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聯網大會:2025金融科技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東南亞為例研究報告(2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世界互聯網大會:2025金融科技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東南亞為例研究報告(29頁).pdf(2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世界互聯網大會智庫合作計劃系列成果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金融科技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東南亞為例2025年4月研究團隊金融科技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東南亞為例組長蔡翠紅 復旦大學教授成員張璐瑤 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于大皓 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李煜華 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張若揚 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尹佳暉 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趙麗娟 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內容提要隨著“一帶一路”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科技正成為深化區域合作、加快戰略落地的關鍵抓手。本報告系統梳理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地區的金融科技發展現狀、主要企業格局與投資路徑,深入分析金融科技如何助力“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
2、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合作目標的實現。報告指出,金融科技正通過提升基礎設施融資效率、推動跨境支付互聯互通、助力跨境貿易和電商發展、增強金融安全與信任機制、拓展普惠金融覆蓋面等多個維度為“一帶一路”注入新動能。與此同時,報告也識別了中國企業面臨的關鍵挑戰:包括數據合規與監管摩擦、區域市場碎片化、本土競爭對手崛起、以及地緣政治博弈等。報告最后提出了面向政府、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對策建議,強調要強化本土化運營能力、建立跨境數據治理機制、拓展綠色金融科技以及深化多邊監管協作等。本報告旨在為中國參與“一帶一路”金融科技合作提供系統性認知框架與行動路線圖,推動中國經驗更好融入區域合作實踐,助力構建開放、
3、包容、可持續的數字經濟生態。目錄一、“一帶一路”中的金融科技發展格局 01020913172225020506091010111213141415171818192021222324二、金融科技如何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地(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科技發展現狀(二)全球主要金融科技企業競爭格局(三)中國金融科技走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一)金融科技如何促進“政策溝通”(二)金融科技如何促進“設施聯通”(三)金融科技如何促進“貿易暢通”(四)金融科技如何促進“資金融通”(五)金融科技如何促進“民心相通”(一)金融科技如何促進東南亞“一帶一路”投融資(二)金融科技如何促進東南亞“一帶一路
4、”貿易與物流(三)金融科技如何推動東南亞“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合作(四)金融科技如何促進東南亞“一帶一路”普惠金融(一)金融科技監管與政策挑戰(二)技術挑戰與數字基礎設施風險(三)市場競爭與金融科技生態挑戰(四)地緣政治競爭影響與挑戰(五)金融安全與跨境支付風險(六)社會文化挑戰與信任問題(一)對政府的建議(二)對企業的建議(三)對金融機構的建議三、金融科技在東南亞地區“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實踐四、金融科技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挑戰與風險(以東南亞為例)五、金融科技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對策與建議(以東南亞為例)結語引言 01 引言“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
5、tive,BRI)自 2013 年提出以來,已成為推動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合作的重要戰略框架。在全球化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金融科技(FinTech)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實施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全球金融科技市場規模預計將從 2024 年的 2282.4 億美元增長至 2029 年的 3972.4 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 11.72%。金融科技不僅能夠提升跨境支付和投融資效率,還能促進普惠金融、優化供應鏈金融、改善金融服務質量,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東南亞地區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區域,其獨特的地緣經濟特征和快速增長的數字經濟,
6、使其成為金融科技應用的前沿市場。該地區人口超過 6.5 億,互聯網普及率快速上升,移動支付、電子商務、數字銀行等金融科技領域發展迅速。此外,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在經濟、貿易、投資等方面聯系緊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加速(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為數字金融科技提供了政策支持,促進了區域市場的互聯互通。印尼、泰國、越南等國已成為中國支付技術(支付寶、微信支付)國際化的主要目標市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與中國人民銀行(PBOC)在跨境支付、數字貨幣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東南亞各國政府也在探索與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合作模式,以推動本國數字經濟的發展。金融科技如何推動“一帶一路”戰略落地?本報告
7、將圍繞這一核心問題展開分析,通過研究金融科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東南亞的應用實踐,探討金融科技如何賦能“一帶一路”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跨境貿易和數字經濟合作,并剖析當前面臨的挑戰與風險,最終提出政策與實踐建議,以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實施。世界互聯網大會智庫合作計劃系列成果 02 一、“一帶一路”中的金融科技發展格局(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科技發展現狀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沿線國家的金融科技行業迅速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增長、促進貿易便利化和提升金融包容性的關鍵動力。金融科技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數字銀行、人工智能風控和區塊鏈等技術
8、領域,助力改善沿線國家的金融基礎設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及性?!耙粠б宦贰毖鼐€涵蓋亞洲、歐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 150 多個國家,不同地區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存在顯著差異。東南亞、南亞和中東國家的數字支付和普惠金融發展較快,而中亞和部分非洲國家仍處于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階段。下文將分析不同地區的金融科技發展現狀與趨勢。1.東南亞:移動支付與數字銀行快速增長東南亞是“一帶一路”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區域,同時也是全球金融科技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根據谷歌(Google)、淡馬錫(Temasek)和貝恩公司(Bain&Company)聯合發布的 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2023),東南亞金融科技市
9、場規模已超過 959 億美元,并預計到2025 年將增長至 1300 億美元。受移動互聯網普及、無銀行賬戶人口眾多、政策推動等因素影響,移動支付、數字銀行、跨境支付等領域的創新正在快速發展。移動支付已成為東南亞主流的金融服務方式。調查統計,該地區的數字支付占總交易價值的50%,預計到2030年,現金支付比例將進一步下降至 34%。智能手機的高普及率為移動支付的興起提供了基礎。各國本土移動支付平臺迅速發展,如印尼的 GoPay、菲律賓的 GCash、泰國的TrueMoney等,已成為當地主要的支付工具。此外,中國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也積極進入東南亞市場,與本土支付系統建立合作,拓展支付生態。數字銀
10、行的崛起是東南亞金融科技發展的另一大亮點。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已相繼發放數字銀行牌照,推動無實體網點的在線銀行服務,以解決傳統銀行覆蓋 不 足 的 問 題。例 如,新 加 坡 的 Grab Financial Digibanks 和馬來西亞的 Boost Bank,作為區域領先的數字銀行代表,已在在線存款、數字貸款、財富管理等方面提供創新性服務,滿足消費者和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缇持Ц痘ヂ摶ネㄒ苍跂|南亞取得積極進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與泰國銀行(BOT)已合作推出跨境支付系統,使新加坡和泰國用戶可以使用本國支付應用進行支付,并實現本地貨幣直接結算,大幅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提高支付便
11、利性。未來,東南亞各國可能進一步推進跨境支付網絡一體化,構建區域性金融科技生態,推動“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數字金融合作深化。2.南亞:數字信貸與區塊鏈賦能普惠金融南亞地區的金融科技正在快速發展,主要受益于數字支付、移動銀行和區塊鏈技術的推廣。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國紛紛推動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以提高金融普惠性,特別是在低收入和無銀行賬戶人群中的滲透率。政府政策、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的結合,使南亞成為全球金融科技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印度已成為全球領先的金融科技市場之一。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數據,印度金融科技行業的市場估值已超 1000 億
12、美元,預計在未來五年將持續高速增長。印度政府推出的“統一支付接口(UPI)”是全球最先進的即時支付系統之一,使用戶可以在不同銀行和支付平臺之間進行無縫交易。目前,Google Pay、PhonePe、Paytm 等支付平臺占據印度數字支付市場的主要份額,為數億印度用戶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此外,印度央行正推動數字盧比(e-Rupee)的試點,以進一步提升金融科技在國內市場的應用深度。在孟加拉國,移動支付已成為金融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bKash 是孟加拉國最大的移動支付公司,擁有超過5,000 萬用戶,其成功模式吸引了國際投資者的關注。bKash 通過與本地銀行、國際支付機構合作,為用戶提供轉賬、
13、支付、數字借貸等服務,極大地改善了孟加拉國的金融普惠性。其創新模式也被視為其他南亞國家發展移動金融的參考案例。巴基斯坦在區塊鏈技術應用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尤其是在數字身份認證和供應鏈金融領域。巴基斯坦政府已與中國企業展開合作,探索基于區塊鏈的金融解決方案,以提高交易透明度和金融安全性。例如,巴基斯坦央行正03 在研究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加強數字貨幣和跨境支付的監管,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這些技術的推廣,不僅有助于南亞國家加強數字金融安全,還可能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跨境金融合作提供新機遇。3.中亞:數字支付與金融基礎設施現代化中亞地區近年來在數字支付、銀行現代化和跨境金融合作方面取得了快速進展,
14、特別是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移動支付、數字銀行和區塊鏈技術正成為推動金融發展的核心動力。受“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資金融科技企業和中亞本土企業展開合作,共同推動該地區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移動支付正在逐步成為中亞國家的重要支付方式。盡管該地區傳統銀行體系較為落后,但智能手機普及率的提高和互聯網基礎設施的發展為移動支付提供了增長空間。例如,哈薩克斯坦的 Kaspi.kz 已發展成為領先的數字金融平臺,提供數字支付、貸款和理財等服務,并在中亞市場擴張。烏茲別克斯坦的 Uzcard 和 HUMO 支付系統則通過政府支持,逐步取代現金交易,推動移動支付普及。與此同時,中國的支
