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學行業產業鏈
核醫學行業產業鏈上游為核反應堆制備、加速器生產及核燃料廢液分離提取;中游由放射性產品研發、生產及流通企業和核藥房/藥物中心組成;下游則是醫療機構和患者。
產業鏈上游:核反應堆制備放射性核素是醫用放射性核素的主要途徑,80%以上的放射性核素都要靠核反應堆制備。其中對于富含中子及臨床上適用于體內放射治療的粒子多研究用反應堆制備,而缺中子和適用于臨床上進行體內放射治療的粒子,一般是用加速器生產的。
目前行業面臨的放射性核素供應短缺現象比較嚴峻,全球范圍的研究用反應堆建造時間都較為久遠,維護成本高且年產量低,廢物處置也是一大問題。
產業鏈中游:生產端的放射性產品研發、生產及流通企業主要有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和煙臺東誠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配送端的核藥房一般是企業自建的核藥房,或者由企業并購擁有核藥房的企業從而建立核藥房。核藥房的簡建立和審批環節很多,投入規模較大,約在4000-5000萬元。
其中東誠藥業在核藥房領域的布局優勢較為明顯,目前在華中、華南、華北等地區建設了(含在建)超過20個核藥房,形成了自己的網絡化供應體系。

產業鏈下游:醫院可以自備短半衰期的放射性核藥;醫院可以通國回旋加速器自制放射性核藥,或者是通過外購得到核藥。

核醫學行業市場現狀
2015-2019年中國核醫學市場規模從36.1億元增長到了61.5億元,預計到2024年中國核醫學市場規模將達138.4億元,2019-2024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17.6%。

行業驅動因素:核技術在惡性腫瘤治療方面優勢明顯。目前中國癌癥發病人數持續上升,死亡人數也遠超全球人口數比重。約70%的癌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將會接受放射性治療,40%的癌癥可以用放射性治療根治。
政策規劃PET-CT設備應用:PET-CT在臨床應用中已經獲得了廣泛的認可,中國計劃將持續增加PET-CT設備量,由此能夠大幅驅動核醫學行業市場的發展。
核醫學行業發展趨勢
行業應用規模擴大:中國目前核醫學的市場滲透率較低,體現之一就是中國核醫學的人均指出遠低于美國。到2017年,中國核醫學人均支出僅為3.2元,而美國的核醫學人均支出則為56.5元。
從放射性藥物角度來說,中國的放射性藥物用量和國家經濟體量不符合,地域的區域優勢極大。2017年美國放射性藥物銷售額占全球銷售額的38%,歐洲占比24%,而中國占比不超過8%。隨著未來經濟發展,中國的放射性藥物規模還有望提升。
醫院放射性藥物外購占比增加:藥物中心能夠在輻射范圍之內給醫院提供更多便利,保證放射性藥物質量,并為醫院降低制備的成本和風險。未來醫院在將越來越多采用外購的形式購買放射性藥物,有利于促進核醫學行業市場的擴展。
核醫學龍頭企業
成都云克:成都云克藥業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成都同位素應用研究所。2001年7月,研究所整體改制成立成都云克。成都云克是中國核素約物領域首家通過GMP認證的企業。成都云克現為東誠藥業子公司。公司產品主要是锝[99Tc]亞甲基二膦酸鹽注射液及碘[125I]密封籽源。
江蘇華益:江蘇華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
為私有制民營企業,注冊資本6,766萬元。江蘇華益是中國核醫學核素原料供應商之一。經過創新和轉型升級,江蘇華益從傳統的精細化工產業進入核醫藥產業,已自主開發氧-18水(重水)、PET試劑盒、正電子藥物、單光子藥物等。
安迪科: 東誠安迪科是東誠藥業(SZ002675)
的全資子公司,源于安迪科醫藥,要經營范圍為體內放射性藥品生產、銷售自產產品等。2018年,安迪科醫藥被東誠藥業(SZ002675)
收購成為東誠藥業的全資子公司。東誠藥業自2014年開始,相繼并購成都云克藥業、上海
益泰藥業、欣科醫藥進入核醫藥市場,對安迪科醫藥的全資收購,進-步完成了從診斷用核藥到治療用核藥的全產業鏈布局,奠定了在中國核醫藥領域的領先地位。
安迪科產品服務主要放射性藥品、回旋加速器系統、核醫學科建設整體解決方案、PMOD圖像定量分析軟件及科研CRO服務5類。

本文由@AG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行業分析,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分析欄目。
參考資料
《頭豹研究院:2020年中國核醫學行業概覽(28頁).pdf》
推薦閱讀
《【公司研究】東誠藥業-公司首次覆蓋報告:快速成長的核醫藥龍頭-20201225(16頁).pdf》
《【公司研究】原子高科-尋找新三板精選層標的專題報告(三十九):一枝獨秀中國放射性藥物生產行業領軍企業-20200306[1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