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2024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大有可為(5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普華永道:2024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大有可為(59頁).pdf(5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02024年11月大有可為普華永道全球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第八期)中國報告中國報告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前 言目目 錄錄體育產業發展前景可期政府青睞體育服務經濟體育國際化進入新征程人工智能賦能體育創新以專業提升體育競爭力重大賽事運作模式革新女性體育價值穩步上升體育公益事業蓬勃發展0306152127364146521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2前前 言言在浩渺的歷史長河中,體育運動宛如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描繪著人類追求健康、挑戰極限、凝聚人心的壯麗篇章。在新時代背景下,體育不僅意味著一項項競技活動,更是文化傳承、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2、的重要推動力。生活社交的新平臺生活社交的新平臺。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體育運動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休閑社交生活方式。無論是清晨的跑步者,還是專業的攀巖者,更或是虛擬競技的參與者,人們跨越年齡、性別和地域的限制,惺惺相惜,同頻共振,共同詮釋著體育的魅力。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經濟發展的助推器。體育成為提振消費的重要抓手,“賽事經濟”火爆出圈,撬動著旅游、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體育用品制造、體育賽事運營、體育培訓等龐大產業鏈正匯聚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國家文化的傳播者國家文化的傳播者。體育是一種文化,它跨越國界,連接世界。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們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嶄新的風采,贏得了
3、廣泛的贊譽和尊重,進一步提升了國家的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具有極高的社會價值。我們已連續發布多期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中國報告,以幫助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行業趨勢、把握相關機遇,共同為體育強國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本期調研數據收集時間為2024年1月至5月,主要探討了體育產業發展前景、體育服務經濟、人工智能賦能體育創新等八個方面的議題。周 星普華永道中國體育行業主管合伙人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賦能41%的受訪者認為內容創作和投放是該技術在體育領域的最主要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實施生成式人工智
4、能實施60%的受訪者尚未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計劃中國體育行業領導者視角中國體育行業領導者視角市場增長前景市場增長前景未來3-5年中國體育市場的平均增長率為6.1%(上一年5.2%)政府推動體育發展的目標政府推動體育發展的目標30%的受訪者選擇了促進全民健身和公眾健康認可政府所做努力認可政府所做努力48%的受訪者認為政府的體育發展愿景、戰略、目標是經過深思熟慮、周詳考量的3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4重大賽事掣肘重大賽事掣肘44%的受訪者認為資金問題是制約大型賽事申辦的主要障礙重大賽事模式重大賽事模式80%的受訪者認為應采取多地聯合舉辦的方式重大賽事重大賽事ESG理念理念63%
5、的受訪者認為應縮小新建規模,以可持續地方式更多利用現有體育基礎設施成功開發女性體育項目成功開發女性體育項目21%的受訪者認為合作與贊助是最重要的促進因素吸引更多人關注女性體育吸引更多人關注女性體育23%的受訪者認為內容及播出方式多元化是關鍵推動因素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體育產業體育產業發展前景可期發展前景可期過去幾年,體育產業以獨有的活力和無限的潛力,迅速崛起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創造投資機會的關鍵力量。虛擬競技、戶外運動、體育培訓等新興賽道的不斷拓展,不僅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更為業界開辟了多元化的增值路徑。雖然全球面臨地緣政治沖
6、突、經濟增長放緩等諸多挑戰,但本年度體育行業調研數據總體積極向好,全球和中國受訪者對體育市場增長前景均持樂觀態度。015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61.全球體育市場信心穩中有增全球體育市場信心穩中有增調研發現,受訪者對全球體育市場增長前景均持樂觀態度,未來3-5年全球體育市場平均增長率約為7.3%,較去年6.6%有所上升。其中34%的受訪者認為全球體育市場增長率將大于兩位數。按照受訪者最熟悉的所屬地市場分類,受訪者認為北美地區增長率超過兩位的比例高達43%。北美地區以“贊助+轉播+特許+門票”為四大支柱的現代體育商業已高度成熟,體育經紀引領全球,持續吸引著全球頂尖大型賽事在北美
7、地區舉辦,進一步完善了產業發展環境。4%4%4%0%62%56%67%57%34%40%29%43%0%10%20%30%40%50%60%70%80%全球亞洲歐洲北美圖表圖表1:未來:未來3-5年體育市場增長潛力年體育市場增長潛力(按受訪者最了解的市場劃分)0%0-10%10-20%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67圖表圖表2:未來:未來3-5年年全球全球不同板塊收入增長預測不同板塊收入增長預測媒體版權商業和贊助體育博彩票務和酒店業周邊商品和消費產品運動隊/特許經營估值2023年2024年就各板塊增長趨勢而言,未來3-5年,體育行業不同板塊收入增長較2023年大多有所上升。收入增
8、長預期最高的板塊是運動隊/特許經營估值(7%);較2023增長幅度上升最大的是商業和贊助(6.3%),提高了0.9%;媒體版權2024年收入增長預期較2023年則有所下降。媒體版權領域有幾個因素值得關注:一是體育賽事版權費用不斷攀升,體育直播平臺利潤承壓;二是隨著數字傳播技術的應用,商業壁壘下降,廣播公司、流媒體平臺和數字提供商之間的競爭加劇。7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6.1%5.4%6.7%4.5%4.9%6.6%5.2%6.3%6.9%5.9%5.7%7.0%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體育投資市場方面,45%的中國受訪者認為亞洲是未來幾年最活躍的是體育投資
9、市場,其次為北美(25%)、中東(16%)和歐洲(10%)。長期以來,北美一直被視為體育投資熱度最高的市場。根據SportsTechX發布的2023全球體育科技生態體系報告,2018年至2022年期間,北美在體育領域的融資額高達181億美元,其次是亞太(77億美元)和歐洲(53億美元);2022年香港地區以4.69億美元成為亞太地區獲得融資最多的城市。伴隨政府對體育事業的大力支持,群眾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以及新技術新創新的持續加持,風險投資機構認為,未來亞洲地區將催生出更多的體育科技初創企業乃至獨角獸企業,且亞洲地區體育科技初創企業在持續創造更高市場價值方面的表現要大大超過北美地區企業4。未來
10、,亞洲地區在體育創新方面的潛力不可小覷。亞洲,45%北美,25%中東,16%歐洲,10%澳洲,2%南美,2%亞洲北美中東歐洲澳洲南美圖表圖表3:未來:未來3-5年體育投資最活躍的市場年體育投資最活躍的市場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8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2.中國體育發展空間進一步釋放中國體育發展空間進一步釋放中國高度重視體育產業發展,從體育賽事和體育制造業兩端發力,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當前,居民體育健身熱情高漲,一批體育領域的“中國智造”高端品牌面世,體育產業規模再創新高。調研顯示調研顯示,中國受訪者預期未來中國受訪
11、者預期未來3-5年中國體育市場平均增長率為年中國體育市場平均增長率為6.1%,高于上一年高于上一年的的5.2%。2.1體育產業成為新興增長動能體育產業成為新興增長動能從總量規模來看從總量規模來看,產值規??焖僭鲩L產值規??焖僭鲩L。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至2022年,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5.4%,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0.6%提升至1.08%。體育產業增加值規模已達到金融業的1/8,文化產業的1/4,信息、軟件和技術服務業的1/3。體育產業正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圖表圖表4:中國體育產業概況:中國體育產業概況(2016-2022年)19,00022,00026,57
12、929,48327,37231,17533,0086,4757,81110,07811,24810,73512,24513,09211.1%15.7%20.9%10.9%-7.2%13.9%5.9%17.8%20.6%29.0%11.6%-4.6%14.1%6.9%-10%-5%0%5%10%15%20%25%3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產業總規模(億元)增加值(億元)總產出增長率增加值增長率來源:國家統計局,普華永道分析整理9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10圖表
