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容傳感器是什么
電容傳感器是能夠通過將被測量的機械量,例如位移、壓力等轉變成電容量的一種傳感器,能夠能很好地適應工業生產過程中的高溫、高輻射和強烈震動等惡劣的條件,已廣泛的應用于各種情況下的自動控制系統中。

2.電容傳感器的種類
(1)電容傳感器按傳感器類型分:觸摸傳感器:包括顯示器件和輸入器件。運動傳感器:包括加速度計、陀螺儀和磁傳感器。位置傳感器:包括位移傳感器和接近傳感器。其他傳感器:包括壓力傳感器、位移傳感器、液位傳感器。
(2)電容傳感器按原理分:
電容式傳感器一般由兩個平行電極構成,在其兩個電極之間以空氣作為介質,在不考慮邊緣效應的前提下,其電容可表示為C=εS/d,其中,ε表示兩電極間
介質(即空氣)的介電常數,S表示兩電極之間相互覆蓋的面積,d表示兩電極間的距離,電容受這三個參數影響,任意一參數的改變就會使得電容得以改變。
因此,電容傳感器按原理分可分為介質變化型(ε的變化因此C的變化)、面積變化型(S的變化因此C的變化)和極距變化型(d的變化因此C的變化)三種。
3.電容傳感器的特點
(1)高阻抗、小功率,因而所需的輸入力很小,輸入能量也很低。
電容式傳感器因帶電極板間靜電引力極小(約幾個10-5N),因此所需輸入能量極小,所以特別適宜用來解決輸入能量低的測量問題,例如測量極低的壓力、力和很小的加速度、位移等,可以做得很靈敏,分辨力非常髙,能感受0.001μm甚至更小的位移。
(2)溫度穩定性好。
傳感器的電容值一般與電極材料無關,有利于選擇溫度系數低的材料, 又因本身發熱極小,對穩定性影響甚微。
(3)結構簡單,適應性強,待測體是導體或半導體均可,可在惡劣環境中工作。
電容式傳感器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可做得非常小巧,以實現某些特殊的測量;能工作在高低溫、強輻射及強磁場等惡劣的環境中,也能對帶有磁性的工件進行測量。
(4)動態響應好。
由于極板間的靜電引力很小,可動部分做得很小很薄,因此其固有頻率很高,動態響應時間短,能在幾兆赫的頻率下工作,特別適合動態測量,如測量振動、瞬時壓力等。
(5)可以實現非接觸測量,具有平均效應。
例如非接觸測量回轉軸的振動或偏心、小型滾珠軸承的徑向間隙等。當采用非接觸測量時,電容式傳感器具有平均效應,可以減小工作表面粗糙等對測量的影響。
以上就是有關于電容傳感器的定義、種類及特點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傳感器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溫度傳感器?分類有哪些?應用領域一覽
什么是紅外傳感器?優點及類型介紹
氣敏傳感器是什么?工作原理及應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