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5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人民銀行: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54頁).pdf(5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告2024 年第年第一一季度季度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24 年 5 月 10 日I內容摘要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宏觀調控力度加大,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增多,動能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改善,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呈現增長較快、結構優化、質效向好的特征。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 5.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轉正,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中國人民銀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強化逆周期調節,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為經
2、濟回升向好營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一是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年初降準 0.5 個百分點,釋放中長期流動性超過 1 萬億元,并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注重引導金融機構加強信貸均衡投放,為經濟提供穩定、可持續的金融支持。二是二是促進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 0.25 個百分點,繼續推動存款利率市場化,2 月引導 5 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 0.25 個百分點。三是三是引導信貸結構調整優化。設立 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放寬普惠小微貸款認定標準,擴大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對象范圍,做好金融“五篇
3、大文章”。四是四是保持匯率基本穩定。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發揮好匯率對宏觀經濟、國際收支的調節功能,強化預期引導,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五是五是加強風險防范化解。健全金融風險監測評估,穩妥處置重點區域II和重點機構風險。有序推進金融支持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化解。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建設。貨幣政策效果逐步顯現。融資總量穩定增長,3 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廣義貨幣(M2)同比分別增長 8.7%和 8.3%,一季度新增貸款 9.5 萬億元。信貸結構持續優化,3 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分別增長 20.3%和 26.5%,民營經濟貸款同比增長10.7%,均超過全部貸款增速。融資成本穩
4、中有降,3 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3.73%,較上年同期低 0.22 個百分點。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小幅波動,對一籃子貨幣穩中有升,3 月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較上年末上漲 2.4%。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全球經濟復蘇動能分化,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地緣政治沖突等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面臨諸多挑戰。也要看到,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開局良好、回升向好是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和趨勢,要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下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中央經濟
5、工作會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全國“兩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切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III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系,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把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加強政策協調配合,保持物
6、價在合理水平。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堅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為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有效支持。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避免資金沉淀空轉。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發揮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堅決對順周期行為予以糾偏,防止市場形成單邊預期并自我強化,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IV目錄第一部分貨幣信貸概況.
7、1一、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二、金融機構貸款量穩價降.2三、貨幣供應量與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8四、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10第二部分貨幣政策操作.12一、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12二、開展常備借貸便利和中期借貸便利操作.13三、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3四、繼續完善宏觀審慎制度和管理框架.14五、發揮貨幣政策結構優化作用.14六、提升信貸政策服務質效.16七、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18八、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18九、防范化解金融風險.19十、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服務能力.20第三部分金融市場運行.23一、金融市場運行概況.23二、金融市場制度建設.29第四部分宏觀經濟
8、分析.31一、世界經濟金融形勢.31二、中國宏觀經濟形勢.31第五部分貨幣政策趨勢.43一、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43二、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44V專欄專欄專欄 1信貸增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3專欄 2從存貸款結構分布看資金流向.6專欄 3持續提升外籍來華人員支付便利性.21專欄 4如何看待當前長期國債收益率.26表表表 12024 年第一季度人民幣貸款結構.3表 22024 年第一季度分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情況.3表 32024 年 3 月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情況.5表 42024 年 13 月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利率區間占比.5表 52024 年 13 月大額美元存款與美元貸款平均
9、利率.6表 62024 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存款結構情況.6表 72024 年第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10表 82024 年第一季度銀行間外匯即期市場人民幣對各幣種交易量.19表 92024 年第一季度金融機構回購、同業拆借資金凈融出、凈融入情況.23表 102024 年第一季度利率互換交易情況.25表 112024 年第一季度各類債券發行情況.27表 122024 年 3 月末主要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及占比情況.28表 13主要發達經濟體宏觀經濟金融指標.33圖圖圖 1貨幣市場利率走勢.2圖 2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9圖 3經常項目人民幣收付金額按月情況.11圖 4銀行間市場國債
10、收益率曲線變化情況.251第一部分貨幣信貸概況2024 年以來,人民銀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按照 政府工作報告 部署,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信貸結構不斷優化,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一、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4 年第一季度,人民銀行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降準、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MLF)和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方式投放流動性。其中,2 月降準 0.5 個百分點,釋放中長期流動性超 1
11、萬億元。靈活把握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和節奏,及時熨平春節現金投放、財政稅收、政府債券發行等短期波動因素,引導貨幣市場利率圍繞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平穩運行,為推動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適宜的流動性環境。3 月末,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為 1.5%,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數據來源:中國貨幣網。圖 1貨幣市場利率走勢二、金融機構貸款量穩價降信貸總量合理增長。2023 年第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放較快,今年以來,人民銀行著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強信貸均衡投放,為支持實體經濟留有后勁,提升信貸增長的質效和穩定性。一季度金融機構信貸沖高現象有所緩解,在保持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同時,投放節奏更趨均衡。3
12、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 251.8 萬億元,同比增長 9.2%,比年初增加 9.6 萬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為 247.0 萬億元,同比增長 9.6%,比年初增加 9.5 萬億元。信貸結構持續優化。3 月末,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 6.2 萬億元,在全部企業貸款中占比為 79.8%。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 26.5%,比全部貸款增速高 16.9 個百分點。普惠小微3貸款余額同比增長 20.3%,比全部貸款增速高 10.7 個百分點;普惠小微授信戶數 6201 萬戶,同比增長 7.5%。表 12024 年第一季度人民幣貸款結構單位:億元3 月末余額同比增速當年新增額人民幣
