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2024年第一季度廣東省經濟分析報告(1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2024年第一季度廣東省經濟分析報告(13頁).pdf(1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外貿表現強勁,工業生產、投資穩定增長 摘要 廣東省在廣東省在 20242024 年第一季度經濟保持穩健增長,年第一季度經濟保持穩健增長,GDPGDP 總量繼續領跑全國總量繼續領跑全國。但江蘇省在高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下,經濟總量與廣東省的差距正在縮小。生產方面生產方面,廣東省在電子信息產業和新能源汽車領域展現出顯著的增長勢頭,成為工業增長的重要支撐,但傳統汽車制造業面臨轉型壓力,需加速轉型以適應市場變化。需求方面需求方面,制造業投資尤其是高技術產業投資顯著增長,成為拉動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力量,而房地產行業則持續面臨下行壓力。整體消費市場增速有所減緩,但節日效應和政府推行的以舊換新政策有效提
2、振了基本生活消費品及家電、通訊器材等升級品類的銷售。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因制造商降價而銷量上升。進出口方面,廣東省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出口結構向技術密集型產品轉變,同時跨境電商貿易助力提升勞動密集型產品競爭力。區域經濟增長分化顯著區域經濟增長分化顯著,珠三角地區的經濟貢獻度進一步提升,而粵東西北地區增速相對較低。廣東省的產業結構升級在珠三角地區效果顯著,而粵東西北地區則需加強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廣東省需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革新,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并重視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實施差異化發展策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北大匯豐智庫金融組(撰稿人:張怡琳)成稿時間:2024 年 6
3、 月 29 日|總第 98 期|2023-2024 學年第 24 期 聯系人:程云(0755-26032270,)一、廣東省一季度經濟開局穩健,經濟總量受江蘇加速追趕 2024 年第一季度,廣東省經濟迎來穩健開局,經濟基本面保持了積極的向好趨勢,并實現了穩定增長。全省的生產總值超過 3.15 萬億元,繼續穩居全國經濟大省之首。GDP 同比增長 4.4%,增速為三年來最高。然而,從橫向比較來看,廣東省的一季度經濟增長速度低于 5.3%的全國平均水平,也落后于同處“三萬億”經濟規模梯隊的江蘇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二的江蘇省正在迅速逼近廣東省。今年一季度,江蘇省不僅與廣東省同步跨越
4、了 GDP 三萬億的門檻,而且 GDP 同比增長率高達 6.2%,使得其經濟總量和增速均位列全國第二。今年一季度,兩省的總量差距為較去年和前年減少了一半左右。江蘇省在制造業、尤其是高技術產業的強勁增長,及較少受到房地產業負面影響,是其一季度在經濟增速上相比廣東表現更為優異的主要原因。廣東省作為全國經濟領頭羊的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然而江蘇省正在加速追趕。按照過去十年的平均按照過去十年的平均 GDP 增長率推算,江蘇省有望在增長率推算,江蘇省有望在 12 年后與廣年后與廣東省經濟總量持平;而若以最近三年的平均增速為基準,江蘇省可能僅需東省經濟總量持平;而若以最近三年的平均增速為基準,江蘇省可能僅需
5、 7年時間即可實現這一目標。年時間即可實現這一目標。但為了繼續長期保持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廣東省需在產業結構優化、第二產業增長以及第三產業優勢維持等方面采取更為精準和有效的策略。二、工業生產:電子信息產業支撐明顯,燃油車產業承壓 一季度,廣東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 0.91 萬億元,同比增長 6.1%,相比去年全年提升 1.5 個百分點,且超出今年全年預期目標,與全國一季度增速保持一致。分門類看,采礦業和制造業今年一季度增速均超過去年全年以及去年同期,僅電熱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增速有所回落。制造業作為廣東省的支柱產業,貢獻了 90%以上的工業增長(表 1)。其中勞動密集型的部分傳統制造業行業在去
