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2023年中國氣候公報(6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氣象局:2023年中國氣候公報(65頁).pdf(6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氣象局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編制單位: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46號郵編:100081電話:010-58993119中國氣候公報(2023)China Climate Bulletin(2023)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 編著內 容 簡 介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氣候,全面反映中國在氣候系統監測、氣候影響評估、氣候服務應用等方面的新成果、新進展,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組織30余位專家編寫了中國氣候公報(2023)。公報內容分為五章,分別從基本氣候概況、氣候系統監測、主要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氣候影響評估以及2023年
2、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等方面提供中國氣候的最新監測和評估信息,可為各級政府制定氣候相關政策提供科技支撐,并為開展國內外科研與技術交流以及氣候科普宣傳提供基礎信息。本公報可供各級決策部門以及氣候、環境、農業、林業、水資源、能源等領域的科研與教學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供對氣候學科感興趣的讀者閱讀。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國氣候公報(2023)編寫委員會主編 巢清塵副 主 編 賈小龍 李 威 執行主編 孫林海 姜允迪 艾婉秀 鐘海玲 高 歌 支 蓉 編寫專家(以姓氏拼音為序)艾婉秀 陳逸驍
3、 代潭龍 馮愛青 高 歌龔振淞 郭艷君 黃大鵬 姜允迪 李 想 李修倉 李 瑩 劉 遠 梅 梅 喬 琦 石 帥 孫林海 王 凌 王雅琦 王有民 肖風勁 姚世博 翟建青 張穎嫻 趙珊珊 曾紅玲 支 蓉 鐘海玲 周 兵 鄒旭愷 竺夏英 朱曉金 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序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我國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國家,氣候種類多,區域氣候差異大。認識氣候、適應氣候、利用氣候、保護氣候,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已經成為廣泛的共識。受自然和人類活
4、動的共同影響,地球氣候系統正在經歷以變暖為主要特征的全球氣候變化,已嚴重影響到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并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顯著影響。在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的共同影響下,2023年我國年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天氣形勢復雜,氣候異常凸顯,極端事件多發強發,氣象災害頻現。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國務院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不斷提升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水平,使公眾和社會各界及時了解我國氣候狀況、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認識和了解我國氣候及其變化規律,科學應對氣候變化,合理開發利用氣候資源,中國氣象局組織編制了中
5、國氣候公報(2023年),現予公布。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目 錄摘要(中英文).1一、基本氣候概況.3(一)氣溫.3(二)降水.11二、氣候系統監測.20(一)熱帶海洋和熱帶對流.20(二)大氣環流.21(三)北半球積雪.28三、主要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30(一)汛期暴雨致災性強,華北和東北的部分地區發生旱澇急轉.30(二)區域性氣象干旱多發,階段性明顯.31(三)臺風生成及登陸個數偏少、登陸強度偏強,臺風極端強降水事件多發.34(四)中東部高溫過
6、程出現時間早、影響范圍廣、極端性強.35(五)冷空氣過程偏多,年初、秋末和12月寒潮頻繁.37(六)強對流天氣過程偏少,但局地致災重.39(七)北方沙塵天氣多,出現早,影響偏重.40四、氣候影響評估.43(一)氣候與農業.43(二)氣候與水資源.44(三)氣候與能源.46(四)氣候與植被.48(五)氣候與交通.49(六)氣候與大氣環境.51(七)氣候與人體健康.52五、2023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54(一)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54(二)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56 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
7、LLETIN1摘 要2023年,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暖干氣候特征明顯,澇旱災害突出。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最高,降水量為2012年以來第二少。汛期暴雨致災性強,華北和東北的部分地區發生旱澇急轉;區域性和階段性干旱明顯,西南地區出現冬春連旱;臺風生成及登陸個數偏少,臺風“杜蘇芮”影響重大;中東部高溫天氣過程出現時間早、影響范圍廣、極端性強,華北和黃淮出現1961年以來最強高溫天氣過程;冷空氣過程偏多,年初、秋末和12月寒潮頻繁;強對流天氣過程偏少,但局地致災重;北方沙塵天氣多,出現早,影響偏重。與近十年(2013-2022年)均值相比,氣象災害造成的農作物受災面積、死亡失蹤人數分別減少49.2%、
8、46.6%,直接經濟損失與近十年持平。2023年,全國平均氣溫10.71,較常年偏高0.82,四季氣溫均偏高,冬、春季冷暖起伏大,夏、秋季氣溫分別為歷史同期次高和最高;全國平均降水量615.0毫米,較常年偏少3.9%,冬、春、夏三季降水均偏少,秋季降水偏多。六大區域中,華北、東北和西北降水量偏多,長江中下游、西南和華南降水量偏少;七大江河流域中,除珠江流域、長江流域和遼河流域降水量偏少外,其他流域(海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黃河流域)降水量均偏多。2023年,華南前汛期開始早、結束早,雨量偏少;長江中下游入梅晚、出梅晚,梅雨量偏多;華北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量偏多;東北雨季開始晚、結束晚
9、,雨量偏多;西南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量偏少;華西秋雨開始早、結束晚,雨量偏多。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ABSTRACTIn 2023,the overall climate condition in China was worse than normal,presenting a warm-dry climate with the highest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n history and heavy flooding and drought disasters.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b
10、roke the second lowest record since 2012.Rainstorm processes frequently occurred,a sharp turn in drought and flood occurred in North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There was apparent stepwise feature in regional drought,and drought in winter and spring occurred in Southwest China.The number of Typhoon an
11、d landfalling typhoon was below normal,and the influence of typhoon“DOKSURI”was great.The high temperature process occurred earlier in China and affected a wide range in the middle and eastern China with strong extremes.Particularly,North China and Huanghuai Region experienced the strongest heatwave
12、 since 1961.Nevertheless,in the winter half year,the number of cold air processes was more than normal,and cold surges occurred frequently.Despite the fewer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processes,local disasters were serious.Sand/dust processes appeared more frequently and earlier than normal.In 2023,t
13、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of China was 10.71,which was 0.82 above the climatology of 1991-2020.The temperature in summer and autumn ranked the second and highest in the same period in history,respectively.The seasonal mean temperature in both winter and spring was higher than normal despite of grea
14、t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averaged over China was 615.0 mm,which was 3.9%below normal.There was less precipitation from winter to summer,and more in autumn with respect to normal.Regionally,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2023 was above normal in North China,Northeast China a
15、nd Northwest China,while the precipitation was below normal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Southwest China and South China.Among the seven major river basins,the Pearl River Basin,Yangtze River basin and Liaohe River basin had less precipitation than normal,while Haihe River ba
16、sin,Songhua River basin,Huaihe River Basin and the Yellow River basin had more precipitation.In 2023,compared with climatology,the pre-rainy season in South China started and ended earlier,with less precipitation;the Meiyu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tarted and ended later
17、with more precipitation;the rainy season in North China started later and ended earlier,with more precipitation;the rainy season in Northeast China started and ended later,with more precipitation;the rainy season in Southwest China started later and ended earlier,with less precipitation;the rainy se
18、ason in West China started earlier and ended later,with more precipitation.2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3圖1.1 1951-2023年全國平均氣溫歷年變化(單位:)一、基本氣候概況2023年,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1991-2020年)偏高0.82,為1951年以來歷史最高,四季氣溫均偏高,冬、春季冷暖起伏大,夏、秋季氣溫分別為歷史同期次高和最高。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偏少3.9%,冬、春、夏三季降水偏少,秋季偏多。華北雨季、東北雨季、長江中下游和江淮梅雨、華西秋雨雨量均偏多,華