13、各項貸款24704939.6%94620住戶貸款8143705.1%13318企(事)業單位貸款163179111.4%77735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10096100.8%2336境外貸款1423648.4%1231注:企(事)業單位貸款是指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表 22024 年第一季度分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情況單位:億元當年新增額中資大型銀行51664中資中小型銀行42462小型農村金融機構13511外資金融機構440注:中資大型銀行是指本外幣資產總量大于等于2萬億元的銀行(以2008年末各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為參考標準)。中資中小型銀行是指本外幣資產總量小于2
14、萬億元的銀行(以2008年末各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為參考標準)。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專欄 1 信貸增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我國信貸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趨于弱化。分區域看,各地區貸款增速與經濟增速也無必然聯系,比如 2023年某地區貸款平均增速為 11.4%,GDP 平均增速為 5%,而另一地區貸款平均增速僅 3.3%,但 GDP 平均增速也有 4.8%。一些省份貸款增長較快,但未有效帶動經濟增長;還有一些省份以較低的信貸增長支持了較快的經濟發展,資金使用效率實際是提升的。目前,我國信貸
15、總量已從過去兩位數以上的較高增速放緩至個位數,但這不意味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減弱。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經濟結構調整一是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在加快推進轉型升級在加快推進。一方面,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4生重大轉變,地方債務風險防控加強,過去靠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等債務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難以持續。另一方面,傳統高度依賴信貸資金的重工業趨于飽和,輕資產服務業占比持續提升。在這個過程中,信貸需求較前些年會出現“換擋”,信貸結構也在優化升級,即使信貸增長比過去低一些,也足夠支持經濟保持平穩增長。二是當信貸存量規模比較大時,繼續增加信貸投放的邊際效果遞減。二是當信貸存量規模比較大時,繼續增加信貸投放的邊
16、際效果遞減。過去我國貸款增速長期保持在兩位數以上的較高水平,與當時的發展階段相適應,為經濟發展創造了適宜的環境。尤其是為應對新冠疫情,著力穩住經濟大盤,金融又加大了逆周期調節力度,存量貨幣信貸已經不低,并將持續發揮作用。當前,信貸增長已由供給約束轉化為需求約束,對該變化還有個認識、適應的過程,仍有“規模情結”現象。當貸款投放超過實體經濟真實有效的融資需求時,不僅會使得低效企業長期占用信貸資源、難以出清和優勝劣汰,低價惡性競爭拖累經營高效企業,也容易造成部分企業借助自身優勢地位,將低成本貸款資金用于購買理財、存定期,或轉貸給其他企業,帶來企業資金空轉套利問題。三是直接融資的良性替代效應三是直接融
17、資的良性替代效應。信貸只是社會融資渠道之一,不能反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全貌。高科技、創新型企業尚未經歷完整成熟的生命周期,迫切需要的是與其高風險、高收益、專業性強、知識和信息迭代快等特點相匹配的資金,主要是股權資金等直接融資。隨著直接融資發展,融資結構與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更加適配,同樣會導致信貸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趨弱。下一步,要正確認識信貸與經濟增長關系的變化,保持合理的融資環境,促進企業轉型升級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從服務實體經濟這個根本宗旨出發,信貸投放歸根結底應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相適配。要科學認識信貸增長和經濟增長的關系,轉變片面追求規模的傳統思維,宏觀上要更加注重把握好融資環境的松緊適度
18、。隨著信貸結構有增有減,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減少資金空轉沉淀,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這可能會使得信貸總量增速放緩,但真正需要資金的高效企業反而會獲得更多融資,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金融支持質效。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持續處于歷史低位。人民銀行不斷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效能,推動貸款利率穩中有降。3 月,1 年期和 5 年期以上 LPR5分別為 3.45%和 3.95%,分別較上年 12 月持平和下降 0.25 個百分點。3 月,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3.99%,同比下降 0.35 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4.27%,同比下
19、降 0.26 個百分點;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3.73%,同比下降 0.22 個百分點,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提升。3 月,一般貸款中利率高于 LPR 的貸款占比為 52.81%,利率等于 LPR 的貸款占比為 6.74%,利率低于 LPR 的貸款占比為 40.44%。表 32024 年 3 月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情況單位:%3 月比上年 12 月變化同比變化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990.16-0.35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27-0.08-0.26其中: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73-0.02-0.22票據融資加權平均利率2.260.79-0.41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69
20、-0.28-0.45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表 42024 年 13 月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利率區間占比單位:%月份減點LPR加點小計(LPR,LPR+0.5%)LPR+0.5%,LPR+1.5%)LPR+1.5%,LPR+3%)LPR+3%,LPR+5%)LPR+5%及以上1 月42.376.3451.2814.6916.749.825.474.572 月41.706.5251.7714.2715.9910.306.195.033 月40.446.7452.8115.6416.7210.265.534.66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外幣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總體走升。3 月,活期、3 個月以內大額美
21、元存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 2.46%和 4.89%,分別較上年 12 月上升 0.23 個和 0.19 個百分點;3 個月以內、3(含)6 個月美元貸款6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 5.83%和 5.75%,分別較上年 12 月上升 0.02 個和下降 0.05 個百分點。表 52024 年 13 月大額美元存款與美元貸款平均利率單位:%月份大額美元存款美元貸款活期3 個月以內3(含 3個月)6個月6(含 6個月)12 個月1 年1 年以上3 個月以內3(含 3個月)6個月6(含 6個月)12 個月1 年1 年以上1 月2.374.645.244.925.444.825.915.425.295.055
22、.772 月2.374.745.204.625.004.995.765.655.205.345.283 月2.464.895.295.254.735.275.835.755.395.326.09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存款繼續增加。3 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 301.4萬億元,同比增長 7.6%,比年初增加 11.5 萬億元。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 295.5 萬億元,同比增長 7.9%,比年初增加 11.2 萬億元。外幣存款余額為 8326 億美元,比年初增加 347 億美元。表 62024 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存款結構情況單位:億元3 月末余額同比增速當年新增額人民幣各項存款2955
23、0547.9%112444住戶存款145545611.8%85561非金融企業存款7888181.5%2225機關團體存款3641346.5%10401財政性存款550824.0%-2855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27152210.0%15600境外存款2004212.8%1511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專欄 2 從存貸款結構分布看資金流向疫情以來,我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增強,貸款持續較快增長,存款明顯增加,目前我國貸款余額近 250 萬億元、存款余額近 300 萬億元,社會各界都很關注“錢去哪,錢在哪”的問題。貨幣貨幣有有不同層次的統計不同層次的統計?!板X去哪,錢在哪”首先涉及到“什么是錢”。
24、所謂的“錢”,實際上也就是貨幣。根據我國的定義,貨幣供應量是全社會的貨幣7存量,是某一時點承擔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總和。目前我國的貨幣分為M0、M1、M2 三個層次。M0,即我們常說的“現金”,最活躍,流動性也最高;M1,是 M0 加上流動性稍弱一點的單位活期存款;M2,是 M1 加上流動性更弱一些的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存款等。通過銀行負債端的存款統計可以體現出“錢在哪”。由于 M2 可以通過貸款等渠道派生,也可以通過銀行資產端分析“錢去哪”。從從“錢去哪錢去哪”角度看,貸款主要投向了企業和實體經濟的供給端。角度看,貸款主要投向了企業和實體經濟的供給端。分析錢去哪了,先要看貸款的流向。分部門
25、看分部門看,3 月末我國企(事)業單位貸款、住戶貸款分別達 163 萬億元、81 萬億元,分別占全部貸款的 66%、33%,企業仍是貸款的大頭。也就是說,貸款投放主要用于支持企業擴大投資和生產、居民購房和消費。分期限和行業看分期限和行業看,目前我國中長期貸款占比超過三分之二,基建、房地產、制造業等重資產行業約占全部貸款的五成,而居民的非住房消費貸款占比不足 10%。實體經濟供給端和投資領域融資相對較多,而需求端尤其是消費仍有較大增長潛力。從從“錢在哪錢在哪”角度看角度看,存款主要在居民部門存款主要在居民部門。在經濟循環的過程中,銀行如果還在擴張資產、貸款仍在增加,錢不會從實體經濟中減少,也不會
26、消失,只是隨著企業投資生產、居民消費、財政收支,存款在企業、居民、政府等部門間會有轉移。2024 年 3 月末,在約 296 萬億元的存款總盤子中,居民、企業、政府各占 49%、27%、14%,分別較疫情前的 2019 年上升 7.1 個、下降 4.2 個、下降3.3 個百分點。貸款主要投向了企業,通過各類支出會體現為居民存款,但由于居民消費有待恢復、總需求不足,存款主要留存在居民部門,沒有進一步通過居民部門支出轉化為企業存款。同時,企業和居民的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定期和活期存款比重已由 2017 年的“六四開”升至目前的“七三開”。此外,此外,表內存款和表外資管產品等各類資產的回報率會出現相
27、對變化,影響居民風險偏好和投資行為,居民會相應調整資產配置,這也是影響居民存款占比的重要因素。當前貨幣存量已經不少了。當前貨幣存量已經不少了。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經濟體量持續增大,都會帶來資金需求的上升,規模龐大的存貸款,是過去多年來金融持續不斷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反映。人民銀行著力調節好“貨幣供應總閘門”,但對于“錢去哪,錢在哪”等存貸款的結構問題,實體經濟主體的影響也8很大。貸款投向主要取決于不同類借款人對銀行信貸的需求,存款在各經營主體之間的流動更多受實體經濟供需是否平衡、循環是否順暢影響。也要看到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在加快推進,經濟更為輕型化,信