15、付寶和微信支付也開始進入中亞市場,與本地支付系統對接,促進跨境支付便利化。數字銀行和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現代化也是中亞國家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哈薩克斯坦政府大力發展數字銀行業務,哈薩克斯坦國家即時支付系統自 2019 年 2 月 7 日啟動以來,僅兩年的時間內即累計完成支付交易 4 萬多筆,支付總金額超過 40 億堅戈。烏茲別克斯坦政府也在推動銀行數字化轉型,發布 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的若干舉措關于批準“數字烏茲別克斯坦-2030”戰略及其落實舉措 等政策法規,以支持數字銀行和在線金融服務的發展。此外,區塊鏈技術在中亞金融體系中逐漸得到應用,例如吉爾吉斯斯坦正在探索基于區塊鏈的金融監管,以提升交易透明
16、度和安全性??缇辰鹑诤献髟谥衼啍底纸鹑诎l展中占據重要地位。中國與中亞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金融科技合作,例如中國的銀聯(UnionPay)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銀行建立合作,使當地用戶可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使用銀聯卡進行支付。此外,中國的區塊鏈跨境支付技術正在被引入中亞,以提高跨境貿易的金融便利性,并降低傳統國際支付體系(如 SWIFT)帶來的結算成本。未來,中亞國家可能進一步深化與中國在移動支付、數字銀行和金融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動“一帶一路”金融科技生態體系的建設。4.中東:金融科技創新驅動數字經濟中東地區正加速擁抱金融科技,以推動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阿聯酋
17、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在政府戰略的支持下,金融科技在數字支付、區塊鏈、數字銀行等領域取得顯著突破,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提升金融包容性的關鍵動力。其中,沙特的“2030 愿景”和阿聯酋的金融科技戰略為該地區金融科技的崛起奠定了政策基礎,促進了數字金融生態的蓬勃發展。阿聯酋已成為中東地區金融科技發展的核心樞紐。迪拜國際金融中心(DIFC)設立了 FinTech Hive 孵化器,吸引了大量國際金融科技公司,涵蓋支付、區塊鏈、人工智能風控等多個領域。這一孵化平臺不僅推動了阿聯酋本土金融科技企業的成長,還促進了國際金融科技企業進入中東市場。此外,阿聯酋政府正在加強對數字資產和區塊鏈技術的監管,以提高金融體
18、系的透明度和安全性。沙特阿拉伯同樣大力推進金融科技發展,力求在“2030 愿景”框架下建立現代化的金融基礎設施。沙特阿拉伯金融管理局(SAMA)推出監管沙盒計劃(SAMA Regulatory Sandbox),允許金融科技企業在受監管環境下測試新產品和服務,從而加快創新步伐。同時,沙特央行正在探索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試點,以優化跨境支付體系,提高金融交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缇持Ц妒侵袞|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阿聯酋與印度已達成協議,建立跨境即時支付系統,以提高雙邊貿易的支付效率。這一舉措不僅降低了國際結算成本,還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跨境金融合作提供了示范。未來,隨著中東各國進一步加快
19、金融科技立法和數字貨幣試點,中東地區將在全球金融科技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數字金融合作提供更多機遇。5.歐洲:數字銀行與金融科技立法歐洲是全球金融科技發展最成熟的地區之一,許多國家在數字銀行、支付體系、加密貨幣監管等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近年來,歐盟不斷完善數字金融監管體系,并積極推進數字銀行和數字貨幣的創新,以提升全球競爭力。歐洲的數字銀行市場發展迅猛,多個金融科技企業正在全球擴展業務,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無邊界的數字金融服務。例如,英國的 Revolut、德國的 N26、世界互聯網大會智庫合作計劃系列成果 04 瑞典的 Klarna 等企業已成為歐洲
20、數字銀行的代表。這些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風控技術、無實體網點運營模式和靈活的支付體系,在國際市場上快速崛起,吸引了大量用戶,特別是在跨境支付和財富管理領域表現突出。它們的成功不僅推動了歐洲本地的數字金融服務升級,也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了新的數字銀行模式,促進了全球范圍內的金融普惠。與此同時,歐盟正在加快金融科技監管政策的制定,以確保數字金融創新的安全性和合規性。2023 年,歐盟正式推出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MiCA),這是全球首個全面規范加密貨幣和區塊鏈資產的法律框架,旨在填補數字資產市場的監管空白。MiCA 對加密貨幣發行、交易平臺、錢包服務商等進行了明確規定,力求在推動金
21、融科技發展的同時,降低市場風險,并保護投資者利益。此外,MiCA 的實施將對全球數字金融生態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數字金融監管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此外,歐洲央行(ECB)正在推進“數字歐元”計劃,旨在確保歐盟在全球數字支付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數字歐元將作為法定貨幣的補充,以提高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并增強歐元區內外的支付便捷性。目前,歐洲央行已進入數字歐元的技術研發階段,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完成試點測試。該計劃的推進不僅有助于提升歐盟在全球數字金融治理中的話語權,也可能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數字貨幣發展提供合作契機,促進跨境數字支付的互聯互通。6.非洲: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非洲是
22、全球銀行服務覆蓋率最低的地區之一,但近年來,金融科技正迅速彌補傳統銀行體系的不足,為無法獲得銀行服務的人群提供便利的金融解決方案。根據世界銀行(2023)數據,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57%的人口仍然處于“無銀行賬戶”狀態,無法享受傳統金融服務。然而,移動支付、區塊鏈技術和數字銀行的興起,正在徹底改變這一格局,使普惠金融成為現實。在非洲,M-Pesa 是金融科技發展的標志性案例。這一由肯尼亞 Safaricom 電信公司推出的移動支付服務,使數百萬用戶能夠通過手機進行轉賬、支付賬單、獲取貸款等金融活動。自推出以來,M-Pesa 已覆蓋 3870 萬用戶,其交易額占肯尼亞 GDP 的 50%以上,并
23、成功擴展至坦桑尼亞、烏干達、盧旺達等多個非洲國家。M-Pesa 的成功不僅展示了移動支付在解決金融排斥問題上的潛力,也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金融科技合作提供了借鑒。在尼日利亞,金融科技企業 Flutterwave 正在推動跨境支付的發展。作為一家專注于 B2B 支付的金融科技公司,Flutterwave 的支付 API 已被多個跨國公司采用,支持非洲與全球市場的無縫支付連接。其技術賦能模式,使得當地中小企業能夠便捷地接入國際金融體系,推動區域貿易增長。Flutterwave 的成功,反映出非洲金融科技市場對創新支付解決方案的強烈需求,并為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進入非洲市場提供了合作機會。此外,區塊鏈
24、技術正在成為非洲金融體系改革的重要推動力。尼日利亞政府率先試點 eNaira(央行數字貨幣),旨在提高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并為無銀行賬戶人群提供更安全的數字支付渠道。eNaira 的推出標志著非洲國家在數字貨幣領域的探索進入新階段,未來可能會與“一帶一路”金融科技合作相結合,促進數字金融體系的互聯互通。隨著移動支付、數字銀行和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推廣,非洲的普惠金融體系將持續優化,為“一帶一路”倡議在該地區的金融合作創造更多可能性。7.拉丁美洲:金融科技面臨新的增長機遇拉丁美洲近年來成為全球金融科技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機普及率提升、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以及銀行服務覆蓋率較低帶來的市場需
25、求。根據 Virtue Market Research 的報告,拉美金融科技市場規模已超過660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將達到 1021.6 億美元。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是該地區金融科技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其中巴西金融科技企業 Nubank 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數字銀行之一,用戶超過 7000 萬。此外,墨西哥的 Konfio、阿根廷的 Ual 等企業在數字支付、信貸和小微企業融資領域迅速崛起,為大量未能獲得傳統銀行服務的人群提供金融支持??缇持Ц逗蛿底帚y行是拉美金融科技的核心發展方向,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應用也較為廣泛。由于本地貨幣波動較大,許多企業和個人開始采用穩定幣(如 USDT、USDC
26、)進行支付和資產儲值。阿根廷、巴西等國央行正在推進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試點,以增強貨幣體系穩定性。此外,中國的支付寶和字節跳動等企業也在拉美地區布局,與本地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推動移動支付和數字信貸的發展,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倡議在該地區的數字經濟合作。05(二)全球主要金融科技企業競爭格局全球金融科技市場呈現高度競爭格局,各大企業依托技術創新、市場擴張和政策優勢,在不同地區展開激烈競爭。當前,主要金融科技企業可分為中國企業、歐美企業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本土企業。這些企業在跨境支付、數字銀行、供應鏈金融、人工智能風控等領域展開競爭,同時也通過合作共享市場資源。1.中國企業:數字金
27、融的全球化拓展中國的金融科技企業近年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迅速擴張,依托移動支付、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等核心技術,成為推動跨境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力量。螞蟻集團(支付寶、螞蟻鏈)o支付寶拓展海外市場,已覆蓋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支持 40 個幣種結算境外商戶超1000 萬。并通過跨境合作擴大業務版圖,如與印尼 DANA、菲律賓 Gcash、馬來西亞 TNG Digital 等本土支付平臺合作,推動無縫跨境支付。o螞蟻國際推出萬里匯跨境支付與資金管理平臺,支持中國中小商戶發展跨境貿易,目前已服務超 100 萬商戶,接入全球 120 多個電商平臺,覆蓋 70 多個國家與地區。o旗下區塊鏈技術
28、螞蟻鏈(AntChain),已應用于跨境貿易融資,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供應鏈透明度和金融安全性。騰訊金融科技(微信支付)o依靠社交支付模式擴展海外市場,微信跨境支付已覆蓋 74 個國家和地區,支持 31 個幣種結算境外商戶超 600 萬。o結合金融科技能力,構建數字化跨境支付網絡,以“1+1+1”模式連接微信生態、全球支付合作伙伴、海外生活服務平臺,提升跨境消費、匯款、商貿體驗。o通過戰略投資東南亞支付企業如GoPay和 shopee,擴大微信支付的國際影響力。京東科技(JD Technology)o重點布局供應鏈金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數字信貸和 AI 風控服務,優化中小企業融
29、資渠道。o2023 年,京東金融科技部門與中東、非洲等地區的銀行和企業合作,提供智能風控和大數據分析技術。2.歐美企業:金融科技領域的傳統巨頭歐美金融科技企業憑借雄厚的資本實力、先進的支付網絡和技術,在全球市場保持競爭力,尤其在跨境支付和B2B 支付領域具有優勢。Visa 和 Mastercardo在全球信用卡支付市場占據半數以上的份額,并積極推進東南亞及中東地區的數字支付互聯互通。oVisa 與東南亞領先的金融科技平臺Fiuu 和東南亞數字資產基礎設施提供商StraitsX,實現了對東南亞數字金融市場的立體化滲透。PayPal 和 Stripeo作為全球領先的在線支付平臺,PayPal 在
30、2023 年的全球市場份額約 15.4%。oStripe 主要為跨境電商提供支付解決方案,吸引大量“一帶一路”沿線商戶,尤其是在中東、東南亞等新興市場。Revolut 和 N26oRevolut 提供多幣種數字銀行賬戶,使一帶一路沿線用戶能夠無障礙進行跨境金融交易。oN26 主要針對歐洲市場,但也在東南亞市場推廣無邊界銀行服務,優化國際支付體驗。3.本土企業:區域市場的快速崛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本土金融科技企業正在崛起,與中國和歐美企業展開競爭,同時也通過合作共享市場資源。東南亞市場世界互聯網大會智庫合作計劃系列成果 06 oGrab Financial:2023 年的估值超過 20億美元
31、,提供一整套支付、貸款和投資服務,定位為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區域競爭對手。oGojek Pay(印尼):印尼最大支付平臺之一,已與騰訊等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oSea Money(ShopeePay):東南亞最大的電商支付平臺,活躍用戶數已超過 6000 萬。中東市場oTabby(阿聯酋):提供“先買后付”(BNPL)服務,與 Visa 等企業建立合作。oSTC Pay(沙特阿拉伯):由沙特電信公司推出的電子錢包,已與 visa 等全球支付網絡接軌。非洲市場 oM-Pesa(肯尼亞):全球領先的移動支付平臺,在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分別占據 94.9%、37.12%的市場份額,并逐步擴展至中東地區
32、。oFlutterwave(尼日利亞):專注于 B2B支付,2023 年融資 2.5 億美元,已擴展至多個非洲國家。oPaga(尼日利亞):移動支付平臺,已覆蓋 1000 萬+用戶,推動數字支付基礎設施建設。oPaystack(南非):為非洲中小企業提供數字支付解決方案,已被 Stripe 收購,計劃進一步擴展。綜上所述,全球金融科技市場競爭格局已形成中國、歐美、本土企業三足鼎立的態勢。中國企業憑借“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動,深入東南亞、中東和非洲市場,強化數字金融基礎設施;歐美企業則利用全球品牌影響力,繼續主導跨境支付和 B2B 金融領域;本土企業則在各自市場中迅速崛起,與全球企業形成競爭與合作
