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年全球海洋產業及海洋中心城市發展白皮書(5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前瞻產業研究院:2023年全球海洋產業及海洋中心城市發展白皮書(58頁).pdf(5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海洋產業與海洋中心城市相輔相成目 錄CONTENTS全球海洋產業及海洋中心城市發展及經驗借鑒中國海洋產業及海洋中心城市發展現狀中國海洋產業及海洋中心城市發展趨勢與建議1.1 人類步入海洋經濟時代1.2 什么是海洋經濟?定義及分類1.3 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及功能1.4 海洋產業與海洋中心城市相輔相成海洋產業與海洋中心城市相輔相成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蓋,海洋不僅是未來能源、科技、原材料的源泉,還是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點。海洋: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蓋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71%2023年全球三十佳城市區域分布圣地亞哥中國香港北京深圳上海杭州馬德里倫敦墨爾本悉尼東京新加坡
2、多倫多柏林巴黎阿姆斯特丹曼徹斯特慕尼黑斯德哥爾摩溫哥華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紐約波士頓華盛頓費城芝加哥蒙特利爾圣何塞1.1 人類步入海洋經濟時代資料來源:Global Cities Index 2023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據世界銀行的調研數據顯示,全球有約60%的經濟體量來自于港口海灣地帶及其直接腹地。從施羅德(Schroders)發布的2023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全球30個最佳城市大多是海洋城市,可見全球已進入海洋經濟時代。1.2.1 什么是海洋經濟?海洋經濟的定義及分類資料來源: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GB/T 20794-2021)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海洋經濟是指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的各類產業活動,
3、以及與之相關聯活動的總和。依據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GB/T 20794-2021),將海洋經濟活動劃分為海洋產業、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務、海洋上游相關產業和海洋下游相關產業。海洋經濟的分類海洋產業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務海洋上游相關產業海洋下游相關產業1.2.2 海洋產業是海洋經濟的核心層資料來源: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GB/T 20794-2021)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涉海設備制造涉海材料制造海洋上游相關產業海洋經濟核心層外圍層支撐層海洋下游相關產業涉海產品再加工海洋產品批發與零售涉海經營服務海洋漁業沿海灘涂種植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油氣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
4、業海洋化工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電力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旅游業海洋科學研究海洋教育海洋科研教育海洋管理海洋社會團體、基金會與國際組織海洋技術服務海洋信息服務海洋生態與環境保護修復海洋地質勘查海洋公共管理服務根據海洋經濟活動的性質,將海洋經濟分為海洋經濟核心層、海洋經濟支持層、海洋經濟外圍層,分別對應5個產業類別。海洋產業是海洋經濟的核心層,包含海洋漁業、海洋旅游業等15個產業。海洋產業1.2.3 海洋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及八大要素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發展海洋經濟的底層邏輯是通過海洋進行人、物、資源、信息等要素的流動,海洋經濟快速發展對要素流動便利性提
5、出了更高要求。成熟的海洋經濟離不開八大要素,其中城市是海洋經濟的重要牽引力。海洋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人物資源信息海洋經濟發展的八大要素發達的港口航運優越的地理條件產業的聚集融合完善的創新體系宜人的居住環境完善的協調機制0103050702040608合理的分工協作強大的核心城市1.3.1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及特征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世界海洋經濟的發展是由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帶動的?!叭蚝Q笾行某鞘小钡母拍钭钤绯霈F源于世界領先海事城市報告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指以海洋資源為基礎、擁有領先的海洋核心競爭力,在一定區域內起著樞紐作用且對全球經濟社會活動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城市。對外開放程度高海
6、洋經濟高度繁榮海洋科創水平先進海事資源儲備豐富及利用率高海洋文化吸引力強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特征航運海事金融和法律海事技術港口和物流吸引力和競爭力世界領先海事城市報告評選維度01020304051.3.2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五大功能定位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良好的港口條件和發達的港口物流網絡是保持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港口與物流優勢的重要基礎,是港口航運樞紐功能得以正常運轉的硬環境條件港口航運樞紐功能海洋創新和海事技術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的核心要素,海洋科技的創新程度和海事教育水平的高低關系到海洋中心城市發展的上限和潛力海洋科技創新功能海洋產業集聚主要體現在傳統海洋產業轉型升級、海洋戰略性新興產
7、業引導能力、產業集群和產業園區發展等方面海洋產業集聚功能海洋文化交流主要體現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對海洋文化傳播和交流的組織和推動能力、海洋文化的創作表現、海洋經濟文化的協同發展等方面海洋文化交流功能海洋治理主要體現在海洋生態文明、城市宜居環境、海洋法律與公共保障系統等方面海洋治理供給功能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1.4 海洋產業的發展往往與海洋中心城市密不可分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作為綜合概念,兼具海洋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功能與特性,以海洋發展為核心功能的同時牽引海洋經濟為特色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帶動著整個世界海洋經濟的發展,通過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來推動各類
