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商銀行:區塊鏈金融應用發展白皮書(6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工商銀行:區塊鏈金融應用發展白皮書(63頁).pdf(6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區塊鏈金融應用發展區塊鏈金融應用發展 白皮書白皮書 中國工商銀行金融科技研究院中國工商銀行金融科技研究院 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 20202020 年年 4 4 月月 版版權權聲聲明明 本白皮書版權屬于本白皮書版權屬于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 共同所有共同所有,并受法律保護并受法律保護。轉載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 本白皮書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白皮書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 編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編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編寫組單位:編寫組單位: 牽頭單位:牽頭單位:
2、中國工商銀行 參與單位參與單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 司、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 有限公司、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紙貴互聯網科技有 限公司、聯動優勢科技有限公司、無錫井通網絡科技有限公 司 編寫組成員:編寫組成員: 馬雁、何寶宏、李六旬、陳滿才、魏凱、蘇恒、侯志榮、秦 國、趙開山、馬國祥、和濤、馮博、劉朝偉、史大鵬、彭順 求、黃劍、王舒榕、劉彥平、衛曉欣、林國斌、肖凱、鄭三 寶、馬麗忠、馬嘯等 前前 言言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 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將區塊鏈技術確定為國 家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
3、口。為進一步推動區塊鏈技 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與發展,中國工商銀行金融科技研究院 協同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牽頭組織調研全球金融領域區塊 鏈發展現狀,梳理金融行業區塊鏈應用場景與案例,分析區 塊鏈的基因特性、應用價值以及其在金融領域的挑戰與展 望,編制了本白皮書,希望可以為銀行同業以及相關領域從 業者提供參考。 本白皮書主要聚焦以銀行業為主的金融領域。第一章闡 述了區塊鏈的定義、應用模式及發展現狀等情況。第二章重 點解析了金融領域的現狀痛點以及區塊鏈對金融領域的應 用價值。第三章詳細梳理了區塊鏈金融領域典型應用場景, 通過解析業務痛點、提出解決方案及分享優秀應用案例供銀 行同業及相關機構參考。第四章
4、研究提出區塊鏈面臨的挑 戰,對未來發展進行了分析展望。 目錄目錄 一、 區塊鏈技術發展概述.1 (一) 區塊鏈基本情況.1 (二) 區塊鏈的“基因特性”.3 (三) 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的關系.4 (四) 區塊鏈技術發展趨勢.5 1. 底層平臺路線多樣.5 2. 開源項目蓬勃發展.6 3. 技術標準逐步建立.7 4. 聯盟組織合作競爭.8 5. 各國加緊政策布局.9 二、 金融+區塊鏈融合創新. 12 (一)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價值體現. 12 (二)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概況. 14 1. 全球區塊鏈金融領域應用概況. 14 2. 我國區塊鏈金融領域應用概況. 16 三、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
