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基山研究所:2024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報告(3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落基山研究所:2024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報告(35頁).pdf(3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2024.11rmi.org/2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關于落基山研究所(RMI)落基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 Institute,RMI)是一家于1982年創立的專業、獨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智庫,與政府部門、企業、科研機構及創業者協作,推動全球能源變革,以創造清潔、安全、繁榮的低碳未來。落基山研究所著重借助經濟可行的市場化手段,加速能效提升,推動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能源結構轉變。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美國科羅拉多州巴索爾特和博爾德、紐約市及華盛頓特區和尼日利亞設有辦事處。rmi.org/3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作者李婷,路舒童,
2、譚光瑀,王喆,張博雅,張馳作者姓名按姓氏首字母順序排列。除非另有說明,所有作者均來自落基山研究所。聯系方式路舒童,llurmi.org版權與引用李婷,路舒童,譚光瑀等,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落基山研究所,2024,https:/ CC BY-SA 4.0 許可參考、分享和引用我們的工作。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除特別注明,本報告中所有圖片均來自iStock。作者與鳴謝rmi.org/4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目錄執行摘要.5第一章.我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分析.6 1.1 氣候科技投資需求大,增速快,但投資集
3、中度仍然較高 .6 1.2 氣候科技初創企業發展勢頭迅猛,將成為技術突破的主要動力 .10 1.3 低碳融資市場機制基本建立,但初創企業資金來源仍存在拓展空間.12第二章.氣候科技初創企業融資困境成因分析.15 2.1 宏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導致初創企業融資來源受限.15 2.2 氣候科技投資在技術和政策方面存在專業門檻,使投資者望而卻步.17 2.3 技術類初創企業發展周期長、風險高且需要持續資金注入 .19第三章.多維賦能氣候科技投融資生態.21 3.1 科學模型助力投資決策.22 3.2 平臺建設整合信息資源.25 3.3 金融產品創新拓寬融資渠道.27參考資料.32rmi.org/
4、5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執行摘要氣候科技作為實現碳中和的關鍵驅動力,已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廣泛關注;在我國,依托于政策激勵和初創企業創新熱潮,多類氣候科技投資額全球領先。但受到國際局勢、能源危機與疫情影響,全球投資市場活躍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此背景下,早期氣候科技初創企業由于投資回報周期長、風險不確定性及技術壁壘等多因素限制,發展尤為艱難。為破除氣候科技發展早期的融資困境,促進資金的高效流動和分配,本報告立足我國氣候科技發展與投融資市場現狀,針對氣候科技投融資的特點,重點關注初創企業面臨的投融資挑戰,系統性分析核心影響因素,并從科學模型、平臺建設、金融產品創新三個維度提出賦能策略,為
5、推動可持續投融資生態系統建設提供支持。我們總結梳理的氣候科技投融資關鍵市場趨勢主要包括:氣候科技投資需求大,增速快,但投資范圍高度集中,亟需拓展。2023年,我國針對氣候科技的投資達到6.3萬億人民幣,貢獻了中國GDP增量的40%,但投資主要集中于可再生能源、電網、儲能、電動汽車等領域,大量減排空間尚未被激活。氣候科技初創企業發展勢頭迅猛,將成為技術突破的主要動力。若在2050年實現零碳,那么屆時需要部署和應用的全部氣候科技中有約一半都還處于研發階段。初創企業作為創新生態系統中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新生力量,對于所處行業的技術變革意義重大。氣候融資市場基本建立,但初創企業資金來源仍存在拓展空間。我
6、國已形成了從頂層設計到落地方案兼備的綠色金融體系,以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為主的氣候融資市場機制日臻成熟。然而,當前主流的氣候融資機制對于初創企業的適配性有限,更為靈活的融資渠道仍需拓寬。針對氣候科技初創企業面臨的融資困境,我們分析潛在成因有如下三點:宏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導致初創企業融資來源受限。國際市場的持續動蕩抑制投資者投資情緒,外資減少對華的直接投資,引起資本市場對中國初創企業投資環境的重新評估,增加了初創企業融資的難度。氣候科技投資在技術和政策方面存在專業門檻,使投資者望而卻步。投資氣候領域的前沿技術創新企業時,投資者需要同時具備對于技術領域、產業配套、環境價值評估、國家政策導向等多
7、方面的理解,而氣候變化領域的發展歷史較短,具備這些能力的專業人才緊缺。技術類初創企業發展周期長、風險高,且需要持續資金注入。在產品盈利前,初創企業需經歷原型開發、迭代、規?;a等多個階段,需要大量前期投入。隨著企業發展,初創企業所需的資金量難以完全通過內部資金滿足。然而投資初創企業的高風險、長周期特性使其獲取外部融資面臨困難?;谏鲜霈F狀和挑戰分析,我們提出了以下三方面加速氣候科技投融資發展的行動建議:312rmi.org/6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1.1 氣候科技投資需求大,增速快,但投資集中度仍然較高我國氣候科技產業起步于本世紀初,至今已歷經二十余年的發展。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
8、性日益提升,國家不斷出臺政策法律,強調低碳綠色發展。特別是在2020年“雙碳”目標提出后,我國明確了以綠色發展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成為了共識。2021年,“雙碳”目標被寫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確立為國家戰略目標。隨后,為落實這一目標,我國建立了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為核心,以各行業、領域的相關政策文件為輔助支撐?!?+N”政策體系中涵蓋了戰略規劃、產業發展、配套服務等多個維度,其中過半政策有涉及低碳技術、氣候科技創新推廣
9、的內容,說明發展低碳氣候科技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激發氣候科技的發展潛力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在前文提到的雙碳相關頂層政策文件的基礎上,我國已經針對氣候科技的發展建立了貫通頂層設計與落地實踐的完整政策體系,著力推動技術創新與規?;?。圖表1中列舉了部分重要政策。為保證雙碳目標實現,能源、工業、交通、建筑等關鍵排放部門分別制定了針對不同階段的戰略規劃與實施方案,包括短期的“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中期的碳達峰實施方案(到2030年),以及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35年)等。而在全部行業與時間尺度的規劃文件中,突出科技創新驅動、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大重點技術創新攻關力度、加強技術推廣
10、等與科技相關的工作均被列為重點任務或重要的保障措施。除行業規劃外,“1+N”政策體系中還包含一系列專門關注科技創新的政策文件,匯總了各行業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目標,指出了需要重點第一章1.11.21.3我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分析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以及碳中和目標的確立,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技術發展迅猛。這些技術不僅包含如可再生能源、能效提升和電動車等多種可以直接貢獻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成熟低碳技術,也包含了如其他適應技術、碳移除技術、氣候金融科技等更為廣泛的“氣候科技”。盡管在不同語境下,這些技術的類別名稱可能略有不同,但所有這些技術的突破、發展和應用對于我國綠色經
11、濟轉型和實現氣候目標至關重要。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在我國,氣候科技的投融資市場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特別是在可再生能源和電動車領域,在得到了大量資本支持的基礎上,其發展已領先全球。但與此同時,一些專注突破、相對早期的技術卻因各種原因尚未得到足夠的資本關注,造成技術創新速度減緩,增加實現雙碳目標的難度。rmi.org/7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研發與推廣的關鍵技術方向,提出了為實現科技創新目標計劃采取的行動措施。在落地方面,政策提出了組織實施重點技術攻關、培育綠色創新主體、健全技術轉化推廣機制、完善技術評價體系、加強金融財稅支持等重點方向。針對技術轉化推廣,政府還發布了一系列的產
12、業指導目錄與試點示范目錄,聚焦到具體的技術類別層面,明確了綠色產業涵蓋的范圍、內涵及重點技術方向。圖表1 “1+N”政策體系中部分重要政策分類分類發布部門發布部門政策政策頂層設計頂層設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行業規劃行業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9部門“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工業和信息化部“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交通運輸部綠色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
13、境部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行業規劃行業規劃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國家能源局、科學技術部“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交通運輸部、科學技術部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科技創新科技創新科學技術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科學技術部關于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科學技術部關于進一步完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施方案(20232025年)示范應用示范應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學技術部等10部門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
14、工程實施方案國家能源局國家能源局關于組織開展可再生能源發展試點示范的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等10部門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版)rmi.org/8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在明確的減排目標的刺激下,中國氣候科技在過去二十年間迎來飛躍式發展,特別是在清潔能源和電氣化交通兩大領域,依賴于技術成熟、供應鏈健全優勢,吸納了全球絕大多數的市場投資份額,同時以顯著的投資增長速度保持領先地位,成為實現氣候目標的核心動力。從全球看,我國在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在建核電裝機規模方面均居世界首位,并且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截止2023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量已達到14.5億千瓦,超
15、過了火電裝機總量,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比例超過50%。2023年度我國風光年度合計新增裝機容量2.9億千瓦,接近全球年新增裝機的60%。此外,我國還是可再生能源相關產品的重要出口國,向全球提供了50%的風電設備和80%的光伏組件設備1,生產能力全球領先(見圖表2)。在技術方面,光伏發電技術快速迭代,不斷刷新世界紀錄。2023年,量產先進電池轉換效率達到了25.5%,比前一年提高近1%2。在成本上,2010年至2020年間,全球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下降了85%,陸上和海上風能的成本分別下降了56%和48%3。我國相關技術的不斷創新是引領全球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的關鍵驅動力4。我國在新能源汽車、儲能、動力
16、電池和電解槽等產業鏈中也具有全球引領性的競爭優勢。例如,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和銷量分別達到958.7萬輛和949.5萬輛,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6,累計銷量約占全球的60%。2023年,我國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31.55%,從5%到超過30%僅用了四年,遠超過全球不足15%的滲透率。我國還擁有全球70%以上的動力電池產能。過去十年內,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增長帶來了續航里程6至7倍的提升,成本下降了80%。到2023年底,中國電解槽產能將占全球產能的一半7,成本僅為歐美國家的25%8。這兩大行業的發展勢頭不僅得益于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政策的推動,以及對化石燃料使用的發展限制,
