的公眾參與5.1.2 50%50%100%5.2.3 100%100%67%5.3.6 100%50%50%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數生態保護與修復污染防治氣候變化3.5.6.手法分析:綠色低碳企業推動 共10家組織以“綠色低碳企業推動”為首選工作領域,其20
79、22年度收入中位數為48.91萬元,專職人員中位數為6人。另有119家組織將其列為次選工作領域。重點觀察:與去年企業購買服務為主要資金來源不同,參與今年調研的此類機構主要以國內基金會資助為主要資金來源。在收入規模上,2022年度收入在100萬元及以上的組織在“綠色低碳企業推動”類組織中占比達30%,相比2021年的54%下降明顯,同時 2022年度收入小于50萬元的機構占比達50%,相比2021年的18%上升了超過30個百分點。參與調研機構的首選工作手法覆蓋了“綠色低碳企業推動”下5個二級手法中的4個,其中主要為“綠色行業行動”,占到“綠色低碳企業推動”類組織的40%。而在去年調研中占比達55
80、%的“企業綠色行動”在今年調研中僅占30%。從議題關注來看,“污染防治”是被納入次選工作手法最多的生態環境議題,其中以“固體廢棄物管理”這一二級議題為主;以“綠色行業行動”為首選工作手法的組織,主要關注的議題是“生態保護與修復”;以“綠色金融/信貸“為首選工作手法的組織同樣關注“氣候變化”議題。40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61 綠色低碳企業推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注冊地(或未注冊組織駐地)表格 14 綠色低碳企業推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及專職人員百分位數圖表 62 綠色低碳企業推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規模圖表 63 綠色低碳企業推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專職
81、人員規模 綠色低碳企業推動最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23,660,2223,021,216489,097190,000 專職人員數 351164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41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64 綠色低碳企業推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首要資金來源圖表 65 綠色低碳企業推動下各二級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分布表格 15 綠色低碳企業推動下各二級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的工作手法6.1.綠色供應鏈(1)6.2.綠色金融/信貸(2)6.3.企業ESG及環境責任落實(0)6.4.企業綠色行動(含企業碳中和、企業生物多樣性、清潔生產、綠色辦公等)(3)6.5.綠色行
82、業行動(4)綠色供應鏈綠色金融/信貸企業 ESG及環境責任落實企業綠色行動綠色行業行動6.1.1 0%0%0%6.2.2 0%50%50%6.3.0 6.4.3 0%67%0%6.5.4 75%50%25%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數生態保護與修復污染防治氣候變化42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66 綠色低碳企業推動組織涉及的生態環境議題(細分到二級議題)圖表 67 國際合作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成立年3.5.7.手法分析:國際合作 共 4家組織以“國際合作”為首選工作領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數50萬元,專職人員中位數為10人。另有51家組織將其列為次選工作領域。重點觀察:地域上,受調研的
83、“國際合作”類組織3家組織位于北京,1家組織位于浙江。細分領域上,2家以“海外公益慈善項目開展”為首選工作領域,其余2家分別以“政府間合作促進”、“社會組織國際倡導平臺搭建”為首選領域。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43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68 國際合作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注冊地(或未注冊組織駐地)表格 16 國際合作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及專職人員百分位數圖表 69 國際合作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規模圖表 70國際合作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專職人員規模國際合作最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37,390,94010,097,735500,0000 專
