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貿易制裁
貿易制裁是指一個國家禁止它的貿易伙伴在本國從事某一種經濟活動,另外一方也會進行反制,禁止的貿易活動有多項,這種情況一般叫貿易制裁。

2.貿易制裁原因
導致貿易制裁的因素往往有如下兩種:
1.直接因素,一般為國家之間爆發戰爭;
2.間接因素,表現為多種:
(1)可感覺到的戰爭威脅或對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的威脅;
(2)對國家領土完整、集體或個人人權、環境污染等問題的擔憂;
(3)歷史遺留下來的軍事糾紛、經濟矛盾、文化差距及宗教沖突,它有時也表現為直接因素。
實施貿易制裁的目標可分為:
(1)使敵國徹底崩潰,戰爭期間尤其如此;
(2)顛覆政權;
(3)在總體政策上產生重要影響;
(4)在特定政策上產生重要影響。為了實現預定目標,制裁者往往聯合其他國家對敵對國家共同施以制裁,但因為參加制裁的國家將遭受經濟損失,所以這種聯合并不是很容易成功的。
3.貿易制裁應用范圍
貿易制裁的應用范圍一般有四個領域:
(1)意識形態領域的沖突是貿易制裁的傳統應用范圍。從1947年冷戰開始到1990年冷戰結束,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制裁、封鎖和禁運一天也沒有停止。貿易制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巴黎統籌委員會就是這種情況下制裁的產物。它協調西方國家禁止出口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略物資。其主要目的是削弱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略地位,保持西方國家的戰略優勢。
(2)當一個國家的政策違反了國際公認的標準時,它也可能受到貿易制裁的懲罰。例如,20世紀80年代,由于南非白人政府頑固,世界各國對南非實施了制裁μ但種族歧視政策違背了各國所倡導的種族平等價值觀,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共同反對。
(3)貿易制裁越來越成為處理各國間貿易糾紛和摩擦的重要手段。這一趨勢已成為貿易制裁應用的一個新特征。近年來,美國及其西方盟友之間經常出臺各種制裁政策和制裁威脅。例如,在烏拉圭達成回合協議之前,美國和歐洲共產黨不斷對公共工程招標、農產品、飛機補貼和鋼鐵貿易施加貿易制裁的壓力。在市場準入和日本汽車零部件市場開放方面,美國也多次向日本揮舞制裁棒。然而,這一領域的貿易制裁范圍是有選擇的:是的,它的預期目標相對較小,在特定的貿易制裁談判中達成協議。
(4)當一個國家的政策直接威脅到另一個國家或其盟友的財富和安全時,受威脅的國家通常會采取制裁措施。最明顯的例子是,1990年伊拉克人入侵科威特后,聯合國安理會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堅持下,通過了對伊拉克實施全面制裁的決議。海灣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豐富的地區。伊拉克的石油儲量占世界儲量的10%,科威特占9%.5%,沙特阿拉伯占25%。一旦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它不僅可以掌握近20%的石油,還可以嚴重威脅幾百英里外的沙特油田。世界上近一半的石油將落入敵視西方的伊拉克手中,嚴重損害西方國家的利益,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因此,僅在伊入侵科四天后,聯合國安理會就通過了對其進行全面制裁的決議,迫使其從科撤軍,全面遵守安理會的決議。
以上梳理了貿易制裁的定義、原因及方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服務貿易壁壘?有哪些種類?
商品貿易是什么意思?有哪些類型?
什么是貿易融資?類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