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端茅臺易地試驗,“人和”下茅臺基因賦能珍酒。從品牌基因來看,珍酒前身為茅臺易地試驗廠,被譽為“異地茅臺”。茅臺酒作為醬酒龍頭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極具稀缺性,早在 1958 年毛主席即提出茅臺酒年產萬噸的設想,后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多次關切茅臺酒擴產問題。但受限于當時茅臺鎮交通不便、地質條件差等因素,“三茅”于 1952 年完成合并后茅臺酒產量仍難以突破瓶頸,長期徘徊于千噸之下,茅臺酒亟待易地生產。歷經全國多地多次生產試驗,在周總理關切下,有關各方最終于1975 年在遵義市北郊同處赤水河流域的十字鋪成立“茅臺酒易地試驗廠”,由原茅臺酒廠廠長鄭光先領銜 28 位茅臺技術精英攜原廠設備展開探索性生產。由于茅臺酒釀制周期長,科研人員與技術工人基于茅臺釀造工序,對標茅臺酒質,歷經艱辛,于 10 年培育、9 個周期、63 輪次、3000 多次分析試驗后成功易地試制茅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