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斷升溫,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不斷家據,在全國交易碳市場中,明確指出碳排放的控制情況。很多人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什么,下面是我們的具體介紹情況。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核心政策之一,從2011年至今,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2017年底,中國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影響。從2021年元旦起,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2225家發電企業將分到碳排放配額。2021年6月底前將上線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交易中心將落地上海和碳配額登記系統設在湖北武漢。

碳市場參與主體及鏈條圖解
1、重點排放單位
發電行業年度排放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綜合能源消費量約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為重點排放單位。年度排放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及以上的其他行業自備電廠視同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管理。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大重點排放單位范圍。
2、監管機構
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與相關部門共同對碳市場實施分級監管。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制定配額分配方案和核查技術規范并監督執行。各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分別對第三方核查機構、交易機構等實施監管。省級、計劃單列市應對氣候變化主管部門監管本轄區內的數據核查、配額分配、重點排放單位履約等工作。各部門、各地方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確保碳市場規范有序運行。
3、核查機構
符合有關條件要求的核查機構,依據核查有關規定和技術規范,受委托開展碳排放相關數據核查,并出具獨立核查報告,確保核查報告真實、可信。
我國碳市場試點的履約周期運轉模式與EU-ETS基本類似。重點排放單位從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直接免費或者通過拍賣獲得配額,從試點運行情況看絕大部分還是免費配額。大部分試點免費配額采取事前分配和事后調節相結合的方式,具體是按照歷史排放量或者產量、業務量等確定的總配額量,預分配全額或者50%-80%的比重,待履約年生產周期結束產量明確以及核查工作完成時,再最終確定實際應發總配額量并進行多退少補。在履約年控排企業進行配額的交易,也可以購買由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項目創造的核證減排量(CCER)??嘏牌髽I大多要求在6月完成上一年排放配額的清繳以完成履約。當然去年因為新冠疫情,配額發放和履約的節點有所延后,但整體上的運轉流程還是比較完整的。
總而言之,全國碳排放交易權在全國共同的催促下,發展在逐漸上升,在逐步減少了碳排放情況,嚴格管控碳排放的標準。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在本站中有很多關于碳排放交易權的相關報告,想要了解更多報告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網站。
推薦閱讀
ListCo:碳排放權交易框架(28頁).pdf
【研報】水泥行業:價格高于去年同期庫存持續走低碳排放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公布-210406(41頁).pdf
【研報】公用事業行業:碳排放權交易加速推進新能源運營企業或將受益-210111(1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