28、貸結構也在優化升級。同時,隨著有效需求恢復、社會預期改善,資金周轉效率提升,資金沉淀的現象也在緩解。龐大的貨幣總量增長可能放緩,這并不意味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減少,反而是金融支持質效提升的體現。還要看到,直接融資正在加快發展,未來隨著柜臺債和企業債等債券規模進一步擴大,這些投融資活動并未通過傳統的銀行存貸款業務來實現,存貸款和貨幣供應量也會下降。實際上,這類直接融資不斷發展,更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資金使用效率提升,間接融資的作用會相應下降。從國際上看,直接融資較為發達的經濟體不再以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下階段,人民銀行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
29、,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盤活存量金融資源,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同時,支持發揮政策合力,有效調動經營主體的資金運用,更好實現居民敢消費、企業愿投資、政府能兜底,推動實體經濟暢通循環。三、貨幣供應量與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貨幣總量合理增長。3 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 304.8萬億元,同比增長 8.3%。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 68.6 萬億元,同比增長 1.1%。流通中貨幣(M0)余額為 11.7 萬億元,同比增長11.0%。一季度現金凈投放 3766 億元,同比多投放 2805 億元。9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圖 2廣義貨幣(M
30、2)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社會融資規模保持合理增長。初步統計,3 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 390.3 萬億元,同比增長 8.7%。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2.9 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 1.6 萬億元。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人民幣貸款保持合理增長。一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 9.1 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增 1.6 萬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 70.5%。二是政府債券融資保持合理規模,一季度政府債券凈融資為 1.4 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 4708 億元,但與 2020-2023 年同期均值基本持平;企業直接融資同比多增,一季度企業債券凈融資比上年同期多 2551 億
31、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比上年同期少 1386 億元。三是表外融資有所增加。一季度信托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分別比上年同期多增 2024 億元和 814 億元,委托貸款比上年同期多減 1676 億元。四是貸款核銷力度較大,一季度貸款核銷增加 2549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 634 億元。10表 72024 年第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2024 年 3 月末2024 年第一季度存量(萬億元)同比增速(%)增量(億元)同比增減(億元)社會融資規模390.328.7129288-16145其中:人民幣貸款244.599.291094-15890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1.81-3.61523917委托貸
32、款11.17-1.3-995-1676信托貸款4.19.619832024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3.03-3.15500814企業債券31.831.3112072551政府債券71.1514.713584-4708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11.516763-1386其他融資10.883.81447679其中:存款類金融機構資產支持證券1.26-34.1-1001-239貸款核銷8.8615.12549634注: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是指一定時期末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余額。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額。自2023 年 1 月起,人民銀行將消費金融公司、理財公司和金融
33、資產投資公司等三類銀行業非存款類金融機構納入金融統計范圍。由此,對社會融資規模中“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和“貸款核銷”數據進行調整。表中同比數據按可比口徑計算。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等部門。四、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2024 年以來,跨境資本流動平穩有序,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預期總體穩定。美元指數上漲,國際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加,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較大波動,非美貨幣普遍承壓,人民幣匯率在全球主要貨幣中表現相對穩健,總體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一季度,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對
34、一籃子貨幣匯率有所升值。3 月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 99.78,較上年末升值 2.4%。2005 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 2024年 3 月末,國際清算銀行測算的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升值42.9%和 37.1%。3 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 7.0950 元,較11上年末貶值 0.2%,2005 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累計升值16.7%??缇橙嗣駧艠I務保持增長,收支基本平衡。一季度,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 14.6 萬億元,同比增長 28%,其中實收 7.1 萬億元,實付 7.5 萬億元。經常項目下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 3.7 萬億元
35、,同比增長 28%,其中,貨物貿易收付金額 2.9 萬億元,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下收付金額8198億元;資本項目下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10.9萬億元,同比增長 28%。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圖 3經常項目人民幣收付金額按月情況12第二部分貨幣政策操作2024 年第一季度,人民銀行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均衡投放,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推動金融資源更多流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助力經濟發展實現良好開局。一、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前瞻操作穩定春節資金面前瞻操作穩定春節資金面。一季度,影響銀行體系
36、流動性的因素較為復雜,特別是春節因素擾動較大。人民銀行準確預判流動性形勢變化,在運用降準、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工具投放中長期流動性的基礎上,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靈活精準對銀行體系流動性實施邊際調節。春節前,及時啟動 14 天期逆回購操作,與 7 天期逆回購操作靈活搭配,累計投放跨春節流動性 1.4 萬億元,保障節前流動性平穩;春節后,綜合考慮現金回流等情況,及時調整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規模,維護市場資金供求平衡。保持季末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季末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密切關注一季度末流動性變化,特別是新資本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對季末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和貨幣市場交易行為的影響,加強流動性分析和市
37、場監測,靈活把握公開市場操作的力度和節奏,在季末及時加大逆回購操作規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一季度,銀行間市場存款類機構 7 天期回購加權平均利率(DR007)圍繞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平穩運行,均值為 1.87%,比上年同期低 16 個基點,季末也未出現明顯波動。13此外,人民銀行繼續每月開展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助力提升銀行永續債的二級市場流動性。同時,堅持常態化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并結合離岸市場投資需求,增加了部分品種的發行規模。一季度,人民銀行在香港發行 3 期共 700 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包括 3 個月期央票 300 億元、6 個月期央票 250 億元和 1 年期央票 150
38、億元,其中 6 個月期央票增發 100 億元,對于增加香港離岸市場高等級人民幣資產供給,促進離岸人民幣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二、開展常備借貸便利和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合理把握中期借貸便利(合理把握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力度。)操作力度。適時適度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保障中長期流動性合理供給。一季度,累計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 1.9 萬億元,期限均為 1 年,利率為 2.5%。3 月末,中期借貸便利余額為 7.2 萬億元,比年初增加 1230 億元。及時開展常備借貸便利及時開展常備借貸便利(SLF)操作操作。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按需足額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穩定市場預期,增強銀行
39、體系流動性的穩定性。一季度,常備借貸便利累計開展操作 62 億元,3 月末余額為34 億元。常備借貸便利利率有效發揮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維護了貨幣市場的平穩運行。3 月末,隔夜、7 天、1 個月常備借貸便利利率分別為 2.65%、2.80%、3.15%。三、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前瞻性降準前瞻性降準 0.5 個百分點個百分點。2 月 5 日,為保障春節前資金供應,向銀行體系提供長期穩定、低成本資金,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人民14幣存款準備金率 0.5 個百分點,釋放中長期流動性超過 1 萬億元。此次降準有利于傳遞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的政策信號,提振市場信心,也有利于優化央行向銀行體系供給流動
