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網攻堅戰為核心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的探索與實踐1121.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以管網攻堅戰為核心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的探索與實踐1121.pdf(3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以管網攻堅戰為核心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的探索及實踐 三、六安城市智慧水管家實踐一、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進展二、以管網為核心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目錄 1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進展“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三峽集團要發揮好應有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2018.4,國家發改委和國資委明確三峽集團戰略發展定位習近平總書記426講話2018.7,長江辦印發關于支持三峽集團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的指導意見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批示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以改革的勇氣,擔當的精神,創新的思路推動共抓大保護工作黨和國家賦予三峽集團的歷史使命共抓長江大保護p
2、 以城鎮污水處理為核心,實現業務范圍全江覆蓋,業務領域全面鋪開p 2018年開始,選取江西九江、湖南岳陽、湖北宜昌、安徽蕪湖先行先試,實施一批長江大保護項目,并逐步將業務范圍拓展到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共抓長江大保護全江轉段、全面鋪開。p 以城鎮污水處理為核心,拓展到“4+1”治理工程、“五水共治”和岸線治理,實現業務領域全面鋪開。平方公里人直接服務城鎮面積直接服務城鎮人口總投資規模2100億億元建設及投運污水廠(站)661座污水處理能力453.5萬萬立方米/日設計雨污水管網長度3.25萬萬公里業務規模探索創新科學系統的治水模式p 以創新驅動發展,從“廠網一體”到“廠網河湖岸一體”再到”城市智慧
3、水管家“,不斷深化治水模式;p 發揮兩翼融合優勢,提供”減污-降碳-擴綠“協同增效一攬子解決方案,實現資源協同、項目協同,促進城市水環境治理 “可持續、系統性、高質量”發展。以管網為核心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 2城市智慧水管家:探索背景行業有期盼:城市水環境助力長期存在的痛點難點需要系統解決 建設施工過程技術標準不一,質量監控難落實;運行維護周期長、范圍廣,巡檢及運營工作缺乏規范化管理;建設與運營過程中信息化、數字化管理手段應用不足。生態環境治理主要基于環保督查問責,仍是點狀、工程項目式,表現為被動、應急式處理;急需專業主體統籌,系統規劃、精準投入、科學治理、高效運行。城市水系統管理主體多元化,
4、職能部門責任邊界不明晰;運行管理碎片化,廠網運營效能低,無法形成合力;廠網建設目標差異大,未統一規劃,無法協調運行及統一調度。管網老舊破損、混接錯接、密度不足、標準偏低等問題嚴重;管網補齊短板弱項需求資金量大,地方政府財政承擔力有限;價格機制不明確,污水處理費尚不足以覆蓋污水處理全成本。城市智慧水管家基本內涵供水排水濕地河湖降本精準投資減少邊際成本增效籌資明責系統治污提高運營效能主動作為建立長效機制明晰邊界統一涉水權責以供排水為切入點,智慧水管家作為第三方,對城市供水、排水、管網、防洪排澇、河湖等涉水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和統一調度,通過智慧化賦能、專業化管理和內部挖潛,實