84、職人員數 4527.510544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71 國際合作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首要資金來源圖表 72 國際合作下各二級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分布表格 17 國際合作下各二級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的工作手法7.1.政府間合作促進(1)7.2.社會組織國際倡導平臺搭建(1)7.3.海外公益慈善項目開展(2)7.4.人員交流(0)7.5.國際會議/考察交流(0)7.6.國際合作研究(0)政府間合作促進社會組織國際倡導平臺搭建海外公益慈善項目開展人員交流國際會議/考察交流國際合作研究7.1.1 100%0%0%7.2.1 100%100%100%7.3.2 7.4.0 0
85、%0%0%7.5.0 0%0%0%7.6.0 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數生態保護與修復污染防治氣候變化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45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74 行業建設與發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成立年圖表 73 國際合作組織涉及的生態環境議題(細分到二級議題)3.5.8.手法分析:行業建設與發展 共14家組織以“行業建設與發展”為首選工作領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數30萬元,專職人員中位數為3人,略低于去年調研的33.32萬元和5人。另有92家組織將其列為次選工作領域。重點觀察:參與調研組織的首選工作領域覆蓋了“行業建設與發展”下的全部4個二級手法,其中主要為“人才培養”,占“行業建設與
86、發展”類組織的50%,相較于去年的33%有明顯提高;其次是“平臺組織及議題研究機構發展”,占“行業建設與發展”類組織的36%?!靶袠I建設與發展”類組織對議題關注主要包括如“物種、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國家公園為主體的保護地體系/棲息地保護”等“生態保護與修復”下的二級議題。46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表格 18 行業建設與發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及專職人員百分位數圖表 76 行業建設與發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規模圖表 77 行業建設與發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專職人員規模圖表 75 行業建設與發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注冊地(或未注冊組織駐地)行業建設與發展最
87、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1,748,804960,000300,00040,000 專職人員數 9531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47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79 行業建設與發展下各二級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分布表格 19 行業建設與發展下各二級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的工作手法8.1.行業基礎設施建設(1)8.2.創新創業孵化(1)8.3.人才培養(7)8.4.平臺組織及議題研究機構發展(5)行業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創業孵化人才培養平臺組織及議題研究機構發展8.1.1 100%0%0%8.2.1 0%0%100%8.3.7 43%43%29%8.4.5 40%20
88、%20%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數生態保護與修復污染防治氣候變化圖表 78 行業建設與發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首要資金來源48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80 行業建設與發展組織涉及的生態環境議題(細分到二級議題)圖表 81 其它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成立年3.5.9.手法分析:其他手法 共17家組織以“其它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其2022年度收入中位數40萬元,專職人員中位數為4人,低于去年的102.88萬元和5人。另有236家組織將其列為次選工作領域。重點觀察:參與調研組織的首選工作領域覆蓋了“其它手法”下6個二級手法中的5個,與去年一樣,其中以“社區工作手法”為主,共6家組織將其列為