17、還得益于這兩大領域中技術的快速進步,這推動了設備成本的顯著降低,從而產生了規?;臏p碳潛力,并孵化了可觀的投資回報,持續吸納投資。2023年,我國針對可再生能源、電網、儲能、電動汽車等氣候科技的投資達到6.3萬億人民幣,貢獻了中國GDP增量的40%,全年投資增長量全部來自于氣候科技投資,這標志著氣候科技的發展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9。然而,密集型投資戰略導致大量減排空間未被激活,因此無法支持我國低碳轉型的發展需求。如圖3所示,交通部門碳排放量僅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8.3%,但其投資量在清潔能源總投資中卻占比高達46.5%。與之相對的,工業部門碳排放量占比25.5%,是除能源行業外我國
18、排放量最大的部門,卻僅獲得5.2%的清潔能源投資。據測算,中國工業低碳轉圖表2 中國光伏生產能力占全球比例5 56%58%78%29%0%10%20%30%40%50%60%70%80%90%100%4%201031%65%68%83%49%20150%10%20%30%40%50%60%70%80%90%100%36%75%86%98%80%20210%10%20%30%40%50%60%70%80%90%100%rmi.org/9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對此,依托現有投融資熱點技術領域的發展現狀,向產業鏈上下游進行適當延伸和拓展有望成為擴大氣候科技投融資范圍的有效方式。一方面,能源
19、與交通等行業作為當前氣候科技投融資熱點,具有成熟的技術和完善的供應鏈,目前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未來雖然仍將保有較高的資金流量,但投資增長空間有限。這類行業應重點關注在現有技術基礎上衍生出的新興技術需求,避免密集投資、高度同質化帶來的惡性競爭加劇。例如,由于風光資源的波動性,可再生裝機規模的大幅上升激發了儲能配套設施需求的迅猛增長,因而釋放了對更高效、靈活的分配和儲存設施布局的市場需求,從而吸納新的規?;顿Y。另一方面,減排潛力巨大但欠缺市場關注度的行業,例如工業領域,將是未來的投資增長重點。隨著工業減排領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增加、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和電氣化基礎設施加速建設,工業行業低碳轉型將
20、具備更多有利條件。資本密集型工廠的升級改造和新建擴建也將為工業清潔低碳轉型提供關鍵契機。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工業領域可吸引大量資金投入,支持加速氫能、CCUS等重要技術在工業領域的規?;谫Y與部署。最后,清潔氣候科技與數字化技術融合發展成為新趨勢。隨著市場投融資環境逐步改善,配套工具與管理體系不斷健全,投資工具從傳統的硬件投入逐步擴展到軟件和服務領域,為氣候科技和數字化技術融合趨勢提質增速13。投資者的興趣也從單一的能源領域擴展到了數據分析、智能化應用等多個融合領域,充分展現了未來氣候科技投資圖景的多元化和專業化發展方向。圖表3 重點排放部門與融資分布部門對比12.型的資金總需求超過20萬億元
21、,但當前已投資規模僅有約4000億元10。工業領域低碳減排的投資覆蓋范圍明顯不足、分配不均。重工業領域作為工業減排的主要陣地,90%以上的低碳投資份額分布于高成熟度的技術領域,而蘊藏60%碳減排潛力的早期創新技術卻僅獲約6%的投資額11,致使大量的減排空間未被激活。9.0%25.5%5.2%57.2%48.3%8.3%46.5%2023rmi.org/10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1.11.21.31.2 氣候科技初創企業發展勢頭迅猛,將成為技術突破的主要動力當前,我國進入疫后復蘇階段,面臨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的雙重壓力,發展氣候科技將有望成為實現經濟、能源、環境協同發展的關鍵。根據國際能
22、源署報告預測,2050年零碳情境下全球超過90%的累計二氧化碳減排潛力都將會由氣候科技本身及其應用所貢獻;而且照此情境推算,若在2050年實現零碳,那么屆時需要部署和應用的全部氣候科技中有約一半都還處于研發階段,例如鋼鐵、水泥、化工等重工業,以及公路貨運、航運和航空等運輸行業,大量技術仍處于市場化早期,未來的研發和商業話應用尚存在多方面的不確定性。因此,面對著減排領域的技術空白,必將激發大量的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初創企業作為創新生態系統中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新生力量,對于所處行業的技術變革意義重大,也對其他行業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產生著深遠影響。在氣候變化領域,推
23、動技術創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顯得更為突出。在全球各國應對氣候挑戰和紛紛做出減碳承諾的背景下,相關技術的發展應用被認為是攸關邁向零碳目標成敗的關鍵,各行業脫碳需要依靠各類清潔氣候科技的研發和應用已成為共識。也因此,各細分領域的氣候科技初創企業在這一趨勢中應運而生,成為各細分領域內清潔低碳解決方案的先行者和探路者。比亞迪案例汽車動力電池行業全球巨頭比亞迪公司,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還是一家從事消費電子電池研發生產的中小初創企業。在后來發展壯大融資上市的過程中,比亞迪不斷突破電池核心技術并大膽跨界拓展業務邊界,而今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電動汽車產業的重要推動力量,在2023年全球汽車動力電池總裝機中約占16%
24、,排名第二14。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畢業于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并留校歷任高級工程師、副教授和院辦國有企業總經理,1995年離開體制內創立了比亞迪。成立之初的比亞迪主要生產鎳氫、鎳鎘和鋰離子電池,通過電池生產線工藝改造實現降本,并成功躋身摩托羅拉、索尼等手機電池供應商行列。在消費電子電池市場逐漸飽和進入平臺期后,2003年時比亞迪進入汽車行業,并將公司長期戰略瞄準在新能源汽車方向。堅持“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理念下,比亞迪憑借在電池行業的技術積累和持續創新,從磷酸鐵鋰再到三元鋰技術路線,逐步發展成為了全球領先的汽車動力電池廠家,并進軍純電動汽車制造行業。2023年,比亞迪純電動汽車出貨量近160
25、萬輛,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特斯拉15。比亞迪的動力電池產品被廣泛用于各類電動乘用車、商用車及軌道交通。對于全球汽車保有量第一的我國而言,推動交通電氣化對于雙碳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而快速成長的比亞迪將無疑成為助力我國交通行業降碳的關鍵力量之一。rmi.org/11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我國一直重視能源領域的綠色氣候科技創新以及初創型中小企業的發展。自2014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生環部已聯合發布了共四批國家重點推廣的氣候科技目錄,給出了技術創新方向的重要指引。在2023年,為支持清潔氣候科技的持續發展,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共同發布了 關于進一步完善市場導向
26、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施方案(20232025年),圍繞“明方向、劃重點、強舉措、壓責任”,以求加速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攻關和推廣應用。從支持初創類中小企業發展的角度,我國2018年開始實施的修訂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 重點強調改善初創期中小企業的營商環境,并鼓勵各級政府從包括財稅、融資、市場、監管等多方面給予支持照顧。此外,對于科技類初創企業而言,2022年初國家科技部印發關于營造更好環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的通知,以支持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提升研發能力。同年國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發布的 關于進一步完善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公告,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升至10
27、0%,通過減稅降費措施實實在在激勵科技型企業投入創新研發。氣候科技初創企業發展勢頭迅猛,既是我國清潔氣候科技發展的縮影,也是促進技術進步創新的重要力量。如圖表4所示,從統計數據上看2016年我國氣候科技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數量為5家,僅占當年我國全部獨角獸企業的4%;而2022年時該數字上升至41家,占11%,以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為代表的獨角獸企業崛起也成為我國初創企業發展過程中最明顯的趨勢之一。與此同時,我國在創新研發投入規模方面持續穩定增長,一直把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戰略方針指引,綠色技術創新的長期繁榮對于催生相關創業和投融資也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
28、2023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超過3.3萬億元,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達到2.64%,超越了創新型國家2.5%的基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GII)顯示中國大陸是GII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位列全球第12名。綠色低碳相關領域作為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經費投入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國家政策導向的引領下,以及科研經費的大力投入和人才培養方向的精準定位等多方面支持下,我國綠色氣候科技在過去十年間實現了顯著的高速發展。如圖表5所示,2012年至2021年期間,綠色技術專利的數量增長了超過四倍,綠色技術創新指數也提升了逾一倍。這一發展
29、態勢無疑將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圖表4 .2016-2022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16.圖表5 .2012-2021年全國綠色技術創新年度指數及綠色.專利授權數17.1514231741187204228299316050100150200250300350400512620169159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0810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0246810121416182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
30、1專利授權數量技術創新指數rmi.org/12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1.3 氣候融資市場機制基本建立,但初創企業資金來源仍存在拓展空間自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 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 起,我國著力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支撐。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經取得明顯成效,發布了從框架性政策到指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環境信息披露、綠色投資、綠色保險、環境權益交易市場等方面的細化政策,形成了從頂層設計到落地方案兼備的綠色金融體系。并且,在綠色金融基礎上,又豐富衍生了轉型金融、氣候投融資等多個分類,形成了更完善的投融資體系,有助于引導資
31、金支持低碳轉型的關鍵領域。盡管這些概念之間存在一定的重疊,但又各自強調不同的方面(圖表6)。推動各體系間的有效銜接,將會為清潔低碳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在政策的引導下,地方政府也積極開展相關試點實踐,12個省級行政區在“十四五”規劃中將“發展綠色金融”作為重點工作方向18,還建立了“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級綠色金融試點。2022年8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第一批23個氣候投融資試點名單,包括12個市、4個區和7個國家級新區。截至2022年底,23個試點共征集或儲備項目超1500個,涉及資金達2萬億元左右。得益于政策引導和實踐的具體推動,以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為主的氣候融資市場機制日臻成熟。盡管缺
32、乏完整的市場規模數據,但具有代表性的投資領域與金融產品的規??梢宰C明,氣候投融資市場在持續高速增長。例如,在清潔能源領域,全國投資規模由2015年的2870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5120億美元19,漲幅達78.4%。綠色信貸與綠色債券是目前最為成熟的綠色金融產品。從2018年起,綠色信貸保持年均接近30%的高速增長。如圖表7所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30.08萬億元,同比增長36.5%20,居全球首位。綠色債券的逐年發行規模也從2018年的2200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1180.5億元21。到2023年末,境內綠色債券市場余額1.98萬億元,位居全球前列22。圖表6 .