8、經濟活動的進行,而海洋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經濟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密不可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海洋經濟的牽引力海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核心城市2.1 全球海洋產業及海洋中心城市發展情況2.2 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案例:新加坡2.3 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案例:倫敦2.4 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案例:紐約2.5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經驗借鑒全球海洋產業及海洋中心城市發展情況及案例借鑒20世紀之前,人們對于海洋的利用著重于海洋交通運輸。自1947年,世界海洋活動形式開始轉變,而后海洋石油、天然氣業迅速發展,并成為海洋經濟產業的第一大產業。20世紀60年代,各國開始注重海洋開發,至1994年聯合國海洋公約法的
9、生效標志著海洋時代的到來。2.1.1 全球海洋產業發展歷程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世紀初以前海洋交通運輸為主人們對于海洋的認識與實踐局限于海洋表面,即對于海洋的利用著重于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活動形式轉變世界上第一座近海石油平臺在墨西哥灣建成標志著海洋活動形式由以海洋交通運輸業和海洋漁業為主向海洋資源開發與利用模式轉變1947年各國注重海洋開發以臨海國家為主的世界各國,開始將海洋開發定為基本國策,競相制定海洋“開發規劃”和戰略計劃”20世紀60年代1994年海洋時代到來正式生效的聯合國海洋公約法標志著國際海洋秩序的形成和人類和平利用海洋、全面管理海洋時代的到來隨著全球海洋意識普遍增強,各沿海
10、國紛紛把建設海洋強國作為國家的長期發展戰略。由于各國和地區的資源稟賦和科技發展水平差異,全球140多個海洋國家和地區間海洋產業實力和發展特點不一。2.1.2 全球主要國家海洋經濟規模情況及特點資料來源:美國經濟分析局 英國海事局 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美國著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生物業、海洋礦產業、船舶建造、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六大海洋產業。澳大利亞中國英國海洋產業產值注:由于各國和地區的對海洋產業和的統計劃分各不相同,此處為各國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4.324千億美元(2021)1.16千億英鎊(2019)1.185千億澳元(2021)9.46萬億元(2022
11、)海洋經濟體量最大,海洋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化工業、海洋漁業是支柱產業。船舶研發與設計、航運保險與仲裁、船舶租賃與融資等服務性產業以及海上風電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教育業等新型海洋產業在全球占據領先地位。傳統海洋國家,海洋產業鏈條完善,海洋科技發達,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基礎良好。隨著海洋科學和海洋工程的發展,全球沿海各國開發利用海洋的規模日益擴大。據OECD海洋經濟數據庫測算,2010年全球海洋經濟產出約為1.5萬億美元,約占世界總增加值的2.5%。據預測,2030年全球海洋經濟將超過3萬億美元,其中海洋旅游業預計將占據最大的份額。2.1.3 全球海洋產業規模日益擴大資料來源:OECD海
12、洋經濟2030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1.5320102030E2010-2030年全球海洋經濟產出增加值及預測(單位:萬億美元)注:2023年海洋經濟產出預測值按2010年美元不變價格計算。2030年全球海洋經濟產出增加值結構預測(單位:%)海洋旅游業,26%近海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和生產,22%港口活動,16%其他,36%前文說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源自世界領先海事城市報告,2022年該報告也對世界范圍內的知名海洋城市進行排名,包括五大評選指標的排名和總排名。世界領先海事城市報告對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發展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也體現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競爭格局。2.1.3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競爭格局:2
13、022年排名情況資料來源:2022年世界領先海事之都報告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22年世界領先海事城市報告評選指標及TOP5排名情況航運海事金融和法律海洋技術12345雅典新加坡東京上海漢堡紐約倫敦東京奧斯陸巴黎新加坡奧斯陸釜山倫敦上海港口和物流吸引力和競爭力總排名上海鹿特丹新加坡香港廣州新加坡倫敦哥本哈根鹿特丹奧斯陸新加坡鹿特丹倫敦上海東京排名現代海洋城市研究報告(2021)將全球領先的現代海洋城市分為四個發展梯隊。本白皮書選取位列第一梯隊的倫敦、新加坡、東京、紐約作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外案例進行經驗借鑒分析。2.1.3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競爭格局:四個發展梯隊資料來源:現代海洋城市報告(20
14、21)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現代海洋城市綜合榜單第一梯隊倫敦 新加坡 東京 紐約 上海 香港第二梯隊第三梯隊第四梯隊深圳 洛杉磯 漢堡 廣州 休斯頓 奧斯陸鹿特丹 青島 悉尼 釜山天津 大阪 斯德哥爾摩 安特衛普 廈門 哥本哈根 大連赫爾辛基 橫濱 寧波-舟山 吉隆坡雅加達 溫哥華 雅典曼谷 馬尼拉 南通 福州 煙臺 胡志明市連云港 溫州 湛江 北海1824年英國宣布將新加坡辟為自由港,新加坡成為東南亞最大的貨物集散中心。20世紀50年代末新加坡實施“替代進口”工業化,但仍維持自由港地位不變。20世紀60年代中期后新加坡推行“面向出口”工業化,帶動海洋經濟迅速發展,逐漸構建海洋產業結構,建成了全球
15、第三大煉油中心、國際海事工業中心、國際海洋航運中心、國際海事金融和仲裁中心,由此確立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地位。新加坡是發達港口航運要素的典范,以其優越的地理條件為基礎,建成了連結東西、運轉高效的樞紐港口,并且憑借其專業的航運服務能力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打造出了的健康、完善的航運生態圈,新加坡蟬聯五次“世界領先海事城市”榜首,2022年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二。2.2.1 新加坡發達港口航運要素的典范資料來源: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貨物吞吐量(單位:億噸)2015-2022年新加坡貨物及集裝箱吞吐量情況20152
