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與監管:自動駕駛汽車的成敗關鍵(2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變革與監管:自動駕駛汽車的成敗關鍵(24頁).pdf(2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如何達成安全認證不論是對自動駕駛汽車還是傳統汽車的監管,目的都是為了確保車輛的安全性和道路適用性。但如何證明車輛的安全性能夠滿足監管機構、業界以及大眾的要求呢?任何一種安全機制都具有兩大關鍵要素,一是由規則、原則和標準組成的管理框架,二是證明產品合規性的測試流程。目前,兩大要素都未到位。在美國和歐洲,并無監管機構發布針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指南。除了遵循國際標準化組織26262安全標準,汽車行業也沒有提出自己的標準。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安全標準僅強調了功能安全,而在車輛運行方面基本保持緘默。該標準僅為尋求認證的新型車輛或構件制定了下限,要求其比已投入市場的類似車輛或構件更為安全。無論哪種管理框架都需
2、要定義到底多安全才是“足夠安全”,而且還要決定自動駕駛汽車要想獲得認證,必須比人為駕駛安全多少。一種潛在的解決方法是引入“普通駕駛員”的概念,作為比較的抽象基礎。通過使用清晰、一致、定量的關鍵性能指標進行衡量,自動駕駛汽車至少要和“普通駕駛員”駕駛車輛一樣安全。在此基礎上,監管機構可依據這些測量指標和比較結果來發布必須達到的性能要求。設計強大的測試流程可能是一個更大的挑戰。傳統的測試方法可以證明自動駕駛汽車能夠滿足所有的傳統功能要求,但卻無法保證具有高度復雜性的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在性能上符合規格要求。例如,由于軟件在自動駕駛汽車制動系統中發揮了必不可少的作用,所以僅靠傳統的制動性能檢測無法保證自動駕駛汽車能在必要時刻及時停車。監管機構必須設計新的標準,以評估算法等軟件的性能及可靠性。然而大部分監管機構由于缺乏相關專業技能,因而無法制定此類標準,同時也無法建立保障措施來保護整車廠和供應商的知識產權。如果不能對軟件直接進行測試,監管機構可以觀察和檢測軟件運行的結果。從測試設計之初,監管機構就密切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