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茅臺確立“國酒”形象,金融屬性加持推動需求高速增長。茅臺自誕生之日起,見證了中國革命的發展歷程,在四渡赤水期間為紅軍療傷健體,結下紅色情緣;在新中國的發展歷程中,茅臺作為國宴用酒、外交用酒,在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尼克松訪華等重大歷史事件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成為新中國外交的潤滑劑,確立了“國酒”稱號,其背后隱藏的深厚茅臺歷史文化使茅臺酒本身價值遠超“物質產品”,更多是一種對國家民族具有象征意義的精神產品。除了精神層面,茅臺的金融屬性在高端酒中也尤為突出,主要體現為貨幣屬性和收藏價值;貨幣屬性體現在茅臺的等價物性質,茅臺消費具有強烈的社交性,在中國“人情社會”的文化背景下,人們通過禮品往來進行人情交往,茅臺在人群之中流通,呈現貨幣屬性;而茅臺的收藏價值主要來源于醬酒自身特點,醬酒的天然發酵特征使其在不斷老熟中具備“越陳越香”的特性,使得白酒能保值增值,類似于“生息資產”,合理化了茅臺的價值儲藏特性;在兩種屬性的加持下,茅臺需求不斷增長,呈現剛性特征,長期供不應需的市場供求關系使茅臺稀缺性得以長期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