6、年年底至今年 2 月主要由于節日推動,增長出現了短期反彈,但基本都在 3 月回落,整體趨勢由于內需偏弱、出口下滑等因素仍處于增速放緩階段。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以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以及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成為拉動廣東省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長的兩大主要力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成為拉動廣東省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長的兩大主要力量量,對規上工業增長值的貢獻率分別為 25.0%和 11.4%。前者一季度增長速度尤為亮眼,同比增長 18.2%,較 2023 年全年和去年同期明顯提升,反映出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表表 1 1:制造業細分行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速:制造業細分
7、行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速 注:表 1:表格中數值是 2024 年一季度主要制造業行業增加值的同比,綠色代表負值,紅色代表正值。曲線是 2023 年一季度至 2024 年一季度不同行業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的走勢,曲線上的黑點表示負值。各個類別中,從上到下依次按各行業對全省工業增長貢獻排序。數據來源:Wind,北大匯豐智庫 除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一季度的表現,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的加速成長和其對工業經濟的支撐也同樣體現在各類各類電子信息產品及零部件的產量的高速增長上。電子信息產業的成長既得益于廣東省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也受益于全球電子消費市場的整體回暖和人工智能領域的飛速發展。2023 年底
8、,廣東省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中進一步明確了電子信息產業作為省內支柱產業的地位,并設定了到2025 年將廣東省建設成為全球新一代通信設備、新型網絡、手機及新型智能終端、半導體元器件、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產業的集聚區的總體目標?;瘜W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5.40%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2.20%煙草制品業14.2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8.20%金屬制品業2.20%專用設備制造業-9.70%食品制造業4%汽車制造業-7.80%橡膠和塑料制品業6.60%通用設備制造業1%紡織服裝、服飾業-14.90%醫藥制造業6.20%非金屬礦物制品業-0.
9、10%儀器儀表制造業10.30%紡織業0.50%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26.10%家具制造業5.50%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9.90%農副食品加工業0.30%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2.90%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3.50%上游原材料中游裝備制造下游勞動密集型下游技術密集型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技術創新和應用的熱潮,同時隨著全球電子消費市場的回暖,消費者對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需求增加,為廣東省的電子制造商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2024 年第一季度,廣東省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快速增長,年第一季度,廣東省的新能源汽車產
10、量快速增長,領先全國領先全國;然而廣東;然而廣東省汽車制造業整體卻面臨負增長的局面。這主要是由于廣東省傳統燃油車市場占省汽車制造業整體卻面臨負增長的局面。這主要是由于廣東省傳統燃油車市場占比較重,并且其產銷持續下滑,導致了與全國汽車制造業一季度的正增長趨勢相比較重,并且其產銷持續下滑,導致了與全國汽車制造業一季度的正增長趨勢相反的情況。反的情況。廣東省一季度汽車制造業增加值累計同比下降 7.8%、產量同比下降 8.8%,與全國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 9.7%、產量增長 6%形成了鮮明對比。但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則較去年同期增加了 5.87 萬輛,占全國總產量的 23.3%,位居全國第一。廣東省在