40、性的結構,降低銀行體系資金成本每年近 100 億元。本次降準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 7.0%。四、繼續完善宏觀審慎制度和管理框架發揮好宏觀審慎評估(發揮好宏觀審慎評估(MPA)的導向作用。)的導向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強信貸均衡投放,適當平抑一季度貸款過度沖高,引導信貸節奏向歷史平均水平回歸,為后三個季度貸款投放留有后勁,抑制資金沉淀空轉,提升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保持對普惠小微、制造業中長期融資的信貸支持力度,引導更多信貸資源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扎實推進制度建設,研究擬定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附加監管規定。加強監測分析
41、,密切跟蹤系統重要性銀行經營變化。督促落實附加資本要求,提升系統重要性銀行抗風險能力。組織審查系統重要性銀行恢復計劃和處置計劃建議,提升其風險應對能力和水平。持續夯實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附加監管,發揮好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監管合力,鞏固金融體系穩定根基。五、發揮貨幣政策結構優化作用保持保持普惠金融普惠金融較強支持力度較強支持力度。積極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擴大對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扶貧再貸款按照現行規定進行展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支持鄉村振興。繼續引導 10 個省份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運用好再貸款等工具,促進區15域協調發展。3 月末,全國支農再貸款余額為 6
42、650 億元、支小再貸款余額為 1.7 萬億元、扶貧再貸款余額為 1172 億元、再貼現余額為5991 億元。持續助推持續助推綠色金融綠色金融更好發展更好發展。繼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擴大支持對象范圍,新增納入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和外資金融機構。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于 2023 年末到期,存量資金繼續有效發揮作用。3 月末,兩個工具余額分別為 5140 億元、2641 億元。進一步加大科技金融支持進一步加大科技金融支持。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 5000 億元,利率 1.75%,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向處于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重點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
43、化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提供信貸支持。新的工具是對原有科技創新再貸款和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的政策接續和改革完善,支持科技創新和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3 月末,科技創新再貸款、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余額分別為 1548 億元、1567 億元。扎實推進扎實推進養老金融發展。養老金融發展。延續實施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至 2024年末,擴大試點范圍至全國,并將支持范圍擴大至公益型、普惠型養老機構運營、居家社區養老體系建設、納入目錄的老年產品制造。3月末,工具余額為 18 億元。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繼續實施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3 月末,保交樓貸款支
44、持計劃、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余額分別為 86 億元、20 億元。用好抵押補充貸款支持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為保障性住房建設、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信貸支持。3 月末,抵押補充貸款余額為 3.416萬億元。六、提升信貸政策服務質效提升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提升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推動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落實落細,指導金融機構制定實施細則,通過完善內部政策安排、強化科技手段運用、拓寬信貸資金來源渠道等,進一步增加金融資源投入,逐步提升民營企業貸款占比。持續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動建立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3 月末,民營
45、經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 10.7%,占各項貸款的比重同比提升 0.4 個百分點;普惠小微貸款余額、授信戶數同比分別增長 20.3%、7.5%,3 月新發放的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36%。持續推進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持續推進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加大對糧食安全、設施農業、鄉村產業等重點領域的金融資源投入。指導金融機構優化資源配置,強化涉農信用信息整合,拓展數字化管理工具運用,豐富金融產品供給,更好滿足鄉村振興領域多元化融資需求。鼓勵商業銀行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鄉村振興票據,拓寬涉農領域直接融資渠道。3 月末,涉農貸款余額60.2 萬億元,同比
46、增長 13.5%。持續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持續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斷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能力、強度和水平。實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指導金融機構將更多信貸資源向科創領域傾斜,設立服17務科技創新的專營組織架構、專門風控制度、專業產品體系、專項考核機制,提高專業能力。激勵銀行加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等的中長期信貸支持。3 月末,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 2.9 萬億元,同比增長 27.3%;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 2.7 萬億元,同比增長 20.4%,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余額 4
47、.1 萬億元,同比增長 17.9%,均明顯高于全部貸款增速。持續做好養老金融持續做好養老金融服務服務。聚焦銀發經濟優化養老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優化組織體系建設,創新金融產品服務模式,加大養老領域信貸投放力度。截至 2024 年 3 月末,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 7 家銀行養老產業貸款余額超千億元。發揮綠色金融引領作用發揮綠色金融引領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堅持對綠色發展和傳統能源轉型支持并重。精準支持清潔能源、電煤保供、煤電清潔高效利用等領域,為能源安全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加大對綠色領域信貸投放力度,促進綠色貸款高速增長。2024 年 3 月末
48、,綠色貸款余額 33.8萬億元,同比增長 35.1%,高于全部貸款增速 25.9 個百分點。推動綠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拓寬金融機構綠色資金來源。3 月末,我國綠色債券余額超過 1.9 萬億元。其中綠色金融債券余額約 8700億元,占綠色債券整體存量超過 4 成,為金融機構投放綠色信貸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18七、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釋放 LPR 改革效能,促進貸款利率穩中有降。1 月 25 日,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 0.25 個百分點,2 月,引導 5 年期以上 LPR 下降 0.25 個百分點。通過市場化的利率傳導機制,貸款
49、利率實現更大幅度下行。3 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3.73%,同比下降 0.22 個百分點,處于歷史低位。發揮利率自律機制作用,規范存款市場競爭秩序。4 月,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關于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 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明確要求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戶承諾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的補息,維護市場合理競爭秩序,強化存款利率調整效果,穩定銀行負債成本。因城施策調整首套房貸利率下限因城施策調整首套房貸利率下限。發揮新發放首套房貸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的作用,引導新發放房貸利率下行。截至 3 月末,全國343 個城市(地級及以上)中,75 個下調了首套房貸利率下限,64個取消了
50、下限。3 月,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 3.69%,同比下降0.45 個百分點。八、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動匯率制度。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和減震器功能。綜合采取措施,加強預期管理,平衡外匯市場供求,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19強為 7.0770 元,最弱為 7.1174 元,59 個交易日中 30 個交易日升值、29 個交易日貶值。最大單日升值幅度為 0
51、.1%(64 點),最大單日貶值幅度為 0.3%(232 點)。人民幣對國際主要貨幣匯率有升有貶,雙向浮動。3 月末,人民幣對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匯率中間價分別較上年末貶值 0.2%和升值 2.4%、0.5%、6.5%。2005 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 2024 年 3 月末,人民幣對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匯率分別累計升值 16.7%、30.5%、60.1%和 54.9%。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直接交易成交較為活躍,流動性平穩,降低了企業的匯兌成本,促進了雙邊貿易和投資。表 82024 年第一季度銀行間外匯即期市場人民幣對各幣種交易量單位:億元人民幣幣種美元歐元日元港元英鎊澳大利亞元交
52、易量137366.731846.191034.79200.9583.94212.20幣種新西蘭元新加坡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門元馬來西亞林吉特交易量59.42240.1328.79138.2419.839.16幣種俄羅斯盧布南非蘭特韓元阿聯酋迪拉姆沙特里亞爾匈牙利福林交易量18.358.2513.158.829.030.20幣種波蘭茲羅提丹麥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土耳其里拉墨西哥比索交易量2.483.2711.433.180.354.71幣種泰銖印尼盧比柬埔寨瑞爾哈薩克斯坦堅戈蒙古圖格里克越南盾交易量62.074.930000數據來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九、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強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