19、南前汛期、江南梅雨、西南雨季雨量均偏少。(一)氣溫1.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最高2023年,全國平均氣溫10.71,較常年偏高0.82,為1951年以來歷史最高(圖1.1);除4月和5月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外,其余各月氣溫均偏高,其中6月、9月和10月氣溫均為歷史同期次高。從空間分布看,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到偏高,其中東北中南部、華北東南部、華東北部、華中東北部和南部、西南中南部及內蒙古中西部、甘肅中西部、新疆北部等地偏高12(圖1.2)。2023年,全國31個?。▍^、市)氣溫均偏高(圖1.3),其中山東、遼寧、新疆、貴州、云南、天津、湖南、河北、四川、北京、河南、內蒙古、廣西為1961年以來歷
20、史最高,浙江、寧夏、江西、湖北為歷史次高。全國六大區域氣溫均偏高,其中華北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高,東北和華南為歷史次高,長江中下游為歷史第三高(圖1.4)。7891011121951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2016 2021年份歷年值1991-2020年平均平均氣溫()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 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00.20.40.60.811.21.4山東遼寧新疆貴州云南天津湖南河北浙江四川寧夏北京河南江蘇內蒙古
21、上海江西安徽吉林山西廣西甘肅湖北福建廣東青海海南黑龍江西藏陜西重慶氣溫距平()圖1.2 2023年全國平均氣溫距平分布(單位:)圖1.3 2023年各?。▍^、市)平均氣溫距平(單位:)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4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5圖1.4 2023年六大區域平均氣溫距平(單位:)0.00.20.40.60.81.01.2華北長江中下游東北西北華南西南氣溫距平()2.四季氣溫均偏高,冬、春季冷暖起伏大,夏、秋季氣溫分別為歷史次高和最高冬季(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全國平均氣溫-2.9,較常年同期偏高
22、0.2。氣溫階段性起伏大,前冷后暖,其中2022年12月氣溫偏低,2023年1月上旬氣溫偏高、下旬偏低,2月增溫迅速。除黑龍江北部、內蒙古東北部、新疆西部和北部等地冬季氣溫偏低0.52外,全國其余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青藏高原大部及吉林中部等地氣溫偏高12(圖1.5a)。春季(3-5月),全國平均氣溫11.5,較常年同期偏高0.6,季內氣溫起伏波動明顯。全國春季氣溫總體呈中東部偏高、西部略偏低的分布特征,其中東北及內蒙古東部、華北東部、華東大部、華中東部和南部、西南地區東南部等地氣溫偏高12(圖1.5b)。夏季(6-8月),全國平均氣溫22.0,較常年同期偏高0.8,為1961年
23、以來歷史同期第二高。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華北大部、華東北部及甘肅大部、寧夏、新疆、內蒙古西部等地偏高12(圖1.5c)。秋季(9-11月),全國平均氣溫11.3,較常年同期偏高1.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偏高0.52,其中新疆北部和東部等地偏高24(圖1.5d)。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 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圖1.5 2023年全國四季(a:冬;b:春;c:夏;d:秋)平均氣溫距平分布(單位:)(a)(b)(c)(d)3.全國平均高溫日數為歷史第二多2023年,全國平
24、均高溫(日最高氣溫35.0)日數13.5天,較常年偏多4.4天(圖1.6),為1961年以來第二多,僅少于2022年。華北東部、華東西北部和中南部、華中東北部和中南部、華南、西南地區東部及內蒙古西部、新疆大部等地高溫日數普遍有2030天,其中華北東南部、華東南部、華中南部、華南中部和西南部及四川東部、新疆南部等地超過30天(圖1.7a)。與常年相比,除華東中部等地偏少外,全國其余大部地區高溫日數接近常年或偏多,其中華北東部、華東北部、華中東北部和南部、華南大部及四川東部、云南東南部、新疆大部、內蒙古西部偏多510天,部分地區偏多10天以上(圖1.7b)。6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
25、LIMATE BULLETIN 7圖1.7 2023年全國高溫日數(a)及其距平(b)分布(單位:天)4.大于等于10活動積溫為歷史最多2023年,全國平均10活動積溫(作物生長季積溫)為5107.1d,較常年偏多273.7d,為1961年以來最多(圖1.8)。華東大部、華中大部、華南北部、西南地區東部等地積溫為50007000d,華南中部和南部及云南南部等地超過7000d,西藏大部、青海東部和南部、四川西北部及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北部等局地不足2000d,全國其余大部地區為20005000d。與常年相比,除黑龍江西北部、內蒙古東北部、西藏東南部和西南部等局地積溫略偏少外,全國其余大部地區積
26、溫偏多或接近常年,其中華北東部、華東大部、華中東部和南部、華南北部、西南地區東部及新疆西南部和東部、內蒙古西部等地偏多200500d,山東東部、四川東南部、云南東北部等地偏多500d以上(圖1.9)。圖1.6 1961-2023年全國平均高溫日數歷年變化(單位:天)(a)(b)246810121416181961196619711976198119861991199620012006201120162021高溫日數(天)年份歷年值1991-2020年平均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 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圖1.8 19
27、61-2023年全國平均10活動積溫歷年變化(單位:d)圖1.9 2023年全國10活動積溫距平分布(單位:d)4200440046004800500052001961196619711976198119861991199620012006201120162021年份歷年值1991-2020年平均活動積溫(d)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5.全國大部地區春夏季開始時間偏早,秋冬季開始時間偏晚與常年相比,除東北地區中部、西北地區中部及新疆北部部分地區入春時間偏晚520天外,全國大部地區入春時間偏早或接近常年,其中東北地區南部、華北北部和西部、華東中部、華中8中 國
28、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9北部及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新疆中部和南部等地偏早1020天,華北地區東南部、華東北部、華南北部及福建中部、四川東南部、云南北部等地偏早20天以上(圖1.10a)。入夏時間除西北地區東部及四川東北部、貴州北部、湖南中南部局地偏晚520天外,全國其余大部地區入夏時間偏早或接近常年,其中東北地區南部、華北北部和東南部、西北地區大部、華東東北部和南部、華中南部、華南北部和西部、西南地區東部等地偏早1020天,廣東中南部、廣西南部、云南中部等地偏早20天以上(圖1.10b)。入秋時間除吉林西部、內蒙古中東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青海大部等地
29、偏早1020天外,全國其余大部地區入秋時間偏晚或接近常年,其中華北大部、華東北部和中部、華中北部、華南東部和西部、西北地區東部及西藏大部、新疆南部等地入秋時間偏晚520天,部分地區偏晚20天以上(圖1.10c)。2023/2024年入冬時間,華東中部及湖北東部等地偏早520天,華南北部及福建中部等地偏早20天以上;全國其余大部地區入冬時間偏晚或接近常年,其中東北地區西部和南部、華北中部和西南部、華東中南部、華中南部、西南地區東部、西北地區東部及新疆大部等地入冬時間偏晚520天(圖1.10d)。圖1.10 2023年全國氣候季節(a:春;b:夏;c:秋;d:2023/2024年冬)開始日期與常年
30、比較(單位:天)(a)(c)(b)(d)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6.極端高溫事件為歷史第四多2023年,全國極端高溫事件站次比為0.36,較常年偏多0.24,較2022年偏少1.2,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四多;年內,全國共有443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極端事件監測標準,主要分布在華北東部和南部、華東北部、華中北部、華南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區中部和南部及新疆等地,其中河北井陘(43.3)、河南林州(43.3)等127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或持平歷史紀錄(圖1.11)。全國極端連續高溫事件站次比為0.47,較常年偏多0.21,較2022年偏少0.5
31、9,為歷史第四多;年內,全國有416個國家氣象站連續高溫日數達到極端事件監測標準,云南東川(20天)、湖南道縣(18天)等26站突破歷史極值。2023年,全國極端低溫事件站次比為0.27,較常年偏多0.15,較2022年偏多0.26;年內,全國有317個國家氣象站日最低氣溫達到極端事件監測標準,其中黑龍江呼中(-49.8)和新林(-48.3)、內蒙古新巴爾虎左旗(-41.4)等22站日最低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全國共有413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溫幅度達到極端事件監測標準,其中黑龍江五大連池(17.0)、福建連城(16.6)等61個國家站最大日降溫突破歷史極值(圖1.12)。圖1.11 2023年全國極
32、端高溫事件站點分布10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11圖1.12 2023年全國極端日降溫事件站點分布圖1.13 1951-2023年全國平均降水量歷年變化(單位:毫米)(二)降水1.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偏少2023年,全國平均降水量615.0毫米,較常年偏少3.9%(圖1.13)。降水上半年偏少,下半年偏多,1-3月、5-6月及10月降水量偏少,其中1月偏少39.0%;4月、7-9月及11-12月降水量偏多,其中4月偏多10.7%(圖1.14)。4005006007008001951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
33、6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2016 2021降水量(毫米)年份歷年值1991-2020年平均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 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圖1.14 2023年全國平均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逐月變化(單位:%)-50-40-30-20-100102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2.降水中間多南北少2023年,華東中部和南部、華中大部、華南、西南地區西部和東部以及陜西南部等地降水量普遍有8001600毫米,華東西南部、華南南部和東部等地有1600
34、2000毫米,局地超過2000毫米;東北大部、華北中部和南部、華東北部、西北地區南部、西南地區中部及西藏東部、內蒙古東北部等地有400800毫米;內蒙古中部、寧夏、甘肅中部、青海中部、西藏中部、新疆北部等地有100400毫米;西藏西北部、新疆南部、青海西北部、甘肅西部、內蒙古西部等地不足100毫米(圖1.15)。廣西北海(3233.4毫米)和廣東陽春(2996.2毫米)年降水量分別為全國最多和次多;新疆托克遜(1.7毫米)和庫米什(4.2毫米)為全國最少和次少。與常年相比,東北中部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大部、陜西東南部、湖北中部和北部、重慶東北部、青海東南部、新疆北部局地等地降水偏多
35、2成至1倍;湖南中部、廣西北部和西部、云南東部、河北東北部、內蒙古中部和西部、甘肅中部和西部、新疆南部、西藏西部等地偏少25成,局地偏少58成;全國其余大部地區降水量接近常年(圖1.16)。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12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13圖1.15 2023年全國降水量分布(單位:毫米)圖1.16 2023年全國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單位:%)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圖17 2022年各?。▍^、市)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單位:%)-30-20-100102030405
36、0河南河北陜西北京黑龍江重慶江蘇吉林青海天津山西湖北山東廣東遼寧福建安徽內蒙古海南西藏甘肅上海江西四川廣西新疆云南湖南寧夏浙江貴州降水量距平百分率(%)3.冬、春、夏三季降水偏少、秋季偏多冬季(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全國平均降水量31.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5.6%。東北北部和南部、華中中部和南部、華南大部以及山東、安徽南部、云南、四川東部、貴州南部、西藏大部、新疆東部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28成,局地偏少8成以上;華北北部和西部以及內蒙古西部、寧夏、甘肅中部、青海東部、新疆西南部等地偏多2成至2倍,局地偏多2倍以上(圖1.18a)。春季,全國平均降水量132.2毫米,較常年
37、同期偏少8.1%。華北西部和南部以及陜西大部、河南大部、山東西部、安徽北部、湖北東部和西北部、青海中部、西藏北部、新疆中部、內蒙古西部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1倍,局地偏多1倍以上;東北西部和東部、西南地區西部和南部、華南西部以及內蒙古東南部、浙江大部、新疆西部和東部等地偏少28成,局地偏少8成以上(圖1.18b)。山西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云南為歷史同期最少,浙江為第三少。夏季,全國平均降水量320.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3.5%。主要多雨區出現在華北和東北地區,中東部降水總體呈“北多南少”分布,新疆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與常年同期相比,東北中部、華北中南部及河