5、用實踐.19 (一) 供應鏈金融:信息共享服務普惠. 21 (二) 貿易融資:融資高效風控強化. 26 (三) 資金管理:數據公開流轉清晰. 31 (四) 支付清算:業務處理效率提升. 35 (五) 數字資產:安全可信有序流通. 37 (六) 延伸領域:合作生態初具雛形. 40 四、 區塊鏈金融應用面臨的挑戰與前景展望. 43 (一) 區塊鏈技術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43 1. 技術標準體系有待完善.43 2. 隱私保護與數據共享矛盾逐漸凸顯. 44 3. 性能效率存在局限性.44 4. 鏈內外協同面臨新型挑戰.45 (二) 金融行業區塊鏈應用面臨的新形勢. 46 1. 金融行業需要擁抱百業融合
6、新業態. 46 2. 金融行業需要創新組織協作模式. 46 3. 金融行業需要適應監管創新.47 4. 金融行業需要考慮潛在法律風險. 48 (三)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的前景展望. 48 1. 技術融合賦能應用創新.48 2. 促進金融服務提質增效.50 3. 融入產業鏈助推實體經濟.52 4. 共建一體化新型服務生態.53 5. 支撐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55 結語.57 1 一、一、區塊鏈技術發展概述區塊鏈技術發展概述 (一)區塊鏈基本情況 “區塊鏈” 這一中文詞最早出現自對“ chain of blocks” 的直譯,現在已成為一類綜合多種技術的分布式賬本實現的 統稱。根據中國信通院區塊
7、鏈白皮書(2019)中的定義: 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使用密碼學 保證傳輸和訪問安全,能夠實現數據一致存儲、難以篡改、 防止抵賴的記賬技術;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分布式賬本技 術安全規范中定義:分布式賬本技術是密碼算法、共識機 制、點對點通訊協議、分布式存儲等多種核心技術體系高度 融合形成的一種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范式。 近十年來,區塊鏈技術不斷升級,業界將其演進發展歷 程分為三個階段:區塊鏈 1.0 以比特幣為典型應用,實現了 數字貨幣的發行和流通,功能相對單一。區塊鏈 2.0 以智能 合約的應用為特征,通過智能合約推動多業務系統的協作, 擴展了區塊鏈應用領域。區塊
8、鏈 3.0 將實現與物聯網、云計 算等技術融合發展,試圖在大規模協作領域提高行業的運行 效率和管理水平。以上三個階段并非依次實現,而是共同發 展,相互促進的過程。 區塊鏈有三種不同的應用模式,優勢各有不同,可供不 同場景選擇使用。其中,公有鏈是指任何人都可以隨時參與 到系統中讀取數據、發起交易的區塊鏈,典型代表應用為比 特幣;聯盟鏈是指若干個機構共同參與管理的區塊鏈;私有 2 鏈則是所有參與結點嚴格控制在特定機構的區塊鏈。詳細對 比如表 1-1 所示。 類型類型特征特征優勢優勢承載能力承載能力適用業務適用業務 公有鏈 去中心化 任何人都可參 與 匿名 交易數據默認公開 訪問門檻低 社區激勵機制
9、 10 - 20 筆/秒 面向互聯網公眾, 信任基礎薄弱且單 位時間交易量不大 聯盟鏈 多中心化 聯盟機構間參 與 性能較高 節點準入控制 易落地 大于 1000 筆/秒 有限特定合作伙伴 間信任提升,可以 支持較高的處理效 率 私有鏈 中心化 公司/機構內部 使用 性能較高 節點可信 易落地 大于 1000 筆/秒 特定機構的內部數 據管理與審計、內 部多部門之間的數 據共享,改善可審 計性。 表 1-1 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對比表 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與普通分布式技術,在環境信 任程度、篡改難度、業務處理效率方面表現如圖 1-1 所示。 目前看聯盟鏈模式是金融領域應用的主要方向,后續對