11、2024 年第一季度的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增長趨勢呈現出鮮明對比,這反映了一些傳統汽車制造商在需求減少、市場分化以及新能源汽車價格競爭等多重因素下所面臨的挑戰。而廣東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在今年一季度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對廣東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也創新高。從 2022 年一季度到 2024 年一季度,隨著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汽車總產量比從 22.2%增加到 49.9%,其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也隨之從 1.43%提高到 2.78%,增幅約 95%。這不僅凸顯了該產業對經濟越來越重要的積極影響,也證明了以新能源汽車生產為驅動,推動汽車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三、投資:制造業投資拉動增長,
12、房地產行業持續承壓 一季度廣東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 4.0%,較去年全年有所回升,和省政府 2024 年預期目標持平。分產業來看,今年一季度相比去年全年,第一產業增速在 1-2 月跌幅擴大后 3 月有所反彈,第二產業投資高位運行,第三產業則基本和去年下半年增速持平,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圖 2)。第一、二、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一季度月分別同比增長-11.1%、23.5%和-5.1%。在推動工業領域在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引導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等大規模設備更新、引導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等政策指引下,廣東省第二產業投資一季度進一步加速增長,成為全省固定資產投政策
13、指引下,廣東省第二產業投資一季度進一步加速增長,成為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拉動力資增長的主要拉動力。一季度工業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 37.2%,同比增長 23.5%;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 22%。制造業投資增長 21.4%,較去年全年提升了 0.7%;其中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 22.4%和 33.3%,較 2023 年全年上揚4.2 和 11.1 個百分點(表 2)。表表 2 2:廣東省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及下屬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廣東省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及下屬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 注:表 2:表格中數值是 2024 年一季度廣東省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制
14、造業)及其各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綠色代表負值,紅色代表正值。曲線是 2023 年 3 月至 2024 年 3 月不同行業投資累計同比的走勢,曲線上的黑點表示負值。數據來源:iFind,北大匯豐智庫 今年 3 月,國務院和工信部等七部門分別發布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和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發起新一輪設備更新,目標在 2027 年實現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 2023 年增長 25%以上。綜合考綜合考慮慮政策推動效果及基數政策推動效果及基數因素,預計今年內廣東省有色因素,預計今年內廣東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電力、石化、化工、建材、電力、機械、航空、船舶、輕紡、電
