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D賽迪:“十五五”時期我國工業綠色發展形勢研判及思路建議報告.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CCID賽迪:“十五五”時期我國工業綠色發展形勢研判及思路建議報告.pdf(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十五五”時期我國工業綠色發展形勢研判及思路建議一、“十五五”時期工業綠色發展面臨的新形勢(一)新要求: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對工業綠色發展提出新要求(一)新要求: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對工業綠色發展提出新要求2023 年 9 月,黨中央召開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就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重要批示,大會對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系統部署,對全面推動工業綠色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同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時提出“新質生產力”,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再到政治局集體學習時作出系統闡述,總書記對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
2、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做強綠色制造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供應鏈,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增長引擎,也是資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重點領域,工業領域能源消費占總量的 2/3 左右,碳排放量占比 70%左右?!笆逦濉睍r期,黨中央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部署,對工業綠色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工業化是綠色低碳的工業化,要將綠色低碳的要求覆蓋全行業、全領域,工業綠色發展已經不是單純的環境治理問題,而是涉及產業鏈和產業體系等方面的戰略問題,綠色低碳產業結構比重、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2和裝備的普及率、綠色能源和再生資源利用比重都
3、需要大幅提升,才能帶動生產方式、產業結構發生根本性轉變,讓綠色成為我國新型工業化和新質生產力的“底色”。(二)新變革:“雙碳”重大制度實施將對工業體系帶來新變革(二)新變革:“雙碳”重大制度實施將對工業體系帶來新變革我國提出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 2030 年前達峰,到2035 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笆逦濉睍r期,在兩個目標的耦合作用下,對經濟增長的“質”和“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就碳論碳”“一關了之”是行不通的,而是要向低碳轉型要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在全球范圍內構建低碳經濟競爭新優勢。隨著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構建完成并持續落地,特別是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等
4、重大制度的實施,控“碳”將作為重要抓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方位深層次系統性變革。具體到工業領域,控“碳”代替控“能”,可以滿足產業發展的合理用能需求,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必要的能源支撐;可以為綠色能源及相關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加速能源結構優化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從而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助力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笆逦濉逼陂g,綠色能源將成為政府吸引產業投資的關鍵要素,電氣化程度較高的高耗能行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相關行業的布局將發生重大變化。企業在產品研發、設計、采購、生產、銷售、回收再利用、廢棄物處置等全生命周期各環節將不得不以“碳”作為重要考量,綠色低碳供3應鏈管理將成為提升企業價值鏈
5、的新路徑,碳排放壓力也會隨著供應鏈傳導,帶動鏈上企業提升綠色發展水平。(三)新博弈:全球綠色低碳規則面臨重塑,綠色低碳產業的競合博弈更加激烈(三)新博弈:全球綠色低碳規則面臨重塑,綠色低碳產業的競合博弈更加激烈近年來,140 多個國家和地區宣布了碳中和目標,主要經濟體紛紛加大綠色產業戰略布局,綠色產業、低碳經濟的競爭制高點地位日益凸顯。以歐盟為例,2019 年以來啟動實施歐洲綠色新政,明確能源、工業、建筑、交通、消費等重點領域的技術需求,通過加大“地平線”項目投入等方式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另一方面,美國、歐盟等發達經濟體高度重視通過制定規則和標準來主導全球碳中和進程,希望借“碳”維持自身產業競爭