10、于中 介成本過高、運行效率低下或無中介機構提供服務的業務場 景,都可以考慮運用區塊鏈技術提供解決方案。 圖 1-1 區塊鏈類型示意圖 3 (二)區塊鏈的“基因特性”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在不可信的競爭環境中低成本建 立信任的新型計算范式和協作模式,需具備以下“基因特 性”: (1)自校驗設計 區塊鏈數據結構必須支持自校驗性,任何一條記錄被人 為修改后,都可通過歷史區塊回溯實現快速檢驗。目前,雖 然有些技術實踐已經不再是典型的鏈式存儲區塊結構,但是 底層架構設計上通常也會實現自校驗機制,比如交易時對讀 寫數據進行多方驗證保證交易的一致性、實現數據的篡改校 驗。 (2)獨立分布式 區塊鏈基于共識協議
11、和對等網絡進行通信和數據互換, 各節點獨立存儲著相同的區塊數據,并可根據本節點存儲的 數據獨立開展計算工作,得出計算結果(智能合約運行), 獨立計算過程包括請求合法性校驗、區塊有效性檢驗、指定 的邏輯運算等,相較傳統數據庫災備方式單一或少數節點故 障不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工作。 (3)分權共治 由多方參與者共同管理和維護區塊鏈數據,每個參與方 通過技術上平等的記賬權,和算法約束下的一致性數據的所 有權,均擁有參與管理系統的基礎能力,并在實際系統運作 中對執行過程和數據進行了共同維護,實現了共同治理。區 4 塊鏈技術上的弱中心化并不代表業務上的去中心化,恰恰相 反,在多方參與的業務場景下,需要一個
12、主導方推進共識規 則的制定,以解決各參與方在業務場景中的博弈和激勵機 制,再通過多方分權同治的技術制約維護規則的執行。各類 共識算法的本質上是通過“少數服從多數”的判定原則實 現區塊鏈治理權限的非集中化,其中“少數服從多數”并不 完全指節點個數,也可以是計算能力、股權數或者其他的計 算機可以比較的特征量。 (三)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的關系 目前,數字貨幣尚無標準定義,在不同語境下數字貨 幣有著不同內涵和外延,參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相關研究 成果,數字貨幣定義為“價值的一種數字表達”。根據發行 主體、信用來源及流通范圍等因素,數字貨幣可分為法定數 字貨幣和虛擬貨幣兩大類。法定數字貨幣是指由有貨幣發行
13、權的機構發行,由國家主權信用背書、受國家法律保護、具 備無限法償性、可在本國自由流通,采用數字化形態表現并 采用加密技術保證安全性的貨幣,現階段世界范圍內許多國 家均在積極籌備發行法定數字貨幣。虛擬貨幣是指由非中央 銀行或者公共權威機構發行的數字貨幣,如在特定場景使用 的數字貨幣(比如 Q 幣),或者基于區塊鏈技術采用分布賬 本記賬的加密貨幣。加密貨幣又可以按照是否錨定法定資產 進一步區分為穩定幣和非穩定幣,其中非穩定幣一般是由算 法產生的鏈內激勵通證,多產生于公有鏈場景,代表有比特 5 幣、以太幣;穩定幣一般為業務規則約定的現實資產數字化 轉換,多產生于聯盟鏈場景,代表有 Libra、摩根幣
14、。數字 貨幣與區塊鏈,可以理解為數字資產與賬本記錄技術,它們 之間沒有強綁定關系。 類型類型分類與定義分類與定義 法定數字 貨幣 由有貨幣發行權的機構發行,由國家主權信用背書、受國家法律 保護、具備無限法償性、可在本國自由流通,采用數字化形態表 現并采用加密技術保證安全性的貨幣 虛擬貨幣 由非中央銀行或者公共權威機構發行的數字貨幣 加密 貨幣 穩定幣 通過業務規則錨定法定資產,實現現實資產數字 化轉換,多產生于聯盟鏈場景 非穩定幣 通過算法產生的鏈內激勵通證,多產生于公有鏈 場景 表 1-2 數字貨幣類型與定義 (四)區塊鏈技術發展趨勢 1.底層平臺路線多樣 現今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公有鏈平臺是
15、比特幣和以太 坊(見表 1-3)。比特幣網絡從 2009 年 1 月 4 日創世區塊 1 出現至今已運行 11 年,累計生成 60 余萬個區塊。而以太坊 作為區塊鏈技術發展的里程碑之一,通過智能合約,拓寬了 區塊鏈的應用范圍。目前以太坊區塊高度超過 900 萬,全節 點數據近 240G。 比特幣比特幣以太坊以太坊 共識算法POWPOS/POW 1 創世區塊:區塊鏈由多個相連的區塊構成,第一個被最早構建的區塊稱為創世區塊 6 發行量2100 萬無上限 平均出塊時間10 分鐘10 - 15 秒 用戶持幣者、礦工、開發者 二次開發的機構/組織、持幣者、 礦工、開發者 支持智能合約否是 性質數字貨幣智