16、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集裝箱吞吐量(單位:萬個標準箱)連續五次位列“世界領先海事之都”榜首新加坡產業的聚集融合是海洋經濟的根本動力要素,新加坡通過構建高度發達的海洋產業集群、非常重視發展科技創新、發展服務海洋的高端服務業、提升城市海洋文化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典范。2.2.1 新加坡: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打造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高度發達的海洋產業集群構建了以航運為核心,融合修造船、石油勘探開采冶煉、航運金融保險等各種上下游產業的海洋產業集群。非常重視發展科技創新在國家層面實施了從海洋經濟向知識海洋經濟和智慧海洋經濟轉型的戰略規劃;建立了新加坡海事數據中心、圣
17、約翰島國家海洋實驗室等以打造世界海洋科技創新中心。發展服務海洋的高端服務業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發展海事仲裁、船舶登記、海洋金融等服務海洋發展的現代高端服務業。提升城市海洋文化新加坡將城市海洋文化的形象提升到戰略高度,投入量大量資金,還通過立法等手段保留據海洋文化特色的建筑。2018年以來,新加坡相繼出臺海事與岸外工程產業轉型藍圖、海洋運輸業轉型藍圖等規劃,政策作為完善的協調機制要素推動了新加坡海洋產業的轉型升級。2.2.1 政策推動新加坡海洋產業的轉型升級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20-2025年海運業增加值增長20億新元或年均增長2%-3%確保新加坡港口的容量和面向未來的能力,支持港口自
18、動化建設和技術采用,以提高港口的運營生產能力。在建的新加坡大士港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全自動集裝箱碼頭,將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提升新加坡海事相關性和韌性新加坡政府已經建立了一個充滿活力和具有支持能力的海事創新生態系統。同時,新加坡政府還將深化海事研發能力,加強智慧港口、智慧航運、綠色科技等重點領域的研發轉化。構建創新生態,積極開拓新的增長領域新加坡政府將利用其海外中心網絡,提供海事集群基金等計劃提供資金支持,幫助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建立海外創業能力。支持海事中小型企業和初創企業成長新加坡政府將支持業內現有勞動力進行技能升級,并更加重視自動化、數字化和可持續性方面的技能發展。培養一支具備全球技能
19、并面向未來的勞動力隊伍四項策略目標注:由于篇幅關系,文中四項策略的文字有所簡化。海運業產業轉型藍圖2025得益于海洋產業的聚集融合要素優勢,倫敦是全球最主要的船舶經紀、海事法律、海事保險和航運金融服務集散地,同時也是包括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船級社協會(IACS)、國際航運工會(ICS)在內的眾多國際航運機構總部所在地,匯聚發達、專業的高端航運服務集群。2.2.2 倫敦航運服務之都倫敦資料來源:2022年世界領先海事之都報告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1城市海事法律專家數量3城市海事保險保費金額2城市海事律師事務所數量2021年倫敦在全球海事服務中排名第一全球第一倫敦倫敦通過匯聚發達、專業的高端航
20、運服務集群從構建引領全球的海洋法律體系、打造國際海事金融中心、注重海洋海事教育三個方面著力打造倫敦特色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2.2 倫敦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打造資料來源:World Shipping Register HFW 倫敦國際承保協會(IUA)國際海上保險聯盟(IUMI)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03注重海洋海事教育02打造國際海事金融中心01構建引領全球的海洋法律體系倫敦擁有110余家涉海法律企業,16名海事專家。倫敦還引領了全球海事仲裁,據HFW統計2022年倫敦共處理了1907起海事仲裁案件,約占全球海事仲裁案件的85%。85%85%2022年全球海事仲裁案件倫敦占比倫敦打造了包含涉海信
21、貸、保險、基金、信托等的國際海事金融中心。2022年,倫敦市場所有海事保險保費總計51億英鎊(64億美元),占全球海事保險保費比重18%。據World Shipping Register數據,截至2021年,倫敦擁有等近50家海洋教育高校及機構,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18%18%2022年全球海事保險保費倫敦占比2021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教育機構數量TOP50204060新加坡漢堡雅典鹿特丹倫敦發達的港口航運和完善的創新體系是紐約發展海洋經濟的要素支撐。紐約位于美國東北部,瀕臨大西洋,地理位置相當優越。作為領先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紐約擁有美國第二大港口和世界一流海洋科研機構。2.2
22、.3 紐約:發達的港口航運和完善的創新體系紐約資料來源:勞氏日報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紐約擁有發達的港口航運,紐約-新澤西港是美國第二大港口,2022年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17擁有發達的港口航運紐約擁有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在內的世界一流海洋科研機構,還有科技成果轉化的搖籃硅巷。完善的創新體系020040060080010001200西北海港聯盟薩瓦納港長灘港紐約與新澤西港洛杉磯港2022年美國前五大主要港口貨柜吞吐量情況(單位:萬標準箱)紐約在海洋金融和法律方面產業的聚集融合要素極為突出,紐約擁有發達的航運服務產業集群,業務涵蓋航運金融、海事法律與仲裁、航運保險、船貨代理、航運經紀服務等
23、,此外,是全球最大的涉海企業上市地,截至2021年底,有70余家海事企業在紐約上市,市值約為700億美元。2.2.3 紐約:海洋金融和法律方面產業的聚集擴散極為突出資料來源:Whos Who;World Shipping Register;Bureau van Dijk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21年全球海事上市公司市值及上市公司數量TOP5城市0102030405060708090020406080100紐約香港上海釜山東京注:氣泡大小為上市公司數量。(單位:十億美元)2021年全球海事法律專家和律所數量TOP5城市050100150鹿特丹巴拿馬城雅典紐約倫敦05101520哥本哈根里約熱內盧
24、悉尼紐約倫敦海事律師事務所海事法律專家紐約海洋經濟和海洋產業的發展得益于完善的協調機制,國家層面政策確定海洋優先研究領域,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基礎,以海洋科技為手段,不斷促進海洋可持續發展;地方層面政策重視完善交通運輸體系和改善海洋環境,推動了紐約港口運輸水平的提升和海洋生態的完整和可持續。2.2.3 紐約:完善的協調機制推動紐約海洋中心城市建設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自1929年起,紐約區域規劃協會(RPA)發布了四次區域規劃,引領交通網絡和港口的發展。2017年2017-2027年美國紐約州海洋行動計劃提出4項目標:1)確保海洋生態系統的生態完整性;2)以可持續且符合維護生態系統完整性的方
25、式促進經濟增長、沿海發展和人類對海洋的利用;3)提高海洋資源抵御氣候變化影響的能力;4)讓公眾積極參與決策和海洋管理。地方層面政策2004年美國海洋行動計劃注重海洋科技教育2007年美國未來10年海洋科學路線圖:海洋研究優先計劃及實施戰略重視自主創新和可持續2010年國家海洋政策提出海岸帶和海洋空間規劃2015年海洋變化:20152025海洋科學10年計劃將海洋酸化、北極、墨西哥灣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列為重點研究方向國家層面政策通過確定海洋優先研究領域,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基礎,以海洋科技為手段,不斷促進海洋可持續發展重視完善交通運輸體系和改善海洋環境,推動了紐約港口運輸水平的提升和海洋生態的完整
