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元宇宙逐漸走入大眾視野,NFT的發展也越來越快;那么目前我國NFT的監管政策與合約有哪些呢?下面的文章就將對我國目前已經出臺的NFT政策和合約進行簡單梳理。
nft監管政策文件及公約梳理
2017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共同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
2021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 發改運行[2021] 1283 號)。要求加強虛擬貨幣“挖礦”活動上下游全產業鏈監管。
2021年9月,人民銀行、網信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業和信息化
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發布《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表明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于非法金融活動;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通過互聯網向我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同樣屬于非法金融活動;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活動存在法律風險。
2021年10月,國家版權交易中心聯盟、中國美院、湖南省博物館、安徽文交所、螞蟻集團、京東、騰訊等機構共同發布《數字文創行業自律公約》。主要內容:賦能實體經濟、弘揚民族文化、促進行業發展、堅持原創正版、保證價值支撐、保護消費者權益、聯盟鏈技術可控、維護網絡信息安全、杜絕虛擬貨幣、防范投機炒作和金融化風險,以及防范洗錢風險。
2022年2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防范以“元宇宙”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主要內容:防范以元宇宙名義非法集資及詐騙活動。
2022年4月,由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AITISA) 及紅洞數藏聯合洞壹元典、靈境藏品等發起單位牽頭發布《2022中國數字藏品自律公約》。達成“合理公平、誠信守法”“共同探索打造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開放生態合作關系”“賦能實體經濟”“充分保護用戶合法權益”“打擊惡意炒作”等10項共識。
2022年4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倡議呼吁:“ 不以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虛擬貨幣作為NFT發行交易的計價和結算工具?!?/p>
2022年6月,國家級數字文創規范治理生態矩陣(由新華網、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倡議并聯合行業領導機構發起)發布《數字文創規范治理生態公約》。主要內容:數字文創知識產權應當合法、完整、有效、權屬清晰;應當明確其包含的各項法律權益,具備有效登記證明;禁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或變相開展發行融資活動,禁止開展NFT非同質化代幣業務。

以上就是有關于我國目前已經出臺的NFT的政策和合約的全部梳理,想要了解更多行業政策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政策解讀欄目。
推薦閱讀
智能機器人政策有哪些?2022最新智能機器人政策梳理
信托貸款政策規定有哪些?信托貸款新政策梳理
2022最新智慧社區相關政策
2022最新文化數字化政策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