16、能合約開發平臺 未來發展無以太坊 2.0 表 1-3 比特幣與以太坊 相對于公有鏈,聯盟鏈具有高性能、多中心、安全可靠 等特性,商業場景更多傾向于基于聯盟鏈進行應用探索落 地。 除去國外知名的 Hyperledger Fabric、 Ripple、 R3 Corda 之外,國內也出現了像微眾銀行的 FISCO BCOS、工商銀行的 璽鏈、趣鏈 Hyperchain、螞蟻金服的螞蟻區塊鏈、百度的 XuperChain、騰訊的 TrustSQL 等自主底層技術平臺。如圖 1-2 所示,國外較為傾向于以社區或行業聯盟的方式合作推 動底層平臺的發展,而國內企業則更傾向于利用自身研發實 力與行業影響力打
17、造自主可控的底層區塊鏈平臺。 圖 1-2 國內外底層平臺產品研發運作類型統計圖 2.開源項目蓬勃發展 自比特幣誕生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外公司開始關注區塊 鏈產品并加入到區塊鏈項目源代碼開發和貢獻中,誕生了 7 Ethereum、Hyperledger fabric、Ripple 等多個優秀的區塊 鏈開源平臺,國內方面則出現了像金鏈盟 FISCO BCOS、京東 JD Chain、百度 XuperChain 等優秀的開源項目,但國際影 響力較為有限。如下表 1-3 所示: 開源項目開源項目語言語言發布人發布人/ /機構機構開源許可開源許可GithubGithub ForkFork GithubGi
18、thub StarStar BitcoinC+中本聰MIT25.1k42.1k EthereumGOVitalik Buterin GPLv39.2k25.3k Hyperledger fabric GOLinux 基金會Apache 2.0 5.5k9.7k RippleC+Ripple LabsISC1.1k3.4k TendermintGOTendermintApache 2.0 1.1k9.7k R3 CordaKotlinR3CEVApache 2.0 8763.2k FISCO BCOSC+金鏈盟/微眾銀行 GPLv3602895 JD ChainJava京東Apache 2.0
19、139340 Xuper ChainGo百度Apache 2.0 2091.1k Bubi ChainC+布比區塊鏈Apache 2.0 4394 ChainSQLC+眾享比特GPLv352121 表 1-4 區塊鏈開源項目 3.技術標準逐步建立 區塊鏈的真正落地,離不開完善的標準體系。目前,國 際標準化組織(ISO)、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和 國際電信聯盟(ITU)三大標準化組織在區塊鏈方面均有多 項標準已完成立項,但尚未完成標準研究與發布。 國內方面,2017 年工信部發布國內首個區塊鏈標準區 塊鏈參考架構,隨后國家、地方政府及區塊鏈行業協會相 繼出臺了區塊鏈行業標準規范,對促進
20、區塊鏈健康有序發展 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據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金融應用組統 計,截至 2020 年初國內共有 1 項區塊鏈國家標準、16 項區 8 塊鏈團體標準、 15 項區塊鏈行業標準、 9 個地方標準被提出。 其中人民銀行在 2020 年 2 月發布了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 安全規范,該規范也被稱為“國內金融行業首個區塊鏈標 準”。 圖 1-3 國內區塊鏈標準類型統計圖 4.聯盟組織合作競爭 由于區塊鏈具有多方參與、去中心化的特點,且缺少行 業標準和規范,為此業界基本選擇成立或參與聯盟組織的方 式, 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標準的制定和應用的落地。 據中國信通院統計梳理,美國、中國、歐盟、日本
21、等國家或 地區已成立 14 個區塊鏈聯盟/行業協會,一類為專注于技術 推進的行業組織, 如 R3、 Hyperledger、 Enterprise Ethereum Alliance;另一類為關注行業應用的行業組織,如區塊鏈運 輸聯盟、金鏈盟、版權區塊鏈聯盟等。其中成員數量最多的 分別是 R3 Corda、區塊鏈運輸聯盟、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 如圖 1-4 所示。 9 圖 1-4 全球區塊鏈典型行業組織統計 5.各國加緊政策布局 各國政府及監管機構在面對數字貨幣紅利和區塊鏈技 術潛力時,一方面出臺監管政策維護金融秩序,另一方面出 臺政策推動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雖然不同國家因技術及 產業發展階