5、現主體明確、責任清晰、成本降低、效率提升,確保城市水環境長期穩定達標和持續改善。23個城市智慧水管家合作協議城市(或地區)城市智慧水管家基本內涵一座城市一張藍圖一套機制一個管家權責清晰、各善其長解決多頭管理主體多元問題城市智慧水管家現已成為三峽集團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的主要發展模式,即將開啟城市水環境治理的新局面,更好地服務綠色發展,賦能綠色生活。聯合成立城市“水管家”公司具體實施項目投資建設按照政府統籌涉水要素提供專業環境治理服務全面運營管理涉水資產創新推動、行業變革三峽治水新模式系統治理管網攻堅價格機制城市智慧水管家以系統治理為思路,實現環境治理降本增效科技創新以管網攻堅戰為重點,補齊城市治
6、水短板以按效付費為路徑,推動管網價格機制改革以科技創新為手段,引領行業技術進步以水管家投資p 以城市智慧水管家推進水環境科學系統治理城市智慧水管家核心要義城市智慧水管家-系統治理以構建高品質城市環境基礎設施體系為核心的“五水共治”模式追根溯源 系統謀劃 分步實施 標本兼治廠網河湖岸一體供排澇一體投建運一體全要素全系統全周期p 科學規劃、系統治理水生態脆弱黑臭水體溢流污染提質增效城市內澇城市智慧水管家-管網攻堅p 管網短板是制約城鎮污水治理效果提升的主要瓶頸p 國家密集出臺政策推動補齊城市污水收集管網短板城市智慧水管家-管網攻堅p 聚焦解決管網短板核心問題城市智慧水管家-管網攻堅組建長江管網有限
7、公司每年100億五年500億按量付費全生命周期投建運創新污染物消減量傳統污水量p 管網混錯接、破損、漏滲嚴重 排查3.3萬公里管網 發現138萬處缺陷 排水管網密度偏低p 管網補短板資金缺口大 補齊短板需巨大的資金投入,但管網經營屬性弱,缺乏投入機制和模式削減進入污水系統的雨水量 優先為雨水找通道 融入海綿城市理念 科學診斷及修復 優先實施清污分流 具備條件雨污分流 挖潛污水處理潛力 優化處理工藝運行工況 落實長效管理機制 城市智慧水管家01020304清污分流雨污分流補齊空白管網修復等提升污水處理運行韌性系統管理長效運維推動管網攻堅戰”可持續、系統性、高質量“實施p 系統謀劃、重點治理,策劃
8、管網攻堅戰系統治理技術方案城市智慧水管家-管網攻堅編制涵蓋排水管網診斷排查、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維評估等系列技術管控標準近30余項序號標準類型系列標準名稱1選材長江大保護排水用管材選型指南2檢測及評估長江大保護水環境治理地下管線調查與檢測評估實施技術導則3長江大保護城市污水管網問題調查技術導則4新建排水管道檢測評估與缺陷處置技術規程5城市排水箱涵檢測與評估技術指南6長江大保護城區水環境系統廠網工程效能評價指南7診斷排水管網預診斷與科學排查技術導則8城鎮污水系統模擬診斷與評估技術指南9城鎮污水管網系統問題調查技術導則10設計長江大保護既有小區排水管網改造技術導則11排水單元管網改造設計及達標驗
9、收工作指南12排水管網系統設計標準13長江大保護排水管網混錯接改造設計標準14施工長江大保護排水管網施工工藝推薦指南15長江大保護排水管網施工指南16排水管網溝槽開挖支護技術規程17排水管道溝槽施工技術規程 18排水管道非開挖修復技術規程 19驗收長江大保護排水管道工程質量驗收標準20長江大保護新建排水管道工程質量驗收標準21長江大保護城鎮地下管線排查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標準22運維排水管渠及附屬設施運行維護方案編制指南23排水設施在線監測設備運維導則24排水設施在線監測設備安裝與試運行驗收規范25數字化長江大保護管網數字化管理系統使用指南26長江大保護城市地下排水管線數據入數據庫要求27長江大
10、保護智慧水務信息安全標準規范28長江大保護 智慧水務檢測技術規范29長江大保護智慧水務數據庫表結構及標識符p 建立排水管網全生命周期技術管控體系:城市智慧水管家-管網攻堅管線寶建管寶城市智慧水管家-管網攻堅p 建立排水管網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控平臺數字孿生平臺目標未達到扣減付費目標達到按標準獎勵付費引導管網投資建設由傳統工程導向轉變為治理目標導向;通過價格機制改革,解決管網資金投入問題;進水污染物濃度污染物削減量p 引導污水治理聚焦到污染物收集和削減。p 為行業“按效付費”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付費計價體系。p 提高污水治理資金使用效率,引導資金向管網傾斜配置。p 以按效付費為導向,推動管網價格機制
11、改革城市智慧水管家-價格機制p 盤活巨量隱形管網資產l 從“非經營性資產”變為“經營性資產”l 盤活地方存量資產,緩解財政壓力l 以存量帶動增量,形成良性投資循環p 形成管網的市場化屬性l 賦予管網價格屬性,解決管網融資難的困境l 打通管網資產發行Reits、上市等資本運作渠道p 形成共抓大保護格局l 借鑒廠站經營屬性,形成管網價格機制,推動 行業長效發展機制l 吸引廣大社會資本參與,共同參與長江大保護通過價格機制改革,賦予管網經營屬性。城市智慧水管家-價格機制p 打造長江大保護管網攻堅科技創新策源地 聚焦“4+1”工程重點方向 應用性、前瞻性、關鍵共 性技術研發 1個國家級平臺 N個省部級科
