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各種支付業務也開始逐漸興起,跨境支付作為國家、地區之間的重要支付手段,在經濟領域的作用也越來越大;那么到底什么是跨境支付?常見的跨境支付模式有哪幾種?下面的文章將對此進行簡單介紹。
1.跨境支付的定義是什么
跨境支付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地區之間因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及其他方面所發生的國際間債券債務借助一定的結算工具和支付系統實現資金跨國和跨地區轉移的行為。

2.跨境支付的四種模式
跨境支付業務為國內大眾所熟知的主要有四種模式,分別是電匯、國際卡組織、銀聯國際和第三方支付平臺。
(1)電匯是最早出現的,傳統進出口貿易跨境支付方式,一般是通過我們上面所提到的SWIFT通道來進行數據傳輸,主要應用于跨國銀行間往來,靠電報費、手續費和中轉費來盈利。
(2)國際卡組織最常見的就是Visa和Master,主要應用在線上的海淘和線下POS機刷卡,可以看到很多店鋪上貼了Visa或者Master的標志,則代表該店鋪可以接受對應的國際信用卡付款,這種模式主要靠手續費盈利。
(3)銀聯是國內首家開展跨境支付業務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銀聯國際就是中國銀聯負責運營國際業務的子公司,海外成員行可以通過銀聯國際體系和中國進行資金清算和結算,其收入方式也是以手續費為主。
(4)第三方支付是最晚進入跨境支付行業的,需要國家頒發的跨境支付牌照,大多應用于小額跨境支付業務,比如留學等,或者是制定企業行業解決方案,也是以手續費的方式盈利。
3.國內公司開展跨境支付業務需要的牌照
(1)《支付業務許可證》:非金融機構提供支付服務,應當依據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成為支付機構。支付機構依法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督管理。
2010年6月頒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將其界定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使用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概念,將目前這些第三方服務定義為“非金融機構在收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網絡支付、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等部分或全部貨幣資金轉移服務”。非金融機構如果要提供支付服務,就應當按照規定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即俗稱的支付牌照,成為支付機構。
(2)跨境外匯支付牌照:國家外匯局發放給支付機構,允許其進行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的許可證。允許部分擁有《支付業務許可證》且支付業務為互聯網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開展跨境業務。
另外,要從事相關的外卡收單業務需要獲得國際信用卡組織的認證,取得收單資質,對于支付機構而言僅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和跨境支付牌照,并不能直接受理外卡的交易,還需獲得國際卡組織的資質認證,成為其支付服務商,才能開展外卡收單業務。
以上就是有關于跨境支付的定義、及主要模式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跨境支付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獨立站跨境電商是什么意思?有哪些?
什么是cips系統?參與者包括?cips跨境支付系統講解
什么是支付牌照?有什么用?申請條件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