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智能+”社會發展指數(2020)(附下載)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機構待認領~ 2023-04-27 21:56:34 作者: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2513 收藏 “智能+”社會年度發展態勢(一)信息技術加速與實體經濟融合,生產供給靈活性增強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體系持續高速增長。近十年,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核心增長極之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由2011 年的9.5 萬億元增加到2019 年的35.8 萬億元,占GDP比重從20.3%提升到36.2%,數字經濟對GDP 增長的貢獻率始終保持在50%以上。面對突如而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我國數字經濟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成為引領緩解疫情沖擊、帶動經濟增長的最優選擇。科技制度創新力度持續加大,全力保障復工復產??萍紕撔履芰κ菄液诵母偁幜Φ幕?,是國家安全和發展的最根本、最具決定性、最有持續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當前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的支撐保障作用,科技部印發《關于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的若干措施》,提出了9 個方面、18 條具體舉措,對科技支撐經濟平穩運行發展作出體系化安排。各地各部門圍繞推進復工復產和助企紓困,創新制度供給,精準有力及時推出8 個方面90 項政策措施,通過實施援企穩崗,減免部分稅費,免收所有收費公路通行費,降低用能成本,發放貼息貸款等措施,助企紓困,推進復工復產。線上線下加速融合,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涌現。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席卷全球,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范圍不斷拓展、程度不斷深化、結構不斷優化,催生大量新業態新模式。特別是在抗擊疫情期間,我國數字經濟展現出了強大的活力和韌性,在線辦公、遠程維護、平臺電商、社區配送等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在對沖行業壓力、帶動經濟復蘇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智能應用激活更廣闊內需市場,生活消費全面在線化普惠化、均等化惠民服務供給不斷提升人民福祉。醫療、教育、社保、養老等領域信息化建設持續發力,通過大力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全民健康信息國家平臺建設得到系統推進,截至2019 年底,全國已有1273 家三甲級醫院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已有28 個省開展了電子健康卡試點,144 個地級市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就診“一卡通”;隨著教育信息化2.0 行動加速推進,教育“三通兩平臺”建設實現了99.5%的中小學網絡接入,75.4%的學校實現多媒體教學設備全覆蓋,截至2019 年8 月,在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引領下,我國上線慕課數量增加到1.5 萬門,學習人數上漲至2.7 億人,在線教育規模不斷壯大;社會保障體系向廣覆蓋、深應用的方向又進一步,截至2020 年6 月份,全國社??ǜ采w率達到93.9%,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開展異地就醫、門診費異地結算試點;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市場規模在2019 年達到3.2 萬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8%。點擊下載報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智能+”社會發展指數(2020) 本文標簽 中國“智能+”社會發展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