33、并存的格局。未來,全球金融科技企業將在技術創新、市場本土化、跨境支付互聯互通等方面展開更激烈的競爭,同時也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更多金融包容性和發展機遇。(三)中國金融科技走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1.全球化戰略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全球化戰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現出多元化的市場進入方式,包括直接投資、技術輸出和市場適應策略。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政策環境和用戶需求各異,因此中國企業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策略,以提高市場滲透率和用戶接受度。在市場進入方面,中國企業通過收購或投資本土金融科技企業,以快速獲取市場份額和現有用戶基礎。例如,螞蟻集團投資印度最大的移動支付平臺 Paytm,助其成
34、為南亞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并在技術、風控等方面提供支持。此外,中國企業也積極與本地金融機構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如微信支付與泰國盤谷銀行和馬來西亞PayNet 合作,推動微信支付在這些國家的應用;支付寶則與菲律賓的 GCash 合作,促進跨境支付和電子錢包的普及。與此同時,一些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選擇自建品牌,直接拓展海外市場。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 Lazada Pay深耕東南亞電子商務支付場景,而京東科技在東南亞市場推出數字金融服務,以供應鏈金融和信用支付為核心,支持區域電商和物流企業發展。在本土化策略方面,中國企業針對各區域市場的特點調整產品和服務模式,以適應當地用戶需求。在東南亞,由于智能手
35、機普及率較高且大量人口未能享受到傳統銀行服務,移動支付成為最主要的金融科技應用場景。例如在中東,為了尊重伊斯蘭教法(Sharia)原則,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信貸產品設計上進行了調整,與當地銀行合作推出符合伊斯蘭金融合規要求的數字信貸服務,避免涉及利息計算問題,以確保產品能夠被當地監管機構認可。此外,在非洲,由于大部分人口缺乏傳統銀行賬戶,中國企業可以投資移動錢包和微貸平臺,如華為在肯尼亞支持M-Pesa 的發展,為用戶提供低成本的金融服務,并推動移動支付的普及??傮w來看,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全球化戰略不僅涉及投資并購和合作模式,還依賴高度靈活的本土化策略,以確保不同區域的金融科技產品能夠有效融入當
36、地市場,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數字金融合作提供持續動力。2.投資與合作模式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模式主要包括直接投資和合資合作,通過與當地企業及政府機構的緊密協作,推動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普及。07 這些投資不僅增強了中國企業的全球市場布局,也促進了當地數字金融生態的成熟。在直接投資方面,中國企業采取股權投資和并購的方式,快速獲取市場份額,并利用本土平臺的用戶基礎加速業務擴展。騰訊和阿里巴巴通過對印尼 Gojek 的投資,推動其旗下移動支付平臺 GoPay 的發展,使其在東南亞市場的支付交易量不斷攀升。GoPay 現已成為印尼及其他東南亞地區主要的電子支付服務之一,在
37、本土金融科技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在合資與合作模式方面,中國企業更多依賴與當地金融機構、銀行和金融科技企業的合作,以促進技術融合和市場適應性。例如,支付寶與泰國最大商業銀行之一的暹羅商業銀行(SCB)達成合作,共同推動 SCB EASY PAY,支持支付寶模式在泰國的應用。由于泰國是中國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此項合作不僅提升了游客支付體驗,還促進了泰國本地商戶對數字支付的接受度。與此同時,螞蟻集團在馬來西亞與 TNG Digital 合作,推動電子錢包的互聯互通,使支付寶用戶能夠在馬來西亞直接使用當地的Touch n Go 電子支付系統,提高了跨境支付的便利性。具體而言,中國金融科技在“一
38、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政府間合作(G2G)、企業間合作(B2B)以及公共與私營合作(PPP)。這些合作方式不僅促進了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的完善,也提升了跨境支付效率,為數字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政府間合作(G2G)方面,中國與多個國家開展合作,積極推動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跨境支付試點,以提高區域內的金融互聯互通水平。例如,中國人民銀行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展開合作,探索數字人民幣在國際支付體系中的應用。此外,中國央行聯合阿聯酋、泰國、中國香港三地央行,共同推出 mBridge 跨境支付試點,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的互聯互通。mBridge 項目的成功試點為
39、“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了一種去中心化、高效率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有助于降低國際交易成本,并增強區域經濟一體化。在企業間合作(B2B)方面,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通過與本地金融機構和支付公司合作,推動移動支付和跨境金融服務的普及。支付寶已在 100 余個國家和地區開通境外支付服務,與本地銀行、支付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使中國游客及當地商戶能夠便捷地使用支付寶結算。例如,在泰國,支付寶與 Kasikornbank(泰華農民銀行)合作,為商家提供掃碼支付及結算服務。與此同時,微信支付在東南亞市場亦取得突破,支持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本地銀行卡綁定,讓用戶能夠在境內外進行無縫支付,提高跨境電商和旅游
40、產業的便利性。在公共與私營合作(PPP)方面,中國金融機構與國際組織、當地政府合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金融科技支持。例如,世界銀行和中國銀行聯合推出“一帶一路”金融科技項目,幫助新興市場國家改善金融基礎設施,為小微企業和低收入群體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此外,東南亞各國政府也在積極吸引外資金融科技企業。例如,印尼政府與中國簽署 關于加強數字經濟領域投資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鼓勵包括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中國企業投資金融科技基礎設施,推動了本地數字經濟的發展??傮w來看,中國金融科技通過 G2G、B2B 和 PPP 等多層次的合作模式,不僅加深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互聯互通,也推動了區域內數字金融
41、生態的升級,為全球金融科技競爭格局注入新的活力。3.區域布局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布局涵蓋多個關鍵市場,包括東南亞、南亞、中東與非洲以及歐洲,各區域的市場特點和發展需求決定了企業的進入模式和戰略重點。在東南亞市場,中國金融科技企業主要通過與本土銀行和支付平臺的合作,深化電子支付生態體系。例如,支付寶和螞蟻集團通過與馬來西亞聯昌國際銀行(CIMB)等本地金融機構合作,推動其移動支付服務在東南亞的普及。在供應鏈金融方面,京東科技在東南亞推出數字化供應鏈融資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更高效的資金流動支持,助力區域內跨境貿易的增長。在南亞市場,中國企業的投資主要集中在支付和電商領域,以推動數字
42、信貸和金融普惠化。螞蟻集團于 2015年入股印度 Paytm,并在其發展過程中提供技術和資本支持,使其成長為南亞地區最大的數字支付平臺之一。2024 年第三季度,Paytm 的月活躍用戶達到 1 億,成為印度市場數字金融的重要支柱。騰訊則通過投資印度最大的電商平臺 Flipkart,推動其數字支付和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為南亞地區的數字經濟生態提供助力。在中亞市場,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重點布局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和本地數字化轉型。支付寶與 Kaspi 銀行合作,推動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跨境二維碼支付,便利游客和中資企業交易;中興通訊則自 2004 年在烏茲別克斯坦世界互聯網大會智庫合作計劃系列成果 0
43、8 設立代表處以來,與 Uzbektelecom 等機構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助力該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化轉型。此外,在中哈霍爾果斯經濟特區,中國企業還參與建設跨境金融數據通道,推進區域金融要素的數字化流通。在中東市場,中國金融科技企業聚焦于跨境清算、數字貨幣合作及數字支付網絡建設。近年來,阿聯酋和沙特在建設數字金融中心方面政策積極,與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金融合作愈加密切。中國銀行與阿聯酋中央銀行合作試點基于數字貨幣橋(mBridge)的跨境支付系統,探索數字人民幣與迪拉姆的可編程結算機制。這些合作不僅提升了中國企業在中東金融科技生態中的話語權,也加快了人民幣在區域貿易清算中的滲透
44、速度。在歐洲市場,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正通過區塊鏈、數字銀行等技術推動跨境支付和數字金融的融合發展。英國和德國等國的金融機構正在探索與中國企業在數字銀行、支付清算和區塊鏈技術方面的合作。倫敦作為歐洲的金融中心,成為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拓展歐洲市場的橋頭堡,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英國的應用正逐步擴大,并在歐洲多個國家逐步鋪開業務。此外,歐盟推動的 MiCA(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和數字歐元計劃,也為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提供了新的合作機會,未來有望在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展開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在非洲市場,中國金融科技企業以基礎設施建設與技術輸出助力金融普惠。華為在肯尼亞與當地最大的移動支付平臺 M-Pes
45、a 合作,為東非市場提供更加穩定和安全的數字支付基礎設施。由于非洲地區銀行服務覆蓋率較低,M-Pesa等移動金融服務成為提升金融包容性的關鍵手段,而中國企業的技術支持進一步加速了這一模式的推廣。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非合作論壇已將“數字普惠金融”納入優先議程。當前,非洲多國加快推動本幣數字化,中國企業在數字錢包、安全芯片與跨境清算等領域的參與不斷深化,為非洲數字金融生態建設注入持續動能。在拉丁美洲市場,中國企業則將技術出海與戰略投資并重,通過與本地金融科技平臺的深度合作,拓展支付與數字信貸業務。2018 年,支付寶宣布將與墨西哥的Openpay 合作,建立數字化的交易方式,僅一個月的時間內就
46、在墨西哥吸引力超過 17500 戶的商家。此外,2019年,騰訊領投了阿根廷金融科技公司 Ual,也將其開發微信支付生態、擴展小額貸款和建立信用的經驗帶給了阿根廷。由此可見,金融科技逐漸成為中拉數字合作的重要新興領域。整體來看,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布局緊密結合各區域的市場需求,采取靈活的合作模式,涵蓋了電子支付、供應鏈金融、數字信貸、跨境支付等多個領域。隨著各國金融科技生態的快速演進,中國企業在全球數字金融體系中的影響力持續擴大,推動“一帶一路”數字金融合作向更加融合、普惠與可持續的方向發展。09 二、金融科技如何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地 下面這一部分考察如何以金融科技推動“
47、一帶一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目標的實現。(一)金融科技如何促進“政策溝通”“一帶一路”倡議強調政策溝通,以增強沿線國家之間的互信與合作。在數字金融領域,政策溝通的核心目標是協調各國的監管框架和發展戰略,建立統一的技術標準,降低跨境金融交易的監管壁壘,并推動金融科技在各國治理框架中的應用。近年來,央行數字貨幣(CBDC)、區塊鏈監管技術以及人工智能驅動的政策分析工具成為金融科技政策溝通的重要抓手。中國與東盟國家圍繞數字金融政策的協同、金融監管標準化以及區域金融治理框架展開合作,推動“一帶一路”金融體系更加高效、安全和互聯互通。1.數字金融政策的協同數字金融政策的
48、協同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進金融一體化的關鍵。各國政府正通過數字貨幣、數據合規框架以及監管技術合作,優化區域金融政策的對接。近年來,央行數字貨幣(CBDC)成為數字金融政策協調的重要突破口。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阿聯酋、泰國及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 mBridge 跨境支付項目,基于區塊鏈技術試點CBDC 跨境支付,提高跨境貿易的結算效率。mBridge 已完成多輪測試,累計交易額達數百萬美元,展現了 CBDC在“一帶一路”金融合作中的潛力。此外,中國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簽署協議,探索數字人民幣(e-CNY)與新加坡 Project Ubin 之間的互聯互通,提升跨境支付效率。這些合作模式有助
49、于建立區域性數字貨幣互認機制,增強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數字金融領域的政策協同。除數字貨幣外,東南亞國家也在推動數據治理規則的統一。例如,2022 年印尼政府通過個人數據保護法(PDPA),要求跨境支付企業必須確?!坝谐浞趾陀屑s束力的個人數據保護”。中國企業在布局東南亞金融科技業務時,需符合各國數據監管框架,這對政策協調提出了更高要求。為解決數據跨境合規問題,中國與東盟國家正推動區域數據治理合作框架,以平衡金融數據安全與跨境業務便利性。2.金融監管標準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監管體系存在較大差異,中國正與東盟國家攜手推進金融科技的監管標準化,特別是在反洗錢(Anti-money launderi
