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差別電價
差別電價是指供電公司根據用電方對電力產品的不同需求,考慮時間和地點不同,綜合用電需求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基礎價格出售電力產品的策略。這是將產業政策與價格政策相結合使用的新嘗試。
2004年6月起,國家陸續對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堿、水泥、鋼鐵
8個高能耗產業施行差別電價政策。其中,“差別”一詞的政策依據源于國家之前發布過的產業政策,即根據各行各業的生產規模大小和使用的技術類型,將上述8個高能耗產業分為允許類、鼓勵類、限制類及淘汰類。最初施行的差別電價政策是以允許類和鼓勵類的平均用電價格為基準,對淘汰類收取電價0.05元/kwh,對限制類收取電價
0.02 元/kwh。最初我國施行差別電價的主要目的是對高能耗行業規模盲目擴張起到抑制作用,直接性或間接性降低能源使用量,進而保護生態環境。
目前國內施行的差別電價政策主要包括:電壓等級差價、規模批量差價、遞級制差價、區段制差價、峰谷差價、豐枯差價和負荷率差價等不同形式。

2.為什么執行差別電價
(1)資源定價的不合理性
在傳統經濟體制下,我國長期實行的是“商品高價、原料低價、資源無價”的價格體系,資源定價僅取決于開采、獲取成本,沒有充分考慮資源開采所造成的環境成本、資源回收利用等各類外部成本,因而我國資源產品的價格一直偏低,不符合當前循環經濟模式下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要求。根據庇古理論,在資源定價時應當使外部成本內部化。對于工業用戶,應以其消耗的總社會成本(即外部成本內部化后的成本)進行差別定價。
(2)節能減排的迫切要求
2003年以來,我國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部分行業出現經濟發展過熱等問題,特別是高耗能產業發展過猛,超過了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資源、環境的巨大壓力迫切需要進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這就要求對生產能力落后、集約程度低、污染較為嚴重的高耗能企業進行整頓、規范和治理。在這一進程中,價格杠桿是一個有效的手段,通過對不同類別的企業實行差別電價政策,既可以彰顯出國家的宏觀意圖和政策走向,也可以在微觀層面直接刺激企業的及時轉變和持續發展。
3.差別電價政策的意義
我國目前施行差別電價政策主要是為了抑制高能耗產業而制定的電價政策。施行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抑制高能耗行業盲目擴張,降低其能耗,提高單位能耗所獲得的生產總值,保護生態環境,最終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實現“美麗中國”這一偉大的愿景。
以上梳理了差別電價的概念及意義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小型水電站是什么樣子?種類有哪些?優缺點分析
分布式智能電網是什么?智能分布式發電與微電網區別一覽
什么是分布式風力發電?技術原理是什么?發展意義分析