15、子等重點行業的投資的增長或許較機械、航空、船舶、輕紡、電子等重點行業的投資的增長或許較年初年初放緩放緩,但,但仍會仍會延續。延續。廣東省一季度部分基礎設施投資增速較去年底有所反彈;然而由于房地產投廣東省一季度部分基礎設施投資增速較去年底有所反彈;然而由于房地產投資的持續疲軟,第三產業的投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降速與去年年末相比幾乎沒資的持續疲軟,第三產業的投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降速與去年年末相比幾乎沒有變化。有變化。一季度廣東省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 8.8%,較去年 12 月回升 4.6 個百分點。但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累計、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則同比分別下降 13.2%、34.6%和 35.8
16、%。住宅市場的情況更為嚴峻,顯示出加速下滑的趨勢。盡管政府正在不斷推出寬松性房地產政策,試圖刺激市場復蘇,但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期將持續多久,仍然有待進一步觀察。先進制造業22.40%高技術產業(制造業)33.30%航空航天及設備制造業102.00%先進制造業:裝備制造業27.10%醫藥制造業2.50%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59.10%先進制造業:石油及化學3.80%信息化學品制造12.40%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83.50%先進制造業:鋼鐵冶煉及加工-8.00%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31.30%固定資產投資:先進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高技術制造業 四、消費:增速有所回落,部分升級類消費依靠政策提
17、振 一季度廣東省市場銷售增長穩定,但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有所回落,部分一季度廣東省市場銷售增長穩定,但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有所回落,部分消費類別有“以價換量”特點,居民消費信心仍需進一步提振。消費類別有“以價換量”特點,居民消費信心仍需進一步提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3.8%,相比去年同期回落 1.3 個百分點。其中,商品零售、餐飲收入分別增長 3.6%和 4.9%,也均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且低于全國平均增速。從商品類別看,主要有兩類消費相對表現較好兩類消費相對表現較好:首先是基本生活類基本生活類商品零售受到春節等節日假期需求推動,保持快速增長。此外,一季度部分消費升級類商品部分消費升
18、級類商品零售也增勢良好,其中家電和通訊類器材等產品應是受到以政府“以舊換新”政策積極影響。新能源汽車增長 10.8%。除了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的因素外,主要因為許多汽車制造商實施降價策略以換取銷量上升。隨著政府新一輪大規模的“以舊換新”持續聚焦汽車、家電產品和家具家裝消費品進一步提振內需,預計這些類別商品的銷量可能繼續回升。但由于汽車市場存在“量強價弱”的隱患,其零售額能否持續增長存疑。五、進出口:規模、增速均創新高,出口向技術密集型產品轉變 一季度廣東省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進出口增速由于同期基數較低大幅反彈,創 6 個季度以來新高。從貿易產品來看,廣東省一季度出口的增長主要從貿易產品來看,
19、廣東省一季度出口的增長主要是受到各類電子、機電類產品以及鋼材出口增長帶動。是受到各類電子、機電類產品以及鋼材出口增長帶動。這一增長趨勢得益于人工智能、物聯網、5G 通信等領域發展對電子零部件需求的推動,以及美國在設備、家具、家電等行業進入補庫周期因素,還有東盟等經濟體對我國中間品的增加進口。但另一方面,廣東省重點出口商品中的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則延續去年同期及全年的下滑趨勢,反映出廣東省在出口結構上的升級和競爭優勢轉移。廣東省一季度的高額鋼鐵出口一方面可能受統計口徑變化、開票地與實際出口地不一致因素影響,另一方面也與近年部分鋼鐵產能向沿海轉移有關。此外,由于我國鋼材出口價格的成本優勢和國內鋼鐵階
20、段性的供過于求,國內鋼企更多地從內銷轉向出口,從而推動了一季度鋼鐵出口的激增。但由于鋼鐵企業并未從出口提 升真正獲益,隨著各類對鋼材出口的階段性促進因素消除,其出口增速應會回調。此外,高基數下,今年此外,高基數下,今年 1-2 月廣東省“新三樣”總出口額同比下滑,但在新能月廣東省“新三樣”總出口額同比下滑,但在新能源汽車出口拉動下,源汽車出口拉動下,3 月輕微反彈。月輕微反彈。由于 2023 年以來碳酸鋰價格大幅下降影響,鋰電池出口單價降低,造成出口量未減少而出口額減少的情況。從 3 月趨勢來看,短期內鋰電池的出口額可能受價格因素主導而難以有太大回升,而新能源汽車則有可能因政策、需求以及成本下