53、加強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評估框架,不斷完善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金融市場風險監測。定期開展央20行金融機構評級,優化央行評級工作機制,持續完善評級指標與系統。對安全邊際內的1-7級機構,繼續定期開展銀行風險監測預警。對8-10級的高風險銀行,區分增量和存量,對存量高風險機構推動各方形成合力,采取多種措施壓降;對增量高風險機構建立具有硬約束的早期糾正機制,穩步擴大硬約束早期糾正試點范圍。筑牢金融安全網筑牢金融安全網。秉承“事前防范金融風險過度積累,事中事后快速高效處置風險”的原則,主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強化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加強金融監管,促進宏觀審慎管理,微觀
54、審慎管理、行為監管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強化處置資源保障,發揮好央行最后貸款人作用。強化金融穩定法制保障,推動金融穩定法盡快出臺。十、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服務能力推進高水平開放試點優化擴圍推進高水平開放試點優化擴圍。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國家重大決策部署,在福建部分地區實施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一攬子政策,進一步提高經營主體資金結算便捷度。不斷優化不斷優化涉外支付涉外支付服務服務。提升外籍人員來華支付服務水平,支持外籍人員享受境內移動支付便利,推動支付機構與銀行合作落地境外個人“外卡內綁”支付服務,通過分層核驗的方式,為外籍人員提供差異化移動支付服務。明
55、確線上外卡收單業務管理要求和原則,便利外籍人員線上刷卡購物。21深化對外貨幣金融合作深化對外貨幣金融合作。穩步推進雙邊本幣互換,優化本幣互換框架,發揮互換對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和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作用。以周邊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為重點,加強央行間本幣結算合作,優化境外人民幣使用環境。3 月末,在人民銀行與境外貨幣當局簽署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下,境外貨幣當局動用人民幣余額 1154億元,人民銀行動用外幣余額折合 2.46 億美元,對促進雙邊貿易投資發揮了積極作用。專欄 3 持續提升外籍來華人員支付便利性人民銀行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
56、便利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將優化支付服務作為重點工作,加強跨部門協作,加快健全政策體系,建立橫向貫通、條塊結合、重點推進的立體化工作格局,多措并舉優化支付服務,實抓實干打通支付堵點,持續提升外籍來華人員支付便利性。一是完善政策框架,強化協同發力。一是完善政策框架,強化協同發力。牽頭 15 個部門起草意見,分別會同商務部、文旅部等部門聯合發文,細化政策舉措,出臺配套實施細則,構建以意見為基礎、聯合發文為補充的“1+N”政策體系,推動商業、文旅、交通等領域優化支付服務工作。部署人民銀行分行加強與當地政府溝通協作,結合實際明確具體工作方案,指導北京、廣州、深圳、成都、大連等地印發工作實施方案
57、。二是聚焦重點城市、重點機構。二是聚焦重點城市、重點機構。結合外籍來華人員聚集地、熱門旅游景區、涉外支付情況等,綜合確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 17 個重點城市和21 家重點機構,要求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和重點任務分解表,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力爭在短期內取得明顯成效。分別在北京、上海等多個重點城市召開優化支付服務推進會,督促各地、各部門、各行業協同合作,加大工作推進力度。三是緊盯重點任務三是緊盯重點任務,打通支付堵點打通支付堵點。移動支付移動支付方面,指導支付寶、財付通優化“外卡內綁”“外包內用”業務流程,豐富產品功能,提升交易限額,便利入境人員使用移動支付。銀行卡受理銀行卡受理方面,加快
58、推進機場、酒店、景區等重點場所、22重點商戶受理境外銀行卡改造,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外幣兌換外幣兌換方面,綜合運用銀行網點、外幣兌換設施、ATM 等渠道提供現鈔兌換服務,優化外幣兌換服務供給,豐富外幣兌換幣種供應?,F金使用現金使用方面,組織商業銀行發放包含 1 元、5元、10 元等不同面額的人民幣現金“零錢包”,保障現金供應,持續開展拒收人民幣現金專項整治。賬戶服務賬戶服務方面,組織商業銀行、支付機構進一步優化開戶服務流程,合理實施賬戶分類分級管理,完善多語言服務、咨詢投訴等開戶配套服務,不斷提升賬戶服務水平。四是強化政策解讀和宣傳推廣四是強化政策解讀和宣傳推廣。多渠道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更好便
59、利外籍來華人員了解相關政策。開設“優化支付服務”專欄,持續宣傳推廣各地、各機構經驗做法及成效。發布中、英多語種及各地區支付指南,通過境外平臺推廣,閱讀量超 1400 萬。利用短視頻和圖解等形式,持續、廣泛報道優化支付服務舉措成效和典型案例。據不完全統計,新華社、總臺央視、中國新聞社、中國日報等媒體相關報道閱讀量超 1500 萬。經過各方共同努力,優化支付服務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一是移動支付便利性一是移動支付便利性進一步提升進一步提升。據統計,2024 年一季度,入境人員移動支付交易 3900 多萬筆、金額 56 億元,同比增長近 11 倍。其中,3 月筆數、金額較 2 月環比分別增長 64%、6
60、7%。二是銀行卡受理環境持續改善。二是銀行卡受理環境持續改善。截至 2024 年 3 月末,重點城市重點商戶境外銀行卡受理覆蓋率較 2 月末提高 20 個百分點。三是現金使用環境明顯優化三是現金使用環境明顯優化。工、農、中、建、交等重點銀行全國范圍 ATM 均支持使用境外銀行卡取現,超6 萬家銀行網點、近 2300 個外幣兌換設施支持外幣兌換,累計發放人民幣現金“零錢包”262 萬個。四是賬戶服務持續優化。四是賬戶服務持續優化。截至 2024 年 3 月末,累計為境外來華人員(含港澳臺居民)開立銀行賬戶 2279 萬戶,較年初增加 81 萬戶。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
61、署,按照既定方案和目標,與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密切協作,充分發揮立體化工作格局的作用,聚焦重點城市、重點機構、重點任務,持續優化支付服務,進一步提升支付便利性。23第三部分金融市場運行2024 年第一季度金融市場整體平穩運行。貨幣市場利率小幅回升,市場交易活躍。國債和企業債券發行利率回落,債券發行量增加。股票市場成交量增加,籌資額同比減少。一、金融市場運行概況(一)貨幣市場利率(一)貨幣市場利率回升回升,市場交易活躍,市場交易活躍貨幣市場利率有所回升。2024年3月,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1.88%,質押式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1.91%,比上年12月分別高10個和1個基點。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
62、間利率債質押式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1.76%,低于質押式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15個基點。3月末,隔夜和1周Shibor分別為1.72%和1.97%,較上年末分別下降3個和上升10個基點。貨幣市場回購交易活躍。一季度,銀行間市場債券回購累計成交418.7萬億元,日均成交6.9萬億元,同比增長18.6%;同業拆借累計成交26.3萬億元,日均成交4313億元,同比減少20.2%。從期限結構看,隔夜回購成交量占回購總量的85.5%,比重較上年同期下降0.9個百分點,隔夜拆借成交量占拆借總量的85.4%,比重較上年同期下降4.6個百分點。交易所債券回購累計成交118萬億元,同比增長4.3%。表 92024
63、 年第一季度金融機構回購、同業拆借資金凈融出、凈融入情況單位:億元回購市場同業拆借2024 年一季度2023 年一季度2024 年一季度2023 年一季度中資大型銀行-2071865-1420541-118656-10976224中資中型銀行-205865-29879920364-20546中資小型銀行206702916601128719852證券業機構6091154612847580790221保險業機構8534346201730254外資銀行1197814474-3730-2510其他金融機構及產品136459311057211419722492注:中資大型銀行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
64、銀行、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中資中型銀行包括政策性銀行、招商銀行等 9 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中資小型銀行包括恒豐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其他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民營銀行、村鎮銀行。證券業機構包括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貨公司。保險業機構包括保險公司和企業年金。其他金融機構及產品包括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財務公司、信托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社?;?、基金、理財產品、信托計劃、其他投資產品等,其中部分金融機構和產品未參與同業拆借市場。負號表示凈融出,正號表示凈融入。數據來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同業存單和大額存
65、單業務有序發展。一季度,銀行間市場發行同業存單 6818 期,發行總量為 7.4 萬億元,二級市場交易總量為 60.9萬億元,3 月末同業存單余額為 16.1 萬億元。3 個月期同業存單發行加權平均利率為 2.26%,比同期限 Shibor 低 2 個基點。一季度,金融機構發行大額存單 2.8 萬期,發行總量為 5.6 萬億元,同比增加 364億元。利率互換市場平穩運行。一季度,人民幣利率互換市場達成交易8.1 萬筆,同比下降 3.0%;名義本金總額 7.8 萬億元,同比下降 2.2%。從期限結構來看,1 年及 1 年以下交易最為活躍,名義本金總額達 5.5萬億元,占總量的 69.8%。人民幣
66、利率互換交易的浮動端參考利率主要包括 7 天回購定盤利率和 Shibor,與之掛鉤的利率互換交易名義本金占比為 94.6%和 4.5%。一季度,以 LPR 為標的的利率互換共成交219 筆,名義本金 392.2 億元。25表 102024 年第一季度利率互換交易情況年度交易筆數(筆)交易量(億元)2024 年第一季度81050783312023 年第一季度8358780077數據來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利率期權業務平穩發展。一季度利率期權交易共計成交 121 筆、259.4 億元,其中利率互換期權成交 4 筆、18 億元,利率上限/下限期權成交 117 筆、241.4 億元。(二)(二)債券發
67、行利率回落,債券發行量同比增加債券發行利率回落,債券發行量同比增加債券發行利率回落。3月,財政部發行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31%,較上年12月下降28個基點;主體評級 AAA 的企業發行的一年期短期融資券平均利率為2.35%,較上年12月下降74個基點。國債收益率整體下行,期限利差小幅擴大。3月末,1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為1.72%、2.03%、2.20%、2.32%、2.29%,較上年末分別下行36個、26個、20個、22個、27個基點;1年期和10年期國債利差為57個基點,較上年末擴大9個基點。數據來源: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圖 4銀行間市場國債
68、收益率曲線變化情況26專欄 4 如何看待當前長期國債收益率長期國債收益率是作為金融市場定價基準的國債收益率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關注度一直較高。2024 年一季度,長期國債收益率出現下行,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從年初的 2.56%下降至 2.29%,30 年期國債收益率由年初的 2.84%下降至 2.46%,分別下行 27 個和 38 個基點。長期國債收益率主要反映長期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預期,同時也受到安全資產缺乏等因素的擾動。從宏觀層面看從宏觀層面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未來較長時期仍將保持合理增速。當前,隨著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和前期宏觀經濟政策