33、不同融資標簽體系的支持重點綠色金融綠色金融指在金融活動中,將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到資金的使用和投資中。綠色金融的主要目標是支持和推動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氣候投融資氣候投融資是指用于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投資和融資活動。氣候投融資包括各種項目和措施,如可再生能源發展、節能減排、氣候適應等,旨在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2020年,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明確其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轉型金融轉型金融指通過金融手段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金融活動。重點服務具有顯著碳減排效益的產業和項目,為高排放或難以減排領域的低碳轉型提供合理必要的資金支
34、持,可在確?!鞍踩堤肌鼻疤嵯?,推動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在經濟活動中的占比不斷提高。1.11.21.3rmi.org/13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然而,更為靈活的氣候投融資機制仍然處在建立初期,融資渠道仍需拓展。作為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的一個具象化表現,清潔氣候科技得益于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的快速建立,融資渠道不斷豐富,逐步形成了“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為輔”的基本樣態,并具體可劃分為政策性資助或補貼、政策性銀行/多邊銀行/扶持性基金贈款及投資、股票增發等多種類型(如圖表8和圖表9所示)。其中,間接融資主要是由如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收集儲戶的存款,再將這些資金以信貸等方式借給需要資金的個人或公司
35、。這類信貸資產在金融總資產中占比超過70%24。而在低碳領域,綠色貸款更是占綠色金融市場整體規模約九成25。盡管這類融資模式流程相對標準化,但大部分產品仍采用傳統的固定資產抵押模式,對于企業規模、及財務狀態具有較高要求,難以全面滿足不同行業、企業規模和項目類型的低碳轉型資金需求,如氣候科技初創企業就不在這類融資偏好范圍內。與之相對的,直接融資則是由企業直接向投資者發行債務或權益類證券來募集資金。這類渠道通??梢允蛊髽I有機會向投資者就特定的轉型計劃做出溝通,使投資者更加關注企業轉型潛力。但這類融資模式的流程相對復雜,通常對企業內部融資能力要求較高,企業需要具備較強的與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方溝通協
36、調的能力。除此之外,直接融資的其他模式,如綠色股權融資、綠色基金等仍處于發展初期,規模較小,尚未形成成熟的投資模式,為清潔氣候科技或企業提供所需資金的能力較弱。例如,根據GSIA數據,中國市場化基金的可持續投資總量僅有5000億左右26,僅占可持續金融市場規模的1.6%。圖表8 .氣候科技融資渠道27.圖表7 .中國氣候融資市場規模23.融資渠道特點實施方式政策性資助或補貼以國家戰略發展方向為主導,盈利需求弱。既包括用于新技術研發與試點的政策性資助,也包括用于推動新技術大規模應用降本的補貼。政策性銀行/多邊銀行/扶持性基金贈款及投資以機構戰略方向為主導,盈利需求中等偏弱。機構可以通過贈款、優惠
37、貸款、股權融資等形式定向資助可以在保證基本收益的同時實現特定環境目標的關鍵企業或項目。股票增發盈利需求中等偏高,具有一定風險分擔能力,但對企業信用水平具有較高要求。上市公司通過額外發行股份募集資金。市場化基金投資盈利需求中等偏高,風險分擔能力較強,對企業信用水平要求中等。投資期間相對較長,關注企業的成長性。由風險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等市場化基金向企業直接投資,通常方式為股權投資。商業銀行貸款盈利需求高,融資期限通常較短,具有較高的企業信用水平要求。由商業銀行以固定期限、固定利率向企業發放貸款,通過利率優惠等方式兼顧環境目標。債券發行盈利需求高,融資期限通常較短,具有較高的企業信用水平要求。由企業
38、向社會投資者發行,具有固定期限、固定利率,通過利率優惠等方式兼顧環境目標。融資租賃盈利需求穩定可控,可有效降低初創企業前期固定成本投入過大風險。對于重資產、高前期投入類型項目,企業可不直接購買資產,而由融資租賃公司購買資產后向企業出租并收取租金,從而使企業得以將資金投入分攤至項目期內,降低前期成本。8.2310.2211.9515.9022.0330.0820186.67%20196.92%20206.04%202110.05%202212.66%20238.25%1.981464rmi.org/14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對于發展階段較早、商業模式尚未成熟的初創企業而言,通過傳統融資
39、工具獲取資金的難度尤為顯著。我國現有的可持續融資體系以貸款、債券為主,這類固定收益產品具有硬性的償還需求,難以根據項目情況靈活調整,因此只有信用高、預期好的成熟項目才適合此類資金。大量關鍵氣候科技成熟度處于早期至中期,企業規模有限,項目盈利預期不確定,更加適合市場化基金股權投資等具有更高靈活性和風險承受能力的融資渠道。然而,市場化基金對于清潔低碳項目的關注仍然不足,綠色股權投資資金規模很小,在氣候科技逐步發展成熟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有限,這一問題對于初創企業尤為突出。圖表10總結了常見投融資渠道對不同特征氣候科技項目的傾向性。從圖表中可以看出,由于初創企業在創立初期信用尚未建立,且未來發展路徑不
40、明確,因此難以符合傳統金融工具的融資標準,導致其面臨較為嚴重的融資困難。圖表10 .常見氣候科技項目開發融資形式29.圖表9 .各渠道氣候科技年度融資規模28.商業銀行貸款商業銀行貸款8萬億債券發行債券發行8000億市場化基金投資市場化基金投資1500-2000億股票增發股票增發800億政策性銀行/多邊銀行/扶持性基金贈款及投資政策性銀行/多邊銀行/扶持性基金贈款及投資200億政策性資助或補貼政策性資助或補貼200-300億融資租賃融資租賃400億rmi.org/15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氣候科技初創企業融資困境成因分析 對于初創企業來講,股權類資金(如私募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是其主
41、要融資選項,并在成長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資金角度,尤其是進入成長期的初創企業,市場化的股權投資資金在全部融資中占比越高,這一部分資金運營管理更靈活、風險承受力更強,對于氣候科技型初創公司將成果從實驗室搬進工廠以及完成商業化的階段具有關鍵作用。另外,包括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在內的各類市場化股權投資機構往往對于政策風向變化十分敏感,也對行業實踐保持著跟蹤學習的能力。對于初創企業而言,投資機構及旗下投資組合企業的商業資源可以和公司自身資源形成協同互補;投資團隊中擁有技術或者管理經驗的成員也可以通過企業參與賦能,為初創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助力。同時,市場化投資基金也會對行業發展具
42、有強孵化功能,例如市場化投資基金對于重點行業和賽道的選擇也向市場輸出了有關目標領域重要程度和發展潛力的重要信號。在此作用下,光伏、動力電池、氫能、儲能等一個個“熱詞”被投資市場不斷解鎖,清潔氣候科技投資也逐漸從小眾的投資主題逐漸轉變為萬眾矚目的熱門領域。然而,自2022年以來,盡管氣候科技類的風險投資仍是全球投資者關注的熱門領域之一,但全球宏觀經濟環境不景氣已逐步影響到直接投資市場,投資者在面對技術門檻較高的高風險和高回報并存的初創企業時,表現出更加謹慎的態度。第二章2.12.22.32.1 宏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導致初創企業融資來源受限近兩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這些挑戰從疫情后遺癥到
43、地緣政治緊張,再到供應鏈中斷和通貨膨脹,多方面交織影響經濟走勢。疫情雖然已進入尾聲,但由于疫情造成的多國經濟中斷仍需要很長時間逐步恢復。同時,美中貿易戰和俄烏沖突等地緣政治沖突加劇了全球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在能源供應方面,直接推高了能源價格并加劇了全球供應鏈的波動或中斷。這些中斷導致生產延遲和成本上升,影響了全球制造業和貿易,并直接影響全球多國通貨膨脹的加劇。為應對持續上升的通貨膨脹,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采取了加息措施,例如美聯儲和歐洲央行,試圖通過提高利率來抑制價格上漲。這些政策調整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控制通脹,但同時也增加了資本市場的波動性,尤其是影響了債券市場和新興市場的貨幣穩定,對經濟的
44、進一步增長構成壓力(圖表11)。rmi.org/16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圖表11 .全球月度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30.與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不同,中國目前面臨的是經濟增長放緩和通縮的壓力。為進一步刺激經濟,預期將會通過降息等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活動,支持經濟的穩定和增長。與此同時,為了保障金融市場的穩定和減少系統性風險,我國政府正不斷加強了市場監管,發布了包括 個人信息保護法 和 數據安全法 及建立了更為全面的安全審查制度。這一系列的措施在保護國家利益的同時,也為外資投資帶來了部分挑戰,影響了外資對華投資的決策過程和整體投資環境的吸引力。國際市場的持續動蕩直接抑制投資者投資情