13、圖表5:2022年中國體育產業細分結構概況年中國體育產業細分結構概況從內部結構來看從內部結構來看,體育服務業快速發展體育服務業快速發展。2022年體育服務業增加值為9,180億元,占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70%,比2015年提高近20%。體育用品及相關銷售出租與貿易代理、體育教育與培訓、體育場地和設施管理、體育健身休閑活動四個細分領域增加值貢獻占比較高。體育制造創新能力體育制造創新能力邁邁上上新新臺階臺階。2022年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增加值為3,686億元,占比為28.2%。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增加值為226億元,占比為1.7%。體育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達到95
14、家,比上一年度增加37家。截至目前,本土品牌已占據前20大品牌中約60%的市場份額1。來源:國家統計局,普華永道分析整理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28.2%體育場地設施建設1.7%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銷售、出租與貿易代理24%體育教育與培訓14%體育場地和設施管理8%體育健身休閑活動7%其他體育服務6%體育管理活動5%體育傳媒與信息服務4%體育競賽表演活動1%體育經紀與代理、廣告與會展、表演與設計服務1%體育服務業70.1%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2.2 體育消費大國再顯活力體育消費大國再顯活力隨著健康中國戰略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
15、以及冬奧會、大運會、巴黎奧運會等對全民體育活動的積極影響,中國體育消費持續火熱,成為消費領域一大亮點。中國城市消費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體育消費規模達到1.5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到2.8萬億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體育娛樂用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1.2%,遠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的增速。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3億,這一龐大的中老年人群正在成為戶外體驗、健身鍛煉、康復訓練等體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根據2023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50歲以上參與健身人群占比已經由2022年的2.38%提升到4.82%,在各年齡段人群中增長最快。根據全球健康研究所發布的全球健康經濟觀
16、察2024報告,初步估計2023年體育活動消費的全球市場規模達到1.06萬億美元。中國達到1,554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14.7%,位居全球第二2。全球前十大體育活動消費市場全球前十大體育活動消費市場2020年年2021年年2022年年2023年年2023年排名年排名美國美國232.5339.1360.7376.81中國中國134.2161.9150.3155.42英國英國35.648.549.352.93德國德國36.140.040.341.64日本日本40.142.538.737.25法國法國25.529.928.531.66韓國韓國24.227.529.426.87加拿大加拿大16.0
17、20.524.524.58澳大利亞澳大利亞18.320.222.124.29意大利意大利16.220.918.919.910圖表圖表6:全球前十大體育活動消費市場(單位:十億美元):全球前十大體育活動消費市場(單位:十億美元)來源:The Global Wellness Economy Monitor 2024,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注:此處體育活動消費主要指健身休閑類體育活動隨著體育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體育賽事的輿論和經濟影響進一步凸顯,新一輪行業發展一觸即發,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11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
18、123.未來機遇與挑戰并存未來機遇與挑戰并存本次調研對未來3-5年體育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分析。中國受訪者認為生活成本增加、媒體環境的轉變、潛在經濟放緩、粉絲喜好和行為的改變是未來面臨的四大重要挑戰。除了生活成本和潛在經濟放緩,全球受訪者將地緣政治不穩定、監管框架收緊列為重要威脅。關鍵助力方面,女性體育運動被超過75%的中國受訪者列為最積極的影響因素,這得益于冬奧會、大運會、巴黎奧運會上各項目女性運動員所取得的優異成績及其在場外展現的超高商業價值。ESG議題和機構投資者這兩個因素也有超過四成選擇。物聯網、區塊鏈,以及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也受到中國受訪者的重視,被視為推
19、動體育產業進步的因素。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市場力量中的排名出人意料地低,國內外受訪者皆如此,這表明領導者尚未意識到或認識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變革力量及其推動增長的潛力。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圖表圖表7:中國受訪者對體育產業關鍵挑戰與關鍵助力的排名:中國受訪者對體育產業關鍵挑戰與關鍵助力的排名關鍵挑戰關鍵挑戰關鍵助力關鍵助力粉絲喜好和行為的改變體育器材和設施中的物聯網生活成本增加女性體育運動的增長媒體環境的轉變ESG議題日益重要潛在經濟放緩機構投資者的作用不斷增強監管框架收緊越來越多地利用新興技術(如區塊鏈、AR/VR)地緣政治不穩定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新比賽/
20、錦標賽的出現數字資產(如NFT)的增長1234567812345613體育投資者方面,受訪者認為專注于體育行業的私募股權和投資基金(29%)是未來幾年體育行業最活躍的投資者。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參與者,機構投資對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不完全統計3,截至2023年12月,國內體育領域共發生49起投融資交易,融資總額超81.97億元人民幣;從數量來看,機構投資者最關注的體育賽道依次為:電競、戶外運動、體育科技、健身以及體育場館。其中,電競賽道的投資頗受中東財團青睞;戶外運動多為創投;體育科技、健身及體育場館領域的投資來源較為多元,既有各類投資機構,也有個人投資、股權投資和IPO
21、。專注于體育行業的私募股權和投資基金3%6%6%7%13%17%18%29%0%5%10%15%20%25%30%35%圖表圖表8:未來:未來3-5年體育行業最活躍的投資者年體育行業最活躍的投資者運動員支持基金/名人投資者企業廣告商和贊助商綜合型的私募股權和投資基金個人投資者:天使投資者和企業家主權財富基金風險投資公司家族辦公室13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14政府青睞政府青睞體育服務經濟體育服務經濟體育,不僅是賽場上的競技,更是公眾越來越認同的生活方式。隨著體育與各領域融合逐步加深,特色化的體育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地區把體育作為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重
22、要手段。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強調,“體育產業對經濟發展具有乘數效應、融合效應、帶動效應”。相關統計顯示,在參與型體育賽事中,外地參與者的體育直接消費對吃、住、行等間接消費的帶動比例高達1:13 5。02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1.政策引導初顯成效政策引導初顯成效,“體育體育+消費消費”試點再起航試點再起航近年來,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改委、文化和旅游部等多個部門陸續出臺多項體育產業相關政策。各?。▍^、市)聚焦細分領域,精準施策。既有直接針對體育產業、體育消費相關的政策和實施意見,也有引導資金適當傾斜、賽事活動優先保障、改善體育消費環境
23、等方面的舉措。調研顯示,48%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政府的體育發展愿景、戰略和目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贊同和非常同意占比),相比之下,全球這一比例僅為25%。這說明中國政府在促進體育發展規劃引導方面所付出的努力獲得了較高認可。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彰顯政府施政成效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彰顯政府施政成效。2020年國家體育總局公布40個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2022年試點城市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6,821億元,較2020年增長17.95%,取得了顯著成效,有效釋放了體育消費潛力6。體育消費試點再深化體育消費試點再深化。2023年7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關于恢復和擴大體育消費的工作方案,要求“深化消費試點示范”,以試