50、ng,AML)、客戶身份認證(Know Your Customer,KYC)等領域的協調。該系統基于智能合約技術,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更容易互認金融機構的客戶身份,從而減少金融欺詐和洗錢風險。例如,阿聯酋金融情報局(FIU)與中國反洗錢監測和分析中心(CAMLMAC)也在加強合作,追蹤大額跨境支付,并共同執行合規審查,提升了“一帶一路”金融治理能力,并為多國央行的監管合作提供了借鑒。中國還與泰國簽署了 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金融情報交流合作諒解備忘錄,與東南亞國家在反洗錢與反恐融資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3.區域金融治理框架金融科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治理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金
51、融合作協調機制和政策風險管理方面。近年來,中國東盟金融科技合作計劃推動了東盟國家之間的支付互聯互通,促進區域金融體系融 合。2025 年,銀 聯 與 泰 國 國 家 電 子 支 付 系統PromptPay 運營機構 National ITMX 簽署二維碼跨境互聯互通合作協議。該合作模式不僅降低了跨境支付成本,還增強了東南亞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金融互聯互通。政策風險評估是“一帶一路”投資的重要環節。近年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被廣泛用于沿線國家的政策環境監測。2024 年,京東科技率先探索智能全托平臺(AI-TAMP)模式,推出智能投融資評估系統,通過 AI 算法預測東南亞國家基礎設施
52、投資的潛在政策風險,幫助中國企業優化投資決策。同年,螞蟻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身份安全、業務安全、產業風控、合規安全等全鏈路的安全風控產品與服務,結合大數據分析各國信用環境、金融穩定性及監管合規性,提高“一帶一路”金融治理的智能化水平。這些技術的應用使“一帶一路”沿線世界互聯網大會智庫合作計劃系列成果 10 國家能夠更加精準地評估金融政策風險,提高投資可持續性。(二)金融科技如何促進“設施聯通”“一帶一路”倡議強調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在數字時代,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成為經濟合作的重要支撐。金融科技通過提升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數字貨幣等基礎設施的效率,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破傳統
53、金融壁壘,構建更高效的金融體系。區塊鏈、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等金融科技應用正逐步成為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要工具。1.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優化“一帶一路”基建融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巨大,但由于項目周期長、資金回報期延遲,提升了融資成本和風險。金融科技的應用,尤其是區塊鏈和智能合約技術,可以提高融資透明度,降低違約風險,從而優化“一帶一路”基建融資模式。區塊鏈技術通過不可篡改的交易記錄,使資金流向透明且可追溯,進而提高了項目資金管理的效率。近年來,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積極布局區塊鏈驅動的供應鏈金融方案,以優化“一帶一路”沿線的基礎設施融資。例如,中國建設銀行在 2022 年推出跨
54、境翼支付產品,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區塊鏈驅動的供應鏈融資服務。這一系統利用智能合約實現融資流程自動化,使資金在不同參與方之間的流轉更加安全、便捷。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與泰國央行(BoT)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聯合開展了區塊鏈跨境支付試點,探索如何利用分布式賬本技術(DLT)提升跨境貿易融資效率(HKMA,2023)。2.數字貨幣在“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中的應用數字人民幣(e-CNY)作為中國央行推出的數字貨幣,正逐步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項目的結算工具。相比傳統跨境支付方式,數字人民幣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支付效率,并減少美元等外幣匯率波動對“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投資的影
55、響。中國與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等國簽署了數字貨幣合作協議,推動數字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中的試點應用(Peoples Bank of China,2023)。此外,在2022 年北京冬奧會期間,數字人民幣成功用于跨境支付,為未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推廣提供了實踐經驗。3.金融科技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支付基礎設施建設東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支付基礎設施仍存在不完善的問題,部分國家的支付系統碎片化,難以實現區域內的金融互聯互通。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正在通過技術輸出和深化合作,支持東南亞國家升級支付基礎設施,推動無縫支付網絡的建設。例如,中國銀聯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的支付
56、系統對接,使銀聯卡用戶能夠在東南亞廣泛使用中國金融服務。此外,在中國央行的支持下,東盟 10 國均已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大幅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支付效率。該系統允許東南亞國家直接以人民幣結算基礎設施投資,減少美元交易帶來的匯率風險。例如,泰國央行正與中國央行合作,探索數字人民幣在雙邊貿易結算和大型基建項目中的應用。(三)金融科技如何促進“貿易暢通”“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目標之一是促進沿線國家的貿易暢通,而跨境支付、供應鏈管理和跨境電商的發展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環節。傳統的國際貿易往往受限于高昂的支付成本、復雜的清算流程以及跨境信用體系的缺乏,而金融科技的應用能
57、夠顯著提升貿易便利性。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正通過數字支付、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人工智能驅動的跨境電商賦能方案,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構建更高效、安全的貿易生態。1.金融科技在跨境支付中的作用跨境支付是“一帶一路”貿易暢通的關鍵環節,然而,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的支付系統較為分散,且不同國家對外資支付企業的監管標準各異,造成了跨境支付成本高、交易效率低的問題。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正在通過數字人民幣和第三方支付技術,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跨境支付互聯互通。近年來,中國的支付系統也在加快在東南亞市場的布局。例如,銀聯在 2023 年宣布與泰國 PromptPay、新加坡 PayNow 等本地支付系統實現互聯
58、互通,允許中國游客和當地用戶通過二維碼支付無縫完成交易。此類中國11 企業與本地支付平臺的合作,減少了傳統跨境支付依賴美元的成本,更好地惠及中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區塊鏈+智能合約優化跨境貿易結算跨境貿易涉及多個環節,從訂單處理、信用評估、物流跟蹤到支付結算,傳統模式下的信用和信息不對稱問題嚴重影響交易效率。區塊鏈技術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為“一帶一路”跨境貿易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2023 年,螞蟻國際與 StraitsX 合作,基于螞蟻集團自研開發的 Whale 區塊鏈技術財資管理平臺,實施用途限定貨幣(Purpose Bound Money)等創新協議,以促進更快、更安全和更具成本
59、效益的跨境交易,提高了價格穩定性。此外,2020 年,由國家信息中心進行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并聯合中國移動、中國銀聯、北京紅棗科技等單位共同發起建立的區塊鏈服務網絡(BSN)也正在全球化的擴展過程中,能夠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包括跨境支付在內的各種應用提供了底層的區塊鏈基礎設施。3.人工智能+大數據助力跨境電商發展東南亞是全球增長最快的跨境電商市場之一,然而,由于信用體系不健全、物流成本高,導致企業數據分析能力不足,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電商企業仍面臨發展瓶頸。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優化跨境電商平臺的精準營銷和風險管理能力。例如,阿里巴巴 2023 年與柬埔寨商務部
60、簽署全球貿易平臺合作協議,為近百家柬埔寨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培訓,將中國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入投放到東南亞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中,推動其快速發展。此外,騰訊云與東南亞多個電商平臺合作,引入 AI 驅動的精準營銷技術,幫助商家提升廣告投放效果。通過 AI 驅動的商品推薦、智能客服和信用評估等技術,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正為“一帶一路”跨境電商提供更高效的支持。(四)金融科技如何促進“資金融通”“一帶一路”倡議強調資金融通,以確保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投資和貿易合作的資金可得性和流動性。然而,傳統融資模式往往受到融資成本高、信用體系不完善、跨境資金流動受限等因素的影響,使得融資活動并未真正惠及當地
61、產業發展。金融科技的應用,特別是人工智能風控、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數字貨幣支付等,正逐步優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融資環境,提高金融資源的可得性與安全性。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憑借數字技術,正在東南亞等“一帶一路”重點區域促進跨境融資效率,推動區域金融互聯互通。1.優化“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融資模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資金需求龐大,然而,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長期困擾許多發展中國家。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正在利用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智能風控等技術,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流轉效率。例如,Conflux Network 推出了“一帶一路超大規模區塊鏈基礎設施平臺”,建立一個公共區塊鏈基礎設施,支持
62、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跨境合作項目。這些技術的應用增強了“一帶一路”資金融通的可持續性,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更穩定的資金支持。2.數字貨幣促進“一帶一路”資金融通數字貨幣在“一帶一路”資金融通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跨境結算和金融穩定性方面。近年來,中國央行積極推動數字人民幣(e-CNY)在“一帶一路”國家的試點應用,以優化國際貿易結算,減少跨境交易對美元的依賴。除了之前提到的中國央行與泰國、阿聯酋、新加坡央行合作,啟動 mBridge 數字貨幣跨境支付項目,探索基于區塊鏈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結算體系以外,2022年,中國與新加坡啟動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數字人民幣試點,進而推動了農
63、業銀行、招商銀行、陸海新通道公司等中國企業積極探索具有東南亞地區特色的應用場景。這種數字貨幣的應用不僅提升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金融合作水平,也推動了人民幣在“一帶一路”中的國際化進程。3.供應鏈金融提升“一帶一路”投資的可持續性“一帶一路”倡議下,跨境供應鏈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特別是在貿易、基建等資金密集型領域。傳統的供應鏈融資模式往往受限于信用體系不完善、融資門檻高等世界互聯網大會智庫合作計劃系列成果 12 問題,而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正推動供應鏈金融創新,提高“一帶一路”資金融通的可持續性。例如,螞蟻集團推出 Trusple 平臺,這是一個面向全球貿易和金融的服務平臺,旨在為中小企業
64、和金融機構優化跨境貿易流程。該平臺預計將顯著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供應鏈金融效率,增強沿線國家之間的信任。(五)金融科技如何促進“民心相通”“一帶一路”倡議強調“民心相通”,即通過深化各國間的經濟合作、文化交流和社會聯系,增強沿線國家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在金融領域,普惠金融的發展、數字身份識別體系的完善,以及金融科技的社會責任實踐,是推動“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正通過移動支付、數字信貸、電子身份認證(e-KYC)等創新應用,在東南亞等“一帶一路”重點區域幫助當地民眾提升金融包容性,減少經濟發展不均衡問題,為區域金融互聯互通和社會信任體系的建設提供支持。1.金融科技推動