21、降、出口價格更有競爭等原因而獲取出口量提升,從而在短期持續帶動出口額。一季度廣東省的進口主要受到機電產品、集成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一季度廣東省的進口主要受到機電產品、集成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金屬礦及礦砂和原油等重點商品的帶動。部件、金屬礦及礦砂和原油等重點商品的帶動。這其中有部分基數效應、外需拉動電子產業鏈條以及國內設備更新投資的原因,同時也體現了廣東省的產業發展需求和原材料價格的變化。一季度廣東省重點進口商品中,農產品進口額同比下降3.7%。廣東省進口農產品主要是肉類、干鮮瓜果及堅果和糧食,進口下降一方面和內需整體仍然偏弱有關,另一方面也受一季度國內生豬產能提升、1-2
22、 月豬肉價格下降影響。六、區域增長:珠三角貢獻度進一步提升,各區域經濟增速分化顯著 一季度,廣東省各區域經濟增長分化仍然十分顯著。十年來,珠三角地區生產十年來,珠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從總值占全省比重從 2014 年的年的 78.9%持續增長到持續增長到 2023 年的年的 81.2%,今年一季度則進,今年一季度則進一步提高到一步提高到 81.7%(圖圖 1)。)。其中僅深圳和廣州兩市就幾乎占到廣東省全省一季度經濟總量的二分之一,各自分別超過粵東西北 12 市的總和?;洊|(潮州、揭陽、汕頭、汕尾),粵西(茂名、陽江、湛江),粵北(河源、梅州、清遠、韶關、云?。┤齻€地區一季度全部生產總值僅
23、5763.47 億元,只有廣州市一個市的約 80%,不足深圳的 70%。圖圖 1 1:20242024 年一季度廣東省年一季度廣東省 2121 市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左軸,藍色柱狀圖)及各市生市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左軸,藍色柱狀圖)及各市生產總值累計同比(右軸,橙色散點)。產總值累計同比(右軸,橙色散點)。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北大匯豐智庫 此外,省內此外,省內各區域及各區域及各地市間增長分化都各地市間增長分化都更為顯著更為顯著。珠三角地區 GDP 同比增長 4.7%,較全省平均增速高出 0.3 個百分點,其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去年的 82.7%進一步增至 86.3%。相比之下,
24、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一季度 GDP 增速分別為 3.7%、3%、3.9%,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此外各地間增速差異性也在擴大,珠三角與粵東西北三地平均增速差距由去年同期的 0.36 個百分點增至 1.18 個百分點;省內各地市增速極差從 6 個百分點增加至 7.8 個百分點,標準差從 1.6%提升至 1.89%,均進一步凸顯了區域經濟增速的分化現象。廣東省各區域人均廣東省各區域人均 GDP 的相對差異則大體呈現縮減趨勢,但近年來這一趨勢的相對差異則大體呈現縮減趨勢,但近年來這一趨勢有所放緩并出現反復。有所放緩并出現反復。2024 年一季度,人均 GDP 最高的珠三角是最低的粵北的2.99 倍。這
25、一比值在 2014 年為 3.22,到 2020 年降至 2.80,2023 年又回升至 2.90?;洊|、西、北三地之間人均 GDP 的相對差距從長期看也在逐步收縮。通過廣東省各區域產業結構層次系數通過廣東省各區域產業結構層次系數*(圖圖 2),可),可看出看出珠三角的產業結構升級珠三角的產業結構升級顯著超越了粵東西北三地。顯著超越了粵東西北三地。珠三角第三產業的相對比重較高,而第一產業占比很低?;浳髟撓禂凳冀K全省最低,因其在資源、氣候和地勢方面有發展海洋漁業和特色農業的先天優勢,使第一產業始終占比相對較高?;洷钡貐^早期因基礎設施、交 *參考袁航,朱承亮.國家高新區推動了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嗎
26、.中國工業經濟 8(2018):60-77.。產業結構層次系數由對三次產業分別占 GDP 的比重加權平均得到,其中對第一、二、三產業分別賦權 1、2,3。該系數值越高則反映出產業結構升級程度越高、產業結構也越高級。0%2%4%6%8%10%0%5%10%15%20%25%30%一季度廣東21市GDP占全省總值比及同比增長占全省GDP比(左軸)GDP同比增長(右軸)通等方面的缺陷而發展基礎薄弱,但產業結構層次系數的快速上升體現出其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推進?;洊|地區由于僑鄉優勢和地理便利,有利于吸引投資和促進民營企業發展,也比較便于和珠三角地區經濟互動,因此第二、三產業發展相對比較平衡。圖圖
27、2 2:廣東省各區域產業結構層次系數變化對比。:廣東省各區域產業結構層次系數變化對比。數據來源:廣東省統計局,北大匯豐智庫 今年一季度廣東省各地市的產業構成和歷史區域產業結構層次系數的分布也較一致。第一產業在各地生產總值中的占比大致從粵西、粵北向粵東、珠三角逐步遞減。第二產業占比則大致從粵北、粵西向粵東和珠三角(廣州、深圳除外)依次遞增。珠三角地區的廣州、深圳兩市第三產業珠三角地區的廣州、深圳兩市第三產業占比尤其突出,分別達到占比尤其突出,分別達到 76.5%和和66.1%,彰顯其高度現代化水平。,彰顯其高度現代化水平。其服務業中,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如金融、交通運輸、軟件信息、互聯網、租賃和商