24、點不斷優化體育消費環境、豐富優質體育產品供給。2024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強調激發體育消費,深化促進體育消費試點工作,培育一批國家體育產業和體育旅游發展載體。圖表圖表9:所在地政府的體育發展愿景、戰略、目標經過深思熟慮:所在地政府的體育發展愿景、戰略、目標經過深思熟慮中國全球非常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14%26%35%18%7%6%9%38%24%24%0%5%10%15%20%25%30%35%40%15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16同時,中國受訪者對政府政策目標效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全球水平。其中,“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激發民族自豪感和
25、認同感”、“提高競爭力,取得國際成功”這三項“非常有成效”的占比均超過了30%,而全球受訪者在這三項“非常有成效”的占比分別為15%、13%和10%。然而,“對經濟產生積極影響”的效果并不顯著;特別是在“支持民營企業投資體育發展”方面,21%的受訪者認為“毫無成效”。這也表明,政府還需進一步調查研究民營企業投資體育行業的訴求,制定更多精準有效的政策。圖表圖表10:政府:政府目標的實現程度目標的實現程度毫無成效稍有成就較有成效有成效非常有成就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3%3%6%21%12%17%20%31%37%32%40%29%26%23%20%17%18%26%29%20%
26、20%14%31%21%23%26%37%37%31%9%9%11%促進公眾健康和全民健身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激發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提高競爭力,取得國際成功促進社會包容和多樣性支持民營企業投資體育發展對經濟產生積極影響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2.體育活動惠及民生體育活動惠及民生,“體育體育+旅游旅游”特色再閃耀特色再閃耀促進公眾健康和全民健身,無論是在全球(25%)還是在中國(30%)均被受訪者認為是政府發展體育的首要目標。通過舉辦全民健身日、大眾冰雪季等活動,我國有效豐富完善了群眾身邊的體育賽事和活動;推進大型場館多方式向周邊居民開放,推進“15分鐘健身圈”、“國球進公園、國球
27、進社區”,則有效提升了開展健身鍛煉的便利性。截至2023年底,全國體育場地達459.27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89平方米,提前實現了“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中提出的2.6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目標7。隨著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豐富和完善,可以說人民群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健身活動體驗和幸福感。30%18%16%14%11%7%3%25%14%13%14%13%14%8%0%5%10%15%20%25%30%35%圖表圖表11:政府推出體育(及相關)舉措的最重要目標:政府推出體育(及相關)舉措的最重要目標促進公眾健康和全民健身對經濟產生積極影響提高競爭力,取得國際成功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激發民族自豪感
28、和認同感促進社會包容和多樣性支持民營企業投資體育發展中國全球17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18多地體育旅游走出特色多地體育旅游走出特色。與奧運賽場爭金奪銀的高光時刻交相輝映的是中華大地上燃起的體育賽事旅游熱潮。今年5月舉辦的“奧運會資格系列賽”吸引國內外觀眾4.5萬人次,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達6.43億元,間接經濟效益達14.02億元8。在新媒體、短視頻等多元化傳播渠道的加持下,“村超”、“村BA”等民間體育賽事火爆出圈。三四線以及中小型城市和鄉鎮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風土人情,拓展帶有濃濃鄉土味的百姓賽事,并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聚寶盆”。隨著“跟著賽事去旅游”、“一城一賽”等實踐的
29、不斷深入,以體育賽事串連自然、人文、特色節慶等資源,打造“體育+”融合消費場景,推進文體商旅融合,成為各地發展體育旅游的典型路徑。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193.全力增加財政支持全力增加財政支持,“體育體育+跨界跨界”探索新力量探索新力量體育賽事和活動的流量變成了經濟的“能量”和經濟的“增量”。在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同時,體育與文化、信息、農業等相關產業的融合也在不斷深化,“工業+體育”(首鋼賽車谷)、“教育+體育”(優秀退役運動員進校園任教)、“紅色文化+體育”(首屆粵閩健康徒步)等“體育+”的多元形態不斷顯現,成為推動地方經濟跨界融合發展的新方式。針對面向未來的跨界融合發
30、展趨勢,增加資金和財政支持(23%)成為中國受訪者的首要期許;提供政策和監管支持(15%)緊隨其后,說明政府目標舉措需要更多資金和有效政務服務來支撐。相對而言,全球24%的受訪者選擇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從側面說明,中國受訪者對當下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滿意度較高??傮w來看,受訪者對政府的要求相對分散,一方面體現了多元化主體對政府服務的訴求差異較大,另一方面則預示著政府在制定規劃和支持政策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各地特色和當前緊要任務,做好平衡性選擇。圖表圖表12:對對政府最迫切的要求政府最迫切的要求提供資金和財政支持23%15%13%12%14%4%7%10%25%14%10%24%10%6%6%6%0
31、%5%10%15%20%25%30%提供政策和監管支持鼓勵民眾與體育活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提供獎勵,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履行激勵創新和技術進步提高運動員福利水平中國全球19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20體育國際化體育國際化進入新征程進入新征程2012年至2023年,我國共獲得世界冠軍1,244個,創超世界紀錄161次。在巴黎奧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取得我國參加夏季奧運會境外參賽歷史最好成績。從初露鋒芒到全面開花,中國已成為世界體育舞臺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03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1.體育成為國
32、際交流新窗口體育成為國際交流新窗口體育具有“健康、向上、公平、公正、競爭、友愛、團結”等特征,是“世界通用的肢體語言”。在賽場內外散發出耀眼光芒的中國運動員們,以及技術水平先進的中國體育用品,成為世界再一次感知中國、讀懂中國的新窗口。傳遞中國文化價值傳遞中國文化價值。體育鋪路搭橋,文明交流互鑒,體育賽事活動成為展示中國新時代文化的重要途經。越來越多的00后運動員嶄露頭角,屢創佳績。賽場之中,他們沉著冷靜,專注投入;賽場之外,他們朝氣蓬勃,粉絲眾多,展現出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的多元與豐富。中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孫穎莎賽前被2024巴黎奧運會評選為最值得關注的12位頂級運動員。據微博統計,巴黎奧運會期間
33、,378位中國奧運選手開通了微博賬號,粉絲總量突破2.3億,較東京奧運會實現翻倍增長。一些運動員在海外社交媒體開設賬戶,與全球體育迷開展互動。中國體育中國體育品牌品牌走上國際舞臺走上國際舞臺。中國體育用品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從客戶需求出發,利用科技手段提供定制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產品質量獲得高度認可。如中國場地自行車隊的自行車使用的T1100碳纖維材料,為全球同類車架產品中重量最輕。2024年上半年,中國體育用品及設備出口同比增長16.7%。一批批中國創新的體育產品惠及全球各地,越來越多中國傳統運動品牌戰略收購國外運動品牌,一系列中國運動品牌簽約國際知名運動員,中國體育品牌全球化步伐正在
34、加快。21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22圖表圖表13:2024年在中國設置舉辦地點的國際體育賽事年在中國設置舉辦地點的國際體育賽事序號序號時間時間賽事名稱賽事名稱舉辦地點舉辦地點11.30-2.4花樣滑冰四大洲錦標賽中國上海22.8-2.11女籃奧運資格賽中國西安等32.22-2.26男籃亞洲杯預選賽第一窗口期中國西安43.22-3.24國際劍聯女重世界杯中國南京54.5-4.6花樣游泳世界杯首站中國北京64.9-4.14羽毛球亞錦賽(單項)中國寧波74.2田徑鉆石聯賽廈門站中國廈門84.27田徑鉆石聯賽蘇州站中國蘇州94.28-5.5湯姆斯杯世界男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尤伯杯世界
35、女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中國成都104.15-4.21國際乒聯男子、女子單打世界杯中國澳門115.16-5.19巴黎奧運會資格系列賽(綜合)中國上海125.17-5.19國際劍聯花劍大獎賽中國上海135.28-6.2世界女排聯賽中國澳門146.11-6.16世界女排聯賽中國香港1510.18-10.20游泳世界杯中國上海1611.19-11.24世界羽聯中國大師賽中國深圳1711.29-12.1速度滑冰世界杯北京站中國北京1812.1-12.8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杯中國成都1912.6-12.8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中國北京2012.11-12.15世界羽聯巡回賽總決賽中國杭州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
