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前瞻:2025年DeepSeek創新性突破與影響分析報告(1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賽迪前瞻:2025年DeepSeek創新性突破與影響分析報告(11頁).pdf(1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1-2025 年 3 月 13 日 第2025 年 3 月 13 日 第1111期 總第 892 期期 總第 892 期 DeepSeek 創新性突破與影響分析創新性突破與影響分析 2025 年 1 月,我國人工智能企業 DeepSeek 以全新技術路徑和開源策略引發全球矚目。通過創新模型架構和訓練方法,DeepSeek 實現了低成本與高性能的有機統一。其開放包容的發展理念有望推動人工智能開源生態繁榮,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各行業推進智能化升級帶來重要機遇。建議加快構建以原創理論突破為引領、以開放創新生態為支撐、以安全發展體系為保障的人工智能發展新格局,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2、實現躍升。-2-一、一、DeepSeek 的創新性突破的創新性突破(一)以技術創新構筑成本與性能優勢(一)以技術創新構筑成本與性能優勢 DeepSeek 不同于依賴巨量參數及算力堆砌的主流大模型發展模式,其憑借模型架構創新實現成本與性能的雙重突破,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開辟新路徑。一方面,通過壓縮時間空間復雜度降低模型開發成本。一方面,通過壓縮時間空間復雜度降低模型開發成本。其 V3 版本通過多頭潛在注意力機制和 FP8混合精度訓練等技術手段減少內存占用,降低運算資源消耗。利用 DualPipe 跨節點通信、無輔助損失的負載均衡策略、跨節點全對全通信等方法,增加并行計算規模,提升模型訓練效率。De
3、epSeek V3 技術報告披露其以 557.6 萬美元的投入,用 2048 塊英偉達 H800 GPU 完成了訓練,據公開數據測算,該成本約為大模型 Meta Llama 3.1 的 10%,OpenAI Gpt-4o 的 6%。另一方面,運用強化學習技術提升模型性能。另一方面,運用強化學習技術提升模型性能。在 V3 版本基礎上,DeepSeek R1 利用冷啟動數據監督微調與多階段強化學習訓練策略,提升模型推理能力,優化輸出可讀性。在數學推理、編程競賽等復雜任 務 中,DeepSeek R1表 現 優 異,比 肩 頂 尖 大 模 型OpenAI-o1-1217。-3-(二)以深度開源助力開
4、放與合作生態(二)以深度開源助力開放與合作生態 DeepSeek 全方位的開源策略加速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與創新,推動形成更加開放包容的技術生態。在開源深度方面,在開源深度方面,DeepSeek 將旗艦版本 DeepSeek V3 和 DeepSeek R1 的模型權重、訓練框架全部開放,并通過技術報告詳細公開了所采用的學習算法和獎勵函數等核心技術細節。與 Meta Llama 需要申請訪問權限、限制用戶規模、禁止競爭性用途不同,DeepSeek 采用寬松的 MIT 開源協議,在僅要求保留版權聲明的前提下,允許開發者自由使用、修改、分發甚至商業化,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極大自由度。在社區建
5、設方面,在社區建設方面,DeepSeek 展現出強大吸引力。在軟件項目托管平臺 Github,截至 2 月 19 日,DeepSeek V3星標數達到 8.6 萬,DeepSeek R1 星標數達到 7.8 萬,均超過OpenAI 最多收藏的項目。在全球最大開源社區 Huggingface,DeepSeek V3 及 R1 模型 1 月份下載量合計達 610 余萬次,與DeepSeek 相關的模型達到 5000 余個,DeepSeek R1 成為該平臺上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模型。-4-二、二、DeepSeek 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影響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影響(一)提振行業信心,提升我國(一)提振
6、行業信心,提升我國 AI 影響力影響力 DeepSeek 的崛起顯著提升我國人工智能行業信心與國際影響力。在國內層面,在國內層面,DeepSeek 通過創新技術路徑取得突破性進展,證明了在有限算力下仍可實現先進性能,極大激發了全行業的創新動力。受此激勵,將有更多企業突破傳統發展思維限制,增加前沿技術研發投入,加快產業創新迭代步伐,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從跟跑到并跑、領跑奠定堅實基礎。在國際層面,在國際層面,DeepSeek的崛起顯著提升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影響力。美國紐約時報將其稱為“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英國金融時報發表評論稱“DeepSeek 挑戰了人工智能產業在過去一段時間的核心信念,即認為更強
7、大的硬件才是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DeepSeek 的技術實力與發展路徑受到國際人工智能業界高度關注。DeepSeek-R1 一經發布便在全球主要應用市場引發熱潮,迅速登頂蘋果 App Store 和谷歌 Play Store 下載榜首。微軟 Azure、亞馬遜 AWS 等國際科技巨頭陸續宣布接入 DeepSeek 并推進適配,英偉達、AMD 等芯片廠商也在積極開展硬件優化合作。這種廣 -5-泛的國際合作有望加速構建基于 DeepSeek 的人工智能軟硬件生態,從戰略層面重塑全球競爭新格局。(二)優化基礎生態,創造產業發展新機遇(二)優化基礎生態,創造產業發展新機遇 DeepSeek的崛起