12、技創新平臺 M個示范驗證基地 中試、生產型技術驗證 成果轉化、產品孵化 技術股權投資、培育孵化 聯合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科技力量,形成以三峽集團為主體、國內外優勢單位密切合作的1+N高端創新平臺創新 研發關鍵技術、核心材料、重大裝備,原創和集成創新結合,解決行業痛點難點,形成一批核心技術孵化 面向工程應用需求,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技術和產品的成果轉化,形成拳頭產品,孵化一批專心特新企業支撐 為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全面科技支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技術體系 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行業領軍人才 形成首席-骨干-基礎科研梯隊 大保護項目高質量策劃 生態環保規劃 技術標準、技術監督 國家工
13、程中心開放檢測平臺 生 態 環 境 業 務 的 市 場 檢 測(CMA、CNAS)在生態環保產業發展中發揮策源轉化作用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發揮示范標桿作用城市智慧水管家-科技創新概念廠智慧水務排水管網水系統排水管網全生命周期關鍵技術攻關,形成支撐管網攻堅戰的技術力量水質永續、資源回收能量自給、環境友好推廣水管家智慧調度平臺,賦能長江大保護高標準運營長江流域一體化水污染防治、河湖水生態監測預警與系統修復城市智慧水管家-科技創新排水系統效能提升技術張杰院士等: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p 聚集四大專業方向深入科技攻關六安城市智慧水管家實踐 3六安市下轄3區4縣,全市總面積15451.2平方公里,戶籍
14、人口587.9萬人中心城區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46萬水資源豐富:6大水庫,可蓄水70.87億m中心城區14條內河,總長約50公里2021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923.5億,增長11%,增速全省第二六安市水系分布城市基本情況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麓,俗稱“皖西”,又稱“皋城”。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合肥經濟圈副中心城市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城市均從淠河總干渠取水,應急備用水源大公堰供水能力不足;供水產銷差約30%排水管網混錯接點520處、缺陷點157619處,源頭小區雨污分流改造覆蓋率低(約25%)城區污水處理能力18.5萬噸/天,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僅有45.2%,大量污水直排河道14條
15、黑臭水體,5條已進行整治,其余基本未治理。雨水管渠達標率低(59.8%)、內澇隱患點較多(22處)供水水源單一產銷差偏高城區污水管網本底條件差污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黑臭水體治理緩慢排澇設施建設標準低以管網攻堅為核心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實踐(1)找準水環境治理主要問題2022年8月17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印發了六安市城區“水當家”監管服務工作導則(試行)2022年8月22日,六安水管家公司發布實施六安城市智慧水管家服務手冊(試行)市政府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衛健委市財政局市審計局金安區政府裕安區政府市開發區管委六安水管家公司六安一期項目公司六安二期項目公司六安水務