28、務服務業等)與生活性服務業(餐飲住宿、零售業、旅游業、居民服務、修理等)相比也占比較高。而粵東西北部分第三產業占比在 50%以上的城市中,服務業分布還是較多地集中在零售、旅游等生活性服務業。今年一季度,粵北以今年一季度,粵北以 8.1%的工業增速領先,珠三角為的工業增速領先,珠三角為 6.57%,粵西為,粵西為 1.85%,粵東則為粵東則為-0.77%?;洷钡那暹h市工業增加值占比超地區總值的三分之一,增速高達14%,尤其在電熱力、電子設備和高端建材行業表現突出?;浳髡拷?、茂名、陽江得益于綠色石化、海上風電投資,增速由負轉正?;洊|揭陽雖增速達 24.5%,但整體受潮汕紡織、服裝業下滑影響。珠三角
29、四大工業城市中深圳和東莞分別以 11.5%和 10.1%的增長率領先,而佛山受傳統制造業和房地產市場影響,增速下降 2.2%;廣州支柱產業汽車制造業表現欠佳,因此增速勉強為正??傮w看,快速增長的地區快速增長的地區 1.9 2.1 2.3 2.5 2.72000200520102015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廣東省區域產業結構層次系數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 以高技術和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粵北地區依靠以高技術和先進制造業為主導,粵北地區依靠從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從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迅速迅速增長;增長;而增速較慢的地區則需加強產業升級,完善產業鏈并提升產品技術附加值而增速較慢的地區則
30、需加強產業升級,完善產業鏈并提升產品技術附加值。一季度,廣東省區域固定投資增長粵西以一季度,廣東省區域固定投資增長粵西以 10%領先,珠三角次之,粵北和粵東領先,珠三角次之,粵北和粵東增長緩慢。增長緩慢?;浳鞯靡嬗诿G色石化和陽江綠色能源項目,增長率提升 1.4 個百分點。珠三角內部深圳工業投資增長 17%,高技術制造業投資翻番,中山、東莞、廣州、珠海增速加快,而佛山受房地產投資影響下降 12.1%?;洷蓖顿Y增速僅 0.1%,受房地產市場和高基數影響?;洊|投資下降 6.1%,主要因潮汕地區傳統產業投資不足和揭陽市房地產投資下滑。廣東省工業投資受政策和地理條件影響,產業導向廣東省工業投資受政策
31、和地理條件影響,產業導向明顯。明顯?;洊|、西沿海側重綠色石化和海上風電,粵北注重材料和裝備制造業升級,珠三角以深圳、東莞為代表,聚焦電子通信設備等高技術制造業,體現技術發展前沿戰略。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顯示,珠三角和粵東地區同比增長率分別為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顯示,珠三角和粵東地區同比增長率分別為 3.93%和和 3.88%,領先于粵北的,領先于粵北的 2.48%和粵西的和粵西的 1.46%。根據 2023 年數據,粵東、西、北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近,分別為 29598、29829 和 29746 元,而珠三角是粵東的 2.22倍。珠三角因高人均收入,家電和汽車以舊換新政策效果顯著,電子類
32、產品消費回暖,通訊器材消費由負轉正,服裝、珠寶和化妝品消費快速增長?;洷泵分菔型ㄓ嵠鞑暮投制囅M一季度分別大增 1075%和 115%,但清遠、河源等地節日效應帶動餐飲和住宿業務增長,家電、汽車等升級類消費出現下滑,反映出區域消費結構和增長動力的差異性。一季度,粵東地區以進口增長一季度,粵東地區以進口增長 109.6%和出口增長和出口增長 22%領漲,其次是粵西、珠領漲,其次是粵西、珠三角和粵北。三角和粵北。揭陽市進口額激增 261%,占粵東進口超四成。汕頭和潮州跨境電商貿易促進服裝及陶瓷出口,與機電產品出口一同助力粵東出口增長?;浳鞯貐^進口同比增長 28.4%,湛江市貢獻突出,其機電產品
33、進口同比激增 1437.8%;湛江、陽江鋼材出口大幅增長推動地區出口額同比上升 16%。珠三角地區進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 20%和 13.8%,深圳貢獻超半;而佛山因傳統制造業受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產業鏈轉移影響,出口下降40.4%?;洷钡貐^一季度進出口額分別增長9.6%和12.7%,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占出口大頭,進口以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和銅材為主,顯示出產業高端化和技術升級需求??傮w上,廣東一季度出口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高附加廣東一季度出口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產品轉型,跨境電商貿易提升勞動密集型產品競爭力,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進口值產品轉型,跨境電商貿易提升勞動密集型產品競爭力,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進
