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鋰電池負極材料發展現狀
GGII統計數據顯示:2016-2020年,我國人造石墨出貨量是7.7萬噸,2020年我國人造石墨出貨量提升至30.7萬噸,CAGR41.3%,在負極材料中占比從68%提升至84%. 2021年上半年,我國人造石墨出貨28.2萬噸,占比達到85%。
全球鋰離子負極材料市場格局:貝特瑞、江蘇紫宸、杉杉位居前三。根據高工鋰電數據, 2020年中國負極材料出貨36.5萬噸,同比增長35%,全球負極材料CR3為53%。

負極材料產業鏈構成:上游是原材料和設備,根據產品種類不同其上游原材料不同,天然石墨負極材料的上游原料為天然石墨礦石,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的上游原料是針狀焦、石油焦、瀝青焦等。 鋰電池負極材料的中游為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生產加工商,生產含不同種類的負極材料。下游是鋰電池行業,其產品最終應用于動力電池、3C 消費電池及工業儲能電池三大領域。
2 鋰電池負極材料有哪些
當前鋰電池電池負極材料主要有天然石墨材料、人造石墨材料、硅基等,主流的負極材料是天然石墨材料和人造石墨材料,由于著兩種材料在成本、加工性能、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快充倍率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天然石墨材料主要用于消費電子領域,人造石墨材料逐步成為動力電池負極材料首選。
(1)天然石墨:已批量應用于小型鋰離子電池,容量可達360mAh/g,技術及配套工藝成熟,成本低,但比能量已到極限,循環性能及倍率性能較差,安全性能差,未來發展方向是低成本化,改善循環性能
(2)人造石墨:已批量應用于小型鋰離子電池,并在動力電池上批量應用,容量可350mAh/g,技術及配套工藝成熟,循環性能好,但比能量低,倍率性能較差,安全性能差;未來發展方向是提高容量、低成本化
(3)中間相碳微球:已批量應用于功率型鋰離子電池和動力電池,容量可達340mAh/g,技術及配套工藝成熟,倍率性能好,循環性能好,但比能量低,安全性能較差,成本高;未來發展方向是提高容量、低成本化
(4)硬碳:已產業化,小批量在動力電池中試用,商業化材料容量達到
430mAh/g,首次效率>80%;可逆容量高,容量提升空間大,倍率性能好,安全性能好,但技術及配套工藝不成熟,首次效率低,成本高,加工性能差;未來發展方向是提高首次效率,降低成本
(5)硅碳合金:正處于開發階段,用于超高容量圓柱鋰離子電池,容量 450mAh/g
以上,首次效率>90%,300次循環>80%;可逆容量高,容量提升空間大,安全性能比石墨類材料好,但技術及配套工藝不成熟,首次效率不高,成本高,加工性能差,極片膨脹大,循環性能及倍率性能較差;未來發展方向是提高首次效率,抑制膨脹,改善循環性
(6)鈦酸鋰:已產業化,小批量在高功率動力電池中試用,容量達
160mAh/g;倍率性能優異,高低溫性能優異,循環性能優異,安全性能優異,但技術及配套工藝不成熟,成本高,比能量低;未來發展方向是解決鈦酸鋰與正極、電解液的匹配問題,提高電池能量密度


推薦閱讀:
《福鞍股份-公司深度報告:環保工程優勢鞏固開辟鋰電負極新成長級-20220124(34頁).pdf》
《貝特瑞-公司深度分析:夯實負極材料領先地位聚焦高鎳三元正極迎來新增長級-20220105(28頁).pdf》
《2021年負極材料行業發展趨勢展望與產業鏈剖析研究報告(29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