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貨幣政策主要運用的對象有金融機構、實體經濟、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行業、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擬定的重點企業名單、中小微企業、民營、中小微企業等,其工具名稱主要有OMO、MLF、LPR、防疫專項同業存單、防疫專項再貸款+財政貼息、再貨款、再貼現、政策性銀行專項信貨等具體操作情況分析如下:
OMO、MLF操作對象是公開市場操作一級交易商,其運用對象是金融機構;使用金額為30000億元,價格方式是7天、14天OMO和1年期MLF利率分別下調10bp 至2.40%、2.55%、3.15%。
LPR操作對象是存款類金融機構,其運用對象是實體經濟;價格方式是1年期LPR下調10bp至4.05%,5年期LPR下調5bp至4.75%發行價格較同期限普通存單低10-30bp。
防疫專項同業存單操作對象是金融機構,其運用對象是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行業;使用金額為約400億元,價格方式是再貨款利率為上月LPR-250bp;貸款利率維持在[LPR-200bp,LPR-100bp]區間,中央財政按照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進行貼息。
防疫專項再貸款+財政貼息操作對象是3家政策性銀行6家國有大行10家地方法人銀行,其運用對象是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擬定的重點企業名單;使用金額為3000億元,價格方式是再貸款利率下調25bp至
2.50%再貼現利率為2.25%。
再貨款、再貼現操作對象是中小銀行,其運用對象是中小微企業;使用金額為支農支小再貨款分劇為1000億和3000記,再糖現為1000億元,價格方式是貸款利率不高于LPR+50bp。
政策性銀行專項信貨操作對象是三家政策性銀行,其運用對象是民營、中小微企業;使用金額為3500億元,價格方式是優惠利率。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流動性周報第42期:抗疫期間貨幣政策如何“花樣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