36、研(第八期)中國報告222.更多國際元素融入中國更多國際元素融入中國近年來,中國舉辦國際體育賽事經驗豐富,效益顯著,吸引了國際體育組織和賽事紛紛來華合作。中國體育發展環境的優越性和國際認可度不斷提升。國際賽事落地中國國際賽事落地中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多次對中國的辦賽能力贊不絕口。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2024年國內外重要賽事一覽9,共提及68項國際賽事,其中有20項在中國設置舉辦地,占比接近30%。作為水平最高的田徑單日賽,世界田徑鉆石聯賽全年15站比賽中有兩站在中國舉辦,足見世界田聯對中國的青睞。在交流來訪的帶動下,一批國際組織進入中國發展。如2024年4月,國際皮劃艇聯合會杭州代表處正式揭牌
37、,該代表處是國際皮劃艇聯合會在中國的首個分支機構,并定為國際皮劃艇聯合會亞洲總部。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國際體育旅游入境激增國際體育旅游入境激增。2023年出入境團隊旅游全面恢復,圍繞體育賽事的個人體育旅游快速回暖。根據有關數據10,2023年杭州亞運會期間(9.23-10.8),前往杭州的國際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20倍。2023年體育旅游服務貿易進口額高達435.68億元,同比增長186%11,占體育貿易進口額的比重達到82.8%。隨著中國144小時免簽“朋友圈”擴大,相信中國體育國際交流和來往會更加便捷和頻繁。789.511.7 182.5101.9190.3528.94
38、35.680100200300400500600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圖表圖表14:中國體育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單位:億元):中國體育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單位:億元)體育服務出口額體育服務進口額其中體育旅游進口來源:國家統計局,普華永道整理來源:國家體育總局,普華永道整理23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243.體育國際化任重道遠體育國際化任重道遠相較于體育大國、體育強國的目標來看,中國在國際體育賽事舉辦和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還有待提升,中國體育產品走向世界還面臨著諸多挑戰。爭取更多體育國際話語權爭取更多體育國際話語權。在巴黎奧運會上,郭晶晶擔任跳水裁判長引發各界熱
39、議;中國首位柔道專業女性裁判員張光玥、乒乓球裁判朱玲、排球裁判王子凌、水球裁判張亮、籃球裁判施啟蓉、滑板裁判田軍等亮相巴黎引人注目。此外,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委員李玲蔚、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張虹、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副主席楊揚等人也在本屆奧委會任職。他們的任職和專業表現,不僅提升了中國體育的國際形象,也為中國體育界爭取了更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但相對于龐大體量和項目類別的多樣性,中國裁判隊伍及其影響力范圍、項目覆蓋率還十分有限。特別是在體育評判規則制定、賽事項目設置等方面,中國爭取國際話語權任重道遠。積極培養更多體育國際交流人才積極培養更多體育國際交流人才。中國積極實施主動“請進來、走
40、出去”的體育人才交流戰略,與世界頂尖選手交流,借助國際高水平賽事鍛煉隊伍、提升水平。2024年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的311名工作人員中,有外籍工作人員42名,其中外籍教練員達34人,為歷史最高值。在2024年9月中國服務貿易交易大會上,霍啟剛受邀擔任“體育貿易推薦官”,并提出了“品牌國際化戰略”和“聯合訓練營計劃”,旨在推動中國體育品牌的國際化和提升中國運動員在國際賽場的表現和曝光率。國家體育總局多次舉辦“國際體育組織任職及后備人員培訓班”,幫助相關人員在國際體育組織任職及后備人員進一步把握國際形勢和外交政策,提升履職能力和溝通水平,更好地參與國際體育治理。提升體育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體育產業國
41、際競爭力。雖然中國已是體育用品出口大國,但面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國體育品牌在全球舞臺上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是全球體育供應鏈競爭格局正在重塑。根據標普全球市場情報,中國內地在全球運動服飾、鞋類、自行車及運動器材出口中的主導地位有所削弱,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48.9%下降至2023年的30.4%;越南則異軍突起,市場份額從微不足道的1.2%激增至13.8%,尤其是在運動鞋類和服裝領域更是表現亮眼。二是在體育服務方面,中國職業體育競賽表演、體育賽事贊助、體育賽事版權交易、互聯網體育服務、體育旅游等方面與國際成熟市場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24普華永道全球體
42、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賦能體育創新賦能體育創新人工智能(AI)作為一項革命性技術,正在改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體育當然也不例外。今年4月,國際奧委會發布奧林匹克AI議程,提出了引領全球體育領域開展人工智能計劃的框架,希望通過發掘人工智能的潛力來促進公平、卓越、團結的奧運體驗,激勵并加速全球體育變革。0425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261.人工智能重新定義運動人工智能重新定義運動人工智能能為更多運動員提供個性化的訓練方法、更好的運動裝備以及更具針對性的健身和保健計劃,也將極大提高體育賽事的組織效率,改變體育轉播的方式。在巴黎奧運會上,AI技術更是深入參與賽
43、事各個環節,一系列前沿科技的應用不僅為運動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也為全球觀眾帶來了更加精彩、沉浸的觀賽體驗。運動員的貼心顧問運動員的貼心顧問聊天機器人AthleteGPT提供日常咨詢解答服務(如贈品領?。┙换ツ芰εc信息定制(出行指引、賽事規則說明等)多語言服務打破語言和文化界限AI助力打擊網絡暴力助力打擊網絡暴力全天候監控主要社交平臺,超35種語言開幕式前48小時至閉幕式后48小時開啟在線保護服務英國AI公司Signify Group Limited提供服務提升成績的好幫手提升成績的好幫手動作識別與技戰術分析等,輔助訓練提升運動員成績幫助設計定制運動服飾,確保獲得最佳營養及合適的訓練計劃百度
44、文心、聯想AIPC和英特爾提供服務開辟觀賽新視野開辟觀賽新視野阿里云AI全新轉播技術“多鏡頭回訪系統”創造“子彈時間”觀賽體驗多角度觀看慢鏡頭、時間暫停等特效提高場館運作效率提高場館運作效率OnePlan創建30個數字孿生模型(包括埃菲爾鐵塔、協和廣場等)可多方遠程協作,探索場館布局提供虛擬預演,提高各方應對能力和賽事體驗賦能奧運綠色轉型賦能奧運綠色轉型OBS云通過云端傳輸奧運內容,減少現場設備需求,降碳減排縮小國際轉播中心規模,為場館提供更多商業利用空間能耗寶覆蓋全部比賽場館,實現對能耗、場館承載力、賽事進度和現場氣候條件的實時監控生成定制化數據報告,提供精確能耗概況來源:普華永道根據公開信
45、息整理圖表圖表15:AI在巴黎奧運會上的應用亮點在巴黎奧運會上的應用亮點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26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GenAI應用方向應用方向。受訪者普遍認為,內容創作和投放、提升運動表現是重要應用方向。在內容創作方面,虛擬體育的崛起、高清晰度無延時的賽事直播等都是GenAI的受益應用。在提升運動表現方面,體育組織可以通過整合各類數據集(如訓練負荷、營養狀況、比賽表現等)獲得更深入、更全面的洞察。未來的智能訓練將在大量數據的基礎上,為運動員形成個性化的訓練模型和智能化指導方案,進一步提高訓練的自主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圖表圖表16:GenAI在體育領域
46、的主要運用在體育領域的主要運用方向方向中國全球內容創作和投放提升運動表現粉絲互動提升運營效率廣告及贊助電子競技270%5%10%15%20%25%30%35%40%45%41%38%23%23%16%18%8%8%8%7%6%5%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28圖表圖表17:從:從GenAI中獲益最多的組織中獲益最多的組織3%8%12%14%16%21%26%1%6%7%10%14%23%38%0%10%20%30%40%50%中國全球體育媒體體育科技組織體育平臺/博彩球隊/俱樂部聯盟/賽事組織者體育協會場館GenAI受益分布受益分布。中國受訪者認為,體育媒體(38%)預計從Ge
47、nAI中獲益最多。當前,年輕人更重視以個性化體驗參與或觀看體育賽事。體育媒體及傳播者如能更多應用AI技術,提高制作和視覺呈現能力,將有利于推動新的數字粉絲體驗,并擴大其報道的吸引力。AI還可以將員工從耗時、勞動密集型的任務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能夠專注于更強調創意或更為重要的工作。在可預期的未來,AI將推動體育行業的呈現方式、產品思路、利潤渠道等全方位的改變。如虛擬教練或人形機器人有望走入普通人家庭,陪伴和督促人們打卡訓練,讓健身的過程更輕松和快樂,為健身愛好者提供充足的運動價值和情緒價值。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13%27%43%17%