65、“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普惠東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許多地區,仍然存在大量無銀行賬戶或未充分使用銀行服務的人口。傳統銀行服務的覆蓋率較低,許多小微企業和個人難以獲得貸款、支付服務和基本的金融保障。金融科技的應用,特別是移動支付和數字信貸,正快速改變這一局面。近年來,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東南亞積極推動普惠金融。例如,在菲律賓,螞蟻集團與投資的 GCash 公司(菲律賓最大的移動支付平臺)合作推出 GLoan 無抵押貸款的產品,允許借款人快速獲得資金,無需額外文件或抵押,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商戶提供便捷的融資渠道。這種低門檻、便捷的金融服務,不僅提高了區域金融包容性,也促進了“一帶一路”倡議下的
66、經濟合作和社會融合。2.數字身份識別技術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安全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融欺詐、身份盜用和合規監管問題長期存在,導致跨境金融合作和信任體系建設面臨挑戰。為提升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正在推廣電子身份認證(e-KYC),幫助當地政府和金融機構建立可信的數字身份體系,提高交易透明度,降低金融犯罪風險。例如,2018 年,中國科技企業曠視科技與泰國和馬來西亞銀行合作,共同推進基于 Face+的認證系統,使東盟國家用戶可以通過生物識別技術進行遠程開戶和跨境支付。該系統已與中國的支付寶、聯想、中信銀行開展深度合作,實現了安全、高效的跨境身份認證。3.金融科技企業的社
67、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不僅需要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還需要履行企業社會責任(CSR),以增強當地民眾的信任感,推動可持續發展。近年來,一些中國企業已在東南亞開展了金融教育、鄉村金融普及等公益項目,為當地經濟發展貢獻力量。例如,螞蟻金服與世界銀行集團成員國際金融公司建立了可持續發展戰略伙伴關系,共同推出10 x1000 科技包容性計劃。該計劃聚焦普惠金融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承諾在未來十年為新興經濟體培養 10,000 名科技專家。在印度尼西亞的首批項目中,螞蟻金服不僅提供技術培訓,還特別強調負責任金融實踐和綠色金融解決方案的開發。這些受訓人才將成為推動當地社
68、區可持續經濟增長的核心力量,幫助弱勢群體獲得公平的金融服務,同時確保金融創新符合環境保護原則。通過這種方式,螞蟻金服展示了如何將企業發展與社會責任有機結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造長期、可持續的社會價值。13 三、金融科技在東南亞地區“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實踐 東南亞是全球增長最快的金融科技市場之一,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數字經濟合作的重點區域。得益于年輕人口結構、移動互聯網普及率高、無銀行賬戶人群多以及政府對金融數字化的支持,東南亞的金融科技行業近年來發展迅猛。中國企業依托資金、技術和市場經驗,正在東南亞市場加快布局,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在投融資、貿易與物流、數字經濟和普惠金融等方面發揮
69、重要作用。(一)金融科技如何促進東南亞“一帶一路”投融資東南亞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開發、交通互聯等領域的投資需求巨大。然而,該地區融資體系尚不完善,傳統金融體系的服務覆蓋率較低,基礎設施投資面臨資本回報周期長、融資成本高、信用風險大等挑戰。中國的金融科技企業正積極參與東南亞“一帶一路”投資,通過數字支付、供應鏈金融、區塊鏈融資、數字人民幣結算等方式,提升資金流動性和投融資效率,為該地區提供創新性的金融解決方案。1.數字支付體系賦能“一帶一路”投融資數字支付系統是“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的重要支撐。中國的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金融服務提供方,正在東南亞推廣高效便捷的跨境支
70、付解決方案,促進投資交易便利化。近年來,中國與東南亞多個國家的央行、金融機構建立了跨境支付互聯互通機制,如廣西北部灣銀行依托中國東盟跨境貿易金融互聯互通平臺(“貿金通”平臺),與越南銀行合作開展跨境電商結算先行先試,實現了跨境電商交易、物流和海關數據的“三單對碰”,當日“T+0”即可完成跨境收款,大幅提升了結算效率。這不僅降低了跨境交易成本,還提高了“一帶一路”項目的資金流動效率。例如,在東南亞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項目承包商可以通過數字支付渠道快速支付供應商和工人薪資,加快資金周轉,減少因傳統銀行體系結算周期長而導致的項目延誤。此外,數字支付體系的完善也促進了“一帶一路”投資的金融包容性。在
71、印尼、菲律賓等國家,大量人口缺乏傳統銀行賬戶,難以參與投資活動。通過中國企業提供的移動支付+數字錢包解決方案,2015 年起,支付寶開始通過“戰略投資+技術分享”的形式在印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等地與本地合作伙伴共建“當地支付寶”;2020 年,螞蟻推出 Alipay+,從“打造錢包”升級到“打通錢包”,同時連接全球商業場景,推動小微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投資項目。2.供應鏈金融優化“一帶一路”投資資金流動東南亞“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涉及復雜的供應鏈體系,包括建筑材料、設備制造、物流運輸等多個環節,傳統銀行融資體系難以高效支持。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正利用供應鏈金融+區塊鏈技術,提高資金流轉效率
72、,降低投資融資成本。例如,中國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賬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與菲律賓聯合銀行子公司 UBX 合作,打造該國首個區塊鏈技術平臺。該技術平臺提供人工智能分析、遠程審查和反欺詐審查等服務,以滿足當地企業多渠道貸款申請處理、信用評估、貸款撥付和客戶身份驗證等數字時代的需求。此外,區塊鏈技術在東南亞“一帶一路”融資中的應用也逐漸成熟。中國銀行參與了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項目,該項目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共同發起。項目展示了國際貿易結算、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等應用場景,通過區塊鏈技術提高了跨境支付和貿易融資的效率。3.綠色金融科技助力“一
73、帶一路”可持續投資“一帶一路”投資不僅關注基礎設施和跨境貿易,也在向綠色低碳投資方向發展。東南亞多個國家正在推進可再生能源、智能交通等項目,金融科技正在提供創新的融資模式,以支持綠色投資的發展。世界互聯網大會智庫合作計劃系列成果 14 中國青山實業在印尼投資建設了2GW清潔能源基地,包括莫羅瓦利工業園、緯達貝工業園等綜合產業園。該項目不僅推動了印尼的可再生能源發展,還通過綠色金融模式,利用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提供的金融工具包,拓寬了綠色資金渠道此外,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 11 家金融機構聯合發布綠色金融支持“一帶一路”能源轉型倡議,呼吁加強國際合作,切實發揮綠色金融“
74、源頭活水”作用,持續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領域的支持。(二)金融科技如何促進東南亞“一帶一路”貿易與物流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正在加速東南亞貿易與物流體系的數字化升級,通過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推動“一帶一路”貿易暢通的目標。近年來,隨著東南亞跨境電商和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中國企業的數字金融解決方案在區域貿易結算、物流金融支持和跨境電商生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跨境支付體系的互聯互通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東南亞推動跨境支付互聯互通,優化貿易結算效率。中國人民銀行主導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已與東盟多國金融機構展開合作,為區域內貿易往來提供高效、安全的結算服
75、務。與此同時,螞蟻集團旗下支付寶已接入新加坡 PayNow、泰國 PromptPay等本地支付網絡,使東南亞用戶能夠在區域內便捷完成跨境支付。騰訊金融科技則通過微信支付與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銀行合作,為本地商戶和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跨境支付的效率,也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商貿活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金融基礎設施。2.數字供應鏈金融優化“一帶一路”物流網絡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正利用供應鏈金融技術支持東南亞貿易物流的數字化轉型。金融壹賬通等金融科技企業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為東南亞市場提供智能化金融服務,推動當地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阿里巴巴技術支持下的
76、Lazada 則利用 AI 進行供應鏈優化,預測哪些商品將在某一時期熱銷,從而提前調配庫存,確保消費者能夠及時收到商品。這些數字金融方案正在為東南亞地區的物流企業提供更加高效的資金支持,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3.人工智能+大數據助力跨境電商跨境電商是“一帶一路”貿易增長的重要動力,中國企業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正為東南亞電商市場帶來新的增長機遇。阿里云的 AI 大模型通義千問新增了音頻理解模型 Qwen-Audio及其會話微調版本 Qwen-Audio-Chat,適用于東南亞多語言、多文化的技術場景,推動 AI技術在該地區的金融、教育和電商等領域實現突破。阿里巴巴的智能客服機器人技術被引入 La
77、zada,推出了 AI 驅動的虛擬購物助手 AI Lazzie,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推薦、智能評論匯總、虛擬試穿等功能。這些功能顯著提升了用戶體驗和購物效率。華為云則在 2024 年新加坡峰會上發布全新版本的華為云 Stack 8.3,為東南亞各行業提供端到端的數智化服務。這些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優化了電商平臺的運營效率,還提升了“一帶一路”貿易的整體安全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三)金融科技如何推動東南亞“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合作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東南亞地區的數字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通過數字銀行、電子身份認證(KYC)、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助力“一帶一路”合作的深化。東南亞國家正加速
78、數字化轉型,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憑借先進技術、市場經驗和資本支持,在推動區域金融普惠、促進經濟一體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1.東南亞數字銀行的崛起數字銀行正在成為東南亞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彌補了傳統銀行在金融普惠方面的不足。由于該地區仍有大量無銀行賬戶人口,數字銀行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務模式。中國企業積極參與東南亞數字銀行市場,尤其是在印尼、菲律賓、泰國等國進行戰略投資和合作。例如,螞蟻集團投資印尼 Akulaku 數字銀行,助力當地金融機構拓展數字信貸和移動支付業務。此外,2023年 7 月,騰訊云宣布與印尼最大的數字銀行平臺 Allo Bank 合作,為其提供 TDSQL 數據庫
79、管理系統,助力其高效管理大量數據,滿足印尼人的日常金融需求。通過這些合作,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正在幫助東南亞國家構建更具包容性的金融體系。15 2.數字身份識別與 KYC 體系在東南亞的落地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金融安全和交易信任機制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電子身份認證(e-KYC)技術正在東南亞廣泛應用,以保障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并提升數字金融體系的透明度。中國企業在該領域的技術優勢幫助東南亞政府和企業加快數字身份體系的建設。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 ZOLOZ RealID 近年來為東南亞地區的金融行業、電子支付、金融科技企業建設提供數字身份識別服務。RealID 擁有自主研發的多項技術,包括瞄
80、準東南亞市場的證件識別技術、針對東南亞小語種的 OCR 技術、反洗錢智能 AML-Screening 識別系統、基于 NLP 技術的個人及公司聲譽評價分析系統、以及數字簽名服務等。3.金融科技如何助推區域經濟一體化金融科技的應用正在加速東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特別是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框架下,各國正在加強數字金融合作,以推動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 RCEP 框架內深化金融科技合作,助力區域金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例如,中國進出口銀行一直將 RCEP 成員國作為重要的業務拓展地區,支持了一大批涉及經貿合作、基礎設施建設、民生、綠色發展等領域的項目,取得了良好
