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好醫療-公司首次覆蓋報告:植根醫療電子賽道致力成為國產助聽器龍頭-2211107(1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錦好醫療-公司首次覆蓋報告:植根醫療電子賽道致力成為國產助聽器龍頭-2211107(14頁).pdf(1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家庭醫療在我國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目前還處于初步階段,我國居民對于家用醫療器械尚未形成大規模的消費習慣。但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消費水平的升級以及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我國居民對于健康管理的重視度越來越高。近年來,我國家庭醫療市場實現了高速發展。據中國醫療器械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藍皮書(2019),2015 年我國家用醫療設備市場規模為 480 億元,2018 年增長到 94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25.46%。2021 年 3 月世衛組織發布世界聽力報告,目前全球約五分之一的人存在聽力受損,影響全球超過 15 億人口,且約有三分之一的 65 歲以上老年人有殘疾性聽力損失。隨著全球人口
2、老齡化的趨勢加快,預計到 2050 年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將面臨聽力受損的問題,聽損人口的數量將增長至 24.97 億人。報告顯示,全球助聽器覆蓋率大約為 17%,助聽器覆蓋缺口平均高達 83%。據 EuroTrak 數據顯示,2018 年,大部分歐洲國家助聽器產品的滲透率超過 20%,日本地區的助聽器產品滲透率大約為14.4%,而中國助聽器產品的滲透率不超過 5%。整體來看,助聽器產品的全球滲透率水平不高,在發展中國家助聽器的滲透率較低的問題表現更為明顯。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在報告中確定了未來 10 年的目標:使用聽力技術(包括助聽器或植入物)的聽損成年人的有效覆蓋率相對增加 20%。隨著全球經
3、濟增長、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進步,以及助聽器產品性價比的逐步提升,全球助聽器的銷售量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根據2019-2025 年中國助聽器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趨勢預測提供的數據,2020 年度,全球助聽器市場銷售規模預計為 64.70 億美元,較 2018 年增長 9.51 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達 8.62%。雖然中國助聽器市場發展較晚,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近年來我國助聽器行業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態勢。市場規模從 2013 年的 23.09億元增長至 2018 年的 49.48 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 16.47%;2019 年我國助聽器市場規模達到 52.72 億
4、元左右,同比增長 6.55%;2020 年中國助聽器市場規模達到 58.21億元,同比增長 10.41%。因此,隨著老齡人口數量的增長以及聽力障礙人群數量的增加、助聽器滲透率的逐步提升以及人口收入水平提升對應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帶來的需求釋放,預計全球助聽器市場的需求將繼續維持增長態勢。長期以來,全球助聽器市場 90%以上的份額主要被全球五大聽力集團 WS 聽力集團、索諾瓦聽力集團、W.D.H 聽力集團、瑞聲達聽力集團、斯達克聽力集團所占據,助聽器的六大品牌包括瑞聲達、峰力、西嘉、奧迪康、唯聽、斯達克等,上述品牌作為助聽器一線品牌以高端數字機和定制機型為主,主打線下專業驗配銷售模式,終端消費者接
5、觸到該產品的流程相對復雜,產品單價較高。面對國際巨頭對這一市場的高度壟斷,全球不同地區的眾多中小企業僅占有該市場約 10%的市場份額,這類企業較為分散,其產品主要面對大眾市場客戶群體,服務于輕、中度聽力損失用戶,無需線下驗配即可購買,省去了中間較為復雜的驗配環節,產品單價較低。中國人口基數大,助聽器市場潛力較大,基于中國市場的發展空間,全球六大品牌紛紛在中國設立了生產基地、研發中心或營銷公司。所以目前中國助聽器市場的市場份額 90%以上由國外品牌占據。隨著國內助聽器行業的逐步成熟與發展,國內本土助聽器企業也逐步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并快速在國際市場占領一席之地。國內助聽器生產企業主要集中于福建地區、廣東地區和江浙地區,形成以歐仕達、新聲、惠耳、愛可聲等為代表的國產助聽器品牌。綜合來看,我國助聽器行業的生產能力不斷提高,行業總體保持凈出口的態勢。中國助聽器的出口數量反映了國際市場對于國內企業生產的助聽器的需求,根據 Wind 的數據,中國助聽器的出口數量從2014 年的 1,001.40 萬個增長至 2019 年的 1,831.23 萬個,出口數量增長 82.87%,年平均復合增長率為 12.83%,助聽器的出口數量總體保持較快增長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