6、優勢,碳邊境調節機制、碳足跡等成為影響國際貿易和產業鏈布局的重要因素?!笆逦濉逼陂g,發達國家主導的綠色低碳國際規則對我國的影響將呈現出精準化、聯盟化、組合式的趨勢。關鍵原材料、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光伏等將成為發達國家對華精準“去風險”的重點領域,通過在貿易、科技、礦產等領域形成聯盟,將碳邊境調節機制等規制與其他貿易、產業、科技政策形成“組合拳”,主導全球貿易和產業鏈格局重塑。在外部環境和產業自身發展需求共同作用下,我國相關產業“出?!壁厔輰⒏用黠@,企業主動打造或融入全球綠色低碳供應鏈的需求將更加強烈。二、“十五五”時期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思路和目標(一)總體考慮(一)總體考慮4深刻把握工業
7、綠色發展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工業實現碳達峰目標為引領,以發展綠色制造業為主線,統籌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部發展需求,用產業“發展”的思維,解決“綠色”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項,推動資源能源利用更加綠色高效,提升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綠色競爭優勢。(二)發展目標(二)發展目標到 2030 年,工業碳排放總量實現達峰,碳排放雙控制度全面實施。資源利用更加高效合理,建立起有效的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再生資源在資源總量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綠色發展層級整體躍升,產業結構和布局明顯優化,傳統產業基本完成主要技術裝備更新和升級,新興產業綠色增長引擎作用更加突出,綠色發展成為新型工
8、業化的堅實基礎。三、“十五五”時期推動工業綠色發展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關鍵問題一:如何做強綠色制造業?關鍵問題一:如何做強綠色制造業?綠色制造業是綠色生產力的關鍵組成部分,其范圍涉及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及服務型制造?!笆逦濉逼陂g,建議將發展綠色制造業作為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主線,在完善綠色制造體系的基礎上探索綠色制造業鏈群的培育。一是推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提質擴面。一是推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提質擴面。橫向一體化實施綠色診斷、綠色改造升級、綠色工廠培育,縱向開展國家、省級、市級綠色工廠培育。適時對綠色低碳供應鏈、綠色工業園區培育提出綠色工廠占比要求。完善綠色制造體系的管理機制,5實施數字化、平
9、臺化管理。二是抓好綠色制造業鏈群培育。二是抓好綠色制造業鏈群培育。厘清綠色制造業邊界,結合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 年版),梳理對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起到關鍵引領帶動作用的新能源交通裝備、新能源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等產業鏈,以及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相關內容,明確綠色制造業發展重點方向。各地結合產業基礎,適時開展綠色制造業集群培育。關鍵問題二:如何發揮綠色低碳技術的關鍵驅動作用?關鍵問題二:如何發揮綠色低碳技術的關鍵驅動作用?無論是推動“存量”綠色發展,還是發展綠色“增量”,綠色低碳技術都是發展綠色生產力的第一驅動力。當前,氫基冶金等傳統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大技術示范正處于關鍵時期,一旦
10、取得突破,我國的傳統行業將贏得更大的高質量發展空間。光伏、風電、大型水電、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等“拳頭”產業技術迭代速度快,也必須持續推動新技術路線研發和產業化,才能保持代際領先優勢?!笆逦濉逼陂g,建議以供需協同為牽引,加大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裝備有效供給,同時以技術裝備更新迭代帶動工業投資,形成創新與發展良性互動。一方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破一批重大綠色低碳技術一方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破一批重大綠色低碳技術,布局一批技術水平領先、減排效果突出、減污降碳協同、示范效應明顯的項目,提升中試能力,加快推動變革性綠色低碳技術工程化和產業化應用。另一方面,以推廣應用為目標,推動重點行業加快綠
11、色低碳技術裝備升級另一方面,以推廣應用為目標,推動重點行業加快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升級,分行業發布重大綠色低碳技術清單,引導企業、園區實施綠色低碳改造。暢通產融合作機制,用6好轉型金融、綠色金融、碳減排支持工具等,著力解決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技術改造融資難題。關鍵問題三:如何讓綠色能源發揮更大降碳作用,帶動產業鏈綠色低碳轉型?關鍵問題三:如何讓綠色能源發揮更大降碳作用,帶動產業鏈綠色低碳轉型?近年來,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光伏、有色金屬等產能向綠色能源豐富地區轉移的趨勢愈加明顯。綠色能源成為影響產業布局的重要因素,但多數建在資源稟賦好、電力負荷相對較低的“三北”和西南地區,作為綠色能源消費大戶的外資