69、效果逐步顯現,經濟回升向好的趨勢也在不斷鞏固。2023年,我國實現了 5.2%的經濟增長,2024 年一季度繼續保持 5.3%的較高增速,開局良好,近期 PMI、投資、出口等經濟指標和社會預期還在改善。這些因素都將支撐長期國債收益率總體運行在與長期經濟增長預期相匹配的合理區間內。從微觀層面看從微觀層面看,市場缺乏安全資產對長期國債收益率也產生了影響。一季度,銀行、保險等機構出于“早買早收益”的考慮,資產配置需求集中釋放,投資者無風險資產需求也在上升,債券市場投資的需求相應增多。截至 3 月末,開放式公募債券基金規模 5.7 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 36.3%。特別是,部分機構為增厚債券投資收
70、益拉長投資久期,對長期債券的需求增加。一季度,銀行間債券市場 20 至 30 年期債券成交 8.9 萬億元,同比增長約 5 倍,其中,農村金融機構交易規模占銀行間債券市場比重為 24.8%,較上年同期上升約 10.5 個百分點。4 月下旬以來月下旬以來,長期國債利率有所回升長期國債利率有所回升。4 月末,30 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已回升至 2.5%以上,債券市場供需關系邊際改善。理論上,固定利率的長期債券久期長,對利率波動比較敏感,市場投資者會更為關注長期債券投資的利率風險,堅持審慎理性的投資理念,防范投資行為過于短期化可能帶來的損失。我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在反映市場預期和宏觀經濟方面總體是有效的。
71、我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在反映市場預期和宏觀經濟方面總體是有效的。近年來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較強,為債券市場平穩運行持續營造了良好的流動性環境;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比較大,計劃發行的政府債券規模也不小,發行節奏還會加快。債券市場供求有望進一步趨于均衡,長期國債收益率與未來經濟向好的態勢將更加匹配。債券發行同比增加。一季度各類債券累計發行17.3萬億元,同比27增長5.4%,比上年同期增加8889億元,主要是國債、同業存單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增加較多。3月末,國內各類債券余額160.8萬億元,同比增長9.0%?,F券交易量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債券市場現券總成交106.9萬億元,同比增長42.9%
72、,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96.9萬億元,同比增長46.6%。交易所債券現券成交10.1萬億元,同比增長15.3%。表 112024 年第一季度各類債券發行情況單位:億元債券品種發行額較上年同期增減國債244882987地方政府債券14869-4278中央銀行票據00金融債券950988059其中:國家開發銀行及政策性金融債12538-6082同業存單7345113265公司信用類債券374691727其中: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258632180企業債券247-1047公司債8635765國際機構債券590394合計1725148889注:金融債券包括國開行金融債、政策性金融債、商業銀行普
73、通債、商業銀行次級債、商業銀行資本混合債、證券公司債券、同業存單等。公司信用類債券包括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企業債券以及公司債、可轉債、可分離債、中小企業私募債,非金融企業發行的交易所資產支持證券等。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根據提供方最新數據更新。(三)票據融資穩中有降,票據市場利率基本平穩(三)票據融資穩中有降,票據市場利率基本平穩票據承兌余額回落。一季度,企業累計簽發商業匯票7.8萬億元,同比上升32.7%;期末商業匯票未到期金額16.4萬億元,同比下降1.9%。3月末票據承兌余額較上年末減少7781億元。由中小微企業簽28發的銀行承
74、兌匯票占比72.7%。票據融資業務總體平穩運行。一季度,金融機構累計貼現13.5萬億元,同比上升25%。3月末,票據融資余額11.6萬億元,同比下降1.5%,占全部貸款的比重為4.7%,同比減少0.5個百分點。一季度,票據市場利率基本平穩。(四)股票市場成交量增加,籌資額同比減少(四)股票市場成交量增加,籌資額同比減少滬深指數走勢分化。3月末,上證綜合指數收于3041點,比上年末上漲2.2%;深證成份指數收于9401點,比上年末下跌1.3%。股票市場成交量增加,籌資額同比減少。一季度滬、深股市累計成交51.5萬億元,日均成交8877億元,同比增長0.8%。一季度累計籌資780億元,同比減少70
75、.3%。(五)保險業保費收入同比增加,資產增長加快(五)保險業保費收入同比增加,資產增長加快2024年第一季度,保險業累計實現保費收入2.2萬億元,同比增長10.7%,比上年高1.6個百分點;累計賠款、給付7352億元,同比增長49.1%,其中,財產險賠付同比增加11.0%,人身險賠付同比增加74.6%。表 122024 年 3 月末主要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及占比情況單位:億元、%余額占資產總額比重2024 年 3 月末2023 年 3 月末2024 年 3 月末2023 年 3 月末資產總額328591283664100.0100.0其中:銀行存款31502284509.610.0投資26787
76、923175681.581.7數據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29保險業資產增長加快。2024 年 3 月末,保險業總資產 32.9 萬億元,同比增長 15.8%,增速比上年末高 5.4 個百分點。其中,銀行存款同比增長 10.7%,投資類資產同比增長 15.6%。(六)(六)外匯即期交易外匯即期交易回落回落,掉期交易上升掉期交易上升一季度,人民幣外匯即期交易累計成交金額折合 2 萬億美元,同比下降 13.3%;人民幣外匯掉期交易累計成交金額折合 5.6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 13.5%,其中隔夜美元掉期交易累計成交金額 3.8 萬億美元,占總成交金額的 67.6%;人民幣外匯遠期交易累計成交金
77、額折合 523億美元,同比增長 155.3%?!巴鈳艑Α崩塾嫵山唤痤~折合 6413 億美元,同比增長 43.2%,其中成交最多的產品為美元對日元,占市場份額比重為 45.1%。(七)黃金價格上漲,成交(七)黃金價格上漲,成交活躍活躍3 月末,國際黃金價格收于 2214.35 美元/盎司,較上年末上漲6.5%。上海黃金交易所 Au99.99 收于 527.54 元/克,較上年末上漲10.0%。一季度,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成交量 1.5 萬噸,同比增長32.3%;成交額 7.5 萬億元,同比增長 54.7%。二、金融市場制度建設(一)(一)債券債券市場制度建設市場制度建設推動人民幣債券成為離岸市場可
78、廣泛接受的合格擔保品。2024年 1 月 24 日,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合作,將“債券通”項下的人民幣債券納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合格抵押品。這是首次在離岸市場確立境內債券的擔保品功能,有利于提升境外機構持債意30愿,進一步增強中國債券市場的吸引力,為境內債券成為全球廣泛接受的合格抵押品奠定基礎,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實現香港更好發展。促進銀行間債券市場柜臺業務規范發展。2 月,人民銀行發布 關于銀行間債券市場柜臺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明確柜臺債券業務品種、交易方式和投資者開戶等方面的要求,便利居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參與債券投資,拓展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
79、優化融資結構,提升債券市場運行效率。(二)(二)證券市場改革和制度建設證券市場改革和制度建設完善資本市場制度建設。3 月 15 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以及關于落實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標準全面加強證監會系統自身建設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從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等方面,落實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要求,突出“強本強基”和“嚴監嚴管”,推進建設中國特色資本市場。(三)(三)保險市場制度建設保險市場制度建設加強人身保險公司分類監管
80、。3 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人身保險公司監管評級辦法的通知。搭建風險綜合評估體系,通過多維度評價確定保險公司綜合風險等級;提高風險識別和預警能力,實現風險關口前移;將風險劃分為 1-5 級和 S 級,并科學評估風險等級;根31據監管評級結果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將評級結果與現場檢查、早期糾正相銜接。完善巨災保險制度建設。3 月,金融監管總局和財政部印發關于擴大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保障范圍 進一步完善巨災保險制度的通知。擴展巨災保險責任,增加對臺風、洪水、暴雨、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的保障,提升基本保險金額,由城鎮居民住宅每戶 5 萬元、農村居民住宅每戶 2 萬元,分別提升至 10 萬元、4 萬元,支
81、持商業巨災保險發展,滿足各地區差異化風險保障需求。第四部分宏觀經濟分析一、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全球經濟總體延續復蘇態勢,增長分化有所加劇。發達經濟體通脹壓力總體緩解,繼續回落的速度或不及預期。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需求下滑,也可能拖累全球貿易和投資增長。美歐等主要發達經濟體降息時點仍存在不確定性,潛藏的金融風險還需關注。(一)主要經濟體經濟和金融市場概況(一)主要經濟體經濟和金融市場概況全球經濟復蘇分化全球經濟復蘇分化。美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2023 年 GDP 增長2.5%,高于 2022 年的 1.9%。3 月,美國 ISM 制造業 PMI 為 50.3,自 2022 年 11 月以來首次回到榮枯
82、線上方。歐洲經濟疲軟,2023 年歐元區 GDP 增長 0.4%,遠低于 2022 年的 3.4%。3 月,歐元區制造業 PMI 下滑至 46.1,連續 21 個月位于收縮區間。英國 2023 年 GDP32僅增長 0.1%,經濟增長明顯放緩。日本 2023 年 GDP 增長 1.9%,下半年增速較上半年明顯放緩,后續復蘇勢頭有待觀察。美國美國通脹通脹有所有所反彈反彈,歐洲延續回落歐洲延續回落態勢態勢。2024 年 3 月,美國 CPI同比上漲 3.5%,較 2 月回升 0.3 個百分點,連續 2 個月反彈,核心CPI 與上月持平。3 月歐元區 HICP 同比上漲 2.4%,較 2 月的 2.
83、6%進一步回落。3 月英國 CPI 同比上漲 3.2%,較 2 月的 3.4%繼續回落。勞動力市場勞動力市場供需趨于平衡供需趨于平衡。2024 年 3 月,美國失業率從 2 月的3.9%降至 3.8%。勞動參與率較 2 月上升 0.2 個百分點至 62.7%,但較疫情前仍低 0.6 個百分點。新增非農就業 30.3 萬人,高于 2 月的 27.5萬人。非農時薪同比增長 4.1%,略低于 2 月的 4.3%。3 月職位空缺數為 849 萬,較上月下降 32 萬,降至三年來最低水平。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市場總體向好總體向好。全球股市總體上漲。截至 3 月末,美標普 500 指數、歐元區 STOXX
84、50 指數和日經 225 指數 2024 年以來分別累計上漲 10.2%、12.4%和 20.6%。受主要經濟體央行暫停加息、投資者對經濟軟著陸保持樂觀預期等因素推動,全球股市表現較好。債市收益率上行。2024 年以來,美國經濟數據相對偏強,通脹回落速度不及預期,市場對美聯儲年內首次降息時點的預測不斷推遲,推動國債收益率逐步走高。截至 3 月末,美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收報4.2%,較上年末高 32 個基點。德國和英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收報 2.31%和 3.95%,較上年末分別高 29 個和 33 個基點。美元指數波動上行。與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相比,美國經濟表現為美元延續上行走勢提
85、供支撐。2024 年以來,美元指數總體在 100-105 的區間內高位33波動,3 月末收報 104.51,較上年末上升 3.1%。大宗商品價格總體呈回升態勢。原油、銅、鋁等價格普遍回升,黃金價格也創出歷史新高。表 13主要發達經濟體宏觀經濟金融指標經經濟濟體體指標指標2023 年第一季度年第一季度2023 年第二季度年第二季度2023 年第三季度年第三季度2023 年第四季度年第四季度2024 年第一季度年第一季度1 月月2 月月3 月月4 月月5 月月6 月月7 月月8 月月9 月月10 月月 11 月月 12 月月1 月月2 月月3 月月美國實際 GDP 增速(環比折年率,%)2.22.