26、和可持續。幾十年來,東京一直是全球領先的航運中心城市。東京在海洋科研、船舶制造和航運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力。其中東京港是日本最大的港口,東京還注重海洋人才的培養,擁有眾多海洋研究機構和大學,不僅有東京海洋大學,還有東京海洋研究所被稱為“成為海洋科學家的必經之路”。2.2.4 東京:海洋科研、船舶制造和航運方面具影響力東京資料來源:勞氏日報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東京擁有東京海洋大學、東京大學大氣海洋研究所等全球領先的科研機構海洋科研東京有著位列全球前三的艦隊規模和造船能力船舶制造東京港是日本最大的港口,2022年東京港的集裝箱吞吐量44.3萬標箱航運全球首個無人船舶導航系統啟動驗證測試2020.6全球
27、首艘全自動小型旅游船示范試驗順利完成2022.1九州北部大型高速沿海渡輪成功實現完全自主導航第三次、第四次船舶完全自主導航驗證試驗順利完成2022.2第五次、第六次船舶完全自主導航示范試驗順利完成2022.3東京有著位列全球前三的艦隊規模和造船能力,目前船舶工業中全自動船舶技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目前,東京的非營利組織日本財團計劃在2025年投入運營全自動船舶,到2040年將一半的日本船舶實現自動運行。據估計,待日本50%的船舶改裝為全自動船舶將為日本經濟貢獻80億美元。2.2.4 東京:全自動船舶技術處于全球領先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日本財團 MEGURI2040 全自動船舶計劃2025
28、年2040年投入運營全自動船舶將一半的日本船舶實現自動運行近年來,東京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東京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競爭力。其中,國際都市戰略從“促傳播、強聯通、速培育”三個角度提升東京的國際影響力。未來的東京戰略則是針對四大方向提出了具體的永續城市發展戰略。2.2.4 東京:政策推動東京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競爭力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東京2023年版未來的東京戰略ONLINE MARKETING ADVANTAGES2022年國際都市戰略提升傳播力度:加快傳播東京灣eSG項目;發布“全球金融城:東京倡議2.0”;增強城市文旅會展功能;提升東京產業的品牌力;擴大東京財團初創生態系統的國
29、際影響力拓寬培育廣度:提升日本青年一代的英語水平和國際視野;構建日語教育體系加強聯通深度:與海外城市創設“市長協商機制”;推進城市外交;設立國際人力資源開發基金;支持東京企業海外擴張;超越傳統框架的構造改革:地方政府構造改革等打造安全、安心的永續東京:擴大可再生能源利用實現脫碳社會、發展多摩地域和島嶼部打造引領世界的都市:提升東京城市形象、產業結構轉型并強調創新、提高城市機能包括完備的海陸空人流物流網絡讓人成為城市進步的源泉:重視人才培養,強化回流教育城市作為成熟海洋經濟的重要牽引,離不開海洋經濟其他七大發展要素的相輔相成。從全球領先的海洋城市新加坡、倫敦、紐約和東京海洋經濟的發展經驗來看,有
30、五大發展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2.5 全球領先的海洋中心城市發展經驗總結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1優越的地理條件發展發達的航運和物流是發展海洋經濟的基礎,使城市對外聯系密切,要素流動便利。發展發達的航運和物流2完善的創新體系是海洋經濟持續發展的引擎,因此要注重技術創新,例如東京在探索全自動船舶技術走在世界前列。注重海洋產業的技術創新3例如,東京擁有眾多海洋研究機構和大學,其中東京海洋研究所被稱為“成為海洋科學家的必經之路”。提升高端海洋服務業發展水平4例如,倫敦在海事仲裁、海事保險等高端海洋服務業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注重海洋海事教育5從新加坡、紐約和東京的發展經驗可以看出政策是海洋產業集聚發展
31、的可靠保障,是提升海洋中心城市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政策是海洋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3.1 中國海洋產業發展歷程3.2 中國海洋產業發展現狀3.3 中國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情況3.4 海洋中心城市建設代表城市的主要做法中國海洋產業及海洋中心城市發展現狀新中國成立以后,海洋產業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隨著海洋經濟戰略地位不斷提升,海洋經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3.1.1 中國海洋產業發展歷程: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漫長準備階段19491977年新中國成立初期,海洋主要功能是政治和軍事戰略作用,海洋經濟的發展以海洋漁業、海洋運輸業為主。探索起步階段19782002年改革開放推動了海洋經濟
32、各產業孕育發展,使得海洋產業門類更為齊全。然而對技術要求較高的海洋第二產業等發展較慢,且缺乏統一的海洋產業規劃,各海洋產業獨立發展,未能有效發揮產業間的協同促進作用??焖侔l展階段20032011年海洋產業體系逐步完善,海洋經濟初具規模,海洋經濟發展的條件日益完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等產業規劃文件發布,各沿海省份相繼出臺地區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并將各省的海洋經濟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轉型發展階段2012年至今海洋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將海洋經濟提升到更高的戰略層次。為推進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推進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設成為全球海洋中心城
33、市,2018年中國批準了14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近兩年,我國海洋經濟體量平穩增長,據自然資源部數據,2022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為9.46萬億元,比2021年增長1.9%,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7.8%,占比與2021年持平。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4.6:36.5:58.9,可見我國海洋經濟以第二、第三產業為主。3.2.1 中國海洋經濟體量平穩增長,以第二、第三產業為主資料來源:自然資源部2022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4-2022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結構(單位:%)-8%-6%-4%-2%0%2%4%6%8%10%12%0123456789102014201
34、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 2023H1總量(萬億元)增速(%)2014-2023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情況(單位:萬億元)注:1)2022年生產總值數據為初步核算數,其余為核實數;2)2019&2022年生產總值結構數據為初步核算數,其余為核實數。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海洋第一產業海洋第二產業海洋第三產業經初步核算,2022年,全國15個海洋產業增加值3.85萬億元,比2021年下降0.5%。其中,海洋旅游業增加值和海洋交通運輸業增加值占比大,分別為