22、段不同,鼓勵及監管側重有所不同,但整體上普 遍對推動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的發展持積極態度。 從圖 1-5 看, 各國區塊鏈政策主要在數字貨幣與金融監管方面, 尤其 2018 年之后金融監管方面政策顯著增多。同時,2016 年之后各國 對行業發展方面的政策占比也逐漸提升,這也能看出隨著區 塊鏈技術的逐漸成熟與行業生態的發展,區塊鏈技術也越來 越得到各國的重視。 10 圖 1-5 國際區塊鏈政策趨勢圖 回顧國內,2019 年區塊鏈開始站上了政策的風口。據統 計,2019 年國家及各部委出臺區塊鏈方面政策 21 項,從國 家政策上看,金融領域仍然是區塊鏈技術的的重點領域,同 時貿易與工業互聯網也成為了新
23、的區塊鏈技術應用熱土,如 圖 1-6 所示。 圖 1-6 2019 國家區塊鏈政策占比圖 全國超過 30 個省市地區發布政策指導文件,開展區塊 鏈產業布局,截止至 2019 年底各省市已出臺區塊鏈相關政 策 106 項,從地區分布來看,目前還是以沿海以及一線地區 11 發布政策居多,但也體現出內陸省市希望抓住區塊鏈的發展 機遇的趨勢,如圖 1-7 所示。 圖 1-7 截至 2019 年底各地方政策統計 12 二、二、金融金融+區塊鏈融合創新區塊鏈融合創新 (一)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價值體現 金融的本質是經營信用,大多數場景下,交易信用的建 立基本依托于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第三方中介機構?,F階段 金
24、融領域面臨的痛點主要有:一是資產與交易信息真實性驗 證困難,導致信用評估成本高昂,普惠金融服務難以落地。 二是跨機構金融交易業務流程復雜、 周期長, 導致效率低下。 三是互聯網金融跨界經營發展,為傳統中心化風險管理和監 管模式帶來挑戰。 區塊鏈的出現,使很多傳統互聯網中因信任粒度或信任 成本問題而難以進行線上融合的場景有了融合創新的可能。 對于已實現的金融場景來說, 區塊鏈提供了將其 “信任基礎” 由線下高成本到線上低成本的轉移方案,在降低信用成本的 同時區塊鏈多方共享的特性也強化了參與方之間的連接與 協作,提升價值交換效率。同時,區塊鏈為依托于信任的廣 泛金融領域業務場景提供了創新的基礎,也
25、使未來跨行業融 合的商業模式創新成為了可能。具體來說,區塊鏈在金融領 域的價值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1)信任強化。)信任強化。區塊鏈信息溯源能力使業務中交易信 息、資金來源、資產信息等數據都一一可追溯、清晰透明, 在融資服務、資產抵押等業務場景中,達到降低金融業務的 風控成本、為監管提供真實數據依托的目標。 13 (2 2)跨機構合作。)跨機構合作。區塊鏈防篡改特性為金融應用提供 了天然的信任基礎,保證了從區塊鏈中獲取的數據的有效 性。在跨多機構的業務場景中降低了傳統業務依賴中介的信 用成本;在抵押、融資等涉及數字資產的業務場景中也能為 其提供真實性的保障。 (3 3)數據共享新模式。)
26、數據共享新模式。區塊鏈多方分布式記賬的模式 保證數據對所有參與方都是可見并一致的,實現了數據多方 共享的特性,交易被確認的過程就是清算、交收和審計的過 程,提高了支付、交易、結算效率。同時節省了金融場景中, 多方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如數據傳輸、結算對賬、人工核實等 額外工作開銷,從而有效降低資金成本和系統性風險。在區 塊鏈架構下,監管部門可以在不影響原有交易流程的情況下 通過直接共享交易賬本的方式,實現對目標數據的實時或準 實時獲取,省去了監管材料再次報送的環節。對于某些關鍵 領域,監管部門能夠直接旁觀整個業務流程的具體過程,實 現事中監管。 (4 4)業務流程重塑。)業務流程重塑。區塊鏈智能合約
27、在架構方面為數 據提供統一的入口,同時保證了在區塊鏈中業務執行的獨立 性,不受任何一方干擾,為金融業務和數據提供了可信賴的 執行和處理環境。在業務方面,可將業務場景中的合同合約 解析成程序可執行的約束或條件,在達到約束或滿足條件的 情況下自動智能執行,提高數據處理效率與準確度。當然現 階段智能合約仍然具有局限性,在智能性方面仍然有待提 14 高,其自動執行效力也需要通過其他途徑如線下協議認可。 不過相信隨著業態發展,區塊鏈智能時代終將到來。 需要特別申明的是, 區塊鏈的難以篡改、 可溯源的特性, 保障的是數據存入區塊鏈后,在區塊鏈搭建的可信數據流轉 環境中,數據全生命周期的變化必有記錄,所記必