38、南西部、陜西東南部等地降水量偏多2成至1倍;全國其余大部地區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其中山西大部、內蒙古中部和西部、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北部、湖南西部、廣西北部等地偏少28成,局地偏少8成以上(圖1.18c)。秋季,全國平均降水量126.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4%。與常年同期相比,華南南部以及新疆北部、青海東部、甘肅中部、湖北大部、河南中部和南部、重慶大部等地降水偏多2成至2倍,全國其余大部地區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同期,其中華北大部、西南地區東南部以及內蒙古中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2023年,全國有13個?。ㄊ校┙邓枯^常年偏多,其中,河南、河北、陜西、
39、北京均偏多20%以上,河南偏多37%,為1961年以來第四多(圖1.17);18個?。▍^、市)降水量較常年偏少,其中,貴州和浙江均偏少19%,寧夏和湖南均偏少18%,云南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第三少,偏少17%。14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15圖1.18 2023年全國四季(a:冬;b:春;c:夏;d:秋)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單位:%)(a)(c)(b)(d)西部、西藏南部、新疆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28成,局地偏少8成以上(圖1.18d)。廣東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青海為第二多。4.珠江、長江、遼河流域降水偏少,海河、松花江、淮河、黃
40、河流域降水偏多2023年,全國六大區域中,華北(512.8毫米)、東北(644.2毫米)和西北(417.3毫米)降水量分別較常年偏多14%、8%和7%;西南(846.7毫米)、長江中下游(1260.3毫米)和華南(1606.8毫米)降水量分別偏少16%、8%和6%(圖1.19)。七大江河流域中,除珠江流域(1444.1毫米)、長江流域(1122.6毫米)和遼河流域(577.1毫米)降水量較常年分別偏少8%、6%和2%外,其他流域降水量均偏多。其中,海河流域(638.9毫米)、松花江流域(616.4毫米)、淮河流域(916.2毫米)、黃河流域(520.1毫米)分別偏多24%、15%、12%和10
41、%(圖1.20)。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圖1.19 2023年六大區域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單位:%)-20-1001020華北東北西北華南長江中下游西南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圖1.20 2023年七大流域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單位:%)冬季(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除華北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8%外,其余5個區域降水量均偏少,其中西南偏少39%,華南偏少34%,長江中下游偏少25%,東北偏少19%,西北偏少1%。春季,除華北和西北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多50%和37%外,其余4個區域降水量均偏少,其中西南偏少28%(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
42、少),華南偏少24%,東北偏少15%,長江中下游偏少9%。夏季,除華北和東北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分別偏多14%和13%外,其余4個區域降水量均偏少,其中華南偏少11%,西北偏少10%,西南偏少8%,長江中下游偏少6%。秋季,華北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24%,西南偏少17%,長江中下游偏少4%;華南偏多52%(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西北偏多15%,東北偏多12%。5.全國平均降水日數為歷史第二少2023年,全國平均降水日數(日降水量0.1毫米)為94.2天,較常年偏少7.9天,為1961年以來第二少。東北東部、華東中部和南部、華中中部和南部、華南、西南地區大部以及內蒙古東北部、青海南部、西
43、藏東部等地降水日數在100天以上,其中福建大部、廣東北部、廣西東北部、-2002040海河松花江淮河黃河遼河長江珠江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16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17重慶東南部、湖南西北部、貴州中部、四川中部、西藏東部等地有150200天;全國其余大部地區降水日數少于100天,其中新疆中南部、甘肅西部、青海西北部、寧夏北部、內蒙古西部等地不足50天。與常年相比,除河南中部、湖北中部、重慶東北部、內蒙古東北部局地降水日數較常年偏多1
44、020天外,全國其余大部地區降水日數接近常年或偏少,其中西南地區大部及廣西西部和北部、廣東西南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浙江中部和東部、新疆西部等地偏少1020天,云南大部、貴州大部、四川南部、廣西西部、湖南西南部等地偏少20天以上(圖1.21)。圖1.21 2023年全國降水日數距平分布(單位:天)6.暴雨站日數較常年偏多2023年,全國共出現暴雨(日降水量50.0毫米)6536站日,較常年偏多4.9%(圖1.22)。河南南部、安徽北部和西部、江蘇南部和西北部、湖北東部和西南部、江西大部、福建大部、廣東、廣西東部和海南等地暴雨日數有48天,局地達8天以上。與常年相比,華中北部和中部以及吉林西部
45、、河北中部和南部、重慶、廣東東北部和西南部等地暴雨日數較常年偏多13天,局地超過3天;安徽東南部、浙江大部、江西北部、福建北部、湖南中西部、廣西大部、貴州南部等地偏少13天,局地偏少3天以上。7.極端日降水事件較常年偏多2023年,全國日降水量極端事件站次比為0.13,較常年偏多。全國共有261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達到極端事件監測標準,其中,河北、山西、陜西、江蘇、湖南、福建、廣東等 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圖1.22 1961-2023年全國暴雨站日數歷年變化(單位:站日)40005000600070008000196119661971197619
46、8119861991199620012006201120162021暴雨站日數(站日)年份歷年值1991-2020年平均圖1.23 2023年全國極端日降水事件站點分布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地55站突破歷史極值,福建福州(395.9毫米)、長樂(385.1毫米)、廣東番禺(361.9毫米)日降水量超過350毫米(圖1.23)。全國共47個國家氣象站連續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內蒙古、北京、河北、陜西、福建、新疆等地,廣西北海連續降水量達769.7毫米。2023年,全國連續降水日數極端事件站次比為0.24,較常年偏多0.13。全國共有474個國家
47、氣象站連續降水日數達到極端事件監測標準,其中,內蒙古、河北、河南、陜西、甘肅、青海、西藏、新疆、重慶、廣東等地有94站突破歷史極值,西藏帕里(65天)和錯那(45天)、云南耿馬(43天)連續降水日數超過40天(圖1.24)。18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19圖1.24 2023年全國極端連續降水日數事件站點分布8.雨季特征華南前汛期于3月26日開始,6月28日結束,雨季長度為94天,總雨量615.8毫米;與常年相比,開始偏早14天,結束偏早6天,雨季長度偏長8天,雨量偏少14.3%。西南雨季于6月10日開始,10月12日結束,雨季長度為124天,總雨
48、量601.4毫米;與常年相比,開始偏晚14天,結束偏早2天,雨季長度偏短16天,雨量偏少17.9%。江南6月16日入梅,7月2日出梅,梅雨期長度為16天,梅雨量196.8毫米;與常年相比,入梅偏晚7天,出梅偏早8天,梅雨期偏短15天,梅雨量偏少50.2%。長江中下游6月16日入梅,7月24日出梅,梅雨期長度為38天,梅雨量364.6毫米;與常年相比,入梅偏晚2天,出梅偏晚8天,梅雨期偏長6天,梅雨量偏多14.6%。江淮6月25日入梅,7月25日出梅,梅雨期長度為30天,梅雨量290.6毫米;與常年相比,入梅偏晚2天,出梅偏晚11天,梅雨期偏長9天,梅雨量偏多13%。華北雨季于7月22日開始,8
49、月15日結束,雨季長度24天,總雨量156.2毫米;與常年相比,開始偏晚4天,結束偏早2天,雨季長度偏短6天,雨量偏多14.4%。東北雨季于6月20日開始,9月4日結束,雨季長度為76天,總雨量369.5毫米;與常年相比,開始偏晚7天,結束偏晚4天,雨季長度偏短3天,雨量偏多10.5%。華西秋雨于8月23日開始,11月16日結束,雨季長度為85天,總雨量287.0毫米;與常年相比,開始偏早10天,結束偏晚13天,雨季長度偏長23天,雨量偏多44.6%。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圖2.1 2023年1-12月赤道印度洋和太平洋(5S5N)海表溫度距平時間
50、經度剖面(單位:)二、氣候系統監測(一)熱帶海洋和熱帶對流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2021年9月開始的一次弱拉尼娜事件于2023年1月結束。2023年4月,Nio3.4區海溫指數為0.19,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暖水狀態。2023年5月指數滑動平均值(4-6月平均,下同)為0.53,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此后,關鍵區海溫呈現快速增暖持續趨勢(圖2.1),6-11月指數滑動平均值分別為0.84、1.12、1.34、1.5、1.7和1.85。至此,Nio 3.4區海溫指數三個月滑動平均值已經連續五個月超過0.5,達到厄爾尼諾事件標準,10月正式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其強度為中等,類型為東部型(
51、即海溫暖中心位于赤道東太平洋)。20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21圖2.2 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Nio 3.4指數(單位:)及南方濤動指數(SOI)逐月演變2023年1-12月,南方濤動指數(SOI)除1、2、4、6月份為正異常外,其余月份為負異常(圖2.2),其中5月SOI為負異常最低值(指數值為-1.53),7月以后為持續負異常,熱帶大氣表現出對赤道中東太平洋暖海溫異常的持續響應。-2-1.5-1-0.500.511.522.531 2 3 4 5 6 7 8 9 101112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 1 2
52、 3 4 5 6 7 8 9 101112202120222023SOINino3.42023年1-2月,在熱帶東印度洋-海洋性大陸-熱帶西太平洋上空為大范圍OLR低值區(低于230K,圖略),且OLR持續負距平,表明該地區對流活動偏強;3-4月,OLR負值區位于印度洋;5月之后,赤道中東太平洋為OLR負值所控制,表明該地區的對流偏強,赤道太平洋對流活動的異常分布及演變特征整體與海表溫度的發展演變相對應。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二)大氣環流1.冬季風略偏強2022/2023冬季,冬季風標準化強度指數值為0.25(圖2.3),西伯利亞高壓強度指數值0.3(圖2
53、.4),兩個指數均顯示2022/2023年冬季東亞冬季風強度較常年同期略偏強,但弱于2021/2022年冬季,這與我國冬季氣溫整體接近常年同期但較2021/2022年冬季偏高的特征對應。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3.0-2.0-1.00.01.02.03.01951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2016 2021東亞冬季風指數年份-6.0-4.0-2.00.02.04.06.08.01951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54、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2016 2021西伯利亞高壓指數年份圖2.3 東亞冬季風指數歷年變化(1950/1951年冬季至2022/2023年冬季)圖2.4 西伯利亞高壓指數歷年變化(1950/1951年冬季至2022/2023年冬季)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22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23圖2.5 2022/2023冬季逐月平均500 hPa高度距平場(填色)(a)2022年12月、(b)2023年1月和(c)2023年2月2.
55、冬季風異常對冬季氣候的影響2022/2023年冬季大氣環流具有顯著的季節內變化特征:2022年12月(圖2.5a),歐亞中高緯地區500hPa高度場呈西高東低分布,烏拉爾山地區高度場為正距平控制,東亞大部地區為高度場負距平,同時極地高度場正距平,對應AO為強的負位相,這種環流分布有利于極地冷空氣南下影響我國,導致12月我國大部地區氣溫異常偏低。12月副熱帶地區高度場偏低,西太副高強度偏弱,印度北部至孟加拉灣高度場正距平,南支槽強度偏弱不活躍,導致水汽輸送偏少,這是我國大部地區降水異常偏少的直接原因。2023年1月歐亞中高緯地區500 hPa仍為西高東低的環流形勢,烏拉爾山地區高度場正距平,貝加
56、爾湖以東地區高度場為負距平,我國除華北、東北高度場偏低外,其余地區高度場為正距平,這種環流形勢下,冷空氣影響偏北,因此我國南方大部地區氣溫偏高(圖2.5b)。進入2月之后,環流形勢進一步向緯向型調整,極地高度場負距平,AO也由前期的負位相轉變成正位相,烏拉爾山地區高度場正距平明顯減弱,我國上空高度場正距平,這種環流形勢不利于極地冷空氣南下影響我國,因而2月我國氣溫較常年同期明顯偏高(圖2.5c)。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a)(c)(b)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圖2.6 1951-2023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標
