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業產業鏈
旅游行業指直接為旅游者提供交通運輸、觀光度假、住宿、餐飲、購物以及為這些服務專門或直接提供人力、智力、和中介服務的企事業單位、行業和部門,是以食、宿、行、游、購、娛為主要環節的行業鏈,屬于第三產業的范圍。
從產業鏈來看,上游資源端主要由旅游行業中的資源控制方組成,主要是對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資源的投資開發及運營,包含景區業務、酒店業務等。
中游渠道端主要是將上游資源端產品向下游消費端進行銷售,在互聯網尚未發展起來時,我國的渠道端主要由傳統旅行社為主,隨著互聯網迅速發展,OTA(線上旅行社)、UGC(用戶生成內容)等逐步向旅游行業切入,成為上游資源端重要的銷售渠道,目前隨著大數據、互聯網產業化的發展,騰訊等互聯網企業涉足本地旅游集成平臺,打造
一部手機游云南 等整合平臺。
下游消費端主要由兩類客戶組成,一類是企業客戶,即to B端;另一類是個人客戶,即to C端,包括商旅客戶、團隊客戶以及自由行客戶。

2.旅游業發展現狀
(1)疫情持續反復,行業仍處于復蘇階段
新冠肺炎疫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和突變性,旅游活動的人員流動性和聚集性特點使得旅游業率先受到沖擊,加上近兩年疫情局部地區反復與防疫政策的影響,居民出行意愿持續走低,進而影響旅游業發展。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數據,2022年國慶節假期7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22億人次,同比減少18.2%,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60.7%。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872.1億元,同比減少26.2%,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44.2%。

(2)旅游模式發生轉變,在線旅游逐漸興起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在線旅游交易額達1.47萬億元,較2020年提升0.38萬億元,同比增長34.86%,旅游預訂線上化率持續增長。
受用戶紅利期結束及疫情影響,2021年12月在線旅游APP用戶下載安裝量約1372萬,同比減少2.2%。
競爭格局方面,中國在線旅游(OTA)市場群雄逐鹿,攜程旅行的市場份額(GMV)位居榜首,2021年的市場占比達36.3%;美團旅行位列第二,市場占有率為20.6%;同程旅行和去哪兒旅行依次位列第三、四位,分別占比14.8%、13.9%。


3.旅游行業發展趨勢
(1)周邊游更受青睞
旅游市場三大支柱中,出境游、入境游暫停,原打算出境游的高凈值人群的出游需求傳導到國內游市場,國內游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疫情使人們對周邊游深度挖掘,重新發現家門口的美景成為新趨。從周邊游模式的自身發展而言,隨著近年來旅游休閑文化的不斷發展,周邊游模式已獲得了足夠的市場認同與推崇,持續數年的需求高速增長所帶來的軟硬件設施以及服務的完善化,讓這一模式有充分的余裕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短途周邊游是疫情之后,當前市場最直接的選擇,現在的周邊游市場以一己之力,撐起了中國旅游行業復蘇的大旗,也幾乎占據了旅游市場的半壁江山。
(2)互動體驗游有望成為新型旅游模式
隨著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其個性化的消費特點必將推動旅游業朝著更加個性化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在文旅深度融合的今天,更多的跨界融合將為旅游業帶來新的機遇,文化、體育、生態、娛樂等更多形態的融合將為互動體驗型“旅游+”或“+旅游”復合型產品的打造帶來更豐富的內涵,也將進一步滿足人們對無界旅行的期望。以個性化服務為優勢的旅游目的地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尤其是疫情之下,旅游的服務與體驗將從有形的線下場景延伸到無形的線上場景,線上線下消費邊界逐漸模糊,全渠道融合將成為行業突圍方向。
(3)旅游智慧化
智慧旅游、預約將成行業標配利用科技賦能,通過智慧化的技術、創新、IP等,推動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可持續利用,同時優化用戶的體驗,優化旅游供給、需求匹配。隨著5G網絡的應用以及與更多基礎技術的融合,旅游行業不斷出現創新應用體驗,如云VR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沉浸式體驗、5G融合全息投影提供虛實難分的感官體驗等,對傳統意義上的應用體驗進行了顛覆,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智慧服務體驗以及更有深度的文化互動體驗。疫情將智慧旅游建設的迫切程度顯著提升,旅游景區借助各類科技的力量實現疫后旅游振興。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
預約旅游 成為文明出游新趨勢,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化,預約制也已為景區常態化管理手段, 無預約不出行
已成為游客文明出行的旅游新風尚。一些熱門景區實行門票預約制度后,有效加強了客流量監控,科學引導游客分時分流游覽。 預約旅游
并非只是一時應急之策,而是旅游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物,從盲目的游玩回歸理性出游,從走馬觀花式的出游向深度游轉變,游客可掌握的閑暇自由時間越來越多,其旅游的計劃性也越來越強,預約旅游也將成為新常態。
以上梳理了當前我國旅游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分析欄目。
推薦閱讀:
數位:2022年旅游業行業報告-旅游新業態萌芽(17頁).pdf
德勤:休閑旅游行業:旅游業的未來(28頁).pdf
中國旅游研究院:2022中國旅游度假發展報告(2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