35、34%和20%。從增速來看,海洋電力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水淡化等海洋新興產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海洋電力業增加值增速最快為20.9%。3.2.2 海洋新興產業較快增長,海洋電力業增速最快資料來源:自然資源部2022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海洋旅游業,34%海洋交通運輸業,20%海洋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化工業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洋電力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2022年全國15個海洋產業增加值增速情況(單位:%)2022年全國海洋產業增加值構成(單位:%)20.9-15-1
36、0-50510152025海洋旅游業海洋化工業海洋鹽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沿海灘涂種植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漁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洋油氣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礦業海洋電力業3.2.2 中國海洋產業產業鏈全景圖譜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上游中游下游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化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水淡化及利用海洋生物制藥業海洋電力業海洋漁業海洋鹽業海洋礦業海洋油氣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旅游業涉海設備制造涉海材料制造涉海產品再加工海洋產品批發與零售涉海經營服務中遠海運重工中集來福士振華重工寶石機械武漢船用機械中國船舶第七二五所昊華科技萬盛股份中浮新材料鞍山鋼鐵寶
37、鋼股份中水漁業開創國際好當家海油工程中海油服中石油海洋工程中鹽股份山東?;斻y投資中國五礦金航集團泰鑫礦業中遠海發上港集團招商輪船中青旅大連圣亞眾信旅游中國船舶大船集團新揚子造船巴安水務雙良節能上海電氣魯北化工魯銀投資金盛海洋海油工程中海油服振華重工華大海洋誠意藥業山東達因金風科技遠景能源明陽智能海洋水產加工業海洋工程裝備業沿海灘涂種植業國聯水產百洋股份好當家中遠海運重工中集來福士振華重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中農海稻南泥灣集團我國沿海地區已形成三大海洋經濟圈的區域格局,分別是北部海洋經濟圈、東部海洋經濟圈和南部海洋經濟圈,“三圈”抱團發力,各展所長,繪就了我國海洋事業開放發展新藍圖。其中,南
38、部海洋經濟圈海洋生產總值最高,南部北部經濟圈產值差距超9500億。3.2.3 中國海洋產業區域發展格局:三大海洋經濟圈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注:圖中為各海洋經濟圈2021年海洋生產總值,2022年海洋經濟統計公報暫未公布2022年數據。南部海洋經濟圈東部海洋經濟圈35518億元29000億元25867億元2021年海洋生產總值(億元)北部海洋經濟圈海洋旅游業遠洋漁業海洋文化產業水產品加工與養殖業北部海洋經濟圈港口物流業海洋船舶業海水淡化業海水養殖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東部海洋經濟圈海工裝備業海上風電業港口物流業海洋服務業南部海洋經濟圈優勢產業2017年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首次提出
39、推進深圳、上海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隨后我國三大海洋經濟圈多個沿海城市提出了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標,希望通過建設海洋中心城市帶動海洋經濟發展,進而提升城市國際影響力和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綜合競爭力。3.3.1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成各大沿海城市共同戰略目標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廣州:2035年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上海: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推進上海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到2035年,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天津:2019年提出要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大連:到2025年,建成中國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到2035年建成東北亞海洋中心城市舟山:到2025年,與寧波共建“全球海洋中
40、心城市”寧波:到2025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地位初步確立,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福州:2035年建成“海絲”沿線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海洋中心城市廈門:2035年建成國際特色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推進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3.3.2 全國各大沿海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城市海洋產業發展戰略定位政策規劃深圳建設具有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為引領全球價值鏈、共塑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海洋城市發展典范。打造全球海洋經濟引領者、全球海洋科創新標桿、全球海洋文明示范區和全球海洋協作主平臺。深圳市海洋發展規劃(2
41、0232035年)上海海洋資源管控科學有效、海洋生態空間品質不斷提高、海洋經濟質量效益顯著提升、海洋災害防御能力大幅增強、民生共享水平進一步改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級穩步提升。上海市海洋“十四五”規劃青島打造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國家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示范區和海洋經濟區域協調發展示范區。青島市“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廣州全力打造海洋創新發展之都,成為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地、涉海資源要素配置中心、南海綜合開發先行區、海洋產業集群高地和海岸帶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廣州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廈門打造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灣區、國家海洋高端高新產業基地、國