57、準化指數歷年變化(直方圖表示西伸脊點,紅線表示面積,藍線表示強度)圖2.7 2023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逐日演變(實線表示實際值,虛線表示常年值,直方圖表示距平)3.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顯著偏強2023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強、面積偏大、西伸脊點位置偏西(圖2.6)。逐日監測結果顯示,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季節內變化明顯,6月至7月上旬整體較常年同期偏南,7月中旬至8月下旬轉為偏北(圖2.7)。我國中東部降水偏多區域在盛夏(7至8月)較初夏(6月)明顯北抬。-3-2-10123451951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
58、986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2016 2021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標準化指數年份西伸脊點面積強度-14-12-10-8-6-4-202468101210141822263034386月1日6月16日7月1日7月16日7月31日8月15日8月30日脊線位置距平(N)脊線位置(N)距平副高脊線(110E-150E平均)1991-2020年平均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24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25圖2.8 2023年5-11月南海季
59、風監測區逐候850hPa緯向風強度指數(單位:米/秒)和假相當位溫(單位:K)圖2.9 1951-2023年東亞副熱帶夏季風強度指數歷年變化4.南海夏季風偏弱,東亞夏季風偏強2023年南海夏季風于5月第3候爆發,較常年(5月第4候)偏早1候;于11月第3候結束,較常年(9月第6候)偏晚9候;南海夏季風強度指數為-0.5,較常年偏弱。南海季風監測區逐候850hPa緯向風強度指數和假相當位溫監測顯示,自5月第1候開始,南海上空假相當位溫穩定超過340K,但直至5月第3候,南海地區上空850hPa緯向風才開始轉變為穩定維持的西風,因此2023年南海夏季風于5月第3候爆發;9月第4候,南海地區上空85
60、0hPa緯向風率先轉變為穩定維持的東風,但直至11月第3候,南海上空假相當位溫才開始穩定持續低于340K,由此判定2023年南海夏季風于11月第3候結束(圖2.8)。2023年東亞副熱帶夏季風強度指數為1.02,較常年偏強(圖2.9)。330332334336338340342344346348350-10-8-6-4-20246810緯向風指數假相當位溫緯向風指數(米/秒)假相當位溫(K)-5.0-4.0-3.0-2.0-1.00.01.02.03.04.05.01951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2011
61、2016 2021東亞夏季風指數年份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 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2023年6月,我國東部降水偏多的區域主要集中在黃河以南,區域特征較為分散,強度整體較弱,長江中游部分地區及下游入??诟浇鼌^域降水較常年偏多,局部偏多達5成以上,江南梅雨、長江中下游梅雨及江淮梅雨于6月中下旬陸續開始。7-8月,我國東部降水偏多的區域出現明顯北抬,降水偏多的區域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北,整體呈“北多南少”的異常分布,尤其是東北及華北東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5成,
62、局部偏多超過1倍,華北雨季較常年偏強。進入秋季,我國東部雨帶再次南落,主要位于黃河以南地區(圖2.10)。此外,華西秋雨較常年偏強。5.環流異常導致夏季華北黃淮高溫從6-7月平均500 hPa位勢高度及距平場(圖2.11a)上可看出,歐亞中高緯整體呈“北低南高”的高度場異常分布,環流經向度較小,有利于我國大部氣溫偏高,尤其是北方地區,處于高度場正距平中心控制之下,氣溫偏高相對更為明顯。我國北方地區下沉運動較為明顯(圖2.11b),形成下沉增溫效應,進一步加強了該區域的高溫現象。此外,由于太行山脈的存在,華北平原形成了“西高東低”的地形特征,在偏西風的影響下,大氣團翻越太行山脈后在其東側背風坡下
63、沉升溫,形成焚風效應,加重了京津冀地區的高溫天氣。圖2.10 2023年5-11月110E-120E平均逐日降水量緯度-時間剖面(單位:毫米)6.臺風“杜蘇芮”對夏季北方極端降水的影響7月28日,5號臺風“杜蘇芮”以強臺風強度登陸福建,此后一路北上,受其殘余環流的影響,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區發生了一次罕見的極端暴雨過程。從圖2.12可以清楚的看到,當“杜蘇芮”殘渦北上時,西太副高明顯西伸北抬,形成一個控制在華北北部上空的高壓壩,伴26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27圖2.11 2023年6-7月平均500hPa高度場(等值線)和距平場(陰影)
64、(a,單位:位勢米;紅色等值線表示常年的5880位勢米)及500hPa垂直速度距平場(b,單位:帕斯卡/秒)圖2.12 7月29日至8月1日500 hPa位勢高度(等值線,單位:位勢米;紅、藍等值線分別表示本次過程及氣候態5880位勢米)及850hPa風場(箭頭,單位:米/秒)隨“杜蘇芮”殘渦北上的大量水汽受到該高壓壩阻擋在華北地區停滯。此外還伴有6號臺風“卡努”水汽的協同作用,使得低層強盛的東南風急流源源不斷向華北地區輸送水汽,再加上太行山地形作用的影響,水汽輸送在太行山東麓強迫抬升,形成強水汽輻合和垂直輸送中心,并在華北東部地區穩定維持,最終造成京津冀地區發生了一次罕見的極端暴雨天氣過程,
65、4天過程累計降水量為178.1毫米,較常年同期(23.7毫米)偏多651.5%,超過京津冀地區夏季降水量常年值(338.7毫米)的一半。(a)(b)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圖2.13 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半球區域積雪面積距平(a為北半球,b為歐亞大陸,c為中國,d為青藏高原,e為新疆北部,f為東北地區;單位:百萬平方公里)(三)北半球積雪1.北半球和歐亞春末夏初積雪面積偏大2023年,北半球積雪面積在1-3月、7-10月、12月較常年同期偏小,5-6月和11月偏大(圖2.13a);歐亞地區積雪面積在1-4月、7-8月、10月較常年同期偏
66、小,5-6月、9月及11-12月偏大(圖2.13b)。中國積雪面積在3-5月、7-9月較常年同期偏小,1-2月、6月和10-12月偏大(圖2.13c),其中,青藏高原積雪面積在1-5月、7-9月偏小,6月和10-12月偏大(圖2.13d);新疆北部積雪面積在7-8月及10-11月偏小,1-5月及12月偏大(圖2.13e);東北地區(含內蒙古東部)積雪面積在3-4月及10月偏小,1-2月、11-12月偏大,其余月份接近常年同期(圖2.13f)。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2.冬季北美中西部、中亞北部等地積雪日數偏多2022/2023年冬季,北半球50 N以北(包含北
67、美洲北部、歐亞大陸中高緯地區、中國的新疆北部和內蒙古東北部至東北北部)的大部分地區以及青藏高原西北部部分地區的積雪日數在75天(d)(f)(b)(a)(c)(e)28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29圖2.14 2022/2023年冬季北半球積雪日數(a)及其距平(b)分布(單位:天)圖2.15 2022/2023年冬季全國積雪深度(a)及其距平(b)分布(單位:厘米)3.冬季東北北部、內蒙古東北部等地積雪偏深2022/2023年冬季,東北北部、內蒙古東北部、新疆北部等地雪深525厘米,局部超過25厘米(圖2.15a)。與常年同期相比,東北北部、內蒙古東
68、北部、新疆北部等地積雪偏深15厘米,黑龍江東北部局部、內蒙古東北部局部、新疆東北部局部偏深10厘米以上;東北地區中部及南部、內蒙古中部、新疆北部局部、西藏西南部等地積雪偏淺,部分地區偏淺10厘米以上(圖2.15b)。(a)(b)以上(圖2.14a)。與常年同期相比,北美洲中東部、歐洲西部、中亞部分地區、中國新疆東部至內蒙古中部及青藏高原大部等地積雪日數偏少1025天;北美中西部、中亞北部、中國新疆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華北西南部等地積雪日數偏多,其中北美洲中西部、中亞北部局部、新疆西部及中國青藏高原西北部等地偏多1025天或以上(圖2.14b)。(a)(b)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
69、mate Center 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旱災 36.3%暴雨洪澇44.2%風雹 11.2%臺風3.3%低溫冷凍害和雪災 5.0%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圖3.1 2023年全國主要氣象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占總受災面積比例(單位:%)三、主要氣象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2023年,我國暴雨洪澇、臺風災害偏重,干旱、強對流、低溫冷凍害和雪災損失偏輕。汛期暴雨致災性強,華北和東北的部分地區發生旱澇急轉;區域性氣象干旱多發,階段性明顯,西南地區出現冬春連旱,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夏季發生氣象干旱,長江上游遭受冬春連旱、中上
70、游出現夏伏旱;臺風生成及登陸個數偏少、登陸強度偏強、臺風極端強降水事件多發;中東部高溫天氣過程出現時間早、影響范圍廣、極端性強,區域性凸顯,華北和黃淮(京津冀魯豫)出現1961年以來最強高溫天氣過程;冷空氣過程偏多,年初、秋末和12月寒潮頻繁;強對流天氣過程偏少,但局地致災重;北方沙塵天氣多,出現早,影響偏重。據應急管理部統計,2023年,全國氣象災害造成農作物受災面積1053.9萬公頃,死亡失蹤537人,直接經濟損失3306.0億元。其中,全國暴雨洪澇受災面積占氣象災害總受災面積的44.2%,干旱占36.3%,風雹災害占11.2%,低溫冷凍害和雪災占5.0%,臺風災害占3.3%(圖3.1)。
71、與近十年(2013-2022年)均值相比,氣象災害造成的農作物受災面積、死亡失蹤人數分別減少49.2%、46.6%,直接經濟損失與近十年持平。(一)汛期暴雨致災性強,華北和東北的部分地區發生旱澇急轉2023年全國出現區域暴雨過程37次,55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部分?。▍^、市)遭受暴雨洪澇災害。7月15日之前,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12.2%;7月16日至11月30日,全國平均降水量偏多5.3%,期間華北和東北的部分地區發生旱澇急轉。5月25-30日,西南地區至江淮、黃淮發生較強等級暴雨天氣過程。由于持續降雨,黃淮等地小麥夏收受到影響,陜西、河南小麥遭遇“爛場雨”。中 國 氣
72、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30圖3.2 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全國降水量分布6月至7月28日,華北大部降水明顯偏少,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區發生歷史罕見暴雨天氣過程(圖3.2),北京西南部、河北中部和西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350600毫米,局地700800毫米,最大累計降雨量達1003毫米(河北邢臺臨城縣);100毫米以上降雨面積17萬平方公里。北京市過程雨量超過華北歷史上三次極端暴雨過程,海河出現1963年以來首次流域性特大洪水。強降水致使華北地區出現嚴重暴雨洪澇災害,“旱澇急轉”現象明顯。5-6月,東北大部分地區降水偏少。7月5日至8月13日
73、,東北地區出現5次明顯降雨天氣過程,大部地區累計降水量有200400毫米,局地400毫米以上,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2倍,部分地區發生旱澇急轉。8月2-5日東北地區強降雨天氣過程導致松花江干流發生編號洪水,17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10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秋季華南、西南等地區暴雨頻繁。9月,華南降水量偏多8成,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三多;4-10日,閩粵地區發生一次區域暴雨災害事件,日降水強度大、破紀錄站數多。8月23日至9月30日,華西地區發生5次區域暴雨天氣過程,降水量偏多2成。(二)區域性氣象干旱多發,階段性明顯2023年,我國氣象干旱總體較常年偏輕,但區域性多發,階段性明顯。年內,西
74、南地區出現冬春連旱,其中云南發生自1961年以來最強氣象干旱過程;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夏季發生氣象干旱,部分地區發生旱澇急轉;長江上游遭受冬春連旱、中上游出現夏伏旱。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 31圖3.3 2023年1-8月云南氣象干旱逐日面積變化1.西南地區出現冬春連旱,其中云南較為嚴重西南地區自2022年遭遇秋旱以來,氣象干旱持續時間較長,覆蓋范圍呈現波動變化(圖3.3)。3月至5月,由于溫高雨少,土壤失墑快,氣象干旱持續或發展。5月13-16日,西南地區西部出現明顯降水過程,云南西部、四川西部等地氣象干旱得到緩和。云南干旱較為嚴重,春季平均降水
75、量為86.8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51.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平均氣象干旱日數為64.9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云南冬春連旱對社會經濟和生產生活造成不利影響,土壤持續缺墑,旱情嚴重,不利于烤煙還苗、伸根,部分無灌溉條件的山地、半山地旱地作物玉米等播種成活困難,秋收作物適時栽種受限。6月上中旬,西南地區由于高溫少雨,氣象干旱持續發展,下旬受南方降水影響,氣象干旱緩解。7月,云南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導致土壤失墑快,至7月底,云南東北部和西南部存在中度到重度氣象干旱,云南東北部部分地區達到特旱。8月初降水增多,至8月上旬中期,云南氣象干旱基本解除。05101520253035