81、的效果。此外,螞蟻集團與東南亞數字經濟企業的合作,進一步推動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和跨境支付的深度融合。這些合作正在助推東南亞數字經濟的加速發展,同時深化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關系。(四)金融科技如何促進東南亞“一帶一路”普惠金融東南亞是全球金融包容性發展最具潛力的地區之一,但由于傳統銀行體系覆蓋不足,許多中小企業和個人難以獲得正規金融服務。金融科技的發展在推動普惠金融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中國企業憑借成熟的移動支付、數字信貸和數字貨幣技術,在東南亞金融市場中積極布局,助力該地區小微企業融資、區域金融穩定以及“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普惠金融發展。1.移動支付、數字信貸賦能東南亞小微
82、企業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東南亞推廣移動支付+數字信貸模式,使小微企業能夠在無抵押的情況下獲得貸款,從而擴大業務規模。例如,信也科技于 2018 年開始布局海外,首選印尼,并于 2019 年 12 月獲得了印尼金融服務管理局(OJK)頒發的基于技術和信息的金融借貸機構許可證,在印尼現金貸市場份額領先。2022 年,信也科技上線“億元免息借款”項目,為約 160 萬小微用戶發放優惠券等權益福利。期間,信也科技旗下 APP 上線“小微服務專區”,提供一系列的數字化經營工具,包括車輛估值認證、房產估值、商戶收款碼申請、社保繳納以及企業團險等功能。此外,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還通過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支持東南亞的
83、小微企業。例如,京東科技在泰國和越南推廣數字供應鏈金融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更低成本的融資渠道。區塊鏈技術的引入提高了供應鏈的透明度,使銀行和金融機構能夠基于真實交易數據進行融資決策,從而降低信用風險。2.東南亞本土金融科技企業的“一帶一路”合作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東南亞本土金融科技企業也積極尋求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以共同推動“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普惠金融。例如,ShopeePay(新加坡 Sea Group旗下)已與支付寶合作,實現跨境支付互聯互通,支持中國游客和商戶使用支付寶支付東南亞地區的商品和服務。螞蟻集團早在2016年就將國際化作為核心戰略之一,開始在東南亞布局金融科技出海,2016 年,
84、螞蟻和泰國支付企業 Ascend Money 達成合作,2017 年又注資了菲律賓最大的電子錢包 GCash,收購了新加坡支付服務helloPay,在印尼又與 Emtek 合資了 DANA,主攻在線付款、線下門店付款、移動充值、賬單支付和分期支付等等。3.數字貨幣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幣穩定性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東南亞各國正面臨匯率波動和跨境支付成本高的問題。中國的數字人民幣(e-CNY)被認為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增強區域金融穩定性。2023 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公告顯示,在跨境支付方面,中國和新加坡將進一步加強跨境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工作。此前,早在 2020 年,新加坡金融管
85、理局就已經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簽署了數字金融合作諒世界互聯網大會智庫合作計劃系列成果 16 解備忘錄。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在開始一項試點,將允許兩國旅客使用數字人民幣在新加坡和中國支付旅游支出,這將增強旅客在海外旅行期間購物時的便利性。此外,在“去美元化”趨勢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在加速。東盟部分國家已與中國達成本幣結算協議(LCS),推動人民幣在區域貿易和金融交易中的使用。例如,馬來西亞國家銀行于 2009 年與中國央行達成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并在2012 年正式推出人民幣結算業務。2021 年,馬來西亞中央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延長貨幣互換安
86、排協議,此次延長協議將繼續加強兩國央行合作,穩定市場信心,規避匯率風險,維護區域金融市場穩定。2022 年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宣布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馬來西亞正式生效,馬來西亞將借此同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建立更加緊密的貿易聯系,促進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融合。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人民幣在東南亞金融市場的應用預計將進一步擴大,為區域金融穩定和普惠金融發展提供重要支持。17 四、金融科技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挑戰與風險(以東南亞為例)本部分以東南亞為例識別和分析中國金融科技在“一帶一路”市場中的主要挑戰與潛在風險,并依此后續評估應對策略。本報告認為,
87、這些挑戰與風險可以分為六個方面:金融科技監管與政策挑戰、技術挑戰與數字基礎設施風險、市場競爭與金融科技生態挑戰、地緣政治競爭影響與挑戰、金融安全與跨境支付風險、社會文化挑戰與信任問題。(一)金融科技監管與政策挑戰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東南亞擴展業務時面臨復雜的監管環境。東南亞各國的金融監管框架存在顯著差異,跨境支付、數據隱私、反洗錢(AML)等領域的政策不協調,給“一帶一路”背景下的金融科技合作帶來了挑戰。此外,地區性監管合規要求的不斷變化,使得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市場的投資和運營需要不斷適應當地政策環境。1.東南亞各國政策差異與金融科技監管的不協調性東南亞國家在金融科技監管方面呈現較大的分化。例如,
88、新加坡采取較為開放的金融科技監管政策,鼓勵國際企業進入市場,政府推出“監管沙盒”機制(Regulatory Sandbox)允許金融科技創新企業在受控環境下進行試點運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已批準多家中國企業,包括螞蟻集團和騰訊金融科技,在本地開展數字支付和金融科技服務。相比之下,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國對外資金融科技企業的監管較為嚴格。印尼央行(Bank Indonesia)要求所有支付服務商必須在本地設立合資公司,并要求本國企業的控股權至少達到 51%,以此限制外資企業的市場主導地位。這對騰訊、阿里巴巴、螞蟻集團等中國企業在印尼的擴展形成了障礙。與此同時,越南政府對數字金融服務的監管仍處
89、于早期階段,缺乏明確的政策框架,使得中國企業面臨政策不確定性。此外,東南亞各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缺乏統一的法規協調機制,不同國家的監管要求往往互相矛盾。例如,新加坡支持跨境數字金融標準化合作,而印尼更傾向于保護本土支付系統,導致中國企業在進入不同市場時需要遵守不同的合規要求。這種區域監管的不協調影響了“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金融科技一體化進程,也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和合規風險。2.數據隱私與合規性要求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東南亞國家正在收緊監管措施,而不同國家的數據保護法律體系存在差異,給跨境金融科技業務帶來了挑戰。東南亞部分國家借鑒了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的框架,而另一些國家則采用獨立
90、的監管方案。例如,印尼在 2022 年通過了 個人數據保護法案(PDP Law)。印尼的新法規對跨境數據流動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要求金融科技企業在本地存儲用戶數據,這對支付寶、微信支付等跨境支付服務商帶來了合規壓力。此外,泰國的 個人數據保護法(PDPA)也要求企業采取更嚴格的數據保護措施,使中國企業在當地的運營需要額外投入資源進行合規調整。3.反洗錢(AML)與跨境資金流動監管反洗錢(AML)和客戶身份認證(KYC)合規性是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進入東南亞市場的另一大挑戰。由于東南亞部分國家面臨較高的金融犯罪和非法資金流動風險,監管機構對數字金融交易的監控日趨嚴格。例如,泰國央行(BOT)和新加坡
91、金融管理局(MAS)已加強跨境支付的合規審查,要求金融科技企業嚴格執行 KYC 程序,確保用戶身份的真實性,以防止金融欺詐和洗錢行為。在“一帶一路”金融合作中,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需要加強與當地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合作,以滿足各國反洗錢法規的要求。例如,螞蟻集團在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推出的電子錢包服務必須符合當地的 AML/KYC 規定,包括實時交易監測、用戶身份驗證和風險評估等措施。這些合規要求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也限制了部分無銀行賬戶人群獲取金融服務的可行性。世界互聯網大會智庫合作計劃系列成果 18(二)技術挑戰與數字基礎設施風險在東南亞“一帶一路”市場,中國金融科技企業不僅要應對復雜的監管環境,還
92、需面對技術落地和數字基礎設施不足帶來的挑戰。盡管近年來東南亞國家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不均衡、網絡安全風險的增加以及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法律認可度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這些因素不僅影響了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市場拓展,也對“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金融合作帶來了挑戰。1.東南亞數字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東南亞地區的數字金融發展受限于基礎設施的不均衡,特別是在偏遠地區,互聯網覆蓋率和移動網絡質量較低,成為金融科技普及的瓶頸。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2023)統計,東南亞主要國家的互聯網普及率差異較大,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互聯網普及率超過 90%,而緬甸、老撾等國的普及率仍不
93、足 50%。這種數字鴻溝直接影響了移動支付、數字銀行、供應鏈金融等金融科技服務的可及性。以菲律賓為例,盡管近年來移動支付行業增長迅速,但仍面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挑戰。根據Statista(2023)數據,菲律賓的智能手機普及率約為 68%,但移動互聯網中位下載速度僅有約為 35.56 Mbps。這使得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中國支付平臺難以全面推廣,同時影響了東南亞本土支付企業(如 GCash、PayMaya)與中國企業的合作效率。在這些市場中,跨境支付和普惠金融的應用受到限制,企業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例如加強與當地電信運營商的合作,并優化支付終端的兼容性。2.網絡安全與數字信
94、任問題隨著中國企業在東南亞拓展金融科技業務,網絡安全威脅也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東南亞地區近年來遭受的網絡攻擊和數據泄露事件不斷增加,對金融科技企業的安全體系構成挑戰。據卡巴斯基(Kaspersky)2023 年報告,東南亞是全球網絡攻擊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主要風險包括支付系統遭黑客攻擊、數據泄露、虛假交易和數字身份盜用等問題。GrabPay 支付系統的安全漏洞事件便是一個典型案例。2022 年,GrabPay 被曝出安全漏洞,黑客利用系統漏洞竊取了用戶賬戶資金,并通過虛假交易洗錢。這一事件暴露了東南亞數字支付市場在身份認證和反欺詐技術方面的不足。對于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希望拓展東南亞市場的中國企業
95、而言,網絡安全問題不僅影響企業聲譽,也可能引發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查。因此,中國企業需要加強與東南亞政府和網絡安全機構的合作,優化身份驗證(如生物識別技術、e-KYC)和支付風控系統,以提升用戶信任度。3.區塊鏈與智能合約的法律認可度區塊鏈技術被廣泛認為可以提升金融科技的透明度和交易效率,然而東南亞各國對其監管政策存在顯著分歧,影響了區塊鏈和智能合約在金融科技中的應用推廣。例如,泰國央行(Bank of Thailand)積極推動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發行,并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測試基于區塊鏈的跨境支付系統。然而,印度尼西亞政府對區塊鏈的態度則較為保守,2023 年印尼央行(Bank Indo
96、nesia)發布政策,禁止將加密貨幣作為支付工具,并對部分區塊鏈金融應用加強監管。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東南亞市場推廣時面臨不同國家的監管障礙。例如,支付寶在菲律賓的區塊鏈跨境支付方案已獲得批準,而在印尼市場則受限于加密貨幣監管政策,影響了區塊鏈技術的落地。中國企業需要深入研究各國政策環境,采取“因地制宜”的合規策略,例如與監管較開放的國家(如泰國)優先開展合作,同時推動政策協調以促進區塊鏈金融技術的跨境互認。(三)市場競爭與金融科技生態挑戰在“一帶一路”東南亞市場,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面臨的不僅僅是監管和基礎設施問題,更重要的是來自本土金融科技企業的競爭壓力,以及歐美金融巨頭的深度滲透。此外,東南亞