42、際濱海旅游名城、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海洋治理典范城市。廈門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福州“海上福建”建設的排頭兵;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引領區;“海絲”沿線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海洋中心城市。福州市“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專項規劃寧波著力打造世界級臨港產業集群,推動高端港航物流服務業縱深突破和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擴大海洋國際國內合作,積極參與海洋領域國際標準制定,打造卓越的海洋經濟中心、特色鮮明的海洋科創中心、包容共享的海洋文化交流中心、風情獨具的濱海旅游城市。寧波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天津發展定位于建設海洋強國建設支撐引領區、建設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建設國家海洋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建設國家
43、海洋文化交流先行區、建設國家海洋綠色生態宜居示范區。天津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大連把大連建設成為中國北方海洋特色鮮明的開放創新之都、生態宜居的浪漫海灣名城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城市。大連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我國三大海洋經濟圈分別有三個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的代表性城市,南部經濟圈的深圳、東部經濟圈的上海和北部海洋經濟圈的青島。其中,深圳和上海市我國最早確定的兩座“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3.4.1 我國海洋中心城市建設代表城市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上海青島深圳南部海洋經濟圈東部海洋經濟圈北部海洋經濟圈深圳是我國最早確定的兩座“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一,近年來深圳海洋產業發展
44、迅速,2022年深圳市海洋生產總值達3128億元,占GDP比重9.7%,深圳涉海企業增加至近3萬家,其中上市企業49家。深圳已初步形成了以傳統優勢產業為支柱、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產業格局,新興產業占比已升至37%。3.4.2 深圳:形成了傳統產業為支柱、新興產業為支撐的格局2015-2022年深圳市海洋生產總值情況(單位:億元)1873 3128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15202020212022資料來源: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深圳市海洋產業格局傳統產業為支柱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海洋油氣業等新興產業為支撐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業、海洋
45、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金融業等37%深圳海洋產業是由創新引領發展的,2021年深圳科技進步對海洋經濟貢獻率高達60%。近年來,深圳加快建設涉海創新載體,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及技術攻關,重點建設海洋大學和國家深??瓶贾行?,吸引海洋產業人才聚集,鼓勵多方開展自主創新,設立海洋基金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3.4.2 深圳:創新引領海洋產業發展資料來源: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深圳市科技創新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截至2023年H1深圳市涉海創新載體數量422480102030405060國家級涉海創新載體省級涉海創新載體市級涉海創新載體共74個涉海創新載體截至202
46、3年上半年,已建成涵蓋海洋電子信息、海洋工程裝備、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資源勘探和深海技術等重點領域的74個涉海創新載體。加快建設涉海創新載體建設海洋大學和國家深??瓶贾行囊褜懭肷钲凇笆奈濉币巹?。2023年,深圳海洋大學、國家深??瓶贾行?、深圳海洋博物館一體建設加快。重點建設海洋大學和國家深??瓶贾行?017年深圳設立了深圳市海洋產業發展基金。隨后,深圳陸續設立了前海中船智慧海洋創新基金和深圳綠色航運基金等海洋專業基金。設立海洋產業基金,完善海洋金融體系從頂層設計來看,2023年5月印發的深圳市海洋發展規劃(2023-2035年)設定2023-2035期間總目標,3個成“形階段目標,六大策
47、略,多種保障等,推進建成具有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3.4.2 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的“深圳方案”2025-2035年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目標9.7%10%13%到2025年到2035年海洋生產總值占GDP比重2022年六大海洋發展策略資料來源:深圳市海洋發展規劃(2023-2035年)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初步建成國際航運中心、海洋戰略新興產業高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25年全面建成國際航運中心、高端服務中心、海洋戰略新興產業高地2035年成為典型標桿,海洋綜合實力及全球影響力達到世界一流水準2050年01打通內外循環,打造國際航運中心及高端服務中
48、心02引領綠色轉型,促進海洋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03驅動創新發展,強化海洋科技人才戰略力量加強04彰顯海洋文化,營造多元活力的海洋城市生活05深化對外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海洋治理06引導產業下海,加速培育和壯大海洋新興產業作為我國最早確定的兩座“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一,上海是唯一一個海洋生產總值近萬億的城市。據上海市海洋局數據,2022年上海海洋生產總值達9792.4億元。海洋產業增加值中海洋旅游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占比大,但未實現增長;海洋油氣業增速最快,同比增長69%。3.4.3 上海:全國唯一海洋生產總值近萬億資料來源:上海市海洋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6-2022年上海市海洋生產總
49、值情況(單位:億元)103729792.4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注:1)2022年生產總值數據為初步核算數,其余年數據為核實數;2022年上海海洋產業增加值構成(單位:%)49%42%海洋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油氣業海洋化工業海洋電力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漁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上海的海洋交通運輸和海洋船舶工業領先全國,其中海洋交通運輸能力乃至全球領先,據勞氏日報公布2022年全球五大集裝箱港口排名,上海以4730萬標準箱排名全球第一。同時,作為全國唯一一