89、首選工作領域。從議題關注來看,以“社區工作手法”為首選領域的組織中將“生態保護與修復”或“氣候變化”(主要為“氣候適應”)議題列為次選工作領域的均超過一半;在以“保護授權/托管”、“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生計”或“生態補償”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中,將“生態保護與修復”作為次選領域的組織均為三大議題中最多的。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49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82 其它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注冊地(或未注冊組織駐地)表格 20 其它手法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及專職人員百分位數圖表 83 其它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2022年收入規模圖表 84 其它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專職人員規模
90、其它手法最高前25%前50%前75%2022年收入(元)17,160,010944,113400,000121,827 專職人員數 165.54250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85 其它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首要資金來源圖表 86 其它手法下各二級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的組織分布表格 21 其它手法下各二級手法為首選工作領域組織的工作手法9.1.社區工作手法(6)9.2.保護授權/托管(2)9.3.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生計(2)9.4.生態補償(1)9.5.環境健康/受害者援助(0)9.6.其它(6)社區工作手法保護授權/托管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生計生態補償環境健康/受害者援助其它9.1.
91、6 67%0%83%9.2.2 100%0%50%9.3.2 100%0%0%9.4.1 100%100%0%9.5.0 9.6.6 33%17%33%首選工作領域組織數生態保護與修復污染防治氣候變化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圖表 87 其它手法組織涉及的生態環境議題(細分到二級議題)51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52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4公益組織觀察圖表 88 2023年3月-9月入駐巡河寶縣域團隊地域分布隨著中國公益行業的發展,縣域公益作為一種扎根基層的新興公益模式,正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正如縣域組織互聯網籌款研究報告 所說,縣域公益“從基層公眾開始,從志愿者隊伍做起,
92、形成了茁壯生長的草根公益組織縣域公益的興起,代表了這一種更普遍的、更規?;?、更為毛細血管式的公益事業在中國大地上扎根”。鑒于縣域公益之于當下中國公益事業發展的重要性,本年度調研與樞紐組織北京守望者環?;饡ê笪暮喎Q“河流守望者”)合作,以河流守望者旗下“巡河寶”為例,展現縣域環保公益組織的發展現狀。河流守望者成立于2018年9月,聚焦中國河流保護,推動建立中國最大的河流保護網絡,以“互聯網化”和“公眾化”為核心戰略,開發趣河邊、凈灘行動、巡河寶等互聯網產品,倡導巡河、凈灘等公眾聯合行動,實現河流保護公眾參與創新。巡河寶是河流守望者旗下的公眾參與河流保護綜合平臺,于2019年上線為微信小程序
93、,并于2023年3月13日升級為2.0版本。新版巡河寶具備河流評測、河流巡護、活動開展等功能,這些均是在縣域場景中常見且組織門檻較低的環?;顒?。包含縣域團隊在內的環保公益組織可在小程序中以團隊形式注冊,并開展以下活動:凈灘行動:發動公眾一起清理河灘垃圾,守住垃圾入水的最后防線。河流評測:發動公眾從水質、水流、河岸帶、生物多樣性、人與河流關系等維度為河流進行健康評估。2 河流巡護:發動公眾定期巡護身邊河流,發現、提交河流問題并跟進解決?!昂恿髟u測”是河流守望者提供的,基于水利部 河湖健康評價指南,并經過簡化與創新的一個公眾參與河流保護啟蒙產品。253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 巡河寶縣
94、域團隊組織形式。在1199 個縣域團隊中,一半為已注冊的組織(如志愿者協會、志愿服務隊等),約三分之一為學校團隊,近五分之一為其他未注冊的民間自組織4。據河流守護者執行秘書長小川介紹,目前巡河寶主要通過動員各地的團委發動基層一線組織入駐平臺。一方面,與團委合作較多的基層組織大多為有一定規模且已注冊的社會組織,一般是縣一級的志愿者協會、義工協會等等;另一方面,團委與高校社團的聯系也較為緊密,能夠動員到更多高校社團入駐平臺。因此,入駐巡河寶平臺的縣域環保團隊多為已注冊的縣域社會組織和高校社團。圖表 89 2023年3月-9月期間入駐巡河寶團隊類型分布本次調研由河流守望者巡河寶平臺提供了自2023
95、年 3月新版本上線至9月20日約半年的數據,包括期間在巡河寶平臺入駐的非政府部門組建的團隊(含注冊組織、未注冊的民間自組織和學校團隊),以及這些團隊期間開展凈灘行動、河流評測、河流巡護活動的情況。期間共計有 2665個團隊在巡河寶入駐,覆蓋全國 31個省市自治區,其中1199 個團隊是所在地位于縣或縣級市的縣域團隊,占比 45%,覆蓋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3,可以從中一窺縣域環保的現狀。此外,報告撰寫團隊訪談了河流守望者執行秘書長周淑芬(后文簡稱為小川),邀請她對數據進行解讀,并分享對于縣域基層環保行動發展現狀及趨勢的觀察。圖表 90 2023年3月-9月期間入駐巡河寶的縣域團隊組織形式分布巡河