45、緒,加之對長期市場缺乏信心,投資者對風險偏好也發生明顯改變。再疊加中國投資環境持續收緊趨勢,這一系列的因素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外資開始減少對華的直接投資。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2月18日公布的2023年國際收支數據顯示,今年1-3月外商直接投資同比下降26.1%,降至30年來最低水平。2022年,美國對華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的總投資額與前一年相比下降了約76%,從289.2億美元減少到70.2億美元。外資股權基金撤出對中國初創企業的融資產生了直接影響。首先,外資基金通常帶來不僅是資金,還包括國際化的管理經驗和全球資源網絡,這對初創企業尤其是處于擴張階段的企業至關重要。外資撤出可能導致這些資源的流失,
46、影響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及業務拓展。其次,外資的退出可能引起資本市場對中國初創企業投資環境的重新評估。外資基金撤回,可能會導致部分投資項目停滯,資金鏈出現問題,從而增加初創企業融資的難度。隨著外資撤出,更多的本土投資者和股權基金開始嶄露頭角,填補了市場空缺。雖然外資股權基金的部分撤出給中國的初創企業融資帶來了挑戰,但也為國內資本市場的成長和政策支持提供了機會,促進了資本市場的多元化和本土創新能力的提升。2023年,國有控股和國有參股有限合伙人合計披露出資金額占比達77.8%,政府引導基金成為創投市場的主力。隨著市場結構的轉變,市場面臨的主要困難也發生變化。相比于市場化資金,國有資本的容錯率更低,對
47、項目的財務風險具有嚴格的限制,難以適配于高風險的創投項目。另外,2015-2017年是政府引導基金的集中發展期,隨著7年存續期的結束,政府引導基金將迎來集中的退出,對于市場造成沖擊。為解決當前階段創投領域出現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于2024年6月15日發布了 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作為創投領域的最新綱領性政策,其中特別提到“優化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錯免責機制,健全績效評價制度”、“系統研究解決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集中到期退出問題”,從而更好的發揮國有資本在創投領域的引導作用。1502002503003504004502019.122020.02202
48、0.042020.062020.082020.12020.122021.022021.042021.062021.082021.12021.122022.022022.042022.062022.082022.12022.122023.022023.042023.062023.082023.12023.12100=1985年-2009年平均值rmi.org/17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2.12.22.32.2 氣候科技投資在技術和政策方面存在專業門檻,使投資者望而卻步當前全球的科學、技術及產業均處于快速變革的背景之下,這要求金融供給向創新鏈更前端延伸速度加快31。從過去十多年的經驗來看
49、,由于資金回報周期較短和風險承受能力有限,我國傳統股權投資基金更偏好成長階段的企業。相比于投向發展階段更早期的企業而言,成長期企業技術成果相對成熟,已經得到了充分驗證,其投前盡職調查主要方向則為商業、法律和運營風險等。一般而言,越靠近企業創立早期階段,公司戰略和管理的重點就越偏向技術領域(如圖表12)。而當股權投資不斷向更早期延伸,對于投資者而言,其面臨的技術類盡職調查要求則更高。此外,當前各類技術交融趨勢日益明顯,跨學科整合正在成為重要趨勢,尤其在前沿科學的研究創新方面,各學科知識和方法論為解決全新的問題提供了更多思路??鐚W科技術創新也成為科技類初創企業的重要特征之一,對于氣候科技創新企業而
50、言,面對氣候變化這一全新的挑戰,跨學科整合也成為各子技術領域的常見現象。例如作為交叉學科的光伏電池技術涉及物理學、電子科技、化學、材料科學、工程科學、能源科學等,而儲能技術也結合了能源科學、材料科學、化學工程等多個領域的基礎知識。事實上,在投資者面對投資標的越來越“早”和所涉技術越來越交叉的趨勢下,有相當部分投資者產生了對“看懂技術”的更高需求,因為企業技術水平將直接影響后續商業化變現能力。在技術研判過程中,理解技術難度十分關鍵,因為這決定了該企業的技術壁壘,以及在未來領先競爭對手或者被復制超越的可能性。另外技術類投資也要求投資者能夠從更加宏觀的角度思考技術發展周期及更迭速度,因為這也將決定企
51、業的未來發展潛力和軌跡。目前,投資機構普遍反映缺乏既懂投資又懂技術的專業人才。尤其在氣候科技領域,由于發展歷史較短,該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更加緊缺,因此投資機構在進行相關領域的機會掃描和盡職調查過程中,技術門檻較高也成為了主要的挑戰之一。例如,由于產業較新,氣候科技產業多個環節仍處于剛剛市場化階段,尚未形成聯絡緊密的供應鏈網絡,缺乏完善的產業配套。即使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也可能面臨配套產業與供銷渠道尚未成熟等問題,進一步增加了氣候科技產業的盈利難度,需要在對技術及全產業鏈有足夠深入的了解才能準確判斷不同技術未來發展的潛力。另外,氣候科技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其環境價值的認定,包括通過碳定價、綠
52、電市場等手段將環境價值經濟化。因此,要求投資者具有將氣候科技的環境價值準確評估的能力。在實際分析估值的過程中,環境收益能產生的經濟價值往往不容易準確衡量。一是我國碳市場仍處于試點階段,未來發展時間線不確定性也較大。在對部分清潔氣候科技企業進行估值的過程中,如果希望將企業減碳降碳的潛力價值化,則會面臨碳市場納入范圍及碳排放價格的假設依據較弱的問題。二是由于企業環境績效和價值評估能力建設起步時間較圖表12 .初創企業不同時期的創新重點32.生命周期初創期成長期發展期創新重點核心技術組織管理rmi.org/18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晚,以及面臨相關市場機制不完善、各地區機制不統一等具體挑戰
53、,目前各類環境表現相關的評估工具、服務和平臺都還處于快速發展過程。對于我國大多數清潔氣候科技的企業的經營者和投資者而言,環境績效和價值評估能力仍然有待提升。此外,氣候科技投資對于政策研究能力的要求也很高,政策的變化不僅將直接關系到企業環境價值的評估,還會對整體產業的發展起到深刻影響。相比其他行業而言,由于氣候領域的技術創新在環境方面具有明顯正向效益,是高質量經濟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因此在政策層面,清潔氣候科技在早期發展階段往往能得到更多的優待和扶持。以光伏、風電、電動汽車等為代表的氣候科技在過去十余年的發展極大地受益于國家發布的補貼政策,政策不僅實際解決了技術發展早期的經濟性問題并
54、持續推動規?;当?,還為行業發展吸引了充足的金融資源,使得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可保持長期高速增長。通過緊跟政策方向,在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等氣候科技投資領域涌現了大批明星基金和“獨角獸”企業,因此對于當前的投資者和創業者而言,尋找下一個快速成長的賽道成為最重要的必答題之一。官方發布的各類政策文件對行業方向發展具有指引作用,尤其涉及補貼獎勵或碳市場相關的政策文件則直接影響企業的未來潛在收入水平,因此追蹤和解析相關政策中的關鍵信息是投資調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情況下,各級主管部門針對熱點技術的政策發布的速度快、數量大且形式多,這也對從業者進行系統性研究和未來趨勢預判增加了難度。如圖表13,CCUS技術是
55、我國除“新三樣”之外新興氣候科技的典型代表,可見近年來這兩大領域相關政策數量井噴式增長,并包括了行業規劃、標準規范、產業支持、金融配套等等多角度的政策。圖表13 .我國CCUS技術相關政策發布數量33.10203040506070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06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15融資渠道部署規劃技術研發標準規范技術定位rmi.org/19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2.3 技術類初創企業發展周期長、風險高且需要持續資金注入研究發現,初創企業普遍的發展規律如圖表14顯示。在產品盈利前,初創企業需經歷多個階段
56、,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如何獲取足夠資金是其面臨的關鍵挑戰之一。首先,企業需要通過技術研發與轉化制作出產品原型。在這一階段,企業需要承擔研發相關的人力成本、材料與燃料成本、試錯成本等。驗證原型產品的可行性后,企業需要提高原型產品的規模,而隨著產品規模量級的擴大,成本會迅速上升。通常而言,推出一個規?;a品的成本可能是最初應用研究成本的 100 到 1000 倍34。研制出規?;a品后,企業需要探索其商業模式,加強與各利益相關方的合作,建立完善的供銷渠道,直至產品可以穩定盈利,進入成熟期。在商業化早期,為了拓展客戶與市場份額,企業或許還需要擴大生產,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這又將進一步增加投入。圖表1