8、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帶來全方位影響。在硬件支撐方面,在硬件支撐方面,其高效架構顯著降低了模型訓練對高端計算設施的依賴,為我國人工智能芯片發展提供了技術驗證和商業化機會。華為昇騰、沐曦、天數智芯等多家企業已完成與 DeepSeek的深度融合和適配,加速推動“國產芯片+國產大模型”的閉環生態建設。在算力服務方面,在算力服務方面,其開源開放為算力服務商帶來巨大商業價值,阿里云、華為云、百度智能云等主流云服務商已完成接入,三大運營商也通過各自平臺提供專屬部署和算力支持,其中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相繼宣布推出 DeepSeek 智算一體機。DeepSeek 與云服務商及智算企業的深度合作,有利于通過生態整
9、合擴大用戶覆蓋,并為算力服務市場注入新動能。在促進應用發展方面,在促進應用發展方面,其 API 定價遠低于市場主流水平,R1 版本官方定價為每百萬輸入 tokens 1 元(緩存命中)/4 元(緩存未命中),每百萬輸出 tokens 16 元,據公開數據測算,約為 OpenAI o1 運行 -6-成本的三十分之一。作為基礎服務層顯著降低了人工智能應用的集成門檻,加速釋放市場需求。多層次的產業帶動效應,加速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從應用跟隨邁向技術引領的戰略躍升。(三)開辟賦能路徑,釋放數智升級生產力(三)開辟賦能路徑,釋放數智升級生產力 DeepSeek 的崛起正以其獨特優勢為各行業智能化升級注入
10、新動能。在智能終端領域,在智能終端領域,其顯著的成本優勢和開放技術架構推動了多場景應用創新。智能手機方面,華為、榮耀、OPPO 等廠商已宣布接入 DeepSeek,并積極探索端側部署方案以增強用戶隱私保護。智能網聯汽車方面,比亞迪、吉利、東風等車企接入DeepSeek 并開展深度融合,優化智能座艙的交互體驗,通過低成本的訓練方案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普及,加速汽車產業從電動化競爭向智能化競爭躍遷。在金融領域,在金融領域,DeepSeek 高效的模型架構帶來了業務質量的顯著提升。江蘇銀行率先本地化部署微調DeepSeek VL2 多 模 態 模 型 和 DeepSeek R1 推 理 模 型,Deep
11、Seek-VL2 在合同質檢場景的準確率達到 96%,較通用版本提升 12%,開創了“行業知識+基礎模型”的混合智能模式。對中小銀行而言,DeepSeek 低算力要求的特點更是為突破技術門檻、-7-縮小與大行差距提供了新機遇。在內容創作領域,在內容創作領域,DeepSeek 強大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帶來了創作模式的革新。通過貼近人類思維的文本生成和靈活的風格定制,可為創作者提供更智能、更個性化的創作支持。國脈文化“AIGC+生態合作”平臺已成功接入DeepSeek 大模型,可進一步提升短劇制作、文旅內容生成等方面的創作效率。這種基于高性能與低成本優勢的產業賦能實踐,為我國各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新
12、的發展路徑。三、進一步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建議三、進一步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建議(一)強化基礎研究與硬核創新能力(一)強化基礎研究與硬核創新能力 一是一是加大對深度學習理論創新、知識表示與推理等前沿方向的支持力度,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顛覆性理論研究,通過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數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探索突破現有統計學習方法局限的新型理論范式。二是二是強化重點區域國家級人工智能實驗室的創新能力建設,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論、類腦智能計算、認知智能等引領性方向研究,結合區域創新資源優勢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系統性攻關。三是三是鼓勵領軍企業圍繞模型 -8-架構優化、訓練效率提升、異構算力適配等方向
13、展開攻關,支持開源開放的技術創新模式,加快突破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二)完善公共平臺與產業生態系統(二)完善公共平臺與產業生態系統 一是一是適度超前布局智能計算中心等基礎設施,提供普惠性的算力租賃、模型測試、數據服務等支持,降低中小企業的技術應用門檻。二是二是對于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初創企業,在關鍵技術突破、知識產權保護、產品市場拓展等方面給予針對性支持,幫助其渡過發展初期的關鍵階段。三是三是建立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機制,支持芯片、模型、應用等環節深度協作,鼓勵龍頭企業開放核心能力,帶動產業鏈伙伴共同創新,形成技術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產業生態體系。(三)優化政策扶持與風險應對機制(
14、三)優化政策扶持與風險應對機制 一是一是加大財政補貼與稅收優惠力度,支持企業開展底層算法創新、模型架構優化等基礎性研究,避免資本過度追逐短期概念炒作,引導創新要素向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集聚。二是二是完善人工智能應用支持政策,在重點行業設立示范項目,對傳統產業企業采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智能化改造給予專項補貼,扶持產業鏈上下 -9-游協同創新。三是三是加快完善人工智能倫理規范與安全評估體系,強化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算法公平等關鍵環節監管,建立健全大模型安全評估機制。四是四是建立技術安全預警與應對機制,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儲備,構建多元化技術供給體系。加快完善產業鏈供應鏈風險監測和評估機制,實現應對突發事件的快速響應和協同聯動。本文作者:賽迪研究院 牛子佳 王宇霞 聯系方式:18332550636 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