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三個皮匠報告曾梳理了智能座艙的概念、產業鏈及競爭格局等,作為未來智能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傳統座艙有哪些區別?它出現的意義有哪些?當前發展的痛點在哪?本文將具體介紹。
1.智能座艙與傳統座艙有何差異
智能座艙與傳統座艙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交互方式、儀表盤、集成度、安全度、智能化程度與實現功能等方面,具體差異如下圖所示:

2.智能座艙痛點分析
當前,智能座艙發展面臨芯片、操作系統與信息安全三大挑戰。
(1)芯片
智能汽車的發展對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國內車規級芯片產能較少,超9成以上的芯片依賴于歐美日的進口,其中,美國不僅在芯片核心工藝方面具備絕對優勢,且在芯片設計工具方面也屬全球一流。
(2)操作系統
作為智能汽車的底層根基,市場上車規級操作系統被國外少數幾家公司壟斷,如QNX、VxWorks、安卓等,未來車規級國產操作系統量產落地任重道遠。
(3)信息安全
隨著車輛連通性功能的極大擴展,導航定位、自動泊車、遠程控制和診斷功能已逐漸成為汽車的基本配置,這些功能帶給用戶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安全隱患,包括云端層安全隱患、網絡傳輸層安全隱患、車載通信層安全隱患、外部接口安全隱患。
3.智能座艙的意義分析
(1)豐富了交互方式
當前階段觸屏技術和語音交互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熟,識別率和反應速度都很快,但在汽車座艙的應用還不成熟,未來將不斷優化現有功能,未來,隨著面部識別與語音交互技術的成熟,將為未來智能座艙發展提供參考。
(2)更高的數字化水平
隨著5G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汽車將在物聯網的基礎下實現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座艙可將汽車變得像手機一樣,能實現多種功能,比如在線支付、多設備同步、3D實景模擬、個性地圖、車載影院等多種豐富的數字化功能及娛樂方式。
(3)導航功能不斷優化
當前,導航功能還存在許多問題,許多道路狀況未能及時在地圖更新,可能導致部分道路與導航不相符合,例如堵車、積水等路況在地圖上的反應還不夠精確,實時性差。而智能座艙通過AR實景導航,能夠感知周圍服務場景,除了基本的導航定位外,還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以及對用戶的位置信息的判斷,主動推薦出行服務,優化出行體驗。
(4)車內娛樂方式多樣化
智能座艙是一個集多種娛樂方式于一體的復雜系統,用戶可以通過車內自帶的社交軟件來打電話、收發消息、共享位置以及導航信息。例如根據車載應用實現目的地集合等多樣化功能。
更多智能座艙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智能座艙?核心技術包括哪些?
智能座艙企業有哪些?相關企業介紹
智能座艙發展歷程及未來發展,競爭格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