48、已作考慮,且正在實施已作考慮,但尚未實施尚未制定,但希望制定相關計劃尚未制定,因為與業務無關圖表圖表18:將:將GenAI整合整合/應用到業務應用到業務變革變革2.亟需破除障礙即刻行動亟需破除障礙即刻行動本次調研顯示,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均有60%的受訪者稱尚未制定GenAI相關計劃。這與我們前面得出的分析結果一致,即當前GenAI尚未構成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關鍵助力。進一步分析發現,擴大GenAI在體育行業應用面臨的障礙來自多個方面。既有缺少應用端的典型案例,也有內部組織變革難的拖累,更有依賴于高層決策支持的資源配置協調難題。2023年4月,工信部與國家體育總局公布了首批100家智能體育典型案
49、例名單,涉及智能體育產品、智慧體育場館解決方案、智能戶外運動設施解決方案、運動健身APP及平臺等多個方向,以加速智能技術在體育行業中的應用。GenAI將從不同路徑、不同維度賦予未來體育活動全新的意義,顛覆競賽參賽觀賽形式。我們建議,體育界各利益相關方應積極擁抱人工智能,主動參與到人工智能對市場的變革中,特別是改變工作方式和確保獲得足夠的資金等均需要公司高層領導的支持。29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30圖表圖表19:體育行業推廣:體育行業推廣GenAI面臨的主要障礙面臨的主要障礙缺乏清晰的潛在用例和相關性5%14%9%13%9%14%19%17%4%5%8%15%15%16%16
50、%20%0%5%10%15%20%25%改變以往工作方式缺乏足夠的資金來支持GenAI發展尚缺乏高層領導的認同獲得實施GenAI解決方案所需的能力對基于GenAI的解決方案存在疑慮改變組織文化就GenAI舉措與關鍵利益相關方達成一致中國全球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30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3.虛擬體育開啟全新時代虛擬體育開啟全新時代虛擬體育以其獨特的交互性與趣味性,成功吸引了眾多傳統體育愛好者,已然引領“體育革命”前沿發展。電子競技與傳統體育的融合電子競技與傳統體育的融合。電子競技與棒球、足球、籃球等傳統體育項目相結合,既使傳統體育煥然新生,也為電子競技帶
51、來更為豐富的文化精神內涵。虛擬體育既保留了傳統項目的精髓與魅力,又巧妙融入了現代科技元素,使得運動體驗更加豐富多元。同時,虛擬體育以獨特魅力成為青年人群的社交互動平臺。虛擬騎行等新型體育項目的不斷涌現,為體育愛好者提供了新的體驗方式。今年,俄羅斯舉辦的未來運動會采用了線上開展體育類電競項目、線下進行真實體育運動相結合的計分方式,既保留了電競的娛樂性,又增加了實體體育的鍛煉效果。虛擬體育賽事前景廣闊虛擬體育賽事前景廣闊。2023年部分虛擬體育項目納入第19屆亞運會。2023年6月,新加坡舉辦的首屆奧林匹克電競周(Olympic Esports Week)開創性地將多項前沿科技與電競深度融合,為選
52、手打造真實的互動競技場景,被視為國際奧委會支持虛擬體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今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將于2025年在沙特阿拉伯舉辦首屆奧林匹克電子競技運動會。國內各大城市紛紛重視虛擬體育的發展國內各大城市紛紛重視虛擬體育的發展。上海創辦的國內首個虛擬體育綜合性賽事已連續舉辦3屆,今年還將與中超上海申花、CBA上海久事大鯊魚、F1中國大獎賽、上海勞力士大師賽等職業俱樂部及國際賽事聯動,形成傳統體育與虛擬體育的組合玩法。首屆北京市虛擬體育運動會設置了數字高爾夫、智能定向、智能動感單車、智能劃船、激光模擬射擊、電競賽車等多項競賽項目。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裝備的升級和普及程度的不斷提高,虛擬體育將迎來真正的
53、高光時刻。在設備方面,將更關注舒適度、健身內容和價格等,相關裝備將朝輕便化、無感化迭代升級。在內容方面,基于在VR場景和混合現實上的探索,虛擬運動可將更多元的運動場景融入其中,打破更多運動項目壁壘。在體驗方面,從業者需不斷升級技術,強化虛擬體育的“真實度”,實現更精準靈敏的全身動作捕捉、解鎖全身玩法等。線上線下同時發力,虛擬體育不僅將開辟更多全新競技場景,還將為玩家、賣家等利益相關者創造更多新奇體驗和全新盈利模式。3132案例案例:沙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多措并舉支持電競發展多措并舉支持電競發展頂層戰略頂層戰略設計設計。2022年9月,沙特王儲公布了游戲和電競國家戰略,這項為期十年的全面投資計劃
54、將通過86項舉措,發展整個游戲和電子競技價值鏈。普華永道被選聘負責運營整個戰略執行的秘書處辦公室、項目管理辦公室和戰略管理辦公室,以確保正確執行游戲和電競戰略及該國電競部門的成功轉型。多維資本支持多維資本支持。沙特近年來在電競行業持續投入高達數百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涵蓋知名電競公司收購、大型電競賽事籌辦、電競職業化發展等多項關鍵領域。2023年宣布全新電子競技場館“Qiddiya Giga”的建造計劃,打造世界上總面積最大的新型電子競技區。2024年,沙特舉辦的Gamers8電競賽事總獎金達到了6,000萬美元(約合4.35億人民幣),再次刷新歷史紀錄,這項賽事正式升級為電競世界杯。廣泛廣泛的的
55、群眾基礎群眾基礎。沙特是中東最大的游戲市場之一,擁有2,350萬名游戲玩家,占該國人口的67%。與國際玩家相比,沙特玩家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金錢和社會資本。2020年至2023年,沙特游戲和電子競技市場收入增長了88.5%。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3233圖表圖表20:電子競技:電子競技發展發展關鍵事件關鍵事件33 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韓國政府開始引導電子競技的發展,通過建立專門的游戲頻道、成立OGN電視臺等措施,推動了電子競技的系統化和職業化。第一屆國際電子競技大賽(WCG)在韓國舉行,標志著電子競技賽事的全球化。國際奧委會正式宣布電子競技運動國際奧委
56、會正式宣布電子競技運動為正式體育項目為正式體育項目。國際奧委會與旗下分管棒球、自行車、賽艇、帆船和賽車的五個單項國際體育聯合會以及各游戲發行商合作,推出奧林匹克虛擬系列賽(OVS),這是歷史首次奧林匹克授權的虛擬體育賽事。國際奧委會在新加坡舉辦了首個“奧林匹克電子競技周”及“奧林匹克電競系列賽”。電子競技被正式承認為體育項目,標志著中國電競走向正規化。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主辦了第一屆全國電子競技運動會(CEG),成立了第一支電子競技國家隊。中國電子競技史上第一個職業俱樂部World Elite(WE)成立。電子競技被重新定義為第78號體育運動,央視開始播放電子競技節目。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
57、業教育(??疲I目錄,增加了“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上海舉辦中國首個虛擬體育綜合性賽事。電子競技成為杭州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北京舉辦首屆虛擬體育大會。國際奧委會第142次全會上一致通過于2025年在沙特阿拉伯舉辦首屆奧林匹克電子競技運動會時間軸時間軸20世紀世紀90年代年代2001年年2003年年2004年年2005年年2008年年2013年年2017年年2021年年2022年年2023年年2024年年34以專業提升以專業提升體育競爭力體育競爭力隨著中國體育現代化的深入實施,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和體育交流等領域呈現出“多核心網絡融合”發展模式,推動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58、05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1.舉國之力與職業體育的融合舉國之力與職業體育的融合舉國體制是推動我國競技體育快速發展舉國體制是推動我國競技體育快速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制度支撐取得輝煌成就的制度支撐。體育中的舉國體制是以國家利益為最高目標,充分調動全國體育系統共同參與競技體育的積極性,形成“上下一條龍、全國一盤棋”的資源配置工作格局。目前,中國形成了以專業運動隊和單項體育協會為中心的訓練體制、以全運會為中心的競賽體制,以及以市場化為導向的單項體育協會實體化改革體系,有效保障了我國競技體育的綜合實力。理順國家隊與理順國家隊與“職業化職業化”
59、之間的關系之間的關系。中國正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在體育發展中融入職業化力量。由國家來組建訓練團隊,依照“比賽”的節奏進行專門、集中地訓練,并平衡好“訓練”與“國家賽”和“職業聯賽”的關系。一方面,結合國際賽事來安排國內的職業聯賽,預留運動員在國家隊集中訓練和深造的時間;另一方面,運動員再將代表國家隊參加國際大賽的理念、戰術等經驗帶回俱樂部,促進職業聯賽向更高水平邁進。此外,國家隊在國際大賽上的成績是國內職業聯賽價值的風向標,國內職業賽事要想發展好,需全力支持國家隊參與國際賽事。35 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362.網球職業化迎來新高峰網球職業化迎來新高峰國際賽事屢獲佳績,網球文化
60、蔚然成風,網球的商業價值快速提升,中國網球運動迎來職業化新高峰。國家隊國家隊“單飛運作單飛運作”數十年數十年。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允許運動員自主訓練、自主參賽、自負盈虧,但需向中心繳納個人獎金收入的8%-12%。以此為起點,中國網球逐步走上探索職業化的道路。數十年來,實施以“單飛”為主體導向,兼顧“國家隊培養”、“國家和地方聯合培養”等多元化培養、多渠道備戰的新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球職業化道路。在市場化運作和政策扶持“雙管齊下”的帶動下,以鄭欽文為代表的新生代球員徑直走上職業化道路。更自由、更市場化的環境為運動員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焖亠j升的商業價值快速飆升的商業價值
61、。網球之所以在全球范圍內具有高商業價值,與其專業化程度高、職業球員稀缺,以及與高端時尚的緊密結合有關。中國網球職業化運作中,經紀公司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助力運動員提升競技水平,還極大推動了網球運動在中國的商業價值飆升。根據福布斯雜志公布的2023年度女運動員收入榜,鄭欽文以總計720萬美元收入排在第15位,成為繼李娜之后首位入選榜單的中國網球選手。2024年中國網球公開賽全賽期觀賽人流量約為30萬人次,較去年增長50%,門票總收入達到創歷史新高的8,000萬元,較去年增長60%。網球擁有時尚、高消費、自帶圈層社交等高凈值用戶特性,有望成為體育領域強勁的增長賽道。逐步提升的國際影響力逐步提升的國