28、所錄。在 實際應用中,往往需要通過業務流程中多環節控制,數據采 集與錄入過程的有效校驗,及數據流轉過程中的多維勾稽, 進一步保證源數據的真實性,才能達到區塊鏈上的數據真實 可信的效果。 (二)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概況 1.全球區塊鏈金融領域應用概況 (1)區塊鏈聯盟生態穩步擴張 現階段全球科技公司、金融公司和咨詢公司為加快區塊 鏈布局,通常通過組建區塊鏈聯盟的方式,合作探索區塊鏈 技術及應用場景。各行業聯盟紛紛成立,在推進區塊鏈技術 在不同行業的應用和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輻射 效應, 吸引著更多的企業加入, 促進整個區塊鏈生態的發展。 國外主要聯盟組織如表 2-1 所示。 名稱名稱
29、發起時間發起時間發起機構發起機構現成員數現成員數聯盟宗旨聯盟宗旨 R32015 年 9 月 R3CEV 公司聯合 巴克萊銀行、高 盛、 J.P 摩根等 9 家機構 近 400 家 推動全球金融市場中加 密技術和分布式總賬智 能協議的應用, 幫助區塊 鏈技術的落地應用, 商業 化 15 Blockchain in Transport Alliance (區塊鏈貨運 聯盟) 2017 年 8 月行業發起近 400 家 降低成本,提高運輸效 率。推動新興技術落地, 發展區塊鏈行業標準, 交 流與推廣區塊鏈應用、 解 決方案及分布式賬本技 術。 Hyperledger (超級賬本) 2015 年 12
30、 月 Linux 基金會近 300 家 讓成員共同合作, 共建開 放平臺, 滿足來自多個不 同行業各種用戶案例, 并 簡化業務流程。 實現區塊 鏈的跨行業發展與協作 并著重發展性能和可靠 性, 使之可以支持全球商 業交易。 Enterprise Etherum Alliance (企業以太坊 聯盟) 2017 年 3 月 摩根大通、 微軟、 英特爾等 30 多 家企業 200 余家 致力于合作開發標準和 技術, 提高以太坊區塊鏈 的隱私、安全性和擴展 性, 使其更加適用于企業 應用 INATBA (國際可信區 塊鏈應用協會) 2019 年 4 月歐盟150 余家 制定規范, 促進標準和監 管融
31、合, 以支持創新型區 塊鏈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表 2-1 國外聯盟組織匯總 (2)區塊鏈推動金融創新發展 國外金融創新集中在數字貨幣和支付領域,應用區塊鏈 技術提升流程流轉效率,加強業務信任度。 在數字貨幣領域,2019 年 2 月,摩根大通推出基于區塊 鏈的數字貨幣摩根幣(JPM Coin),與美元 1:1 兌換,主要 用于銀行聯盟機構間的統一支付清算,目前已有 100 余家銀 行響應。2019 年 6 月 Facebook 發布 Libra 白皮書,間接推 動了各國數字貨幣的相關政策出臺并促進金融監管規則的 完善,同時也加快了各國對本國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與推進 16 腳步,目前,中國與歐盟已
32、經明確對外公布了法定數字貨幣 規劃,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瑞典、印度、土耳其等國家 也都在考慮本國的數字貨幣方案。 支付領域,美國金融科技公司 Ripple 通過構建一個去 中心的分布式支付網絡,提供一個跨境支付平臺,致力于提 高跨境清算效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美國支付巨頭 VISA 宣布推出基于區塊鏈的跨境支付網絡“B2B Connect”,旨 在為國際金融機構的跨境支付提供便利,讓跨境支付更快更 有效率。 2.我國區塊鏈金融領域應用概況 (1)區塊鏈專利數量增長明顯 隨著國家政策對區塊鏈的傾斜與各領域應用的落地,區 塊鏈相關的專利也逐漸得到各方的重視。與 2018 年相比, 2019 年我
33、國企業區塊鏈相關專利申請量增長明顯,入榜前 100 名全球企業中,我國占比 63%,如圖 2-1 所示。銀行業 方面,截至 2020 年 2 月,我國銀行業共有 204 項區塊鏈相 關專利公示, 其中 2019 年公示 124 項, 比 2018 年增加 2 倍, 微眾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排在前三。 17 圖 2-1 2019 年全球區塊鏈專利申請統計(數據來源:IPRDaily) (2)區塊鏈應用落地態勢火爆 在政策利好與行業推動的雙向加持下,各地都在積極落 地區塊鏈應用場景,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正呈現爆發增長的 態勢,在政務民生、金融貿易、司法仲裁、稅務發票、智慧 醫療、食品安全等領
