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畢馬威(KPMG)聯合匯豐銀行(HSBC)發布了《亞太地區新興巨頭企業研究報告》。
到2030年,亞太地區的新興成長型公司可能會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亞太地區已經吸收了全球私人投資總額的四分之一以上,正趕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獨角獸孵化國,初創企業總價值超過10億美元。
亞太地區正處于一場重大的商業轉變之中。在整個亞洲地區,初創企業不僅數量持續增加,其規模也日益擴大,重要性不斷凸顯。與此同時,新的垂直行業不斷涌現,吸引大量投資,并激勵著越來越多的初創公司創始人進入該領域。
為了更好地了解亞太地區新經濟業務的多樣性和深度,畢馬威(KPMG)和匯豐銀行(HSBC)分析了6472家估值高達5億美元的科技初創企業,并將它們評為潛在的新興巨頭。12個主要市場包括:中國大陸、印度、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馬來西亞、印尼、越南、臺灣和泰國。
在更大的企業池中,報告中還確定了這12個市場中每個市場的TOP10新興巨頭公司,以及在整個亞太地區領先的TOP100新興巨頭公司。
名單的確定是基于企業的估值和融資金額(基于Pitchbook的數據)以及畢馬威和匯豐對這些公司未來增長潛力的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公司都來自中國大陸(約33%)和印度(30%),但其他市場也占有較大份額。其中,日本占13%,澳大利亞占9%,新加坡占4%,韓國占2%,香港(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各占1%左右。東南亞快速增長的經濟體(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和泰國)總共占3%左右。
另一個評估指標是在所研究的12個亞太市場中,根據每一個市場中領先的10家新興創業巨頭的綜合價值進行考量。鑒于中國大陸和印度的經濟規模之大,這兩個國家位居前列絲毫不令人驚訝,但12個市場中有5個的平均估值在10個主要新興市場巨頭中超過3億美元,而8個市場的平均估值在10個主要新興市場巨頭中超過1億美元。這些發現反映了亞太地區高價值初創企業的規模,即便是在投資者認為不那么成熟的市場也是如此。
可持續發展和ESG垂直領域也十分突出,其中三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可持續包裝、可持續時尚)位列子行業TOP20,使得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成為大約15%的新興巨頭的重點關注研發、神經技術和心理健康技術。
與此同時,包括物聯網安全和數字孿生在內的智慧城市相關領域進入前10名。虛擬協作技術也表現突出,虛擬事件和低代碼/無代碼這兩個類別躋身前20名。高級計算技術也表現良好,其中量子計算進入前五名,認知計算進入前20名。
















參考報告 《畢馬威(KPMG)& 匯豐銀行(HSBC):亞太地區新興巨頭企業研究報告(英文版)(83頁)》
更多英文報告,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
本文由@Yoomi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