76、40干旱面積(萬平方公里)特旱重旱中旱2.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夏季發生氣象干旱,部分地區發生旱澇急轉6-9月,西北地區(新青甘寧陜5省、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氣象干旱持續發展;7-8月氣象干旱與高溫復合發生。7月27日,西北地區中旱及以上面積達到最大(94.7萬平方公里),重旱及以上面積28.4萬平方公里(圖3.4)。7月初和中旬前期出現2次明顯降水天氣過程,氣象干旱得到一定程度緩和;8月多短時強降水有效緩解旱情。至9月10日,新青甘寧陜5?。▍^)平均中旱及以上氣象干旱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32.9%,重旱及以上氣象干旱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27.0%,均為2009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僅次于20
77、22年);新疆中旱及以上氣象干旱日數為1978年以來同期最多。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32圖3.4 2023年7月27日全國氣象干旱綜合監測華北夏季前期發生氣象干旱,后期遭受階段性強降水,發生旱澇急轉。6月至7月,華北大部降水偏少25成,華北中南部和河北北部部分地區偏少58成,同期,華北東部和南部多高溫天氣,加劇土壤失墑。7月20日,華北地區中旱以上氣象干旱面積達最大,為18.9萬平方公里。7月29日至8月1日,華北大部出現歷史罕見強降水過程,“旱澇急轉”現象明顯。東北春末夏初干旱發展,夏季
78、后期降水頻繁,發生旱澇急轉。5月至6月,東北大部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2成以上,其中東北地區西南部偏少58成,氣象干旱露頭并發展。6月20日東北地區氣象干旱面積達到最大,為31.2萬平方公里;6月底,東北地區西南部部分地區的氣象干旱達特旱等級。7月5日至8月13日,東北地區出現5次明顯降雨天氣過程,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2倍,致使部分地區發生旱澇急轉。3.長江上游遭受冬春連旱,中上游出現夏伏旱1月至5月,長江上游平均降水量(189.5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五少,氣象干旱日數(50.5天)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四多。6月至7月,中上游平均干旱日數19.8天,較去年同期偏多9.7天
79、,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三多;干旱峰值時中旱及以上面積(6月11日,71萬平方公里)較2022年干旱峰值(8月25日,128萬平方公里)偏少60%,氣象干旱強度偏輕。長江中上游氣象干旱累積疊加效應明顯,持續干旱對農業生產、水資源供給、生態系統平衡產生不利影響。受持續干旱影響,長江中下游干流以及鄱陽湖、洞庭湖水位偏低。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 33圖3.5 2023年登陸中國臺風路徑(中央氣象臺提供)(三)臺風生成及登陸個數偏少、登陸強度偏強,臺風極端強降水事件多發2023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7個臺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生成,較常年平均(
80、25.1個)偏少8.1個,為1949年以來歷史第二少(最少為1998和2010年,均為14個),其中6個登陸中國(圖3.5、表3.1),較常年(7.1個)偏少1.1個。登陸臺風的平均最大風速32.6米/秒,較常年(31.2米/秒)偏強。全年臺風共造成12人死亡或失蹤,直接經濟損失474.9億元。與1991-2022年平均值相比,2023年臺風造成死亡失蹤人口偏少,直接經濟損失略偏多。1.首個登陸臺風時間晚,登陸強度強4號臺風“泰利”于7月17日22時20分在廣東湛江南三島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3級(38米/秒),是2023年首個登陸我國的臺風,較常年初臺時間偏晚近20天;登陸強度
81、在首個登陸臺風中位列1991年以來第三強。2.臺風極端強降水事件多發臺風“杜蘇芮”登陸期間本體環流給浙閩兩省帶來大暴雨,臺風登陸后北上,環流在陸地長時間維持,造成華北、黃淮等多地出現歷史極端強降雨;臺風“蘇拉”登陸時在冷空氣配合下,為兩廣帶來大范圍大暴雨;臺風“??钡顷懞髿垳u長時間影響華南地區,福建、廣東等多地多站點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343.“杜蘇芮”影響大2023年登陸我國的6個臺風中,臺風“杜蘇芮”造成的影響最大,主要有3個特點:(1)影響范圍廣。受“杜蘇芮”登陸北上的影響,7月27日至8月1日,福建、浙江、安徽、
82、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等?。ㄊ校┏霈F強降雨,其中福建沿海、浙江沿海、河南北部、山東西部、河北中部南部、北京、天津西部和南部、山西東部和北部等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2)降雨強度大。過程累計最大點雨量河北臨城(累計雨量1003毫米)、福建涵江(756 毫米)、北京昌平(744.8 毫米)、門頭溝(728.6 毫米)、吉林舒蘭(501.1 毫米)超過500毫米;(3)洪水量級大。海河流域發生流域性大洪水,大清河、子牙河發生大洪水,永定河發生較大洪水;有31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最大超警幅度0.044.38米,7條河流超保0.353.18米,8條河流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大洪水。
83、表3.12023年登陸中國臺風簡表(中央氣象臺提供)臺風編號名稱登陸地點登陸時間(月.日)登陸時最大風力(風速)影響?。▍^、市)2304泰利廣東湛江廣西北海7.177.1813級(35米/秒)10級(25米/秒)廣東、廣西、海南2305杜蘇芮福建晉江7.2815級(50米/秒)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廣東2309蘇拉廣東珠海廣東陽江9.29.214級(45米/秒)10級(28米/秒)福建、廣東、廣西、海南2311??_灣臺東福建東山廣東饒平9.39.59.515級(50米/秒)8級(20米/秒)8級(18米/秒)福建、江西、廣東2314小犬臺灣屏東10.515級(48米/秒)廣東、海南2316
84、三巴海南東方廣東遂溪海南臨高10.1910.2010.208級(20米/秒)8級(20米/秒)6級(13米/秒)廣東、廣西、海南(四)中東部高溫過程出現時間早、影響范圍廣、極端性強2023年夏季,我國高溫(日最高氣溫35)日數為11.9天,比常年同期偏多3.9天,為歷史同期第二多,僅次于2022年(圖3.6)。華北東北部、華東西北部和南部、華中東北部和南部、華南大部、西南地區東北部及內蒙古西部、新疆大部等地高溫日數達2030天;與常年同期相比,全國大部地區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東大部、河南北部、湖南、廣西、四川東北部、重慶大部、內蒙古西部、新疆大部等地較常年同期偏多5
85、30天(圖3.7),北京、河北、甘肅、新疆等4?。▍^、市)高溫日數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 35036912151961196619711976198119861991199620012006201120162021高溫日數(天)年份歷年值常年值圖3.6 1961-2023年全國夏季高溫日數歷年變化(單位:天)圖3.7 2023年夏季全國高溫日數距平分布(單位:天)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1.中東部高溫天氣過程出現時間早、影響范圍廣、極端性強2023年,我國共發生4次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
86、,與常年(4次)持平。其中,5月28日至6月5日,我國江南和華南地區出現2023年首次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開始時間比常年偏早16天。6月21日至8月20日,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了大范圍持續高溫天氣過程,持續時間長達61天,為1961年以來第三長,僅次于2022年(79天)和2013(62天)年。華北東部、華東南部、華中南部、華南地區東北部、西南地區東北部及內蒙古西部、新疆中部至南部等地35以上高溫日數達2030天(圖3.8);35以上覆蓋1802站(占全國總站數74%),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三多;37以上覆蓋1410站(占全國總站數58%),為1961年以來第四多;有247站(占全國總站數10
87、.2%)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極端閾值。評估結果顯示,此次高溫天氣過程綜合強度為1961年有完整氣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36圖3.8 2023年6月21日至8月20日全國高溫日數分布(單位:天)2.高溫區域性凸顯,華北和黃淮(京津冀魯豫)出現1961年以來最強高溫天氣過程6月21日至7月12日,華北和黃淮出現1961年以來最強高溫天氣過程,持續時間為22天,為1961年以來最長,35以上覆蓋400站(占華北和黃淮總站數96%),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多;37以上覆蓋355站,為1961年以來最多;40以上覆蓋197站,為1961年以來第二多;有12
88、3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極端閾值;北京湯河口(41.8)、河北井陘(43.3)等26站突破歷史記錄。評估結果顯示,此次高溫天氣過程綜合強度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華北和黃淮地區最強的高溫天氣過程。此階段高溫對華北和黃淮影響較大,對電力等多個行業帶來不利影響。象觀測記錄以來第五強。持續高溫天氣給人體健康、農業生產和電力供應等帶來不利影響,華北電網、四川電網最大負荷創歷史新高,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多人確診熱射病。(五)冷空氣過程偏多,年初、秋末和 12 月寒潮頻繁2023年有33次冷空過程影響我國(其中8次達到寒潮級別),冷空氣和寒潮過程次數均較常年偏多。1月中下旬3次寒潮過程接連影響我國;1
89、1月冷空氣過程偏多,東北大部和內蒙古東部等地降雪偏多、積雪偏深;12月上中旬全國型強冷空氣和寒潮過程引發大范圍雨雪天氣。1.1月中下旬寒潮過程頻繁,中旬寒潮降溫幅度大,影響范圍廣1月中下旬(13-16日、20-21日、23-25日)3次寒潮接連影響我國。其中13-16日寒潮過程綜合強度為2023年最強,1961年以來第七強。全國降溫幅度14以上的國土面積276.7萬平方公里。安徽、江蘇、黑龍江、山東、上海、浙江等多地日降溫幅度達到或超過歷史極值(圖3.9)。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 37圖3.9 2023年1月13-16日全國過程最大降溫幅度分布(單
90、位:)受寒潮過程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雨雪天氣。降溫和雨雪天氣對北方設施農業和南方農業生產不利,降雪和道路結冰對春運交通影響較大。2.11月冷空氣過程偏多,2次達到寒潮級別11月6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其中2次達到寒潮級別),較常年同期偏多2次。11月3-4日和6-7日,冷空氣和寒潮過程接連影響我國,除西南地區東部、華南及江南南部外,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816,華北東部及山東中部、內蒙古中部及東北部、黑龍江西北部、遼寧中南部等地降溫幅度超過16。吉林多地出現凍雨,黑龍江多地出現電線覆冰。道路濕滑、積雪或積冰影響公路、鐵路、機場等交通運輸,如哈爾濱機場及部分客運站全線停運;北京、天津等地提前
91、供暖。受多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東北大部和內蒙古東部等地降雪偏多、積雪偏深。頻繁降雪和深厚積雪對東北和內蒙古東部等地農牧業生產、交通運輸、能源供應、城市運行和居民生活產生較大影響。3.12月上中旬全國型強冷空氣和寒潮過程引發大范圍雨雪天氣12月9-12日和14-17日,全國型強冷空氣和寒潮過程相繼影響我國,引發大風降溫和大范圍雨雪天氣,具有降溫幅度大、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雨雪相態復雜、累計降水量大、落區重疊度高等特點。12月14-17日,全國最大降溫幅度超過14的面積約為162.5萬平方公里。12月,華北、黃淮等地降雪日數偏多、積雪偏深。河北、北京及山東月平均積雪深度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
92、一,其中山東文登22日積雪深度達74厘米,超過本站歷史最大值,打破山東省氣象觀測站歷史記錄。冷空氣和寒潮引發的大風降溫和大范圍雨雪天氣對交通運輸、農牧業生產、能源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38供應、城市運行、人體健康和居民生活造成較大影響。(六)強對流天氣過程偏少,但局地致災重 2023年,我國共發生33次區域性強對流天氣過程,與過去五年平均(36次)相比偏少。據不完全統計,由氣象部門實地開展災調證實的龍卷風共26個,其中中等強度以上達19個,與過去三年平均(13.3個)相比偏多。據相關部門統計,全國有1100余個縣(市、區)遭受風雹災害影響,主要分
93、布在華北、西北、西南和黃淮等地。6-9月,江蘇南通、鹽城、宿遷等地龍卷風災害共造成14人死亡。2023年風雹災害共造成農作物受災面積1174.5千公頃,死亡失蹤57人,直接經濟損失117.3億元。與近5年(2018-2022年)平均值相比,2023年全國因強對流天氣造成的損失總體偏輕。3月22-26日,湖南南部、江西南部、浙江中南部和東部、福建中部和西南部、廣東北部等多地局地出現10級及以上雷暴大風,其中,23日午后福建省共有5縣市出現12級以上極端雷暴大風,福建福州市馬尾區最大風力達36米/秒(12級);江西南部、福建北部出現直徑20毫米以上大冰雹,其中江西贛州、福建南平等地局地最大冰雹直徑