34、域落地了不同的區塊鏈應用,行業發展 呈現百花爭艷的局面。從地區分布看,區塊鏈企業主要集中 在沿海和一線地區,但中部地區也逐漸有發展的趨勢,如圖 2-2 所示。 18 圖 2-2 境內區塊鏈企業分布圖 金融是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中探索最多的領域,在供應 鏈金融、貿易融資、支付清算、資金管理等細分領域都有具 體的項目落地。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境內區塊鏈信息 服務備案”顯示,截至 2019 年底國內已備案的提供區塊鏈 信息服務的公司約 420 家左右,共計 506 項服務。其中提供 基于區塊鏈的金融服務的企業有 72 家,占比 17%,共備案 120 項金融服務。銀行業也積極利用其技術優勢紛紛布局
35、落 19 地區塊鏈項目,據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金融應用工作組不完 全統計,涉及應用領域如表 2-3 所示。 基礎基礎 平臺平臺 資金資金 管理管理 供應供應 鏈金鏈金 融融 貿易貿易 融資融資 支付支付 清算清算 數字資產數字資產延伸領域延伸領域 ABSABS 票據票據 其他其他 數字數字 存證存證 溯源溯源 住房住房 租賃租賃 數字數字 發票發票 電子電子 證照證照 工商銀行工商銀行 農業銀行農業銀行 中國銀行中國銀行 建設銀行建設銀行 交通銀行交通銀行 郵儲銀行郵儲銀行 招商銀行招商銀行 平安銀行平安銀行 浦發銀行浦發銀行 度小滿度小滿 螞蟻金服螞蟻金服 微眾銀行微眾銀行 京東數科京東數科
36、表 2-2 金融企業區塊鏈落地領域 20 三、三、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實踐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實踐 金融領域區塊鏈應用創新并非將傳統業務直接遷移上 鏈,而是利用區塊鏈信任提升的特性簡化業務流程、節約人 力物力成本,對金融業務進行賦能與增效。區塊鏈上儲存的 記錄具有透明性、可追蹤性、難以篡改的特征,也能夠更好 的滿足金融監管審計要求。在金融領域,可綜合參與方互信 度、共管運作需求度、流程環節數、涉及領域數、監管需求 度這五個方面分析,確定場景是否適合納入區塊鏈生態圈建 設范圍,如圖 3-1 所示,場景特性在雷達圖中的面積越大, 其區塊鏈的適用性就越高。 圖 3-1 區塊鏈業務適用性分析圖 需
37、要再次強調的是,區塊鏈是作為一種“信任提升”的 工具為業務提供一個可信的數據流轉環境,還需要輔以業務 流程約束設計,明確各關聯方的責任和權利,對全流程各環 節信息進行多方驗證,并結合其他技術進行控制與校驗,才 21 能實現數據真實性的邏輯閉環,不宜夸大單一區塊鏈技術的 作用。此外,對于交易并發量極大、瞬時交易峰值高的場景, 目前區塊鏈技術還不能很好的支持。 基于區塊鏈的金融領域應用一般架構如圖 3-2 所示: 圖 3-2 區塊鏈系統一般架構圖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涵蓋了供應鏈金融、貿易金 融、資金管理、支付清算、數字資產等業務方向,本章節將 詳細介紹業界典型實踐案例。 (一)供應鏈金融:信息
38、共享服務普惠 1.業務需求 供應鏈金融是指將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以及與其相關 的上下游企業看作一個整體,以核心企業為依托,以真實貿 易為前提,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方式,對供應鏈上下游企 業提供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目前,供應鏈金融落地主 要面臨如下幾點問題: 22 (1)中小企業融資難:核心企業信用只能傳遞至一級 供應商,上游的多級供應商難以直接獲取核心企業的信用背 書。由于供應鏈上游的中小微企業單憑自身條件往往難以滿 足銀行信貸融資標準,導致金融服務無法向供應鏈更深層次 滲透,限制了供應鏈金融業務規模的發展。 (2)交易真實性驗證成本高:為了明確沒有直接合同 關系的間接供應關系,金融機構需要投入大量額外的成本來 校驗相關信息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