34、口 需求強勁需求強勁,顯示技術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的積極投入。七、結論 2024 年一季度,廣東省經濟展現了積極恢復的態勢,經濟積極因素持續積累。然而,外部環境的復雜性以及省內發展的不均衡性,對經濟的全面向好構成了挑戰。首先,面對江蘇省的迅速追趕以及廣東省內部區域經濟增速的差異,廣東省必面對江蘇省的迅速追趕以及廣東省內部區域經濟增速的差異,廣東省必須加快傳統制造業的技術革新和高技術制造業的創新發展。須加快傳統制造業的技術革新和高技術制造業的創新發展。這不僅涉及到產品的更新換代和設備的現代化,更關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以及產業鏈高端化的戰略布局。與江蘇在集成電路、芯片、光伏電池等高技術產品產量上的領
35、先地位相比,廣東省仍需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技術附加值和產業鏈的完整性。深圳、東莞的一季度經濟表現,正是得益于其高技術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而佛山、廣州的相對滯后,則凸顯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緊迫性。第二,作為國內外貿第一大省,為了更好地應對地緣政治、全球市場需求和產業鏈布局變化所帶來的出口不確定性,廣東省需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技術含量廣東省需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以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附加值,以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同時,應充分挖掘跨境電商貿易的潛力應充分挖掘跨境電商貿易的潛力,將其打造成為推動外貿增長的新動力。一季度廣東省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強勁表現,以及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比例的
36、下降,反映了在勞動力成本上升、國際市場需求和供應鏈變化下外貿出口的必然趨勢。而廣州、汕頭、潮州等地在家具、陶瓷、服飾等產品出口上的增長,均與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最后,廣東省區域經濟不平衡、主要依靠珠三角地區單核發展的問題仍需重視。首先,粵北地區的快速增長證明了產業轉移政策的有效性。對于粵北對于粵北這樣這樣土地資源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應積極吸豐富的地區,應積極吸改善營商環境和產業配套改善營商環境和產業配套以以更好更好引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引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移,同時結合當地優勢,進行長遠規劃,避免盲目發展和損害當地生態環境。對于對于粵東這樣粵東這樣土地土地資源相對稀缺的地區,可以更多地探
37、索反向飛地模式資源相對稀缺的地區,可以更多地探索反向飛地模式,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區的創新資源和市場優勢。此外,地方政府應實施差異化發展策略,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加強地方合作,避免同質化競爭;省政府則需統籌全省產業布局加強地方合作,避免同質化競爭;省政府則需統籌全省產業布局,引導產業合理分布,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以粵西地區為例,湛江和茂名兩市在綠色石化產業的發展上,可以通過加強產業合作,形成跨市產業集群,實現規模效應,提升區域競爭力。北大匯豐智庫(The PHBS Think Tank)成立于 2020 年 7 月,旨在整合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各院屬研究中心,統籌協調資源,重點從事有關宏觀經濟、國際貿易與投資、金融改革與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可持續發展、城市與鄉村發展、海上絲路沿線國家經濟貿易與合作等領域的實證分析與政策研究,打造專業化、國際化的新型智庫平臺。北大匯豐智庫主任為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創院院長海聞教授,智庫副主任為王鵬飛、巴曙松、任颋、魏煒、林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