62、際影響力。巴黎奧運會上,鄭欽文在紅土賽場上創造歷史,成為亞洲首位獲得奧運會網球女子單打冠軍的選手。同時,張之臻與王欣瑜的混雙組合也為中國隊贏得了該項目的首枚銀牌。運動員的出色戰績也在推動更多中國消費者認識網球、接觸網球并與國際接軌。截至2024年10月,中國共有9名運動員排在全球網球職業賽100名之內。2024年中國網球公開賽吸引了來自48個國家和地區的380名球員參賽,包括阿爾卡拉斯、辛納、梅德韋杰夫、薩巴倫卡、高芙、大坂直美等大滿貫得主。據國際網球聯合會(ITF)統計,中國網球場數量已排名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
63、報告3.新興小眾運動方興未艾新興小眾運動方興未艾近年來,街舞、小輪車、棒球、飛盤、劃槳板等一些小眾體育項目從民間運動逐步上升為專業性運動,競爭能力得到大幅提升。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將迎來壁球、棒壘球、板球、腰旗橄欖球和棍網球等5個新增運動項目,相信這些新興小眾運動將逐步走進我們的生活。霹靂舞在中國具有廣泛群眾基礎霹靂舞在中國具有廣泛群眾基礎。2024年霹靂舞(Breaking)首次作為正式比賽項目納入奧運會,中國隊員劉清漪獲得銅牌。2024年世界霹靂舞青年錦標賽(WDSF)首次在中國舉辦,中國隊有多名選手表現出色,成功晉級男子和女子16強,最終錢成獲得銅牌。此外,中國街舞聯賽規模不斷擴大,2
64、024年將賽事下沉至縣級城市,持續推動街舞文化在民間的普及和發展。中國小輪車隊實現歷史性突破中國小輪車隊實現歷史性突破。在2023年世錦賽上,中國隊的五名女運動員排在第二至第六名,成為國際上具有一定核心競爭力的隊伍。在巴黎奧運會上,鄧雅文代表中國隊首次在該項目上獲得奧運會金牌。在國內,小輪車聯賽和錦標賽體系逐步完善,參賽人次達到高峰。2024年中國自由式小輪車聯賽設置四站分站賽和一站總決賽,參與人數不斷攀升。攀巖場地成為城市新地標攀巖場地成為城市新地標。2024年4月,中國 眉山國際攀巖中心正式對外開放運營,成為目前世界占地面積最大和攀登面積最大的攀巖建筑,也被稱為“雙第一”攀巖中心。在202
65、4亞洲攀巖錦標賽中,中國隊獲得速度項目的2金1銅以及難度項目的1銀,展現了中國攀巖在國際競技舞臺上的競爭力。中國攀巖協會積極推動攀巖場地設施的建設和改善,建立了包括中國攀巖聯賽、中國速度攀巖系列賽和“一帶一路”國際攀巖大師系列賽在內的完善賽事體系。棍網球嶄新入場棍網球嶄新入場。2024年世界棍網球女子U20錦標賽在香港舉辦,是亞洲首次舉辦世界級的棍網球賽事。中國隊在該比賽中獲得了第九名的好成績。2024年中國棍網球錦標賽吸引了來自北京、香港、臺灣、上海、廣東、四川等地的53支隊伍,共計523名運動員參加。2024年10月,成都市第十五屆運動會世運項目推廣組棍網球比賽順利開賽,棍網球比賽在國內首
66、次進入市級大型綜合運動會。37 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4.青少年被寄予厚望青少年被寄予厚望國際上的職業體育非常重視青少年運動員的培養。2023-2024賽季354名注冊國內籃球運動員中,有265名來自CBA各俱樂部青年隊12。在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活躍的市場氛圍激勵下,中國青少年體育生機勃勃。青少年運動項目的規格正在提升青少年運動項目的規格正在提升。隨著我國各級賽事體系不斷完善,青少年參加比賽的機會明顯增多,青少年“三大球”培訓火熱開展,不少相關商業機構開拓入駐。2024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將聯合組織舉辦第一屆青少年三大球運
67、動會。這是我國第一次將青少年足球、籃球、排球一起納為“全國運動會”,在強化青少年運動能力的同時,還能有效儲備職業運動員后備力量。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快速增長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快速增長。隨著“雙減”政策落實,青少年體育消費市場需求驟增。同時,為落實體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不少地方政府都推行了體育運動進校園的政策,學校與職業俱樂部合作更加緊密,為學生運動員提供更多升學和職業發展路徑。據國家體育總局統計,目前全國有超過3萬家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的迅猛發展,不僅是我國體育事業繁榮的縮影,更是國家對青少年體質健康高度重視的具體體現。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38普華永道全球
68、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重重大賽事大賽事運作模式革新運作模式革新體育賽事是體育產業發展的龍頭。2024年是重要賽事扎堆的年份,在世界級賽事的帶動下,中國國內一批本地化特色賽事和地方性體育活動的持續走紅,極大地激發了潛在體育市場。0639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401.對舉辦賽事有更多期待對舉辦賽事有更多期待舉辦重大體育賽事的熱情往往源于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國際聲望等動機。在全球經濟發展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經濟效益仍然是舉辦重大賽事的主要動機?!盀橐粓鲑愂?,赴一座城”,國內各地政府舉辦重大體育賽事活動的熱情持續高漲。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共舉辦馬拉松賽事613場,總規模56
69、7萬人13。2024年無錫馬拉松有超過26萬人報名,創下國內馬拉松賽歷史新高。調研顯示,中國受訪者把通過賽事促進經濟發展放在舉辦賽事動機的首要位置,推動全民健身和體育活動放在第二位。2024年7月,國家體育總局、文化和旅游部聯合發布21項“跟著賽事去旅行”2024暑期全國戶外運動賽事,這些賽事均帶動了當地住宿、餐飲等消費增長。全球受訪者則把賽事帶來的基礎設施投資放在首要位置,并把鼓舞下一代作為重要選項。雖然重大賽事為運動員搭建了展示平臺,但促進職業體育和運動員發展,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全球受訪者中都不被認為是重要的動機。未來,中國應盡早考慮如何將職業賽事的運作與職業運動員的長遠發展結合得更加緊密,
70、以及如何通過體育賽事在推動文化交流和精神傳承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放大賽事的社會效應。圖表圖表21:舉辦重大體育賽事的主要動機:舉辦重大體育賽事的主要動機7%14%11%8%25%11%24%3%7%9%11%20%21%29%0%5%10%15%20%25%30%促進旅游并帶動經濟增長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活動增加投資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和增加就業機會激發民族自豪感鼓舞下一代促進職業體育和運動員發展中國全球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40412.財務問題制約大型賽事申辦財務問題制約大型賽事申辦近年,在多個重大賽事的招標周期中,參與競標的國家越來越少。最初有5個城市報名申辦2024年奧
71、運會,但最終只有巴黎和洛杉磯兩個城市參與競爭,國際奧委會遂將這兩個城市分別確定為2024年和2028年奧運會的舉辦地。2032年奧運會也只有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一個城市申請。調研顯示,財務擔憂(44%)是制約申辦重大賽事的最主要原因。以奧運會為例,由于疊加諸多不可控因素,奧運會的最終花銷成本比預算高已然成為常態。數據顯示,自1992年起,每一屆奧運會的最終支出均超過其預算,平均超支103.75%14。根據標普全球估算,雖然巴黎奧運會在預算控制方面做得相對較好,最終還是比初始預算超出約25%。中國大型賽事收入相對傳統,主要以贊助收入和政府支持為主,未來在電競品牌跨界合作、內容視頻制作和科技合作等新興
72、合作收入方面還有待挖掘。此外,中國受訪者認為效益有限(20%)和安全問題(16%)是讓主辦方躊躇的關鍵原因。舉辦賽事的效益取決于運作模式、商業運營機制等多個方面,并且賽事本身的收入和賽事帶來的周邊消費等數據的核算等尚未形成標準化的核算體系。全球受訪者在效益方面的擔心要小很多,說明對舉辦賽事的帶動效應有較高的認可。安全問題是中國受訪者和全球受訪者差異最大的一個選項。當前,中國賽事活動實行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的安全保障方式,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流程和標準要求。期待未來有更多的遠程控制軟件、智能識別監控等人工智能新技術應用到賽事和場館服務中,以提升應急響應能力,減少人們對安全問題的擔憂。41 普華永
73、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42圖表圖表22:潛在主辦方不愿申辦大型賽事的主要原因:潛在主辦方不愿申辦大型賽事的主要原因財務擔憂效益有限安全問題缺乏公眾支持缺乏合適的設施ESG問題缺乏經驗44%20%16%10%7%1%1%44%13%3%19%15%3%3%0%10%20%30%40%50%中國全球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42433.重大賽事運作開啟革新之旅重大賽事運作開啟革新之旅面對財務擔憂和效益有限等難題,有效創新賽事運作模式是關鍵。進一步調研顯示,受訪者對未來賽事運作中涉及的舉辦地點、場地籌備、投資主體和商業模式等方面均有一些新的期待。在舉辦地點方面在舉辦地點
74、方面,80%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應該采取多地聯合舉辦的方式。特殊性、獨有性并不是大家所期待的方向。2025年亞運會將由廣東、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聯合主辦,2026年國際足聯世界杯將由三個國家聯合主辦。在場地籌備方面在場地籌備方面,63%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應該縮小新建規模,更多地利用現有基礎設施。這與中國推進可持續發展和ESG理念相吻合。在投資主體方面在投資主體方面,69%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承擔主要責任,而全球受訪者將政府和私人投資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商業模式方面在商業模式方面,82%的中國受訪者認為各國際體育聯合會/治理機構需制定新的商業/主辦模式,以吸引主辦國/主辦城市。這一比例較全球高