50、個集船舶海工研發、制造、驗證試驗和港機建造的城市,上海的海洋裝備制造能力在國內前列。3.4.3 上海:海洋交通運輸和海洋船舶工業領先全國資料來源:勞氏日報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22年全球前五大集裝箱港口排名及吞吐量情況(單位:萬標準箱)4730 010002000300040005000青島港深圳港寧波舟山港新加坡港上海港上海海洋船舶和裝備制造業代表產品及裝備截至2023年10月已累計完工交付13艘全球最大24000TEU級超大型集裝箱船全球最大24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天鯤號是我國第一艘自行設計建造的、亞洲最大的自航式絞吸挖泥船天鯨號、天鯤號國產大型絞吸裝備滬東中
51、華造船(集團)自主研發設計的大型LNG運輸船已實現第一代到第五代的快速迭代,并于2023年9月開發出世界最大LNG運輸船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負責建造我國國產大型郵輪H1508船,正在爭取年內交付。另外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也在開工建造我國第一艘大型郵輪H1508船根據上海市海洋“十四五”規劃到“十四五”末,海洋經濟質量效益顯著提升,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5萬億元左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級穩步提升,并針對海洋經濟提出了五個主要任務。3.4.3 上海:“十四五”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級穩步提升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推進構建以新型海洋產業和現代海洋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培
52、育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優化藍色經濟空間布局完善“兩核一廊三帶”的海洋產業空間布局,助力海洋產業結構優化和能級提升。提升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協同推動涉??蒲性核?、高校、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推進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拓展海洋開放合作領域積極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協同推進長三角區域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海洋經濟運行監測和研判能力加強市、區兩級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能力建設?!笆奈濉鄙虾J泻Q螽a業發展目標0.981.5到2025年海洋生產總值(萬億元)2022年“十四五”上海市海洋經濟發展主要任務0102030405青島是我國北部海洋經濟圈的代表性城市,2022年青島市海
53、洋生產總值達5014.4億元,同比增長7.5%,占全市GDP的比重為33.6%。青島在28個海洋及相關產業門類均有布局,在15個主要海洋產業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等80%產業規模居山東前列,部分海洋產業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3.4.4 青島:海洋產業結構比較均衡資料來源:青島市海洋發展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5-2023年青島市海洋生產總值情況(單位:億元)5014.42479.4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H1中海油青島海工完成我國最大規模海上岸電應用項目導管架
54、陸地建造工程,流花FPSO項目正在加快推進。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已聚集了正大制藥、東海藥業有限公司、上海醫藥集團青島國風藥業為代表的海洋生物醫藥企業數百家,3個以海洋生物為主導產業的特色園區,還有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等科研院。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依托國信集團、山東海洋集團等重點企業深耕深遠海,加快推進“國信2號”養殖工船、“深藍2號”深遠海網箱等重點項目打造深遠海養殖中國樣板。海洋漁業青島市領先產業發展情況作為一流的海洋科研強市,青島海洋科研教育和管理服務表現出眾,2022年青島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務占全市海洋GDP的比重為21.3%。青島聚集了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
55、發平臺和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創新策源地、海洋人才聚集地。目前,青島集聚國家深?;?、嶗山實驗室等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57家,規上涉海企業2700余家,海洋人才約37萬人。3.4.4 青島海洋科研強市資料來源:青島市海洋發展局 青島市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海洋領域唯一國家實驗室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務占比21.3%全國涉海高端研發平臺40%全國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50%世界上第五個深海技術支撐基地是“蛟龍號”的運行單位青島代表性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即嶗山實驗室。海洋和水產學科特色顯著、學科門類齊全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十四五”
56、期間,青島出臺了青島市“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逐步完善,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大幅增強,海洋經濟開放合作再上新臺階,海洋可持續發展潛力持續提高的總目標,力爭到2035年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進入世界城市體系前列。3.4.4 青島:主要海洋產業優勢突出,海洋產業結構比較均衡“十四五”時期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速7%左右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到2035年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進入世界城市體系前列 優化海洋經濟發展布局 打造海洋新興產業增長引擎 激發海洋傳統產業發展新動能 促進現代海洋服務業提質增效 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 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 加強海洋生態文明