96、寶目前在湖南、江西2省有更為充分的動員,因此來自湖南、江西的縣域團隊數量更多。團隊的組織形式是團隊在巡河寶小程序登錄時,自主判斷并選定的,尚未經過第三方的核驗。3454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 縣域團隊河流保護活動開展情況。在2023年3月至9月期間入駐巡河寶的所有團隊中,已有1234個團隊在此期間開展了至少1次凈灘、河流評測或河流巡護活動,占比略低于50%。具體到縣域團隊,1199個入駐巡河寶的縣域團隊中有587家在3月至9月期間開展過至少1次活動,占比49%。其中,開展過凈灘行動的縣域團隊最多,有493個,在所有縣域團隊中占41%;開展過河流巡護和開展過河流評測活動的縣域團隊數
97、量分別為209個和134個。具體開展活動次數:在 2023 年3月至9月期間,入駐巡河寶的縣域團隊共開展了約3.1 萬次河流巡護、2.8萬次河流評測和超過4000次凈灘行動。相較于凈灘,河流評測和巡護活動的規模更小,門檻更低,因此雖然開展過這兩類活動的縣域團隊數量少于開展過凈灘行動的組織數量,但開展河兩類活動的次數顯著高于凈灘行動。另一方面,參與巡河寶縣域團隊河流評測活動的總人數為6941人,參與巡河活動總人數為7513人,均遠低于兩類活動開展的次數,體現出有同一批活躍的參與者常態性地多次參與河流評測及巡護活動;而同期約4000次凈灘活動的總參與人數則高達近16萬人,可見凈灘雖然開展頻次較低,
98、但是三類活動中觸達公眾人數最多的。圖表 92 巡河寶2023年3月-9月活動開展情況圖表 91 2023年3月-9月期間入駐巡河寶團隊開展活動情況公益組織觀察55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93 巡河寶縣域團隊2023年3月-9月活動開展情況(氣泡大小為參與總人數)活躍縣域團隊特征:組織類型:2023年3月13日至9月20日期間,通過巡河寶開展過至少1次河流保護活動的587家縣域團隊包括340個注冊組織、116個未注冊組織和131個學校團隊,分別占比58%、20%和22%;在開展至少10次河流保護的144個活躍的縣域團隊中,注冊組織有107個,占比高達74%,可見活躍的縣域團隊多
99、為已注冊的社會組織。據小川介紹,隨著“脫貧攻堅”的結束和“生態振興”的提出,縣域志愿服務型社會組織,如志愿者協會、義工協會等,正重新選擇其業務聚焦點。河流保護等環?;顒釉诳h域范圍內適用場景較多、組織和參與的門檻較低、且能夠較好地保證志愿者參與的價值感和收獲感;此外,環?;顒拥撵`活度和延展度均較高,既可以容納大規模團隊的參與,又可以和教育等其他議題關聯。因此,河流保護等環?;顒诱絹碓降玫娇h域志愿服務型社會組織的青睞,它們已成為基層環保公益的重要參與者之一。圖表 94 2023年3月-9月期間入駐巡河寶不同組織形式的縣域團隊活躍情況56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圖表 95 2023年3
100、月-9月期間入駐巡河寶縣域團隊河流巡護參與人數規模 團隊規模。鑒于河流巡護活動是入駐巡河寶的縣域團隊最為常態化開展、參與者較為固定的環?;顒?,可從縣域團隊河流巡護活動的參與人數來判斷其活躍志愿者的人數規模。在587家在2023年3月至9月期間開展過至少1次河流保護活動的縣域團隊中,約64%尚未開展過河流巡護活動;接近30%的縣域團隊有1-5人參與過河流巡護,是開展過巡護活動的縣域團隊中占比最高的;不到10%的縣域團隊有超過5人參與河流巡護,其中6個組織參與河流巡護的人數超過100人,其中最多的可達2483人??赏茰y多數縣域環保組織中常態化參與活動的活躍志愿者人數在5人及以內,而最為活躍的縣域團
101、隊其活躍志愿者規??蛇_百人以上。收入情況。目前對入駐巡河寶的縣域團隊收入情況尚未有具體的統計。據小川介紹,縣域團隊的收入普遍較為微薄,但巡河寶為其提供了工具包等支持,可以大大降低組織河流保護活動的成本,而大型環?;顒右话阌烧少徺Y金來承擔。此外,入駐巡河寶的縣域團隊全職員工數量較少,基本以兼職和志愿者為主,人力費用較低。因此,即使縣域團隊普遍收入微薄,它們仍能可持續地在基層開展環?;顒?。在小川看來,在巡河寶上活躍的縣域基層環保團隊具有以下的共性:首先,認同河流保護的重要性并愿意投入,也認可巡河寶的理念和產品功能;第二,與政府部門、團委或者高校聯系緊密,能夠借助行政動員的力量或高校資源展開行動
102、;第三,團隊對于環境保護抱有強烈的興趣,能夠長期堅持開展活動??h域團隊面臨的挑戰。據小川的觀察,巡河寶縣域團隊的可持續發展主要面臨2個挑戰1)縣域團隊需要更充分的能力建設,例如專業的培訓,從而能夠更加系統性地開展河流保護等環?;顒?,發揮支持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作用;2)縣域團隊間缺乏交流的平臺,大多組織只是在本縣內開展活動,缺乏平臺來開展相互間的鏈接和打開視野。這些也是主管部門、資助方等相關方可以提供支持的方向。公益組織觀察57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5結論與建議 在公益行業整體形勢趨于緊張的背景下,環保公益組織展示出直面挑戰的韌性,志愿性組織的適應性尤顯。近年來,公益行業面對高