57、4 .初創企業發展規律35.隨著企業發展,初創企業所需的資金量難以完全通過內部資金滿足。然而投資初創企業的高風險特性使其獲取外部融資面臨困難。在早期的產品研發與規?;A段,企業面臨很高的技術研發失敗風險。即使產品研發成功,在進入市場后也會進一步面臨市場中多方面的風險,包括用戶側需求的改變、市場大環境的波動、相關法律政策的影響,以及替代性技術與其他企業的競爭等。由于具有大量不確定性,在企業發展前期其盈利預期也很難估計。此外,即使發展到這一階段的清潔低碳類企業,其戰略重心通常都放在研發,而往往缺乏能夠勝任系統管理財務報表、深度理解環境估值并能夠與投資機構人員緊密合作的專業財務管理人員。氣候科技初創
58、企業通常具有發展周期長的特征,因此對于融資的需求也是持續不斷的。根據IEA統計,歷史上新能源技術通常需要20-70年時間才可從最初的原型階段發展至成熟期。例如,太陽能光伏從原型期到進入市場經歷了近30年時間,隨后又用了25年才達到國家供電市場1%的份額36。對于單個企業來說,根據統計,美國初創企業從初始風險融資到 IPO 退出的平均時間是4-8年37,在氣候科技領域IPO平均時間更是高達12年38。2.12.22.3研發與技術轉化規?;虡I化早期商業化后期成熟累計利潤/損失早期研究開發產品研究成果技術轉化迭代與規?;a商業模式探索驗證規?;痉队彤a品死亡谷rmi.org/20中國氣候科
59、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節選40五、健全創業投資退出機制(十四)拓寬創業投資退出渠道。充分發揮滬深交易所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北交所)、區域性股權市場及其“專精特新”專板功能,拓寬并購重組退出渠道。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建立上市融資、債券發行、并購重組綠色通道,提高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北交所)發行審核質效。落實好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制度,暢通外幣創業投資基金退出渠道。(十五)優化創業投資基金退出政策。加快解決銀行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投資企業的股權退出問題。支持發展并購基金和創業投資二級市場基金,優化私募基金份額轉讓業務流程
60、和定價機制,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與創業投資基金協同發展。推進實物分配股票試點。早期的研發與轉化資金量較小,通常由國家撥款投入,風險容忍度高。而在商業化后期,技術已經成熟,商業模式基本確定,處于穩定成長階段,風險相對較小,可通過科創板、創業板等二級市場融資。綜合而言,氣候科技初創企業所遇到的上述挑戰在規?;c商業化早期階段最為尖銳,因此這一階段又被稱為初創企業的死亡谷。在這一階段,初創企業資金來源主要依靠私募股權與風險投資,然而,我國風險投資者相對風險偏好較低,投資回收周期較短,難以支持氣候科技初創企業穿越死亡谷。在階段上,由于風險投資的主要目標是為有限合伙人(LP)帶來投資增值,風險投資傾向于投
61、資穩定性高、階段靠后、能快速退出的成熟技術。2022年,我國的種子期投資占比僅有9.25%,初創期投資占比也僅為14.43%,而中后期的擴張期和成熟期投資占比分別高達34.43%和41.89%39。在投資周期上,我國風險投資者通常偏好在3-5年內收回投資,無法按時退出是風險投資者最重要的擔憂之一。2006年以來,IPO、新三板、股權轉讓和并購等風險投資的主要退出渠道不斷拓寬,促進了風險投資的發展。然而,2023年8月,證監會提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此后IPO數量與規模放緩。短期內,隨著IPO收緊,退出機制縮窄,導致風險投資者在投資氣候科技初創企業時更加謹慎,進一步加劇初創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為
62、解決這一問題,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中特別強調了健全創業投資退出機制,包括拓寬創業投資退出渠道、優化創業投資基金退出政策兩條措施。rmi.org/21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多維賦能氣候科技投融資生態 氣候科技初創企業在推動綠色創新和實現低碳未來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已毋庸置疑。在初創企業自身的技術壁壘、研發成本高昂、風險控制要素繁雜等因素外,外部投融資生態圈的復雜性也會顯著影響氣候科技初創企業的發展前景。因而,破除這一困境還需深入投融資市場生態圈內的多方參與者,深刻理解各方在實際氣候科技投融資過程中的核心訴求和困難,以尋求系統優化策略?;谑袌龇治?,我們發現,政府及公共部
63、門、初創企業、投資者、支持及服務機構四方主體構筑了我國現行可持續投融資生態網絡(圖表15)。初創企業在可持續領域中通過創新解決技術或方案來應對環境和社會挑戰,而投資者則是通過為這些初創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實現投資回報與社會責任的雙重目標。此外,由學術研究機構、咨詢機構、數據提供商等組成的第三方支持與服務機構通過捕捉市場上的微觀與宏觀信號,為支持投資者投資決策、初創企業技術創新、政策法規等提供智慧支持或行業洞察,確保資金的有效流向和合理分配。第三章圖表15 .我國可持續投融資生態網絡示意圖41.rmi.org/22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事實上,在投融資過程中,投資者和初創企業之間的
64、信息不對稱常常導致資金流向的低效和資源的浪費。初創企業由于規模小、知名度低,難以有效傳達其技術創新和市場潛力,投資者也難以全面了解項目的真實價值和潛在風險。這種信息不對稱不僅阻礙了資本的有效配置,也增加了投資決策的難度和不確定性。其次,風險量化的復雜性則是制約氣候科技初創企業融資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氣候科技領域的項目往往具有技術復雜性高、市場變化快、政策依賴性強等特點,這使得傳統的風險評估方法難以準確衡量這些項目的風險和回報。投資者在面對這種高不確定性的投資環境時,往往會更加謹慎,導致資金投入不足,進一步限制了氣候科技初創企業的發展。因此,作為保障上述活動順利展開的基礎,如何暢通資金流和信息流
65、互動,優化氣候科技初創企業的投融資生態圈勢在必行?;诖?,本研究分別從以下兩個維度提出了優化建議:開發科學量化工具,量化減碳潛力與投資收益,并預測宏觀因素變化帶來的潛在風險,幫助初創企業與投資者管理投融資組合。搭建交流合作網絡,消除信息壁壘,促進資源高效流轉,降低項目創新與實施成本,加速氣候科技研發與商業化進程。3.1 科學模型助力投資決策運用科學工具量化收益和風險是開展氣候科技投融資活動的重要手段。在當今的投融資領域,無論是對于傳統產業還是新興技術,合理評估潛在的回報與可能面臨的風險都是確保投資效益最大化的關鍵。在此過程中,與傳統行業投資不同,氣候科技投資在傳統財務估值模型之上,還需關注和考
66、量一部分看似難以價值化的氣候環境效益。對于投資者而言,引入相對標準化科學量化分析模型框架不僅明確了調研不同氣候科技企業的主要方向,更可以直接提升投資估值的準確性,將降碳減排效益系統全面性地融入到估值模型中。在討論如何量化氣候科技初創企業所帶來的減排價值之前,如何衡量其企業的減排潛力是重要基礎。這項工作除了可以用于后續價值化減排效益的預測之外,在早期投資中還可以幫助橫向比較不同類型的初創企業未來發展空間,預測其發展曲線和上限。當前市場中的投資機構也都在摸索一套普適性和拓展性更強的框架,用于評估和比較不同技術領域、商業模式、地理區域等初創企業。氣候科技加速器Thrid Derivative在202
67、2年曾就如何衡量初創企業的氣候影響潛力提出了一組框架性方法42,可為投資者做早期標的篩選評估提供參考。如圖表16所示,首先,我們可以將氣候科技初創企業大致分為五種不同類型,不同類型企業所對應的減排模式決定了如何具體衡量他們的減排潛力;然后,我們根據不同類型企業所包含的行業和所處地區,可以確定這些企業的減排潛力上限;最后,我們比較通過公式計算得出該初創公司的總潛在市場規模。rmi.org/23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圖表16 .不同類別氣候科技初創企業減排潛力測算43.在確定標的企業未來可預見的減排潛力(主要為二氧化碳排放)之后,需要回答的下一個問題則是這部分減排價值應當如何被納入到估值
68、模型中。對投資者、初創企業和政策制定者而言,如何測算這部分收益都對其下一步行為決策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在評估減碳潛力的經濟價值時,需要明確碳價值可能在企業經營利潤有不同形式的體現,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所提出的框架44,這些不同的形式和其影響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四類:由所處地區市場決定的針對特定行業監管碳成本;企業依據其戰略和預期施加的內部碳成本;由其他市場參與者(如消費者、借貸方等)對于減碳行為偏好變化所產生的額外成本或收益;企業通過減排技術所創造額外經濟價值。因此,即使同樣的減排潛力,對于不同的企業而言所創造的經濟價值也會完全不同,這不僅取決于企業所處的行業及地區碳監管和激勵政策,也取決于市場中其
69、他相關方等較難預測的因素等。在氣候科技初創企業投資中,根據標的企業的潛在應用場景及客戶分布,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和調整其減排全潛力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定義定義舉例舉例閾值上限閾值上限減排潛力減排潛力減緩型減緩型第第1 1類類凈零凈零/低排放產品或服務:低排放產品或服務:能夠降低當前或者存量溫室氣體排放,或者有直接減排效應的產品或服務電動汽車技術、直接空氣捕獲技術等 全球性解決方案為每年2.5億噸CO2當量 區域性解決方案為本地排放量的1%存量產品的年度單位排放 新產品的年度單位排放新產品滲透率減緩型減緩型第第2 2類類能效提升解決方案:能效提升解決方案:通過降低現有產品或服務的能耗水平以實現減排
