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不僅能幫助企業及時發現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而且能對環境保護產生積極影響,是當前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環。本文將梳理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
自2003年我國環境相關部門頒布《關于對申請上市的企業與申請再融資的上市企業進行環境保護核查的規定》以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在我國已經發展了20來個年頭,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景觀我國對環境的重視日益上升,相關政策與規定不斷出臺,但我國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完善的監管體系,整體監管力度不足,多數企業并不是重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充足的理論支持、完善的政策與規定、明確的信息披露要求,使得我國企業難以完整、有效地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整體情況還有待改善。
2.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
(1)披露意識嚴重不足
我國對環境會計的理論研究起步較晚,關于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沖突與矛盾,既是發展理念引起的,也與實際國情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企業公眾普遍缺乏環保意識,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缺乏重視。特別是重污染行業,大部分企業從成立至今,就缺乏環境責任意識,尚未認識到環境會計信息公開化對其自身、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少企業過于注重經濟效益忽略了對自然環境的損害。我國企業將經濟效益高低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以業績作為衡量企業經營現狀、未來發展的重要指標,截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企業正式將環境效益指標作為衡量自身的關鍵指標。因而,為了保證自身的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很多企業都會避重就輕,將環境會計作為附屬的會計工作,不會在財務報告中披露對自身融資、投資、經營發展不利的環境信息。
(2)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
同一個企業,對于同一項內容,披露的年份缺乏連續性,并且其會計信息缺乏統一的固定披露方式,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還是以文字敘述的方式為主的,而數據方面披露的缺乏,造成了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給會計信息的相關使用者帶來了諸多不便,也影響了信息對決策的有用性。
(3)信息披露方式零散
年度報告披露和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獨立的環境會計報告是我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幾種主要方式。雖然絕大多數選擇使用年報進行,但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對信息披露的具體模式進行規定,缺乏固定性,往往環境會計的相關信息分別會出現在年報的多個模塊中,這就導致了年報所涉及的環境信息分散在了整個年報中。例如環境資產、環境負債以及環境費用等,都散亂分布在了傳統的財務報表的明細表下,極易淹沒在其他信息之中,不但嚴重降低了信息的顯著性,同時也使得利益相關者難以有效獲取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
(4)定量信息嚴重不足
由于在信息披露環節,定量的信息比定性信息能夠更直觀、更具體的,去體現公司在環境保護方面所做的工作,因此,在現實中更鼓勵上市公司,在進行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和各類公文報表報告制作中,盡可能使用定量信息披露。但客觀事實是,首先,現階段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在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時,定性信息披露由于不涉及具體數字,不體現具體收益而被更加廣泛的使用,復雜精確的定量信息披露很少。例如環保的節能減排這項內容,雖然多家企業對其進行了披露,但披露的內容比較簡單,甚至一筆帶過,沒有定量的披露。
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綠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我國綠色電力證書發展歷程梳理
什么是綠色工廠?評定標準是?國家級綠色工廠有哪些?
什么是綠色建筑?評價分值如何計算?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