12、、外向型企業(綠電消費量占到近七成)更傾向于在產業配套完善、靠近市場的東南部地區布局,綠色能源生產消費存在區域錯位。要讓綠色能源對產業發揮更大降碳作用,核心是解決本地綠色能源穩定供給、完善綠色電力消費認證體系、綠電交易模式單一、綠證國際認可度低等問題?!笆逦濉逼陂g,建議從兩個維度推動綠色能源對產業鏈綠色低碳發展發揮更大作用。一是讓產業“找”綠電,引導有條件的行業企業向綠色能源豐富地區布局。一是讓產業“找”綠電,引導有條件的行業企業向綠色能源豐富地區布局。適當增加煤電布局作為調峰電源,推動新能源配儲從“建起來”到“用起來”,因地制宜建設工業綠色微電網,組織工業企業、數據中心等大型用電企業開展綠
13、電大用戶交易、工業用電需求側管理等。鼓勵綠電豐富地區根據產業基礎適度拉長、拉寬新能源等產業鏈,豐富工業、農業、建筑等領域應用場景。二是讓綠電“找”產業,滿足企業原地獲取綠電需求。二是讓綠電“找”產業,滿足企業原地獲取綠電需求。建議在東部地區試點推廣嵌套式長期購電協議、分布式風光綠電直供等,推動綠電交易邁向長周期、本地化發展。通過區塊7鏈等數字技術強化綠證的可溯源性,試點推行可溯源綠證交易,加快相關標準建設與國際互認。同時,降低跨省綠電交易門檻,提升風光資源富集地區電力外送能力。關鍵問題四:再生資源如何對資源供給保障和工業降碳發揮更大作用?關鍵問題四:再生資源如何對資源供給保障和工業降碳發揮更大
14、作用?我國連續多年的高消費已經累積了大量的廢舊鋼鐵、鋁等。據行業協會統計,從 2000 年至今,我國電解鋁累計產量約為 4.4 億噸,按照 2030 年的使用周期,鋁即將進入回收階段。據中國工程院預測,到 2030 年,廢鋼年產出量將占到粗鋼產量比重 30%33%。另一方面,早期建設的風電、光伏設備,以及推廣的新能源汽車,將逐步進入退役期,據高工產業研究院預計,到 2025 年,國內需要回收的動力電池將達 137.4GWh(約 110 萬噸),到 2030 年,我國累計退役的風電、光伏設備產生的廢棄物約 3500 萬噸。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不僅將釋放出巨大的減碳潛力,也是工業資源供給安全
15、的重要保障?!笆逦濉逼陂g,建議從資源安全供給和有效流通兩個維度,推動再生資源規?;?、高水平利用。一方面,從綠色轉型關鍵原材料供應安全考慮一方面,從綠色轉型關鍵原材料供應安全考慮,強化鋰、鈷、鎳關鍵原材料供應風險與電動汽車、光伏、風電等產業鏈一體化研究,按產業鏈環節梳理識別關鍵原材料風險,從資源供給安全角度出發研究提出相關再生資源產量占比目標,建立覆蓋全鏈條的預警和高效應對機制。另一方面,從國內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角度考慮另一方面,從國內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角度考慮,建議推動成熟的部門規章升級為法規,進一步8明確產業鏈各環節在回收利用上的主體責任劃分、生產技術規程、產品質量要求等,完善數字化溯源、廢舊
16、資源價值評估等,實現再生資源閉環回收和保級利用。關鍵問題五:企業如何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關鍵問題五:企業如何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當前,我國企業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動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歐美國家在綠色低碳方面的規制通過全球化的供應鏈傳導至我國企業,企業被動滿足跨國企業的綠色供應鏈要求。二是肩負更多社會責任的國企央企,以及在行業具備全球領先優勢的一流企業,企業已經進入在全球布局供應鏈的發展階段,對國際規則有一定主導能力,主動打造綠色供應鏈,可以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綠色競爭優勢。我國的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再出?!背蔀楸厝悔厔?,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等行業企業更是直接進入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
17、,主動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將成為“必修課”?!笆逦濉逼陂g,建議從標桿、標準和服務等層面支持企業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一是培育綠色低碳供應鏈管理企業。一是培育綠色低碳供應鏈管理企業。適度拓寬現有標桿培育政策的覆蓋行業,引導更多企業制定供應鏈碳減排計劃,探索建立基于供應鏈的數字化碳排放管理體系,將綠色低碳要求融入供應商準入標準,實施可持續采購。二是夯實標準數據基礎。二是夯實標準數據基礎。完善重點產品碳足跡標準體系,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產品碳足跡數據庫并爭取獲得有關國際機構采信。三是發展綠色低碳供應鏈公共服務三是發展綠色低碳供應鏈公共服務。建立相關公共服務平臺,為“出?!逼髽I提供產業咨詢、金融、信息、物流、商貿等,引導出海需求集中的行業企業,在重9點區域形成差異化分工、優勢互補的供應鏈條。本文作者:節能與環保研究所 莫君媛 張秉毅 李歡趙衛東 馬濤聯系方式:1891064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