70、建筑密閉性提升技術等同上公式或在更可預測的情形下:能耗下降比例存量技術單位能耗當前用能碳強度新產品滲透率減緩型減緩型第第3 3類類增強型產品或服務:增強型產品或服務:增強另一種低/零排放解決方案的技術用于提升光伏電池發電效率的串聯型鈣鈦礦技術等搭載該增強技術的能耗下降比例 存量產品的年度單位排放 新產品的年度單位排放 新產品滲透率賦能型賦能型第第1 1類類關鍵系統賦能:關鍵系統賦能:用于輔助部分減緩類解決方案的必要產品或服務用于電車的充電基礎設施技術、用于清潔電網的長時儲能技術等 全球性解決方案為每年5億噸CO2當量 區域性解決方案為本地排放量的2%減碳潛力與減緩型技術息息相關,需考慮賦能型技
71、術是否有助于某類減緩型技術落地或滲透率提升賦能型賦能型第第2 2類類推廣促進賦能:推廣促進賦能:用于降低減緩類解決方案擴散難度,提升其市場滲透率的產品或服務專門為清潔能源技術創辦的項目融資平臺等 全球性解決方案為每年10億噸CO2當量 區域性解決方案為本地排放量的5%rmi.org/24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圖表17 .氣候科技初創企業減碳潛力價值轉化過程示意45.在梳理初創企業的減碳潛力如何轉化為實際收入或者成本的相關機制之后,從業人員還需要將這些重要假設添加到最終的估值模型之中。這些假設一般都是通過增長率變動或者偶發性增值或減值等形式作用于各收入和成本細項的未來預測中。如圖表17
72、所示,從方法論層面由于未來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效果、政策變化和產業發展趨勢都具有不確定性,我們認為針對不同的未來發展情境做出不同的假設可以更加科學全面地考慮到未來各種發展情況的可能性,具有一定的參考性。在同一情境下,針對不同指標的關鍵假設需要注意其內在關聯性和邏輯一致性。但由于具體企業所面臨的行業及市場環境差異巨大,所以模型假設的實際調整過程中并無統一法則,在這一步驟中也會更多反映出投資者本身對于標的公司未來發展的主觀判斷。CO2rmi.org/25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3.2 平臺建設整合信息資源在氣候科技投融資生態中,初創企業、投資者、政策制定者和第三方支持機構都擁有獨特的信息資源。
73、初創企業掌握具體技術知識,了解行業前沿科技動態;投資者具有對市場需求的洞察,能夠識別潛在的商業機會;政策制定者明確國家或地區的低碳政策導向,能夠提供針對性的政策支持;第三方機構則可以在戰略咨詢、財務管理、傳播推廣、技術研判和市場洞察等多個領域為各方提供綜合性的支持。然而,各主體間溝通渠道有限、成本較高,普遍存在信息壁壘,導致信息難以自由流通、資源難以充分共享,從而使得市場效率低下。因此,搭建初創企業、投資者、政府、以及第三方支持機構共同參與的交流合作平臺意義重大。在平臺中,多方主體可以實現信息與資源的充分共享,以更低的成本和風險來執行項目和創新,從而加速氣候科技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此外,這種集
74、體智慧和資源的聚合還顯著增強了創新能力,為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提供了動力。具體而言,合作網絡的功能可包括:投資者和初創企業之間交流合作網絡的建立將成為資源流動和連接關鍵節點。無論從投資者,還是技術類初創企業的角度,當前普遍面臨著難以尋找到成熟、及時、高效的渠道實現彼此對接的挑戰。因此,在招募高質量的投資者和氣候科技初創企業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雙方定期進行溝通交流的合作平臺,在這一過程雙方可以更密集地實現交流,從而更深入地了解對方,實現更高效和充分的資源匹配。從實現形式上,交流合作網絡的發起者可以比較多元,交流活動的形式也不拘一格。一般而言,在領域內有影響力的資源整合者都是理想的發起者,比如手握初
75、創企業資源的投資孵化機構,連接各類投資者的投資者協會和聯盟,和各類專注于氣候技術和投融資研究的第三方機構等。從活動形式上看,既可以通過舉辦論壇、研討、展覽等傳統形式,也可以按需以技術的實地體驗和投資路演等更加生動的形式來展開。共建合作平臺更是從技術上為投資者和初創企業提供支撐的重要工具。在第二章節中提到,對投資者而言,氣候科技投資需要更高門檻,無論從技術細節還是政策動向上都需要更加專業的觀點和視角;而對于技術初創類企業而言,在早期融資過程中缺乏專業的風險和財務管理能力,使得在與投資者接洽過程中受阻。因此,通過合作機制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雙方的能力建設。在活動的形式上,合作網絡的定期交流主
76、題可以圍繞熱點話題、政策動態、行業進展等進行對話交鋒,也可以邀請行業專家進行知識教學和最佳實踐分享等,這不僅可以幫助參與者更加緊密跟進最新的技術發展和市場信息,而且可以幫助雙方通過合作交流逐漸補足弱項,建立更加全面的能力。rmi.org/26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初創企業加速器是交流合作平臺的一種主要呈現形式,通常以為時3-6個月的加速營的形式開展。當前,我國氣候科技領域的加速器覆蓋了能源、交通、建筑、農業等多個領域。這些加速器通常在初創企業生態系統中擁有廣泛的網絡,將初創企業與潛在投資者、企業合作伙伴、行業專家和導師聯系起來,通過提供指導、資源和資金來加速初創企業的成長。按照發起者
77、與側重點不同,加速器可以分為多種類型。產業驅動型加速器通常以政府或行業協會主導,利用政策和行業資源為某一行業的初創企業集中給予支持。輔導培訓型加速器以企業家、行業專家、創投專家等專家人脈資源為依托,重點關注實踐經驗分享與對企業的針對性指導。企業生態型以大型企業為主導,圍繞大型企業自身戰略發展需求構建初創項目生態。盡管加速器已具有一定規模,但仍存在問題亟待解決。首先,加速器針對氣候科技初創企業的定制性不足。與其他類型的技術相比,氣候技術的投資回報周期更長,有部分價值無法直接體現在其短期的市場回報中。而且氣候科技初創企業涉及的專業范圍廣泛,需要具備全面的行業認知才能夠準確判斷企業價值?,F有加速器開
78、展方式較為同質化,缺少針對低碳行業的定制化服務。其次,加速器內參與主體的多元化程度仍需提升。目前的加速器主要以初創企業與某一相關方(如投資者或政府機構)的雙邊聯系為主,目前市場上仍需要一個能夠集合投資者、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機構共同參與的平臺。Third.Derivative.(D3)案例Third Derivative(D3)是一家關注氣候科技初創企業的加速器,由落基山研究所和New Energy Nexus 共同于2020年12月創立。D3致力于建立一個包容的全球生態系統,通過促進初創企業與加速器、風險投資者、大型企業和智庫的全面深入合作,整合互補優勢,發現、資助和壯大氣候領域的科技
79、初創企業,加速全球能源轉型。當前,部分氣候科技初創企業對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意義重大,但被資本和創投市場忽略??紤]到這一痛點,D3通過市場與技術分析尋找市場盲點,在全球范圍內公開招募氣候科技初創企業,通過對初創技術的氣候影響與市場潛力評估篩選出最具潛力的企業進入為期18個月的加速營。在加速營中,初創企業將獲得D3和RMI在技術及商業方面的專業支持、D3的200人外部導師網絡、有機會與潛在的企業合作伙伴和投資方進行線上或線下會面并展示其技術,同時還可以使用在線資源。D3還將初創企業與風險投資、企業等重要合作伙伴精準對接。這些合作伙伴是初創企業潛在的指導者、客戶、投資者和收購方,將幫助其開展產品、技
80、術驗證及商業模式研發,參與其早期及后續投資,實現初創企業的長期成長。經過近四年的發展,D3已經構建了全球領先的氣候科技企業社群,從超過3000份申請中篩選出225家初創企業,創始人來自100多個國家,籌集投資超過20億美元。在D3的生態系統中,還包括由200名科學家、行業專家和政策制定者組成的導師網絡,14家企業合作伙伴,和管理資產超過120億美元的投資者。rmi.org/27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TIM氣候科技組合行動營案例 落基山研究所設計了“TIM”氣候科技組合行動營,力圖通過組合行動加速中國氣候科技的發展和落地應用,推動各行業低碳清潔轉型?!癟IM”氣候科技組合行動營是以識別
81、氣候科技在零碳能源轉型中的發展方向為基礎,加快技術突破和商業化應用為核心,通過高質量技術和行業研究分析、高效率技術孵化和落地試點實施、高規格投融資機制建立等方式,整合利益相關方優勢資源并促進行業交流和共同行動的機制。其中“T-I-M”構成了行動營的“金三角”,分別包括:TIM主要包含對清潔氣候科技的特點、減排潛力、適用場景、成本收益和發展路徑的深入研究和探討,以及對發展階段和優先級的評估以及對突創性技術發展前景的預判。具體行動包括定期發布清潔氣候科技系列研究報告、形成氣候科技清單和其他政策建議、建立清潔氣候科技人才庫和策劃組織針對熱門技術話題的專家研討等。主要包含建立一套以研發、培育、投資和商
82、業化為導向的一體化氣候科技孵化機制,以及借助地方政策、產業和資金等資源開展技術落地試點示范項目。具體行動包括打造氣候科技投資孵化器、創建地方清潔氣候科技項目庫和推進試點示范項目落地實施和規?;?。主要包含搭建一個清潔氣候科技匯集和分享平臺,通過報告發布和案例分享等方式展示“TIM”氣候科技組合行動營的成果,交流學習國內國際氣候科技進展和優秀實踐,以及增強投資者、技術供應商和企業的互動,創造投研機遇。具體行動包括傳播分享“TIM”氣候科技組合行動營成果、舉辦氣候科技國際年會、技術展覽和創新大賽等。rmi.org/28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3.3 金融產品創新拓寬融資渠道如前文所分析,氣