103、度不確定的外部環境,整體呈緊縮趨勢,表現為公益組織數量和資源的雙重下降。社會組織藍皮書:中國社會組織報告(2023)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共有89.13萬個社會組織,與2021年相比減少1.06萬個,減少了1.18%,是社會組織總量首次出現負增長;根據2022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全國社會組織捐贈收入1085.3億元,較 2021年的1192.5億元下降了約9%。具體到環境公益領域,最新的2022環境資助者網絡(CEGA)報告 顯示,國內環境公益領域核心的13家CEGA成員基金會在2022年共提供約2.84億元環境資助,為2018年CEGA成立以來最低,流向環境領域的公益資源
104、顯著下滑。在這一不利背景下,受調研一線環保公益組織在籌資和人力資源方面呈現出一定的韌性。本調研項目連續開展2年已覆蓋全國801個環保公益組織,調研顯示雖然受調研組織2022年度收入中位數10萬元略低于2021年的11萬元,但受調研組織2022年度收入規模的分布與2021年基本保持一致。在人力資源方面,在正式注冊且提供專職人員人數信息的受訪組織中,兩年的專職人員規模中位數均為3人,專職人員規模分布基本不變。在連續參與2年調研的313家環保公益組織中,超過一半的組織2022年度收入相比2021年增長或保持不變,60%的組織專職人員數量保持不變或增加。仔細來看,2022年度收入實現增長的組織中業務領
105、域涉及“氣候變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國際合作”等類型的組織在增長群中占比較大,顯示一部分專業化類型的組織發展受此外部環境影響不大。環保公益組織展示出韌性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小規模組織是國內環保公益組織的主流在連續2年的調研中,上一年度收入低于10萬元的組織均占比超過40%,全職人員規模在0-5人的組織均占比在60%左右,整體與歷年環保公益組織調查反映的情況持平5,也是中國民間環保公益總量的基礎量。另一方面,本次調研展現出縣域環保公益組織正在蓬勃發展。河流守望者巡河寶平臺的案例顯示,隨著“脫貧攻堅”的結束和“生態振興”的提出,縣域志愿服務型社會組織,如志愿者協會、義工協會等,正逐漸成為基層
106、環保公益的重要參與者。河流保護等環?;顒泳哂性诳h域范圍內場景多、組織和參與的門檻低、成本低等特點,即使縣域團隊普遍收入微薄,它們仍能可持續地在基層開展環?;顒?,顯示其更適應長遠資源緊張的局面,值得關注?!俺珜д摺笔黔h保公益組織在環境治理體系中基礎且重要的角色,環保公益組織需加強面向公眾開展宣傳倡導的能力 連續 2年,“公眾宣傳倡導”是受調研環保公益組織中最為首要的工作領域和最為常用的工作手法。在本年度調研中,占比 47%的環保公益組織業務從手法出發,且首要工作領域為“公眾宣傳倡導”,與去年調研的占比 51%基本持平,占到全部受調研組織的一半。除此之外,另有 217家參與本年度調研的組織以“公眾
107、宣傳倡導”為次選工作領域,占比 35%,合計共有82%的組織業務涉及“公眾宣傳倡導”。在以“生態保護與修復”、“污染防治”、“氣候變化”等環境議題為首選工作領域的受調研組織中,均有超過80%的組織將“公眾宣傳倡導”手法列為次選工作領域,與去年調研的情況一致。如中國環保民間組織發展狀況報告、2014 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發展研究報告 等,具體請參考 2022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558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 倡導者是環保公益組織在環境治理體系中扮演的基礎且重要的角色。根據中國社會組織氣候行動研究報告,公益組織在包括氣候行動在內的環保公益事業中可扮演四種角色倡導者、監督者/行動者、賦
108、能者,以及創新解決方案提供者。四種角色在結構上呈金字塔狀,數量依次遞減(四種角色并非互斥)。倡導者開展宣傳教育,倡導前沿的綠色低碳理念、模式,從而凝聚社會共識,為環保事業筑起牢固的社會基礎,是環保公益事業的“基石”。本次調研印證了這一判斷,并顯示出環保公益組織作為環保公益事業倡導者的基本盤是穩定的。在氣候變化應對等前沿議題上,環保公益組織作為倡導者則有著更大的價值發揮空間。在公益行業資源整體趨于緊縮的背景下,環保公益組織應堅持做好“倡導者”,進一步鏈接公眾,凸顯貼近大眾和社區的優勢。在本年度調研中,有近30%的受調研組織將個人捐贈列為前三位的收入來源,超過10%的組織更是將其列為首要收入來源,
109、有效的公眾傳播可有力助推個人捐贈的募集。綜上,環保公益組織若要爭取其在環境治理體系中更為穩固的一席之地,提高面向公眾的宣傳倡導能力至關重要。從本次調研的結論出發,我們面向行業各相關方給出以下建議:對于主管部門:圍繞環保組織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中發揮的獨特作用,開展行業交流和能力建設,增強環保公益組織直面挑戰的能力 對于環境資助方:基于行業定位,輸出資源 關注縣域環保公益組織的發展,支持更多基層力量持續地參與環保 持續對氣候變化等重點議題進行投入 促進國內外行業交流 對于環保公益組織:基于議題發展趨勢(如氣候變化),創新公眾宣傳倡導的價值 參與和發起行業聯合行動,抱團取暖 拓展環保場景,探索跨領域合作和服務收入 注重自身信息公開、透明,尤其是年報的公開結論與建議59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掃碼查閱2023 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附錄1.CEGA 環境公益項目分類方法(2022 版,報告采用的環保公益工作領域分類釋義)2.參與 2023 年度中國環保公益組織調研的組織列表掃碼查閱2023 中國環保公益組織名錄(線上表格)2023中國環保公益組織現狀調研報告版權所有 北京市企業家環?;饡f科公益基金會明善道(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