57、建設4.1 中國海洋產業發展趨勢4.2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建議中國海洋產業及海洋中心城市發展趨勢及建議01海洋經濟總體發展加速向好,隨著新興海洋第三產業的發展提速,我國海洋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海洋經濟增量提質,產業結構持續優化02例如,“清潔能源+漁業”成為發展新趨勢,沿海港口加快推進岸電系統建設,海鐵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啟用等。海洋產業加速向綠色化智能化發展03我國在海洋領域“卡脖子”技術方面取得積極成效,科技創新在海洋產業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明顯。創新驅動日益成海洋產業發展主要動力04三大海洋經濟圈區域差距逐漸減小,海洋中心城市加快建設將輻射區域海洋產業提質。海洋區域發展格局逐漸優化發
58、展趨勢4.1 中國海洋產業發展趨勢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長期積累的過程,其中產業集聚融合是海洋經濟的根本動力,各地要揚優勢補短板,重視海洋產業集聚融合;還要統籌海陸產業的聯動,建立海陸復合型產業體系。4.2 建議一:重視海洋產業集聚融合,建立海陸復合型產業體系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根據各地優勢海洋產業,揚優勢補短板,重視海洋產業間的集聚融合。例如,可以通過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牽引產業的培育壯大。重視海洋產業集聚融合 發展海洋經濟不僅要重視海洋產業,還要統籌海陸產業的聯動,建立復合型產業體系。例如,將海洋漁業和海洋金融業的聯動。建立海陸復合型產業體系科研創新在海洋
59、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完善的創新體系決定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未來的發展動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創新能力離不開科技成果轉化。4.2 建議二:重視科研創新能力,積極推動成果轉化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科研創新在海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決定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未來的發展動力。借鑒新加坡和東京的經驗,這些城市十分重視海洋科研創新,例如建立了新加坡海事數據中心、圣約翰島國家海洋實驗室等以打造世界海洋科技創新中心。重視科研創新能力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創新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科技成果轉化,因此要打造海洋成果轉化重大平臺,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例如,對于青島、天津等有科創資源聚集具一定成
60、果儲備的城市更要重視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推動成果轉化海洋經濟要素之一的完善創新體系離不開海洋人才的強力支撐,要加強海洋學科和研究機構建設、培養海洋人才、積極引進海洋人才。4.2 建議三:加強海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引導學校、企業、海洋科創平臺等多方積極引進海洋人才,招引頂尖專家,在政策上對海洋人才的招引給予獎補和傾斜。積極引進海洋人才加強海洋大學、海洋學科等科創平臺建設,以打造國際一流海洋高校和研究機構、趕超國際頂尖海洋研究機構為目標。加強海洋學科和研究機構建設海洋人才隊伍培養引導區域內和區域間的高校、企業和研究機構強強聯合培養海洋人才隊伍,聯合辦學。政策作為完善的協調機
61、制要素表現形式,在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由于各海洋城市的發展基礎不同,各地要根據各地海洋產業發展基礎給予符合當地海洋產業發展需要的政策支持。4.2 建議四:符合地區海洋產業基礎及發展需要的政策支持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政策符合海洋產業發展基礎符合當地海洋產業發展需要制定符合海洋產業發展基礎的海洋產業政策,合理規劃海洋三次產業比例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根據地區海洋產業發展需要,加大重點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包含土地、資金等支持加大投入,政策引導金融、保險和社會資金投向海洋發展領域海洋生態環境和海洋資源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的基礎條件,因此要重視海洋
62、生態環境和海洋資源保護、開發和管控,支持海洋綠色低碳發展。4.2 建議五:重視海洋資源保護、開發和管控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加強海洋資源及生態環境的基礎性工作,從近海到遠洋,實現全域生態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加強海上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開展全面的海洋資源及生態環境狀況調查,摸清底數,加強信息共享,為提升海洋治理水平夯實基礎海洋資源合理管控加快低碳能源增效替代,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探索海洋碳匯前沿領域海洋綠色低碳發展合理的分工協作是發展海洋經濟八大要素之一,在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標下,各地應在競爭中加強合作,構建有效的城市網絡,從而促進海洋城市合作網絡
63、的國際化。4.2 建議六:在競爭中加強合作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例如,上海就提出要深化長三角區域海洋經濟、海洋科技創新、海洋資源保護利用、海洋災害防御等領域的戰略合作;深圳提出要在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進程中加強深港合作。加強和國內沿海城市的合作例如,深圳提出全球海洋治理參與者的目標,通過國際合作,強化深圳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國際規則參與及制定能力。拓展國際海洋合作新領域,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加快建成海洋合作治理先鋒城市。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在競爭中加強合作海洋經濟不僅要關注海洋還要強化其腹地的發展,特別是強化城市陸地和海洋的互動交融,打造面向未來的海洋文明典范。4.2 建議七:強化陸地和海
64、洋的互動交融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強化城海交融,優化海岸帶空間與景觀塑造,營造獨特濱海城市風貌塑造海洋城市特色風貌打造海洋歷史文化與延續海洋歷史文脈的獨特名片海洋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重大體育賽事牽引,豐富海洋文化公共活動,營造多彩海洋生活加強重大體育賽事牽引加速海洋文化藝術和商業融合,結合地域特色打造海洋文化藝術服務業。加速海洋文化藝術和商業融合前瞻產業研究院是中國產業咨詢領導者!隸屬于深圳前瞻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于北京清華園,主要致力于為企業、政府、科研院所提供產業咨詢、產業規劃、產業升級轉型咨詢與解決方案。前瞻產業研究院前瞻產業研究院前瞻經濟學人APP是依托前瞻產業研究院優勢建立的產經數據+前沿科技的產經資訊聚合平臺。主要針對各行業公司中高管、金融業工作者、經濟學家、互聯網科技行業等人群,提供全球產業熱點、大數據分析、行研報告、項目投資剖析和智庫、研究員文章。前瞻經濟學人前瞻經濟學人讓你成為更懂趨勢的人報告制作: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方式:400-068-7188更多報告:https:/主創人員:鄭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