83、候科技企業由于其技術門檻較高,疊加初創企業本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諸多不確定性,正面臨嚴峻的融資困境。這類企業在早期階段通常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用于研發和市場拓展,但由于其技術和市場的不確定性,傳統金融機構往往對其融資持謹慎態度。為了解決這一困境,針對金融工具的創新成為必經路經,顯得尤為重要。從純商業的角度來看,投資者或資金提供方在決定投資特定項目或技術時,其核心邏輯是如何在可控風險的前提下實現收益的最大化。盡管目前氣候科技的投資主要由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主題資金主導,投資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會責任的驅使,但要實現資金的可持續流入,仍需要進行融資產品的機制進行改進,在風險和收益兩個方面開展
84、創新。氣候科技初創企業面臨多種風險,包括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等。投資者在評估這些風險及其對投資決策的影響時,能夠理清各類風險之間的關系和影響非常重要。然而,現實情況下,許多投資者可能缺乏這種能力,導致他們對該領域的風險管控信心不足。因此,投資者往往對向這些領域投入資金,尤其是所需的大額資金,表現得非常猶豫。在此背景下,融資產品創新成為幫助投資者縮小投資風險敞口的關鍵途徑。部分創新方向如下:除了機制本身的創新外,當前市場正積極將初創企業投資與氣候金融科技相結合。通過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為氣候初創企業提供更精確的風險評估和管理工具,提高投融資過程的透明度和效率。這些技術
85、支持設計并發行創新的金融產品,如綠色債券和碳信用,拓寬融資渠道,吸引全球投資者的關注和參與。具體而言,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實時分析和預測氣候風險及市場變化,為投資者提供準確的決策依據;區塊鏈技術確保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性,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這些科技手段不僅有效降低了投資風險,還通過實時監控和智能投顧服務,優化投資決策,從而引入更多資本流向氣候科技初創企業,支持其可持續發展和技術創新。保險機制:包括針對氣候科技項目的特定風險提供保險,如技術失敗保險和施工保險。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這些保險,在項目研發失敗或施工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時獲得賠償,從而降低技術和施工風險;以及針對項目未來收益提供保
86、障的保險,例如,太陽能或風能項目可以通過簽訂長期電力購買協議(PPA),并為預期收入投保。如果未來市場價格波動或政策變化導致收入減少,保險公司將進行賠付,保證投資者的預期收益。公共部門風險擔保:政府可以通過提供風險擔保、政策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措施,降低投資者的政策風險。以歐盟為例,其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就包含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資金補貼,鼓勵私人資本投入氣候科技領域?;旌先谫Y模式:通過公私合作(PPP)和混合融資模式,將政府和私人資本的優勢結合起來,共同分擔項目風險。例如,英國的綠色投資銀行(Green Investment Bank)通過與私人投資者合作,成功支持了
87、多個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實施。風險控制rmi.org/29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風險分擔型金融工具混合融資混合融資是一種結合私人資本和公共資本(或者慈善資金)來資助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融資方法。這種金融工具的核心目的是通過利用公共或慈善資金的催化作用,降低項目風險,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資,尤其是在那些市場機制不足或風險較高的地區和行業?;旌先谫Y依托風險緩解與收益保障兩大優勢,為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領域工作的初創企業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來源。一方面,混合融資在進行項目融資設計時,先基于公共資金進行項目前期建設,在項目收益可預測的情況下,再引進私人資本;同步匹配優良的風險管控機制和政
88、府背書等方式降低項目投資風險,共同降低私人資本進入風險。例如,澳大利亞清潔能源融資公司(CEFC)自啟動至2017年12月31日,成功實現了58億美元帶動了160多億美元的清潔能源項目投資。另一方面,混合融資以低回報率的公共資金為主導,吸引私人資本投資,拓寬氣候項目融資渠道。例如綠色氣候基金(GCF)在中國山東的首個氣候項目,其1.8億美元的貸款利率只有0.75%,且有五年的寬限期。在收益給定的情況下,公共資金的低回報率可將項目收益出讓給私人資本,進一步吸引其對氣候項目進行投資。另一方面,混合融資進一步放大公共資金的投資引導作用,營造良好的氣候投融資生態?;旌先谫Y通過公共優惠官方發展援助資金(
89、ODA)等作為引導資金,進一步吸引更多公共資金投資氣候變化領域。例如,GCF在山東綠色發展基金項目中,山東省政府的投資占項目總投資的25%,且項目后期還將通過設立子基金的方式,持續吸引更多地方政府為當地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和適應氣候變化領域出資,為后續氣候項目的開展提供示范,使當地公共資金可持續地流入氣候治理領域。圖表18 .混合融資機制示意圖46.財政發展金融機構(DFI)綠色氣候基金(GCF)碳稅收入混合融資商業投資者項目項目商業投資者綠色銀行也直接為具有聯合投資者的項目提供融資每筆綠色銀行投資(不管是基于項目還是直接投資)都具有私人聯合投資優先債優先債多個投資機構將綠色銀行資本化綠色銀行為目
90、標市場的可重復融資提供產品企業A企業B企業C綠色銀行使用一系列金融結構來釋放市場潛力,降低風險并滿足特定的市場需求1234rmi.org/30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收益提升追求收益是所有投資行為的終極目標。在已經承擔了高風險的前提下,投資者自然會追求高收益。然而,對于初創企業,尤其是氣候科技領域的初創企業,其未來的發展和收益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因此,通過融資產品的創新幫助投資者識別并捕捉氣候科技項目的巨大上升潛力,是提高投資者投資積極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收益提升的方式有多種,但主要可以分為直接提升和間接提升兩種。直接提升指通過金融產品的設計和特性,直接增加投資者的收益。直接提升方式旨在
91、立即增加投資者的收益金額,使其在特定時間內獲得更高的回報,以此來吸引其投資。常見的機制包括:間接提升是指通過其他因素或機制,間接增加投資者的收益。間接提升方式通過優化投資環境和條件,使投資者在較長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實際收益。這一類的因素或創新方向有許多,常見的有:高收益率金融工具:例如,綠色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通常會提供較高的票面利率,以吸引投資者。盡管這些債券的風險較高,但其回報率也相應增加。投資者可以通過持有這些高收益債券,獲得比傳統金融產品更高的利息收入。收益分成和獎金機制:一些創新的融資產品,如綠色私募股權基金和可持續發展投資基金,通常設有收益分成和獎金機制。這些基金會在項目成功后,將部
92、分利潤分配給投資者。通過這種方式,投資者可以在項目取得成功時,分享更高的收益。創新收益結構:某些創新金融產品通過復雜的收益結構,提供多層次的收益。例如,可轉債允許投資者在債券和股票之間轉換,既能享受債券的穩定收益,又能在企業表現良好時轉股,獲得更高的股息和資本增值收益。這種靈活的收益結構使得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情況,選擇最有利的投資策略,最大化收益。稅務優惠:稅收優惠可以包括減免資本利得稅、所得稅抵扣等,從而提高投資者的實際收益。例如,美國的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對綠色債券的持有者提供不同形式的稅收減免,直接提升了投資者的凈收益。靈活金融市場: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市場對綠色金融產品的需求不
93、斷增加。這種需求增長會導致這些產品在二級市場上溢價交易,投資者可以通過買賣這些金融產品,獲得資本增值收益。例如,某些綠色債券在發行后由于市場需求旺盛,其價格會在二級市場上升,使得早期投資者可以通過出售債券獲得資本利得。rmi.org/31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收益提升型金融工具可轉換債券融資可轉換債券(Convertible Bond)是一種介于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之間的融資方式??赊D債投資人以債務協議方式投資,在特定條件下(一般是下一輪股權融資時),可以將可轉債的本金和利息轉換為公司的優先股。該融資工具的優勢體現在:我國可轉債在創新企業中的應用可追溯至2017年 創新創業公司非公開發