94、達到50毫米以上。4月2-5日,湖南南部、江西、浙江東部、廣東北部等地局地出現10級及以上雷暴大風,其中,湖北咸寧通城灣頭最大風速達41.2米/秒(13級),湖南衡陽岳屏鎮最大風速達36.1米/秒(12級);貴州銅仁、湖北恩施等地出現冰雹。4月15日,山東中南部、江蘇北部和東部沿海發生區域性雷暴大風,龍卷風和冰雹。江蘇北部和東部沿海局地瞬時風力可達1213級,連云港海州桃花澗站最大風速達41.9米/秒(13級),沭陽縣李恒鎮站最大風速達37.6米/秒(13級)。山東15日下午出現兩個龍卷風,臨沂龍卷強度達國標強龍卷等級(EF2級),德州龍卷強度達國標中等強度龍卷等級(EF1級)。6月1日,遼寧
95、、吉林等地出現810級雷暴大風,局地達11級,且伴有冰雹天氣,遼寧開原市、阜新市、法庫縣等地發生龍卷。6月10日,江蘇、安徽等地出現強對流天氣,局地伴有極端雷暴大風,江蘇南通、南京等地多站出現11級以上雷暴大風,安徽銅陵發生13級雷暴大風,南通市海門區三陽鎮和啟東市王鮑鎮交界處的天星鎮、廟橋村發生龍卷風。7月1日,黑龍江東南部和吉林東北部出現分散性強對流天氣,其中吉林榆樹市有4個鄉鎮先后出現龍卷風,黑龍江安寧鎮有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安寧市國家基本氣象站監測到最大直徑9毫米冰雹,冰雹持續時間6分鐘。黑龍江牡丹江南部監測到多站次的10級以上雷暴大風。8月13日,江蘇省鹽城大豐區部分鄉鎮(
96、萬盈鎮、小海鎮、南陽鎮)出現龍卷風(EF2級)。9月17-18日,河北東北部、北京北部、天津北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等地出現810級,局地11級以上的雷暴大風,內蒙古東南部、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出現較大范圍雷暴大風,最強風力達11級,多地出現大冰雹,最大直徑達40毫米以上。9月19-20日,鄂豫蘇皖等地出現強對流天氣過程,江蘇多地發生龍卷風,其中宿遷市經開區南蔡鄉和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的龍卷達到國標強龍卷等級(EF2級),鹽城市阜寧縣蘆浦鎮和板 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 3904812162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
97、0142016201820202022沙塵過程(次)年 份沙塵總次數沙塵暴次數圖3.10 2000-2023年春季北方沙塵天氣過程歷年變化(單位:次)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湖鎮的龍卷達國標強龍卷等級(EF3級)。11月5-6日,湖北、安徽、江蘇出現強對流天氣,并伴有89級雷暴大風;貴州南部、廣西北部、湖南南部出現短時強降雨并伴有局地雷暴大風,廣西北部最大雨強達88.9毫米/小時,局地最強風力達910級。(七)北方沙塵天氣多,出現早,影響偏重2023年春季,北方地區共出現13次沙塵天氣過程,比2000-2022年同期平均(10.6次)偏多2.4次,其中沙塵暴過
98、程5次(圖3.10)。春季,北方地區平均沙塵日數為3.7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9天。2023年首次沙塵天氣過程發生在1月12日,較2000-2022年平均(2月14日)偏早33天,較2022年(3月3日)偏早50天。沙塵天氣使空氣質量、能見度下降,對人體健康和交通出行造成不利影響。2023年沙塵天氣的影響較重。春季的13次沙塵天氣過程中有5次為沙塵暴天氣過程(其中包括2次強沙塵暴),其余8次為揚沙天氣過程。2023年3月19-24日,新疆、內蒙古、甘肅、寧夏、陜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山東、江蘇、安徽中北部、湖北北部、浙江北部、上海等地出現揚沙和浮塵天氣,其
99、中,新疆南疆盆地、內蒙古中東部、河北北部、北京、黑龍江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出現沙塵暴,新疆南疆盆地西北部、內蒙古中東部、河北北部、北京西北部等地局部出現強沙塵暴,影響面積超過485萬平方公里。這次沙塵過程造成內蒙古、西北、華北、東北地區中南部等地60多個城市空氣質量先后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3月20日,甘肅酒泉因大風沙塵天氣致四車追尾。4月18-21日,新疆東部和南部、青海北部、甘肅、內蒙古中西部和東部、寧夏、陜西、四川北部、山西、河北西北部和中南部、北京西部、河南中西部、山東西部、黑龍江西南部和東部、吉林等地有揚沙或浮塵天氣,新疆東部和南部、甘肅西部和北部、內蒙古中西部、寧夏、陜西北部等地
100、的部分地區有沙塵暴,新疆東部和南部、甘肅西部和北部、內蒙古中西部、寧夏中北部、陜西西北部的局地有強沙塵暴。甘肅民勤最低能見度110米,PM10濃度極大值超過7000微克/立方米。大范圍的大風沙塵天氣造成空氣質量明顯下降,對交通運輸及人體健康造成較大影響,甘肅、內蒙古部分地區農業受災。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40沙沙塵塵 2023年春季,我國北方沙塵天氣多,出現早。干干旱旱 2023年,我國旱情總體偏輕,區域性氣象干旱多發,階段性明顯。西南地區出現冬春連旱,西北、華北、東北地區發生夏季干旱,長江上游遭受冬春連旱、中上游出現夏伏旱。寒寒潮潮 2023年
101、有33次冷空過程影響我國(包括8次寒潮過程),冷空氣和寒潮過程均較常年偏多。1月中下旬三次寒潮過程接連影響我國;12月上中旬全國型強冷空氣和寒潮過程引發大范圍雨雪天氣,華北、黃淮等地降雪日數偏多、積雪偏深。雨雨雪雪 11月,內蒙古東部及東北地區頻繁受到雨雪影響,黑龍江和吉林的累計降水量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多次降雪使黑龍江東部交通運輸、能源保障受到較大影響。臺臺風風 2023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7個臺風生成,較常年偏少8.1個,為1949年以來歷史第二少。臺風“杜蘇芮”7月28日登陸我國福建省晉江市,登陸期間本體環流給浙閩兩省帶來大暴雨,臺風登陸后北上,環流在陸地長時間維持,造
102、成華北、黃淮等多地出現歷史極端強降雨。強強對對流流 2023年,我國共發生33次區域性強對流天氣過程,強對流天氣過程偏少,但局地致災重。高高溫溫 2023年共發生4次區域型高溫天氣過程。首次高溫天氣過程比常年偏早16天。6月21日至7月12日,華北和黃淮區域高溫過程為1961年以來最強。2023年,全國平均氣溫10.71,較常年偏高0.82,為歷史最高;全國平均降水量615.0毫米,較常年偏少3.9%。暴暴雨雨洪洪澇澇 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大暴雨極端性強,累計雨量大,影響范圍廣,引發山洪、城市內澇等次生災害,海河出現1963年以來首次流域性特大洪水。龍龍卷卷風風 9月19日,宿遷市、鹽
103、城市分別遭受EF2級、EF3級龍卷風襲擊,受災較重。圖3.11 2023年中國重大天氣氣候事件 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 41審圖號:GS(2019)1786號審 圖 號:G S (2 0 1 9 )1 7 8 6 號森森林林火火災災暴暴雨雨洪洪澇澇熱熱帶帶氣氣旋旋、颶颶風風高高溫溫干干旱旱強強對對流流99暴雨洪澇6 6月月5 5日日,海海地地強強降降雨雨引引發發洪洪水水和和泥泥石石流流,造造成成4 42 2人人死死亡亡。高溫6 6月月5 5日日,波波多多黎黎各各遭遭遇遇5 52 2極極端端高高溫溫。森林火災2 20 02 23 3年年北北美美多多地
104、地發發生生破破紀紀錄錄野野火火,加加拿拿大大遭遭遇遇前前所所未未有有的的破破壞壞:持持續續超超過過5 5個個月月,6 65 50 00 0多多起起火火災災,總總過過火火面面積積1 18 85 50 0萬萬公公頃頃,為為近近十十年年(2 20 01 13 3-2 20 02 22 2年年)平平均均的的六六倍倍多多。龍龍卷卷風風熱帶氣旋1 12 2月月4 4日日,受受熱熱帶帶氣氣旋旋“米米昌昌”影影響響,印印度度南南部部遭遭遇遇暴暴雨雨、洪洪水水,2 20 0人人死死亡亡,3 39 9萬萬人人受受影影響響。冬季風暴2 20 02 23 3年年2 2月月初初,受受極極地地南南下下寒寒流流影影響響,加
105、加拿拿大大中中部部、美美國國北北部部等等地地周周平平均均氣氣溫溫較較常常年年偏偏低低4 4以以上上,多多地地打打破破當當地地低低溫溫紀紀錄錄。暴雨洪澇1 1月月上上旬旬,澳澳大大利利亞亞西西北北部部多多個個社社區區遭遭遇遇“百百年年一一遇遇”的的洪洪水水,是是西西澳澳州州歷歷史史上上最最嚴嚴重重的的洪洪水水。暴雨洪澇2 20 02 22 2年年1 12 2月月至至2 20 02 23 3年年1 1月月中中旬旬,美美國國加加州州大大部部分分地地區區降降雨雨量量超超過過當當地地全全年年降降雨雨量量的的5 50 0%,導導致致加加州州5 50 0%以以上上的的縣縣受受災災,2 20 0人人死死亡亡。
106、熱帶氣旋2 2-3 3月月,熱熱帶帶氣氣旋旋“弗弗雷雷迪迪”襲襲擊擊馬馬拉拉維維、馬馬達達加加斯斯加加西西南南部部海海岸岸及及莫莫桑桑比比克克,造造成成7 76 66 6人人死死亡亡,5 53 38 8人人失失蹤蹤。高溫4 4月月,緬緬甸甸多多地地創創下下1 19 96 65 5年年以以來來高高溫溫紀紀錄錄,造造成成1 10 0人人因因中中暑暑死死亡亡。6 6月月,高高溫溫侵侵襲襲印印度度多多地地,導導致致1 17 70 0人人死死亡亡。強對流7 7月月1 19 9日日,意意大大利利北北部部威威尼尼托托大大區區遭遭遇遇強強風風與與冰冰雹雹等等極極端端天天氣氣,造造成成1 11 10 0人人受受
107、傷傷。森林火災7 7月月2 25 5日日,阿阿爾爾及及利利亞亞北北部部發發生生百百起起野野火火,造造成成3 34 4人人死死亡亡。99暴雨洪澇7 7月月,8 8次次暴暴雨雨過過程程影影響響中中國國,其其中中7 7月月2 29 9日日至至8 8月月1 1日日京京津津冀冀地地區區發發生生歷歷史史罕罕見見暴暴雨雨天天氣氣過過程程。9999臺風7 7月月,2 2個個臺臺風風登登陸陸中中國國。臺臺風風“泰泰利利”登登陸陸強強度度為為2 20 00 00 0年年以以來來初初臺臺登登陸陸強強度度第第3 3強強。臺臺風風“杜杜蘇蘇芮芮”登登陸陸強強度度為為1 19 94 49 9年年以以來來登登陸陸福福建建臺
108、臺風風第第二二強強。暴雨洪澇7 7月月1 12 2日日,俄俄羅羅斯斯南南部部克克拉拉斯斯諾諾達達爾爾邊邊疆疆區區圖圖阿阿普普謝謝市市因因暴暴雨雨引引發發洪洪水水,導導致致4 4人人死死亡亡。7 7月月2 27 7日日,俄俄羅羅斯斯莫莫斯斯科科遭遭遇遇破破紀紀錄錄強強降降雨雨。暴雨洪澇6 6月月2 25 5日日至至7 7月月1 10 0日日,強強降降雨雨導導致致巴巴基基斯斯坦坦8 86 6人人死死亡亡。高溫6 6月月2 21 1日日至至7 7月月1 12 2日日,中中國國華華北北和和黃黃淮淮區區域域高高溫溫過過程程為為1 19 96 61 1年年以以來來最最強強。高溫8 8月月,智智利利科科金金
109、博博地地區區氣氣溫溫為為1 19 95 51 1年年以以來來冬冬季季第第二二高高,阿阿根根廷廷布布宜宜諾諾斯斯艾艾利利斯斯氣氣溫溫為為1 19 90 07 7年年以以來來歷歷史史同同期期最最高高。99臺風7 7月月2 26 6日日,臺臺風風“杜杜蘇蘇芮芮”登登陸陸菲菲律律賓賓北北部部卡卡加加延延省省,造造成成2 25 5人人死死亡亡,5 52 2人人受受傷傷,2 23 39 9萬萬人人受受災災。9 9月月3 3日日,菲菲律律賓賓受受雙雙臺臺風風“蘇蘇拉拉”“海??庇坝绊戫?,造造成成2 2人人死死亡亡,1 1人人失失蹤蹤。干旱9 9月月下下旬旬至至1 10 0月月上上旬旬,巴巴西西亞亞馬馬孫
110、孫地地區區遭遭遇遇嚴嚴重重旱旱情情,造造成成6 60 0多多萬萬人人受受災災。99999999冬冬季季風風暴暴龍卷風3 3月月底底,美美國國南南部部和和中中西西部部多多地地遭遭遇遇龍龍卷卷風風災災害害,造造成成3 32 2人人死死亡亡。暴雨洪澇5 5月月9 9日日,剛剛果果(金金)東東部部南南基基伍伍省省連連降降暴暴雨雨引引發發洪洪水水,造造成成4 43 38 8人人死死亡亡,逾逾5 55 50 00 0人人失失蹤蹤。1 12 2月月2 25 5日日,南南非非夸夸祖祖魯魯-納納塔塔爾爾省省的的貝貝爾爾斯斯普普雷雷特特地地區區遭遭遇遇特特大大降降雨雨,造造成成2 22 2人人死死亡亡,6 6人人
111、失失蹤蹤。山山體體滑滑坡坡山體滑坡1 12 2月月2 2日日,坦坦桑桑尼尼亞亞北北部部暴暴雨雨引引發發山山體體滑滑坡坡,造造成成6 68 8人人死死亡亡。999999颶風9 9月月上上旬旬,颶颶風風“丹丹尼尼爾爾”先先后后襲襲擊擊了了希希臘臘、保保加加利利亞亞及及北北非非等等地地,導導致致過過萬萬人人死死亡亡。森林火災8 8月月8 8日日,美美國國夏夏威威夷夷州州毛毛伊伊島島發發生生嚴嚴重重野野火火,上上百百人人死死亡亡。圖3.12 2023年全球重大天氣氣候事件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42四、氣候影響評估(一)氣候與農業2023年,我國主要糧食作
112、物生長期間氣候條件總體較為適宜,利于農業生產。冬小麥全生育期內,大部地區水熱條件匹配較好,但河南等地麥收爛場雨嚴重,小麥品質和產量受到影響。玉米生育期內,光溫充足,大部地區墑情適宜,對糧食生產有利,部分產區遭受階段性高溫、干旱、漬澇以及秋季連陰雨。早稻、晚稻、一季稻產區氣象條件總體較好,階段性高溫少雨、低溫陰雨寡照、臺風、強降水等影響部分地區,對農業生產不利。1.冬小麥冬小麥全生育期內,大部地區水熱條件匹配較好,但5月下旬河南等地遭受嚴重麥收爛場雨,影響小麥品質和產量。播種后至冬前,麥區大部水熱條件良好,利于冬小麥冬前形成壯苗,但河南等地部分小麥出現旺長現象。2022/2023冬季,北方冬麥區
113、先后出現四次強降溫過程,強降溫造成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和安徽北部等地冬前旺長、整地質量較差且墑情不足的地塊冬小麥葉片受凍,局部麥田存在點塊狀死苗現象。春季,北方冬麥區氣溫多波動,但未出現明顯大范圍霜凍害,氣溫波動延長了冬小麥幼穗分化時間,對形成大穗、增加穗粒數有利。3月至5月上旬出現了五次明顯的降水過程,麥田墑情為近5年最好;5月下旬持續低溫陰雨寡照天氣多,25-30日出現大范圍較強降水過程,河南南部和東部等地遭受嚴重麥收爛場雨,土壤濕澇造成麥田機收進度明顯受阻,部分已成熟未收獲地塊出現穗發芽、霉變現象,影響品質和產量。2.玉米玉米生育期內,光溫充足,大部地區墑情適宜,部分產區遭受階段性高溫
114、、干旱、漬澇以及秋收連陰雨。4-5月,東北、華北、西北產區等地出現多次大風、沙塵和降溫雨雪天氣過程,導致春玉米播種出苗受阻,部分春玉米幼苗受凍;西南產區部分地區持續農業干旱,玉米播種出苗及生長受到較大影響。6-7月,華北和黃淮出現高溫過程,高溫少雨加速土壤失墑,不利于夏玉米播種出苗和幼苗生長、春玉米拔節抽雄;四川中部出現中至重度旱情,導致春玉米果穗短小,夏玉米抽雄吐絲和授粉結實受阻。8月,東北部分地區出現極端性降水,部分玉米遭受漬澇災害,出現根系早衰,不利玉米健壯生長;京津冀地區出現極端強降水過程,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等地部分玉米田遭受偏重漬澇;西南局部地區的短時強降水對夏玉米造成“雨洗花”災
115、害,局部低洼農田出現漬澇、玉米倒伏。9月,河南大部、陜西南部出現嚴重陰雨天氣,多雨寡照不利于未成熟玉米籽粒灌漿,部分玉米品質下降,農田持續過濕影響成熟玉米機收作業,秋收進度同比偏慢;西北部分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玉米拔節孕穗、開花授粉和灌漿均受到影響。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 433.水稻(1)早稻早稻生育期內,江南、華南早稻產區大部熱量充足,部分產區遭受強降水影響。3月,江南、華南早稻產區出現兩次較大范圍冷空氣天氣過程,但對早稻幼苗生長影響有限,僅湖南北部、廣西北部下旬出現階段低溫連陰雨使部分早稻出現出苗不整齊和葉片發黃現象。4月,江南、華南大部
