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發布了《2021年商品市場展望:金屬價格沖擊的原因和后果》。
報告指出,全球商品價格在2021年第一季度繼續復蘇,五分之四的商品價格目前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預計2021年石油價格平均將達到56美元/桶,比2020年高出三分之一以上,隨著需求繼續逐步上升,2022年將進一步小幅上漲至60美元/桶。
預計2021年金屬價格將比2020年平均高出30%,然后在2022年有所回落。
在一些食品商品的推動下,預計2021年農業價格將平均高出近14%,并有望在此后趨于穩定。
幾乎所有商品價格在2021Q1上漲,延續了自2020年中期以來的顯著反彈(圖1.A)。如今,幾乎所有大宗商品價格都超過了大流行前的水平,一些大宗商品(尤其是金屬)的價格也遠高于此前的水平。2021年3月,銅價較2019年底上漲了近50%。全球經濟前景改善推動了復蘇,得益于發達經濟體的重大貨幣和財政刺激,以及穩定但不均衡的疫苗接種率。
圖1 商品市場發展

近期趨勢
能源價格在2021年第一季度(q/q)上漲了三分之一,三種主要燃料的漲幅相似。原油價格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快的從價格暴跌中恢復,并在3月中旬達到近70美元/桶的高點,然后在4月上半年回落至63美元/桶(圖1.B)。盡管石油需求仍比2019年水平低5%左右,但仍出現了復蘇,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歐佩克及其合作伙伴達成的高于預期的減產協議推動的。
煤炭價格本季度上漲30%,自8月份以來幾乎翻了一番,主要是由于供應中斷。天然氣價格在2021年第一季度(q/q)也上漲了三分之一,主要是由于美國、歐洲、亞洲,特別是日本等大市場的寒冷天氣。
非能源商品價格繼前兩個季度上漲10%后,在2021年第一季度上漲12%。世界銀行的非能源商品價格指數自2020年4月低谷以來已連續11個月上漲。隨著發達和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EMDE;圖1.C)。
金屬價格也受到了從化石燃料向能源轉型將導致金屬需求大幅增加的預期的支持。秘魯和智利的供應中斷也推高了銅價,而澳大利亞的供應中斷也支撐了鐵礦石價格。大多數農產品價格,特別是食品價格也大幅上漲。部分原因是中國對大豆和玉米的強勁需求(與從非洲豬瘟和庫存中恢復有關),以及南美洲(與拉尼娜現象有關)和美國的供應短缺(圖1.D)。雖然全球糧食市場供應充足,但一些國家的糧食價格卻在上漲。
未來風險展望
預計2021年能源價格將平均上漲三分之一以上(與10月報告相比大幅上調),然后在2022年小幅上漲(表1)。預計2021年非能源價格將上漲19%(也從10月起上調),但隨著金屬價格上漲部分緩解,預計2022年將小幅下跌。
預計2021年石油價格將平均為56美元/桶,2022年將升至60美元/桶,較10月報告大幅上調。
預計2021年金屬價格將上漲近30%,然后在2022年回落,因為刺激驅動的增長放緩,供應限制得到解決。預測的風險取決于主要的刺激計劃。中國以比預期更快的速度退出刺激計劃,將對需求構成巨大的下行風險,而美國擬議的基礎設施支出法案可能為鋁、銅和鐵礦石等一些金屬提供進一步支持。
表1 名義價格指數和預測修訂

本文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2021年商品市場展望:金屬價格沖擊的原因和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