97、各國的金融科技生態高度碎片化,使得市場進入難度增加,并進一步加劇了競爭的不確定性。1.本土金融科技企業的市場主導地位東南亞本土金融科技企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憑借熟悉本地市場、靈活的商業模式以及政府支持的優勢,逐漸占據了重要市場份額。例如,Grab Financial、Sea Group(ShopeePay)、Gojek Pay 等企業已經在電子支付、數字信貸、保險等金融科技領域建立了完整的生態系統。19 這些企業不僅服務于本國市場,還通過并購和合作向整個東南亞地區擴展,形成了較強的市場壁壘。本土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政策支持:如印尼和馬來西亞政府鼓勵本土支付企業發展,限制外資企業
98、直接運營數字支付業務。用 戶 粘 性:如 Grab Financial 和 Gojek Pay 等企業深度嵌入本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綁定其核心出行、外賣、電商等業務,形成了高度集成的金融服務體系。本土化優勢:本地企業能夠更好地適應東南亞多元的文化和消費習慣。例如,Gojek Pay 在印尼與多家本地銀行合作,針對無銀行賬戶用戶推出數字錢包服務,覆蓋范圍迅速擴大。2.國際金融科技企業的競爭除了本土企業,歐美金融科技巨頭也在東南亞市場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支付、銀行和跨境交易等領域。例如:Visa 和 Mastercard:長期主導東南亞信用卡支付體系,并與各國銀行合作擴展到電子支付領域。PayPa
99、l 和 Stripe:主要在 B2B 和跨境支付領域提供服務,吸引了大量東南亞電商企業采用其支付系統。這些企業憑借強大的資本優勢、成熟的技術能力以及全球品牌影響力,在部分市場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壁壘。例如,PayPal 在東南亞的跨境支付業務仍占據主導地位,許多本地商家更傾向于使用其支付服務,而非采用新興的本土或外資金融科技企業。3.東南亞市場的碎片化與復雜性東南亞地區金融科技市場高度分散,不同國家的金融體系、支付習慣、監管要求存在顯著差異。這種碎片化現象使得單一模式難以適用于整個區域,加劇了市場進入的難度。例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銀行體系成熟,信用卡普及率高,用戶傾向于使用 PayNow、Boo
100、st Wallet 等本土支付工具。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銀行滲透率低,超過一半人口沒有銀行賬戶,數字錢包成為主要支付方式,如 Gojek Pay、GCash 等。泰國和越南:銀行體系較發達,但移動支付增長迅速,政府推動數字銀行發展,如 Krungthai Bank 和 Timo Bank。由于市場生態的非統一性,國際金融科技企業需要分別制定不同的進入策略,增加了業務拓展成本和市場適應難度。此外,不同國家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發展水平不同,也導致企業在跨境支付、區塊鏈金融等領域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四)地緣政治競爭影響與挑戰“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金融科技合作在東南亞面臨著復雜的地緣政治挑戰。隨著中國金
101、融科技企業在該地區的快速擴張,美國、日本等國也在加強對東南亞數字金融市場的布局,并利用政策工具、金融機構合作、技術標準等手段來影響區域格局。此外,東盟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多元化發展路徑,使得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區域合作過程中,不僅要面對市場競爭和政策合規問題,還要應對地緣政治帶來的長期不確定性。1.美國、日本對東南亞金融科技市場的干預美國近年來加強了對東南亞數字金融市場的戰略介入,試圖通過“印太經濟框架(IPEF)”、國際金融發展公司(DFC)等工具,強化對該地區的經濟和金融影響。例如,美國支持 Visa、Mastercard 等本土金融科技企業擴展在東南亞的市場份額,并通過跨國監管合作,推動符
102、合西方金融標準的監管體系,使得中國企業在數據合規、資本流動、支付結算等領域面臨更高的市場準入門檻。日本則主要通過政府引導和企業投資推動東南亞金融科技發展,尤其是通過軟銀(SoftBank)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等企業對 Gojek、Grab 等本土企業的投資,扶持東南亞本地金融科技生態。此外,日本金融廳(FSA)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合作,推動東南亞各國采用日本金融科技標準,使得中國企業在本地化過程中需要克服技術兼容性和監管適配性問題。2.東盟國家在中美博弈中的戰略平衡世界互聯網大會智庫合作計劃系列成果 20 東盟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金融科技合作持不同態度,一些國家積極參與
103、,而另一些國家則采取更謹慎的策略,平衡中美在區域金融領域的競爭。例如:新加坡:作為區域金融中心,新加坡在引入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同時,也在積極推動自身的數字金融生態。其金融管理局(MAS)與中國人民銀行在 2020 年簽署了數字金融合作諒解備忘錄(MOU),這是雙方在數字人民幣領域合作的起點。但與此同時,新加坡也與美國和歐盟保持密切的金融監管對接,避免對單一國家依賴過深。印度尼西亞:作為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政府對于外資金融科技企業的態度相對審慎,2021 年印尼央行出臺新規,要求“前端支付公司”外資持股不得超過 49%,間接限制了中資企業的獨立市場運營。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政府在一帶一路金融科技
104、合作上較為開放,在與螞蟻集團的合作中,TNG Digital 已發展為本地最大的電子支付平臺之一,推動了數字金融在馬來西亞的普及。此外,一些東盟國家對中美金融科技競爭持觀望態度,例如泰國和越南,它們既希望借助中國資本和技術推動本國金融科技發展,又不愿完全倒向某一方,因而在金融科技法規上采取更加中立或多邊合作的方式。3.區域金融科技治理的多邊合作挑戰東南亞金融科技監管仍處于碎片化狀態,各國政策差異較大,使得中國企業在區域拓展時必須應對復雜的政策環境。相比之下,美國、歐盟和日本在區域金融治理方面的合作較為緊密。例如:歐盟正在通過立法間接加強對東南亞數字金融市場的監管影響,推動 GDPR(通用數據保
105、護條例)在部分東南亞國家實施;日本與東盟多國在金融科技標準化方面展開合作,尤其是在支付安全和反洗錢合規性方面。相較之下,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東南亞的擴張更多依賴于雙邊合作,而非整體性的多邊框架。因此,未來中國企業在區域合作中,需要更深入參與東盟的區域金融合作機制以提高金融科技合作的穩定性和政策可持續性。(五)金融安全與跨境支付風險“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東南亞的跨境金融合作面臨多重金融安全挑戰,包括系統性金融風險、跨境支付與匯率波動,以及非法金融活動的潛在威脅。這些風險不僅影響區域金融穩定,也對中國企業在東南亞的長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合規要求。1.東南亞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東南亞各國
106、的金融體系發展程度不一,部分國家的金融基礎較為脆弱,容易受到外部沖擊。隨著數字銀行和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東南亞金融市場面臨潛在的“數字銀行擠兌”風險。例如,在菲律賓,數字銀行近年來增長迅速,其中 GCash 全球用戶數均已過億,Maya 用戶數也已逾五千萬。然而,由于該國金融監管體系仍在完善,數字銀行如何應對大規模用戶提現的流動性管理問題,成為金融監管機構關注的重點。數字貨幣的崛起也可能影響區域金融穩定。中國與東南亞多國正在推進數字人民幣(e-CNY)的跨境支付試點,以提高貿易結算效率。但如果東南亞國家對數字人民幣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監管框架,可能會對本地貨幣政策產生影響。例如,印度尼西亞與中國正
107、在進行數字人民幣支付試點,但仍謹慎評估該項目對本地貨幣匯率穩定性的影響,以防止資本大規模流入或流出帶來的市場波動。2.跨境支付與匯率風險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目標之一,而跨境支付的穩定性和匯率波動成為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東南亞擴展業務的重要挑戰之一。目前,東南亞各國對人民幣在本地區的跨境支付監管政策仍存差異。例如:泰國與中國在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試點中展開合作,但對本地支付系統的兼容性仍存疑慮。而印度尼西亞則相對保守,對人民幣在印尼市場的使用仍有較高限制。匯率波動也給“一帶一路”跨境支付帶來潛在風險。東南亞多國貨幣(如印尼盾、越南盾)相對美元存在較大的匯率波動,而人民幣在東南亞的支付
108、使用率相較美元仍處于初步階段。若人民幣大規模進入東南亞市場,可能引發當地外匯市場波動。例如,2023 年,在中國和泰國推動的數字人民幣-泰銖結算試點項目中,泰國央行對大規??缇持Ц冻种斏鲬B度,以防止本地外匯市場的不穩定性。3.東南亞地區非法金融活動21 隨著數字金融平臺的普及,東南亞國家越來越關注金融科技可能帶來的非法金融活動,如洗錢、恐怖融資等問題。由于金融監管體系尚未完全成熟,部分 P2P 借貸平臺和跨境支付渠道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例如:印度尼西亞 P2P 借貸市場的監管加強:由于 P2P 借貸行業爆發信用危機,印尼金融監管機構在 2023 年出臺了更嚴格的監管規定,要求所有P2P 平臺加
109、強客戶身份認證流程,并限制跨境資金流動。菲律賓數字金融犯罪防范:菲律賓央行(BSP)近期加強對金融科技平臺的監管,以防止數字銀行和電子錢包被用于非法交易。GCash 和PayMaya 等平臺已加強反洗錢(AML)和反恐融資(CFT)措施,以符合國際金融監管標準。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數字金融市場不斷發展,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東南亞的跨境支付和金融科技合作需要更嚴格的合規管理,以降低系統性風險,防范跨境支付安全隱患,同時確保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影響區域金融穩定。(六)社會文化挑戰與信任問題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東南亞市場的落地不僅受到監管、技術和競爭因素的影響,還面臨顯著的社會文化挑戰。由于東南亞地
110、區各國在金融文化、宗教信仰、數字身份認證和社會責任觀念上存在較大差異,如何提升本土用戶的接受度、增強信任并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市場拓展中的重要課題。1.金融普惠 vs.文化適應東南亞各國的金融文化差異深刻影響了金融科技應用的推廣。在部分國家,傳統現金交易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特別是在印尼、菲律賓、緬甸等國,大量農村地區居民仍未完全信任數字支付系統。此外,東南亞的穆斯林人口比例較高(如印尼和馬來西亞),伊斯蘭金融規則(Shariah Law)要求金融產品不得涉及高風險投機和利息收取,這對金融科技企業的產品設計提出了額外挑戰。2.數字身份認證與社會接受度在數字金融的發展過程中,數
111、字身份認證(e-KYC)已成為全球金融科技的核心技術之一。然而,東南亞各國對數字身份的接受度存在顯著差異。例如:新加坡的積極接受:新加坡政府高度推動數字身份認證,建立了全國性的 SingPass 數字身份系統,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新加坡市場的推廣較為順利。緬甸的謹慎態度:在緬甸,許多用戶對政府和企業收集個人生物信息(如人臉識別、指紋認證)存在強烈的隱私顧慮。中國科技企業在緬甸推廣 e-KYC 時需要更加謹慎,并配合當地政府制定更透明的隱私保護措施。此外,一些國家的監管政策對數字身份認證的推廣形成障礙。例如,印尼在 2022 年通過了新的數據保護法,對跨境數據存儲和用戶隱私保護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112、這對中國企業在印尼的業務擴展產生一定影響。3.金融科技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廣金融科技,需要考慮企業的社會責任(CSR)和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需要在當地市場樹立負責任的企業形象,推動“負責任金融”(Responsible FinTech),以促進長遠合作。例如:微眾科技在泰國的 CSR 金融科技項目:騰訊旗下微眾科技在泰國推出了數字普惠金融計劃,為小微商戶提供免費數字支付培訓,并協助他們通過微信支付和當地銀行支付系統進行電子交易。螞蟻數科在印度尼西亞的教育公平項目:螞蟻集團旗下螞蟻數科在印尼“待就業卡”項目中,為確保獎學金精準發放,利用 ZOL
113、OZ 安全技術服務讓學員 2 分鐘內完成注冊認證,避免人工審核成本與欺詐風險,2020-2023 年服務 1700 萬受益人,助力印尼教育公平。綜上所述,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東南亞推廣金融科技時,必須充分尊重當地社會文化,調整產品策略以符合伊斯蘭金融規則,優化數字身份認證技術以提升用戶信任,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才能在“一帶一路”市場建立長期穩固的業務基礎。世界互聯網大會智庫合作計劃系列成果 22 五、金融科技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對策與建議(以東南亞為例)(一)對政府的建議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政府需要在東南亞市場積極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以強化政策協調、基礎設施建設和監管合作,助力區域金
114、融一體化。面對東南亞各國金融監管差異、跨境支付障礙以及數字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中國政府可以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優化“一帶一路”金融科技合作模式。1.推動“一帶一路”數字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東南亞金融科技市場的快速發展為跨境支付、數字信貸和供應鏈金融提供了廣闊的合作空間。然而,由于各國支付系統不兼容、清算體系割裂,導致跨境金融交易成本較高。因此,中國政府應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人民幣在區域結算中的使用。例如:加快跨境支付系統對接:推動東南亞國家與中國主導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對接,以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減少對 SWIFT 系統的依賴。例如,中國和新加