75、出18個百分點,說明中國受訪者對創新商業模式的緊迫性更強。未來,新的賽事運作模式應該是構建“賽事+”大格局,辦賽主體多樣化,收入渠道多元化,體育服務全鏈條覆蓋,以賽事為平臺,為籌辦方、舉辦地、贊助方以及運動員帶來可持續的賦能和增值。舉辦地點舉辦地點多主體、多個地點聯合舉辦賽事80%單獨舉辦賽事20%場地籌備將縮小規模,更多地利用現有基礎設施63%將不斷擴大,并促進開發大型基礎設施項目37%投資主體主要由政府資助69%由私人投資者資助31%商業模式各國際體育聯合會/治理機構需制定新的商業/主辦模式,以吸引主辦國/主辦城市82%將繼續采用現有商業模式18%圖表圖表23:未來幾年大型體育賽事將如何發
76、展:未來幾年大型體育賽事將如何發展43 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444.推動賽事創新變革的力量推動賽事創新變革的力量2023年成都大運會運作模式有所創新,不僅吸引了74家贊助企業,還將賽事合伙人轉化升級為城市合伙人,利用賽事平臺“建圈強鏈”,累計促成京東方、科大訊飛、滴滴出行、安恒信息等企業落地投資約262億元15,在賦能賽事籌辦和城市發展多維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未來體育賽事創新變革,政府(43%)被中國受訪者選為壓倒性的主要利益相關方,而僅有19%的全球受訪者選擇政府,這表明中國受訪者對中國“有為政府”的期待。國際體育聯合會(23%)和贊助商(19%)也被中國受訪者認
77、為是關鍵責任相關方。各大體育聯合會主導體育賽事的日程安排、比賽形式等,對包括主辦方、運動員和粉絲等體育產業尤其是消費、營銷環節具有重要影響。中國還應加強與國際賽事或體育聯合會的交流與對接,引導更多國際賽事在中國舉辦,并帶動商業模式創新。雖然目前粉絲和運動員還未能成為左右重大體育賽事的關鍵力量,但隨著精英運動員越來越頻繁地通過社交媒體與粉絲直接互動并發表個人觀點,以及國內粉絲經濟對賽事活動的帶動,預計其對體育賽事創新發展的影響將逐步增強。未來應謀求為主辦方提供更加多元、接地氣的賽事模式和商業模式,以達到提升賽事吸引力、促進公眾參與度、提高粉絲粘合度等目標,為各利益相關方帶來實際收益。圖表圖表24
78、:助推重大賽事創新發展的利益相關方:助推重大賽事創新發展的利益相關方*內圈為全球數據,外圈為中國數據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4419%24%13%12%5%11%4%12%43%23%19%7%4%3%1%0%政府國際體育聯合會贊助商投資者廣大公眾(非粉絲)粉絲運動員媒體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女性體育價值女性體育價值穩步上升穩步上升巴黎奧運會首次實現了男女參賽運動員人數相同,被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譽為“奧運會乃至整個體育史上最重要的女性時刻之一”,中國代表團女運動員占比更高達2/3。女性體育的發展和女性運動員的出色表現,有望促進女性參與體育的熱情,并持續帶動
79、女性體育消費市場穩定增長。0745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461.女性運動熱情激發增長潛能女性運動熱情激發增長潛能女性在體育賽事中一系列破紀錄的表現促使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女性體育。如鄭欽文在巴黎奧運會、WTA年終總決賽等賽事中的出色表現,不僅帶火網球經濟,更激發女性參與網球運動的熱情。根據唯品會的數據,今年7月以來,該平臺網球裙銷量同比增長90%以上。體育品牌運營機構紛紛看好女性體育消費市場的潛能。某知名品牌提出,明確女性運動場景及穿著需求,打磨兼具運動功能和細膩觸感的專業類產品,將有利于率先切入女性體育消費新賽道。該品牌2024年上半年年報顯示,其推出的第一款女性專屬跑鞋,
80、獲得大量女性消費者的青睞。調研顯示,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受訪者均對女性運動帶來的收入潛力持樂觀態度。45%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未來3-5年女性體育運動增長區間處于15-30%,27%認為增長區間處于0-15%。同時,21%的中國受訪者認為女性體育運動收入增長有望超過45%。圖表圖表25:未來:未來3-5年女性體育運動增長潛力年女性體育運動增長潛力中國全球0%27%45%6%21%3%31%37%10%19%0%5%10%15%20%25%30%35%40%45%50%45%受訪者回復規模增長區間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472.媒體報道凸顯女性運動價值媒體報道凸顯女性運動價值近年來
81、,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社交媒體對女性體育的關注度均在上升。2024年10月,時尚芭莎邀請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孫穎莎作為封面人物,創下了歷史性的銷售數據。根據微博發布的2024中國網球公開賽觀賽熱點報告,賽事期間中網相關全網互動量超千萬,相關話題閱讀量更是達到了46.8億,鄭欽文位居中網期間運動員日均互動量榜首,展現了社交媒體對于體育賽事傳播的巨大力量。需要多元化的媒體報道需要多元化的媒體報道。當受訪者被問及“如何才能更好地吸引更多觀眾關注女性體育”時,在中國受訪者中“內容及播出方式多元化”和“改進運動員故事講述方式”排在前兩位。與全球相比,中國更加注重傳播方式和內容策劃,而全球則強調精準性的營銷(增
82、加促銷)和增加直播場次。未來,中國更需要結合新一代運動員的特點和觀眾的興趣,打造高質量的傳播內容,并靈活應用多種類型的傳播形式和傳播平臺,重塑新時期的體育傳播生態,從而吸引更多人關注并參與女性體育運動。圖表圖表26:如何吸引更多觀眾關注女性體育:如何吸引更多觀眾關注女性體育中國全球內容及播出方式多元化(社交媒體、譯后轉播)改進運動員故事講述方式增加促銷(即降低票價)和營銷安排家庭友好型賽事增加現場直播次數投資賽場產品優化觀賽日服務和體驗與男性體育項目關聯度47 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9%13%12%16%12%19%13%6%7%8%8%13%13%13%15%23%0%5
83、%10%15%20%25%483.女性參與度是關鍵驅動因素女性參與度是關鍵驅動因素在在專業運動專業運動中中,中國女性中國女性表現出相對優勢表現出相對優勢。在中國重返奧運會賽場的十余屆比賽中,除了1984年、1988年和2008年的奧運會,其余8屆奧運會中,中國體育代表團女運動員人數均高于男運動員人數,并在多屆占比超過60%。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巴黎奧運會獲得的40枚金牌中,其中20枚由女運動員獲得,另有三枚屬于男女混合項目金牌。在在大眾體育運動大眾體育運動中中,中國女性參與度中國女性參與度還有較大還有較大提升提升空間空間。根據中國田徑協會主編的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馬拉松項目中女性跑者僅占1
84、9.56%,在8.05萬大眾精英等級跑中女性占比約為20%。2024年北京馬拉松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達到18.2萬人,女性報名者占比23.2%,而倫敦馬拉松女性報名者約占46.4%。調研顯示,中國受訪者認為“增加從基層到專業女性運動員數量”、“增加資源以培育女性運動員”、“增加對女性體育比賽的現場報道”對未來3-5年女性體育發展影響最大。而全球受訪者認為,“更廣泛的媒體報道”是排在第一位的影響因素。未來,中國應重視在大眾體育運動中女性的參與度,包括人員數量、可獲得的資金支持、專項賽事報道、培養女性領導力等,打造女性友好運動環境。7%7%11%15%6%13%9%10%10%11%11%11%1
85、3%16%0%5%10%15%20%圖表圖表27:未來:未來3-5年推動女性體育發展最具影響力的舉措年推動女性體育發展最具影響力的舉措中國全球從基層到專業人員的女性參與者的增長增加資源以培養女運動員增加對女性體育比賽的現場報道更廣泛的媒體報道(非現場、報道、集錦)人員構成多元化(體育界的女性領導人、女性教練員)增加女性運動員的工資待遇更多大型女性體育賽事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48*僅保留靠前的重要選項494.如何成功運營女性運動項目如何成功運營女性運動項目在部分熱門的運動項目上,女性運動員的個人價值、社會價值及商業價值持續彰顯,受到品牌及贊助商的青睞,推動女性體育項目及女運
86、動員屢創佳績,而市場熱追相關的賽事及運動員同款產品等,使得品牌及贊助商獲得更加持續的曝光,雙方間的合作日益廣泛或深化。針對如何成功運營女性運動項目,中國受訪者把“合作與贊助”放在了首位,而全球受訪者把“媒體報道與宣傳”視為最重要的因素。相對而言,全球商業合作與贊助市場化運作已比較成熟,有效支持了女性運動。根據SponsorUnited發布的體育營銷領域的女性合作伙伴關系(2023-2024)報告,女性運動員和女子聯賽的品牌合作、贊助數量、社媒參與等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球女子職業體育聯賽達成的贊助交易平均增長了10.5%,給予了女子賽事活動巨大的支撐。圖表圖表28:成功開發女性體育項目的
87、關鍵要素:成功開發女性體育項目的關鍵要素中國全球合作與贊助5%3%8%10%9%28%18%19%1%3%4%15%17%19%19%21%0%5%10%15%20%25%30%高價值的運動員及其故事媒體報道和宣傳政府激勵和支持數字化展示私人投資技術化流程(粉絲互動/指導)治理和監管49 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中國在體育領域的商業合作與贊助的市場化運作總體處于起步階段,但也有部分中國女性運動團隊或女運動員通過自我價值提升和形象塑造獲得品牌贊助或合作方的青睞。比如,去年7月,普拉達(Prada)成為了中國國家女子足球隊官方合作伙伴;巴
88、黎奧運會開幕之前,迪奧宣布陳夢、張雨霏為中國品牌摯友;今年9月,美妝品牌OLAY官宣巴黎奧運會乒乓球混雙金牌得主孫穎莎為其品牌代言人。同樣在今年,鄭欽文刷新多項個人最佳戰績,巴黎奧運會后已有多項新合作簽約,預計商業贊助還將持續升溫。除了與體育專業經紀合作外,中國女性運動項目的運營還需要三個方面的支撐:一是全力支持核心運動員通過頭部賽事成績提升影響力;二是深度挖掘運動員背后的故事,高質量地策劃宣傳報道內容,強化情感鏈接,做好社交互動與圈層營銷;三是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敢于跨界融合打造創新體驗,如體育X音樂、體育X旅游、體育X科技等,拓展品牌影響力。預計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成功女性運動項目和女性