116、時段光溫正常,月內出現的強降水及階段性低溫使部分早稻移栽返青有所推遲。5月上半月,江南、華南稻區出現階段性低溫陰雨寡照天氣,不利早稻曬田控蘗。6月,受四次強降水天氣過程影響,江南、華南部分稻區局地稻田被淹、處于抽穗揚花期的早稻遭受“雨洗禾花”,同時導致大量遷飛性害蟲遷入為害。(2)晚稻晚稻生育期內,江南、華南大部光熱適宜,晚稻育秧順利、移栽用水充足;分蘗至孕穗抽穗期光溫水適宜,利于提高晚稻結實率,未出現大范圍明顯寒露風天氣,氣象條件對晚稻生長發育和產量有利。7月至8月中旬,湖南、廣西中北部出現階段性高溫干旱,導致晚稻返青分蘗和拔節孕穗受不利影響,部分長勢略偏差;7月中旬至10月,受“杜蘇芮”、
117、“蘇拉”、“???、“小犬”、“三巴”等臺風的影響,沿海地區出現明顯降水,對補充晚稻用水有利,但部分稻田也出現內澇和陣性大風,局地受淹倒伏。9-10月,湖北、湖南、廣西和廣東部分地區出現輕度寒露風天氣,僅少部分處于抽穗揚花期的遲播晚稻遭受危害,出現空殼現象。(3)一季稻一季稻生育期內,產區大部光溫條件匹配較好,江淮、江漢陰雨寡照不利于一季稻收獲晾曬。4-6月,東北產區出現階段性低溫,對播種育秧略有影響;5月中旬至6月,江淮、江漢、江南等地出現多次較強降水過程,緩解了前期庫塘蓄水不足,光溫條件總體利于一季稻返青和分蘗生長。7月,長江中下游產區大部地區日照偏少2成左右,對一季稻分蘗拔節略有不利。四
118、川盆地中部3月至7月中旬因降水持續偏少造成階段性干旱,導致部分稻田生產用水不足,影響了一季稻播種育秧、移栽返青,有效分蘗減少,局地出現稻田脫水干裂。8月,東北地區出現兩次強降水過程,造成部分地區稻田被淹,影響水稻抽穗開花,但受災范圍較小,總體影響有限;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輕度高溫熱害對一季稻抽穗揚花略有影響;西南地區東部8月下旬降水過程影響水稻成熟收獲。9月,江淮多雨寡照天氣不利于一季稻充分灌漿結實,江漢西部和北部連陰雨天氣不利于一季稻收獲晾曬,陰雨寡照造成作物品質下降,影響已收作物晾曬儲存。(二)氣候與水資源 1.年降水資源量狀況2023年,全國年降水資源量為58354.6億立方米,比常年偏少
119、2181.6億立方米(圖4.1),比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44圖4.1 1961-2023年全國年降水資源量變化(單位:億立方米)圖4.2 2023年全國年降水資源量評估等級2.年降水資源量分布狀況2023年,全國有6個?。▍^)屬于枯水年份,如:浙江、湖南、四川、廣西、寧夏、新疆;貴州、云南屬于異??菟攴?;北京、黑龍江、江蘇、重慶、青海為豐水年份;河北、河南、陜西為異常豐水;其余15個?。▍^、市)均屬正常年份(圖4.2)。50000520005400056000580006000062000640006600068000700001961196
120、519691973197719811985198919931997200120052009201320172021年降水資源量(億立方米)年份異異常常豐豐水水豐豐水水枯枯水水異異常??菘菟畤覛夂蛑行腘ational Climate Center2022年多926.1億立方米。從歷年降水資源量變化及全國年降水資源量豐枯評定指標來看,2023年屬于正常年份。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 453.流域水資源狀況2023年,松花江、海河、黃河、淮河流域地表水資源量較常年同期偏多;遼河、長江、珠江、東南諸河、西南諸河、西北內陸河流域較常年同期偏少(圖4.3)。
121、-20-100102030距平百分率(%)圖4.3 2023年中國十大流域地表水資源量豐枯狀況(單位:%)松花江流域地表水資源量約為1207億立方米,較常年偏多14.4%;海河流域142億立方米,偏多23.7%;黃河流域538億立方米,偏多10.2%;淮河流域907億立方米,偏多12.3%。遼河流域地表水資源量約為381億立方米,較常年偏少1.5%;長江流域9900億立方米,偏少6.4%;珠江流域4201億立方米,偏少7.9%;東南諸河、西南諸河和西北內陸河流域分別較常年偏少10.8%、9.7%和13.3%。(三)氣候與能源1.冬季北方采暖耗能評估冬季(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北方
122、15?。▍^、市)冬季采暖耗能評估結果顯示(圖4.4),大部分地區氣溫均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遼寧、吉林、青海氣溫偏高0.5左右。采暖耗能較常年同期下降,河南、遼寧、陜西、青海、山東等地采暖耗能降幅為3%5%;黑龍江、北京、甘肅、新疆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采暖耗能增幅為1%7%。從冬季各月來看,2022年12月,北方15?。▍^、市)除黑龍江省氣溫略偏高外,其余大部省份氣溫均低于常年同期,其中內蒙古、北京、新疆偏低超過2.0;采暖耗能均有所增加,河北、天津、山東、北京、河南較常年同期增加24%39%。2023年1月,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均較常年同期偏高,采暖耗能降低,其中河北、山東、吉林、河南、遼寧氣溫
123、均偏高1.0以上,采暖耗能降幅為6%29%;黑龍江、新疆、甘肅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采暖耗能增幅為1.9%5.6%。2月,北方15?。▍^、市)氣溫均高于常年同期,采暖耗能較常年同期減少4%28%。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46圖4.4 2022/2023年冬季北方15?。▍^、市)采暖耗能變率(單位:%)和氣溫距平(單位:)-1.00.01.02.0-10-505101520山東青海陜西遼寧河南吉林寧夏山西內蒙古河北天津黑龍江甘肅新疆北京氣溫距平()采暖耗能變率(%)采暖耗能變率%氣溫距平2.夏季
124、降溫耗能評估2023年夏季,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降溫耗能相應較常年同期增加。據相關部門統計,2023年夏季全國用電量為25500億千瓦時,其中6月、7月和8月用電量分別為7751億千瓦時、8888億千瓦時和8861億千瓦時,分別同比增長3.9%、6.5%和3.9%。6月,有25個省會城市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石家莊、天津、北京偏高2.63.1;受氣溫偏高影響,降溫耗能普遍增加,其中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天津、北京、銀川降溫耗能增幅為108%171%,長沙、武漢、???、合肥、廣州降溫耗能增加幅度較低,為1%9%,其余介于10%98%。7月,大部分省會城市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其
125、中北京、蘭州、烏魯木齊、鄭州、石家莊等地明顯偏高1.82.5,氣溫偏高導致降溫耗能普遍增加,其中烏魯木齊、銀川、太原、蘭州等地降溫耗能增幅尤為顯著,為113%159%;呼和浩特、哈爾濱降溫耗能分別減少3%和48%(圖4.5)。8月,大部分省會城市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降溫耗能普遍增加,其中太原、烏魯木齊、銀川、鄭州、蘭州氣溫偏高1.42.5,降溫耗能增幅為94%214%;南寧、廣州氣溫較常年同期分別偏低0.6、0.1,降溫耗能減幅分別為17%和2%。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 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 47圖4.6
126、2000-2023年5-9月全國平均植被指數歷年變化0.40.420.440.460.4820002005201020152020年份植被指數多年平均植被指數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r圖4.5 2023年7月主要城市降溫耗能變率(單位:%)和氣溫距平(單位:)-2.0-1.00.01.02.03.04.0-100-50050100150200哈爾濱呼和浩特合肥南京沙坪壩長沙武漢廣州南昌寶山??陂L春杭州福州濟南南寧沈陽天津鄭州貴陽北京石家莊烏魯木齊銀川太原蘭州氣溫距平()降溫耗能變率(%)降溫耗能變率氣溫距平國家氣候中心National Climate Cente
127、r(四)氣候與植被根據衛星遙感監測數據計算,2023年植被生長季(5-9月)全國平均植被指數(NDVI)為0.459,較近23年(2000-2022年)同期平均值(0.443)偏高3.6%(圖4.6)。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482023年植被生長季全國大部地區植被指數接近常年(2000-2022年平均值)同期或偏高,其中東北西部、內蒙古東部部分地區、山西、陜西中部和北部、甘肅東部、云南西部及西藏東南部等地偏高,植被長勢偏好;內蒙古中部、河北中部大部、北京、山東西部、河南東部、江蘇大部、湖北中南部、云南中東部、四川東南部、甘肅中部及新疆西北部等地植
128、被指數較常年同期偏低,植被長勢偏差(圖4.7)。(五)氣候與交通2023年,全國大部分地區交通不利日數(10毫米以上降水、雪、凍雨、霧及揚沙、沙塵暴、大風)普遍有2060天,其中華東南部、華中南部、華南東部和西北部、西南地區東部以及黑龍江西北部、吉林東南部、內蒙古西部、新疆東部和南部局部、云南南部、江蘇南部等地超過60天(圖4.8a)。與常年相比,除西藏南部局部交通不利日數偏少10天以上外,全國其余大部分地區接近常年或偏多,尤其是西南地區東部以及廣東西部、湖北西部、陜西中部、內蒙古中部、吉林中部、黑龍江南部等地偏多20天以上(圖4.8b)。圖4.7 2023年5-9月全國植被指數距平分布 CH
129、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 49年內,對我國交通影響較大的天氣氣候事件主要為雨雪冰凍、大霧、臺風、暴雨及引發的地質災害、強對流、沙塵等。1月13-16日,寒潮造成我國出現大范圍雨雪降溫天氣。積雪及道路結冰造成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陜西、青海、新疆境內108條高速、1條國道、2條省道共計194個路段公路封閉;京哈、京滬、京廣、津秦高鐵及石太客專等線路采取臨時限速措施,途經部分列車圖4.8 2023年全國交通不利日數(a)及距平(b)分布(單位:天)(a)(b)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50晚點。2
130、月2-4日,廣西雨霧天氣導致許廣高速公路的望城段約10分鐘內發生5起交通事故,共造成80多人傷亡。2月12日,受雨雪天氣影響,S101西寧至互助高速公路交通管制長達114.5小時。3月22-24日,江南、華南等地出現2023年首次大范圍強對流天氣過程,導致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取消航班319架次。受臺風“杜蘇芮”影響,7月27-29日,廣東、福建、上海、安徽、河南等地多架航班、多趟列車停運、晚點,造成大量人員滯留車站和機場,福建、浙江等多地發生嚴重內澇,部分道路交通癱瘓。7月29日至8月1日,“杜蘇芮”殘余環流引發極端暴雨天氣,給北京、河北等地交通設施和運行造成嚴重影響。公路方面,北京市京港澳高速閻
131、村橋、房山區興良路、良常路、門頭溝區109國道、齋幽路、大興區魏永路支線等多條道路出現積水斷路,門頭溝、房山等區多處路段塌方、塌陷,昌平區多條山區公路損毀嚴重,京藏高速出京方向居庸關路段發生山體滑坡。市內交通方面,北京地鐵燕房線全線停運,公交部分路線采取停駛、繞行等措施。鐵路方面,國鐵北京局京九、京原、石太等線路部分區間采取臨時封閉措施,京雄城際、石太客專、石濟客專等高鐵線路部分區間采取限速運行,途經旅客列車不同程度晚點、停運,市郊鐵路懷密線、通密線、S2線全部列車臨時停運。民航方面,北京首都和大興兩機場幾百架航班取消。8月1-5日,東北地區受殘余低壓系統造成的極端強降雨影響,多處公路路段路基
132、沖毀、路面塌陷、遭受泥石流影響。11月3-7日,受接連兩次冷空氣和寒潮過程影響,降雪結冰導致黑龍江14條高速公路封閉,遼寧鐵嶺、盤錦、阜新、朝陽等地的高速公路全封閉狀態,吉林省內200多個高速公路入口全部關閉。京哈高速出現追尾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哈爾濱局開往沈陽、大連、長春、吉林、盤錦、石家莊等方向停運51趟旅客列車。6日,哈爾濱機場312架航班取消,并出現大面積航班延誤;遼港集團大連港客運受寒潮大風影響取消多條客運航線。12月9-17日,兩次強冷空氣和寒潮過程接連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北方雨雪天氣影響,12月11日和13日北京首都機場、北京大興機場共取消航班1044次,300多架航班延誤;1
133、4-15日,全國多地多趟列車晚點、停運;14日,河北421個高速站口關閉,河南多條高速全線封閉。(六)氣候與大氣環境大氣自凈能力反映大氣對污染物的清除能力。2023年,全國平均大氣自凈能力指數為3.0噸/天/平方公里,較2001-2020年平均值偏高6.2%,較2013年(“大氣國十條”實施初期)偏高6.1%,大氣自凈能力總體偏強。2023年,東北中南部及內蒙古東南部、河北北部、四川西部、青海西南部、西藏西南部和北部、海南西部等地的大氣自凈能力在3.6噸/天/平方公里以上,大氣對污染物的清除能力較強;新疆西南部和中部局部、四川中部局部大氣自凈能力小于1.6噸/天/平方公里,大氣對污染物的清除能
134、力較差;全國其余大部地區大氣對污染物的清除能力一般(圖4.9)。與常年(2001-2020年平均值)相比,青海西南部、西藏大部、四川中部以及云南西北部偏低超過5%,全國其余大部地區大氣自凈能力指數偏高或接近常年,其中黑龍江西北部、吉林中部、遼寧東北部、河南南部、湖北東部、湖南東北部、重慶北部和中部、四川東北部、貴州北部等地偏高30%以上(圖4.10)。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 51圖4.10 2023年全國大氣自凈能力指數距平百分率分布(單位:%)圖4.9 2023年全國大氣自凈能力指數分布(單位:噸/天/平方公里)(七)氣候與人體健康2023年,全
135、國平均人體舒適日數131.7天,較常年(134.9天)偏少3.2天。與常年相比,東北地區東南部、華北西南部、西北地區東南部、西南地區東北部以及內蒙古東北部、江西東北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52圖4.11 2023年全國人體舒適日數距平分布(單位:天)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海南、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局部、新疆大部等地人體舒適日數偏少510天,其中山西東南部、河南西部、陜西北部、甘肅東南部、新疆大部、江西東北部、海南等地偏少10天以上;華東中北部、華中東部、西南中南部及河北東南部、西藏東南部、青海西北部等地偏多515天,其中局部偏多15天以上(圖4.