115、坡可以在現有的數字人民幣試點基礎上,擴大雙邊支付結算合作,探索在跨境貿易、旅游、零售等領域實現數字人民幣的直接支付。在數字人民幣以外,還可以探索建設包括通證化存款、人民幣穩定幣等新型通證化跨境支付基礎設施,并與市場機構合作推廣在跨境消費、貿易場景的創新應用。加強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清算中的應用:利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優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清算系統,提升跨境結算透明度和資金流轉效率。中國政府可以與東盟國家合作建設區域性區塊鏈支付基礎設施,減少跨境支付成本。建立“一帶一路”數字金融試驗區:支持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國家設立數字金融試點,如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推出基于數字人民幣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測試金融科
116、技產品在不同監管環境下的適應性。2.加強金融科技標準化合作,促進跨境支付與清算體系建設東南亞國家的金融監管體系復雜多變,各國對跨境支付、數據隱私、反洗錢等政策要求存在較大差異。這種監管分歧限制了金融科技企業在東南亞的擴展。因此,中國政府可以推動區域標準化合作,減少合規成本:推動東盟國家與中國在金融科技監管標準上的對接:通過雙邊或多邊協議,推動東盟各國與中國在數字銀行、電子支付、數據安全等領域的監管合作,建立區域性監管沙盒機制,允許金融科技企業在受控環境下測試新技術。促進中國-東盟支付體系互聯互通:借鑒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與中國的支付合作模式,進一步推進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中國支付平臺與東南亞國家本土
117、支付網絡的兼容性,例如支持東盟國家統一二維碼支付標準,使東南亞用戶能夠使用本地電子錢包掃碼在中國商戶處完成支付。共同制定跨境數據流動規則:針對東南亞國家日益嚴格的數據本地化政策,中國政府可以推動制定區域性數據流動框架,允許跨境金融機構安全合規地存儲和處理交易數據,降低數據隔離帶來的運營成本。3.深化與東南亞政府的監管對話,降低政策風險由于地緣政治和政策不確定性,中國企業在東南亞推廣金融科技時,可能面臨突如其來的監管收緊、市場準入限制甚至外資安全審查。為了降低政策風險,中國政府可以:建立中國-東盟數字金融合作對話機制:設立定期的中國-東盟金融科技政策對話平臺,邀請各國金融監管機構、央行、行業協會
118、共同討論跨境23 金融監管協調問題,為中資金融科技企業提供穩定的市場預期。加強與重點市場的雙邊金融監管合作:針對印尼、泰國、越南等“一帶一路”核心市場,中國政府可以與當地政府建立雙邊監管溝通機制,確保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中國支付平臺在當地的合規運營,同時避免單方面的市場限制政策。構建數字金融風險預警體系: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政策變化,評估潛在的監管風險,為中國政府和企業提供數據支持。中國政府在“一帶一路”金融科技合作中需要進一步推動數字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跨境支付標準化建設,并深化與東南亞國家的監管合作。通過優化政策協調機制減少金融科技企業在東南亞市場面
119、臨的監管壁壘,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二)對企業的建議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東南亞市場的發展需要從本土化運營、數據合規、技術創新和普惠金融等方面入手,以增強競爭力,優化市場滲透,并確??沙掷m增長。面對東南亞各國不同的監管環境和市場需求,企業必須采取更具針對性的策略,并進一步保證自身業務模式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整體發展目標相契合。1.加強市場本土化,優化用戶體驗東南亞市場的支付方式、用戶習慣和監管環境存在較大差異,企業需要針對不同國家的特定需求進行產品和運營優化。適配本地支付方式是提升用戶接受度的重要舉措,例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中國支付平臺可以與印尼的GoPay、新加坡的
120、 GrabPay、馬來西亞的 Boost 等電子錢包建立合作關系,提高市場覆蓋率。此外,針對穆斯林人口較多的市場(如印尼、馬來西亞),企業應推出符合伊斯蘭金融規則的數字信貸和投資產品,如無息貸款和收益共享模式,以迎合當地消費者的金融偏好。此外,優化用戶體驗也是企業成功的關鍵,ShopeePay 等東南亞本土支付平臺的成功經驗表明,本地化的客服支持、多語言服務和適合當地節慶(如 11.11 大促)的營銷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用戶粘性和市場占有率。2.強化數據合規管理,建立跨境數據治理框架隨著東盟國家加強數據隱私保護法規,如印尼 2022年個人數據保護法(PDP)和泰國個人數據保護法(PDPA),中國
121、企業必須建立符合當地法規的跨境數據管理機制,確保業務合規性。例如,支付寶在歐洲市場的合規經驗表明,采用分布式數據存儲技術可以幫助企業應對數據本地化要求,并減少數據跨境傳輸的監管風險。針對東南亞市場,中國企業可以采取類似方式,在東南亞設立本地數據中心,確保用戶數據存儲符合當地法規要求。同時,區塊鏈技術可用于打造可信的數據共享平臺,推動跨境交易數據在多個國家之間的安全流轉。例如,騰訊金融科技可以通過數字技術優化數據存儲和隱私計算,以在滿足當地法規要求的同時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和透明度。3.推動技術創新,優化跨境金融服務技術創新是金融科技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核心動力。隨著東南亞市場的數字化進程加快,人工
122、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AI 風控系統可幫助解決東南亞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如基于 AI 技術的信用評分模型能夠結合社交媒體數據、交易行為等因素,為缺乏傳統信用記錄的企業提供更精準的風險評估。例如,騰訊金融科技在國內成功應用 AI 風控系統降低貸款違約率,這一模式可以復制到東南亞市場,助力泰國、菲律賓等國家的小微企業融資。同時,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優化跨境支付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例如,京東科技在馬來西亞市場可以試點區塊鏈智能合約結算系統,以提升區域內供應鏈金融的支付效率。此外,智能合約可用于優化跨境貿易結算流程并降低信用風險,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供應鏈管理提供數字化解決方
123、案。最后,分布式數據庫技術可以提升數據高并發處理能力以及系統穩定性,增強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的支付、信貸業務處理效率。例如,螞蟻集團自研的OceanBase分布式數據庫已經在國內金融機構中廣泛應用,比如交通銀行、國泰君安證券、陽光保險等,近年來 OceanBase 也開始向海外輸出,例如,協助印尼領先的移動支付公司 DANA 進行數據庫技術升級,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4.拓展普惠金融,提升金融包容性東南亞市場的普惠金融需求巨大,世界銀行數據顯示,該地區仍有大量用戶未能獲得完整的銀行服務。因此,中國企業可以通過移動支付、數字信貸等方式,幫助東南亞
124、中小企業和個人獲得更便捷的金融服務。例如,螞蟻集團可以在印尼市場推出基于大數據風控的小微貸款產品,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智庫合作計劃系列成果 24 當地商家提供更低門檻的融資支持。針對農村地區的金融需求,中國企業可以與東南亞各國政府合作,推動移動支付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在柬埔寨移動支付尚未完全普及的偏遠地區,與當地銀行和電信運營商合作,推廣移動錢包服務,以支持農民和農村商戶的數字支付需求。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東南亞市場的發展需要注重市場本土化、數據合規、技術創新和普惠金融等關鍵方面。通過優化跨境支付體系、深化本地化運營、增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能力,中國企業能夠在“一帶一路”金融科技合作中保持競爭優勢,助
125、力東南亞數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合理運用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將為跨境支付、數字信貸和供應鏈金融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三)對金融機構的建議中國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市場,扮演著重要的資金支持和金融創新推動者角色。面對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金融機構需要進一步優化跨境融資模式,增強風控能力,深化與本地金融科技企業的合作,并推動綠色金融科技合作,以確?!耙粠б宦贰睌底纸鹑诘姆€定和可持續發展。1.優化跨境融資模式,支持“一帶一路”數字金融項目東南亞地區的數字金融發展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中國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設立“一帶一路”數字金融專項基金,助力東南亞國家數字經濟基礎設
126、施的建設。例如,中國銀行與菲律賓、印尼等國的商業銀行合作,可以推出針對中小企業的數字信貸融資計劃,幫助缺乏傳統融資渠道的企業進入數字金融體系。此外,針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金融機構可設計專門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以降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的融資門檻,推動跨境貿易與投資。例如,中國銀行已經在柬埔寨推出基于移動支付和電子錢包的數字信貸服務,未來可以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與東南亞本地金融機構聯合推出區域性的數字金融扶持計劃,提高融資可得性。2.增強風控能力,利用金融科技降低跨境交易風險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跨境業務中面臨較大的交易風險,特別是在信用審核、合同執行和反洗錢(AML)合規等方面。因此,利用智
127、能合約技術提高跨境交易的透明度和自動執行能力,將大幅降低信用風險。智能合約可以應用于供應鏈金融,使得跨境交易中各方的付款、交貨和結算能夠按協議自動執行,減少人為干預帶來的欺詐風險。例如,中國金融機構可以在東南亞推廣基于區塊鏈的跨境貿易結算系統,以降低信用違約風險。此外,金融機構可以引入 AI 風控技術,結合東南亞市場特有的信用數據,如移動支付記錄、電信運營商數據等,建立更加精準的信用評估模型,從而降低跨境金融服務的壞賬率和信用風險。3.加強與東南亞本地銀行及金融科技企業的合作東南亞市場金融科技發展迅速,Grab Financial、Gojek Pay 等本土企業已經建立了成熟的用戶基礎和支付體
128、系。中國金融機構應通過 G2G(政府間)、B2B(企業間)、PPP(公共與私營合作)模式,與本地銀行和金融科技企業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例如,中國銀行與 Grab Financial Group 的合作可以進一步擴大跨境支付服務,使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的支付結算更加高效。此外,金融機構還可以與本地銀行合作,共享數據資源,以優化數字信貸業務。例如,中國農業銀行可以在印尼與當地銀行聯合推出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風控系統,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并降低違約率。4.推動綠色金融科技合作,助力“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增加,東南亞國家在數字金融領域也逐步向綠色金融方向轉型。中國金融機構可以設立綠色金
129、融科技基金,支持東南亞可再生能源投資,如風能、太陽能項目等,并結合區塊鏈等新技術提高綠色項目的透明度。例如,中國工商銀行可以通過發行綠色債券,為印尼和菲律賓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長期融資,推動“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此外,東南亞各國的碳排放市場尚處于發展初期,金融機構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推動碳交易數字化,如推出基于區塊鏈的碳信用交易平臺,提升綠色金融項目的透明度和市場流動性。中國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金融科技合作中需要采取更系統性的策略,包括優化跨境融資模式,利用金融科技降低交易風險,加強與本地銀行和金融科技企業的合作,并推動綠色金融科技合作。通過引入智能合約和區塊鏈技術,提高跨境支付的透明度和安
130、全性,金融機構能夠進一步加強在東南亞市場的影響力,同時支持“一帶一路”國家的可持續數字經濟發展。25 結語 金融科技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提供了數字化支持。通過移動支付、跨境供應鏈金融、區塊鏈結算、數字信貸等創新手段,金融科技大幅提升了跨境貿易與投資的效率,促進了東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同時,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憑借技術優勢和市場經驗,在東南亞市場積極布局,與當地政府、金融機構及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助力區域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然而,隨著金融科技的深入發展,企業也需應對政策監管的不確定性、市場競爭的加劇、數據合規與網絡安全、地緣政治壓力等挑戰。展望未來,金融科技將繼續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化發展,尤其是在數字人民幣的跨境應用、綠色金融科技合作、區域支付體系互聯互通等方面帶來新機遇。東南亞作為“一帶一路”金融科技合作的重要區域,將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和數字化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在全球經濟面臨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應以金融科技為支點,推動政府、企業與多邊機制協同發力,構建更加包容、公平、可持續的區域金融治理體系,深化數字互聯與金融共治進程,使“一帶一路”在重塑區域聯通格局的同時,為全球經濟復蘇與互信合作提供堅實支撐與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