86、14.93.41.6失業率(%)3.43.63.53.43.73.63.53.83.83.83.73.73.73.93.8CPI(同比,%)6.46.05.04.94.03.03.23.73.73.23.13.43.13.23.5DJ 工業平均指數(期末)34086 32657 332743409832908 34408 35560 34722 33508 33053 35951 37690 38150 38996 39807歐元區實際 GDP 增速(同比,%)1.30.60.10.10.4失業率(%)6.76.66.66.56.56.56.66.56.66.66.56.56.56.56.5H
87、ICP(同比,%)8.68.56.97.06.15.55.35.24.32.92.42.92.82.62.4EURO STOXX 50(期末)416342384315435942184399447142974175406143824522464848785083英國實際 GDP 增速(同比,%)0.30.20.2-0.30.2失業率(%)3.83.94.03.94.04.24.34.24.14.03.93.84.04.2CPI(同比,%)10.110.410.18.78.77.96.86.76.74.63.94.04.03.43.2富時 100 指數(期末)777278767632787174
88、467532769974397608732274547733763176307953日本實際 GDP 增速(環比折年率,%)4.04.2-3.20.4-失業率(%)2.52.62.72.62.62.52.62.62.62.52.52.52.42.62.6CPI(同比,%)4.33.33.23.53.23.33.33.23.03.32.82.62.22.82.7日經 225 指數(期末)27327 27446 280412885630888 33189 33172 32619 31858 30859 33487 33464 36287 39166 40369數據來源:各經濟體相關統計部門及中央銀
89、行。(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美聯儲降息時點可能延后美聯儲降息時點可能延后,日本結束負利率和收益率曲線控制政日本結束負利率和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策。美聯儲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 5.25%-5.5%,2024 年 3 月議息會議后,鮑威爾表示政策利率很可能處于本輪緊縮周期的峰值。歐央行維持主要再融資操作利率、邊際貸款便利利率和存款便利利率分別在 4.5%、4.75%和 4%不變,并計劃從下半年起降低抗疫緊急購34債計劃(PEPP)下的資產規模,平均每月減持 75 億歐元,2024 年底停止到期證券本金再投資。英格蘭銀行基準利率仍為 5.25%,自 2023年 8 月以
90、來維持不變。日本銀行結束長達 8 年的負利率政策,將短期利率目標上調至 0-0.1%,取消引導長期利率目標在 0 附近的收益率曲線控制(YCC),同時停止購買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J-REITs),并將逐步減少對商業票據和公司債的購買。此外,一季度加拿大、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央行均維持基準利率在高位不變。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2024 年第一季度,印度、俄羅斯、印尼、馬來西亞、南非央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巴西、智利、墨西哥央行各降息 100 個、100 個、25 個基點,埃及央行加息 800 個基點。(三)值得關注的問題和(三)值得關注的問題和
91、趨勢趨勢全球經濟增長仍面臨全球經濟增長仍面臨挑戰挑戰。在高利率、高債務的制約下,2024年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4 年全球經濟增速為 3.2%,與 2023 年持平,但遠低于 2000年至 2019 年 3.8%的歷史平均水平。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 2024 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測則分別為 2.4%和 3.1%。通脹回落速度可能不及預期。通脹回落速度可能不及預期。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已從 2022 年高點的 10%左右降至目前的 3%左右,隨著緊縮貨幣政策的累積效應逐步顯現,主要經濟體通脹大概率延續回落勢頭,但回落速度可能放緩
92、。一方面,商品價格下降是此前通脹回落的主要驅動因素,但今年以來地緣政治形勢高度敏感,供應鏈阻滯、海運成本增加等問題可能35影響商品價格的回落。另一方面,美歐工資增速仍然較快,服務業通脹或較為頑固。全球貿易和投資面臨不確定性全球貿易和投資面臨不確定性。受單邊主義、地緣政治、產業鏈重構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近年來國際貿易和投資增速大幅放緩。2019 年至 2023 年,全球貿易平均增速約為 2%,是 1990 年以來增長最慢的五年。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數據顯示,剔除少數幾個對資本轉移征稅少或不征稅的歐洲國家后,2023 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下降18%。2024 年,美國、印度、巴西等 70 余個國家和
93、地區將舉行大選,內政外交政策變數較大,可能影響貿易、投資、產業等政策,進一步拖累全球貿易和投資增長。發達經濟體消費增長降溫,全球經貿摩擦有所升級,全球貿易復蘇步伐也會受到影響。全球金融風險全球金融風險還還需關注需關注。在本輪加息周期中,美聯儲、歐央行和英格蘭銀行分別加息 525 個、450 個和 515 個基點,政策利率均已達到歷史高位,上述三家央行在 2023 年四季度以來暫緩加息。在高利率持續的背景下,商業地產承受的壓力可能進一步向銀行業傳導。此外,本輪加息節奏較快,大部分在低利率時期簽署的融資合同尚未到期,高利率的沖擊還未完全顯現。合同到期后或是市場主體需要再融資時,高利率帶來的融資成本
94、壓力可能會進一步顯現。二、中國宏觀經濟形勢2024年第一季度,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宏觀調控力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增多,動能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改善,高質量發展扎實36推進,呈現增長較快、結構優化、質效向好的特征,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9629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比上年四季度增長1.6%。(一)消費平穩增長,投資規模穩中有升,進出口穩定增長(一)消費平穩增長,投資規模穩中有升,進出口穩定增長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市場銷售平穩增長。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539 元,同比名義增長 6
95、.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收入分配結構持續改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分別快于城鎮居民 2.3 個、2.4 個百分點。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4.7%?;旧铑惿唐蜂N售良好,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 9.6%、6.5%;部分升級類商品銷售較快增長,限額以上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 14.2%、13.2%。固定資產投資穩中有升,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0042 億元,同比增長 4.5%,比上年全年加快 1.5 個百分點。分領域看,制造業投資增長 9.9%,高于全部投
96、資 5.4 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增長 6.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5%;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 11.4%,快于全部投資 6.9 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 10.8%、12.7%。高技術制造業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 42.7%、11.8%;高技術服務業中,電子商務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 24.6%、16.9%。37貨物進出口穩定增長,貿易結構持續優化。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 101693 億元,同比增長 5.0%。其中,出口增長 4.9%,進口增長5.0%,貿易順差 13063 億元。貿易結構持續優化,民營企業進出口
97、增長 10.7%,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 54.3%,比上年末提高 0.8 個百分點。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 5.5%,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 47.4%,比上年末提高 0.8 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增長 6.8%,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 59.2%。外商直接投資基本穩定,引資質量持續提升。一季度,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 3017 億元,同比下降 26.1%。引資質量持續提升,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 378 億元,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 12.5%,較去年同期提高 2.2 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建筑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分別增長 84.7%、17.5%。(二(二)農業生產形勢良好農業生產形勢良好
98、,工業生產較快增長工業生產較快增長,服務業增勢較好服務業增勢較好一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11538億元,同比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109846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174915億元,增長5.0%。農業生產形勢良好,畜牧業平穩發展。一季度,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冬小麥播種面積保持穩定,長勢總體較好,春耕春播平穩有序推進。一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2490萬噸,同比增長1.4%,其中豬肉產量下降0.4%。3月末,生豬存欄同比下降5.2%;一季度,生豬出欄下降2.2%。工業生產較快增長,高技術制造業增長加快。一季度,全國規模38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從三大門類看
99、,采礦業增加值增長1.6%,制造業增長6.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9%。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6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5.2%,私營企業增加5.4%。分產品看,充電樁、3D打印設備、電子元件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1.7%、40.6%、39.5%。服務業增勢較好,現代服務業較快增長。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同比分別增長13.7%、10.8%、7.3%。3月,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0%。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100、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生產指數分別增長12.7%、8.2%、6.2%。1-2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0%,比上年加快3.7個百分點。3月,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4%,比上月上升1.4個百分點;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8.2%。(三)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核心(三)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核心 CPI 漲幅略有擴大漲幅略有擴大居民消費價格總體平穩。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持平,漲幅比上年回落 0.2 個百分點,月度 CPI 同比漲幅分別為-0.8%、0.7%和 0.1%。供給充足和上年基數因素導致多數食品價格走勢偏弱,春節錯月和節假日效應加大了豬肉、鮮菜等
101、價格的月度波動,食品價格同比下降 3.2%,降幅比上季度收窄 0.8 個百分點。國際油價上漲帶動能源價格漲幅有所擴大,春節因素導致出行類服務價格月度起伏明顯,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 0.7%,漲幅比上季度擴大 0.2 個百分39點??鄢称泛湍茉吹暮诵?CPI 同比上漲 0.7%,漲幅比上季度擴大0.1 個百分點。生產價格降幅有所收窄。輸入性因素帶動國內石油、有色金屬相關行業價格震蕩上漲,但需求總體偏弱,多數工業品價格仍然弱勢運行。一季度,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 2.7%,降幅比上季度收窄 0.1 個百分點,月度降幅分別為 2.5%、2.7%、2.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PPI
102、RM)同比下降 3.4%,降幅比上季度收窄0.4 個百分點;人民銀行監測的企業商品價格(CGPI)同比下降 2.2%,比上年同期低 1.7 個百分點。(四)(四)財政收入有所下滑,財政支出穩定增長財政收入有所下滑,財政支出穩定增長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1萬億元,同比下降2.3%。其中,中央財政收入下降6.5%,地方本級財政收入增長1.0%。全國稅收收入4.9萬億元,同比下降4.9%。其中,國內增值稅下降7.1%,個人所得稅下降4.5%。非稅收入1.2萬億元,同比增長10.1%。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0萬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
103、支出分別增長10.5%和1.9%。從支出結構上看,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農林水支出和住房保障支出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3.7%、13.1%和7.8%。(五)就業形勢(五)就業形勢總體改善總體改善城鎮調查失業率微降。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比上年同期下降 0.3 個百分點。3 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均下降 0.1 個百分點。農民工就業持續改善,40一季度,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失業率均值為 4.7%,同比下降 0.9 個百分點,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 1.86 億人,同比增長 2.2%。(六)國際收支及外債(六)國際收支及外債2023 年,我國經常賬戶順
104、差 2530 億美元,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 1.4%,繼續處于合理均衡區間。其中,貨物貿易順差 5939 億美元,我國持續推進產業升級以及外貿多元化發展的成效不斷顯現;服務貿易逆差 2078 億美元,居民跨境旅游、留學有序恢復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生產性服務貿易發展勢頭良好。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與經常賬戶順差保持自主平衡格局,其中外商直接投資延續凈流入,證券投資逆差明顯收窄。3 月末,外匯儲備余額為 3.2萬億美元,較上年末增加 77 億美元,主要受匯率折算和全球資產價格調整等綜合因素影響。截至 2023 年末,我國全口徑(含本外幣)外債余額 2.4 萬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余
105、額為 1.4 萬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 56%。(七)行業分析(七)行業分析1.新能源發電行業新能源發電行業自 2020 年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以來,我國持續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一是新能源裝機規??焖僭鲩L。一是新能源裝機規??焖僭鲩L。2023 年末,我國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 10.5 億千瓦,同比增長 38.6%,占總裝機容量的 36.0%。預計到 2024 年末,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 13 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比重上升至 40%左右。二二41是發電效率是發電效率、消納能力穩步提升消納能力穩步提升。新能