136、11)。2022/2023年冬季,全國大部地區人體舒適日數接近常年同期。山東東部、寧夏北部、西藏東南部等地偏少510天,局部超過10天;新疆大部、甘肅中東部、陜西中部、山西大部、河北東北部、遼寧西部和東部、吉林東部、黑龍江西北部、內蒙古東北部偏多515天,局部超過15天。春季,全國大部地區人體舒適日數接近常年同期。新疆南部、陜西北部、山西西部和東南部、重慶東南部等地偏少510天,南疆局部超過10天;華東中北部、華中東北部及云南中北部等地偏多510天。夏季,全國大部地區人體舒適日數接近常年同期。東北南部、華北東部、華東中北部、華中東北部等地偏少515天,山東局地超過15天;青海西北部、四川西部、
137、重慶東南部等地偏多510天,青海西北部超過10天。秋季,全國大部地區人體舒適日數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其中華北東南部和北部、華東北部、華中東北部及吉林東部、遼寧南部、內蒙古部分地區、寧夏、貴州南部、云南東部等地偏多515天,山東東部偏多15天以上。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廣東西南部、廣西東南部等地偏少510天,海南偏少超過10天。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 53五、2023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一)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1.“杜蘇芮”北上發威 引發京津冀罕見暴雨洪澇臺風“杜蘇芮”于7月28日登陸福建晉江沿海(登陸中心最大風力50米/秒,最低氣壓945百帕,
138、強臺風級),掠過江西西部至安徽省宿松縣境內停止編報,其殘余環流一路北上,先后影響華北、東北等13?。▍^、市)。7月29日至8月1日,受“杜蘇芮”殘余環流與地形抬升等共同影響,京津冀地區出現歷史罕見極端暴雨,河北臨城縣累計雨量最高達1003毫米,相當于當地兩年降雨量,北京昌平王家園水庫累計雨量達744.8毫米,為北京地區140年來最大雨量。京津冀地區出現嚴重暴雨洪澇災害,海河流域發生1963年以來首次流域性洪水。8月初,“杜蘇芮”殘余低壓水汽通道配合東北低渦系統,使得東北地區遭遇大范圍強降雨過程,十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2.云南遭遇1961年以來最強冬春連旱1月1日至6月9日,云南平均累計雨量僅
139、有138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發生嚴重冬春連旱。氣象干旱日數多達102.9天,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3多,氣象干旱強度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強,中旱及以上和特旱面積最大分別達35.4萬平方公里和17.6萬平方公里。持續干旱對云南農業、水資源調度、生態系統產生較大影響,導致湖泊水位下降,江河庫塘水量減少,多地出現城市供水和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同時,風干物燥造成玉溪、騰沖、普洱等地發生多起森林火災。3.12月強寒潮創多地低溫與積雪新紀錄12月14-17日,我國遭遇一次全國型寒潮過程,綜合強度為歷史同期最強。全國60%以上國土面積最大降溫幅度超8,162.5萬平方公里面積降幅超14。寒潮
140、過后寒冷天氣又持續一周。14-25日全國平均氣溫僅有-7.0,為歷史同期第3低。北京0以下低溫累計時長超過300小時,是1951年有完整記錄以來北京12月最長連續低溫。受寒潮和強冷空氣的影響,華北、黃淮等地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過程。山東半島多地普降暴雪,多站積雪深度屢破本站紀錄。文登22日積雪深度達74厘米,大幅度刷新全省紀錄。中國氣象局連續十天啟動寒潮、暴雪II級應急響應。4.2023年全國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2023年,全國平均氣溫10.7,較常年(9.9)偏高0.8,打破了2021年的10.5記錄,創造歷史新高。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偏高0.51。山東、遼寧、新疆、貴州、云南、天津、湖中 國 氣
141、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54南、河北、四川、河南、北京、內蒙古、廣西等13個?。▍^、市)氣溫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高,全國共127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或持平歷史極值。5.臺風“??眲摶浉郯亩嗟亟邓录o錄“??庇?月28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9月3日在臺灣省臺東市(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速50米/秒,強臺風級)、9月5日先后在福建省東山縣和廣東饒平縣(熱帶風暴級)沿海登陸。受其影響,臺灣、福建、廣東、廣西及港澳地區先后出現強降雨天氣。深圳7項累計雨量紀錄被打破。香港天文臺測得158.1毫米最大小時雨量,為1884年有記錄以來香港最高紀錄,港島東南
142、部赤柱測得24小時雨量842毫米,打破了香港日降水量歷史紀錄。6.河南遭遇罕見“爛場雨”天氣5月下旬至6月上旬,河南、陜西冬麥區出現大范圍、持續性降水天氣,其中,25-30日,河南遭遇1961年以來同期影響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連陰雨天氣過程。全省105個縣(市、區)連續6天出現降水,持續陰雨日數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陰雨過程與河南多地小麥成熟期高度重合,造成大范圍長時間土壤偏濕,小麥成熟收獲進程延遲,部分麥田出現發芽、霉變、倒伏等災情。7.春季沙塵過程陡增 多地PM10濃度飆升2023年我國共出現了17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5次達沙塵暴及以上強度,沙塵過程次數為2011年以來最多。3月1
143、9-24日,強沙塵暴天氣過程影響北方20個省份,致使多地PM10濃度飆升,河北張家口市PM10小時峰值濃度超過9000微克/立方米,強度僅次于2021年。4月18-21日,新疆、甘肅、內蒙古、寧夏、陜西等地出現沙塵暴,局地達強沙塵暴級別。甘肅民勤最低能見度僅有110米,PM10濃度極大值超過7000微克/立方米。大范圍的大風沙塵天氣造成空氣質量明顯下降,對交通運輸及人體健康造成較大影響,甘肅、內蒙古部分地區農業受災。8.初夏華北黃淮遭遇多輪高溫過程初夏,華北、黃淮地區遭遇5輪高溫熱浪過程,累計有22個國家級氣象站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49個國家級氣象站突破6月極值。北京、天津超70%以上面積出
144、現40以上高溫。6月22-24日,北京觀象臺連續3天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40,為該站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高溫天氣造成多起高溫中暑、熱射病等事件發生,同時造成大面積臭氧污染,給電力部門造成了能源保供壓力。9.廣西北海極端降水刷新多個歷史紀錄2023年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多次出現極端降水事件。6月7-10日6小時最大雨量達440.5 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 55毫米,9月8-14日臺風“??睔堄鄿u旋影響期間北海市鐵山港累計最大雨量600.8毫米,10月19-22日臺風“三巴”影響下北海市銀海僑港鎮亞平氣象站24小時最大雨量780.3毫米,均刷新廣西歷史極
145、值。北海國家氣象站2023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八成,刷新195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值。10.強對流多點散發 遼蘇皖遭遇強龍卷2023年全國共發生33次強對流天氣過程,記錄到26個龍卷。其中,中等強度以上龍卷較過去三年(平均13.3個)顯著偏多。3月22-24日湖南、江西、福建等多地出現強風雹天氣,局地風力達1112級,江西贛州、福建南平等局地最大冰雹直徑達到50毫米以上。6月1-2日,遼寧遭遇龍卷群發事件,一小時內共計出現四個龍卷。6月10日,江蘇、安徽等地出現強對流天氣,安徽銅陵發生13級雷暴大風,江蘇南通發生龍卷。9月19日,三個強龍卷先后突襲江蘇宿遷和鹽城,致兩地受災嚴重。(二)國外十大
146、天氣氣候事件1.地中海罕見颶風“丹尼爾”引發利比亞巨災2023年夏季,歐洲多國遭遇多輪高溫天氣,意大利、希臘、法國、阿爾及利亞等國都報告了新的日間和夜間最高氣溫記錄。9月上旬,受異常暖海溫影響,颶風“丹尼爾”(Daniel)在地中海生成,先后影響希臘、保加利亞及北非等地。10日,“丹尼爾”在利比亞登陸,多地出現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最高日雨量達414.1毫米,創下當地降雨紀錄?!暗つ釥枴毕群笤斐上ED、土耳其、保加利亞等國多人遇難,并在利比亞東部引發嚴重洪災,導致利比亞兩座大壩決堤,遇難人數超過萬人。2.巴西持續干旱 亞馬孫河支流水位創歷史最低2023年7-9月,受快速發展的赤道東太平洋暖水事件影響
147、,巴西亞馬孫河流域降雨持續偏少,累計雨量為1980年以來同期最少。第二大支流內格羅河水位10月16日降至13.59米,打破了先前在2010年創造的最低水位紀錄,為1902年有記錄以來最低。最長支流馬代拉河水位也降到歷史最低,導致巴西第四大水電站圣安東尼奧水電站停運。旱情還導致巴西水路交通大面積中斷,偏遠地區食物、飲水、藥品短缺,超過48萬人受到影響。3.“全球沸騰”時代到來 地球平均溫度再創新高由世界氣象組織(WMO)整合的六個數據集顯示,2023年全球年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高出1.450.12,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6-12月每個月的全球氣溫均創下了新的月度紀錄。
148、7月和8月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兩個月。監測顯示,2023年南極冬季海冰面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56積于9月10日達到年度最大值,僅有1696萬平方公里,是1979年有衛星觀測數據以來南極海冰面積峰值的最低紀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感嘆,“全球沸騰”的時代已到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達成“阿聯酋共識”,各國落實共識,加快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4.澳大利亞西北部遭遇“百年一遇”洪水2023年1月初,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剛進入盛夏,受到熱帶氣旋“艾莉”(Ellie)影響,西澳大利亞州遭遇強降雨致多地受淹,出現“
149、百年一遇”的洪水。流經金伯利地區的菲茨羅伊河水位1月4日達到15.81米,刷新了2002年創下的13.95米最高水位的紀錄。大量洪水傾瀉而下,形成了一個寬50公里的“內?!?,一些橋梁被洪水淹沒嚴重受損,大量民宅被毀,數百人無家可歸。5.超級寒流侵襲美國 夜間風寒溫度低至-782023年2月初,北半球強冷空氣活動頻繁,來自極地冷空氣席卷北美,加拿大中部、美國北部等地周平均氣溫較常年偏低4以上。受極地南下寒流影響,美國新罕布什爾州芒特華盛頓天文臺記錄下的夜間風寒溫度低至-78,創美國最低紀錄。華盛頓山等地氣溫低至-43至-45??的腋裰?、馬薩諸塞州、紐約州等多地都在2月4日打破當地低溫紀錄。羅德
150、島普羅維登斯氣溫降至-22.8,為1918年以來最低值。持續強寒潮導致美國東北部多地大規模停電、道路封鎖、1946個航班延誤、多所學校停課,超過2000萬人受到影響。6.南美洲冬季似夏 最高氣溫超372023年7月中旬,處于南半球冬季的巴西部分地區出現超過37異常高溫,創下該國當月最高氣溫紀錄。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等國也相繼出現異常高溫,并創下了一系列7月最高氣溫紀錄。8月,南美洲多國“冬季似夏”持續,智利最高氣溫達到破紀錄的37.8,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8月1日平均氣溫超過30,遠高于常年平均值14.4。7.南半球熱帶氣旋“弗雷迪”創最長生命史2023年3月13日,熱帶氣旋“
151、弗雷迪”(Freddy)減弱為熱帶低壓,結束了長達35天的生命史,創下持續時間最長、南半球累積氣旋能量指數最高等多項紀錄。其移動軌跡長達1.2萬公里,成為2000年以來第一個完整穿越整個印度洋的熱帶氣旋。其帶來的強降雨和強風天氣在馬拉維、莫桑比克和馬達加斯加等國造成洪災、風災、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導致數百人死亡,數萬人流離失所。8.美國夏威夷毛伊島野火造成嚴重傷亡2023年8月8日,美國夏威夷州毛伊島發生嚴重野火,島上大部分地區被摧毀,上百人死亡,CHINA CLIMATE BULLETIN 中 國 氣 候 公 報 57數百個家庭流離失所,成為美國百年來死亡人數最多的野火事件。氣候變化正導
152、致全球許多地區野火發生的可能性增加,2023年北美多地發生破紀錄野火,加拿大遭遇的破壞程度更是前所未有:持續超過5個月,6500多起火災,總過火面積1850萬公頃,是十年平均水平(2013-2022年)的六倍多。據不完全統計,加拿大野火累計造成額外碳排放量超4億多噸,是歷史年度最高紀錄的三倍多。9.厄爾尼諾攪動全球氣候 放大極端天氣2023年5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持續偏暖,逐漸發展成一次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預計將持續到2024年春季。厄爾尼諾事件引發全球或區域氣候異常,疊加全球變暖效應,具有放大極端天氣作用,成為暴雨洪澇和高溫熱浪等災害的“幕后推手”。11月索馬里地區發生持續性強降水
153、,南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倍以上,局地最大候降水量超250毫米,引發了嚴重洪澇災害和人道主義災難。10.太陽風暴頻發 北半球多地現強烈極光2023年,太陽活動頻繁,共爆發了11次大耀斑,引起7次大地磁暴。受其影響,全球多地觀測到極光現象。北京作為地磁緯度比較低的地區,在12月初磁暴過程中也觀測到極光。國際民航組織4個全球空間天氣中心全年已累計發出230余期高頻通信(HF)類咨詢報和350余期衛星導航(GNSS)類咨詢報??臻g天氣事件導致的影響顯著增多,全球多次出現短波通信中斷、導航精度降低的狀況,相關行業領域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中 國 氣 候 公 報 CHINA CLIMATE BULLETIN 58中國氣象局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編制單位: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46號郵編:100081電話:010-5899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