94、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業務實施細則(試行)發布,該細則明確了創新創業公司非公開發行可轉債的具體制度安排,并在新三板掛牌的創新層公司和非上市非掛牌企業中推行。同年,藍天環保、蘇州旭杰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蘇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公告其“雙創可轉債”獲批上市,標志著可轉債做為重要創新型金融工具,在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重點支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企業發揮重要作用。盡管可轉債的創新匹配適用性優勢明顯,但在氣候科技投融資場景下,目前可轉債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對標國際市場,為激活初創企業融資來源,未來中國可轉債可以在現在的基礎上豐富可轉債種類(如合成可轉債、強制轉股可轉債、反向可轉債等),
95、在條款設置上更加多元化,并根據發行主體、發行需求進行調整,幫助財務表現和信用資質較弱,但成長性較強的科技型企業而言,擴充融資渠道。對于規模較小、資質一般但增長預期較好的中小型科創企業而言,可轉債的融資成本相對較低,同時隨著公司正股價格增長,部分投資人選擇轉股則會減輕公司的償債付息壓力。而對于投資人而言,可轉債能夠隨著正股價格波動而形成套利空間,又因為其債券屬性使其相對于股票更加“抗跌”,并且可轉債轉股的特性也為投資人提供了一定的安全彈性空間。rmi.org/32中國氣候科技投融資市場洞察與展望1“國新辦舉行 權威部門話開局 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有關情
96、況”,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3年7月27日,http:/ China Became the World s Leader on Renewable Energy,Yale 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March 13,2024,https:/e360.yale.edu/features/china-renewable-energy5“產銷量連續九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市場受歡迎”,新華網,2024年2月1日,http:/ Hydrogen Review 2023,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September 2023,http
97、s:/www.iea.org/reports/global-hydrogen-review-20237“成本比歐美低75%,中國綠氫電解槽市場有望重塑光伏榮光”,澎湃網,2022年6月9日,https:/ energy was top driver of China s economic growth in 2023”,Carbon Brief,January 25,2024,https:/www.carbonbrief.org/analysis-clean-energy-was-top-driver-of-chinas-economic-growth-in-2023/9“中國風險投資的新機遇
98、:工業綠色低碳轉型”,Dialogue Earth,2024年 3月6日,https:/dialogue.earth/zh/1/119699/10金融驅動重工業行業低碳轉型,落基山研究所,2023年12月6日,https:/ PV Global Supply Chains,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22,https:/www.iea.org/reports/solar-pv-global-supply-chains12What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CO2 emissions in China?,International Energ
99、y Agency,https:/www.iea.org/countries/china/emissions;“Analysis:Clean energy was top driver of China s economic growth in 2023”,Carbon Brief,January 25,2024,https:/www.carbonbrief.org/analysis-clean-energy-was-top-driver-of-chinas-economic-growth-in-2023/13“中國風險投資的新機遇:工業綠色低碳轉型”,Dialogue Earth,2024年
100、3月6日,https:/dialogue.earth/zh/1/119699/羅蘭貝格“預見2023”中國行業趨勢報告,Roland Berger,2023年1月12日,https:/ 比亞迪第二”,北極星電池網,2023年5月4日,https:/ 比亞迪市場份額達22%”,第一電動,2024年2月9日,https:/ Hao,中國綠色金融,2023年10月31日,https:/unctad.org/system/files/non-official-document/MYEM2023_31Oct_presentation_-_Chen_Hao.pdf19周嘉燕,2023年中國中小企業綠色低碳
101、發展路徑研究報告,艾瑞咨詢,2023年8月8日,https:/ 2023年發行量再超萬億元”,新華財經,2024年1月22日,https:/ 學術前沿,2024年1月26日,http:/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 2022,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https:/www.gsi-alliance.org/wp-content/uploads/2023/12/GSIA-Report-2022.pdf27數據來源:彭博新能源財經,多邊銀行氣候融資聯合報告,富時羅素,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
102、,KPMG,落基山研究所整理28數據來源:彭博新能源財經,多邊銀行氣候融資聯合報告,富時羅素,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KPMG,落基山研究所整理29數據來源:落基山研究所30數據來源: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Index,落基山研究所整理31米磊等,我國金融創新供給科技創新的難點與對策研究基于科技革命視角,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數字報,2022年10月31日,http:/ heimburg,et al.Designing Responsible Innovation Ecosystems for the Mobilisation of Re
103、sources from Business and Finance to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ility.A View from Industry,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Research,2020,2(4):e200033.http:/doi.org/10.20900/jsr2020003335數據來源:Marc Dreyer等,落基山研究所整理36Energy Technology Perspectives,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21,https:/ time
104、from initial venture capital funding to IPO exit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2005 to 2022,Statista Research Department,September 22,2023,https:/ Ventures,Nicolas Sauvage,“Cleantech 2.0:Why will it be better this time?”,July 4,2021,https:/nicolas- J,特區經濟,2024,(03):100-103.40關于印發 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的通知,
105、國務院辦公廳,2024年6月19日,https:/ Why)We Measure Climate Impact”,Third Derivative,March 9,2022,https:/www.third-derivative.org/blog/why-and-how-we-measure-climate-impact43“How(And Why)We Measure Climate Impact”,Third Derivative,March 9,2022,https:/www.third-derivative.org/blog/why-and-how-we-measure-climate
106、-impact44“How Investors Can Incorporate Carbon into Their Decision Making”,BCG,May 12 2023,https:/ 重視合作,旨在通過分享知識和見解來加速能源轉型。因此,我們允許感興趣的各方通過知識共享 CC BY-SA 4.0 許可參考、分享和引用我們的工作。.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除特別注明,本報告中所有圖片均來自iStock。RMI Innovation Center22830 Two Rivers RoadBasalt,CO 81621www.rmi.org2024年11月,落基山研究所版權所有。Rocky Mountain Institute和RMI是落基山研究所的注冊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