16、公司以管網攻堅為核心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實踐(2)建立“水當家”“水管家”政企合作工作機制 新建(擴建)污水廠5座,水質凈化站2座,新增處理能力29.5萬m3/d。新建中水廠1座、污泥廠1座。廠站設備消缺維護,14座泵站消缺206項10條河沿線的截污、調蓄、清淤、補水等蘇大堰尾水濕地重點管網補空白、混錯接及修復:新建管網49.9km,改造混接點187個,改造管網20km重點小區改造,3條河沿線29個小區監控系統建設末端為主:提升收集處理能力,確保國控斷面穩定達標晴天污水不入河14條黑臭水體銷號新安渡口斷面穩定達到II類管網補全及聯通管道建設:新建管道41km管網混錯接及重要缺陷修復(側重擠外水
17、與障礙物等):混接163個,缺陷修復60km積澇點整治:整治22個積澇點重點小區改造:4條大溝及南華路沿線79個小區污水廠建設及改造:新建南山廠2萬m3/d,城南廠、城北廠一期提標改造過程為主:補齊過程短板,提升管網健康度聯通增強,提升污水系統整體韌性恢復管網正常運行,擠外水初見成效污水系統收集效能提升,收集率達到70%小區改造:分區域改造小區316個暗涵整治:針對6條河道上游的暗涵進行整治,實現取消總口,總計14.5km雨水管網:中心城區及城南片區雨水管網改造及修復源頭為主:強化源頭整治,削減溢流污染系統提質增效,實現收集率達到75%主要污水廠進廠濃度達到100mg/L(3)聚焦排水管網,系
18、統謀劃,重點治理,逐步深化以管網攻堅為核心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實踐 實現排水設施數字化。完成了排水管網、7個水質凈化廠、5個調蓄池、20個泵站等數字化工作。建立集控運行模式。完成了智慧調控系統、生產管理系統、視頻巡視系統三大系統第一階段建設,實現了廠網河、供排澇生產數據全監視,水質凈化廠、泵站的操作全遠控。實現主城區排水聯合調度。以改善水質凈化廠進水泵房液位過高和管網高液位運行為目標,結合運營人員專業意見,六安市主城區廠網河聯合調度規程指導開展模型分析和調度,有效降低了水質凈化廠進水泵房前池液位,如城北水質凈化廠前液位從6m降低到4m以下。(4)智慧賦能,驅動城市“水管家”提質增效以管網攻堅為
19、核心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實踐建立與污染物濃度掛鉤的污水費征收機制污水服務費在污水費中增加管網維護費用管網維護費2022年7月六安市與長江環保集團簽署管網攻堅戰合作框架協議,新增項目投資約12億。在污水費中增加市政管網維護費,建立與污染物濃度掛鉤的污水費征收機制。(5)管網攻堅促進價格機制改革,實現治水可持續以管網攻堅為核心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實踐p 立足民生,建立信息集中和快速處理機制 為了六安的營商環境建設和老百姓的滿意和口碑,六安水管家公司根據“集中管理、高效辦理、快速反饋”原則,全面梳理政府及公眾外部信息的來源、類型和處理流程,建立內外部快速響應機制。以2023年4月為例,六安水管家公司
20、通過市長熱線、市長信箱、智慧城管平臺、客服熱線等渠道共接收公眾訴求辦件1520件,已辦結1497件,當月辦結率98.5%。六安水管家解決商鋪下水道堵塞問題,成功入選六安市“重暢決”群眾訴求辦理案例(第四批)(6)發揮“管家”優勢,快速響應,解民之所憂、所急以管網攻堅為核心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實踐城區新、擴建污水處理設施6座,處理能力18.5萬噸/天提升至35萬噸/天,2021年污水處理量增加1915.4萬噸,增長41.2%;COD削減量增加1091噸。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63.2%,進水COD提升29%(235mg/L)基本實現廠廠聯動、廠站網聯動,有效緩解突出問題,運行人員已減少1/
21、3。城區14條黑臭水體治理全部通過住建部復核銷號,總體水環境質量大幅提升。城區22處積澇點完成整治,城市防洪能力提高,內澇風險得到有效緩解。2022年新安渡口水質達到地表水I類。(7)政企協同,實現水環境質量改善持續向好以管網攻堅為核心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實踐國家部委官方媒體-國務院國資委門戶網站、中國改革報、中國水利報等先后宣傳報道三峽集團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政企合作治水范式已成為六安名片。以管網攻堅為核心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實踐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堅持系統觀念、協同增效堅持因地制宜、市場導向;堅持接續攻堅、久久為功全面啟動,打好打贏管網攻堅戰!展望 保護長江 奉獻綠色科學 誠信 創新 奉獻報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