89、運動團隊出現,并與品牌贊助、賽事運作形成良性互動,構筑體育產業新興增長的巨大支撐。50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50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體育公益事業體育公益事業蓬勃發展蓬勃發展廣義而言,體育公益模式可分為兩大類別,一是“公益+體育”,即以促進體育事業發展為主的體育公益組織的各類活動;二是“體育+公益”,即在體育賽事中嵌入公益活動或融入公益元素,比如慈善捐款。兩者在我國均處于起步階段,但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體育公益在推廣體育運動、增進人民健康、弘揚體育精神、塑造積極向上、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乃至帶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公平與進步、促進體育強國建設等方面均發揮著
90、重要作用。0851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521.體育基金會穩定發展體育基金會穩定發展根據基金會中心網統計,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內地共有約92家體育類基金會,其中57家面向綜合性體育領域,其余專注于單類運動項目。2019年以后,體育類基金會增長態勢有所放緩,但多位獲得奧運獎牌的運動員攜手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設立了多個專項體育基金,包括閻芳、陳一冰、龐清、佟健、李妮娜、蘇翊鳴等,為壘球、冰雪運動等體育項目的推廣,或青少年兒童體適能、運動營養、運動康復領域研究、體育專業人才培養以及社會公眾體育普及等方面注入了新能量,進一步發揮了體育名人影響力,彰顯了社會價值。體育公益資金流向
91、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從最初主要投向體育設施建設、公益性體育培訓等,逐漸擴展到體育人才培養、運動員關懷、體育科學研究等更多領域。其中,體育人才的培養是保障體育事業后繼有人、長期發展的堅實基礎,也是近年體育公益發力的主要方向之一。比如,姚基金通過其公益項目,對鄉村學校體育教育和體育教師培訓進行資助,惠及逾161萬學生,這一規模和影響力成為體育公益領域中的排頭兵。秉持“以體樹人”理念的蔡崇信公益基金會則推出了“以體樹人校長計劃”、“以體樹人教育聯盟”等旨在探索體教融合的教育模式。由奧運會冠軍楊揚發起的冠軍基金主要關注運動員職業發展和青少年體育教育。截至2024年10月,冠軍基金的“煥發夢想,再創輝煌
92、”運動員創業支持公益項目已幫助500多位運動員成功創業。圖表圖表29:2008-2023年新增體育類基金會數量年新增體育類基金會數量(單位:個)(單位:個)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上半年來源:基金會中心網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304565631157333642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2.挖潛挖潛“體育體育+公益公益”模式模式近年來,不少國內體育賽事已經融入公益元素或積極開展慈善捐款活動,成為推動體育公益發展的有生
93、力量。在2019年國際籃聯籃球世界杯賽事上,姚基金作為賽事官方公益合作伙伴,選拔出320位來自偏遠鄉村的孩子到現場觀賽,并作為小球童出席體育盛事或參與一系列活動,讓鄉村的孩子們也能充分感受籃球運動的魅力。這一實踐也讓“體育公益基金+頂級體育賽事”發揮出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在國際上,倫敦馬拉松是賽事帶公益的典范。倫敦馬拉松是世界上最大的單日年度籌款活動,自1981年以來,已經通過設立慈善參賽名額等方式為慈善事業籌集近12億英鎊善款。對參賽選手們而言,除了能在賽道上與頂尖選手同場競技外,為慈善機構募款也是他們參賽的重要動力。賽事本身也因慈善元素的融入,持續吸引全球頂尖運動員和大量業余跑者,在商業層面
94、及公益層面均居業內領先地位。在國內實踐方面,北京馬拉松2011年于推出“為公益而跑”項目,十余年來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公益活動。2017年,北馬組委會還與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攜手,合作成立了“北京馬拉松公益基金”,針對兒童關懷與發展、社會關愛救助、教育支持、體育文化等領域開展公益合作。2024年,北京馬拉松賽事為公益跑者開放了200個公益名額,報名費全額捐贈給合作的公益項目。作為全球12個白金標賽事之一的上海馬拉松也有相似的理念,2024年的上海馬拉松設置了800個慈善名額??梢哉f,慈善跑已成為知名馬拉松賽事的標配,為其他賽事融入公益活動作出了有益的嘗試,樹立了實踐的榜樣。截至2023年底,我國體育
95、類公益組織數量在所有慈善基金會中占比不到1%16,服務還不夠廣泛深入,吸引的資源及影響力也較為有限。如何以賽事為載體,復制國際頂級體育賽事的公益模式,聯合體育公益基金會、政府、賽事組織者、贊助商等各方以不同形式助力體育公益成為未來的新課題。53 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543.提升體育提升體育公益公益的社會價值的社會價值體育已經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產業外延持續擴大,體育與經濟、體育與醫療、體育與旅游、體育與城市、體育與科技等等,無不體現著體育強大的張力。以體育賽事為載體,相關的參與主體,包括賽事主辦方、政府機構、運動員、體育產業的從業者、媒體以及公眾等,都可以創新思維,
96、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參與到體育公益中,從而進一步推動體育事業及體育產業的發展,提升體育的社會價值。就賽事主辦方而言,首先在賽事規劃前期就需要樹立體育公益人文關懷的意識;其次,通過機制設計把公益作為主要的元素之一融入賽事過程,令賽事更有“溫度”。從以往體育賽事成功的公益實踐可以看出,賽事與公益活動可以實現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若希望吸引更多的觀眾關注、觀看比賽,賽事要先“看到更多的人”,即更多需要體育公益關注的特定群體(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等)。舉例來說,有的賽事邀請部分特定群體到現場公益觀賽,吸引了新的觀眾群,贏得了媒體報道,從而擴大了賽事的社會影響力。此外,賽事的主辦方還可以通過攜手贊助商
97、或外部合作伙伴以及體育公益基金等,通過匹配慈善捐款、設立專項體育基金等不同方式開展體育公益活動。政府在推動體育公益事業發展中的作用無可替代可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特色,調動多種社會資源,包括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媒體倡導、跨部門協調等。作為體育產業的從業者,包括體育器材、體育用品制造商、健身房、體育培訓機構、體育媒體等,都擁有獨特的營銷渠道或網絡,均可以發揮獨特的優勢,為體育公益添磚加瓦。雖然體育公益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其重要性受到廣泛認可。展望未來,隨著體育公益理念的深入人心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中國體育公益事業將與體育產業向著相互促進的方向發展,形成螺旋向上的推動力,為實現體育強國的宏偉藍圖添
98、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1 體育大年奧運經濟升溫“中國制造”如何掘金全球https:/ The Global Wellness Economy Monitor 2024https:/globalwellnessinstitute.org/wp-content/uploads/2024/11/GWI-WE-Monitor-2024_FINAL.pdf3 2023年體育行業投融資盤點https:/ How are VC firms transforming the sports ecosystems in Asiahtt
99、ps:/ 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 打造體育產業新引擎https:/ 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總結交流會舉行https:/ 2023年全國群眾體育會議http:/ 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ttps:/ 2024國內國外重要賽事一覽https:/ 飛豬網和去哪兒網發布數據11 國家體育總局2023年中國體育服務貿易發展報告https:/ 2023-2024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國內球員基礎信息白皮書https:/ 2023中國馬拉松大數據揭秘613場賽事,567萬人次參與https:/ 瘋狂超支:巴黎奧運會是賺錢還是賠錢https:/ 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市場開發白
100、皮書https:/ 基金會中心網對全國社會組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的觀測數據參考資料55 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周星周星普華永道中國體育行業主管合伙人+86(10)6533 聯系人聯系人劉翰林劉翰林普華永道中國體育行業合伙人+86(10)6533 陸遙陸遙普華永道中國體育行業合伙人+86(21)2323 56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57項目管理項目管理高海濤高海濤普華永道中國品牌與傳播部高級經理白雪白雪普華永道中國品牌與傳播部經理研究分析研究分析蔣玲玲蔣玲玲普華永道中國品牌與傳播部高級經理陳燕陳燕普華永道中國品牌與傳播部經理梁杉梁杉普華永道中國品牌與傳播部高級顧問排版設計排版設計何霖何霖普華永道中國品牌與傳播部經理執行團隊執行團隊普華永道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八期)中國報告58 2024 普華永道。版權所有,未經普華永道允許不得分發。普華永道系指普華永道網絡中國成員機構,有時也指普華永道網絡。詳情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