106、源消納離不開完善的配套電網建設,近年來我國持續投建特高壓體系,至 2023 年末累計建成 35 項特高壓工程,線路長度超過 4.6 萬公里。全年風電和光伏利用率都在98%左右,利用小時數分別較 2016 年提升 28%和 14%。三是核心技三是核心技術不斷突破。術不斷突破。目前我國光伏已經實現了全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國產化,度電成本顯著降低。2023 年,我國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總額超過 484 億美元。金融作為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支撐,通過多種舉措為新能源發電等綠色低碳領域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環境。一是綠色信貸保持一是綠色信貸保持快速增長快速增長。截至 2023 年末,金融機構本
107、外幣綠色貸款余額 30.1 萬億元,同比增長 36.5%;人民銀行創設的碳減排支持工具余額為 5410億元,較年初增加 2314 億元,新能源行業資金供給能力不斷提升。二是貸款期限匹配合理。二是貸款期限匹配合理。碳減排貸款期限通常在 10 年以上,能夠匹配風光大基地等清潔能源建設較長的運營周期,改善相關企業融資期限結構。三是資金利率顯著下行。三是資金利率顯著下行。清潔能源上市公司披露數據顯示,2023 年利息成本較 2021 年下降約 0.84%。展望未來,新能源發展前景仍非常廣闊,需要進一步推動新能源的有效利用,助力我國新型能源體系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一是深一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化電力體制改
108、革。聚焦能源更大范圍優化配置,通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持續提升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統一市場基礎規則制度,為清潔能源異地消納提供制度基礎。二是二是提升提升系統調節能力系統調節能力。健全能源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加大電網企業建設改造資金支持力度,42提高配電網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和靈活性,增強電力系統接納新能源的能力。三是聚焦能源科技創新三是聚焦能源科技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攻關,加快實現新能源領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一步提升清潔能源利用水平。2.高技術制造高技術制造業業高技術制造業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重要力量,近年來保持快速發展
109、。一是一是行業投資強勁增長。2023年高技術制造業投資比上年增長9.9%,比制造業整體投資增速高3.4個百分點,占制造業投資的比重較2022年提高0.8個百分點。二是二是行業增加值實現快速增長。2023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較2022年提高0.2個百分點,制造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三是三是高精尖技術持續突破。2023年我國在高技術制造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技術進步和突破,例如國產大型客機C919完成首次商業載客飛行、全球首顆憶阻器存算一體芯片誕生、自研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裝備“海脈”實現產業化制造等。近年來,金融領域持續加大對高技術制造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關于金融
110、支持制造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 關于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關于深化制造業金融服務 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通知等文件出臺落地,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的信貸投放。近期,人民銀行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首貸戶”,以及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商業銀行也在不斷創新適合高技術制造業43特點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截至2024年3月末,金融機構高技術制造業貸款同比增長27.3%,明顯高于9.6%的全部貸款增速。展望未來,高技術制造業作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將繼續向高質量發展加速邁進。一是一是我國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深入實施制造業
111、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高技術制造業投資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二是二是在技術不斷創新和全球對高技術產品需求增長的帶動下,高技術制造業市場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三是三是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競爭環境,高技術制造業將更加注重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第五部分貨幣政策趨勢一、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回升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和增強,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 5.3%,為實現全年增長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的有利條件較多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的有利條件較多。一是政府穩增長力度繼續加大。今年除了擬安排 3%的赤字率外,還有超長期特別國債 1 萬億元,中
112、央政府有效運用的杠桿空間較為充裕,有利于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并帶動吸納就業。二是居民消費意愿加快恢復。假日經濟活力持續釋放,清明假期國內旅游總花費較 2019 年同期增長 12.7%;汽車、家電等更新換代的市場規??臻g也很大。人民銀行城鎮儲戶問卷中,傾向更多消費的居民占比也較去年低點回升 1.5 個百分點。三是民營44經濟活躍度不斷提升。民間投資增速在今年一季度由負轉正,更多反映中小民企經營狀況的財新制造業 PMI 連續 5 個月位于擴張區間。人民銀行企業家問卷調查也顯示,經營景氣指數連續 2 個季度處于擴張區間。此外,前期各項宏觀政策措施還在逐步發揮作用,有利于繼續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我
113、國經濟發展也還存在一些挑戰我國經濟發展也還存在一些挑戰。從國際看,地緣沖突升溫、大國博弈加劇背景下,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經濟全球化面臨考驗,發達經濟體高通脹粘性較強、降息時點后移,影響仍需關注。從國內看,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對此,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增強信心和底氣,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開局良好、回升向好是當前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和趨勢,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物價將保持溫和回升態勢物價將保持溫和回升態勢。當前物
114、價處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實體經濟需求不足、供求失衡,而不是貨幣供給不夠。今年一季度,隨著經濟數據持續改善,物價指標也明顯回彈,CPI 同比由負轉正,預計年內還將繼續溫和回升,PPI 降幅也將收斂。中長期看,我國處于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供需條件有望持續改善,貨幣條件合理適度,居民預期穩定,物價保持基本穩定有堅實基礎。二、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中國人民銀行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45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全國“兩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建設金融強國,
115、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切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系,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把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加強政策協調配合,保持物價在合理水平。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堅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
116、退,為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有效支持。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避免資金沉淀空轉。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發揮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堅決對順周期行為予以糾偏,防止市場形成單邊預期并自我強化,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一是一是保持融資和貨幣總量合理增長保持融資和貨幣總量合理增長。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個最46大融資市場的關系,支持直接融資加快發展,繼續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和金融債券市場發展。密切關注海外主要
117、央行貨幣政策變化,持續加強對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和金融市場變化的分析監測,靈活有效開展公開市場操作,搭配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保持貨幣信貸供給與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融資需求相適配,引導貸款合理增長、均衡投放,增強貸款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加大力度盤活存量金融資源,密切關注資金沉淀空轉等情況,促進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支撐。二是二是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導向作用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導向作用。堅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
118、保持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穩定性,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實施好存續的各類專項再貸款工具,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落地生效。持續做好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金融服務,推動暢通民營企業信貸、債券、股權融資渠道。開展民營和小微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增加民營和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金融資源投入。落實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開展科技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鼓勵開展金融適老化服務升級,提高養老金融普惠性。統籌好對綠色發展和傳統能源轉型的金融支持,持續推動綠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因城施策精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一視同仁
119、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統籌47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強化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保障,推動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三是把握好利率三是把握好利率、匯率匯率內外內外均衡均衡。深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發揮中央銀行政策利率引導作用。落實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防范高息攬儲行為,維護市場競爭秩序,著力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加強行業自律協調和管理,督促金融機構堅持風險定價原則,理順貸款利率與債券收益率等市場利率的關系,推動社會綜合融
120、資成本穩中有降。穩步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加強預期管理,做好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分析,堅持底線思維,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并自我強化,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加強外匯市場管理,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指導金融機構基于實需原則和風險中性原則積極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服務,維護外匯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四四是是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完善債券市場法制,夯實公司信用類債券的法
121、制基礎。落地做市商與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聯動機制,完善債券承銷、估值、做市等業務管理,提升債券市場定價功能和市場穩健性。推動柜臺債券業務擴容和規范發展,提升金融基48礎設施服務效率及便利性。加強貨幣市場宏觀審慎管理。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繼續貫徹“零容忍”理念,加大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堅定不移推動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深化對外貨幣合作,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提升跨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五五是是積極穩妥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積極穩妥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進一步完
122、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提高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與預警能力,豐富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箱。持續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夯實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研究擬定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附加監管規定,發揮好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監管合力,鞏固金融體系穩定的根基。平穩有序推動重點區域、重點機構和重點領域風險處置和改革化險工作,穩妥有序做好存量風險處置項目收尾。繼續做好硬約束早期糾正試點工作。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健全權責一致、激勵約束相容的風險處置責任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金融風險處置成本分擔機制。進一步發揮存款保險核心功能,扎實開展差別費率管理、風險監測預警、現場核查、早期糾正、風險處置等工作。繼續完善金融穩定法律制度體系,配合有關部門持續推進金融穩定法立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